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查阅过古本竹书纪年 全文崇明县志这是列资料吗

崇明岛形成的历史过程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崇明岛形成的历史过程
上传于||文档简介
&&关​于​崇​明​岛​水​文​及​地​理​的​系​列​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通网站 上海市地情资料库 上海市的百科全书::::
全文检索:
...........................................................................................
618—626年(唐武德年间)
长江口涨露东、西两沙,是为崇明岛前身。
696年(唐万岁通天元年)
黄、顾、董、施、陆、宋六姓上东、西沙垦殖。
785—805年(唐贞元年间)
道成和尚在东沙建奉圣寺,本邑始有佛教。
907年(五代初)
置崇明镇于西沙,崇明之名始于此。
980年(宋太平兴国五年)
设官煮盐,以发配来此的囚徒充当盐丁,盐业始兴。
1025年(宋天圣三年)
东沙西北又涨一沙,与东沙接壤。姚刘两姓先来居住,故名姚刘沙。东、西沙之民陆续徒居于此,遂成村落。
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
姚刘沙西北隔水50里处涨三沙。因土壤肥沃,有渔盐之利,南宋时,刘婕妤、张浚、韩侂胄等显贵设庄园于此。
年(南宋嘉定年间)
在姚刘沙设盐场,隶淮东制置司。
1222年(南宋嘉定十五年)
在三沙原韩侂胄废庄设天赐盐场。
西沙设边海巡检司。
1225年(南宋宝庆元年)
在东沙建宝庆观,本邑始有道教。
年(南宋嘉熙年间)
承议郎(官名)赵崇候奉命来崇创建书堂。
年(元至元年间)
元政府规定,崇明境域三年一丈、坍则除粮、涨则拨民、流水为界。世传为十六字令。
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
崇明人朱清和嘉定人张瑄奉承相伯颜之命,用沙船将临安(今杭州)南宋库藏图书取海道运往直沽(今天津)转大都(今北京),辟北方海运航线。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
因户增人繁,崇明升场为州,隶扬州路。知州薛文虎于姚刘沙筑州城。改崇明镜为西沙巡检司,设三沙巡检司。
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
为新涨营前沙的归属问题,与海门县争执不休,朝廷断归崇明。是为与邻县首次沙洲之争。
年(元后至元年间)
首修州志,何人主修无考。
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
知州程世昌聘朱晔、朱祯修州志。
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
州城南面坍于水,城池另建于旧城北15里处,是为城池二建一迁。
1368年(明洪武元年)
明太祖朱元璋因元朝崇明知州何允孚率众归附,御书“东海瀛州”赠之。
1369年(明洪武二年)
因地坍户减,崇明降为县。
盐田坍没,灶户逃亡,盐课缺。
1370年(明洪武三年)
秋,倭寇侵犯本邑,掠去财产无以计数。
1375年(明洪武八年)
因离扬州路远,本县改隶苏州府。
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
迁无田农民500余户于昆山县。
1416年(明永乐十四年)
5月(农历,下同),倭寇攻陷县城,占城两日,掳杀军民300余人。
朝廷在崇建水师,设水寨,由10员百户带领船只操练水战。
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
城南又坍于水,县治二迁于旧城北10里之秦家符。
年(明宣德年间)
明政府批准巡抚周忱再次奏请,定狼山以南,宝山以北,西起福山,东迄佘山,其水面皆为崇明境域。
1431年(明宣德六年)
拨苏州卫军两千名来崇守城和防哨水寨。
1435年(明宣德十年)
明政府批准崇明夏税秋粮以4万石为额,即使田、荡、涂有坍涨,粮赋也不增减。
1444年(明正统九年)
7月17、18日,狂风暴雨不止,海潮猛涨,毁民舍千余所,淹死167人。
知县张潮聘常熟人季篪和本县举人施文礼等修县志。
1461年(明天顺五年)
7月15日,夜,雨大风狂,潮高数丈,漂没房屋无数,沿江死4000余人。
1497年(明弘治十年)
崇明兼隶太仓州。
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
陈文、黄章纂修县志。
1529年(明嘉靖八年)
县城因水坍,县治三迁于姚刘沙西南隔水50里之三沙马家浜。
1544年(明嘉靖二十三年)
筑官坝于吴家沙,以御海潮。
年(明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
县城东北角又遭水浸,县治四迁于平洋沙。
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
4月,倭寇进犯南沙,乡民施珽率乡兵力战,阵亡千人。为表忠彰功,立祠纪念。
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
5月,倭寇来犯,攻东南水门。7日晓攻东北棚,城墙被毁,倭寇攻入城内,知县唐一岑于巷战中殉国。9日倭寇大批入城,占领县署,并尽焚县署附近民房。民兵奋起抗击,杀倭寇200余人,收复县城。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
巡按周如斗奏请明政府拨银4万两,筑砖城抵御倭寇,本县始有砖城。
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
靠近常熟的水面涨高明沙。为其归属问题与邻县又生争讼,明政府按流水为界原则,断归崇明。
知县范性修成县志。
年(明万历十一年至十六年)
县城东南又圮于水,县治五迁于长沙(今县城所在地)。
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
崇明发沙船20艘,载兵500名,东援朝鲜抗倭。
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
本县盐务定制,不设商人,不发肩引(“引”是发给商人运销食盐的凭证),准许肩挑62斤8两,自卖补偿课税。
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
知县张世臣设渡口,一自施翘河至太仓,名长渡;一自南洪至刘家渡,名短渡。各有一船往来。
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
知县张世臣修、陈宇俊纂成县志。
1622年(明天启二年)
知县唐世涵改建学宫(即今学宫)于县城东南。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
意大利籍传教士潘国光来本县新河镇徐启元宅创立天主教会口,本县始有天主教。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
是年饥荒,树皮草根均食尽,饿殍到处可见。
1647年(清顺治四年)
南明御史沈廷扬率水椐船和沙船200余艘,由舟山前来攻打崇明,因清军防备甚严而离去。
1650年(清顺治七年)
知县刘纬修县志。
1653年(清顺治十年)
9月21日,南明富平伯张名振率兵攻打县城西南角,毁五堞。23日占平洋沙。11月退去。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
8月11日,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抗清,大举攻城,炮火轰毁西北角城墙。14日离去。
1668年(清康熙七年)
3月19日夜,本县发生三级地震。
总兵张大治、知县王恭先征民工在寿安寺北重筑金鳌山。
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
朱衣点、黄国彝纂修县志。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
大开海禁,渔民每年春汛可到南洋捕黄鱼,到北洋捕鲞鱼。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
核准崇明制盐定额,分设官灶86副于永宁、永盛、龙珠、洪勋、仙景、升成6沙.
