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心募捐标题馕点的标题

2000个爱心馕“飞”往西藏灾区
&&&来源:新疆都市报&&&编辑:尚华&&&字号:&|&
&&都市报讯 4月29日,新疆都市报记者从克拉玛依区志愿者联合会同心义工分会(下称“克拉玛依同心义工”)获悉,当天16时左右,同心义工公益募捐的运往西藏的爱心馕已经顺利启程飞往拉萨了,预计72小时后爱心馕送到西藏灾区,让西藏人民感受到新疆人民的热情。
&&4月28日,本报(A10版)刊发了《克拉玛依同心义工筹集2000个爱心馕送灾区》一文,截至27日上午11时左右, 已筹得爱心款8488.73元。
&&筹款到位后,克拉玛依同心义工的志愿者们立即联系了克拉玛依当地一家阿布杜拉馕店,当店老板阿布杜拉得知是要捐给西藏灾区的爱心馕后,表示加班加点也要在两天之内将2000个馕打出来。
&&4月29日13时左右,2000个馕已准备好。于是,克拉玛依同心义工8个志愿者和顺丰快递的6名员工赶到馕店,并和店里3名店员将馕打包,之后被顺丰快递的员工通过空运发往西藏灾区。
&&“知道我们是爱心馕,顺丰快递的运费给我们打了五折,还派员工参与了志愿活动。”克拉玛依同心义工负责人王江涛表示,感谢所有的捐赠者、阿布杜拉馕店的老板、顺丰快递员工及所有参与包装、装车的同心义工们。(文/ 姜岚)&&
&&相关阅读
今日新疆都市报
新疆都市报主办,新闻热线:,E-mail: 新ICP备号 乌鲁木齐市网络安全备案:6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延伸阅读:
·()·()·()·()
··········
2014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改革......
········
电话:0 邮箱:
网站备案号/许可证号:豫ICP备号
南阳老家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阳网艾来木家的爱心馕(图)_网易新闻
艾来木家的爱心馕(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艾来木家的爱心馕(图))
本报记者/李琳  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赛马场北社区,艾来木·凯来木的“爱心馕店”人气最旺。店面牌匾上“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醒目地表达着艾来木的情感。
  4月10日上午12时,记者在他的店前看到,两个馕坑前,打馕师傅正忙碌着,摊位上摆放着刚出炉的馕,麦香扑鼻,不时有顾客前来购买。
  今年47岁的艾来木是“爱心馕店”店主,也是社区第一批“文明示范家庭”的获得者。15年来,他坚持给生活贫困的人免费送馕。粗略估算,这些年他送出去的馕累计近6万个。
  2001年,来乌鲁木齐打工4年的艾来木开起了这家馕店。与其他馕店不同,每次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他总会送上几个馕,从起初每天两三个到现在每天二三十个。
  艾来木说,他一个外地人知道在异乡工作不容易,能开起这家店也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现在自己有能力了能帮别人就帮一把,也就是添把面粉的事儿。
  去年,在赛马场北社区组织的为皮山县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中,艾来木主动捐赠500个馕。得知馕运输不便,艾来木立即回去拿了1000元交给社区。
  “邻居家没钱交暖气费,父亲就会帮忙交。”艾来木的儿子阿卜杜拉·艾来木说。父亲用无声的行动教育着他和两个姐妹。如今,他也子承父业,开了“爱心馕店”的分店,把父亲的这份爱心延续下去。
  “这里的一位大姐的丈夫残疾,每天来拿5个馕;那边的一个老爷爷,每天来拿2个馕……”阿卜杜拉说,虽然免费送馕会少挣些钱,但父亲在做,自己也要做。
  如今,在艾来木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列中。记者发现,社区在馕店设立的“爱心膳食墙”上,贴满了捐赠爱心馕的心型便签贴。爱心人士“贴”一个馕到“爱心膳食墙”上,有需要的人可随时免费取用。从一个个爱心馕中,让人感受着一份份温暖。
本文来源:新疆天山网-新疆日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您的位置:&&&&&&& 正文
艾尼瓦尔:小馕饼 大爱心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报道
  新疆库车县牙哈镇艾尼瓦尔10万个馕免费送学生作为午餐――&
  小馕饼 大爱心
  艾尼瓦尔和学生在一起 甄世新 摄
  从2009年开店到现在,艾尼瓦尔的馕店光是向学生们提供的免费午餐就有10万个馕,一个馕饼2元,5年里艾尼瓦尔已送出了价值20万元的馕。
  这些天,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天山南北被人们广为传颂:一对维吾尔族夫妇,5年间免费为当地学生送馕。
  馕是新疆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主食之一,以面粉为原料烤制,类似烤饼,味道独特,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久存,易携带。正是这个小小的馕饼,在新疆库车县演绎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心故事。
  维吾尔族夫妇中学对面开馕店
  在新疆库车县牙哈镇,有一个小小的馕店,店内只有夫妻两个人,老板叫艾尼瓦尔?土木尔,他的妻子叫热阳古丽?阿不拉。他们的馕店斜对面,是牙哈镇中学。
