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居易的故事句子

每日一句:
共找到1000首相关诗词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
左臂凭肩右臂折。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
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
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
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
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
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
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há ma)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zhāo zhā)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
手机访问:
词牌名大全
年代:唐 作者:
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烟。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岂唯暂留宿,服事将穷年。
以上为随机展示
在白居易的诗句中查询到 ',淡'20 条!
1、古声淡无味
2、瑟淡音声稀
3、蕙帐夜瑟淡
4、日淡风露寒
5、诗成淡无味
6、淡寂归一性
7、入耳淡无味
8、天晓烟景淡
9、烟波淡悠悠
10、淡交唯对水
11、淡可交君子
12、水能性淡为吾友
13、心静即声淡
14、淡白秋来日
15、始信淡交宜久远
16、琴声淡不悲
17、闲淡藏禅味
18、法酒淡清浆
19、烟景淡濛濛
20、闇淡绯衫称老身白居易的诗句,当时的农民能听懂吗?
我忘记在哪里看过介绍: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他写完一首诗后,就去地头给农民读,如果农民读不懂,他就会修改。我作为高中生,文学修养并不好,但是应该比唐朝农民好一些吧?为什么现在读一读白居易的诗句,有一些还是晦涩难懂?
时有一妓夸于人曰:我能诵白学士长恨歌,岂与他妓等哉?
题主不要自卑。白先生的诗老妪能解不是虚言。但看不懂也是正常的。这题我一定要认真答。等着我。-----------------------------------------以上是第一次回答的答案。十分感谢两位看着这个答案给我点赞的知友...... 你们是怎么想的呢...谜之感动...... 以下正文:先从题主问题描述里说的这个传说讲起,题主也说了“忘记在哪里看过”,那咱就来找一找源头吧。首先稍微修正一下,不是农民,是老太太——老妪。这个词托杜圣《石壕吏》的福大家应该都认识了。咦为什么杜甫这么忙?回到白居易。这个典故叫做“老妪能解”,我用了典故一词,因为它不只是一个故事,它被后世诗人作为“词条”而列出,并且当作典故/成语来用的,原文大略是这样的: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出处是?宋代诗话,们。不完全统计,这句话出现过的书包括彭乘《墨客挥犀》孔平仲《孔氏谈苑》惠洪《冷斋夜话》更不必提本来就是集合各家诗话的合成本如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魏庆之《诗人玉屑》,以及曾慥《类说》等等了。这些书作者生卒年相近且多不详,成书时间更无法确断,所以说不清谁抄谁的,只是很诡异的特别一致地记载着这件事,连词句都差不多一样,有点像朋友圈鬼打墙的小广告。我这个水平只能查到这儿了……呐,反正也不是重点,不考证它了。总之这个说法起于也盛于北宋,唐朝没有这个说法,隔了一百来年才出现的故事,多半是编的,当然一旦出现采信甚广,至少也说明它是有事实基础的。那么唐朝本代出现的,可信的,表现白诗特点的故事是什么呢?两个。一个是某位答主提到的: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这是谁说的呢?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嗯,这得信。另一个也是很出名的,说一个大官挑妓,其中某位说自己会背《长恨歌》,所以要价倍增。原文是这样的: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这是谁说的呢?白先生自己,《与元九书》。嗯,这也得信。所以综上所述,两个可信的来源,说白诗“童子”“胡儿”“娼妓”都会。一个略微不那么可信的来源,说白诗“老妪”能懂。这样说来,好像我们作为高中生看不懂更不可原谅了似的……可是,等一下……你确定后面两个故事跟前一个说的是一回事?前一个说了白诗什么特点很清楚,因为人家明写了:“鄙俚”。但是后两个说的是什么?后两个,以及后两个的上下文中分别提到的“文章已满行人耳”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这说的是“流传广泛”,而并非“浅俗易懂”。这两者,是一回事吗?是,也不是。为什么是呢?显然的,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用不着多解释。但为什么不是呢?第一,用心不一样。表现“流传广泛”的两个例子中,从诗人到诗都是被动的,并不曾见白先生召集南村群童统一培训背诵某篇,他听说自己的诗被广泛认可之后的感叹是“仆是何者?