1724年(清雍正二年)
7月18日夜,大潮,淹没房屋无数,死男女千余。
9月,崇明专隶太仓州
1727年(清雍正五年)
知县张文英聘沈龙翔、叶长扬修成县志。
9月,发生23/4级地震。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
山前等12沙划归通州,计田、荡、涂2069顷。
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
知县赵廷健聘韩彦曾纂修县志。
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
知县赵廷健征集民工修筑赵公堤。堤长百里,分两处,一处自北而东,由东三沙至十滧;一处自西而南,由平洋沙至蒲沙套迤东。
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
本县11沙拨归海门县,计田、荡、涂4770顷。
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
6月18、19日,风潮大作,死12000余人,毁民舍18000余间。
1817年(清嘉庆二十二年)
英军侵犯吴淞,县民大恐,县城居民纷纷避居乡下,街巷皆空。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
7月28、29日,台风暴雨,潮溢江堤,死9500余人,沿海民房全部漂没。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
12月17日夜,本县发生三级地震。
1881年(清光绪七年)
李联琇、叶裕仁纂修县志付梓。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基督教徒来本县传教。
始建海塘护坡工程。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2月,自南门港迤东至青龙港筑海塘,历时6个月。其间新建的大树坝、青龙坝、朝阳坝,为本县最早的丁坝。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本县至吴淞间敷设第一条通讯(电报)线路。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崇沪间始辟客轮航线。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9月,上海邮政总局始设邮政代办所于县城署前街。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王清治等创设崇实公学,是为本县最早的小学。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邑人林友兰首创师范传习所于城内,本县始有中等专业教育。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8月3日夜,风、雨、潮同来,水位高过海塘五六尺,城市街巷尽淹,沿海民居漂没,万余人丧生。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邑绅王清穆等人创建崇明轮船公司,是为本县第一家轮船公司。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9月,江苏省以官款组织淞崇无线电局,供官商通报。我国第一份商用无线电报由该局发出。
1911年(清宣统三年)
7月(公历,下同),成立县议事会,徐引恬任议长。
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
11月3日,上海光复。
11月5日,十余名革命军(又称民军)自上海来崇,令崇明县易帜,当时县议会正在开会,议员即邀知县王绍曾商议组织崇明军政府。6日军政府成立,王绍曾任民政长。同日上海沪军都督府派人送来檄文和民国旗帜,宣布推翻清政府,崇明遂告光复。
11月初,西沙农民不堪重租盘剥,进城痛殴在西沙拥有大量土地的苏、周、昝、严,陆、黄6姓大地主。
全县实行乡村制,设27个乡(市),其中内沙17个乡(市)、外沙10个乡。
1月,成立县农会。
3月,军政府改为县公署,王绍曾任县知事。
4月29日,港沿镇农民沈秀之,为反抗盐行任意抬高盐价、以次充好,率堡镇地区近万乡民,向堡镇盐局和盐警驻地发起攻击,击毙盐警十余人,缴获步枪数十支。
5月3日,沈秀之在官兵围捕中战死。
是年,男子剪辫,妇女放缠足。
修缮城墙及城门。
6月,崇明隶沪海道。
6月,敦行女校借城内操场举行本县最早的女子运动会。
夏,崇明县立中学创建,为本县第一所中学。
沈云扉以私资于城内东街创立第一医院,西医始入本县。
全县小布(土布)岁出250余万匹,占江苏省第三位。
北义乡张应飞出资于排衙镇创两宜女学,开本县乡间女学之先河。
祝佐平创办私立第一图书馆,又称祝氏私立图书馆,是为本县最早的图书馆。
4月3日,鳌山公园举行落成典礼。
4月, 鸪港发生盐案,乡人不满缉私营肆意苛罚而谈起反抗,缉私营士兵开枪打死打伤乡民各2名。
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本县各校一致罢课响应,学生集会游行,张贴传单,抵制日货。
夏,城桥地区和外沙久隆镇、永昌镇、大生分厂等地霍乱流行,死百余人。
6月16日,全国学生联合会在上海大东旅社召开会议,本县代表施英、王欧参加会议。
7月,成立县妇女共进会。
8月中旬,县城各校、各商号罢课、罢市,集会游行,呼吁抵制日货。
8月23日,浙盐盐价猛涨,百姓怨声载道,改食淮盐。
10月中旬,南门港轮埠车夫因米价上涨持续罢工一个多星期,要求增加工资。
邑人杜少如与上海营造商姚锡舟合作,创建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于堡镇建大通纱厂。
4月,县立甲种师范讲习所实行男女同学,开男女同校之新风。
4月20日,敦行女校等11所学校师生在城桥镇举行爱国游行。
堡镇大通纱厂建100吨水塔1座,本县始有自来水。
4月上旬,向化镇商家发起采茶赛会以招徕生意,四乡观者不绝,道路被阻塞。
8月18—21日,本县遭受十余年未遇之大风潮,仅东部地区即溺死40余人,房屋被毁无计,青龙港以东海塘悉数冲毁,南丰乡一片汪洋。
10月,经省派员勘定,永泰沙24万步土地划归崇明,结束本县与海门县40余年之争讼。
11月13日,西沙万余佃农,不堪残酷剥削,前往县城示威,打毁警察局,要求减租,当地农民称这次暴动为“田革命”。
4月16日,堡镇大通纱厂建成投产。
堡市首先使用自动电话。
6—8月,历时50余天滴雨不下,河浜干涸见底。
11月9日,“长和”轮因装载花衣过重,在由南门港开往上海途经新开河时搁浅侧沉,搭客200余人,遇救者仅百人。
9月13日,江浙两省发生战争,太仓、嘉定、宝山等县2万余乡民避难到崇。10月23日战事平息后难民陆续离崇。
是年,王清穆、曹炳麟修成县志。
8月,国民党县党部成立,蔡申甫任常委。
3月,本邑人陆铁强、俞甫才由国民党江苏省党部选送至广州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9月下旬,陆铁强、俞甫才以中共江浙区委特派员身份,来崇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10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第179期,发表署名毛润之的《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一文,介绍崇明西沙农民运动。
10月下旬,西沙又遭灾荒,地主仍按熟年标准收租。陆铁强、俞甫才到西沙发动佃农开展减租斗争,7000余名佃农示威游行,农民代表与县知事谈判,迫使县知事同意大租减半,小租取消。
12月初,地主勾结当局逮捕地下党员和农民积极分子,农民再次冲进县城,迫使当局释放被捕人员。
12月上旬,县农民协会在老海桥镇成立。
春,裕安乡农民施福根等率领数百农民,打开地主仓库,平分粮食,以渡春荒。
2月,由共产党领导的本县第一支农民武装——农民自卫军在协平乡成立。
3月18日,北伐军到达崇明,各乡举行庆祝活动。
3月23日,农民自卫军和400余名农民冲进金字圩,打开龚、黄两个大地主的粮仓,分粮食给饥民。
4月1日,各界在县城东门外大校场举行军民联欢会,共产党组织农民参加,协平乡农民自卫军绕场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土豪劣绅”、“要求减租减息”等口号。
4月,县公署改为县政府,田良骥为县长。
4月12日,中、小学教员因请求加薪未获县府批准,一致罢教。
5月20日,大通纱厂工人罢工,提出维护工人权益的十三条要求,取得胜利。
9月26日,中共崇明县委建立,俞甫才任县委书记。
崇明隶江苏省。
海门县车商在本县庙镇至草棚镇之间首次经营汽车客运。
3月1日,外沙设县,定名为启东县。
10月,中共地下党领导大通纱厂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加薪。罢工持续一周,取得胜利。
3月22日夜7时,百余名来自启东的穿灰军服、持驳壳枪者由新出港登陆,冲进陈家镇公安局,掳去局长及枪械弹药,全镇20多户商家遭洗劫,18户居民被绑肉票,1人被打死,2人被击伤。
4月5日,行驶于八滧——上海之间的“怡生”轮,在堡镇东二滧港卸客时倾覆,约20名乘客丧命。
8月15日,全县实行区乡建置,划为7个区,151个乡(镇)。
8月28日下午,排衙镇、协兴镇、虹桥一带蝗虫盖地,绵延十余里,农作物悉数被食。
4月12日,因叛徒告密,在堡镇乡海界宅参加全县工农兵代表会议的48名代表(其中包括县委书记、委员)全部被捕,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崇明瀛运汽车公司成立,经营东部汽车客运。
6月10日,大同商业银行于南堡镇成立。本县始有银行。
全县疟疾流行,仅向化阜康镇一带,患者即逾千人。
6月上旬,泗礁、花鸟、绿华等处山民与沙田局发生械斗,死伤近50人,县府派30名警士前往弹压。
10月13日,“大运”轮装货超载,在堡镇轮埠沉没,死百余人。
10月,筑成横贯东西之土公路及纵贯南北的支路,总长83.7公里。
12月下旬,崇明中学学生不顾县府禁令,发起募捐,援助东北义勇军抗日。
12月30日,县举行服装使用土布的游行活动。
兴建富安纱厂,翌年秋开工。
1中旬,原属本县之大洋、小洋两岛划归浙江,浙江所属之黄龙岛划归本县。
6月,日本帆船悬太阳旗屡次来本县,并有人登岸窥探。
7月,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建立中共崇明中心县委,尹汉文任书记。
9月2日,晚,狂风忽起,洪潮陡发,第五区(即嵊泗列岛)之沿海堤防尽数溃决,平地水深丈余,茅芦草舍,淹没殆尽,溺毙人畜不计其数,五区大半淹在水中。3日晚,洪潮复至。泗礁山房屋被毁者数千家,渔船被毁或漂流者300余艘,海水浸入高丈许。
9月28日,风雨大作,万余间房屋被毁,数十万亩土地被淹,三四百人死亡。
东乡乡民因不堪盐栈盘剥,纷纷自行煮盐。盐栈税警前往镇压,打死打伤乡民40余人。
1月28日,曹振声等人叛变,新河镇一带党组织遭到破坏。
