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昭君古代四大美女的诗句句

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摘录
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摘录
王昭君〖两汉〗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五更哀怨曲》
&王昭君〖两汉〗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王明君辞》
石崇〖西晋〗
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司马昭)讳,改焉。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昭君配焉。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故叙之于纸云尔!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诀木及终,前驱己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湿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累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昭君辞》
薛道衡〖隋〗
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
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
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
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
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
夜依寒草宿。朝逐转蓬征。
却望关山逈。前瞻沙漠平。
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
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
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
钗落终应弃。髻解不须萦。
何用单于重。讵假阏氏名。
駃騠聊强食。筒酒未能倾。
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
汉宫如有忆。为视旄头星。
《王昭君二首》
李白〖唐〗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昭君》
李中〖唐〗
蛾眉翻自累,万里陷穷边。
滴泪胡风起,宽心汉月圆。
《昭君怨三首》
东方虬〖唐〗
汉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
何须薄命妾,辛苦事和亲。
掩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
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唐〗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
令狐楚〖唐〗
锦车天外去,毳幕雪中开。
魏阙苍龙远,萧关赤雁哀。
《王昭君》&
李商隐〖唐〗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为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唐〗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昭君歌》
刘长卿〖唐〗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咏史诗.汉宫》
胡曾〖唐〗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王昭君》
白居易〖唐〗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知宫里时。
《琴曲歌辞 · 昭君怨》
白居易&〖唐〗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王昭君》
张仲素〖唐〗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解昭君怨》
王睿〖唐〗 
莫怨工人丑画身,英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咏王昭君诗》
王元节〖金〗
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
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明妃曲和王介甫(王安石)二首》
欧阳修〖宋〗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王昭君》
曹勋〖宋〗
好恶由来各在人,况凭图像觅天真。
君王视听能无壅,延寿何知敢妄陈。
《昭君村》
&苏轼〖宋〗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
楚人不敢娶,谓是汉妃子。&
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去时忧色衰。&
古来人生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
《昭君村》
苏辙〖宋〗
峡女王嫱继屈须,入宫曾不愧秦姝。
一朝远逐呼韩去,遥忆江头捕鲤鱼。
江上大鱼安敢钓,转柁横江筋力小。
深边积雪厚埋牛,两处辛勤何处好。
去家离俗慕荣华,富贵终身独可嗟。
不及故乡山上女,夜従东舍嫁西家。
《明妃曲二首》
曾巩〖宋〗
明妃未出汉宫时,秀色倾人人不知。
何况一身寸汉地,驱令万里嫁胡儿。
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延寿尔能私好恶,令人不自保妍媸。
丹青有迹尚如此,何况无形论是非。
穷通岂不各有命,南北由来非尔为。
黄云塞路乡国远,鸿雁在天音信稀。
席成新曲无人听,弹向东风空泪垂。
若道人情无感慨,何故卫女苦思归。
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自信无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
一辞椒屋风尘远,去托毡庐沙碛深。
汉姬尚自有妒色,胡女岂能无忌心。
直欲论情通汉地,独能将恨寄胡琴。
但取当时能托意,不论何代有知音。
长安美人夸富贵,未央宫殿竞光阴。
岂知泯泯沈烟雾,独有明妃传至今。
《王昭君》
鲍照〖南宋〗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
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明君词》
庚信〖北周〗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
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
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元〗
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
《昭君怨》
张翥〖元〗
队队毡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却胜汉宫人、闭长门。
看取蛾眉妒宠,身后谁如遗冢。千载草青青,有芳名。
《题昭君出塞图》
虞集 〖元〗 
天下为家百不忧,玉颜锦帐度春秋。&&&&
如何一段琶琵曲,青草离离永未休。
《昭君曲》
莫止〖明〗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妃曲》
王夫之〖明〗
金殿葳蕤锁汉宫,单于谈笑借东风。
黄沙已作无归路,犹愿君王斩画工。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清〗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王昭君》
刘献庭〖清〗
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
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蕃。
吴雯〖清〗
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
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
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鸿。
天心特为留青冢,青草年年似汉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王昭君 简历 - 名人简历
王昭君 简历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孙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王昭君,名嫱,南郡人也。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沉鱼落雁”的典故 传说“昭君出塞”时,王昭君行于大漠途中,悲怀于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因而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后汉书》关于昭君的记载&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一千九百多年来,生长在巴山楚水地区的一个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这正是因为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了夺目光彩。新中国创建者之一的董必武,为王昭君题写了一首七绝,此诗对历史的昭君作了总结性的评价,也对昭君的思想、见识、行动作了赞颂。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从此,王昭君一抹满脸的泪水和愁云,以一个愉悦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愿望。
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悲悯之情,溢于言表。千古遗恨,萧瑟凄凉。
李白《王昭君》:“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又:“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拂净马鞍,流泪而去。出了玉门关,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日子了。
白居易《昭君词》:“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可怜的昭君,还在盼着回来。甚至天真地希望使者回报朝廷,现在的我,仍是当年模样。&吴雯《明妃》:“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鸿。天心特为留青冢,青草年年似汉宫。”这是我最欣赏的一首纪念王昭君的诗。吴雯虽然是清初人,但他却把昭君的不幸遭遇刻画得淋漓尽致。甚至直至今日,仍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些“不把黄金买画工”的志士,会不会仍有被冷落的悲情和忧愤?
