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为师之道要拜谁为师?他的这一行彰显了他的什么精神?

孔子拜师解读 (修改)_百度文库
孔子拜师解读 (修改)
第六册《孔子拜师》解读
一、解读孔子及老子 (图示)公元前551年,春秋末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在山东曲阜降生。有人说,他是教育界的鼻祖,有人提议,把他的生辰作为新的教师节。他一生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就是孔子。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他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寻访到了——他。
他,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所著有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他朴素的辩证法;“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表明他无为而治的主张;“上善若水”诠释了泽被万物不争名利的水性品格。鲁迅先生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他和他,一个身在鲁国,山东曲阜,一个身在天子脚下,河南洛阳;一个求知若渴,一个声名远播,于是,就有了这一出千古流芳的《孔子拜师》。
二、解读作品
其实,当年的老子,跟任继愈老先生是一样的,国家图书馆的馆长,读过很多书,读很多经典,特别有学问。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总算到了洛阳城门口,老子站在城门口,迎候孔子。大家看,老子说了一个词——“迎候”,很有些味道。说“迎候”,不说“等候”,也不说“恭候”。这也就是老子,说话的度、分寸、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信,你用“等候”试试看。“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等候。”什么感觉?没感觉。“等候”,中性的,不冷不热,没有温度。是不是?你再用“恭候”试试看,“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恭
贡献者:麓谷人生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孔子曾在多少岁拜谁为师_百度知道孔子曾拜谁为师?朱熹称赞孔子什么?_百度知道读写苑--永新城厢小学李建斌小语工作室
当前位置:&&&
17孔子拜师
上传: 郑水凤 &&&&更新时间: 21:18:04
17孔子拜师 一、观看08年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段,导出课题 &&& 1.谈话:小朋友们,两年前也就是2008年,你们知道咱们国家发生了什么大喜事吗?我这儿有几个小提示,你们根据我的提示来猜一猜,怎么样?提示一:这件喜事的时间是日,提示二:这件喜事的地点在北京,提示三:这件喜事的吉祥物是福娃。想不想再回味一下当时精彩的片断? &&& 2. 观看开幕式片断(中国汉字) &&& 师背景介绍(孔子三千弟子高高举起的就是中国最早的书-&&竹简,他们吟诵的是《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 二、揭示课题 &&& .你们知道刚刚录象上响彻世界的话是谁说的吗?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这位伟人故事的文章。 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 看,这个&拜&字特别难写,不过老师有个方法,教你们怎么记住它。我们看,这个&拜&字是会意字,左右两边是两个变形的手,表示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细心的小朋友也许会发现右边还多了一横,这一横表示拜了一次又一次。现在来看&拜&字怎么写。这就是&拜&字的两个变形的手,最后,大家可千万不要忘记这一横哦,它表示&& 三、初读课文 师:我们知道孔子是大思想家,这么了不起的人为什么要拜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师:现在谁能告诉我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 师: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吗?我这儿有一段话,请同学们读完以后再告诉我。 师:好,哪位同学告诉我孔子的知识是不够渊博吗?(不是) 师:你从哪看出来? 生: 师:是呀,孔子已经远近闻名,却总觉得不够渊博,还是决意去拜师。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谦虚好学) 师:齐读这一段话,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四、深入研读 师:孔子这么好学,他去拜谁为师?(老子) 师:老子也是大思想家,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孔子去拜老子为师,一路上历尽艰辛,课文中有个句子具体写出了孔子拜师的不容易,找找看。 2、交流 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 师: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中那几个词可以看出孔子拜师路上的艰辛? &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 师:&餐&是什么意思? 生:吃 师:&宿&是什么意思? 生:住 师:&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呢?(生如果还是不理解,你就解释&露&是露天的意思,合起来从字面就可以理解为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像这样理解一个词语中的一个字就能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同样的方法理解&日夜兼程&。(白天和黑夜都在赶路) 师:这么赶,为什么?(想早点见到老师) 师:求知心切呀! 师:还有哪个词语看出孔子拜师的不容易?(上千里) 师:曲阜到洛阳上千里,我们从地图上来感受一下有多远。 