4月,油车桥施文刚等人叛变。各区党组织几乎破坏殆尽。直到抗战初期本县党组织活动才恢复。
6月22日,大通纱厂百余名工人为反对资方裁减工人而罢工。
8月19日,四区民众近二千人,愤怒捣毁陈家镇宝昌盐栈,并缴了税警枪械。
本县隶江苏省第四区(南通),为三等县。
全县7个区并为4个区。
1月18日,部分小学教员因县教育局积欠新旧薪俸15个月,到教育局索薪请愿。
3月31日,城乡推行度量衡新制。
12月,实施强迫识字教育。
6月15日,富安纱厂700余名工人为反对资方开除工人而罢工。
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崇明军民进入备战状态。
8月20日,城镇实行戒严,城门定时启闭,婚丧喜庆不准放鞭炮。
8月28日,太仓、嘉定、宝山、上海、南汇、川沙等6县大批难民因沪战避逃本县,县政府在城隍庙、外津桥设两个难民收容所。
9月6日,台风、高潮、暴雨同时袭击,土堤冲垮十之七八,水陆交通一度中断。
9月21日,上午11时左右,堡镇老码头水雷爆炸,炸死搬运工16人。
3月11日,40余名日军和汉奸侵扰本县长兴乡鸭窝沙,遭到沙上壮丁还击。
3月18日,日军从海桥港登陆,国民党县政府和军队不战而逃,崇明沦陷。
4月1日,县成立伪自治会,黄稚卿任会长。
5月,在海门县倪家镇设立崇明县政府,陈赓尧为县长。崇明民众抗日自卫队同时组建。
8月,城桥镇爱国青年瞿犊从海门率抗日游击队短枪队回崇开展抗日斗争。
8月下旬,原由中共江北特委派往瞿犊部队负责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王进来崇,协助瞿犊统一崇明各抗日武装,建立指挥机关——总队部。
10月21日,瞿犊、王进部队联合陈赓尧部,攻击城桥、庙镇、堡镇日伪军据点。
12月,崇明县行政公署(抗日民主政权)成立,陈稚秋为主任,王进为副主任。
12月,总队部奉命率半数以上武装力量北上启东、海门开展抗日斗争。
1月10日,瞿犊、王进在海门县遭国民党孙信符部伏击遇害。
3月,中共江苏省委派中共党员茅珵来崇,重整抗日武装。
6月7日,本县改隶伪上海特别市,县自治会改称区公署,黄稚卿任署长。
7月,活动在川沙一带的边区民众抗日自卫总队第四大队来本县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9月,建立中共崇明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崇明工委),陈国权任工委书记。
冬,民运工作队深入各区,开展爱国救亡宣传活动。
春,韩念龙等在新河乡周家店小学开办名为“现代知识讲座”的时政学习班。
6月,建立中共崇明县临时工作委员会,龚定中任书记。
7月,日军从宁波等地调集数千兵力开抵本县。30日起,日军在西起二条竖河,东到汲浜镇一带数十里范围进行大烧杀,历时半月,烧毁大小市镇19个、民房数千间,残杀百姓数百人。其中尤以竖河镇大烧杀最为残酷。
9月,民众抗日自卫总队总队部和特务中队奉命北撤至通海地区,与先期已撤至启东的总队部一、二大队在久隆镇汇合,改建成崇启海常备旅,后编入新四军。
春,日伪军全面“清乡”,将全县竹子基本砍光,在北部沿岸筑篱笆460余里。各开放港口均设检问所,同时清查户口,编保甲。
12月8日,崇沪间各商轮因日美发生战事一律停航。
2月23日,狂风暴雨袭击,乡间房舍坍倒甚多,死伤百余人。
6月16日,以中储券兑换旧法币。
7月,本县第一座水闸在小元六港港口建成。
8月6日,气温高达摄氏39.4度,四乡出现求雨活动。
11月,大通纱厂工人反抗占厂日军的迫害,举行罢工。
春,乡间发生脑膜炎,患者多为儿童。
2月,一架美国飞机坠毁于北堡镇。
7月20日,谢家镇北江面上出现海市蜃楼,数百人争睹。
8月下旬,成立地方民主政权——崇明县办事处,倪瀛为主任。
8月28日,侵崇日军撤往上海投降,民众闻讯欢呼雀跃。
8月30日和9月10日,新四军东南警卫团、南通警卫团部分主力和县大队两次攻打县城,均未克。9月15日部队和崇明办事处奉命北撤。
9月22日上午10时,南堡镇港口外一枚鱼雷爆炸,炸死港口工人20余名。
10月21日,中共地下党发动农民150余人,捣毁西沙地主的公租仓。
11月21日,三民主义青年团崇明分团成立。
1月初,陈伯明率武工队从苏北解放区来崇,袭击国民党孙信民部驻公租仓的一个班及凤阳镇国民党驻军。
8月,中国民主同盟崇明小组在沪成立,王乐明任组长。
10月28日起,大通、富安纱厂千余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4昼夜。
12月9日,本县改隶江苏省第三区(松江)。
12月14日,原属本县第五区之嵊泗列岛划出,建江苏省特别渔区。
霍乱流行,有的全家相继染疫身亡,有的祭吊时染疾丧命。富民镇700人中半数染疾,130余人丧生。
3月10日,县临时参议会成立,召开第一次大会,选金仞千为议长。
5月上旬,粮荒严重,乡民多日无米,饥民群集县府门前,高呼“我们要饭吃”。
8月下旬,大批客商广收苞谷外运,引起市场苞谷价格狂涨。
12月2日,县参议会成立,选举金仞千为议长。
1月,国民党县党部与三青团崇明分团合并。黄亚芗为县党部书记长。
6月,架通全县23个乡、镇电话。
8月8日,暴风雨猛袭三天,河港漫溢,农田被淹,交通断绝。
10月,当局封锁港口,崇沪物资交流中断,合作社配给业务停止,城镇居民凭身份证限购食品及生活用品。
10月,江苏省农民银行崇明办事处代理投放金圆券,收兑法币、关金券。
11月,国民党孙信符、徐继泰部队从苏北来崇大肆抢掠。
海门、启东县土地改革中被斗争的地主、恶霸、匪特和其他反动分子,纷纷逃亡来崇。
4月,中共华中九地委在南通宣布成立崇明县政府,姚志仁为县长。
4月26日,国民党军、宪、警在全县实行特别戒严,进行户口总检查,发现有与户籍不符者立即逮捕。各商店停止营业。
5月,国民政府江苏省主席丁治磐及所属部队溃逃崇明,大批国民党军队和江苏各地国民党政府官员在本县抢粮劫物,社会一片混乱。
5月下旬,国民党军政人员撤离崇明前,对工厂、商店和民宅大肆搜劫。
5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某师一个团,从新河乡海桥港登陆,分兵两路向堡镇和县城挺进。同日,中共崇明县委和县政府的行政干部连同县大队400余人,从海门灵甸港出发,由小竖河上岸。城内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社会各界人土劝说国民党守军投降。
6月1日,堡镇国民党守军接受地下党劝降,签订起义协定,堡镇解放。同日,县城守军在强大政治军事压力下被迫无条件投降。
6月2日,人民解放军接管县城。上午8时,国民党军队在东门外大校场缴械投降,崇明解放。县政府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员公署。
6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崇明办事处设点收兑旧金圆券。
6月15日,县政府发出布告,责令从启东、海门县逃窜来崇的国民党党、政、军、特人员自即日起至6月28日止到指定地点登记。先后共登记、遣返逃亡人员6400余名。
6月,成立南通江海公司崇明办事处,是为本县第一个国营商业单位。
6月起,对全县私营工商业进行全面普查和登记管理。
6月27日,崇明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林德明为主任委员。
7月12日,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
7月25日,本县遭50年来最大的一次风雨潮袭击,最大风力10至12级,潮位高达5.18米,江堤出缺500余处,受淹农田48万亩,吹倒房屋3万余间,淹死压死147人。
8月,首届学生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县学生联合会(筹)成立。
夏,农村实行减租,各种租制均按原租额减二成半。
9月22日夜,由沪驶往堡镇之鸿生轮,在石头沙附近突遭混入船上之武装匪特袭击,军民7人被杀害。
9月,采用累进税制。
10月1日,城乡40多万人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月3日起,全县开展剿匪肃特工作。
11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崇明县工作委员会。
12月,全县4个区分别召开公审大会,判处5名匪特首犯死刑。
1月,建立县农民协会(筹)。
1月16—22日,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选举郁谦为主席。
2月,根据中央政务院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精神,全县开展禁毒禁烟工作。
2月起,苏北花纱布、粮食、百货、土产、专卖等公司先后在崇明设置机构,开展以批发为主的购销业务,国营商业逐步控制市场。
3月10日,建立县民主妇女联合委员会(筹)。
4月,取消保甲制,重划行政区。全县划为8个区、2个县属镇和67个乡(镇)。
5月,开始土地改革的准备工作。9月试点,11月起分批展开,1951年3月底完成土地分配任务,年底土改结束。土改中全县没收、征收土地共270077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2.07%。
5月,宣传贯彻婚姻法。
6月28日—7月3日,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选举郁谦为主席。
7月31日,县政府改为县人民政府,姚志仁为县长。
8月,中国粮食公司崇明办事处成立,直接参加粮食贸易活动,打击扰乱市场、哄抬粮价的粮食投机商。
11月,大张旗鼓地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11月6日各区分别召开公判大会。此后一年内,先后召开各种会议500余次,与会者20余万人次。至1951年8月底,据陈镇、新河等5个区统计,有700名反动军、政、党、团、特人员投案自首。至1951年11月,全县共逮捕反革命分子1098名。1953年12月,镇反运动基本结束。
12月16—18日,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选举郁谦为主席。
12月,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到1951年12月底,全县捐献飞机大炮代金23万多元,有1954人报名参军,1031人被选入伍,有763名学生报考军干校,62名被光荣录取。1951年10月又有10名汽车司机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5月7日,成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7月28—30日,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选举王遐松为主席。
8月12日,县总工会成立。首届工人代表大会于县城召开。