窃时之名已多”,说这是惊喜也好,感激也好,得瑟也好,这不是他主动选择的。而老妪能解的例子里,“不解,则又复易之”,显然,诗人以此为标准在要求自己、调整自己,甚至妥协自己,这样写诗是有极强的目的性的,当这些诗流传起来的时候,诗人的感受会是什么?欣慰。是之谓得其所哉。第二,要求不一样。一首诗要流传广泛,首要的要求是题材——有趣,能激起共鸣。其次的要求是韵律——所谓琅琅上口。而如果是要易懂,首要的要求依然是题材——但这个要求是要贴近生活。其次的要求是语汇——日常化、口语化、平实化。综上,“浅俗易懂”通常容易“流传广泛”,但“流传广泛”并不一定“浅俗易懂”。而从白先生来说,他的诗不管他刻不刻意为之,一不小心就可能“流传广泛”(也包括“流传千古”),但只有他想的时候才会“通俗易懂”。----------------------------------------下次更新直接在正文中扩充了。这将会是一个很长很长的答案。一天一点,慢慢写。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早期的是特别难懂,大概就是追求辞藻之华的风格。后来有一天觉醒了,才开始给平民写诗。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分割线----------------------------------------------------------------------------
总觉得用这句诗像在嘲讽,我再认真答一下吧。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而乐府是什么呢?它西汉时设立的一个机构,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到后来人们就把这类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称作乐府。我们看看几首乐府诗——《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诗主要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因此现实主义色彩比较浓厚。我们都知道一旦政治衰退,反映在文学上就是靡丽却空洞无物的诗沉渣泛起,唐朝是诗歌鼎盛的时代,有志于改革的人就会想到从文化上入手,中国人又是习惯于从古人身上找答案的,因而就出现了以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宗旨则是在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大大强调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谕作用。要反映现实,要“接地气”那势必不能再写那些艰涩拗口的诗句,因此白居易就力求诗句通俗易懂,但写成的诗句最终是想要让当权者看的——你看看在你的治下民不聊生,你还不施行我提出的政治策略吗?
回到题目上。我认为造成题主认为诗句不好理解的原因有如下几点,其实这几点对其他诗人的诗句来说也是通用的。1.社会氛围。氛围很重要。前面说过了,唐朝是诗歌鼎盛的时代,一首好的诗,如果能反映现实(如《卖炭翁》或是满足大家的娱乐心理(如《长恨歌》)就能受到大家的抄写或传诵,久而久之人们就能产生一种对诗歌的感觉,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这个意思,再加上诗人所写的内容接近于他们的时代,古人对诗歌的理解先天就占了这么个优势。2.对诗句的用词、典故及诗所写的背景的不熟悉。比如说《卖炭翁》中一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是用纱和绫来换炭,这就涉及到唐朝的货币,在那时候是没用白银来卖东西的,布匹是除了铜钱外另一种很重要的通货,但相对于炭的价值来说这半匹布是远远不够的。白居易借写卖炭翁的遭遇讽刺的是宫市。3.古代人并没那么讲求语法再者诗囿于字数和韵律的限制,常常将几个名词放在一起就是一句诗了,又或是指代不明,这就可能导致初读诗句的人理解错误。4.口语的问题。有时候解诗的人会说某某句诗或句子取材于口语,通俗易懂,但我们要明白此“口语”不是现代的口语而是那个时候的口语,而口语与书面语相比在当时会更接近老百姓说的话但它容易变迁,对百年千年后的我们也同样是个障碍PS:很多佛经就是用当时的口语转写的,你现在去读读看。5.白诗的通俗易懂只是从整体上看来通俗,但他的诗也有写给亲朋至交或是写他的一些个人感悟的,这个时候他就没必要再去雕琢诗句使它那么通俗了。当然还有一点是他的通俗可能是相较于其他诗人而言的通俗,就好比下里巴人未必就俗到哪里去,只是它的档次没阳春白雪高罢了。
我想这和很多人觉得红楼梦三国演义是文言文一个道理,不是人家晦涩难懂,也不是题主真的就愚钝,而是两个时代的白话有所不同,且古代的白话更有一丝文言的风味。读者一是缺乏耐心,二是把这点点文言风味当作晦涩难懂的标志。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白居易经典名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白居易经典名句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5.52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看古代追星族:全身纹上白居易的诗句
看古代追星族:全身纹上白居易的诗句
&&&&&&字体:[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白居易的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