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一词的出处,品味一词出于基本罕见成语解释及出处

品位一词的来历?原来是说官职的品和位吗?_百度知道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挑战你的理解。1.品味语言①“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相似的试题还有:
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⑴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的地方。南斯拉夫小说家莫马?迪密其为我撑着雨伞,我们在窄窄的山路上边走边谈。“自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克拉库耶伐次,悼念被纳粹杀死的300个孩子。”莫马告诉我。“纳粹为什么要选克拉──”“克拉库耶伐次。”“克拉库耶伐次。纳粹为什么要选这个小城杀人呢?”“克拉库耶伐次是我们塞尔维亚的中心。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为什么呢?”“纳粹要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雨哗哗地下。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走不完的人,望不断的路。“7000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350多亩的土地。每年这一天,我们到这儿来纪念他们。诗人,画家,雕刻家,剧作家,演员,音乐家──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你看!”莫马指着前面。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拐弯,只见一座巨大的白色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们的班级──五年级。”莫马说,“孩子们就在那儿被纳粹杀死。”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去──孩子们仍不断涌来。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华苓,跟我来!”莫马挽起我手臂,带我到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两位老人面前。他们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这是孩子中仅有的两位生还者。”莫马向我介绍那两位老人。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为什么“全是……”?表现什么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到“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你是怎样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后两自然段,谈谈应当怎样看待历史,怎样面对未来的现实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的地方。南斯拉夫小说家莫马·迪密其为我撑着雨伞,我们在窄窄的山路上边走边谈。“自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克拉库耶伐次,悼念被纳粹杀死的300个孩子。”莫马告诉我。“纳粹为什么要选克拉——”“克拉库耶伐次。”“克拉库耶伐次。纳粹为什么要选这个小城杀人呢?”“克拉库耶伐次是我们塞尔维亚的中心。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为什么呢?”“纳粹要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雨哗哗地下。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走不完的人,望不断的路。 “7000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350多亩的土地。每年这一天,我们到这儿来纪念他们。诗人,画家,雕刻家,剧作家,演员,音乐家——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你看!”莫马指着前面。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拐弯,只见一座巨大的白色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们的班级——五年级。”莫马说,“孩子们就在那儿被纳粹杀死。”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去——孩子们仍不断涌来。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 “华苓,跟我来!”莫马挽起我手臂,带我到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两位老人面前。他们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这是孩子中仅有的两位生还者。”莫马向我介绍那两位老人。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为什么“全是……”?表现什么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到“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你是怎样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后两自然段,谈谈应当怎样看待历史,怎样面对未来的现实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的一词多义》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孙权劝学的一词多义
范文一:一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1、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为《资治通鉴》。二、疏通文意: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 湖北鄂城).229年称帝.③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④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⑤今:现在.⑥当涂:,当道,当权。当,掌管。⑦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①辞:推托.②以:用③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①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②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③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④邪,通“耶”,语气词。译文: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①但:只,仅。
(今义:但是)②当:应当③涉猎:粗略地阅读④见:了解。
(今义:看见)⑤往事,指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⑥耳:语气词,罢了.译文: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5、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①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②孰:谁,③若:比得上译文: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6、蒙乃始就学。①乃:于是,就②就:从事;
(今义:常用作副词或连词)译文:吕蒙于是开始学习。7、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了,,,,的时候②过:到;到达 :
(今义:经过)③论议:商讨,讨论④大:十分⑤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⑥非复:不再是译文: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8、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①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②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③即:就④更:重新⑤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⑥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大,年长的⑦何:为什么⑧见事:认清事物。译文: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①遂:于是,就②拜:拜见③别:离开。译文: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三、理解背诵全文原文地址:
范文二:一孙权劝学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1.卿当涂掌事 卿 ____ 当涂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___ 以__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____ 治经___
博士_______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_______涉猎_______见_______耳_______5.蒙乃始就学 乃_______6.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过_____7.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才略 ______ 吴下阿蒙____8.即更刮目相待 更_____ 刮目相待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兄_ 见事__10.肃遂拜蒙母
阅读全文做题。1.
