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家开方大学建筑建筑施工毕业论文文

2014届夏季毕业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发布时间: &nbsp&nbsp&nbsp&nbsp
作者:研究生处
&nbsp&nbsp&nbsp&nbsp
阅读次数:
届夏季毕业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2014届夏季毕业硕士研究生许蕾蕾等31名同学的学位论文被评为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结果如下:
设计艺术学
北京旧城王府建筑色彩研究
设计艺术学
汉藏结合建筑展示设计研究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液相添加剂对纳米LiBr溶液表面张力和沸腾温度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锅炉排烟冷凝余热深度利用方案与应用研究
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的雨洪模拟不确定性研究
PAC/AC-UF处理再生水中有机污染物试验研究
城市内涝风险评估与雨水控制标准比较研究
城市内涝防治与大小排水系统研究
生物滞留技术重金属净化机理与风险评估
再生水中有机物与营养物质对碳钢界面污垢性质影响研究
生态城市视角下的可持续雨水系统构建及评价
植被浅沟运行效果评价及改进设计研究
嘉兴市路面雨水土壤渗滤回用技术研究
建筑与土木工程
电火花加工抬刀的自适应控制研究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动车组风源系统可靠性研究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太阳能光电建筑发电量预测方法研究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霍乱与媒体效应的传染病模型及研究
跨河大直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及注浆加固研究
冷弯薄壁型钢复合材料墙体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道路与铁道工程
净水型透水路面材料与结构研究
建筑与土木工程
自复位钢框架整体结构分析及性能化设计
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加固设计方法研究
深部围岩分区破裂梯度模型的数值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近断层地震下隔震结构组合限位研究
高强钢绞线网-高性能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冲击性能研究
建筑与土木工程
多塔悬索桥静动力特性及结构体系适宜性研究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多源交通路况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
城市运行实景影像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基于影像的激光雷达点云边缘精细化技术研究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基于GIS和智能体的公交运行仿真评价研究
公示期:2014年7月3日~7月7日
联系电话:
联系人:刘伟
&&&&&&&&&&&&&&&&&&&&&&&&&&&&&&&&&&&&&&&
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评定委员会&
&&&&&&&&&&&&&&&&&&&&&&&&&&&&&&&&&&&&&&&&&&&&&&&&&&&&&&&&&&&&&&&&&&&&&&&&&&&&&&&&&&&&&&&&&&&&&&&&&&&&&&&&&&&&&&&&&&&&&&&&&&&&&&&&&&&&&&&&&&&&&&&&&&二○一四年七月三日
| &nbsp&nbsp&nbsp&nbsp 访问量:您现在的位置是: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名称
颜色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6号教学楼224-235
历史沿革情况及现有规模
该实验室是目前我国唯一专门从事颜色科学研究、色度仪器??⒑脱丈??凡饬康墓?抑氐阕ㄒ凳笛槭摇?1989年6月作为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中的“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立项。1991年6月开始实施,1995年5月成立以母国光院士为主任委员的学术委员会,1996年4月通过受国家计委委托的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的验收。
方向和任务
主要任务:(1)承担学科实验平台建设;(2)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实验;(3)承担相关领域科研项目或课题;(4)承担颜色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对外测量服务。
主要研究方向:(1)颜色科学基础理论;(2)颜色测试技术与仪器;(3)数字化彩色图像技术;(4)新型光谱成像技术。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价值约合人民币800万元。
主要仪器设备:(1)可见光及近红外分光辐射计;(2)反射及透射式可见光-短波红外分光光度计;(3)短波红外-热红外傅立叶变换分光光谱仪;(4)大口径标准均匀光源系统;(5)标准照明灯箱;(6)Munsell、NCS等标准色序系统;(7)大面阵制冷型CCD;(8)小型彩色桌面复制系统。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人员7人。其中教授博导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总共30余人。
实验教学及
教学情况:(1)本科生实验:“色度学实验”、“彩色打印机的对比研究”、“数码照片的色彩还原”、“数字颜色的度量”、“光谱的形成及应用”、“摄影技术及DV的制作”。(2)本科生课程:“颜色科学及其应用”。(3)研究生课程“色度学”、“高等光学”、“现代颜色技术”、“数字颜色管理”。科研情况:近?昀丛凇吧?材@砺邸薄ⅰ熬?妊丈?占洹薄ⅰ肮獾绮馀渖?薄ⅰ靶滦凸馄壮上瘛钡攘煊虺械9??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横向合作等多项课题;年均科研经费80万;年均发表论文20余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该实验室在颜色科学理论及应用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相关领域也有一定知名度。目前是国际CIE专业委员会第8分部即“图像技术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照明学会“图像技术专业委员会”的依托单位。
标志性成果:(1)色貌模型理论、色差理论等研究成果发表在相关领域的国际核心刊物上。(2)全反射式傅立叶变换光谱仪、干涉型计算层析成像光谱仪等的研究为国际首创。(3)编写出版了《色度学》、《现代颜色技术》、《数字颜色管理》等特色教材或书籍。
实验室主任(职称)
赵达尊(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行政负责人
廖宁放(教授)
实验室名称
信号采集与处理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四号教学楼209-221、 409-419
历史沿革情况及现有规模
支撑该实验室的博士点有通讯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其中“通讯与信息系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另两个博士点是部级重点学科。1987年“通讯与信息系统” 获国家级重点学科,1989年的世界银行贷款65万美元建“信号采集与处理国家专业实验室”。由于在学科建设中的成绩,学校“211”建设工程规划办公室确定了建设“军用信息采集、传输与信号处理技术”重点学科,建设经费1176万元,分五年投资。这是我校七大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方向和任务
1、通信理论与技术:数字移动通信;抗干扰通信;信息对抗等。2、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雷达探测与制导信息处理;精确制导信息处理;航天?8小⒉饪赜胛佬堑己叫畔⒋?恚皇凳毙藕糯?砑际酢?3、微波理论与技术:天线理论与技术;微波混合集成与单片集成电路设计;计算电磁学与电磁仿真;电磁兼容与生物电磁学及微波特种效应。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41台(套),总价值320万元。主要仪器设备资源:11台,价值260万元。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20人。
职称结构:院士1人,教授6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高级工2人。
学历结构:博士学历10人,硕士学历2人,本科学历1人。
实验教学及科研情况
每年参与科研的研究生数量150人。实验室年均承担科研项目数30个,科研经费1000万元;年均发表论文数3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20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跟踪国际先进军用信息科学技术,研究先进制导武器技术,为国防提供技术支撑、高技术设备、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标志性成果:1“8mm吸波材料在三代坦克上的应用”,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低相噪高分辨率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3“波形分析动目标跟踪处理机”,1996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4.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5.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
6.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0项。
实验室主任(职称)
赵保军(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六号楼、中心教学楼
历史沿革情况及
该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12月,2006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方向和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系统的理论、方法与体系结构;复杂系统的多指标优化与多目标决策;复杂系统的综合智能控制;复杂系统的智能化人机交互及建模仿真技术;强对抗环境下的运动体参量自动检测及定位导航技术。&&&&&&&&&&&&&&&&&&&&&&&&&&&&&&&&&&&&&&&&&&&&&&&&&&&&&&&&&&&& 主要任务:紧密跟踪与把握该领域的国际、国内前沿动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该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实验室,三年后将力争建成“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125台(套),总价值1550万元。主要仪器设备:HRT-1000半实物仿真实验系统、VxWork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三轴液压转台、三轴电动转台、四通道负载模拟器 、三通道线加速度模拟器 、电视图象模拟器、激光目标模拟器 、多通道数据记录仪、亚星仿真工作站、六自由度摇摆台 、作战指挥自动化仿真实验系统 、火力控制实验系统等。&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人员107人。