王夫之《明妃曲》:“金殿葳蕤锁汉宫,单于谈笑借东风。黄沙已作无归路,犹愿君王斩画工。”由于汉元帝怒斩了画工毛延寿,所以王昭君仍抱天真的幻想。&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的观点更为新颖,人生失意的事多着呢,何必枉杀毛延寿?&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王安石)》:“……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托长门之怨,立相知之心。欧阳修对皇权的非议,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唐张仲素《王昭君》:“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明莫止《昭君曲》:“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这两首诗,都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效的。的确,昭君出塞功不可没,正如翦伯赞所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国家副主席董必武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认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  明妃曲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亿.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青冢”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附昭君《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的儿子右逐日王一系后来日益强盛,与东汉交恶,被窦宪追击,一路西窜,越过葱岭进入欧洲,占领哥特人的地盘引起罗马帝国的崩溃,在欧洲大陆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也就是后来的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国。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传了两千年了。戏本《汉宫秋》里,昭君似乎脱离深宫苦海,以公主的名义远嫁嵇候珊后得到了幸福,但事实是在她第二个丈夫雕陶死后,她请求归汉未被允许,并被命嫁给前夫的儿子,多年的积怨太深,无法排遣,她服毒而死。昭君也有诗作传世:  “……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乌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谫的《最美人》她的外貌让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跌落地下,故而被称为落雁。她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昭君被选入宫后,有位名叫毛延寿的画工,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他礼物,他就画得美一点,反之画得丑一点。但王昭君却不愿意做送他礼物这么世俗的事。这是一位最美人应有的骄傲,她那一份不与世俗的骄傲,足以让貂蝉却步。她本是这个世界的最美人,但命运把这一切都扭曲了。纵使如此,昭君凭着最美人那应有的勇气和洒脱,出塞了。感到可惜的永远都不会是最美人,而是得不到她的君王。昭君离开故土,北上了匈奴,除了一滴思乡的泪,什么也没留下。昭君出塞后,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从此,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因为昭君不是一个北上匈奴的,她带着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处,无不春暖花开。她一个人影响着整个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她让一个太平盛世,在这一片不宁静的天空中漫延开来。这是西施、杨玉环这些“亡国女”不能与之比拟的。王谫说:“从外貌、气质、品格、魅力这四方面来说,王昭君被称为最美人,那是当之无愧。”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代名妃王昭君的墓地。