  41岁的艾尼瓦尔?土木尔是牙哈镇农村的一名普通农民,1996年来到库车县牙哈镇上打工,与妻子结识并在这里安了家。后来,他凭着自己打馕的手艺在牙哈镇中学对面租下一间房子并开了馕店,从此和学生们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牙哈镇中学附近没有什么饭馆,学校里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午饭多是自己从家里带或是在艾尼瓦尔这里买馕吃。一天中午,一名学生放学后站在他的馕坑前一直盯着他案子上的馕,不买也不离开。他一问才知道,这个孩子的家是农村的,因为家里当天没有打馕,他没带午饭也没有带钱。
  “我当时给了孩子一个馕,不能让孩子饿着肚子上课。”艾尼瓦尔?土木尔说,“孩子走了,我想起他看着我的眼神就心疼。”从那以后,每每碰到中午没钱吃饭的孩子,他都会送给他们每人一个馕,还备好热水,让他们喝。
  “每天中午准备好馕,一个娃娃一个馕,茶水也给他们烧上,免费提供给孩子们。”艾尼瓦尔说。
  来吃饭的学生年龄都在8到12岁,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为了让孩子们吃得有营养,艾尼瓦尔在馕里专门加入了牛奶和鸡蛋。看着孩子们吃得挺开心,艾尼瓦尔和妻子十分高兴。
  为了学生放弃关闭馕店的打算
  2010年年初,存下一些积蓄的艾尼瓦尔?土木尔准备关店和妻子一起回到伊犁。“我决定要走以后,孩子们吃馕喝茶的样子每晚都会在我的脑海里浮现,那个吃不上饭的孩子也一直在我脑子里。我要是走了,他们咋办?”艾尼瓦尔?土木尔和妻子一直没有孩子,想到那些天天在这里买馕吃的孩子们,他犹豫了。
  在进行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艾尼瓦尔?土木尔决定,留下来继续打馕。从那时起,他便想着要为孩子们做点事,免费给学校里的贫困学生送馕,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
  2010年3月,艾尼瓦尔?土木尔找到牙哈镇中学校长库德热提,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库德热提当时跟他商量了一个方案:艾尼瓦尔?土木尔制作“贫困生免费领馕”小卡片,由学校统计贫困生人数后统一发放给他们,凭卡领馕。
  “学校有近2000个孩子,大多是走读,中午吃饭的确是个问题,有了艾尼瓦尔?土木尔的帮助,老师们也放心些。”库德热提说。一开始,只有45名贫困生接受他的馕,后来变成80名,现在已增加到140名。
  牙哈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阿丽米热说,她家离学校5公里,每天走路上学,中午不回家。她和几个同学到艾尼瓦尔的馕店吃午饭已经一年多了,店里从没有收过他们的钱。“艾尼瓦尔叔叔让我们免费吃饭,我们长大后想报答叔叔。”阿丽米热说。
  说起给孩子们打的这些馕,艾尼瓦尔?土木尔笑了:“牛奶、鸡蛋、糖,这些都不能少,孩子们都在长身体,必须吃好。”几年来,他已经给孩子们送了10万多个馕。他坚持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和面、烧热馕坑、打馕,准时在孩子们下课前将300个馕出坑,140个孩子凭票领馕,另外160个馕以一元的成本价卖给其他孩子,而别的馕铺的馕都在两元以上。
  想建一个爱心助学基金帮更多孩子
  艾尼瓦尔?土木尔免费为贫困学生提供馕的行为,让牙哈镇中学的教师们非常感动,“艾尼瓦尔大哥让我们很感动,他那么辛苦地打馕,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孩子们。”
  为什么帮助这些孩子?很多人都曾对艾尼瓦尔?土木尔的行为不解。“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上过几年学,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如果学生因为离家远、家庭贫困等问题而不能正常学习,他们长大成人后该有多遗憾啊!”艾尼瓦尔?土木尔说,他不能看着这些孩子像他一样辍学。
  在牙哈镇,很多人都知道艾尼瓦尔?土木尔免费为贫困生提供馕的事情,他的先进事迹也被传为佳话。牙哈镇党委书记逯斌说:“艾尼瓦尔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每当学生们簇拥着他时,他就一副很满足的样子。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来临,他还为身边的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用品、帮他们干家务,他真是善良的人啊!”现在,艾尼瓦尔?土木尔仍在坚持这样的爱心助学行动。提起以后的打算,他说希望建立一个爱心助学基金,这样就能够凝聚更多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像艾尼瓦尔?土木尔这样不争名利、无私奉献的典型已经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榜样,他只想着尽自己所能,为那些渴望学习的贫困孩子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
  从2009年开店到现在,艾尼瓦尔的馕店光是向学生们提供的免费午餐就有10万个馕,一个馕饼2元,5年里艾尼瓦尔已送出了价值20万元的馕。
  艾尼瓦尔的馕店一个月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但是,他把收入中的3000多元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熟悉艾尼瓦尔的人都向他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有爱心的大好人。
  “我就是一个打馕的,今年挣一点钱,明年挣一点钱,攒的钱多了,就能帮助更多孩子了。”艾尼瓦尔说,“下一步,我想多挣些钱,再帮助几个家里有困难的学生上大学,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记者 蒋夫尔)
  《中国教育报》日第1版
】【】【】【】【】【】
{编辑:张贵勇}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献爱心标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