职称结构:教授65人,副教授17人;讲师25人。其中70%具有博士学位。&&&&&&&&&&&&&
实验教学及
该实验室承担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实验课程;承担学科建设任务,为学科建设提供平台;为教学课程提供实验环境。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预先研究项目、型号装备研制项目、军品配套项目、企业合作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70多项,科研总经费达22600万元。&&
建设特色及成果
在复杂系统的理论、方法于体系结构方面,针对复杂火控系统的设计问题,成功地应用了基于“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和“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方法论于火控复杂系统设计方案中。研究了复杂工业工程的分布式递阶控制、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控制、综合集成控制的构成及理论与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若干个大型工程系统中。在该研究方向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被列入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甏丛炀?眯б?6千多万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复杂系统的多指标优化与多目标决策方面,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防预研项目、型号装备项目十多项。在发展动态规划的基础理论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一项,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好评。在复杂系统的智能化人机交互及建模仿真技术方面,研究了复杂人-机系统建模技术与仿真技术,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多项。&&
实验室主任(职称)
陈杰(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chenjie@bit.edu.c
实验室名称
信息光学基础教育部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求是楼228-237,1333-136六号教学楼1、2、3 信息楼1、3、4和5层
历史沿革情况及现有规模
该实验室于1992年成立,并申请批准为教育部开放实验室。2001年10月通过北京市高校基础课实验室评估,是中国光学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实验室下设分室:物理光学和光电技术教学实验室、光纤光波导技术实验室、薄膜与显示技术实验室、自适应光学与空间光学实验室、光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实验室、全息与光信息处理实验室。
方向和任务
方向:1.集成光学、微小光学;2.光纤光学、光纤传感;3.?⒒?缦低常?MEMS)与微光机电系统(MOEMS);4.光通信; 5.全息术及其应用;6.信息存储;7.自适应光学与空间光学;8.膜系设计及薄膜技术;9.电致发光显示器、光电子器件;10.复杂光信息系统设计;11.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
任务:1)教师与博士后、进修生与访问学者的科研基地;2)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博士生与硕士生教学与学位论文的实验基地;3)本科生教学、本科生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实验基地。&&&&&&&&&&&&
仪器设备情况
该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2千余万元,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40余台套。
主要仪器设备资源包括:PECVD系统、全自动光学镀膜机、离子束刻蚀/镀膜机、光刻机(4台)、光纤光波导耦合平台、氩离子激光器等30余台套。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36人。
职称结构: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3人,讲师5人,实验师3人。学历结构:具有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3人,本科学历6人。
实验教学及
该实验室开设薄膜仿真与制备等4门实验课程,同时承担光纤通信课程实践、光电子器件毕业实习等多项教学任务。其中光电技术基础实验每年接待本科生240人与研究生210人;波动光学实验每年接待全系本科生240人;其它实验每年接待本科生60-100人。&&&&&&&&&&&&&&&&&&&&&&&&&&&&&&&&&&&&&&&&&&&&&&&&&&&&&&&&&&&&&&&&&&&&&&& 该实验室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多项课题,年课题经费1千万元以上,每年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以上,其中半数以上被SCI和IE收录;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该实验室是以光学工程和物理电子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基地,已形成服务国防现代化和军民结合的突出优势与鲜明特色;应用基础、研发并举,教学、科研并重,已形成多个活跃的优势研究方向和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在光电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中,它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自适应光学、光学设计、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研究方向一直处于前沿地位。
成果:先后获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余项。
实验室主任(职称)
孙雨南(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huxinqi@
实验室名称
自动控制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六号教学楼东侧、中心教学楼12层北侧
历史沿革情况及现有规模
该实验室成立于1978年,2001年评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5年北京市教委评估,评估结果:优秀。
方向和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系统的多指标优化控制与多目标决策;大型工业系统的综合控制与优化;智能系统与智能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系统的运动控制与测量技术。&&&&&&&&&&&&&&&&&&&&&&&&&&&&&&&&&&&&&&
主要任务:该实验室深入研究复杂系统?慕?!⒅悄芸刂萍胺抡婕际酰??本┦械恼?宸⒄固峁┘际踔С牛灰员本┦械男畔⒒?ㄉ琛⒙躺?略宋?趸??钊肟?剐畔⒌闹悄艽?恚?缍愿丛颖尘跋峦枷窀?偌际踅?醒芯浚?孕乱淮??蚁低车亩嘀?侗泶铩⒍嗤评砘?啤⒍嘧?蚁低车牧榛羁刂撇呗院突?啤⒅?痘袢∮牖?餮?啊⒅?犊饧际跤τ玫攘煊蛏钊胩剿骱褪导???本┦械男畔⒒?ㄉ杼峁┘际醣U稀?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108台(套),总值1250万元。
主要仪器设备:波形分析仪、逻辑分析仪、液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频率特性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瞬态波形记录仪、运动体图形工作站等。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25人。
职称结构:教授9人,副教授9人,讲师8人;学历结构:博士学历10人,硕士学历8人,本科学历7人。
实验教学及
该实验室承担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实验课程;承担学科建设任务,为学科建设提供平台;为教学课程提供实验环境。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企业合作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50多项,科研总经费达12600万元。
建设特色及成果
该实验室在复杂系统的控制与优化方面,取得了创造性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农业投入产出优化、黄河黑山峡水库群调度优化和轧钢过程优化、北京市政规划和市政建设中,并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大型工程系统的综合控制与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对热轧钢板的轧制规程优化、板厚控制和板形控制问题,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对首钢、武钢等10多家大型钢铁企业的轧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创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在军用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研究方向中,完成了国家 “高新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10余项,部分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在许多技术上处于同年代国际先进及国内领先水平,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在复杂背景的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方面针对野战背景和随机环境,提出了尺度自适应高斯滤波和空域多分辨分析相结合(SMSA)等方法实现对地面目标的检测与分割,解决了地面目标高精度快速识别问题,在该研究方向中完成了国家 “高新工程”、“921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10余项,其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及国内领先水平,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实验室主任(职称)