昭君墓,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君墓,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昭君墓,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青冢兀立、巍峨壮观,远远望去,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迷人景色,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成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现代史学家翦伯赞赞美:“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名扬世界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还有鸟语花香的自然情趣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其诗情画意,令人流连。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姊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与西施、杨贵妃、貂蝉同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磷峋,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王昭君出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这里比较荒僻,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种小得可怜的几块山坡地,种些杂粮维持生计,仍然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贴补家用。生活虽然清苦,但全家和乐,与世无争,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保持先人的传统,没有忘记她们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诗礼门第。王昭君有一个哥哥叫王新,有一个弟弟叫王飒,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她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饶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从全国各地挑选人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援的,莫不运用各种管道贿赂画工,惟独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也不屑于欺瞒天子,使毛延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画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德,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嫌恶之余,更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因此,五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五年的时间不算短,与现在读一个大学本科的时间还要长一点。王昭君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然而午夜梦回,不免倍感凄清与孤寂,花样的年华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又如何上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又是落叶迷径,秋虫哀鸣的深秋季节,冷雨敲窗,孤灯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峡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欢乐团聚的时光,愁思如麻。信手拿过琵琶,边弹边哼,唱不尽的是乡愁: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  
王昭君无声无息地打发着漫漫的长夜和日复一日的白昼,意志消沉,“自叹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实上命运总是在“有定”中包含着“无定”,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前来朝觐,王昭君的命运无意间起了突破性的变化。  中原正是春暖花开的三月,塞外犹是寒风凛冽的季节,真个是“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头。”王昭君终于在漫漫长路中病倒了,只得暂时停止前进,养病期间,她想起了父母兄弟,也想到了曾和她缠绵三天三夜的大汉皇帝,于是挑灯披衣,儒泪和墨,向汉元帝写信:  臣妾有幸得备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适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惟惜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阙,徒增怆绝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怜之!  出了雁门关,匈奴大队骑士、毡车、胡姬前来迎迓,抵达王庭之日,但见平沙雁落,黄尘滚滚,牛羊遍地,无边青草。一座座帐篷中,张灯结彩,欢腾达旦,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亦即安宁胡地的皇后),百般迁就,以博取她的欢心。然而胡笳悲鸣,骏马奔驰,饮腥食膻,异邦风月,使王昭君总是对故国充满思念之情。所谓:  汉使回朝频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王昭君出塞以后,汉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齐接到长安,赐宅赐田,妥善安置。而呼韩邪自得汉廷绝色美人之后,心中大为高兴,整天置酒作乐,并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特别恩遇,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以休天子之民。汉宣帝在看了郎中侯应上奏的“十不可”之后,谢绝了他的这一好意。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三个月后,汉元帝在思念与懊恼的前提下,恹恹病榻,拖到初夏时节,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第二年,即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老迈的呼韩邪去世,这年王昭君二十四岁。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後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後,他的儿子刘]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
毅然出塞: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後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後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字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则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悔恨不知画中人: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後,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和番救国: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著马,冒著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後,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维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後,她又「从胡俗」(※收继婚制),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