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___________”,但起初吕蒙以“___________”为由加以推辞。2.
孙权要求吕蒙怎样读书?3.
古代不同身份的人,称谓是不一样的:“卿”是;“孤”是_____;“寡人”是_____________。4.文段选自《
》,是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司马光是____(朝代)___家,____家。5.“博士”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今义是指_______。6.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它是_____,意思是__。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意在说明什么?8.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一句。10.吕蒙的变化印证了一个成语___________.一.1.当……学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古代君对臣,上对下,长辈对晚辈及朋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古代王侯的自称
古代诸侯对臣下的自称4.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史学5.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
学位的最高一级6.刮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7.说明了学习给吕蒙带来的巨大变化。8.少壮不努力,老大独悲伤9.刮目相看二、简答题1.简介《孙权劝学》的作者及出处。2.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3.文章的中心人物是谁?请简要分析。4.你从本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伤仲永》阅读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1.世隶耕 隶________2.未尝识书具尝________3.父异焉
异________
焉________4.借旁近与之
旁近 ________ 与 ________
之______ 5.并自为其名
为________ 名________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收族________
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________ 立就________8.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_______9.邑人奇之
邑人________
奇________
之________10.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_______
宾客________11.或以钱币乞之
或________
乞 ________12.父利其然也 利______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______环谒_______14.从先人还家 先人______15.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________ 13.泯然众人矣 泯然_______ 14.仲永之通悟 通______ 悟_______15.受之天也
受________16.贤于材人远矣
贤________ 于________ 材人________17.受于人者不至也
受于人 ________ 不至________18.彼其受之天也
彼其________19.得为众人而已耶
得 ________为________耶________二、简答题1.简介《伤仲永》的作者及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介绍了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孙权:吕蒙:鲁肃:5.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省略的内容:写作经验谈:参考答案见下页参考答案:1.①推脱;②了解;③到;④重新。2. 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3.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4.孙权: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5.吕蒙的学习过程;因为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了笔墨,又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文言句子。(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当道,当权。(2)粗略地阅读。(3)历史(4)才干和谋略2.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3.(1)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2)读书人分别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4.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5.示例: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多读书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见识。(凡言之成理即可)①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_____________。”④蒙乃始就学。⑤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⑥蒙曰:“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补出原文。2.用原文填空。①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而吕蒙开始却以_____________为理由,拒绝读书。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拒绝读书的理由不攻自破,蒙“_____________”。②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__。④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如将本文分为三层,则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考答案:1.自以为大有所益
即更刮目相看2.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始就学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④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3.A1 《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宋代______ 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因宋神宗的“ _____”的评价而得名。2
古代的“经”特指 ____ 、____
、_____ 、______ 、《春秋》等儒家经典作品。古代的“博士”指______
面对不同的对象,称呼不同,感情也不一样,请说说下列称谓所指对象及感情。卿:对象:
感情:孤:对象:
感情:大兄:对象:
感情:二 词汇万花筒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及鲁肃过寻阳蒙乃始就学2
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见往事耳
今义:及鲁肃过寻阳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三 探究训练营1
翻译下列句子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
孙权是怎样劝吕蒙的?为什么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言,而没有吕蒙的对话?3
鲁肃与吕蒙是如何对话的?为什么要详细交代?结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什么深刻含义?4
请同学们写一则与学习有关的名言警句,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启示。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①卿(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③才略:
④大兄: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5.(1)《孙权劝学》选自《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诗》《