窦丽华(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室类型
基础教学实验室
实验室位置
4#教学楼1-3层东侧
面积(m2)
历史沿革情况及现有规模
该实验中心由原自动控制系电子技术实验室、机械工程系电工实验室、电子工程系电子线路和电路基础实验室、光电工程系的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等整合组建而成。经世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211工程”和“985工程”累计投入1100万元,综合实力大为提高,已发展成为颇具规模和影响的校级教学实验中心。2005年10月被北京市教委评为首批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3月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方向和任务
发展方向:1、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发展龙头;2、坚持开放性建设与发展;3.坚持"两不脱离"原则,即理论教学与时间教学不脱离,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不脱离;4、坚持人才实践创新培养的核心目标及创新教育基地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任务: 作为学校的电子实习基地,承担全校的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和实习任务。
仪器设备情况
该实验中心利用世行贷款购置实验仪器设备2880台套,总价值770万元。在仪器设备购置中高中低档设备在种类,数量上合理搭配并注意了软件与硬件投资的比例分配。中心还自主研制了多种实验教学装置,共计26个种类1038台套,保障了实验体系和培养平台的构建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队伍情况
该实验中心共有专职教师44人;其中正教授2人(占4.5%)、副教授(高工,高实)18人(占41%)、中级及以下职称24人(占54.5%);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占27.3%)、具有硕士学位的19人(总43.2%),学士学位以下的13人(占29.5%)。
实验教学及科研情况
该中心面向全校11个学院的31个专业开设8门专业基础课和20门实验课程,目前可开出的实验项目总计89项,年均接待学生超过9000人,实验工作量超过235000(人/时)。截止到2006年底,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3篇,国际会议论文11篇,EI和ISTP收录23篇,发表教学改革,实验改造,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教改论文17篇,教材和专著6本。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坚持把中心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坚持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坚持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坚持开放式建设发展。
成果:近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3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3项,获得国防技术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获得国防科工委,兵器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五项,荣获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二等功一人、三等功一人。
2001年以来,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9项、二等奖8项;获得北京赛区一等奖20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5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竞赛中,累计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心培养的在校生在2005年IEEE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国际学术年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1届年会上共发表论文4篇。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实验室主任
韩力(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多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四号教学楼
历史沿革情况及现有规模
该实验室2007年申报批准建立,由“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支撑。该实验室由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已有的“信号采集与处理”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数字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和“军用信息采集、传输与信号处理”实验室共同支撑。
方向和任务
实验室的服务对象为国防信息系统,承担国防信息系统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1.多活性代理信息系统理论,2.通信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3.多元信息传输与网络理论与技术研究,4.信息安全与对抗理论与技术研究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数,40台(套),总价值1500万元。
主要仪器设备资源: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矢量信息源、示波器、网络仿真软件、链路仿真软件、误码分析仪、SUN工作站等。
?笛槎游榍榭?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30人;职称结构: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高级实验室3人,讲师6人,实验师1人;学历结构: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有21人。
实验教学及科研情况
目前承担国家项目多项,有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杰出青年基金、863探索项目、国防基础重点研究项目、国防预研项目等。
建设特色及成果
“多活性代理”借助系统理论的思想,对系统理论中关于复杂信息系统起重要作用的基础原理加以利用,并蕴含于方法中加以具体化,同时??τ没?〔恪⒂τ貌愕氖导饰侍庋芯刻峁┓椒ǎ辉谑?忠贫?ㄐ诺难芯糠矫嬗牍?式庸欤?〉昧司哂泄?氏冉??降某晒?痪?梦尴叽?溆胪?缧绿逯菩录际醭晒??绞跣畔⒘绰贰⒖垢扇糯?洹⒕?梦尴叻肿橥?嘟岷希?瓿烧绞踝橥??涔δ埽?行еС帕耸?只?富涌刂葡低常徽攵缘?鼗肪诚碌拇蠖嗥绽斩??段А⒌?遄颂?浠?⑽尴呤?萃ㄐ哦淌蓖环⒌奶氐悖??址抡媪硕嘀值嫉?低车?赝ㄐ诺男诺捞匦裕?岢隽丝焖傥甭氩痘袼惴ǎ??酶咚偈凳笔?中藕糯?砑际跏迪至说?赝ㄐ畔低常辉诜质??Fourier变换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基础方面形成了一套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研究体系,并不断完善和扩充。所取得的成果丰富了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雷达、通信、信息内容安全新体制与新技术的发展。
实验室主任(职称)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系统与控制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中心教学楼1213、1412及6号教学楼713
历史沿革情况及
该实验室隶属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所,下设三个分室:轧钢实验室、非线性与鲁棒控制实验室、研究生远程控制创新实验室。
方向和任务
该实验室主要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服务,同时为研究生的培养及本科生的教学服务。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复杂系统的建模,控制,优化决策与仿真。2、鲁棒与非线性控制。3、工程系统的综合控制与优化。4、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5、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等。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20台(套),总价值约200万元。主要仪器设备有服务器、VME计算机等。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人员17人。
职称结构:教授2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9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3人。
学历结构:博士学历12人,硕士学历5人。
实验教学及科研情况
该实验室主要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开设实验课程,如复杂系统建模、集散控制系统、先进控制方法研究等。同时承担本科
年均承担科研项目4项,科研经费约100万。近五年来,承担科研项目近百项,获国家以及部级奖励17项,发表论文千余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该实验室隶属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该学科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培养,学术梯队建设,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培养本科生6000余名,硕士生861名,博士生97名。已经形成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的学术队伍。经一期和二期“211”工程和一期“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实验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本学科形成了理论与工程并重,军民结合和注重学科交叉与交流,取得多方面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中多数已直接应?糜谑笛楣こ滔低持小6晕夜??窬?玫慕ㄉ璺⒒恿酥卮笞饔茫?渲卸嗍?晒?汛锏焦?氏冉?蚬?诹煜人?健?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实验室主任(职称)
