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氧生成二氧化碳。。。。ae纸张燃烧灰烬教程的那灰烬算什么啊?

当前位置:
>>>木炭燃烧生成了()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化学-魔方..
木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木炭是单质的碳,没有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水,故错误.B、木炭的燃烧在氧气充足的时候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C、木炭是单质的碳,没有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水,有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故错误.D、灰烬不是反应生成的,而是原来木炭中的一些杂质,故错误.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木炭燃烧生成了()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化学-魔方..”主要考查你对&&碳的性质,S,Fe,C,P等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碳的性质S,Fe,C,P等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
概述:&&&&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拉丁语为Carbonium,意为“煤,木炭”。汉字“碳”字由木炭的“炭”字加石字旁构成,从“炭”字音。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碳是生铁、熟铁和钢的成分之一。碳能在化学上自我结合而形成大量化合物,在生物上和商业上是重要的分子。生物体内大多数分子都含有碳元素。碳的存在形式:&&&& 碳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晶态单质碳如金刚石、石墨;有无定形碳如煤;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动植物等;碳酸盐如大理石等。单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晶体结构不同,各有各的外观、密度、熔点等。碳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2.可燃性:氧气充足的条件下:C+O2CO2 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2C+O22CO 3.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3Fe+2CO2↑ 木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CO2CO 碳”与“炭”的区别:“碳”是一种核电荷数为6的非金属元素,而“炭” 一般是指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混合物,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在说明碳元素时,用“碳”表示,如碳单质、二氧化碳、碳酸等;在说明含石墨的无定形碳时,用“炭”表示,如木炭、焦炭等。 碳燃烧生成物的判断:氧气量充足时,碳充分燃烧:C+O2CO2 氧气量不充足时,碳不充分燃烧:2C+O22CO mg碳与ng氧气反应:① 时,生成物只有CO,且O2有剩余;②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 ③时,生成物既有CO2,也有CO;④ 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 ⑤时,生成物只有CO,且C有剩余。 碳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C+2CuO2Cu+CO2↑ (2)C+O2CO2(3)3C+2Fe2O34Fe+3CO2↑ (4)2C+O22CO (5)CO2 + H2O===H2CO3(6)H2CO3==CO2 + H2O(7)2CO + O22CO2 (8)C+CO22CO(9)3CO + Fe2O32Fe + 3CO2 (10)CO+ 2CuO2Cu + CO2 (11)Ca(OH)2 + CO2====CaCO3↓+ H2O (12)CaCO3+2HCl==CaCl2+CO2↑+H2O(13)CaCO3CaO+CO2 (14)CaO+H2O==Ca(OH)2(15)C2H5OH+3O22CO2+3H2O(16)CH4+O2CO2+2H2O氧化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很多物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物质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2)放热;(3)生成物的特性
发现相似题
与“木炭燃烧生成了()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化学-魔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5927182814218475192632156610180795初三化学下学期化学方程式九年级化学课件预览
您所在的位置:&& &&&&
课题一之㈡ &化学方程式 一.知识回顾:.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质量守恒定律等.课题一之㈡ &化学方程式 一.知识回顾:二.化学方程式的产生: .磷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定义:用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如:&点燃反应条件和生成反应物生成物4P+5o2===2P2O5点燃二化学方程式的产生:麻烦课题一之㈡ &化学方程式 一.知识回顾:二.化学方程式的产生: 三.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三。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点燃点燃点燃课题一之㈡ &化学方程式 一.知识回顾:二.化学方程式的产生: 三.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四.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四.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4P+5O2===2P2O5& 点燃A质的方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B量的方面: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的五氧化二磷。C粒子方面: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124160284一.知识回顾:二.化学方程式的产生: 三.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四.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五.例题演练: .课题一之㈡ &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如何读?MnO2质读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完全分解能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量读粒子读两个氯酸钾分子能分解生成两个氯化钾分子和三个分子的氧气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2.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是(?&)& ①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质量 ③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后,生成的氧化铜质量比碱式碳酸铜减少了 ④3.24&g硫和3.2&g氧化合,生成了3.2&g二氧化硫 &&&&A.②和③?&&&B.①和④& &&&C.②③④?&&&D.④D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B①③⑤⑥ C①②⑥&&D②③⑤ &3.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1:1&&&&&&&&&&&&B&&&&2:1 C&&4:1&&&&&&&&&&&&&&D&&5:1BD4.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化学反应的快慢5.&4&g&A物质与5&g&B物质混合反应,能生成6&g&C物质,剩余3&g&B。若将7&g&A与3&g&B混合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9&g?&&&&&&&B.10&g? &&&&&C.8&g?&&&&&&&D.3&g DA5有人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了.不对!6.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A.碳一种元素??????&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D.碳、氢、氧三种元素 7.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A.1:5???&B.l:4???&?&C.4:l???&D.5:lDD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①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由于纸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故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锰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和氧气.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应当等于生成物锰酸钾,二氧化锰(固体)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由于氧气扩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必然比原高锰酸钾的质量要小.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加以改正.①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反应物是铁丝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这个反应同样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讨论题:课本94页讨论题说粗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如下:&&&&&CuO+H2&&&&&&&&Cu+H2O△本节课我们从知识回忆入手,依据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认识了化学方程式,知道了化学方程式的三条意义,(即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懂得了化学方程式的三种不同读法,(即质读、量读、和粒子读法.)并通过简单的习题练习,加深了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希望大家课后认真进行复习,并按时完成作业.
