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食物吸毒上瘾的症状症状的人应该用什么心理学理论分析

对于食物上瘾症状的人应该用什么心理学理论分析_百度知道抽一根烟就上瘾 - 心理学空间
抽一根烟就上瘾吸烟的人,是累积多少根烟的结果?为什么戒烟如此困难?研究对脑的作用,可望发展出新的戒烟疗法!重点提要■新研究推翻了抽烟需要多年才会上瘾的看法。针对抽烟所做的研究指出,像戒断、烟瘾,以及戒烟失败等成瘾症状,在刚开始抽烟的前几周就会出现。■科学家提出新理论来解释这些发现,认为是大脑为抗衡尼古丁效应而迅速发展出来的适应措施。尼古丁效应逐渐消退之后,这些适应措施造成了戒断症状。撰文:迪弗兰萨(Joseph R. DiFranza)翻译:黄荣棋当我还在实习成为一名家医科医师时,我学到了有关尼古丁成瘾的传统看法。医师一直都这么相信:人们抽烟是为了追求快感,并进而产生了依赖;尼古丁效应的让人越抽越多,当抽烟抽到某种程度(约每天五根)并使尼古丁长留血液时,就可能开始出现生理依赖,这通常发生于抽了好几千根烟的数年之后。一根香烟燃尽后的几小时,会经验到尼古丁的戒断症状:焦躁、易怒、无法专心等。根据这种说法,每天抽不到五根烟的人,是不会染上烟瘾的。当我接触到一般病患时,我还是认为抽烟要抽上好几年才会上瘾。有次门诊时一位少女告诉我,她才抽了两个月的烟,却一直戒不了。我以为她与众不同,是个罕见的例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访问了附近高中抽烟的学生,一位14岁的女孩说,她两度认真想要戒烟,但都没有成功,这可让我眼界大开,因为两个月来她每星期只抽了几根烟而已,但她所描述的戒断症状,听来就像我的一位每天抽两包烟的患者的哀号。无需每天抽烟就能迅速出现戒断症状,与我自以为知道的尼古丁成瘾性有诸多矛盾之处。因此当我追溯抽烟成瘾性传统看法的起源时,才发现我所知道的一切只不过是没有根据的专家臆测罢了。青少年开始抽烟的几个星期之后,就可能会上瘾。有项研究指出,平均来说,青少年平均每星期只抽两根烟,就会开始出现成瘾症状。过去10年来,我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与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NIDA)的资助下,探讨抽烟新手的尼古丁成瘾性。现在我知道,本文开头所描述的成瘾理论并不是真的。我的研究支持的新假说是这么说的:大脑曝露于少剂量的尼古丁(甚至只要一根烟的量)之下就会产生变化,影响神经元进而产生抽烟的欲望。这个假说一旦获得证实,将来或许可以提供研究人员一些方法,发展出新药与其他疗法来协助瘾君子戒除抽烟习惯。无法克制吸烟的欲望1997年,我与美国麻州大学医学院渥斯特分校的同事开始这项研究时,我们的第一个挑战是发展出一个可靠的方法来侦测最先出现的成瘾症状。我认为最能代表成瘾特性是失去自制能力,抽烟者必须花费心力才能戒烟或戒烟时会产生不适的现象。为侦测这种自主性的丧失,我设计了一份尼古丁成瘾(HONC),量表上的问题只要有一个回答为「是」,就代表已经开始上瘾了(详见附栏〈青少年尼古丁成瘾量表〉)。用HONC来测量尼古丁成瘾是最受肯定的方法,目前已有13种语言版本(这个量表也很容易修改做为其他药物的研究使用)。我们在三年内以HONC重复测量几百位青少年,结果显示迅速成瘾的现象颇为常见。目前发现最可能开始出现烟瘾的时间,是在抽完第一根烟之后的一个月内;而每一项HONC症状,包括烟瘾与戒烟失败,可能出现于抽烟后的前几周。第一个戒断症状出现时,青少年平均每个星期只抽两根烟。这项结果颠覆了传统看法,并为抽烟何以会上瘾的原因提供了许多想像的空间。我在2000年2月提出这些数据,并且指出有些年轻人只抽了一、两根烟后就出现戒断症状,结果人们普遍把我当成是个没读懂教科书的教授。新的假说烟如何让人上瘾?