9月3日,举行新河烈士塔落成典礼,塔内悬挂中央内政部长谢觉哉的亲笔题词“为社会主义革命牺牲的人永远活在过着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人们的心上。”
秋,本县第一个互助组——秦志刚互助组在港西乡成立。
引进岱字棉新品种,试种成功。
对私营工商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1月,向全县失业工人发放救济金,并逐步安排就业。
1月,“三反”(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运动开始,前后参加运动的有县直机关、县委各部委、县府各科局及企业部门四大公司办事处、银行、新华书店、合作总社等单位计925人。查出贪污盗窃分子120名,贪污款物249273元,运动到1952年7月结束。
1月,城桥镇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简称“五反”)运动,在336户工商业户中,偷税漏税的有298户;盗窃国家资财的有26户;行贿的有62户。10月结束。
7月,县成立肃毒指挥部,大张旗鼓开展肃毒运动,同年10月结束。
7月,全县划为9个区、2个县属镇、110个乡(镇)。
8月1—4日,举办以城桥镇为中心,有三星、庙镇、城北、长兴、新河5个区参加的崇明西部地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是为本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城乡物资交流大会。
8月21—31日,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选举王遐松为主席。
10月,本县第一家电影院——堡镇工人电影院建成。
秋,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各乡建互助组。新河区宋洪章互助组发展成为本县第一个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1月3日,县工商业联合会(筹)成立。
12月,开展民船民主改革运动,着重打击水上各类反革命分子和恶霸。渔民先后组织互助组、合作社。
美军在朝鲜战场使用细菌武器。本县开展以反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2月2—4日,第六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选举王遐松为主席。
2月18日,青年团首届代表大会召开。
2月,县公安局组成退道工作组,全县取缔一贯道坛堂346个。
5月1日,全县国家工作人员享受公费医疗。
6月24日,县成立选举委员会进行普选。基层选举工作分两批进行。参加选举总人数为221424人,占选民数的85.34%,共选出人民代表4437人。
10月,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
11月,开始实行粮食、植物油料统购,粮油统销.
年底,除三星区外,各区均试办初级社。
春,开展反谣言、反奸商、卖余粮运动。
4月,堡镇——陈镇公路改建工程(土路改为碎砖面路)开工,同年10月竣工。
5月,县发动2万余人修建从蛏壳滧到鳗鲤滧的新江堤。
5月,普种岱字棉,取代中棉。
7月6—10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代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9月,棉花实行统购。
10月31日—11月7日,中共崇明县第一次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全年收购土布713626匹,达历史最高水平。
1月,新河地区麻疹病流行,仅竞存小学就有44名患者。县人民政府为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面抢治。
1月,县成立审查干部(简称审干)工作委员会。2月建立审干办公室,前后共审查了县区机关和工厂、企事业、学校等168个单位的1793名干部。至1957年2月底基本结束;接着全面复查,至8月底全面完成。
3月1日,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新人民币,收回旧人民币。
4月,崇明中学、民本中学、崇西中学首先实行淮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6月19—26日,中共崇明县第二次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6月,庙镇区新平乡朱旺郎的牛囤发生炭疽病,死亡耕畜69头,240余人感染,7人死亡。
8月,全县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各乡相继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年底,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63.86%。
11月17日,第一座节制闸——庙港水闸开工兴建。日竣工。
12月5—6日,县一届二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
12月6日,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咸文和任县长。
12月16日,肃反运动开始,27107人参加运动,先后分4批进行。各批运动都分准备、小组斗争、复查、专案、甄别5个阶段。运动至日结束,共清查出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坏分子531名、刑事犯罪分子105名。
12月20日,围垦聚兴沙。
年底,宋洪章初级社改土劳分红为按劳分红,成为全县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月,各乡纷纷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月底,全县共办,高级社301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7.6%。
1月23日,全县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月21—28日,中共崇明县第三次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2月,全县调整为4个区、2个镇区、49个乡(镇)。
2月26日,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3月1日,中共崇明县委机关报《崇明大众》创刊,至1959年7月停刊,共发行600期。
3月2日,第一届县政治协商会议在县文化馆召开,选举王乐三为主席。
4月1日,县有线广播站正式向全县播音。
5月1—5日,中共崇明县一届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王乐三为书记。
5月3日,县委批准崇明中学校长樊伯平等9名知识分子入党。
6月14日,县科学技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县城召开,成立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崇明县支会。
县农场、三烈乡、城西乡试种双季稻。
实行工资改革,本县划为第四类工资标准区。
1月19—21日,县一届三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
3月12—16日,县二届一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选举咸文和为县长。
4月5日,首届青年代表大会召开,县民主青年联合会成立。
6月8日起,全国开展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
7月,开始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大鸣大放大辩论,后发展为反右派斗争。运动错划了“右派分子”203名,其中既是“右派”又是反革命的30名。对“右派分子”分别作了劳动教养、监督劳动、留用察看、分配待遇较低的工作、降职、降级、降薪等处理。对既是“右派”又定反革命者,分别作刑事处分。1978年起,对错划“右派”进行复查。
1980年复查结束,全部改正,恢复政治名誉。
9月,撤区并乡,全县设23个乡、2个县属镇。
冬,建立户口申报制度。
1月18日—2月12日,中共崇明县一届二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春,10万民工开挖南横引河,竣工后内河开始通航。
2月,全县掀起大生产运动,提出“早上工,晚收工,月亮底下比英雄;抓晴天,抢阴天,微风细雨当好天”等口号。除夕日,参加生产劳动者达13万人;年初一这天,更是“千军万马搞水利,四面八方广积肥”。
3月,第二批审干开始。前后共审查基层单位315个,列入审查范围的干部4198人,确定为审查对象的867人,1959年7月,审干结束。
4月15日,第二届县政治协商会议在县城召开,选举张惠和为主席。
5月20—21日,县三届一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选举赵志良为县长。
6月,全县由点到面,开展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宣传教育运动。
7月2日,受“浮夸风”影响,县召开万人大会,相互评比,报足产量,接着摆“高产”英雄擂台。
7月7日,10级以上台风袭击本县,吹倒吹坏房屋万余间,吹翻渔船10艘,死13人,伤29人。
7月,开始大搞“钢铁、机械元帅升帐”,各地大建炼铁炉。到11月12日,全县共建土炉1156只、小高炉3只、炼钢炉70只。
8月,围垦开沙,建新海畜牧场。
9月13日,庙镇、城西、汲浜、裕安、陈镇5乡分别建立庙镇、卫星、八一、东方红、东风人民公社,至9月17日,全县23个乡均转为人民公社。公社化后,又迅速推行所谓“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开始刮“共产风”,实行吃饭不要钱。全县共办3295个公共食堂、2385个托儿所、604个幼儿园和56个幸福院。1961年4月下旬以后,农村公共食堂基本停办。
10月中旬以后,大搞深翻秋种,20万农民日以继夜地将全县80%耕地深翻1.5—2尺,庙镇片一块7.3亩“卫星田”,深翻6尺,向化片“卫星田”竟深翻1丈!当时的口号是:“谁英雄,深翻当中比比看;是好汉,不分昼夜来苦干”。秋种中推行密播,一般每亩稀元麦下种25斤,密元麦40斤,密小麦50斤,庙镇片一亩“卫星田”下种量竟达千斤!
