守株待兔什么高处不胜寒物理道理理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如图所示向我们展示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兔子撞上树木而...”,相似的试题还有:
下图向我们展示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兔子撞上树桩而死,其受到撞击力的施力物体是(),这个故事包含的物理道理有()。
我们跳高时脚离开地面后人还能够继续上升,这是由于物体具有(),最终人要下落这是因为我们受到了()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它的方向是()的。
小华推车的时候,车受到了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堂实录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堂实录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堂实录篇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讲课步骤 一、安全,注意安全 二、这节课的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介绍桌上的几个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四、实验之前提问问题: 1.焦距: 怎么测焦距?这个实验中不用测,直接给了10cm 2.物距: 3.像距: 4.实像: 5.虚像: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他们的成像特点都不一样。他们有什么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从上节课的内容来猜想,可能跟物距有关,像距有关? 五、实验目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刘、实验步骤: 1.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把蜡烛固定在光具座的最左侧,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移动蜡烛了,以避免出现意外。3.调节物距u&2f,然后固定凸透镜,不要移动凸透镜了。再来回移动光屏找出蜡烛的最清晰的像。 这个时候开始记录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虚实,大小,正倒) 完了后开始做第二实验, 1.把凸透镜移动,把物距2f&u&f,在来回移动光屏寻找像的位置,记录。 第三个实验, 1.把凸透镜移动,把物距u&f,在来回移动光屏寻找像的位置,记录。 补充实验, 1.在第一个实验和第二实验的基础上增大物距或减小物距,像的大小,像距的变化。 2.蜡烛上下左右移动,像的变化,凸透镜上下移动,像的变化 3.用纸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像的变化?
1记下凸透镜的焦距; f =
2. 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 移动凸透镜位置,使物距分别为 u >;
f < u < 2f ;
再移动光屏找像, 眼睛观察光屏上的像, 直到最清晰为止;
4. 记下物距、像距和成像情况。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点蜡烛,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观察。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 时加以解决。教师指导读数,选取几组同学的数据输入表格。 )
(四)分析与论证:
( 1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距、像距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 ( 2 )各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并阐述自己的思路。
( 3 )师生共同探计分析各组的结论,不断补充整合,最终总结出凸透镜在 u&2f 、 f&u&2f 、 u&f时的成 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 1,光具座放好在桌面上,按顺序固定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并调节好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把蜡烛移到最左端,光屏移到最右端,在吧凸透镜往光屏方向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为焦点,并测出两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记为f 3,把凸透镜移到中间,并移动蜡烛和光屏 1)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位置(本文来自: 教师 联盟 网: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堂实录),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象距和象的特点。 2)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堂实录篇二:《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苏科版新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法和学法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本节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2)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 (3)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在知识方面,懂得少许浅显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较简单的物理现象,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在此之前有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经历,知道探究的一般过程,对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本节探究课学生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实验探究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名词多,如物距(u)、像距(v)、焦距(f)、实像、虚像,特别是要找到各种像应调整什么,如何调整,学生感到盲目;从数据中要得出结论也不易,因此老师必须重视加强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同时,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本节课就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本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自主实验操作,并分析数据,自主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较高的要求,因此本节的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五、教学研究目标: 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全体总结提高。 教师质疑----学生发问----共同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分析论证----总结提高----实际应用 六、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习理解,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法和学法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课程目标的确立上: 除了原有目标外,着眼与社会的需求,重点突出了学生学习知识后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日后的活动中能积极和别人团结协作。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上: 1、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讨论、去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成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研究课题那样去进行。 2、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从中点拨其思维。 3、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探索规律,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对科学研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融的情感,具有乐于探索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本节课将把思维程序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的主线,教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1.教法方面: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能力。主要教法有:提问法、谈话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境,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学法方面: 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自主性。