本篇只是预览,内容不完整,要查看全部内容请点击如下:
| 备案:浙ICP备号-1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全册)2010(1)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全册)352字 投稿:崔棧棨
咬文嚼字 品味语言——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解析(一) 考点指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字词的掌握、积累、品味。要求能正确使用词语,“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重点考查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能力。 :考点分析1…
2012年广州市小升初素质检测考试高分模拟试卷及答案(2)一、基础练兵场。(18分)1.读句子,圈出句中的四个多音字,再分别用它们的另一个读音组词。(4分)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de 慢慢地 ) ( yuè 音乐 ) ( [hè] [h…
齿痕舌、舌胎微黄苔湿润多津 齿痕舌、舌胎微黄苔湿润多津 齿痕舌、舌胎微黄苔湿润多津 专家意见:指导意见:你的情况属于脾虚湿盛的表现。建议口服参苓白术散,补气健脾除湿,食疗方面,使用薏苡仁和芡实熬稀饭,二者均有健脾除湿的功效。 舌苔薄白微黄,舌中、舌…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P7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P10习题1、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举例见第2题)
2、(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3、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4、(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P15步骤2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的多
P15步骤3现象:燃着的木条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而在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熄灭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的空气的少
P16步骤4现象: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而对其呼气的一块上有水雾出现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吸入的空气的多
P19讨论1.细口瓶塞子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避免塞子沾染桌上的杂质而污染试剂。
2.瓶口紧挨试管口倾倒液体可防止液体流在试管外或洒落,倾倒时应缓缓倒入以防止液体溅出。
3.拿细口瓶倒液时,标签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瓶口残留液体顺试剂瓶外壁流下而腐蚀标签。
4.倒完液体要立即盖紧瓶塞,是防止试剂与空气中的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变质。把瓶子放回原处是为下一次使用提供方便。 附:倾倒液体的方法: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应将瓶盖取下倒放在桌面上,将标签朝向手心拿起试剂瓶,使瓶口紧靠容器口缓缓倒入,倾倒完毕后,要把瓶口在容器口上贴靠一下(以防止瓶口残留液腐蚀标签)。最后盖好瓶盖,放回原处。 P20讨论:仰视使读数偏小,俯视使读数偏大。
P20[实验1-8现象](1)中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碳酸钠粉末消失。(2)锌粒表面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锌粒变小。 P21[实验1-9]酒精灯灯焰中的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P21讨论:1、不能,液体沸腾 出后可能伤人
2、不能,可能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3、 不能,热试管骤冷会破裂
4、手持试管夹在酒精灯火焰外焰处左右移动试管,如果试管固定可以移动酒精灯。
补充:对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位置在距试管口1/4处,长柄在下短柄在上,手握长柄,拇指不可按短柄,防止试管夹松开试管滑落。不可用手夹持试管,以防烫手。对盛固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防止湿存水或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后,倒流回试管底部遇热造成玻璃破裂。先对试管均匀加热,然后集中在盛固体部分加热,防止受热不匀使试管破裂。对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保持45°倾角,加热部位在斜面下方,并 1
且试管口不准对着人。这些措施都是防止液体沸腾时溢出,或者发生暴沸时冲出伤人。
P22给物质加热的正确方法是:加热时,受热容器外壁不能含水,以防止受热不均而破裂。操作时,先要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以防局部受热而使试管破裂。对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要使管口向斜上方倾斜(约45°角度),不得将试管口对人,以防液体喷出试管口而伤人,加热时,还要不断振荡试管,以防止局部受热沸腾而飞溅。
P22[实验1-10]现象:(1)试管中有蓝色沉淀出现;(2)试管中的蓝色沉淀转化为黑色不溶物。
P27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分析: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P27讨论:如果整个装置密封不好、红磷的量不够或没有等到红磷熄灭并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均有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另外,随着燃烧的进行,氧气含量不断减少,当氧气含量低到一定值时,红磷就不能燃烧了,故瓶中还有少量残余氧气。 P29讨论:1、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该现象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如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却不能在氮气中燃烧)。
P30讨论:1.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沙尘暴、酸雨、使用含氟冰箱造成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
2.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水中生物濒临死亡、温室效应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视力等等。
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爱护花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应采取的措施。
P33习题1.氮气
氧气,氮气,氧气