12月1日,本县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
12月21日,中共崇明县一届三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2月,全县23个公社并为10个公社。
12月,本县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秋后,成立民兵师,下辖30个民兵团,224个民兵营。
初步实现并港建闸规划,全县80条干河疏浚引直,拓宽合并。
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大办地方工业的号召,公社大办工业,主要生产铁、木、竹产品。
1月20日,县委举办的党员教育刊物《党的生活》创刊,6月底停刊。
2月11—20日,中共崇明县二届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张惠和为第一书记。
2月22日,市轮渡7号轮装载稻种靠泊堡镇码头时,因潮涨流急倾没,死8人。
4月9日,成立县科学技术协会,首届科技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4月,城桥镇人民整治臭转河,历时两月,填平臭转河,埋设地下水道。
5月,10个公社重新划成23个公社。
7月27—30日,中共崇明县二届二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0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陈希愈副行长来崇视察。
12月,围垦开沙,建新海农场。同月底,开始围垦东平沙,建东平农场和东平林场。
12月28—30日县三届二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
本县流行麻疹,发病率高达万人次,死亡103人。
2月,16两秤制统一改为10两制。
4月20日,三星公社民兵团政委陈亮等6人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宋庆龄等40余位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5月21日,新河镇东南7里处遭龙卷风袭击,龙卷风方圆直径200米,由东北至西南入江,吹毁民房6间,临江一个深约1米之水塘,塘水被吸卷一空。
8月,上海市副市长宋日昌率上海市各区、局负责人来崇查勘北沿滩地。成立上海市围、垦指挥部。
9月,上海市政府组织吴淞、黄浦、徐汇、长宁、普陀、卢湾、静安、杨浦、闸北、南市10个区和高教局共3万余人来崇围垦新安沙、百万沙和合隆沙。1961年建成跃进、长征、长江3个农场。
12月,开始执行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精简下放职工,至1963年,全县共下放职工18252人。
6月,第一座排灌两用机口在建设公社运北大队建成。
9月13—16日,县四届一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选举赵志良为县长。第三届县政治协、商会议也于同时召开,选举张惠和为主席。
10月5日,受台风暴雨袭击。因气象预报失灵,8艘海洋捕捞队出海捕鱼的机帆船遇难。堡镇老码头趸船沉没,引桥折断,石墩毁坏。
12月,北沿第一座水闸——八滧港水闸建成启用,开始实现南引北排。
大新公社10大队和新民公社谢南大队一生产队试种麦——玉米——后季稻的“二旱一水”三熟制。
水稻三化螟大发,白穗率平均达12.5%,全县损失粮食千余万斤。
重新划出5—7%的耕地,作为社员自留地,恢复农民家庭副业,开放原有集市贸易场所。
1月,开始对在1958年至1961年间因“拔白旗”、“反右倾”而受到批判和处理的2775名干部和党员进行甄别。1963年10月结束。
6月18日,开通北八滧至启东客班航线。
8月14—15日,县四届二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
9月7日,晨1—4时,合兴、向化、汲浜等公社出现龙卷风,吹损房屋2000余间,死6人,伤10余人。
粮食年总产量达27374万斤,实现了口粮基本自给。
3月4—5日,中共崇明县三届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张惠和为书记。
3月,开展“学雷锋”活动。34名少先队辅导员、42名少先队员、8个少先队集体分别受到市、县表彰。
3月,成立县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培训计划生育宣传员。年底在新河公社一大队试点后,全县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春,农村全面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揭阶级斗争盖子”,组织社队公布帐目。
4月29—30日,县四届三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
6月,中央农垦部部长王震到新海农场和百万沙农场视察。
7月,东平、新海农场划归上海农垦局领导。
7月,县委在大同公社开始“小四清”(指清理帐目、仓库、财物、工分)试点工作,县直机关开展“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8月,调整职工工资。
11月25—29日,县五届一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选举赵志良为县长。第四届县政治协商会议同时召开,选举张惠和为主席。
围垦富民沙,建富民农场和海军农场。
兴建南堡供水车间,城镇开始供应自来水。
春,在大同公社试点结束的基础上,县委组织工作队在三星、城桥、新河、汲浜4个公社开展“小四清”运动。其他公社均从“揭生产斗争盖子”着手,组织和动员干部“洗手洗澡”、“放包袱”,进行“自觉革命”。冬,以港西公社为重点,全面开展“小四清”。
下半年,市政府投资扩围大新沙、新安沙、百万沙、东旺沙。
8月21—22日,县五届二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
秋,南丰沙日坍,沙上居民全部迁移。
12月22—23日,县五届三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
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
农业生产推广稀麦——玉米——后季稻轮作的“二旱一水”三熟制。
政府开始在城、堡两镇建造居民住房。1976年后加快住宅建设步伐。1984年两镇人均居住面积7.6平方米。
2月,首届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县贫下中农协会成立。
5月21日,崇明纱厂收回原富安纱厂解放前存入香港广东银行第5522保险箱内的6万元美钞和200两黄金。
6月,本县开始清思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大四清”)。
运动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为县、社(镇、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试点大队、农场生产队。第二批有377个大队和100个农场生产队参加。运动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大张旗鼓地宣讲《二十三条》,发动群众“揭阶级斗争盖子”;第二步,从清思想着手,解决干部“四不清”问题;第三步,评审“四类分子”,开展对敌斗争,落实监督管理制度;第四步,进行系统的以整党建党为中心的组织建设。运动至1966年7月基本结束。
1978年后,对“大四清”中需要复查的1414件案件进行了复查,至1981年12月,有881件撤销或减轻原处分和原结论。
7月21日,县邮电局借用驻崇部队江底水线,开通堡镇至上海第一套12路载波通信线路,从此崇沪间实行有线通话。
8月3—4日,县五届四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
12月26—27日,县五届五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
3月,北沿公路施工,1967年9月全线通车,全长73公里。
6月13日,本县“文化大革命”开始,成立崇明县“文化革命小组”。
7月,各单位纷纷建立“造反”组织,至1967年1月,先后成立县级“造反”组织91个。
9月3日晨,崇明中学11个学生贴出《炮轰县委》的大字报,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县委。当晚,该校400余名学生到县委门口闹事,部分学生翻墙冲进县委机关。
9月,汲浜、裕安公社发生猪食用霉玉米中毒事件,死亡66头。
全县几乎每个公社、大队都办起了农机修理厂(组)。
1月4日,县委某常委贴出《我的第一张大字报》,受到“造反派”的赞扬。大字报被标上
“县委心脏爆炸,赵家后院起火,打倒赵志良,砸烂季永珍”的标题,印成传单散发全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志良等领导干部被“造反派”扣押揪斗。
1月8日,“造反派”在县体育场召开“猛轰崇明县委,打倒赵志良,砸烂季永珍”的万人大会。
1月26日晨,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崇明联络站、崇明中学革命造反总部、崇明中学红卫兵革命造反委员会、卫校东方红战斗队等4个“造反”组织夺了县委、县人委的领导权,成立崇明县革命接管委员会,王明德等为召集人。
2月11日,县农民造反司令部、崇明中学造反总部的头头,将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市长曹荻秋和原任县委书记张惠和从上海、北京非法“揪”到崇明,在县体育场召开万人大会批斗。
2月22日,28个“造反”组织全面篡夺了县委、县人委的党、政大权,建立上海人民公社崇明革命造反联合委员会。2月25日改为上海市崇明县革命委员会。3月下旬又改为崇明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简称“县革筹”。此后,各级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夺权”之风遍及& 全县。
3月,各“造反”组织按系统联合建立六站一区。六站即工人造反总司令部崇明联络站、县农民造反司令部、财贸系统革命造反联络站、革命师生联络站(后改为文卫系统革命造反联络站)、县级机关造反联合委员会、县政法联络站;一区即红卫兵上海市崇明军区。
8月21日,以工人造反总司令部崇明联络站为主的几个“造反”组织,查封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
10月3日,本县发生3级地震。
12月21日,在新海农场十五生产队建造机场,农场始用飞机撤药治虫。
1月,县公、检、法实行军管。
1月13日上午9时,以张学东为首的“造反”组织东海野战军冲击“县革筹”,并抢档案。
2月18日,贯彻中央“二·一八通知”,至年底共冻结私人存款821128元。
2月22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崇明县革命委员会(简称县革会),由49人组成。25日上午在县体育场举行县革会成立大会。
4月,开始“清理阶级队伍”(简称“清队”)。10日举办由县级机关、23个公社、5所完全中学共127人参加的材料员学习班。以5—8月为“清队”第一阶段,9月—1969年4月为第二阶段,1969年5月—1970年1月为第三阶段。“清队”中,159名科局长和294名一般干部因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受到“审查”。全县制造所谓集团性大案34起,1500多人受到“审查”,“清队”中非正常死亡者达456人。