为了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确定本节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七、教学软件设计: 多媒体平台、透镜(焦距不同)、光屏、蜡烛、火柴及光具座若干组。 八、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折射规律及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器材准备: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火柴,刻度尺。 3、课件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凸透镜成像flash;自制照相机。 九、课时安排: 共计二课时,第一课时用于观察有关现象及收集证据(数据),第二课时用于分析论证,交流合作,评估探究过程及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初步应用。 十、教学程序设计: (一)教学流程图 第一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堂实录篇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案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人教版2012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 (两课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人教版2012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是本章重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理解物理规律、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本节教学内容需要两课时。
2.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是重点,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是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这一内容也是历年来中考中的考试热点,几乎每年在中考中都会有所考查。 二 、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会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过程和方法 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 培养学生团结 、合作的精神。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动手心情很迫切,对新生事物有很浓厚的兴 趣,渴望掌握知识。但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较弱,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分析有欠缺。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和设计实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的能力不强,因此学生学习本节内容较难,教师要组织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鼓励学生取得的成绩,用多种方法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四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光具座、凸透镜(f=10cm)、蜡烛、光屏、记录表格和当堂训练题(课前发给学生)等。 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用桌子上的凸透镜观察物理课本上的字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学生:字放大了。 教师:播放flash课件(照相机、投影仪成像)并提问照相机、投影仪各成什么像 学生: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成倒立、 放大实像 教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凸透镜, 他们成像情况一样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和缩小的实像,也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那么成像有什么规律凸透镜 ,引入并板书 (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和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动画激发学生习兴趣)
新课教学 (一) 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教师: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问题, 请把你的问题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后,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经过讨论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可能与课题无关,需要教师引导可以提出下列问题:①可能与物距有关;②可能与焦距有关;③可能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④可能与凸透镜的凹凸程度有关等。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需要探究的题目: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物距的关系。同时用课件展示探究题目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 猜想和假设 教师: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物距的关系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回想照相机、投 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想一想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物距可能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举手回答。 教师:学生无论正确与否都给与鼓励(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板书与课题相关的猜想和假设。教师对学生的猜想总结:(1)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越小,且是倒立的(2)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越大,且是倒立的(3)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越大,且是正立的 (教学设计意图: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想,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 ) 3、 设计实验教师:验证猜想和假设需要的器材。 学生:讨论回答凸透镜
刻度尺、火柴等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介绍光具座(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 通过一段视频() 介绍凸透镜、蜡烛、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顺序 ,调整烛焰、凸透镜、 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问:为什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像落在光屏中央) 教师:桌子上的凸透镜的焦点在什么位置?焦距是多大?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桌子上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播放课件介绍物距(u)、像距(v)。通过一段视频(.cn/v/b/2964753.html)介绍如何做实验 教师可演示,如何使烛焰的像(清晰明亮)呈现于光屏上 , 教师介绍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把凸透镜固定在标尺的50cm处,在凸透镜两边一倍、二倍焦距点对应的标尺处做好标记)先把物体放在u&2f(大于20cm)处,然后放在f&u&2f(大于10cm、小于20cm)处,最后放在u&f(小于10cm)处。这样,由远到近,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把观察到像的性质、物距、像距记录在表格中(事先发给学生) 像与物距的关系凸透镜的焦距f=
10 cm (教学设计意图: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视频和演示 ,展示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步骤,规范实验要求,给学生留下形象直观的印象,对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突破实验设计上的难点 ,为学生进行实验做好准备。)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同学们根据实验要求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不同的距离上,移动光屏,观察像的大小、倒正、虚实。每名学生做三次并记录填在记录单上 三组数据,最后小组再汇总。
