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仿写赋

《归去来兮辞》同步课堂练习1
资源简介:
  (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
  1.(14届东北三校高三模拟)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6分)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4届江西九江市高三七校联考)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中的“狗”“ 鸡”为描写对象描绘一幅乡村田园风光图。(4分)
  要求:运用环境描写和至少两种修辞手法,结构相对完整,不少于200字。
  3.(14届云南玉溪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欺吾。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两项的是(4分)(&&&& )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与友人边吟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6分)
  4.(14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重修醉翁、丰乐亭记
  [明]叶向高
  醉翁、丰乐二亭,皆以欧阳文忠故闻于天下。余三过滁阳,皆未成游。甲辰之冬,仲山林先生太仆寺闻余道滁甚喜,治具饮余于丰乐。诘朝①游醉翁,放于琅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归去来兮辞表达自己乐知天命的句子_百度知道学了归去来兮辞,放周末,老师让我们以回家仿写归去来兮_百度知道当前位置: >>
归去来兮辞
并序 经典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⑤ 必修4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教案 A教学目标并序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 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四个词 的一词
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3.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4.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一、导入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 《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 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 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 、 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 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K”调,疑问句读“J”调) 。本文以四 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 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一、二、一、二顿读,如“舟/遥遥/以/轻r,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在第二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 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明确:第一段用一韵,押 ui 韵,韵脚有“归”“悲”“追”“非” 、 、 、 。主要写作者弃 官归家的原因。 “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 “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 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 ,押 i/ui 韵,韵脚有“衣” 、 “微” ,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 酒盈樽”押 un 韵,韵脚有“奔”“门”“存”“樽” 、 、 、 ,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 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 ,押 an 韵,韵 脚有“颜”“安”“关”“观”“还”“桓” 、 、 、 、 、 ,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 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 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 ou 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 、 、 、 、 、 、 、 “休” ,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 “游” “求”两韵述志; “忧”韵乐以忘忧; “畴”“舟” 、 “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 、 “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 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 I 韵,韵脚有“之”“期”“耔” 、 、 、 “诗”“疑” 、 ,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叙事思路, 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 余生。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及韵脚,尝试背诵。 3.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 情地朗读。 提示: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 。第二、 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 声高” 。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学生复听一次录音,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结合二、三段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 形象。不少于 500 字。2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⑤ 必修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一、复习导入 检查背诵,个别抽查、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 二、难点突破 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包含着悲观消 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 明确: “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 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 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 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 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 渊明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 “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 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 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 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 、 、 、 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 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 、 ,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 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 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 了吗? 因此, 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 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 应有完整的认识。 三、小结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 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 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四、文言知识归总 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2. “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3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之 词性 例句 释义 代词。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们,代江东父老。 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之子于归,这、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样的人,这类人。 结构助词。悦亲戚之情话,定语中心词之间,的。 感吾生之行休,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何陋之有,宾语提前标志。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中心词与补语间。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 音节助词。怅恨久之,无实义。 ② 以 词性 例句 释义 介词。既自以心为形役,让。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 王语暴以好乐,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余船以次俱进,按照。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带着。 连词。舟遥遥以轻r,风飘飘而吹衣,同“而” ,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同“而” ,表并列。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 中丞匿溷潘以免,才。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因为。 ③兮 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如“归去来兮”“大 、 风起兮云飞扬” 。 ④而 词性 例句 释义 代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通“尔” ,你的。 连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假设,如果。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4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⑤ 必修⑤来 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 。