6月4—6日,县革命人民代表会议于县城召开。
9月27日,各社、镇和市属国营农场的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自行组织冲击、抄家,查抄现金万元。
10月13日,县级机关干部和文艺系统人员870余人与公检法1040人,集中到县良种场县“五·七干校”参加“文化大革命”。
11月底,县工宣队进驻上层建筑领域,“领导斗批改”。
11月,县成立围垦办公室。23个公社发动6万余民工,由公社自筹资金、物资,自带口粮、柴草,围垦环岛新涨滩地。此次围垦,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整,统一安排,统一布局。范围东自裕安、陈家镇,西至跃进农场,共围滩地113617亩。
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下,动员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79年停止动员。历年全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累计9211名。至1984年底,95.5%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已重新安排。
1月3日,上海市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本县。
1月,市属在崇国营农场划归本县领导。
春,从外地采购的苗猪带入猪瘟,瘟疫遍及全县20个公社。死猪3000多头。
4月5日,出现历史最低潮位,堡镇站-0.19米,南门站-0.28米。
5月,庙镇公社卫生院为一位农妇切除重27.5斤的巨大卵巢囊肿。
7月,相见港内发现一条估计数千斤重的大鲸鱼。
11月29日,建立中共崇明县核心小组,申乃清为组长。
12月,全县农村实行合作医疗。
2月,“一打三反”运动(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
浪费)开始,至1974年4月结束。运动期间,全县清出有各种“问题”的对象14308人。其中属“政治问题”的3985人,“集团”案件11件,127人。运动中非正常死亡74人。
3月12日,本县遭数十年未遇之春寒大风雪,吹倒电线杆,致使全县一半以上电话不通。
5月,县革会发出《关于学习新民公社新建9队学大寨先进经验的通知》,逐步在全县开展农业学大寨。12月25日,又作出广泛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决定。
9月24—27日,中共崇明县四届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恢复中共崇明县委,选举申乃清为县委书记。
9月27日,申崇客班航线上第一艘双体客轮沪航8号首航成功。
9月28日,堡江线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班车在距前进农场2公里转弯处,因车速过快,倾覆河中,乘客伤52人,死9人。
农业生产实行密麦——早稻——后季稻轮作的“二水一旱”三熟制。
1月25日夜,堡镇商店井冈山门市部合同工沈志高为保卫国家财产,与撬窗入店的盗窃犯搏斗,英勇牺牲。4月,上海市革会追认他为烈士。
11月,调整部分工人和工作人员工资。
冬,县委组织17个公社3万多人围垦老鼠沙,建立综合性副业基地。
大新公社七大队五生产队饲养员汤文彩试验母猪膨奶发情配种,8头母猪年平均每头提供苗猪32.4头。
庙镇、新河两公社建自来水厂,本县农村开始使用自来水。
2月5日,县委召开生产队长以上干部大会,组织一万多名干部,批判林彪一伙炮制的《571工程纪要》反革命政变纲领。
5月,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李班来崇参观访问。
11月,县电器生产合作社生产的万里牌电吹风投放国际市场,是为本县工业产品首次批量出口。
全县小学普遍试行心算、笔算、珠算三算结合教学法。该教学试验得到全国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2月,在老鼠沙东,仓房港外口深泓处筑新建大坝,围滩地和水面共6000亩,建县水产养殖场。
4月8—12日,市中学生郊县组足球选拔赛在本县举行。
6月,国营农场改为市属县管,以县为主。
10月,南门供水车间(后改名城桥水厂)建成投产,城内居民用水得到改善。
11月29日,县委、县革会在港西公社五大队召开推广省柴灶,开采天然气现场交流会。
三麦赤霉病流行,损失粮食约2000万斤。
1月17日,零点,本县第一座1000门市话自动交换机开通使用,城市电话实现自动化。
2月2日,县委召开“批林批孔”大会。
4月5日,县直机关召开干部大会,结合“批林批孔”批判“红山鹰”(一“造反”组织)的“右倾复辟思潮”。此后,大字报、大批判波及全县。
9月2日,中央卫生部副部长钱信忠来崇视察大新公社防病工作和县中心医院病房。
12月12—16日,县委在江口公社联益大队召开“学习小靳庄,继续搞好批林批孔”的现场会,全县县、社、大队三级干部参加会议。
3月,市属在崇国营农场划归市农垦局领导。
8月,各省市代表、部分少数民族代表及上海市市、县计划生育领导在汲浜公社胜利大队召开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
8月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日被定为江青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在市革会领导马天水、王秀珍、徐景贤(均为江青反革命集团余党)等陪同下,于上午11时来崇活动。
10月和12月,县委、县革会召开干部大会,提出“苦战一年,建设大寨县”、“拼命大干七六年,誓把崇明变大寨”等口号。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县人民沉痛哀悼。
1月12日和2月15日,县委分别召开党委书记和党员干部会议,传达贯彻所谓击退“右倾翻案风”的指示。
3月2日,市革会郊区组在民本中学召开现场会,批判所谓“右倾翻案风”。
7月1—2日,大暴雨,日降水量达216.4毫米,9.4万亩棉田、9.6万亩稻田和3.7万亩玉米田被淹。
7月,城镇、乡村搭棚以防地震。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县人民十分悲痛,11—17日,城桥地区2万余人吊唁毛泽东主席逝世。
10月13日,县委在大新公社召开批判大会,将该公社机关和大队一些干部传言9月16日晚电视节目中有邓小平吊唁毛主席的镜头一事,作为“反革命政治事件”批判,3名干部受到处分。12月20日,县委作出撤销处分的决定。
10月17日,万余人在县体育场集会,庆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农村推广使用人工沼气。
2月,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彭冲来崇视察。
3月15日夜23时,东部地区遭雷暴大风袭击,倒坍毁损房屋棚舍15000余间,死1人,伤88人,供电和通讯一度中断。
9月10—11日,8号台风中心自东向西穿越本县。历时24小时,吹倒吹坏房屋18362间,伤亡90人,农田积水17.8万多亩,损失严重。
10月,调整部分职工工资。全民单位调资面为40.8%,集体单位调资面为39.42%。
三麦赤霉病大发,损失粮食约2500万斤。
3月25日,县召开揭批大会,对江青反革命集团在上海的余党王少庸等,进行批判。
5月4日,召开县第一次科学大会。
5月9日,县革会授予施桂馨等4名科技人员技术职称。
6月8日,全县宣传新时期总任务和新宪法。
上半年,本县第一个大型住宅区——城桥镇北门新村开始建设,1982年全部建成,共25幢大楼。
冬,全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土方1293.7万方。
棉花红蜘蛛大发,棉田10万余亩受害。
国务院定本县为白山羊生产基地。
2月,大新公社建筑站在新建大新羊毛衫厂时,挖掘出4门铁炮和1门铜炮,系清代武器。后收藏于上海市博物馆。
3月,团结沙促淤工程开工,至1980年12月完成第一期工程。
7月9日,溧阳发生6级地震,本县房屋摇晃,家具作响。
7月下旬至8月中旬,县委宣传部先后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及宣传委员学习中央领导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讲话精神。9月初至10月下旬,又组织县、社两级机关干部2500余人,专题学习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月16日,深夜,新建供销社江口分店代购代销员黄圣昌,在值班时为保卫国家财产与歹徒搏斗,英勇牺牲。事后,县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市革命委员会批准他为烈士。日,县委、县革会召开黄圣昌英雄事迹表彰大会,号召全县人民向黄圣昌学习。
崇明中学试行新生入学加试体育的规定。
12月,港沿公社工业公司与上海向阳玩具厂联营。以后全县陆续出现社队联营、队队联营和工农联营等新的经济联合体。
12月,被誉为长江下游第一流客运码头的堡镇港新建客运码头交付使用。
全县养猪70.89万头,为历史最高水平。
经市教育局检查,确定本县为无文盲县。
年底,围垦虹桥、七滧两滩地。
7月,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活动的县政协恢复活动。
10月12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兽医代表团8人来崇参观考察县种畜场、兽医站和新河公社七大队一生产队。
11月16日,本县第一家农工商联合公司——绿华农工商联合公司成立。
12月,全县大张旗鼓地开展禁赌活动。
12月10日,县建筑公司在县城西门施工时,挖出清代铁炮一门,存县博物馆。
12月,成立县编史修志办公室,着手编纂新县志。
3月5—12日,在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活动周”,数万名青少年参加活动。
4月,中央卫生部副部长季宗权来崇视察卫生工作。
4月,气温高达36℃,17头耕牛因中暑死亡。
6月24—30日,第五届县政治协商会议在县城召开,选举陈继明为主席。
6月25—30日,县七届一次人代会在县城举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成立,选举朱耀熙为主任。县革会改为县人民政府,选举陈亮为县长。
8月31日,14号强台风伴大潮汐侵袭本县,大堤外25道小圩围堤全部冲溃。新村公社新城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顾思礼和团支部书记、副大队长张林生在抗灾中牺牲。
9月,调整教育、医疗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
9月,鳌山公社杨家庙大队和港沿公社建联大队率先开展文明村活动。
10月,县属国营工交企业进行利改税试点,1982年逐步推开。
全县基本实现母猪土种化。
年初,团结沙第二期促淤工程开工,6月竣工。
1月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照华来崇调查研究。
3月,开展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重点治理市容环境的“脏”、“乱”、“差”。全县3万余青年开展“为您服务”活动。