3. 氮气 、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5.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答案可有多种。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一般空气质量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安静。
P34【实验2-2】现象: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
P34讨论:物质在空气里燃烧不如在氧气里燃烧剧烈,这说明物质的燃烧主要是与氧气反应(而不是与空气里的其他成分反应)。空气里氧气含量只有约1/5,物质的燃烧反应没有在纯氧中剧烈,这说明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P34【实验2-4】现象:铁丝在空气中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2、共同特征是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另一共同特征是这三个反应都是物质与氧的反应。
P36习题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为淡蓝色。(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Fe3O4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O5
(4)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
(5)碳在氧气中燃烧:C+O2
点燃 2(碳充分燃烧);2C+O2
2CO(碳不充分燃烧)
(6)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O
(7)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
(8)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
(9)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
点燃 2+3H2O
氧气的用途:用于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等
2、氧气助燃,氮气却不助燃;氧气可以和金属,氢气等物质反应,氮气却不能;氮气可以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氧气则不能。
3、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入瓶内若木条复燃就是氧气
4.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硫+氧气二氧化硫
铝+氧气氧化铝
6、燃料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应生成CO2等
P38讨论:共同特征是它们都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P39讨论:(1)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木块、棉花、胶塞、导管、集气瓶、水槽
(2)(铁架台左边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铁架台右边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两手,使它冷却,导管中就会形成一段水柱。
(4)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P40(5)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6)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倒会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P42习题1、
MnO2 P37[实验2-6]现象: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继续放出的O2 二氧化锰水+氧气
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化学方程式 ②高锰酸钾 ③碳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C+O2
以上三个化学反应中①②都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③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1) C (2)B (3)A (4)D
3、(1)会有一段水柱倒吸进导管 (2)防止加热时产生的水流到试管底,引起试管底部破裂。
(3)应该先预热,然后再用酒精灯外焰对试管底部进行加热
(4)防止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如①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间不够;②用排水法收集,开始时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③用排水法收集,没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等。
4.目的一是可以防止燃烧产物落下时炸裂集气瓶;二是可以用水来溶解吸收产物。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说目的不同,若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目的是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可以用细纱来代替; 若是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目的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不能用细纱代替。
P47讨论:1、有新物质生成,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2、没有变化。
P49习题:1、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2、方法较多,如把新鲜的植物(菜叶、树叶、水果等)密封于干燥的塑料袋内,不久塑料袋内出现水珠。
3、混合物(1);纯净物(2)(3)(4)(5)(6)(7)(8);单质(2)(6)(7);化合物(3)(4)(5)(8);氧化物(3)(4)(8)
4、(1)不正确。自然界中的氧气、氮气就是单质。
(3)不正确
(5)不正确。只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才是氧化物。
P49开始时红色慢慢扩散,静置较长时间后得到红色均匀、透明的液体。
P51讨论:1.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在水的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只是水的状态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水分子也没有发生变化,仍为原来的水分子,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了。而在水的分解过程中生成了两种新物质——氢气和氧气,此变化是一个化学变化。在此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反应物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生成物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