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理论来解释抽烟新手何以这么快就产生戒断症状。这个模型虽有争议,但将来或许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抽烟的成瘾性。 健康的平衡在非抽烟者的脑子里,欲求系统与抑欲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欲求系统引发食欲行为(如吃东西),吃饱后抑欲系统会终止这个行为。第一根烟尼古丁会刺激抑欲系统,直到其活性远超过欲求系统。大脑迅速产生适应,大幅增强欲求系统的活性,试图恢复平衡。戒断尼古丁效应逐渐消退后,抑欲系统不再受到刺激而回到较低的活性状态。但因为受到戒断相关适应的促进作用,欲求系统超越了抑欲系统的活性,因而渴望可以抑欲的事──再抽一根烟。许多外行人跟我说,根据他们的经验,我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即便有科学家相信我,也不会有人愿意以学术声誉做为赌注公开承认。怀疑者比比皆是:怎么可能这么快就上瘾?血液里没有尼古丁持续存在,抽烟者怎么可能出现戒断症状?时间证明我是对的。加拿大马吉尔大学的欧洛夫琳(Jennifer O' Loughlin)、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坎德尔(Denise Kandel)以及纽西兰欧克兰大学的史克瑞格(Robert&Scragg)等研究团队重覆了我所有的发现。现在有10几个研究证实,抽烟新手常会出现尼古丁戒断症状,在这些人当中,有10%的人是在抽第一根烟之后的两天内出现症状,2535%的人则在一个月内出现症状。一项针对纽西兰年轻人的大规模研究指出,有25%的人在抽了14根烟之后出现症状,而且,越早出现HONC症状的年轻人,日后每天抽烟的机率提高了将近200倍。这些结果点出一个问题,光靠一根香烟的尼古丁,如何能让大脑改变到产生成瘾性。先前实验动物研究发现,长期曝露于高剂量的尼古丁(等于每天13包香烟),神经元上对尼古丁有高亲和力的尼古丁受体数目会增加。而尸体解剖指出,抽烟者的大脑额叶、海马与小脑增加了50~100%的受体数目。我说服了美国杜克大学的教授史罗金(Theodore Slotkin)研究造成受体增加所需要的尼古丁最低剂量。他的团队连续几天投给大鼠少量的尼古丁(相当于一、两根烟),发现参与长期的海马第二天就出现受体增加的现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布罗迪(Arthur&Brody)与同事后来发现,一根烟的尼古丁足以与大脑88%的尼古丁受体结合,他们虽不清楚尼古丁受体增加在烟瘾上扮演什么角色,但是这些结果指出了可能发生的生理变化,说明青少年在抽第一根烟之后的两天内,有可能产生戒断症状。根据成瘾研究人员的解释,戒断症状来自药物造成的衡定适应──身体试图维持其功能与化学物质的平衡。举例来说,某些成瘾药物会增加神经传递物(神经元间传递讯号的分子)的产量,身体的因应之道就是找出方法来抑制这些化学物质,但使用者一停用药物,抑制就变得太过而出现戒断行为。我们知道,这些戒断相关适应措施可以在抽完第一根烟之后迅速产生,因为其他成瘾性药物像是吗啡,也可以迅速产生类似的变化,大多数长期抽烟者都会发现,抽完每根香烟后,只能撑个一、两小时,就必须再点下一根烟,而抽烟新手则可以等个几星期。令人惊讶的是,在成瘾初期,一根烟可以抑制戒断症状达数周之久,虽然体内的尼古丁一天之内就已消失无踪。这是因为尼古丁冲击大脑的事件结束之后,作用还会持续存在。尼古丁会在脑中刺激生物化学分子参与的线路,包括乙醯胆碱、多巴胺、γ胺基丁酸(GABA)、麸胺酸、正肾上腺素、类鸦片胜肽,以及血清张力素。一剂尼古丁可以增加大鼠海马正肾上腺素的合成超过一个月之久,而且对某些神经与功能的效应可持续数周之久。这些现象是否与戒断有关,不得而知,但可以确知的是,尼古丁的作用远远超过出现于大脑的时间。