教师课件展示注意事项 : (1) 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清晰明亮 (3)若光屏无清晰明亮的像,取下光屏,通过凸透镜看蜡烛。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学生启发和引导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 、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分析与论证 教师:各小组分析数据,并把物距写在表格下端的图表中对应的位置上 教师巡视指导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堂实录 相关文章: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教科版.doc
文档介绍:
1 2013 —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第七章力)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 1 、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如图 11 所示, 是某运动员在滑下过程中碰撞标志杆时的情景, 它说明力还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2、如图所示向我们展示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兔子撞上树木而死, 其受到撞击力的施力物体是,这个故事包含的物理道理是。 3、用如图所示的水壶提水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处(选填“A”或“B”,下同) ;把水壶里的水灌到保温瓶中去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处。出现这样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力的三要素中力的影响力的所导致的。 4、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__________ 越长的道理制成的。 5 、如图 4 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 6 、一物体在月球受重力等于地球上所受重力的 1/6 ,将 12 kg 的物体放到月球上,其质量是_____ kg, 重力是______________N. 7、在墙上挂像框时,可自制一个重锤来检查像框是否挂正,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8、在雪天我们经常见到在汽车的轮胎上会缠绕些铁链,这是为了通过改变______来改变______。二、选择题(每空? 分,共? 分)2 9 、如图 1 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10 、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一个, 有关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 B. 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C. 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D. 两只鸡蛋受力太小无法比较 11 、随着我国航天员在轨道舱内停留时间的增加,在轨道舱内进行体育锻炼必将成为航天员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列适合航天员在轨道舱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是 A. 举哑铃 B. 拉弹簧拉力器 C. 踢毯子 D. 跳绳 12 、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A .秒表的重力 B .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 .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D .弹簧对秒表的拉力 13 、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3 14 、下列的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三、计算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15 、张师傅开车从外地拉货回来,将要经过一座桥,刚要上桥,他看了一下立在桥头的如图所示的限载标志, 便放心地把车开过了桥。已知汽车自身的质量为 6× 10 3 kg, 由此你可以肯定张师傅的汽车所拉的货物重力不会超过多少?( g取 10N/kg ) 16 、一辆载重汽车的车厢容积为 4m× 2m× 0.5m ,额定载重量为 4t 。问: (1) 如果车厢装满泥沙( 泥沙的体积等于车厢容积), 汽车所载货物受到的重力为多少?已知泥沙的密度为 2× 10 3 kg/m 3( g=10N/kg ) (2 )为了行车安全,汽车不能超载,如果不超载,此车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的泥沙? 17 、质量是 500 g 的物体,能否用测量范围是 0~5 N 的弹簧秤测量其重力? 四、实验题( 每题 8 分,共 16分) (每空? 分,共? 分)4 18 、王芳同学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结束后, 加在弹簧自由端的拉力消失, 弹簧长度回到 15cm , 请你对表中的弹簧的长度数据进行研究, (1 )填写对应的弹簧的伸长数据( 4 分) (2) 在图中做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图象(3) 分析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结论是 19 、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测量对象质量 m/kg 重力 G/N 比值 g/N · kg -1 物体 1 0.1 0.98 9.8 物体 2 0.2 1.96 9.8 物体 3 0.3 2.94 9.8 (1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2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 g 值取为 9.8N/kg 。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 g 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 g 值大小。地点赤道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纽约莫斯科北极 g 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0°23° 06′ 30° 33′ 31° 12′ 39° 56′ 40° 40′ 55° 45′ 90°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g 值相同的城市是: 。②造成 g 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5 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 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五、探究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20 、如图 3 所示,让一条薄钢条的一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它发生如图 4中A、B、C、D 所示的性变,如果力 F 1 =F 3 =F 4 &F 2 ,那么(每空 1 分,共 6 分) (1)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图和图。(2)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图和图。(3)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和图。 21、为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 19 所示的实验。(1) 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 M 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下______ 运动。(2 )比较图______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 )比较图乙和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 _____ , _____ 滑动摩擦力越大。 22 、某物理小组为了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了测量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选项前的编号) A. 滑块的质量 m 1B .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m 2。6 (2 )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 f=。( 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 )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点:。 7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 、运动状态形状 2、树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A,B ,作用点,作用效果。 4 、伸长(形变) 5、 2.4 6、 12 19.6 7 、竖直向下;地球 8、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的大小解析: 在雪天我们经常见到在汽车的轮胎上会缠绕一些铁链,这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二、选择题 9、D 10、A 11、B 12、C 三、多项选择 13、 ACD 14、 AC 四、计算题 15、 1.4 × 10 5N。 16、①车厢装满泥沙,体积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守株待兔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