》《春秋》等书。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1)比喻人学识尚浅。(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另写的一段文字: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这首诗运用了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二、【精段阅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古义:今义: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2)卿言多务,孰若孤答: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7、翻译下列各句。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⑵蒙乃始就学。⑶结友而别。参考答案:【基础积累与运用】1.卿qīng 涉shè 邪yé 孰shú 遂suì 岂qǐ 2.①当官掌权,②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③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④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3.①邪:表示疑问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4.C5.(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 (2)《易》《书》 《礼》 6.(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 参考答案: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7.比喻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话。 【精段阅读】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5.B(正面)6.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7、略。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二.辨析古今异义孤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治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但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三.解释下列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五.课内语段阅读1.解释加点字①谓
④遂:2.释句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①孙权:②吕蒙:③鲁肃:4.用原文回答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8、有关读书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9、▲资料:(1)、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回荆州,终不能如愿。最终,吕蒙巧计从蜀汉夺回了荆州,还致使关云长败走麦城,抱憾而逝;蜀汉由盛而衰。
————可见“学”的重要性。(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师旷论学》(3)、车胤家贫不能常得油,则夏日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章,,,,甚有乡曲之誉。,,,,时唯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 ————夜以继日,囊萤积雪(集萤映雪)(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5)、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学业渐积而有成,获其益不觉其劳也;事业积渐而有功,蒙其福而不觉其苦也。—————褚虎忱《论人格修养》(6)、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10、课后大家熟读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刚比较过《伤仲永》,和本文,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答案:一.二.(1)、(古)古代王侯自称;(今)孤单,孤苦.(2)、(古)研究,(今)治理 .(3)、(古)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最高一级.(4)、(古)只,仅,(今)表转折的连词.(5)、(古)指历史,(今) 过去的事情.三.吴下阿蒙:三国时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好读书的吕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四.1.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2.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两文的写法不同,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五.1.①告诉 ②像 ③好处 ④于是2.略。3.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吕蒙: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忠厚的长者。4.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乃始就学‖及鲁肃,,,,
孙权劝学,吕蒙赞学。6.对话(语言)描写。
7.略。阅读详情:
范文三:一孙权劝学宝鸡一中学年度初一语文学习活动单
审定人: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2、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3、积累一些成语,掌握一些写作方法,获得一点启示。【学习重难点】重点: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基础达标(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共1362 年间的史事。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4、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它是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意在说明:6、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一句。7、《孙权劝学》中涉及三个人物:孙权,鲁肃,吕蒙。你能不能说说在《三国演义》中有关他们的别的故事。(五十字左右,任写一个)8、吕蒙的变化印证了一个成语___________.(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
)(三)、 解释加点词。1、当涂掌事 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3治经为博士邪 治4、但当涉猎 涉猎5、见往事耳 见:6、蒙乃使就学
乃:7、卿今者才略 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 刮(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门当户对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多多益善 (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
)D.{卿今者才略
{卿今当涂掌事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迁移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18分)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3分)牛刀小试读孙权劝学有感读了《孙权劝学》,真的有些吃惊,小说中叱咤风云、文韬武略的东吴大都督吕蒙原来是个不爱读书的“吴下阿蒙”啊!确实,和天生奇才的仲永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呐!不过为什么吕蒙却能在“三国英雄表”内出现,但天生奇才的仲永却落个再平庸不过的“庄稼汉”呢?原因就是在于如何看待原来的天分。年轻时游手好闲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涉猎见往事”,最终学有所成,使得鲁肃能够真心地感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但是在瞧瞧神童方仲永,五岁能作诗,且文理皆有可观者。不过只是因为“父利其然也,不使学”,结果泯然众人矣。一代神通就是因为父亲的贪图小利而毁于一旦,假如父亲能够找个先生好好调教调教,说不定也是一位栋梁之才啊!“伤仲永”这个题目的“伤”真的是再恰当不过地表现了王安石先生的叹息呐!的确,再说那句老话,才能的培养是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好像在累沙堆,沙子越多,累得就越高,绝对不可能没有巨大的底盘,而到达超高的顶峰。