师:这么远的路,在两千多年前,既没有汽车、轮船,又没有火车、飞机,孔子怎么去的? &师:走了多久?(几个月)几个月呀!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孔子一路上会遇见什么困难呢?也许,双脚走得打起了血泡;也许&& &生:也许会遇上大雪。 师:也许? 生:也许找不到旅馆。 (是呀,孔子只有睡在哪?) 师:也许? 生:也许没有了干粮。 师:饥饿难耐呀,也许? 生:也许天下起了大雨,孔子浑身湿透。 师:又冷又饿呀。 (说得真好啊,带头鼓掌。) 师:孔子拜师真不容易呀!还有哪个词也看出孔子的不容易?(终于)小朋友们有信心读好这个句子?(有)好,你们先读读。 &&& 自由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读不好时:你就得他读得怎样?为什么?你能读读吗? 生读得好时:(我感受到曲阜到洛阳真远呀!读出了孔子拜师路上的艰苦。把孔子不怕吃苦的精神读出来了。孔子这一路上真不容易呀!我仿佛看到孔子艰难地走在求学路上。) 生读得最好时:你读得太好了,你已经把文字读成画面了,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我都要拜你为师了! 师:我们就来一起读读,好不好? 师:读着这句话你从孔子身上感受到什么?(谦虚好学、诚心诚意) 如果学生没说到,师: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是为什么?(拜师)拜师是为了学知识,可以看出孔子?(勤奋好学)还有?拜师路上再苦再难,孔子也坚持到底,可见孔子拜师诚心诚意。 & &句子二:(见面情形) 师:孔子那么诚心地去洛阳拜老子为师,师徒终于见面了,场面一定很感人,课文中有一段生动的对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孔子的话,用波浪线画出老子的话。 两位思想家第一次见面 1、师: 我们来看看第一次对话。(出示第一次对话) 师:谁先来读读孔子的话?(生读)非常有礼,值得大家学习 师:谁来读读老子的话?(生读)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为什么? 师:对,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所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谁愿意读? 好,老师来读孔子的话,你们来读老子的话,好吗? 2、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们第二次对话的内容呢。你们想知道吗?(想)好!女生读孔子的话,男生读老子的话,好不好? 师:刚才你们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孔子自称孔丘,而老子则称他?(仲尼) 师:孔丘是孔子的名,仲尼是孔子的字。古人名和字是分开来使用的,自称自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的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应以字相称。老子用字称呼孔子,可见他对孔子的尊重。另外他听说孔子要来,特地到洛阳城外迎侯。(出示句子) 师: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迎候&能换成&等候&吗? 师:其实&迎候&关键在这个&迎&字上,迎是迎接的意思,老子这么一位大思想家,到洛阳城外去迎接一个后生晚辈,可见老子?(谦虚)也体现老子对孔子的尊重。 师:第一次见面,老子就以他的谦虚和尊重,给孔子上了一课,真不愧孔子要拜他为师。&& 那孔子呢?你觉得他怎样?(谦虚有礼)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上前行礼,再次行礼)还有吗?比如他说的话中。(您) 师:细心的小朋友也许已经发现了他们的对话中孔子还说了一句话,对吗?谁找到了给大家读读。(出示句子) 师: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大家看,孔子说的话中有这样一句话:&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张老师想,孔子如果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知识的学不完的,同学们现在读小学,接下来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还会进修硕士、博士等等,就算工作了还要学习。 师: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不断学习的人? 师:这就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板书:学无止境 师: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他拜师求学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孔子求知若渴,才使得他克服一切困难,千里迢迢来拜师。最终,孔子用他的谦虚有礼和诚心诚意打动了老子,使老子收下了他这个徒弟。 && 句子三: 师:从此以后,孔子怎样学?老子怎么教?谁能找到句子读一读。 师:孔子是如何学的? 师:从&每天&、&随时请教&看出什么? 师:他的老师老子怎样授徒的?(毫无保留) 师:怎样才叫毫无保留? 师:老子把知识教给孔子是毫无保留的,老师还想到了一心一意来形容,你还想到什么四字词语来形容吗?(全心全意、一字不落、诚心诚意) 五、升华文本 & 师:课文学到这里,老子和孔子的品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我们要用一副对联来赞美他们: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毫无保留。现在要把上下联的后四个字换一换,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 上联& 下联& 一起读好最后一自然段。 师:因此,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板书:流传千古 师:最后,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这副对联,上联:下联:横批: &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拜项橐为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