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讲家风、陈廷敬的家训家教家风、家教的专家是谁

哎呀,服务正在维护中……
休息一下,马上回来!关于开展“我的家风、家训、家教”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我的家风、家训、家教”征文活动的通知
来源:工会&
各学校单位:
家庭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建设历史悠久,对家庭建设有着独到的认识和感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引导广大退休教工建设文明向上的家庭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经研究,决定在各学校单位退休教工中组织开展“我的家风、家训、家教”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文明和谐家风
二、活动形式
由各学校单位在退休教工中组织开展征集、交流活动,并推荐上报;或通知退休教师根据此通知直接参加征文活动。
三、征文要求
1、内容:围绕自己家庭发生的真实故事和感受,以家风、家训、家教等为主题,围绕传统风范,紧扣时代要求,针对社会问题,结合家庭实际叙事论理,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2、体裁:故事、议论、杂谈、随笔等皆可。
3、篇幅:语言精练,富有内涵。征文篇幅要求1000字左右。
4、征文用A4纸四号字打印,只收电子文稿。稿件发至:电子邮箱。联系人:局退管办张聪为。联系电话:&
上报征文必须在稿件末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原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
5、征文截止时间:2016年5月20日
四、工作要求
1、各学校单位要将此活动通知宣传到全体退休教师,组织和动员退休教师积极参加此活动。
2、按照退休教师的人数,每个学校单位可推荐征文1-5篇。
3、由于部分退休教师不熟悉电脑,请学校单位给予打印、发送等方向面的支持和帮助。
4、局退管办、退教协将组织人员对各学校单位上报的征文进行评奖,并设立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 金山区教育局退管办、退教协
&&&&&&&&&&&&&&&&&&&&&&&&&&&&&&&&&&&&&& &&&&&
相关新闻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地址: 上海金山区龙胜路1097号 邮编:201512 电话:(021)- 传真:(021)-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帮助信息 -
Copyright &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
Processed in 0.011 second(s), 3 queries, Gzip disabled家庭助廉专题讲座:家训、家教、家风_晋参在线 - 山西政府参事室
&&&& 单位信箱:&&&
家庭助廉专题讲座:家训、家教、家风
发布时间: 13:02   来源:未知   作者:whl1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 【】
家庭助廉专题讲座:家训、家教、家风
&&清廉从治家开始
来源:国务院参事室
&& 2月24日上午,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关于在中国国家机关各部门深入开展家庭助廉行动的通知》精神,我室机关妇委会特邀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检秋为我室机关干部作了关于&清代士人的家训与家风&专题讲座,会议由机关妇委会主任张立平副司长主持,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郑宏英同志和部分机关干部聆听了讲座。
&&& 罗检秋研究员以漫谈的形式,讲述了清代士人优秀的家训、家教与家风故事,并以此说明勤俭、清廉、慎独这些家训上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流传久远,一代又一代的士人、家庭以此为训诫,教育出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譬如梁启超,一门生九子,九子三院士,正所谓&清风正气传家远&。
&&& 通过这次讲座,机关干部深刻地认识到清廉从治家开始。良好的家训家教家风不仅对个人品德和修养很重要,而且对养成清廉的官德也很重要。家庭是助廉的重要环节。
】 【】 【】
--- 其他相关信息 ---
Copyright &
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技术支持:
地址:山西省文源巷23号 电话: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_名人家风家训家教故事
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_名人家风家训家教故事
学习啦【故事】 编辑:乐平
  培育清廉家风,做&最美家庭&的引领者是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所倡导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呢,下面就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以及名人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吧!
  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家,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丰子恺教子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名人家风家训家教故事:鲁迅教子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名人家风家训家教故事:钱基博教子
  钱基博乃一代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本文已影响 人
[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_名人家风家训家教故事]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2041人看了觉得好
1266人看了觉得好
1053人看了觉得好
【故事】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名人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校长传媒-微转化
《校长》以&学校卓越发展及全球管理智慧&为办刊宗旨,以&学校成长解决方案&为刊物特色,以各级教育行政官员、中小学校长、职业院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一份面向大中华区发行的高端教育管理月...
真实的湄公河惨案,比电影更残酷!
[广告][广告]●●●●●●●●●●●
热门公众号Accounts
精彩内容热门推荐
AM972FM87.6哈尔滨经济广播官方微信平台,欢迎各位加关注和节目互动!
十分感谢和欢迎您关注我们
瘦肚子、瘦小腿、瘦手臂,一对一给予?你?健康的瘦身专业意见,教?你?不用节食瘦身方法.↓ ↓ ↓ ↓ ↓ 点击关注
千迅?金融?——国内最专业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平台,行业内最顶级的VIP会员俱乐部,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gh_d47d8d475820
分享全球 内涵,腐,邪恶,搞笑,亮点,.想了解更多夜生活微话题,就关注我把!警告:不满18岁禁止关注
gh_fd7f84f242a6
一键制作音乐照片!
?神马?爆料,都有料,等你来!
wyzhaopengyou
你想交更多的朋友?想让更多人认识你?那么写一下自我介绍跟照片.交给我吧.明天就有可能刊登哦!
anduniversity
为重庆高校师生量身定做的校园服务平台,集教务管理、学习就业、生活娱乐于一体.
wei-rongxian
微容县时代,为容县商家提供微平台服务~
HeyYeah0769
你可以把我们理解成新媒体的节目平台(东莞最鈥溛垅EUR澋缡犹?,每天会制作出原创的节目,首批节目有《搜食》《十种》《莞家婆》鈥︹EUR?
毛刚搞笑工作室拥有专业的策划,编剧,导演,演员与拍摄团...
名人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
阅读&46717&发表& 07:00:37
名人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文|心言 辑录1、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2、吉鸿昌不忘父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3、总统教子自立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4、鲁迅教子顺其自然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5、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6、梁启超全方位爱子女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7、梁济对梁漱溟“信任且放任”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8、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时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公务,无暇顾及。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思杜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晚年,胡适对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可谓沉痛之语,意味深长。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祖望你交给我,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9、丰子恺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延伸阅读: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微信号xzcm888)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
评论Comments
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风家训家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