尼古丁的作用尼古丁戒断:症状包括烟瘾、焦躁、神经质、易怒、注意力无法集中,以及难以入眠等。戒断潜伏期:前一根烟到戒断症状出现之间没有症状的期间。抽烟多年后可以让这段潜伏期从以周计算缩短至以日计算。依赖相关耐受性:这个机制让戒断潜伏期逐渐缩短。戒烟相关适应:这个机制会抑制欲望,类似模拟尼古丁的作用。成功戒烟者会出现这种适应,以对抗持续存在的依赖相关耐受性。前一根烟与戒断出现之间的无症状期间,称为戒断潜伏期(LTW)。抽烟新手的戒断潜伏期较长,一根烟足以撑几个星期,但反覆抽烟之后会出现耐受性,每根烟的效应逐渐减弱;戒断潜伏期缩短,抽烟间距必须越来越短才足以避免戒断症状,这种戒断潜伏期逐渐缩短的现象称为依赖相关耐受性。相较于隔天就出现的戒断相关适应,依赖相关耐受的出现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可能需要长达数年戒断潜伏期才会缩短到足以让人每天抽五根烟。就此而言,戒断事实上才是造成长期抽烟抽得很凶的原因,而不是人们先前认为的相反原因。颠覆传统理论我一直怀疑抽烟者因为抽烟带来的快感而上瘾的说法,因为我遇见的大部份烟瘾患者都很讨厌这个习惯。传统想法要是正确的话,那么烟瘾最深的人岂不是最能享受抽烟快感的人?美国NIDA的莫尔强(Eric&Moolchan)证实,青少年虽会随着时间增长而烟瘾越来越重,但抽烟的快感却是递减的。我们需要一个新理论来解释这些发现。我虽为理解尼古丁的迅速成瘾而感到头大,却也发现了一个吊诡的现象。对一般观察者而言,尼古丁的唯一作用显然是暂时解除对尼古丁的渴望,不过也只有曾经接触过尼古丁的人才会有这种渴望。但一个药物如何能同时产生并抑制渴望呢?我开始怀疑,尼古丁立即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欲望,而这个作用可能放大到极端,因为后续的尼古丁剂量要比第一个剂量产生更强的反应(这是所有成瘾药物共有的现象,称为致敏性)。之后大脑也许会迅速产生戒断相关适应来对抗尼古丁的作用,借以回复衡定平衡,但当尼古丁作用消退之后,这些适应措施就会刺激人们再点燃一根烟的欲望。根据这个致敏衡定的理论,尼古丁会上瘾不是因为尼古丁让人产生快感,而纯粹是因为尼古丁会抑制渴望。由于尼古丁会刺激神经​​元,我想像它会活化脑中抑欲系统里的神经细胞,之后,这个假想系统的活化,会使欲求系统的活性受到抑制。欲求系统与抑欲系统互补,功能与角色应该是接受感觉输入(像是视觉与嗅觉),再与记忆中的报偿对象(像是食物)比对,然后产生渴望来强化并指导食欲行为(像是吃东西)。而欲求系统的功能角色应该是提供满足感,好让动物在适当状况下停止食欲行为。由于身体会试图维持这两套系统的平衡,尼古丁抑制欲求系统,就会促进戒断相关适应行为,来加强欲求系统的活性。在戒断期间,尼古丁的抑制作用已然消退,欲求系统可能还维持在兴奋状态,因而产生抽下一根烟的渴望(见第40页〈烟如何让人上瘾?〉)。脑活性的变化,源自神经元受体组成的迅速改变,这就可以解释何以青少年在只抽了一根烟之后,就会开始渴望第二根烟。最先支持这个假说的是针对许多人所做的功能性磁共振造影(fMRI)研究,这些研究指出,引起人们对尼古丁、酒精、古柯碱、类鸦片与巧克力的渴望,会增加前扣带回与其他额叶脑区的代谢活性,这些发现暗示有欲求系统的存在。韩国的医学研究者林铉国(音译)及同事最近发现,尼古丁会抑制这个系统,这些研究人员证实,事先给予受测者尼古丁,可以阻断伴随提示引发渴望的脑区域活化模式。这个致敏衡定模型也可以解释依赖相关耐受性。重复抑制欲求系统的活性,会引发另一种衡定适应措施,透过缩短尼古丁抑制作用的时效来刺激渴望。前面提过,耐受性出现的时间远比戒断相关适应措施慢得多,不过一旦出现之后,耐受性就会变得根深柢固。青少年虽然通常需要两年或更久的时间,才会到达每天抽五根烟的地步,但是我注意到,当我的患者停止抽烟后又继续抽烟时,即便是已经很长没抽烟了,也只需要几天的工夫就会恢复到原先的抽烟程度。