2.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反应示意图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反应物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氯气是由氯分子构成的,而生成物氯化氢则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可见分子发生了变化,而氢气中的氢、氯化氢中的氢是同样的氢原子;氯气中的氯、氯化氢中的氯也是同样的氯原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不是原子。
由示意图可以看出,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在反应中被拆成氢原子和氯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了氯化氢分子。 P53家庭小实验:1、不等,混合后所得体积小于这两体积之和。因为豆子之间有间隔。
2、不等,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 mL。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会小于200 mL。
P53习题1、(1)间隔
3、(1)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2)花香分子在空气中不断运动、扩散。
(3)有阳光的地方温度较高,较高温度和通风都可加快湿衣服上水分子的运动,使其较快地运动到空气中去。
(4)香水和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如果不密封保存,分子会运动到容器外,造成损失。
(5)水蒸气改变的只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所以其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6)石油气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可以压缩到钢瓶中。
4、(1)正确
(2)不正确。CO2、H2O等化合物分子都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 (3)不正确。空气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空气不是一种分子。 (4)不正确。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只是混合在一起,并没有相互反应,仍各以其分子形式存在。 (5)正确。
P55 活动与探究第一问:①加入明矾的两个烧杯经静置后,河水变得较澄清;没加明矾的烧杯静置后,河水也略微澄清,但不如加明矾的烧杯中的水澄清。②经过滤后的水变得更澄清。
P64习题1.?农业用水70.43%,工业用水20.14%,生活用水9.43%。
3、4.32L。滴漏浪费巨大,应及时修理,并在平时应注意定期检修。
P72习题1.?(1)B
2.一种氧原子是由8个质子、8个中子和8个核外电子构成的。因为中子不带电,质子和电子数量相等,所带电荷相反,所以,整个氧原子不显电性。
3.? N 14.01, Cl 35.45, Na 22.99,Fe 55.85
4.?钠最多,铝最少。因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铝最大。
P73讨论: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P74活动与探究:1略。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P76活动与探究:1、①6号元素为碳,符号C,核外电子数6,相对原子质量12,为非金属元素(以下顺序相同)。②7号:氮,N,7,14,非金属。③12号:镁,Mg,12,24,金属。④14号:硅,Si,14,28,非金属。⑤16号:硫,S,16,32,非金属。⑥18号:氩,Ar,19,39,95,稀有气体。⑦20号:钙,Ca,20,40,金属。⑧29号:铜,Cu,29,63.5,金属。⑨47号:银,Ag,47,108,金属。
2、除第一周期外,每周期开头为金属元素,靠近尾部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
这说明元素之间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出现了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表”的名称与这一规律有关。
P77习题1.(1)A
2、3参考课本P75表4-3
4. Cu,Zn,Ag,Cl,Ca
P80习题1.(1) 17
惰性 (4)正
P81讨论:①H表示氢元素或1个氢原子。
②2H表示2个氢原子。
③H2表示氢气这种物质或1个氢分子或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组成。
④2H2表示2个氢气分子。
P83活动与探究:2、记忆歌诀:正一氢钠钾和银, 氟氯溴碘负一寻;二价氧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四二是碳三二铁, 一二铜汞一三金,硫逢双价二四六, 锰为二四六和七,单质规定为零价。
P84活动与探究:1、在SO2里,O为-2价,根据化合价为0的原则,S肯定为正价。设S的化合价为+x。
+x+(-2)×2=0,求得x=+4,所以二氧化硫里硫的化合价为+4价。
2、NaBr、CaO、Al2O3、NO2
3、二氧化锰、氧化铜、三氧化硫、碘化钾、氯化镁
P86习题1.(1)B
2.(1) 4CO2
AlCl3 7.(1)71
10.碳酸氢铵
P91表格:方案一现象:在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方案二现象: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物质析出;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只是由于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但在这一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前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P92[实验5-1]天平不平衡,反应后小烧杯中的物质比反应前轻了。[实验5-2]反应后所得的产物比镁条的质量重。
P93讨论1、实验5-1生成物二氧化碳是气体,挥发到了空气中,所以会出现反应后小烧杯中的物质比反应前轻这种情况; 在镁带燃烧这个实验中,因为反应物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而我们反应前所称量的仅仅是镁带的质量,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
2、天平平衡
3、在反应C+O2
点燃 2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碳和氧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故这个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P94讨论参考P95“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中的3。
P95习题1、(1)B
2、不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了是因为燃烧时生成的CO2 和水蒸气逸到空气中去了。
3.(1)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大。
(2)由于纸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逸走,故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锰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和氧气。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应当等于生成物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质量之和,而氧气逸走了,所剩余固体的质量必然比原高锰酸钾的质量要小。