&&& 《菩萨蛮》--昭君怨&&&&&& (满雪莹)&&&&&& 望远故乡长相忆,黛眉细腰娇无力。  柳丝芳草凄,抚琴泪眼迷。  一曲昭君怨,诉己思乡情。  何时能归来?仰面风淡轻。  附录:现代人咏王昭君诗句  《过王昭君故里》  春江秋水总流淌,王嫱芳名永留芳。  汉家桃花开不败,清溪青冢一样香。  ――张志真
电视剧《王昭君》片 长:三十集制片人、监制:萧锋导 演:陈家林主 演:杨幂刘德凯 丛 珊陈思成宋春丽李建群潘虹巍子张子建刘晓庆斯琴高娃联合摄制:  中央电视台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电影制片厂  江苏英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故事梗概]   汉匈边界狼烟囱起、汉匈关系十分紧张的公元前36年。  生长于南郡姊归〈今属湖北〉的山乡少女嫱儿〈此时本名嫱儿〉,正值豆寇年华,清纯美艳中透着野性活泼,为三人衷心所爱:一是与嫱儿两小无猜的少年猎手王怀,一为时任姊归县令的张子先,一为王怀之兄、回乡省亲的朝廷大将军王盾。  王怀年少混沌,虽聪敏却不思进取,嫱儿虽有意属,却恨其不图自强,王怀因此负气远赴边塞从军,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只存心念。  张子先贵为县令且风流饲饶,却因使权弄势,更遭嫱儿坚拒。  王盾则因少时从军离乡,对嫱儿只是心属,从未点破,更因得知父母早已为嫱儿与王怀配亲,则一味退缩,只把呵护当成爱。  
时逢皇宫选美,皇命浩荡,嫱儿美艳,自在选中。  王盾、张子先二人为护所爱,各出其招,百般设法,要帮助嫱儿逃脱大劫。嫱儿则在三个男人各有所“碍”的“爱”中,生出奇念:皇帝这个男人“起码还有些胆量,也不用管他爹他娘他弟弟怎么想”,意气勃发,毅然挺身而出应招入宫,掖庭待招。  嫱儿入宫,改名昭君。不料,入宫后,先遭众宫女妒忌,再遭毛延寿使坏,更被皇后算计,不仅无从得见皇帝,反被一举打入冷宫。  公元前33年,汉匈王朝皆被三百年交恶所累,意欲求和养元,其单于首领呼韩邪入汉访元帝,恳称“愿做汉家婿”,提请汉帝嫁女和亲,元帝大悦之下,慨然应诺。  皇后不愿亲女远嫁,请元帝于宫内寻女“赐公主身”代嫁,圣昭下达,无人敢应,昭君于冷宫之中得知,倔性顿起,决然应招。  出塞之前,昭君从都隆奇(前匈奴将军、汉朝俘虏〉师习匈文匈俗之间,始得面见元帝,元帝惊其美貌,爱其聪慧,赏其大义,欲改初衷,要留在身边为妃。昭君一抒义理情怀,“小女在家乡生活十余年而终未嫁,进宫多年难面君,独在此时呼韩邪向大汉求亲,小女自请远嫁之日便己觉得呼韩邪正是月下老人所造,听到都隆奇夫子说匈奴,更觉合小女心意,这般来,小女不嫁呼韩邪又当嫁谁呢?”终究说服元帝,远嫁而去。   此后,昭君作为呼韩邪宠爱有加的宁胡阏氏,于匈奴单于庭中,以申大义的智慧、勇敢和贤淑,接受匈俗,传播汉习,辅王哺幼,扶正法邪,消除众“阏氏”(单于妃妾)的敌意,化解单于兄弟争权的内乱,并于纷乱的战事遭遇和游牧迁徙中,先后报恩王盾、劝归王怀、救助张子先,赢得了这三个深爱她的大汉男子至死不渝的敬重,直至呼韩邪去世,遵从匈奴习俗,移嫁袭位的复株累单于(呼韩邪之子),生儿育女,终生致力于汉匈和亲。  昭君年五十而卒于单于庭,匈奴为她筑起了高高的坟冢,冢上芳草茂盛、牛羊不食、霜寒不枯、终年长绿,被称做“青冢”。时至今日,两千年矣。
&核雕《昭君出塞》&作者&杨洪武
1、《昭君志》  作者:贾天源  序  历史无法记载昭君的一颦一笑,甚至对她的描述只有寥寥几笔。昭君的心思,有谁明白?纵使明白,又如何验证?于是,昭君便不再是真实的昭君了,她变成了梦,变成了文人笔下的幻想。  文学源于精神,精神隶属于各自的时代。所以,文学是时代的镜鉴,是精神的先锋。  我写的文章,自然源于我的精神。因此,我写的是我心目中的昭君――可以说,他与真实的昭君完全不同了――这点也包括她所处的环境和她接触的事物。所以此诗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就不足为怪了。  
羊唤牛鸣入梦湾,曦光柔暖摇轻睑。  起身含笑着骑装,出帐牵驹欲广原。  骏马单于风掣来,梨花公主兔飞前。  昨昔碧落云如雪,今日蔚空天似蓝。  看妾已经鞍辔整,邀君再度天际边。  卿何劝吾吾应歇,吾复请卿卿笑欢。  瞵目娇嗔偏要去,翘唇恐吓不吃饭。  即说留下有惊喜,且信你言独自玩。  一队轻骑好飒爽,领头汗血最翩然。  须臾遥望只天涯,转瞬倾听唯鸟喧。  侧首朝阳游碧空,扬鞭快马点平川。  萋萋嫩叶翠飘香,朵朵新花娇斗艳。  清水一丝绿野开,金鱼三跃珍珠旋。  千虫万鸟歌啁啾,碧草奇葩舞妙曼。  急湍冰流闪澈清,昭君仙子笑泠然。  彩蝶寻觅何人香,百鸟拜朝谁者艳?  冰雪聪明小女儿,天真烂漫姝靖仙。  星眸闪烁乾坤亮,丹口微弧天地暖。  空里传鸣鸿唤声,眼中悠落轻翎雁。  莫非前岁平沙托,定是今年送信还。  三载宫墙久未回,千里尺素报平安。  然纵如今获自由,却而三月不书笺。  连绵相思也无助,不若积极复乐观。  快踏百骑雷电至,夫君一马骏骐先。  单于既是已经回,於氏要同北海远。  