4月22日,琼港发生4.8级地震,本县房屋摇动。
5月9—12日,县七届二次人代会在县城举行。
5月,打击经济犯罪办公室成立。至1982年底,侦查审理了投机、诈骗案件49起。
7月1日,开展第三次人口普查。
8月26日,中央水利电力部长钱正瑛、顾问李化一、交通部顾问陶琦、副部长子刚等一行来本县团结沙视察,研究整治长江口问题。
8月27日,党的十二大代表、县委书记倪鸿福赴京出席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0月,调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
11月7日,本县电话号码由四位制改为六位制。
1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兼对外经济贸易部长陈慕华一行来崇视察。
年底,全县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占总数的97.5%。
驻崇部队与本县基层定点挂钩,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月15日,瀛洲公园动工兴建,日开放。
1月31日,在建设公社三星镇西北出土一巨型石龟,重4吨多,高1米,长1.96米,存县博物馆。
3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发(83)国办函字29号文件,批复:“在长江北支,崇明岛和新淤出的土地归上海市管辖和经营,江苏、上海之间以江苏现在的陆地线为界”。
3月,开展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为中心的第二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3月27—31日,县七届三次人代会在县城举行。
4月8日,县委批准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陈亮为主任。
4月25日,全县第一家由经理承包、集体经营的鸡味酒家在桥镇开张营业。
5月5日,新村公社成为上海市郊第一个全部饮用自来水的公社。
6月9日上午,一架飞机在陈家镇公社新协大队第8生产队上空失事坠落。
7月22—24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警备区在本县召开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现场会议。
7月,调整企业职工工资。
9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来崇视察。
10月19日,中央林业部表彰本县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
11月中旬,中央农林部召集皖、浙、赣、苏、闽、鄂、沪等省市的农业蔬菜教授、专家,在汲浜公社农科站举行全国大白菜高产协作会议。
贯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公开信》的精神,县委整顿党员干部在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对《准则》公布以后分得住房超过县府规定标准的71名科局以上党员干部,分别作了退房、大调小或累进计租处理;对乱建房的11名公社党委委员以上干部责其拆除全部乱建房屋。少数坚持错误的干部受到严肃处理。
普遍推行第一步“利改税”。
年底,农村96%的生产队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也称大包干责任制)。
2月16日,在上海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本县定为上海市郊三大商品鱼基地之一。
2月19日,本县被评为全国全民义务植树先进单位,受到中央绿化委员会表彰。
3月,实行政社分开,全县设26个乡、2个县属镇。
3月,在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三级干部大会上,专业户代表介绍劳动致富的经验。是时全县有6508户专业户,占总农户的3.46%。
4月8—14日,第六届县政治协商会议在县城召开,选举施群为主席。
4月10—14日,县八届一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选举陈亮为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田长春为县长。
5日21日,南门港至吴淞港之间增开早夜班客轮。
5月21日晚,黄海发生6.2级地震,本县震感强烈。
5月27日,上海工业大学和崇明县政府建立校县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5月,县学宫被列为上海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6月14日,县家用电器公司、上海工业大学、中国轻工业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商品出口检验局四方在本县正式签字,组成家用电器出口生产联合体。
6月,县委、县政府决定给在垦区工作的教师向上浮动一级工资。
8月30日,县委召开第一期第二批整党动员大会,本县四套班子和县级机关部委办开始整党。
8月,在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上,本县人民政府被评为先进单位。
10月19日,东风农场与上海交大合作的《生态农场的研究与实践》被列为市重大科技项目。日,这一项目通过技术鉴定,认为此项目体系“为国内领先,并有所创新”。数十名中外学者和专家,先后到东风农场参观生态农场。
10月,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开征税种14种。
11月10日至17日,县委为征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资料,召开党史资料专题征集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崇明工委(临委)和民众抗日自卫总队的负责人共13人。市委党史办主任陆志仁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11月10日,崇明——长兴——横沙输变电工程竣工,崇明发电厂通过江底电缆,正式向长兴岛输电。
11月19日,农牧渔业部副部长吕清视察前进农场。
12月10日,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田长春为主任。
12月15日,振兴崇明家乡经济协会成立。
12月25日,县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12月,全国第一个县级农村经济法研究会——崇明县农村经济法研究会成立。
团县委被团中央、中央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击队”。
大新乡青少年募捐建立英烈纪念碑,纪念13位本乡烈士。
新海农场13个知识青年联合兴办家庭农场,承包由一个连队种植的617亩土地,全年每人收入超过2000元。
年底,全县创建文明村(点)的562个规划单位建立民兵青年之家405个,农民文化夜校410所。
1月,上海市计划委员会批准本县在市区逸仙路三门路附近,建造崇明大厦,作为本县对外窗口。
3月,国务院批转上海市总体建设规划时指出,要把崇明岛的开发和建设列入上海市总体建设规划。
3月28—4月7日,县八届二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
6月26日,局、行党委(党组)及机关党员参加二期一批整党,1986年4月结束。
7月8日,新河乡成立本县第一个乡级法律服务所。
7月17日,县委培训第二期第二批整党骨干。
8月1日,6号台风侵袭本县,最大风力10级以上,最高潮位5.12米,最大降雨量227.6毫米,近百间房屋倒塌,10多万亩农田受损。
8月8日,绿华乡遭龙卷风和大暴雨袭击,吹倒吹坏39间房屋,7人受伤。
8月8日,全国贸工农生产结构与法律问题学术讨论会在本县召开,北京、江西、安徽等14个省市代表参加会议。
8月15日,部署全县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
8月25—31日,在有11个省市参加的“淀山湖杯”划船比赛中,本县划船运动员黄飞、彭勇代表上海市队参加比赛,分别获得少年组皮艇500米比赛的冠军和亚军。
9月10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人分赴部分中学,同教师共庆首届教师节。
10月15日,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华东巡视组一行3人来崇巡视整党工作。
11月4日,全国三算教学经验交流会在本县召开。全国117名代表,以及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央财经学院、中国珠算协会和中国教学研究所、全国三算学会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观摩了实验小学、北门小学等5所学校的三算教学。
11月6日,县少体校运动员钱卫香代表上海市赴日本大阪参加田径中长跑比赛。
11月9日,由一机部部长周子健率领的国务院税收、财务大检查小组来崇检查工作。
11月16日、17日,在上海市田径比赛中,县少体校学生杜卫东,获成年组男子跳高第一名,龚健获成年组女子100米、200米第一名,高振东获男子少年组标枪第二名,郁兴培获男子成年组100米第三名。
12月8—13日,举行崇明县首届青年艺术节,全县十余万青少年参加活动。12日,团市委在本县举行市郊青年文艺庙会。
12月11日,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市长江泽民和警备区、海军东海舰队、上海武警总队的领导人来崇考察。
12月15日,县政府部署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工作。
12月24日,大新乡发生重大车祸,死1人,重伤11人,轻伤6人。
12月29日,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来崇视察。
全岛总人口74.5万人(其中县64.7万人),本县工农业总产值132780万元,国民收入599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4元。
1月,乡镇党委及机关参加二期二批整党,6月结束。
2月23日,2460名干部群众和法制宣传员参加首次普及法律常识考试。
3月17日、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警备区在本县召开民兵哨所工作现场会,授予汲浜乡民兵哨所“以劳养武模范哨所”光荣称号。
3月20日,由农牧渔业部和广东、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省市的专家、工程师对崇明县万亩连片池塘高产与综合养鱼技术的研究项目进行技术鉴定。
3月22日,前进农场铃厂女职工金爱兰在1985年上海市个人棋赛中获女子中国象棋第一名,荣获国家一级棋士称号。
3月,局、行基层党支部陆续开展二期三批整党工作,11月结束。
3月31日至4月4日,县八届三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
4月,由大新乡工业公司、市外贸针织品进出口公司、香港中发公司和恒通贸易公司合资联办的华通毛纺厂,在大新乡投建,总投资442万美元。