姚小兰(副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导航制导与控制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6号楼102、103、136、137、140、141、514-534、601-632(不含614、615、622、627)、703、718;6号楼平房1,2,6;求是楼117-118、118A
历史沿革情况及
该实验室由1954年6月成立的惯性技术实验室演变而来,2007年更名为导航制导与控制实验室。
方向和任务
该实验室兼顾科研及教学,承担多项军工产品的科研、生产及学科建设任务,承担惯性器件、惯性系统的软硬件研制、生产、测试及仿真。主要研究方向有:1.新型惯性器件研制及测试技术;2.组合导航与智能导航技术;3.定位定向导航技术;4.运动体稳定制导及控制器件;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24台(套),总值1237万元。主要仪器设备资源包括:三轴多功能转台、三轴惯导测试转台、双轴温控位置速率转台、半实物仿真系统、电磁兼容设备等。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3人。
职称结构:教授5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4人,实验师1人。学历结构:博士学历8人,硕士学历4人,本科学历1人。
实验教学及
该实验室年均承担科研项目数数10个,科研经费10000万元;年均发表论文数4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20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导航?频加肟刂蒲芯克?亲ㄒ荡邮?“导航、制导与控制”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最早从事兵器惯性技术应用研究的专业研究单位之一,是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是总装备部惯性技术专家组成员单位。导航制导与控制实验室依托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无论在教学、学科建设还是科研方面都具有资源优势。
标志性成果:近五年来,“**自行火炮定位定向导航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火箭弹控制系统全自动自校准在线多参数专用测试系统”等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四项;
2000年获得“北京市模范集体”;2004年获得北京市创新科研集体。
此外,还获得北京理工大学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实验室主任(职称)
崔燕(副研究员)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智能系统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6号教学楼501-510、536-545、704-705、719、中教1228、1229
历史沿革情况
及现有规模
该实验室最早源于1978年成立的工业自动化教研室,1990年更名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教研室,2003年成立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随即成立了智能系统实验室。该实验室支撑的学科点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在199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科点,2000年批准为博士学科点。近年来在“211工程”、“985工程”的支持下,结合科研自筹配套经费,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验室设备先进,配套合理,可以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提供良好保障。
方向和任务
方向:火控系统设计仿真、指挥控制系统研究、稳定跟踪研究、摇摆台模拟路面谱、生物信息仿真等。
任务:开展智能控制、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生物信息工程和计算机视觉等研究,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提供环境保障。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220台(套),总值680万元。主要仪器设备(单价10万元以上)资源:网络服务器、IBM服务器、图形工作站、机器人等。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5人。
职称结构: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实验师1人。学历结构:博士学历9人,硕士学历5人,本科学历1人。
实验教学及
该实验室承担硕士生“高等自动控制系统实验”课程,和博士生“控制科学实践”课程。
年均承担科研项目数7个,科研经费800万元;年均发表论文数5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22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该实验室作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的支撑实验室,注重新兴学?频慕徊妫?谑笛槭业慕ㄉ枭辖裘芙岷舷执?蒲Ъ际醯姆⒄梗??ㄉ璧氖笛槭铱梢钥?怪悄芸刂啤⒛J绞侗稹⑸?镄畔⒐こ獭⒓扑慊?泳醯认喙乜蒲泄ぷ鳎?梢晕?芯咳嗽碧峁┫嘤?蒲刑跫???Э平ㄉ琛⒖蒲泻腿瞬排嘌?峁┨跫?U稀?
成果:“油库罐装的自动控制与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获部级二等奖两项;“野战战术C I系统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验室主任
高岩(副研究员)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系统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中心教学楼1409、1246
历史沿革情况及
该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6月,现有面积60平方米,主要承担学校及学院的本科/硕士/博士的教学任务等。
方向和任务
该实验室的服务对象为系统工程学科,开设系统工程专业课程,承担学科建设任务,承担系统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任务。主要研究方向有:1.工程系统、管理系统研究;2.系统分析、设计、评价、综合集成技术;3.系统建模、优化、模拟仿真技术;4.系统预测、决策技术;5.现代设计新概念、新原理、新技术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50台(套),总价值300万元。主要仪器设备资源:SUN工作站、HP服务器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1人。
职称结构:教授4人,副教授3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3人。
学历结构:博士学历7人,硕士学历3人,本科学历1人。
实验教学及
该实验室开设实验课程2门;实验项目数16个,其中综合设计性实验5个;年接纳学生人时数50;编写和修订教材或讲义数总计6本。
年均承担科研项目数3个,科研经费80万元;年均发表论文数3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15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以复杂大系统为研究对象,积极参与复杂、数字城市建设,对系统建模与模拟仿真、最优控制技术、系统可靠性技术、智能交通、智能机器人等问题深入进行研究。
成果: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足球机器人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被评为2004年度北京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度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3.硕士学位论文《混沌于间歇现象的研究》被评为2006年度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室主任(职称)
黄鸿(副研究员)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6号教学楼134、711-712,6号楼后面400m2,中心教学楼638
历史沿革情况及现有规模
该实验室由1956年成立的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演变而来,为适应本专业学科的发展,2007年更名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实验室,现下设气动实验室、液压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等三个分室。
方向和任务
该实验室的服务对象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面向自动化本科专业以及本专业学科开设检测技术及控制课程,承担学科建设任务。主要研究方向有:(1) 先进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 新型执行机构与自动化装置; (3) 智能仪表及控制器; (4) 测控系统集成与网络化; (5) 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236台(套),总值1120万元。主要仪器设备资源:油源泵站、防空武器半实物仿真系统、六自由度摇摆台、恒温恒湿箱、FLUCK5520标定仪、PXI测控系统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1人。
职称结构: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
学历结构:博士学历10人,硕士学历1人。
实验教学及
该实验室开设实验课程2门;实验项目数8个;年接纳学生人时数200。
年均承担科研项目数10个以上,年均科研经费800万元以上;年均发表论文数3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6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对液压系统的控制与检测、气动控制及机器人技术、虚拟仪器、网络实验室等方面的问题深入进行研究。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有良好的实验环境、合理的学术队伍、良好的运作机制和广泛的学科交流合作渠道。标志性成果:科研成果获部级二等奖1项;部级三等奖3项。
实验室主任(职称)
王向周(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自动控制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室类型
基础教学实验室
实验室位置
中心教学楼,
历史沿革情况及现有规模
该中心成立于2002年6月,现下设:计算机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实验室、电气传动与控制实验室、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能源技术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远?刂蒲盗肥笛槭摇G拔甯鑫?钥刈ㄒ荡?呈笛槭遥?笕?鑫??昀葱陆ㄊ笛槭摇?