谁道宁胡太心急,何曰喜事真接连?  顿时寰宇寂无声,刹那泪珠凝泫然。  公主银铃热泪里,昭君小鹿众人间。  父兄怎会来关外,嫱女何能不笑颜?  原是拜迁大汉使,从今便宜玉门关。  一年四季九相聚,千丽万姝亿忌羡。  先请同回军驻营,再歌相会水草原。  百人齐舞迎宾客,篝火绚烂照月天。  公主昭君歌一曲,春风暖雾弥人间。  流连终曲马头琴,兴尽归路欢笑面。  再请父兄独会晤,秉烛夜话家乡言。  莫说辛苦太难过,可道甘甜真无限。  倘使宫中冷月屏,何如马上威风鞍?  若说墙里花邀月,怎比塞北团话园?  本厌身周城垛门,又钟无尽大自然。  都夸天子有贤德,更爱单于喜浪漫。  如此美事嫱女得,反怜姊妹终身怨。  文人弄墨悲昭君,贱妾无知说不冤。  倘若昭君不塞北,定闻千骑向外关。  不言青冢遍焦野,只道乌狐游广原。  大小骸骷血畔卧,几多佳秀梦中唤?  烈士含恨乡梓望,慈母密缝谁者穿?  我度燕门万众悲,众行地狱我谁叹?  纵然天助败匈奴,必有鬼夺英少年。  千顷良田有草耕,万方沃土无人看。  大敌压境燃眉急,小市充金军旅钱。  马乱兵荒农业废,戈鸣角响商铺远。  谁来过问诗文事?笔走尽书战报连。  挥洒丹青非美人,精勾墨线是沙盘。  圣贤经传束高阁,灰土尘埃积三年。  孙子有云不战胜,男儿何必裹尸还?  且观今日太平世,可看银鸽白翼闪。  边塞不隔篝火光,长城难阻牛羊山。  九州皆忘干戈声,天下共奏丝竹幻。  胡地可闻大汉赋,长安闲听马头弦。  南来牛马价公道,北运丝绸值千钱。  汉庶能喝鲜奶茶,胡家笑煮江南饭。  葡萄美酒万杯起,快舞轻歌同声赞。  从此不愁战事频,于今当庆同盟建。  外交无恼因成友,内政有方得兴安。  似舜又临开盛景,如尧再世启新篇。  九州和睦华夏知,民众大同天下欢。  屋亭高举千层瓦,广厦相接万里连。  饱食佳肴嗅菜香,醉喝佳酿饮美泉。  精丝巧绣衣天成,罗绮缎绸人尽艳。  驿站可传快信至,车行能到八极边。  昭君出塞九州平,四海因嫱天下安。  宴至终时蟋蟀歌,独行帐外风云展。  月华千里流光动,星宿万颗冰火闪。  孤立夜空苍幕下,忖思失意怅然间。  流星飞陨转瞬逝,於氏宁胡千载叹。  壮志若成美梦真,天堂不比人间煊。  只悲空晓冀希在,常苦有心无力现。  来世若为男壮儿,定叫天下似云端。  后记  写了两首排律后,就很明白中国没有史诗的原因了。不要说押韵、平仄这样麻烦的规则,单用对偶来叙事就能难煞所有人了。二○○七年2、《昭君出塞》  作者:都市隐侠  长篇史诗《和平之歌》第三部《和平的中国》之第十一章《黄尘古道》节选  一  昭君远别故国的两行珠泪,  也许还是那样冰冷;  迎着大漠风沙一路洒落,  冰雪般剔透晶莹。  从高祖立国到昭君出塞,  一百七十二年哪,  西北边疆打打停停,  汉匈关系摇摆不定。  二  南郡秭归水秀山青,  香溪长流波光粼粼。  有位民女常在溪边俏立,  青春容颜鲜花般娇嫩。  鬟髻高耸雾涛起,  柳叶细眉入云鬓,  美目流盼星光动,  鼻如悬胆稳相称,  吐气如兰惹芳芬,  随意朱笔点绛唇,  面衬桃花白里红,  灿烂一笑齿如银,  香肩酥手疑无骨,  纤指似葱捻花轻,  娉娉袅袅凤步摇,  冰肌玉理细又匀,  王氏好女人间少,  天生丽质衣布裙,  玉埋泥石尤生辉。  珠坠渊薮映水明,  落雁美名贯千秋,  绝代风华照古今。  三  元帝选秀女,  虎狼官差到南郡,  一路麟麟车声,  一路啾啾马鸣,  自古红颜多不幸,  昭君从此远离了亲人。  皇帝三宫六院嫔妃如云,  秀女进宫是人生的不幸;  宫花几度开又谢,  宫树几度黄又青,  几番萧萧夏雨,  几番飘飘秋云,  熬过寒冷的冬,  熬过和暖的春,  宫女的寂寞凄凉有谁怜悯?  昭君的悲怨嗟伤无人过问。  四  呼韩邪单于听说中原多美人,  觐见汉元帝求妻和亲。  宫里盛传呼韩邪求亲的消息,  昭君叹息过后横下了芳心:  既然无法享受美好人生,  不如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事情。  她主动申报到掖庭,  要求担当民族团结的重任。  公元前三十三年,  汉宫秋月一片凄清。  有位佳人离开了宫阙,  衣衫飘飘啊款款盈盈。  她已改名宁胡阏氏,  被许为呼韩邪单于的女人。  红颜弱女心雄志坚,  把最艰难的人生目标选定;  为求国泰民安以身事仇,  舍弃自我选择了和平。  昭君的少年青春,  沐浴着汉族高度发展的文明,  而宁胡阏氏将终老异域,  面对游牧族原始的野性。  汉元帝颁下诏书,  把他的年号改为“竟宁”,  他坚信昭君此去,  会带来长久的安宁。  昭君为国为民作出牺牲,  国家该用什么来褒扬昭君?  元帝开启国库,  搬出一万六千斤棉絮和黄金,  再搬出一万八千匹织锦。  可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哇,  这些怎能换取一颗博大的心?  还得带些图书典籍和珍奇,  带上中华民族的富裕与文明。  五  汉家女儿要远嫁匈奴,  善良的人们拥满街头,  故国故人哪在依依挥手,  长安古都止不住泪流。  