学习也是这样,学得越多积累地越多,基础越扎实,学得也越好。而且,不努力学习就想要的倒成果,无疑是痴人说梦。看看身边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们拼搏、风斗、努力学习得来的:普通到衣食住行,特别到成为明星大腕。都别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浸满了人们奋斗的汗水,倒映人们努力的身影。即使是选秀得来的成功,那虽然不可否认地有一些幸运的成分所在,但是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是没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毅力和耐力,相比,连上台的机会和胆量都没有吧!《孙权劝学》给了我莫大的启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更无瓜果!当方仲永遇到吕蒙话说一日,闲来无事的仲永走在小树林里,但闻脚下落叶扑挲挲,只叹才华横溢却泯灭,举头望青天,仲永只觉脚下一空,一阵天旋地转,,,,。眼前充斥着白色,忽闻二人谈论声,仲永挣扎着坐起,奇之,即循声而去。原来是吕蒙与鲁肃商讨如何攻退敌军之计。仲永忽而兴起,上前作了个揖,问曰:“小人可否与两位共同探寻?”吕蒙、鲁肃自然乐意之至,笑对曰:“无妨。”仲永对面坐定,拿着地图沉吟良久,才开口道:“我军人马浩大,地势也利于我方,不如调动全军与他们厮杀,胜券在握。”“不妥,我军虽说具有地利,但人马多亦是个问题也,军粮不足。”吕蒙摇了摇头。仲永颇不服气,曰:“请由朝廷发放,粮食何妨?”吕蒙担忧不已:“自京城过此处,至少也需一月路,和敌人如此对峙,恐军心涣散,无人恋战。”“阁下何必杞人忧天?只要重整军心,不怕断粮之时。”仲永有些慌乱,却仍硬着头皮见招拆招。吕蒙薄怒喝道:“君此方差矣,将士都乃血肉之躯,安能不进食?”仲永一时语塞,吕蒙转而谓鲁肃曰:“绝不可掉以轻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已在敌方军营内安排了些许内应,端午当天,天上飘来孔明灯之时,便是我军填充粮食之日,盗取敌方干粮,一举两得。尔后我等回营调息数日,趁对方人心惶惶之际,便一举进攻。宰相人大意下如何?”鲁肃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赞叹道:“绝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过奖。”仲永在旁羞愧得无地自容。吕蒙端详仲永半响:“自君言谈举止之中,才略可见一般,只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吾前日里才能平庸,全靠孙权指点迷津,发奋读书,才有现如今这番本领!”一语惊醒梦中人,仲永番然醒悟。吕蒙的话仍句句犹新,仲永手舞足蹈地回到家中。自是,书塾里每传出仲永琅琅上口的读书声,,,,。又一日,仲永来到原来那片小树林前,却大惊失色,小树林已然消失,惟有落叶铺满地。
《孙权劝学》扩写月光从红色的窗子射入室内,屋里一把精致的宝剑挂在墙壁上,烛光下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正思考着问题。他就是吕蒙。已过三更了,吕蒙仍坐在那里像一尊石像,脑子里回旋着白天孙权对他说的话:“卿应该多学习呀,现在卿当权掌事,不学习怎么行呢?”想起自己当时无话可答的窘态,现在都还脸红。如果再问我,应该怎样回答陛下,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即没有时间学习,又不让陛下生气的借口呢?吕蒙站起来,在大厅里踱来踱去不知怎么办才好,,,,屋外北风呼啸,一会儿从房间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官人,你怎么还不睡?天气这么冷,我来给你送件衣服。”“噢,原来是夫人啊!你来得正好,快进来给我出个主意吧,真是急死我了。”
“官人又遇到什么烦心事?说给臣妾听听。”“唉!今天皇上对我说,让我多看看书,说不学不行,你看,我一介武夫,让我看书这不是存心为难我吗?你说我该怎么办才好啊!”“这还不容易,你就说你军中事务多不就行了吗?何必为此伤神呢?快睡吧!这么冷的天,小心着凉。”“好,好,还是夫人想得周到。”明日早朝时,金殿上,大臣齐声喊:“吾皇万岁万万岁!”退朝后,吕蒙随孙权来到御书房,吕蒙说:“陛下要臣多读书,可臣军中事务繁多,恐怕没有时间读书,请陛下多多原谅。”孙权听后,缓缓道:“事多?孤的事比卿更多吧!而孤经常读书,感到有很大的收获。且孤也没有让你刻苦钻研成为博士啊!”听完话,吕蒙大受启发,觉得孙权说的没有错。从此开始发奋读书,半年后,遇到鲁肃来访,与之交谈,鲁肃发现吕蒙大有进步,遂与之结为至交。看着鲁肃离开的背影,吕蒙大发感慨:“还是读了书好啊!”我的练笔:《孙权劝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 宋(朝代) 司马光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共1362 年间的史事。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5.刮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6.说明了学习给吕蒙带来的巨大变化。7.少壮不努力,老大独悲伤8.刮目相看(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qīng )
涉猎(shè
) 孰(shú )
)(三)、 解释加点词。1、当涂掌事 当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4、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 见:
。6、蒙乃使就学
乃: 于是,就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擦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D )。A.{但当涉猎
{门当户对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多多益善 (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 过去的事 )D.{卿今者才略
{卿今当涂掌事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1.蒙辞以军中多务( C ) 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 A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 A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 C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七)、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______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_________(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 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拓展迁移1、C(3分)
2、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 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4
、年纪大;事务多。(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阅读详情:
范文四:孙权劝学、闻一多笔记孙权劝学笔记 一、作者简介:司马光,字君实,陕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他立志编纂《通志》,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赐名《资治通鉴》。
二、文体常识:《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诗》、《书》《礼》、《易》、《春秋》等。
三、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像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十分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就分别了。
四、通假字邪 同“耶”,语气词, 译为“吗”。 五、古时称谓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六、词语的古今义博士:古义___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________今义____求学的最高学位 往事:古义__历史_________
今义_____过去的事情__________ 七、一词多义:以(1)以为:认为 (2)以:用
见(1)了解
当 (1)但当涉猎
(2)当涂掌事
八、成语积累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九、课文内容分析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 孙权 劝学 吕蒙 学习 鲁肃 赞学孙权是如何劝学的?表现其什么性格? “学”的必要性;现身说法,“学”的可能性第二、善劝,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身份。 3、吕蒙是怎样做的?表现出什么性格? ①“乃始就学”——能听取意见。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得,自豪。