方向和任务
该实验室主要承担自动控制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全部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任务,另有对全校开设的选修实验课。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552台(套),总值358万元。主要仪器设备资源:过程控制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实验平台。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0人。
职称结构:副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2人,实验师1人,助理实验师3人。
学历结构: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人。
实验教学及科研情况
该实验中心开设实验课程12门;实验项目数超过85个,课程设计4项,年接纳学生人时数25000以上;编写和修订教材或实验讲义数总计3本。
建设特色及成果
建设特色:自动控制系本科实验教学整合为一个教学实验中心平台,实验室房屋和教学实验设备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成果: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1项,全国电子科技竞赛及北京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若干。
实验室主任(职称)
刘双喜(高级工程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光电成像技术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6号教学楼401-422、433-439
历史沿革情况
及现有规模
该实验室由成立于1959年的夜视技术实验室发展而来,是以光电技术的最高阶段-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为研究方向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平台实验室;现下设微光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图像工程与视频处理技术、紫外应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电系统模拟与仿真技术六个分室。
方向和任务
本实验室是涉及光学、电子学、光电子学、电真空技术电子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光电检测、光电成像系统的特性分?觥⒓扑慊?τ玫榷嗝叛Э频氖笛榧际醯氖笛槭摇J笛槭揖哂形⒐庖故蛹际跤胂低场⒑焱馊瘸上窦际跤胂低场⑵?癯上窦际酢⒆贤庥τ眉际酢⒐獾缂觳饧际跤胂低场⒐獾缤枷裥畔⒋?砑际醯妊芯磕芰σ约熬?靡故印⒑焱馊瘸上竦认低车睦砺劢?!⑿阅芊治觥⑸杓浦圃旌椭柿科兰勰芰ΑJ笛槭业闹饕?挝袷桥浜献ㄒ到萄В??究粕?峁┫喙亟萄?笛椋??妒可?⒉┦可?⒉┦亢罂?箍蒲а芯刻峁┭芯渴笛榛肪常??被故枪?抑氐阊Э啤肮庋Чこ獭钡闹匾?С牌教ê脱芯克?闹匾?蒲谢?亍J笛槭彝?币彩潜究粕?弦瞪杓频闹匾??睾凸庋Чこ趟妒垦芯可?⒉┦垦芯可?安┦亢蠊ぷ鞯闹匾?蒲谢?亍?
仪器设备情况
现有各类仪器设备300多台(套),价值900余万元。
主要仪器设备有:红外成像系统性能测试分析系统;傅立叶红外光谱辐射计;高精度面型黑体;微光探测系统;二代红外热像仪;双脉冲宽频锁相放大器;便携式单色仪;空间光调制系统;高速高分辨力成像系统;逻辑分析仪;数字荧光示波器;中波红外热像仪等。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工作人员24人。
职称结构: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高工8人;讲师8人。
学历结构:博士学历21人、硕士学历3人。
实验教学及
面对本科生开设“仪器仪表电子学”等相应课程的6个实验,每年承担80人左右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毕业设计题目80%以上来源于研究所承担的预研、科研工作。&&&&&&&&&&&&&&&&&&&&&&&&&&&&&&&&&&&&&&&&&&&&&&&&&&&&&&&&&&&&&&&&&&&&&&&&&&&&&& 年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年均发表各类学位、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50余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对光电检测、光电成像、光电模拟仿真系统的设计、特性分析、评价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在电子光学、微光与红外夜视技术、紫外应用技术、图像信息融合技术、超分辨力图像信息处理技术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成果:开设的“仪器仪表电子学”实验获1998年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先后完成兵器部、国防科工委和企业的科研项目50余项,填补了我国在夜视、红外热成像技术领域方面的多项空白,获国防科工委、兵器部(兵器工业总公司)各级成果奖多项;实验室培养的博士生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
实验室主任(职称)
白廷柱(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六号教学楼114-116、212、224-237、423-432
历史沿革情况及
该实验室由1955年成立的薄膜实验室演变而来的,2007年重新命名。现下设薄膜与显示实验室、颜色科学实验室、混合现实和增强现实实验室三个分室。
方向和任务
实验室的服务对象为光学工程学科,开设光学薄膜、物理光学、应用光学、颜色科学、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方面专业课程,承担学科建设任务。承担颜色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对外测量服务。主要研究方向有:(1)平板显示技术,(2)光学薄膜、光子晶体。(3)复杂光电系统设计研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图像处理等方向的研究,(4)颜色科学与技术;(5)数字化颜色图像技术与新型光谱成像技术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数,30台(套),总价值1000万元。主要仪器设备(单价10万元以上)资源:(1)ZZSX-800ZA光学镀膜机;(2)WVASE32 椭偏仪;(3)UniLab 封装手套箱;(4)TFEL—I型双室射频磁控溅射机;(5) DJZK—IV紫外光刻机;(6)可见光及近红外分光辐射计;(7)反射及透射式可见光-短波红外分光光度计;(8)短波红外-热红外傅立叶变换分光光谱仪;(9)大口径标准均匀光源系统;(10)标准照明灯箱;(11)Munsell、NCS等标准色序系统;(12)大面阵制冷型CCD;(13)图形工作站和相关软件;(14)以头盔显示器、立体投影仪、数据手套、六自由度跟踪器、人体运动捕捉系统、力反馈系统等为外设的先进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开发平台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23人。
职称结构:教授7人,副教授8人,高级实验室1人,讲师5人,实验师2人。
学历结构:博士学历16人,硕士学历2人,本科学历2人。
实验教学及
实验教学:开设《功能薄膜》、《颜色原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实验课程,年接纳学生人时数2320。科研情况:在“平板显示器”、“光学薄膜及光子晶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图像处理”“色貌模理论”、“均匀颜色空间”、“光电测配色”、“新型光谱成像”等领域承担国家部委项目、国家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横向合作等多项课题;年均科研经费200多万;年均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积极参与企业与政府在显示技术、光学薄膜,颜色科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有良好的实验环境、合理的学术队伍、良好的运作机制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渠道。
成果:(1)《物理光学教程》2007年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工程光学》2005年获北京市精品教材;(3)《应用光学》2005年获北京市精品课程;(4)《应用光学》英文版2006获北京市精品教材;(5)科研成果获部级科技奖5项,其中国防科工委部级一等、二等奖各一次,三等奖三次;(6)发明专利数十项。&&&&&&&&&&&&&&&&&&&&&&&&&&&&&&&&&&&&&&&&&&&&&&&&&&&&&&&&&&&&&&&&&&&&&&&&&&&&&&&&&&&&&&&&&&&&&&&&&&
实验室主任(职称)
蒋玉蓉(副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现代光电仪器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信息楼1017、6023,四号教学楼135,六号教学楼15
历史沿革情况及现有规模
该实验室由军用光学仪器、军用摄影仪、光学测量、光学工艺和精密机械等实验室以及光学车间合并建立。现下设精密光电仪器实验室、光电检测实验室和光学工艺实验室等三个?质摇?
方向和任务
研究方向:1、光电测控系统及仪器;2、现代光电检测技术;3、现代光学制造技术&&&&&&&&&&&&&&&&&&&&&&&&&&&& &&&&&&&&&&&&&&&&&&&&&&&&&