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如 《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 ”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 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明确: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 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寓形宇内复几时? B.将有事于西畴。 C.复驾言兮焉求? 明确:A 省略句, “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介宾结构后置;C 宾语前 ;B 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还出去干什么呢?” 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 4 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 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 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行 例句 出处 释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走、离开、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实行,做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行为,品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将要 琵琶行 古诗一种体裁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 ng)行列 (há ② 引 例句 出处 释义 引而不发 成语 开弓、拉弓 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端起 乃引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举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壁之战》率领、导引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游黄山记》 吸引 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引、召请 令查出引入上谕中《谭嗣同》引用、援引 李凭箜篌引 诗题 乐府诗体名 ③ 乘 5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例句 出处 释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驾、乘车 乘虚而入 成语 利用、凭借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顺着 乘鄂渚而反顾兮,秋科之绪风《涉江》登上、升 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冒着、顶着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 (shè ng)辆,量词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 (shè ng)数词,四 ④ 策 例句 出处 释义 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竹制的马鞭 策扶老以游憩《归去来兮辞》拄着 退而论书策《权书》写字用的竹简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计策、策略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读本》第 266 页第 93 课《世说新语》五则,并思考这五则作者的认识 是否全部可取,哪一则的意义比较深远。6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⑤ 必修 教案 B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 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的体裁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原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 动生活的赞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 把握全文的结构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对题目“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及本辞特点的全面理解。 解决办法 1.从朗读全辞的内容,把握题的意思。 2.结合本文看辞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一、课前预习 1.诵读全文,可进行配乐朗读准备。 2.标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3.初步鉴赏。 二、教学方法 课内采用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教师讲析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 1.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了解背景,作者及辞。 二、整体感知 7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解题 (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 。归去来,回去。兮,助词。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 韵。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2)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 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我国著名的诗人。 家境贫寒,为了谋生,做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 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 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 ,陶渊明做彭泽令 80 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 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 ,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 去来辞》 。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 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 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 “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 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 的艺术境地。 3.主要内容介绍 在文学史上,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著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这样的推崇未必恰当,但是说明这篇文 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 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 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 。主体之前有个“序” ,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 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体的“辞”从厌恶仕宦 生活,决心弃官回家写起,说明了“归去”的当然;有了这层意思,对比之下,下文归 去之后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章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写到家 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另一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乐天 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预习课文 (1)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把握辞意。 (2)理清辞的行文脉落。 2.导入新课 (1)介绍作家、作品。 (2)介绍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3)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①具体指出全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参考答案: 8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⑤ 必修全文以“田园将芜胡不归”领起,接着以“归思”“归途”“归家”“归意”为序, 、 、 、 依次抒写,最后以“乐夫天命”作结。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②辞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心胸旷达、淡远潇洒的风格? 参考答案: 从该辞的背景及辞的第一部分, 我们均清楚可见, 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 但文中却只以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而不言官场的黑暗。对以往的居官求职,也 只言“不谏”“昨非” , ,决定不与达官贵人来往,反用“息交以绝游”轻轻带过,而在 写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时,句句从心中流出家中景――有松、有菊、有幼、有酒、有樽、 差足问慰;写涉园之景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而“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处处显示作者“旷而真”的感情;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 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③对题目“归去来兮辞”的理解。 参考答案: “归去”就离开彭泽而言,可以说是“归去”“来”就回乡而言,又可以说是“来” 。 。 文章从思归到归家,步步叙明,所以合起来就叫做“归去来” 。辞,文体名,是一种抒 情赋体,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格调与散文不同。 四、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佳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 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来的决心。 文章的主体是一篇有韵的“辞” 。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用的是楚 地方言,内容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 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故用语气词“兮” (不 包括在六字之内) ,虚词置于句腰(第四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 例如屈原。 《离骚》中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两 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 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主” ,这就表明赋 已是有韵的散文了;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 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对我们诵读这篇课文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四句一节的形式没 有变,全篇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稍长停顿,这样读下来,全篇层次自然 清晰。