4、鲁肃如何“赞学” ?其性格?属于什么描写?①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情不自禁地赞叹。侧面表现吕蒙才略有了惊人长进。②“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侧面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劲。5、鲁肃、吕蒙的对话效果及作用?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有所成。 6、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十、课后第一大题: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十一、课后第二大题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十二、写法总结 1、对话描写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侧面描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十三、拓展延伸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请收集关于读书和勤奋的名言警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七子之歌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澳门》、 《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二、闻一多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进行了“最后一次演讲”,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 三、闻一多的作品诗集: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反帝爱国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爱国激情 四、臧克家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 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 《臧克家全集》,收入了臧老各个时期、各种体裁的创作作品,其中不乏跨越时空、经久传诵的名篇佳作。《烙印》(第一本诗集)《老马》(成名作)《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
尤其是他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五、文章层次结构:前期 学者1——7段: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潜心学术 硕果累累后期 革命家 8——18段:说了就做, 说(言)做(行)一致
勇于献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19-20) 闻一多做过的事情:三本书(学者)《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件事(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选材精当,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六、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七、语言: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1、“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2、 “说”:吹嘘、自诩;3、 “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八、语言:生动形象且富于感情不管描写的语言还是叙述和议论的语言都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形象化的语言,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且富于感情。九、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却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结构严谨。
(2)选材精当。(3)精于剪裁。(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十、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两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十一、讨论探究: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这些山水田园诗人他们也曾有着自己大济苍生的志向最后却都寄情山水。而闻一多先生凭借自己的才识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也可以潜心研究学问,但最后他不顾自身安危走出来投入到革命中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两种做法你赞同哪种,为什么?十二、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十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革命家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十四、课后题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
23.1930年到1932年,“”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漂白了的四壁”。
5“何妨一下楼”的主人。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第2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第4句“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第5句“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十五、重点问题研讨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1.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和总起下文(“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的句子过渡,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些具体再现了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阅读详情:
范文五:《孙权劝学》字词《孙权劝学》文言词语积累
一、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今义:孤独、孤苦 治:
今义:治理 博士:
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2、但.当涉猎 但: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二、一词多义 当: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以: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见: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特殊句式1
谓…曰: 译句: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邪(耶): 译句:
但…耳: 译句:
孰若…:译句:
5译句:《孙权劝学》文言词语积累
一、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今义:孤独、孤苦 治:
今义:治理 博士:
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2、但.当涉猎 但: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二、一词多义 当: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以: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见: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特殊句式1
谓…曰:译句: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邪(耶):译句:
但…耳:译句:
孰若…:译句:
5译句:阅读详情:
范文六:孙权劝学字词伤仲永1、读准下列加点字音:日扳(
)仲永环谒(
)人;不能称(
)前时之闻 ;
)然众人矣(
)之为众人 ; 2、通假字: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 3、解释重点词语:伤(
)仲永;世隶耕(
); 未尝(
)识书具(
; 借旁近(
自为提名(
全诗以养父母收()族(
);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