4.(1)正确。
(2)错误。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这个反应同样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P99习题1、(1)2H22↑+O2↑
(2) 2Mg+O2、124
4.(1)未配平,没有注明反应条件“△”。 (2)“↑”符号使用不当。
5. C2H4 △
P101课堂练习:解:设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y。
H2+Cl2点燃HCl
2/100g=71/x
2/100g=73/y
答:需要氯气3550 g,生成氯化氢气体3650 g。 P101习题1.(1)D
2.(1)C2H4+3O2
3. (1)CH4+2O22CO2+2H2O
(2)2NaOH+CuSO4=Cu(OH)2↓+ Na2SO4
(3)Fe2O3+3H2CO2+2H2O
(2)Zn+H2SO4(稀)=ZnSO4+H2↑ 2Fe+3H2O
(4) Fe2O3+3CO2Fe+3CO2
5.需消耗水112.5kg,可得到氢气12.5kg。
6.可制得氢气0.11g,氯化锌7.7g。
P105[实验6-1]现象:红色液体变为无色。
P105讨论: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如石墨的物理性质为质软、有滑腻感、能导电等,所以可用于制铅笔芯、润滑剂和电极等。
点燃 P108家庭小实验:1、灯泡发亮,这个实验说明石墨能导电。
2、蜡烛不充分燃烧可产生炭黑,说明蜡烛的成分中含有碳元素。 P109习题:1.碳
2(1)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作刀具等; (2)石墨可作电极、电刷等; (3)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及制糖工业;
(4)焦炭可从铁的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铁;(5)可用墨书写或绘制字画;(6)可用煤(主要成分是碳)燃烧放出的热来取暖、发电。
3.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
4.木头烤焦以后就变成了木炭,木炭与空气、水分接触不容易发生反应,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
2. 该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有以下几处错误:(1)长颈漏斗下口没有伸入液面下,会导致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
(2)出气导管管口不应伸入液面下,这样二氧化碳会把酸液沿导管压出,无法收集气体,出气导管管口应在锥形瓶上方,略伸出胶塞部位。
(3)集气瓶瓶口应向上,改用直形导管并把导管伸入锥形瓶底部。
3. ①C+O2
②CaCO3+2HCl=CaCl2+H2O+CO2↑
③H2CO3=CO2↑+H2O
分解反应 6
P116讨论:先将蜡烛点燃,用绳子拴上,然后将点燃的蜡烛放到深井或者菜窑的底部,如果蜡烛可以保持燃烧,不熄灭,那么氧气的含量就应该可以支持人的呼吸,可以进入,如果蜡烛熄灭,则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可以进入。
P118讨论: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P119家庭小实验:现象: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鸡蛋壳逐渐溶解,玻璃片上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实验现象可以推测鸡蛋壳可能含有碳酸钙。
P119习题:1(1)氧气;(2)二氧化碳;(3)一氧化碳;(4)二氧化碳,氧气;
(5)一氧化碳,2CO+O22CO2;
(6)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9)固态二氧化碳。 (7)二氧化碳,CO2+H2O=H2CO3;
(8)一氧化碳,CuO+CO
2.一氧化碳
4.(1) 将二氧化碳气体沿杯壁缓慢倒入一个装有高低2个点燃蜡烛的大烧杯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 (2)在瓶子里放上半瓶水,然后通入半瓶的二氧化碳,把瓶口塞紧,过一会发现瓶子变瘪,说名二氧化碳溶于水。
5、打开汽水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6.不对。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仅能溶解约0.02体积的一氧化碳。
7、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浆[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8. CaCO3CaO+CO2↑
CaO+H2O=Ca(OH)2
CO2+Ca(OH)2=CaCO3↓+H2O
P124[实验7-1]现象: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发黄光,产生大量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P124[实验7-2]现象: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发黄光,产生大量白烟。
P125讨论一:1、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P133讨论:1、不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石油产品中的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常用作燃料。
2、煤气泄漏会造成人体中毒,使用灌装液化石油气时,不能加热,不能猛烈撞击,注意通风等。(若发现有煤气泄露,千万不要立即开灯,关着的电器不能开(包括手机、电话与电灯开关)开着的也不能关,不要穿
P139习题1.(1)A (2)C
2、汽油、柴油、车用乙醇汽油等
3、如调节燃气灶阀门,使燃气与空气流量合适等。
4、汽油——汽车燃料,石蜡——作蜡烛,沥青——铺路,等等。
P146习题1.?(1)A
2、燃煤中含有硫元素,冬天取暖产生SO2,使空气中SO2增多;尽量减少含硫原煤的燃烧等。
3、不能。可燃物燃烧产物是CO2和水,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
4.? A:一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2CO+O2
CO2+Ca(OH)2=CaCO3↓+H2O
5、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等。
6、如目前制氢气的成本高、存放、安全等问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 末 调 查 卷 (A)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直接写出得数5.5+6 = 8-1.8 = 0.76÷0.4 = 12.5×( ) = 100115-= 30÷= …
西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复习练习卷(二十三)1 2 3 4 5 6 7 8 9 10 1.在下列加点字不全读轻声的一组后打“√”。 1.红 去 石 我 ( ) 2. 看 老 商商 走 ( ) 3. 路 送 萝 胳 ( ) 4. 宽 详 三 国( …
年中国高性能铝材行业分 析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 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通常通过…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聚丙烯燃烧灰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