主要任务:光电仪器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实验工作,承担本科专业教学、硕士和博士教学实验。&&&&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300台(套),总价值4500万元&&&&&&&&&&&&&&&&&&&&&&&&&&&&&&&&&&&&&&&&&&&&&& 主要仪器设备资源:Zygo干涉仪,Fisb干涉,Vecco轮廓仪 ,原子力显微镜,双频激光干涉仪,六自由度工作台,高速摄像机,传函仪。&& &&&&&&&&&&&&&&&&&&&&&&&&&&&&&&&&&&&&&&&&&&&&&&&&&&&&&&&&&&&&&&&&&&&&&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25人。
职称结构: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一般工作人员9人。&&&&&&&&&&&&&&&&&&&&&&&&&&&&&&&&&&&&&&&&&&&&&&&&&&&& 学历结构:博士学历10人,硕士学历6人。
实验教学及
承担光学测量,近代光学测试技术、光电测控系统、光电仪器和光学工艺等实验课程。&&&&&&&&&&&&&&&&&&&&&&&&&&&&&&&&&&&&&&&&&&&&& &&&&&&年均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800万,发表论文20余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服务国防建设,军民结合的精密光电测控系统与仪器实验平台,拥有系列精密光学测试设备和微机械与系统实验平台及检测设备。&&&&&&&&&&&&&&&&&&&&&&&&&&&&&&&&&&&&&&&&&&&&&&&&&&&&&&&&&&&&&&&&&&&&&&&&&&&&&&&&&&&&&&&&&&&&&&&&&&&&&&&&&&&&&&&&&& 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
实验室主任(职称)
朱秋东(副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光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求是楼128、227-237,信息楼、、六号楼后平房
历史沿革情况
及现有规模
该实验室由原红外与激光技术教研室(始建于1970年)和光波导技术实验室(始建于1984年)组成,是一个集学科建设、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现下设光电子技术、光波导技术、自适应光学与空间光学等三个分室。
方向和任务
方向:物理电子学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新型激光器件与技术,自适应光学与空间光学,光电子微器件与技术,光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等)&&&&&&&&&&&&&&&&&&&&&&&&&&&&&&&&&&&&&&&&&&&&
任务:1)本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科研及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验基地,也是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的主要实验基地;2)承担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学等多门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验及毕业实习;3)承担相应学科的建设任务。&&&&
仪器设备情况
通过多年来的建设,截止到2006年底,该实验室共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79余台(套),固定资产总额2419余万元。拥有“光学多通道分析仪”等单价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53台件,具备了良好的科研和教学条件。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兼职人员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2人。
职称结构:教授10人 (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8人、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6人?⒐こ淌?1人,初级技术职称3人、高级技工2人。
实验教学及
该实验室开设实验课2门,实验项目数27个,年均接纳学生人时数5760;课程实践3门,年均接纳人时??8640;毕业实习年均接纳人时数2880;毕业设计年均接纳60人;年均培养硕士生40人,博士生15至20人。
年均在研科研项目2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400万余元。年均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半数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该实验室以新型激光器件与技术,自适应光学与空间光学,光电子微器件与技术,光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射频激励扩散型冷却波导二氧化碳激光器、自适应光学与空间光学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单纵模稳频固体激光器技术,光电子微器件与技术,光纤陀螺技术,光纤传感技术,激光技术及其应用,光电探测与信息处理,光电仿真与对抗、光电制导等技术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该实验室面向校内外各层次的学生开放,与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厂、部队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协作、学术交流和技术服务。曾接待过多批次来自俄国、美国、德国、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观访问,并与俄罗斯彼得堡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建立了固定的学术交流及技术合作联系。
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和兵器工业总公司预研项目、基金项目数十项,曾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委科技进步奖等部级以上的奖励数十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该实验室的大多数科研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
实验室主任(职称)
冯龙龄(高级工程师)
电话及邮件地址
实验室副主任(职称)
崔芳(高级工程师)
实验室名称
光电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室类型
基础教学实验室
实验室位置
信息楼3013-3027,4012-4025
历史沿革情况及
该实验室由原光电工程系的各专业的基础教学实验室于2003年12月整合而成。现有光电技术基础实验室、光电工程系计算机实验室、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摄影技术与艺术实践教学基地四个分室。
方向和任务
主要承担光电工程系三个本科专业,15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全部教学计划内的实验教学任务,另外还承担全校通识选修实验课5门。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381台(套),总价值253万元。主要仪器设备资源:PXI1042数据采集系统、热像仪组件等。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人员11人。
职称结构: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1人,实验师2人,助理实验师1人,工人1人。
学历结构:硕士学历2人,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4人。
实验教学及
实验室开设实验课程20门;实验项目数超过100个,年接纳学生人时数20000以上;编写教材1本。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将光电工程系三个本科专业的全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教学实验整合为一个教学实验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褂眯?剩恢行乃?舻墓獾绱葱陆逃??匚???葱陆逃??降奶岣撸?鞒隽送怀龅墓毕住?&&&&&&&&&&&&&&&&&&&&&&&&&&&&&&&&&&&&&&&&&&&&&&&&&&&&&&&&&&&&&&&&&&&&&&&&&&&&&&& &&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1项,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1项,科普志愿服务先进个人1项,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作品优秀指导教师1项。
实验室主任(职称)
芦汉生(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luhansheng@
实验室名称
信号与图像处理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4207217303-304311-313323328419
历史沿革情况及现有规模
1954515119871997501512007&&&&&& &&&&&&&&&&&&&&&&&&&&&&&&&&&&&&&&&&&&&&&&&&&&&&&&&&&&&&&&&&&&&&&&&&&
方向和任务