)有可观者;邑人(
)奇之;稍稍(
)钱币乞 (
)之;父利其然(
)也;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 从先人(
)家; 不能称(
)前时之闻;
);仲永之通悟(
)也;贤(
)于才人(
)远矣;则其受于人(
)者不至(
)也;彼其(
)受之天也;得为众人而已耶(
)字词注音::面面相觑(
);相得益彰(
);妒忌(
)妒;遒劲(
);羁绊(
);阔绰(
);项鬣(
);庇荫(
);窥伺(
);剽悍(
);箜篌(
);抽搐(
)熟;悲怆(
);苍穹(
); 惆怅(
);羞涩(
);怂恿(
);阴霾(
);崔巍(
)骨; 履(
)践;虫豸(
);犁铧(
);乙醚(
);告罄(
)弱; 吞噬(
):毋宁(
);怏怏(
);毛骨悚 (
)然;拽(
);颦蹙(
)然;嗔(
)视;叱咤(
);尽态极妍(
);道行(
); 水门汀(
)然而止; 亢(
)奋;银吭(
)高歌;晦(
)暗;蓦(
)然;冗(
)杂;棹(
)着;楫(
);旺相(
)水;撺掇(
);潺潺(
);归省(
);义愤填膺(
)石;踌躇(
);气冲斗(
)牛;警报迭(
)起;迥(
)乎不同;弥(
)而不舍;提纲挈(
)领;契(
)约;呕(
);兀兀(
)穷年;漂(
)白;群蚁排衙(
)而走险;曛(
)烤;萦(
)绕;污秽(
)头;嗥(
)鸣;谰(
)语;炽(
)热;哽(
);木屐(
)歌;簪(
)子;掸(
)子;咻咻(
);心怀叵(
)测;倜傥(
)断;执拗(
)口;盔(
)甲;蝉蜕(
)谷;人迹罕(
)至;鉴(
)赏;签(
)名;收敛(
)聚;攒(
)钱;确凿(
);菜畦(
);皂荚(
)树;桑葚(
);臃肿(
);珊瑚(
)。籍贯;学籍;狼藉;1阅读详情:
范文七:《孙权劝学》《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语文》教学方案》人教课标版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中学 张翡英【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⑵ 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⑶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2、能力目标⑴ 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⑵ 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3、德育目标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要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4、教学重点:⑴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⑵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学方法】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4、竞赛法。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赶超意识。【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1、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
,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2、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⑵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三、初读课文,正音正字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遂:suì 邪:yé 更:gēng1、范读。《孙权劝学》究竟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四、译读课文,积累词句,疏通文义,理清结构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了解历史。2、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张已荣升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例句)经过刻苦学习,小海的成绩突飞猛进,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3、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①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4、疏通文义,理清结构、口译课文,标出问题,小组探讨,理清结构。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五、情景再现,表演课文内容,评价表演1、表演故事。按自己的理解表演课文,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可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分小组表演,再抽一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准备评价表演。2、评价表演。从表演有没有把握好人物语言情味、人物形象等方面来评价。⑴ 评价演员孙权① 涉及到的语言情味有以下几项。Ⅰ “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怎样表达?“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Ⅲ “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应该怎样表达?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⑵ 人物形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孙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点拨:孙权的这番劝言,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表现出他的善劝。)⑵ 评价演员吕蒙① 涉及到的语言情味的有:“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② 人物形象虚心受教,善于学习。⑶ 评价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六、背读课文,体验反思,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七、延伸迁移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孙权劝学》文言知识起点语文网 编辑整理文言文中的语气词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其用法灵活,表达情感热烈直接。如《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中“乎”译成“吗”,欢快之情很鲜明。再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中的“也”可以不译,但它却很明显地表达了肯定和赞扬的感情。本文的语气词有三个,如: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吗。 强烈的反问语气。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罢了。 轻松的限止语气。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呢。 明显的感叹语气。八、布置作业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 蒙辞以军中多务(
)⑵ 但当涉猎(
)⑶ 见往事耳(
)⑷ 即更刮目相待(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⑴ 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⑵ 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语言运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经过学习,吕蒙感叹道“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在你的周围,你的朋友、同学、兄弟姐妹等等,他(她)们中有人发生变化吗?请将这一变化写出来。【教学反思】《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阅读详情:
范文八:《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进一步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务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军师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重点字词解释〗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 湖北鄂城)。229年称帝。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5、今:现在。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7、辞:推托。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现已失踪)。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2、但:只,仅。13、涉猎:粗略地阅读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15、耳:而已,罢了。16、乃:于是,就。17、及:到了…的时候。18、过:到;到达。19、寻阳: 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21、非复:不再是。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得上。24、就:从事。25、遂:于是,就。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27、何:为什么。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30、始:开始。31、与:和。32、论议:谈论,商议。33、大:非常,十分。34、惊:惊奇。35、今:现在。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37、复:再。38、即:就。39、拜:拜见。40、待:等待。41、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42、更:重新。43、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44、邪(yé):通“耶”,语气词。45、乎:啊。表感叹语气。46、以:用。47、见事:认清事物。48、岂:难道。49、当:应当。50、益:好处。51、就:归于。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一词多义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正)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古今异义词辞:古义: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今义:美好的词语。治:古义: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治理及: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今义:以及。过: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今义:经过。更: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今义:更加。但:古义:只。(但当涉猎)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学位名称。往事:古义:历史(见往事耳)今义:过去的事大:古义:很(自以为大有所益)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独自,孤独就:古义:靠近(蒙乃始就学)今义:就阅读详情:
范文九:《孙权劝学》《孙权劝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5)故事复述。 2.议一议 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三、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2、体验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不可不学学习的必要性 正面描写 劝现身说法学习的可能性人物对话 结友而别鲁肃的言行侧面烘托阅读详情:
范文十:孙权劝学()孙权劝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相关材料【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
合作讨论法【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什么是“开卷有益”呢?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认读:先听老师读,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更gēng(2)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3)解读:边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4)释疑:重点词语积累,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5)故事复述归纳中心。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四、再读课文,探究研析(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2)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明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同时孙权(“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3)孙权“劝”的结果怎样?明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4)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 。(5)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五、扩展训练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六、总结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读书,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七 、 板书设计:孙 权 劝 学《资治通鉴》孙权
吕蒙为什么劝?
辞学怎样劝?
学劝学的结果怎样?
鲁肃(侧面)学有所长八、 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可读性很强,学生以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学习,在朗读中充分体会补充资料:1吕蒙(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吕蒙,字子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不久病死。2.孙权。(182-252)即吴大帝,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苏轼: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o密州出猎;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3.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回荆州,终不能如愿。最终,吕蒙巧计从蜀汉夺回了荆州,还致使关云长败走麦城被俘杀。
————可见“学”的重要性。4.翻译五字诀
删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倒装句子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5、重点内容积累a、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实词
(1)当涂---当权
(2) 辞---推辞,推托
(3)孤---古代王侯的自称(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见---了解(6)往事---历史 (7)孰---疑问代词“谁” (8)及---到了(9)过---经过、到
(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认清事物
(12)拜---拜见
(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虚词
(1)岂---反问副词“难道”
(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
(4)大---副词,非常(5)即---副词,就
(6)何---疑问副词,怎么b.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当权掌管军国大事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要你成为一个研究经典的学官吗?c..古今异义①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②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③但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④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d.特殊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6.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语出处及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