我与美国麻州费契堡州立学院的威尔曼(Robert&Wellman)在一项研究中探讨这个现象。我们找了2000名瘾君子,问他们戒烟之前抽得多凶?戒烟后维持多久?再度抽烟之后马上抽多少?戒烟三个月的瘾君子,复发之后所抽的烟量约为戒烟前的40%,这代表戒断潜伏期已经变长了。我们相信,两根烟之间无欲期的增长,是因为戒断相关适应会在禁烟期的前几个星期内消失。不过,持续抽烟之后,戒断相关适应迅速产生,而且在往后的几个星期,持续抽烟者发现他们必须抽得跟以前一样多才行。不过我们也发现,三个月以上的戒烟者,不会有额外的戒断潜伏期变化。即便是在戒烟多年之后,持续抽烟的程度也约是戒烟前的40%,通常是每天六、七根左右。这项发现暗示着,耐受性的增加是永久的;持续抽烟者永远无法像新手一样​​,一根香烟就可以压抑住那么多的渴望。换言之,瘾君子的脑子永远无法回到最初的状态。青少年尼古丁成瘾量表研究人员利用下列问题来认定青少年抽烟者是否已经上瘾。以下问题只要有一个回答为「是」,就代表已经上瘾了。你是否有曾经想要戒烟却失败的经验?你现在抽烟是因为真的难以戒掉吗?你曾经觉得你好像有了烟瘾吗?你曾经有过想要抽烟的强烈欲望吗?你曾经觉得真的非抽烟不可吗?在不该抽烟的地方(像学校),你是否无法抗拒不抽烟?当你试着戒烟(或当你不抽烟一段时间)时:你会因为不能抽烟而无法​​专心吗?你会因为不能抽烟而感到容易被激怒吗?你会感到强烈的抽烟需求或渴望抽烟吗?你会因为不能抽烟而感到紧张、不安或吗?但如果依赖相关耐受性会刺激欲求系统且永不消失,为何以前是瘾君子的人不会一直抽烟下去呢?我们的研究对象无法告诉我们,为何他们对尼古丁的渴望减低,因此我从致敏衡定理论来推测。我的推论是,戒烟者必须发展出戒烟相关适应措施,来模拟尼古丁的作用,以抑制欲求系统并回复平衡。停止抽烟并不会让大脑无声无息地回复正常功能,而是引发神经的重塑,在这段变动期间,已经戒烟者的脑子里会出现新的适应,由于这些适应,已经戒烟者的脑子既不像瘾君子,也不像不吸烟者。为检验这个推论,史罗金与同事比较了未给予尼古丁之前、给予尼古丁时、戒断中,以及长期戒断后的大鼠的脑。他们的证据清楚指出,大鼠脑皮质透过乙醯胆碱与血清张力素来传递讯息的神经元,其功能有明显的改变,这些改变只有急性戒断期间才会出现。一如所料,「已戒烟鼠」脑中产生的适应,不会出现在「抽烟鼠」或「不抽烟鼠」身上。而且,韩国天主教大学医学院的林熙真(音译)及同事研究促进神经可塑性的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发现戒烟者的脑子有重塑的现象,已经戒烟者在戒烟两个月之后,其含量增至三倍。因此戒烟相关适应似乎可以藉由抑制欲求系统来对抗依赖相关适应,终至不再迫使已戒烟者点上一根烟。环境中的吸烟提示还是有可能会引发烟瘾,不过,长期戒烟者一旦受不了诱惑而再抽上一根,尼古丁就会再度强力抑制欲求系统的活性。之后戒烟相关适应将让情势更加恶化。因为这些适应模拟了尼古丁的效应,必须先被移除才能回复平衡,一旦尼古丁效应消退之后,依赖相关适应就又像脱缰野马般地刺激欲求系统,在强烈欲求之下,持续抽烟者每天会需要六、七根香烟才能将状况控制下来。瘾君子的新希望这个成瘾理论绝非是最流行​​的理论。我认为成瘾性是个生理意外,由于许多人靠「成瘾的根本在心理而非生理」这个假设吃饭,我不期望自己的想法会太受欢迎。无论致敏衡定理论是否正确,很清楚的是,第一根烟的尼古丁就足以重塑大脑。虽然有人或许会质疑,该用哪种准则来正确诊断成瘾,但无庸置疑的是,青少年在抽了第一根烟之后,很快就出现许多上瘾的症状,这个发现点出政府在拒烟宣传上增加经费的重要性(最近几年的宣传经费已经减少)。影像证据尼古丁对脑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证实,尼古丁会迅速改变大脑生理。作者与美国麻州大学医学院比较神经影像中心的金恩(Jean A.&King)连续五天给予大鼠尼古丁后,利用功能性磁共振造影来测量脑部的代谢活性。第一剂尼古丁造成的反应较有限(左边影像的红色区域),但第五剂的脑活性(右边影像)就更广泛与更强烈许多(黄色区域)。