4月4日,农牧渔业部副部长张根生来崇视察。
4月18—19日,农牧渔业部副部长孟宪德来崇视察。
5月15日,电力公司扩建的五万千瓦发电机组正式营运。
5月19日下午,新江公路上发生一起恶性车祸,3人死亡,3人重伤。
5月23—24日,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一行10人来崇实地考察,研讨崇明岛的发展规划。
6月6日,举行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交接仪式。
6月19日,为研究和制订崇明岛开发规划,市科委主任金柱青率经济、贸易等专家50余人来崇实地考察。
6月23—28日,县委、县政府邀请上海市有关领导、专家、教授和兄弟县同行评议新修县志稿。
6月27日,荣氏亲属杨通谊、荣漱仁夫妇等一行来崇参观访问。县政府聘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荣誉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顾问、教授杨通谊为县人民政府高级经济顾问。
7月3日,老滧河自来水厂投产供水。
7月30日,日本东京银行中国部部长系木俊雄先生一行5人,在我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驻日首席代表孟起陪同下,来崇参观访问。
7月,乡镇企事业党支部参加二期四批整党,10月结束。
8月1日,南通经营的牛棚港至海门青龙港的汽车摆渡航线建成,投入试运营。
8月8日,新河乡改为新河镇,成为本县第三个县属镇。
8月27日,十五号台风影响本县,东部风力10级至12级,全县损坏房屋817间,1人、死亡,15人受伤。
9月1日,本县遭雷暴雨袭击,向化地区最大降雨量达132.7毫米。东部6个乡61890亩农田受淹。汲浜乡北部3个村7100亩农田普遍积水深达50余公分,倒房屋十余间。
9月,县体育代表团在市八届运动会中名列郊县第一;获成年女子、少年女子、少年男子田径团体第一名;共获20个项目的金牌;成年女子组获精神文明集体奖。
9月,农牧渔业部将本县列为全国改灶节柴试点县之一。至9月底,全县95.2%的有灶农户已使用省柴灶,建有8405只家用沼气池,102只集体池。
10月11—14日,陈家镇稀土永磁材料厂实施的关于钕铁硼永磁材料开发与应用项目,经市科委批准,成为本县第一个市级“星火计划”项目。全国第一届钕铁硼永磁材料会议在本县召开。
10月22日,四川省温江县与本县结成友好县。
10月28日,市农村党委鉴评委员会在本县召开崇明县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鉴评会,鉴评姚明宝自1985年8月任县委书记以来的工作实绩。
10月,农村党支部参加二期五批整党,12月结束。
10月,县少体校学生杜卫东在南京五台山举行的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中,获青年组跳高冠军。成绩为2.09米。
10月底,本县被评为全国农村改水工作先进县。
11月8日,美国、日本、奥地利、联邦德国、比利时5国16个驻沪商社的23名代表来崇考察。
11月13日,长江流域大白菜高产协作会议在本县召开。
11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市委书记芮杏文,江苏省省长顾秀莲陪同下,来崇视察。
12月3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崇明县小组成立,赵远柔为组长。
12月5日,本县28个乡镇全部建立乡镇级财政,并建立财政所。
12月16日,申崇车客渡码头正式动工。将在新河镇和宝山石洞口建造码头两座,配备渡轮两艘。
12月,南门港务站新候船室竣工。总投资161.8万元,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可容纳旅客4000余人。
12月23—27日,中共崇明县五届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姚明宝为书记。
上海远东被单厂(新河镇办企业)被国家经委、农牧渔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明星厂。
全岛总人口74.6万人(其中本县64.9万人)。本县工农业总产值162275万元,国民收入732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3元。
崇明县交通局对干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开展为期三年的达标活动。1987年,县委、县政府向县、乡两级机关推广达标活动。
1月4日,在上海市双喜杯迎春长跑比赛中,建设中学、五滧中心小学长跑队分别获得中、小学女子组团体冠军。
1月20日,南门至浏河车客渡航线正式通航,每天一个航次。
2月12日,国家体委命名本县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2月,本县被评为上海市1986年度绿化先进集体和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原新民乡乡长刘志高被评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
3月初,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崇明电器二厂和电器四厂为第三批全国机电产品扩大外贸自主权的企业。
3月15日,国务院口岸办公室主任石希玉、商业部副部长季铭、交通部副部长林祖乙、农牧渔业部副部长肖鹏等一行17人来崇考察。
3月15—17日,全县52万选民投票选举乡、镇人民代表和县人民代表。
3月底,除向化乡外,全县各乡镇都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乡、镇政府的领导班子。
3月至4月,撤销公社建制。
4月1日,一条每小时生产4800袋特级袋装鲜牛奶的生产流水线在跃进农场新安乳品厂建成,缓和了市区居民吃鲜牛奶难的矛盾。
4月10日,市农村党委批准本县整党结束。
4月10—16日,县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于县城召开,选举张彪为主席。
4月11—16日,县九届一次人代会在县城召开,选举陈亮为县人大九届常务委员会主任,田长春为县长。
4月22日,中共中央代理总书记、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市委书记芮杏文、市长江泽民陪同下来崇视察。
5月9—10日,本县高中女子组、初中女子组在郊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分别获得团体冠军。
5月12日,成立民盟上海市委崇明县支部委员会,徐鼎铨为主任。
5月上旬,国家科委批准崇明岛为国家星火计划综合技术开发示范区。
5月15日,县委号召全县开展爱岛建岛活动。
5月1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荣毅仁来崇视察。
6月初,堡镇乡工业公司与上海市家用纺织品进出口分公司、上海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公司联办上海市华东毛巾总厂。
6月10日,堡镇港至吴淞增开早夜班客轮,每天晨7时由堡镇港开出,下午5时30分从吴淞返回。
6月29日,本县首届“科普之夏”开幕,8月20日闭幕。
7月1日,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来崇视察群众体育工作。
7月7日,县政协、县委统战部联合召开纪念“七·七”事变50周年座谈会。
7月10日,沪港经济发展协会名誉会长张承宗、香港贸易发展局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徐伟文等一行10人来崇,与本县领导人就吸引香港中小企业家来崇投资开发项目问题进行了意向性洽谈。
7月21日,举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淡水养鱼签字仪式。
8月14日,由市总工会牵头的市级13个局及上海石化总厂、宝山钢铁总厂、新亚联营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的领导人实地考察东平林场,研究在东平林场森林公园规划区内开办疗养所的问题。
8月,荷兰国际乳品咨询中心经理马丁先生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委托,来本县考察家畜饲养及其肉类加工等情况。
9月4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干部大会,要求各级机关干部切实改进作风,坚决克服官僚主义。
9月15—16日,大型秋季工业品批发展销会在城桥镇举行。来自全国各地206个商业单位的860位客商和县内零售商业的代表在展销会上踊跃订货,商品成交额1523.4万元。
10月12日,县委、县政府部署全面推行厂长负责制工作,要求这项工作在年内基本完成。
10月,崇明电工线材厂成为本县第一家试行招标租赁经营的企业。
10月25日,党的十三大代表、县委书记姚明宝赴京出席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0月25日,本县农民篮球女队和男队在上海市郊农民篮球选拔赛上,分别获冠军和亚军。女队同时获精神文明奖,并将作为上海市农民篮球队参加明年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农民运动会篮球赛。
10月26—31日,上海市志办、上海市农委和崇明县政府召开《崇明县志》定稿会。
10月31日,由爱国华侨张鼎九捐赠兴建的陈家镇乡仁勇图书馆举行落成典礼。
11月12日,中共崇明县委召开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传达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
11月14—15日,上海市农民代表队田径选拔赛在本县举行,本县农民田径队在21个项目中获11枚金牌、6枚银牌和5枚铜牌,获男、女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11月17—18日,上海市1987年区县曲艺创作节目调演在本县文化馆百乐楼举行。本县参演的6个节目全部获奖。
12月2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崇明县支会成立,赵远柔为主任。
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童赠银率国务院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工作组来崇明检查工作。
12月19—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在市委书记、市长江泽民的陪同下,来崇视察。
12月23日,位于宝山县顾村乡蕴川桥附近的崇明物资中转码头竣工。该码头拥有6个泊位,年吞吐量为40万吨。
是年,全岛总人口743836人(其中本县649131人)。本县工农业总产值195928万元,国民收入91168万元。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816元。
Copyright By www.. All Rights
Reserved主办 未经允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林古本伤寒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