有位将军悄悄一顿足:  昭君哪昭君,你豪迈的气概,  令执坚披甲的纠纠男儿含羞。  有群老人抹抹眼角:  姑娘啊姑娘,你好走,  今后的日子会有苍天保佑。  香车宝马哟披红挂彩,  昭君面向南方拜了三拜,  拜别了父母,拜别了故国,  她把自己交给不可知的未来。  鹤舞长空晨光灿烂,  昭君的车队离别长安。  离情悠悠啊别意绵绵,  嫁路苍茫山长水远;  云山凝愁水波寒,  昭君一去不回还;  一去不还为和平,  从此胡汉少征战。  流水如泣秋风如歌,  昭君的车队渡过黄河。  离乡万里啊别路千重,  千山万水她已经走过。  走过村庄与城郭,  顾盼留恋步难挪;  走过平林与荒漠,  车马踟蹰费蹉跎。  乱云飞渡日色昏沉,  昭君的车队穿出长城。  长城远横阴山下,  衰草黄沙愁断魂;  卷地狂风连尘起哟,  吹破思乡万里心。  抬头还慕孤飞雁,  年年犹历汉家春;  昭君孤旅出塞远呵,  长城外边无汉人。  席地而居白布作毡,  昭君的车队翻过阴山;  山外人地两陌生,  日日厌食畜肉餐,  强饮酪浆穹庐里,  皮裘马粪难驱寒。  千艰万难皆自招,  何苦只身远和番?  汉家女儿多英豪,  昭君留下了千年感叹。  只身事番为和平,  一路依依到龙庭,  习惯迥异噢言语不通,  昭君却赢得人们的信任。  她教男人生产耕作,  她教女人编织缝纫,  她把友谊播种在异族,  她将礼物分发给众首领。  匈奴人民爱戴昭君,  昭君爱护着匈奴人民,  胡汉和亲意义重大影响至深,  向遥远的北方传播了中原文明。  六  我无法描述呼韩邪的心理,  他是那样钟情于漂亮的汉妻,  一片真情象草原般广阔,  关怀昭君胜过关心自己;  白发红颜相爱相依,  情意取代敌意。  他们缔造出伊屠智牙师,  和亲和出基因复杂的子息。  可惜岁月不饶人哪,  仅仅只有两年的温馨甜蜜,  呼韩邪单于垂垂老矣,  生命的火焰飘摇欲熄。  他想传位于昭君的儿子,  可是他们的儿子还在襁褓里。  马背上的民族天性强悍,  没有成年的男子如何自立?  匈奴有“恤嫂”的陋习,  兄长亡故妻儿由弟弟承继。  呼韩邪打定主意:  只要昭君还是阏氏,  昭君的儿子就能接近权力。  于是他一改父子相传的传统,  将权力的宝杖传给兄弟。  昭君的儿子后来做了右日逐王,  与汉族的关系一直十分亲密。  昭君遵照汉帝圣谕,  相从匈奴习俗,  她用自己的一生,  陪伴着丈夫的弟弟。  生养了两个女儿,  须卜居次云与当于居次云,  都高举汉匈友好的大旗。  七  昭君的生年卒地已无从查考,  昭君坟却在呼和浩特南郊。  坐北朝南称青冢,  深沉的怀念已化作碑文墓雕。  春天坟头草萋萋,  总比别处返青早;  霜天雪地秋风摧哟,  傲霜凌寒未肯凋。  人说是昭君芳魂不灭念家乡,  坟草荣枯要随秭归香溪的岸草。  马致远特作《汉宫秋》,  颂扬昭君的戏剧知多少?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  王昭君,我们为你骄傲。  你是人类和平史上最早的旗手,  是民族团结的典型代表。  一个纤纤弱女,  偏做了绝世英豪。  自从你嫁给呼韩邪,  中华民族六十年没有流血;  欢声笑语代替征战杀伐,  万里长城烽火熄灭;  汉匈之间歌舞升平,  戍卒守将鞍马久歇;  友好往来交通贸易,  “边城晏闭牛羊遍野”。  只是中原人民牵挂你呀,  牵挂你每一个日日夜夜,  你的心事向谁倾诉?  你能否习惯茹毛饮血?  一曲琵琶孤守异域寂寥,  一袭皮裘独立大漠风雪。  自从你走后两千年,  五百位诗人遗诗千篇,  千秋万代在歌咏,  千秋万代在怀念,  你深明大义情怀耿耿,  和平的见识高于青天,  青冢一座自成和平丰碑,  诗人的文墨都是枉然。  八  昭君不是出塞的第一人,  华族也不只汉代一朝和亲。  自从高祖送别宗室女,  香车宝马走走停停;  从大汉到大清,  历朝历代啊车轮滚滚。  美丽的女儿不断出塞,  红颜白刃呵玉壶冰心。  隋唐美女多去突厥和吐番,  也难免要去回纥吐谷浑。  宋女常配契丹与党项,  大清的女儿都嫁给蒙古人。  一阵唢呐远入胡尘,  便少一段鼓角争鸣;  华族女儿入边嫁蛮人,  在周边传播着中华文明。  盈盈蛾眉化解了民族矛盾,  纤纤弱质阻止过无数战争。  当今世界五十亿人们啊,  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噢?  有多少华族女儿和亲异邦?  有多少华族女儿远嫁敌国?  有人说汉代和亲多宫女,  典型代表是昭君,  只是皇帝的子民,  不能体现华族爱和平的真诚。  那唐朝呢?唐朝能否证明?  唐朝和亲多公主,  典型代表是文成与金成,  她们都是皇帝的骨肉至亲!  中国公主一个个孤旅远行;  她们带着民族的期盼,  她们肩负和平重任,  绝对不同于现代西方的谍海艳情。  几千年儒家文明,  是怎样冲撞了西方野心?  我问“中国威胁论”者们,  我问居心叵测的大学者亨延顿:  汉唐盛世天下知,  人类世界谁也不比中国更强盛,  强者对弱者的忍让与付出,  到底是为和平还是为战争?