其次,仍以六字句为主(约占全文 60 句中的 3/4) ,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音 韵铿锵,亦有悦耳动心之效。 应注意的是:①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如“ (既)自以心为 形役” “寓形内(复)几时”等。②“归去来兮” (出现两次) “已矣乎”当作一句读, 9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 “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 “富贵”两句为五字句,读 时节奏自当变化。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 明确本文的特点,把握古汉语分类常识。 二、整体感知 该辞运用对比,触景生情,卒章显志等形象化手段抒发自己“乐于安命”的情怀。 另外,在古汉语常识的把握中,要注意通假字: “曷”通“何”的用法。注意古今异义 词的理解。注意以下词类活用的词,如:生、怡、傲、容膝、流、棹、行等,及辞中出 现的特殊句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讨论写作特点,并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2.按座位四人一组讨论,推荐一人发言。 3.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以出题训练为主。 训练式,分类归纳有关知识及特殊句式。 (1)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 (2)古今异义词 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句意是,这时候社会不安定。 )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交,交互,都。今常用义“交通”“交友”等。句意是,饥 、 寒虽然很急迫,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 ) 尝从人事(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 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句意是,不久嫁 、 到程家的妹妹死在武昌。 ) 景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句意是:阳光暗了, 、 太阳就要落山。 )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 庭的成员。句意是:喜欢和亲戚们谈知心话。 ) (3)一词多义 心 ①因事顺心(心意)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意志,精神之类。 ) 夫 ①问征夫以前路(夫,名词) 10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⑤ 必修②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事 ①将有事于西畴(指耕种的事) ②从人事(指治人之事) 故 ①故伎求之(所以) 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往,动词) ②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③四方之事(助词“的” ) 奚 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奔 ①载欣载奔(跑去) ②情在骏奔(奔丧) (4)词类活用 生生所资(生,动词活用成名词――生活。句意是,生活上需要的东西,找不到取 得的办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句意是,观赏院里的树木感到喜悦。 )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自足自待的心情。句意是,靠着南窗休息以 寄托自得的心情。 )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句意是,深知住在容膝的小屋 里也很安适。 ) 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句意是,拄着拐杖走走, 随地休息。 )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句意是,有时划着小船。 )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句意是,感叹我的一生就要终止了。 ) (5)古汉语句式 ①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 “皆”表判断。句意――都是为了吃饭而违反心愿。 ) ②倒装句 复驾言兮焉求(感叹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 ,求什么。句意是,还出去干 什么!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 “何之”即“之何” 。句意是,为什么心神不 定,想到哪里去呢?)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亡。 ) 1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③省略句 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句意是:我心里急于去奔丧。 ) 四、总结、扩展 本课思路清晰,结构严整,文笔清新流畅,能够创造安乐闲适的意境来表现隐逸生 活的可爱。文章写回家之后的情况,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起,一直到“登东皋以 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止,除了很少几句直接说明心情以外,写的都是具体的活动和景 物。这些活动和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生活在画面中的人物是远离 世俗的、是安乐闲适的。这样,作者创造的意境就更加透彻地阐明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更加深入地感染了读者。 另外,语言优美,音节和谐。这篇文章是“辞” ,行文按照一般辞赋的习惯,有韵 (如“归”“悲”“追”“非”等押一个韵, 、 、 、 “奔”“门”“存”等押一个韵等) 、 、 ,多用 对偶(如“悟已往之不谏”和“知来者之可追”对偶, “舟遥遥以轻飚”和“风飘飘而 吹衣”对偶等) 。这样,使人感到抑扬顿挫,回环往复。 还有,词句精炼,表现力强,很少的文字就将厌倦了官场生活的恶浊、归家心情的 焦急、隐居时的孤高自赏、田野景物的蓬勃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扩展: 下边是本文的序,请为其断句并译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 然已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 静心畏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 自然其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 望一稔即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终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 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参考答案: 《序》断句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 余为长吏,脱然已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 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畏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 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其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即敛裳宵逝。寻程 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终,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 《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序》的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 有办法解决。亲友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乏门路。正赶上有 奉使外出的差事,蒙江州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 (替我设法)被委 派到小县作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畏怕到远地当差。彭泽县离家 100 里,公田 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 12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⑤ 必修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 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 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 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在于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 冬天,在职共 80 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 兮》 。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自选一本书写“序” 。13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4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王爱华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有趣及爆笑图片汇集 绝对经典搞笑照片104份文档 2014年驾照交规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出示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楚辞中的经典名言,大 家都...关于辞这种体裁的常识 ④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②陶渊明经典材料...《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6页 免费
归去来兮辞_优秀教案 5页 1下载券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_高二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掌握重点实词、词类活用等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_高二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归去来兮辞并序》解读...可见他自幼就攻读儒家经典,他所说的好读书, 自然是指读经史典籍。读经史书,...《归去来兮辞_并序》教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 胡荣华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必修 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辞中淡远潇 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必修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主备人:钟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归去来兮辞仿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