这些结果指出,脑子很快就对尼古丁产生致敏性,几剂尼古丁之后就出现成瘾现象。给予第一剂尼古丁后的脑影像给予第五剂尼古丁后的脑影像要完全检验我的理论,研究人员需要可靠的方法来侦测人类的致敏性。我与麻州大学比较神经影像中心的金恩(JeanA.King)及其同事合作,利用fMRI证实大鼠的尼古丁致敏作用,比较大脑影像对第一剂尼古丁与四天后给予的第五剂尼古的反应指出,前扣带回与海马等区域的脑功能有显著的变化。我们刚从NIDA获得经费补助,利用fMRI来看抽烟者的致敏性,将来则想确定哪个脑区域参与了抑欲系统与欲求系统。我们的长期目标是要找出药物,透过控制这些系统来治疗或治愈烟瘾。尼古丁取代疗法虽然使戒烟成功率增加了两倍,但失败者还是远远多过成功者。致敏衡定理论指出,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可以抑制渴望、又不会刺激代偿反应的疗法,因为代偿反应最后只会让渴望更加恶化而已。更了解成瘾的过程,也许可以协助研究人员发展新疗法,把瘾君子从尼古丁的泥淖中解放出来。 关于译者黄荣棋长庚大学医学院生理暨药理学科副教授,主要研究哺乳动物生物时钟与细胞离子通道表现。关于作者迪弗兰萨是一位家医科医师,出身美国麻州大学医学院渥斯特分校。迪弗兰萨25年来就像烟草业的芒刺,他曾鼓吹禁止烟草业贩售产品给孩童,而且也由于他的研究与他对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结束了恶名昭彰的骆驼牌香烟广告。迪弗兰萨目前接受辉瑞药厂的资助,研究其烟瘾理论能否解释戒烟医疗的成效。延伸阅读Measuring the Loss of Autonomy over Nicotine Use in Adolescents: The DANDY&(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of Nicotine Dependence in Youths) Study. Joseph R.&DiFranza, Judith A. Savageau, Kenneth Fletcher, Judith K. Ockene, Nancy A.&Rigotti, Ann D. McNeill, Mardia Coleman and Constance Wood in Archives of&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Vol. 156, No. 4, pages 397–403; April 2002.The Development of Symptoms of Tobacco Dependence in Youths: 30-Month&Follow-up Data from the DANDY Study. Joseph R. DiFranza, Judith A. Savageau,&Kenneth Fletcher, Judith K. Ockene, Nancy A. Rigotti, Ann D. McNeill, Mardia&Coleman and Constance Wood in Tobacco Control, Vol. 11, No. 3, pages 228–235;&September 2002.A Sensitization-Homeostasis Model of Nicotine Craving, Withdrawal, and&Tolerance: Integrating the Clinical and Basic Science Literature. Joseph R.&DiFranza, Robert J. Wellman in Nicotine & Tobacco Research, Vol. 7, No. 1, pages&9–26;February 2005.