在中国,说话永远是要小心的,特别是表达不满情绪,因此中国文人如果反复歌咏某个故事 ,绝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故事有多么可歌可泣,多半是因为可以借这个故事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 ,这样曲折的、用心良苦的发言方式一旦成了习惯,慢慢的也就成了一门艺术。中国文人和艺术家遭受的不仅似乎格外多一些,因此,那些神话传说或是历史故事中身世飘零、哀伤终老的主人公就特别受文人和艺术家的欢迎。四大美人中的王昭君,比其它三位就更受崇敬些,为她 所作的诗、画、乐曲,大约也是最多的,这大概就是凭借了这一点。 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为着国家的使命嫁到荒蛮之地去,如果不是真的伟大不堪,就是有着不 足为外人道的理由。固然,她嫁了去,集团的和许多人的利润俐到了屈辱的暂时保全,然而个人生命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件非常可怖的事,本应该要别人(而且是男人)来承担的事 ,落在她的头上,为什么?如果和平靠一个女人前途未卜的婚姻就能保全,这样的和平是不是 太脆弱?单于会喜欢她吗?会了解她吗?她吃得惯半熟的羊肉呢?时间过去了近两千年,而她又没有机会发 表一本自传,这些,统统成了谜。她的故事,只能任由人们去想象,并按自己的意愿故事去曲解。 所有描写王昭君的艺术作品,都是哀伤的,但这种哀伤不能明目张胆地被具体化为对这种命运的疑问,于是,就往往是打着思乡的旗号。
《昭君出塞》讲述的是汉代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历史故事。琵琶曲《昭君出塞》是由盲人阿炳(即民间艺人华彦钧)的父亲华雪梅亲传演奏,阿炳作曲。乐曲共分三段来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旋律时而端庄深刻,时而轻快明朗,层次分明,传达出昭君出塞时的激昂悲愤之情和离别故土的悲痛哀怨之情,也表达了作曲者对这一历史的无限感慨。
琵琶曲《昭君出塞》就是这样的一首。单从乐曲的角度来听,这无疑是一首动人的曲子。我们通常听到的,是它众多版本中的一种,由华彦钧创作,全曲分三个段落。
乐曲第一段,作者身临其境般的刻画了昭君出塞时的情感,以极强烈的“划轮”开始,节奏缓慢,气势很大,接着又轻轻地“打”出一个象是叹息一样的微弱的“1”音,在情绪上形成 一个很大幅度的对比。突然,又用“划轮”奏出了“3”的长音,情绪又陡然激越起来,随后,又在低音“呤”出一个“2”音,并在“5”音上煞住,在音乐的休止停顿处,却在一琵琶 板面上重弹一下,造成一种泣不成声的效果。
在从容缓慢的进行中,跌宕顿挫,很有特色。旋律中大幅度的跳进,描写了王昭君在仪态雍容,庄重华丽的外表下内心的激动与悲哀。一方面是激昂悲愤之情,一方面是背井离乡,离别故土的悲痛和哀怨,对出塞以后的生活环境所感到迷范。这种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变化,乐曲变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第一段音乐的后半部分,时时巧妙地使用“4”音,加强和渲染了沉痛的情绪和气氛。
乐曲的第二部分,于稚僧音“5”上的节奏变化开始,这一部分的音乐好象表现了一个混纷杂场面,没有前一段那种歌唱性的旋律和细腻的情绪变化,这种混乱的场面一直延续到这段的结尾。它刻划了出塞途中车轮滚滚、风沙阵阵,颠沛劳顿,以及昭君心潮起伏、不安定的心情。
乐曲最后一段,音乐突然转换了一种意境,音乐结构比较短小精炼。其中巧妙地安排了第一段主题的清淡变型,但和第一段在感情的处理上又完全不同。这段曲情较为轻快活泼,也许是昭君出塞后,接触到了些新鲜的事物,而且夫君对她也比较疼爱,所以在思乡之余,内心又有 了些安慰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乐曲在这里结束了,象一切爱情故事,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要在结婚时结束,以后,就不止是爱或不爱好么简单,而是生活的继续与否,而且,是这么一个牵涉到政治、战争的生活故事,多少还有点屈辱,还是结束的好,嘎然而止,留下无穷的绮思。事实上,关于王昭君这以后生活的记载,也少得可怜,即便有,也大多有传说性质,不能完全当真。 传说中,她生活非常幸福,美满。
但还是有那么多哀怨的诗在写她。例如,宋朝词人黄庭坚的《忆帝京――赠弹琵琶伎》:“ 薄妆小靥亲情素,抱著琵琶凝伫。……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借问本师谁,剑拨当心住。”
上一人物: 下一人物:
::相关人物简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泽东经典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