重点从事信号与图象处理及应用方面的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多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式识别及应用、量子信号处理、时频分析及应用等。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120台(套),总价值300万元。
主要仪器设备资源:8套自制的“图像综合信息教学实验系统”、Tek带宽示波器、LeCroy4通道采样示波器等。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2人,兼职人员1人。
职称结构:教授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4人,讲师、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1人。
学历结构:博士学历4人,硕士学历7人,本科学历2人。
实验教学及科研情况
该实验室开设实验课程8门;实验项目数23个,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个数18个;年接纳学生人时数22580;编写和修订教材或讲义总计10本。&&&&&&&&&&&&&&&&&&&&&&&&&&&&&&&&&&&&&&&&&&&& 该实验室年均承担科研项目数10个,科研经费100万元;年均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10余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该实验室承担“生命信息工程”和“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任务,属于专业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重点从事信号与图象处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3项,与境外合作科研项目2项。&&&&&&&&&&&&&&&&&&&&&&&&&&&&&&&&&&&&&&&&&&&&&&&&&&&&&
主要成果:
1.“小样本脑电信号处理”、“语音识别工作站”、“雷达波形设计与脉冲压缩技术”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2.“建设高水平信号与系统课群的改革与实践”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雷达信号处理”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数字信号处理”获原机电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信号与系统”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
实验室主任(职称)
刘志文(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通信系统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4号教学楼433-437、444-447、信息楼
历史沿革情?黾?
该实验室由1958年成立的遥测遥控实验室演变而来,曾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预研和工程项目,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在1998年成立了现代通信实验室和通信与网络实验室,2007年在这两个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通信系统实验室,目前下设现代通信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和数字通信实验室三个分室。
方向和任务
实验室的服务对象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开设信息与通信系统专业课程,承担学科建设任务,承担了现代通信系统理论与通信关键技术的科研任务。主要研究方向有:1.抗干扰通信技术,2.自适应传输技术,3.高速运动载体传输技术,4.栅格化通信传输技术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400台(套),总值1000万元。主要仪器设备资源:频谱仪、矢量信号源、矢量信号分析仪、实时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逻辑分析仪、调制域分析仪、数据模型发生器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8人,其中,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名,政府特贴专家3名。职称结构: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
学历结构:博士学历12人,硕士学历4人,本科学历2人。
实验教学及科研情况
该实验室开设实验课程1门;实验项目数7个;年接纳学生人时数2000;编写、翻译教材和讲义总计10本。
年均承担科研项目数10个,科研经费500万元;年均发表论文数3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20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该实验室长期从事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成果突出。在我国军事和民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多类型通信业务需求的牵引下,该研究方向组织学科群内优势力量形成攻关团队,并积极拓展、长期坚持高水准国际合作研究,在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信道编码与调制解调技术、语音及多媒体信号处理技术等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从理论研究、性能仿真、算法优化、软硬件设计的优势和特色。
标志性成果:“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分析”等科研项目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
实验室主任(职称)
卜祥元(副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4号教学楼115、213、218-219、225、319、407、421-423、501-502
历史沿革情况及
1956年成立,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建设,从最初的本科生专业课程实验室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本科、研究生教学实验和科研学术开发的综合实验基地。目前该实验室下设“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教学实验室”、“微波技术专业实验室”、“微波电路实验室”、微波与毫米波系统实验室”、“电磁仿真实验中心”、“电磁兼容实验室”等6个分室。
方向和任务
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微波与毫米波固态源、计算电磁学与电磁兼容、天线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工程、军用目标特性和隐身技术为主的多个研究方向。为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实验任务,培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完成国防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实验手段和条件。
仪器设备情况
该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总值近1100万元。
主要仪器有:微波暗室及安捷伦公司E8363B矢量网络分析仪为基础的频域测试系统、天线时域近场测量系统及电波暗室、32结点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系统;HP公司的8510C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MS2668C、微波功率计ML2487A、数字深存储示波器54642A、数字存储示波器WM8600A(6G)、数字存储示波器WAVEPR07000(1G-4)等。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25人。
职称结构: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3人。
学历结构:博士17人,硕士2人,本科3人,本科以下学历3人。
年龄结构:60岁以上1人,50~60岁5人,40~50岁3人,40岁以下16人,中青年比例达76%。
实验教学及科研情况
开设电磁场理论、微波工程基础、微波电路和微波工程软件设计等实验课程4门,并承担着每年近百名的本科及研究生毕业设计指导任务。
2001—2005年期间,各分室共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5项,到校科研经费3500余万元,获得部、委级科技进步奖7项。出版专著2本、教材3本、校内教材和讲义多套。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实验室立足于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期不懈努力,规模及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用于本科教学实验的网络分析仪实验系统、微波毫米波电路和微波通讯实验系统、ANSOFT软件包和CST软件包微波设计仿真软件实验均处于国内高校同类专业实验室领先水平,而科研分室主要支撑的研究生教育和项目和学术研究,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1项,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1项,部级优秀教材奖3项,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仅2000年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实验室主任(职称)