新一篇:旧一篇:
         第19卷第10期医学;2006年10月Medicine;and;社会;Society;Vol119No110;Oct1;2006;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3;梅松丽1张明2刘莉3;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长春1300;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长春130024;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长春130021;中图分类号R39516文献标识码A;成瘾是人类
第19卷第10期医学
            
2006年10月Medicine
            
Vol119No110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3
梅松丽1 张 明2 刘 莉3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长春 130021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长春 130024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长春 130021
  中图分类号 R39516  文献标识码 A
  成瘾是人类活动中复杂而又令人费解的一种行性的本能和欲望来支配的,性的背后就是潜在的心
为模式,对成瘾行为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课理能量叫力比多(libido),常题。不同的学科对成瘾行为有着不同的解释,如医常驱使人们去寻找快感。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生物学,都对成瘾行为有自己的理论分析和操作模式。,。Fred曾经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成瘾行为的生物毒品充当了其性满足的替代学研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否则戒断后的复发在从生物学角度以关注[1―7],。Rado称药物滥用是一种自恋障碍,是社会的人,“对天然自我结构的人为的破坏”。当药物作用减弱的作用,、后,用药者的抑郁情绪便会再度出现,与用药引起认知主义情绪高涨形成鲜明对比,个体自然会产生强烈的用。药渴求。此时,自我形成了药物的奴隶,只好继续1 精神分析心理学对成瘾行为的分析用药。一般认为,“阴胜阳衰”的家庭(即家庭中111 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对成瘾的解释以母亲为主,而父亲处于被动地位,缺乏阳刚之
Fred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气)易于培养出滥用药物的子女。Savitt发现,药组成。本我指人的本能,欲望,是原始的力量源物滥用者大多性欲缺乏,多数成瘾者都可引出潜在泉,有即刻要求满足的冲动倾向,处于潜意识的最的乱伦欲望,用药使性欲受到抑制,使其进一步退深层,遵循的是享乐原则。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学者行到生殖器阶段,只视哺乳及进食为第一需要[9]。认为,药物成瘾者要从药物中寻求“享乐”的感2 行为主义对成瘾行为的分析
觉,以使得自己心理踏实,适应环境。克里斯特211 强化理论对成瘾的解释尔(Krys2tal)和拉斯金(Raskin)在1970年的研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大脑有三分之一的结究中说:“在自我不足的人格中,毒品被用来逃避构属于行为强化系统。反复做一件事情,就会使行他们面临的也许对别人来说并不构成潜在损害的精为强化系统过度兴奋,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变化,这神创伤……通过使用毒品,虽然现实被逃避开来,样人便会对反复从事的行为成瘾。但这只是暂时的,当化学反应消退时,充满邪恶的人们首次使用成瘾物质后,由于体验到成瘾物现实世界又重新回到眼前,他们不得不再次从毒品质所带来的欣快感,成为一种阳性的强化因素,通中获得安慰,从而形成对毒品的依赖。”成瘾者的过奖赏机制促使人们再次重复使用行为,直至成自我调节能力有缺陷;对于生活中的请客威胁缺乏瘾。警惕,如对药瘾的严重后果视而不见;当遇到困难而停用成瘾物质所引起的戒断症状,痛苦体验时不善于冷静处理,摆脱困境;追寻人格发育史,的出现是一种惩罚,又是一种阴性强化因素或负性发现未曾得到父母恰如其分的爱护,缺乏自尊心、强化作用。为了缓解焦虑,驱除戒断反应,逃避这责任感、理想和抱负,有过多的愤怒、仇恨、自暴种惩罚,成瘾者只好继续使用成瘾物质,强迫觅药自弃,感觉不到世界的美好。而避免戒断时的痛苦则产生间接的阳性强化作用,112 精神分析的性发展理论对成瘾的解释直接与间接的阳性强化协同形成一级强化。
Fred的性心理发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受除了成瘾物质的强化作用外,社会因素也有强
化作用,形成物质依赖的情景和条件也可形成环境
3吉林大学创新基金,编号 上的强化作用,即二级强化。依赖者受接触到的周?38?
围人群的群体心理影响,更可构成社会性的强化,促使物质依赖更加顽固,如参加吸毒团伙,取得了情感上的交流,一起干违法的行为取得了经济效益,吸毒的环境,工具等都会强化行为。当成瘾的行为模式受到挫折而不能进行下去的时候,就会产生与吸食鸦片的人突然被强制戒毒时类似的反应。
这两级强化作用的叠加遂使人的行为固定,从而形成物质依赖。212 条件反射理论对成瘾的解释
从生理学学习和记忆原理得出,“心瘾”的形成是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等执行的联合型学习过程。刚开始吸毒时,毒友、吸毒的环境、工具等刺激都是一些无关刺激,吸毒时则伴随这些刺激产生独特的欣快感。长期吸毒后上述无关刺激与欣快感反复同时出现,变成了条件刺激,吸毒者表现为吸毒成瘾后一见到毒友、吸毒环境、烟具、注射器、矿泉水等条件反射性引起对吸毒的欣快感的回忆以致于产生强烈的觅药渴求。射是通过反复操作,来完成的,忆,是刻骨铭心的3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体认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把握和控制自己的行为。Rotter认为内控者能够看到自己的行为和后果之间的一致性,并体会到控制感;而外控者则往往把行为后果归结为机遇、运气,或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10]。
人的心理控制源倾向不是一种特质,也不是一种先天性倾向,而且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需要长期受人照顾或受人约束,则其心理控制源会向外控方向转变。
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毒品依赖者的内控性低,有比较高的外控倾向,高外控者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他们较多地相信行为的结果由外部所控制,而较少的相信成功要依靠自己的努力。缺乏自我把握和控制能力,所以可能更多地将戒毒的失败归于外部因素。虽然导致毒品依赖者复吸的因素很多,但其内在的心理控制源的高外控倾向与其复吸的行为不无关系[11,12]。
由于毒品依赖者的内控水平低,有着较高外控倾向,加上吸毒以后,由于社会、家庭对他们的行为不能接受、疏远,因而更容易导致他们严重的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也有研究表明,外控倾向与酒精依赖及饮酒问题的联系,即使在正常饮酒的范围内,外控者也倾向于比内控者更多的使用酒精,这表明心理控制源倾向于外控者,更易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在男女成瘾者的性别之间也存在着控制源的差异。有研究表明,男性在外控倾向方面比女性高,两者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男性成瘾者在成瘾后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如暴力事件,犯罪等,使家庭和社会对男人的个人期望和要求要比女性更低,加上吸毒后,钱财散金,谋生能力比女性低,导致男性的自我控制能力降低[13]。4 认知心理学对成瘾行为的分析411 注意缺陷对成瘾的解释
成瘾的认知过程,主要是由于成瘾者信息加工缺陷,或者认知方式的偏差所致。信息加工缺陷主要是指成瘾者的注意缺陷,过分的偏见和过分专注,如酗酒者一心一意的想着下一次饮酒,而病理。另外,成系。,大多数关于渴求的理:
(1)个体感到需要药物的主观体验;
(2)伴随寻求药物及预期注射药物而产生的与享乐联系在一起的情绪状态;
(3)来自于个体引发寻药行为体验的动机。成瘾是由储存在长时记忆中自动化行为图示而控制。操作程序不需要注意(即自动)就可完成,并且显示出完整性和协调。自动化的操作图示有快速、省力、无意识等特征。不需要注意的特征提示,当环境刺激足够强时,某些行为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生,一旦某种行为开始了,就几乎很难停止。表现出像子弹进入弹道一样的倾向,只要开始就意味着要进行结束。一些关于自愿(可控的)及不自愿(自动的)认知过程和技巧本质的实验研究直接或间接支持了这一提议。
觅药行为与用药行为已经被反复重复,这就形成了一种自动操作快速有效,经常不经注意就完成了而且很难阻止。
因此,成瘾可能是一种可以预见行为后果的由环境线索、不遗余力的觅药过程及躯体和植物神经适应所组成的混合体[14]。5 人格素质观点对成瘾行为的分析
吸毒是人们在空虚、挫折和压力之下,寻求解脱和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但是在一个开放、充满激烈竞争和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人们遭受挫折、失意和各种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在客观环境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或精神压力面前,为什么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而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差而非要从毒品中寻求解脱呢?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承受力主要取决于行为者
的人格素质和人格特点。人格发展越完善,就越能
对自我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压力面前对自我态度、自我行为的调节能力就越强,也就越能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反之就容易出现心理不稳定和心理危机。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由于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无法摆脱心理危机,导致一些人使用毒品,来降低他们的不满和提供对快乐的满足[15,16]。
心理发展是人们客观行为的一个准备过程,吸毒作为一种偏离和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在它产生之前,吸毒者必定经历了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更确切地说经历了一个心理危机的过程。科布尔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在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吸毒者中;有86%的人在吸毒以前是行为非正常者。成瘾者特别是年轻的吸毒者成瘾前的经历,大多都有某些品行障碍,如逃学、偷窃、斗殴和少年犯罪等。他们的成绩差,情绪不稳,与社会格格不入,常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17]。
性格是成瘾的基础,发生成瘾者,有缺陷,称为“成瘾人格”,依赖性人格,易产生焦虑、情感易冲动、自制能力差、、意志薄弱,外强中干、好奇、模仿。一些心理学家更多的使用&依附性人格&来解释吸毒的原因。它的特征是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尊重,享乐主义、缺乏对未来筹划的能力,精神和情绪经常处于抑郁状态。依赖附性的人格使他们一方面根据快乐原则从毒品中寻求最基本的满足,另一方面他们对吸毒行为的后果置若罔闻,只是寻求片刻的满足。极易对致瘾源产生依赖,但最终到底染上其中的哪一种瘾,则视外界的具体条件了。比如,听别人说吸食毒品后产生美妙的愉快感,就由好奇心、侥幸心、逆反心所致想去体验体验[18]。
心理学家对海洛因吸毒者测试后发现,海洛因吸毒者存在一些人格弱点:敌意性、进攻性、叛逆性、不负责任、嬉戏性、冲动性。也有人发现,凡与酒依赖相一致的人格缺陷就可以造成其他物质依赖。成瘾者的这些人格特征证明了心理学家所持的这种观点。所以,成瘾行为也是-种自我伤害性疾病.伴有意志或道德缺陷。