陈 重(副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chenzhong@
实验室名称
微电子技术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四号教学楼102室(内有10个房间)
历史沿革情况及
1962年建立半导体物理实验室,1998年更名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实验室。2003年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立后更名为微电子技术实验室。
方向和任务
该实验室的服务对象为二级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以及通信、信息工程等信息类专业本科教学,同时面向全校开放。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与数字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50台(套),总价值100万。
主要仪器设备资源:sun工作站、ups、集成电路设计软硬件平台
实验队伍情况
现有专职工作人员9人。
职称结构:教授1人,副教授4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4人。
学历结构:博士7人,硕士1人,本科1人。
实验教学及
该?笛槭铱?枋笛榭?4门:实验项目14个,其中综合性大型实验3个,编写和修订实验讲义3本。
年均承担科研经费数250万,年发表论文数12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的文章4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长期对本校学生实行开放,承担专用集成电路芯??纳杓撇⒔幽啥约?傻缏飞杓聘行巳さ难??渭邮笛椋幻磕暄?牍?庵???5难д咔袄唇?醒?踅涣鳌?
成果:[1]获部级优秀教材奖两本。[2]获校级优秀教材奖3本。[3]获部级科研2等奖两项。[4]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6篇,已被EI收录的有20篇,被SCI收录的4篇。
实验室主任(职称)
谢君堂(副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雷达技术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中教,4号教学楼4层东侧、圆屋顶,红楼114-120、信息楼2013
历史沿革情况及
自1964年成立以来,已历经43年的发展历史。设TI联合实验室、数字信息处理研究生创新基地等分室。
方向和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雷达、实时信号处理、电子对抗、导航、图形图像、系统仿真、目标探测与识别等领域。
研究任务:稳定实验室发展所需的人才队伍;牵引研究所的理论和预先研究;构成雷达、电子对抗、导航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大范围应用,产生大的科研成果,形成创新思想的源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地。&&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700余台(套),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主要有:宽带示波器TDS6804A,其分析信号带宽可达8G;高端信号源E8267D,可产生信号的带宽可达40G,调制信号带宽可达1G;矢量信号发生器E4438C,可产生任意复杂信号波形。
实验队伍情况
该实验室现有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专兼职人员共计40余人。学术带头人是知名雷达专家毛二可院士。
职称结构:在职博士生导师6名,其中五人年龄在40岁以下;副教授5人,讲师24人,工程师3人,实验师1人。
学历结构:博士学历32人,占教师中80%以上;目前实际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有2名,在读博士生、硕士??踩?儆嗳恕?
实验教学及
该实验室开设本科实?榭纬?4门:实验项目数超过20个,其中综合性的实验在15个以上。每年接纳的学生时数超过5000学时。&&&&&&&&&&&&&&&&&&&&&&&&& &&&&&&&&&&&&目前承担着多项国防重点科研任务,近年来,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000余万元。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该实验室有优良的科研作风,历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国防建设中的各种理论与技术问题。所取得的应用性成果,多项已用于武器装备上,提高了武器效能。在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上的研究进展,均能很快转入工程实际应用。&&&&&&&&&&&&&&&&&&&
成果:近年来,该实验室在航天、制导、雷达等多个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多项成果,历年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七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实验室主任(职称)
曾涛(研究员)
电话及邮件地址
;zengtao@
仪器设备负责人
实验室名称
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实验室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位置
4号教学楼411-412、416-417、438、440、443
历史沿革情况及
1982年成立微机应用教研室及微机应用实验室, 2001年与信号与信息系统教研室部分合并成立了信息对抗技术教研室,2007年更名为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实验室,具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功能。
方向和任务
主要任务:承担信息安全与对抗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建设教学及电子工程系计算机课群的教学和实验任务,承担实验选修课、系列开放实验以及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
主要方向:复杂信息系统、雷达系统与技术、分数阶傅立叶变换、信息安全、活性代理、中文信息处理、媒体计算、生物信息处?淼取?
仪器设备情况
仪器设备总计近450台(套),总价值500余万元。
主要仪器设备包括:CPCI控制机、工作站、逻辑分析仪、数字信号源、频谱分析仪、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射频信号采集模块、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及接口设备等。
实验队伍情况
目前共有专职人员2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1人,教授4人,副教授1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实验师2人,工程师2人,讲师8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硕士学位的4人;教师17人,教学辅导3人;年龄60岁以上2人,其他人员均小于55岁。
实验?萄Ъ?
实验教学:年均开?杩纬?10余门,其中实验选修课程3门,课程实验1门;年均开放系列实验5项,年均组织举办竞赛1项,年均开设专业课程设计1项,年均组织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年均指导实验近30000人时;编写、修订的著作、教材或讲义近30册。科研情况: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242计划、国防预研、总装预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年均承担4项,年均经费200万元,年均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0篇。
建设特色及成果
特色:院士顶层指导、教师具体规划和实施、学生积极配合与参与。(1)教学方面:具有特色的专业“培养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实验环境;科研成果与课程及实践创新活动相互转化的模式运用。(2)科研方面:建立了信息系统安全对抗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活性代理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方向等。
(1)教学: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获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获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门;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部;获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获海军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等。
(2)科研:获教育部一等奖1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实验室主任(职称)
罗森林(教授)
电话及邮件地址
仪器设备负责人
北京理工大学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编:100081
服务邮箱:(网页内容)Webmaster@
(网络服务)service@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