此外,成瘾者的情感承受能力也有缺陷,不善于言语表达。缺乏沟通,依赖性很强,但是又找不到合适人来倾诉,只有把自己的情感封闭起来,一旦承受不了失去控制,就破罐破摔。6 总结
以上的理论都从各自的角度对成瘾行为的心理
进行了分析,彼此又有一种共通之处,如都成瘾者的自控性比较差等,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完全独立的把成瘾行为解释清楚,因此今后成瘾行为的研究有必要对各理论进行整和,也将生物心理社会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应对防治成瘾行为提出有力的理论依据。
[1]LeshnerAI.Addictionisadisease,anditmatters
[J].Science,~47
[2]RobinsonT.E,BerridgeKC.Addiction[J].Annual
ReviewofPsychology,~53
[3]隋南,陈晶.[J].心理学报,0[4]肖琳,,.适应[J].药物依赖性杂志,(:[J].中国药物依
]邓林园,方晓义.尼古丁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534~543
[7]杨波,秦启文.成瘾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J].心理
科学,):32~35
[8]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9]师建国主编.成瘾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0]RotterJB.Generalizedexpectanciesforinternalver2
susexternalcontrolofreinforcement[J].PsycholMonogr,~28
[11]全东明,刘珍妮,李刚.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控制源
[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217~218[12]马晓冬,郭本禹.成瘾行为研究中自我效能的几种类
型[J].心理科学,):744~745
[13]刘基,杨玲主编.吸毒与戒毒[M].兰州:甘肃教育
出版社,2003
[14]RebecGV.Addiction[J].EncyclopediaofCognitive
Science.NaturePublishingGroup,[15]Burger,J.M.陈会吕译.人格心理学[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6]PervinLA,JohnOP.黄希庭译.人格手册:理论
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CrawfordAM.Paralleldevelopmentaltrajectoriesof
sensationseekingandregularsubstanceuseinadoles2cents[J].PsychologicalofAddictiveBehaviors,):179~192[18]D.Türk.G.Bühringer.胡晶琼译.成瘾的精神与社
会原因[J].TheChinese-German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115~117
(收稿日期 )(责任编辑 连祥卿)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全70等内容。 
 冷漠行为的心理学分析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今日推荐 78...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全 3页 免费 管理者授权行为的心理学... 4页 免费 拖延...  成瘾行为的健康教育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介绍有关吸烟、酗酒及吸毒相关知识 成瘾行为的健康教育 1.与成瘾行为有关的名词 (1)成瘾行为(addictive ...  (多选题)吸毒成瘾的因素有哪些? A) 社会因素 B) 心理因素 C) 生物学因素 ...依赖性增加 C) 细胞耐受性 D) 代谢耐受性 10.(多选题)成瘾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  第七章 成瘾行为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第七章 成瘾行为第一节 ...应届生求职季宝典 英文个人简历模板 创意简历模板汇集 推理型题分析与总结文档...  案例分析成瘾性行为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案例分析成瘾性行为案例一:王某想戒烟,他想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他戒烟,所以前来咨 询。 分析:戒烟属于一...  用行为主义理论分析游戏心理 行为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J.B.Wtson)在巴甫...正强化在游戏成瘾行为的形 成阶段起重要作用,而负强化则在游戏成瘾的发展和维持...  大学生心理学结课论文 关于成瘾性的分析高凡启 pb 摘要: 现代社会充斥...任何一种可能让人产生好的感觉的行为,都会让人成瘾。本文主要针对成瘾性进行一...  “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24) 第十章药物依赖与成瘾行为 第一节概述 1、药物...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赌博是攻 击本能的一种无意识的取代形式,是罪恶感寻求自我惩罚...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全 3页 免费 冷漠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6页 免费 心理学现象...论文关键词:道德行为 内部状态 个人建构 预期 论文摘要: 个体的道德行为是一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瘾心理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