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氢铵分解成氮气和二氧化硫变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

好像又找到一个制取硫酸的方法_化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43,029贴子:
好像又找到一个制取硫酸的方法收藏
硫酸铵受热分解成什么?硫酸和氨气?要多少度?如果真是这样,就可以制取浓硫酸了。NH42SO4 = 2NH3↑ + H2SO4
浓度不高,还会臭。用毛爷爷买吧
网上买,阿里旺旺
硫酸铵热分解方程式复杂…… 没这么简单
我记得S+O2—SO2 SO2+H2O—H2SO3H2SO3+O2—H2SO4不用谢【滚
硫酸铵不是化肥的成分的么?买点这种化肥,取少量再加热,铵盐制取出来的硫酸一般不高,容易挥发
氧化性酸的铵盐分解情况非常复杂,产物随温度上升而变化。再说,就算你成功分解出H2SO4或者SO3,也是气态的,怎么吸收成浓硫酸?
硫酸铵受热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硫,是不能制得硫酸的
硫酸氢铵  --来自IBN5100 世界线变动率0.12450 
3(NH4)2SO4=高温=4NH3↑+N2↑+3SO2↑+6H2O↑
你看行。我看悬(还是自己买吧)
随着温度升高,首先生成硫酸氢铵,然后生成焦硫酸铵,最后完全分解为氨气、氮气、二氧化硫和水
出二氧化硫不是三氧化硫
10楼正解,,为什么楼上都比我的级别高!
把二氧化硫和氯气混合通入水得到盐酸和硫酸
楼主真是太天真,你们老师没有告诉过你们不能靠主观臆想吗不是想到什么就弄出个化学式配平就OK了的
最多到硫酸氢铵吧……最近正在想这个……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熵变_百度知道快速解决大气污染的方案_重庆市政府公开信箱
重庆市科委公开信箱
&&&&&&&&&&&&
邮件字号:
渝科委信箱[2015]30
发布单位:
来信内容:
快速解决大气污染的方案
尊敬的李主任:
我是数项燃煤锅炉烟气净化技术的专利权人,我们的专利在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性方面都已取得重大的突破,如在相关领域得予推广,将带来巨大的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我们祈望市科委在各方面对我们的项目拓展给予支持,以飞速加快我市环境治污工作的前进步伐。
以下是我们的专利的相关说明,敬请惠阅。
多功能燃煤锅炉烟气净化装置
(专利号:.4)
多功能燃煤锅炉烟气净化装置
(专利号:.1)
多功能燃煤锅炉烟气高效净化装置
(专利号:.X)
燃煤锅炉烟气净化装置
(专利号:.4)
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净化器
(专利号:.8)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
火电厂(含热电厂、自备电站)和其他燃煤单位应当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减排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国家鼓励燃煤企业采用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技术和装备,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第二十七条)
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要求:
东部地区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中部地区新建机组原则上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鼓励西部地区新建机组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
东部地区现役30万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发电机组、10万千瓦及以上自备燃煤发电机组以及其他有条件的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
环境保护部于日发布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8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9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0号)和《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4个配套办法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一道于日起实施。
当前,我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对重点地区火电燃煤锅炉规定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为:二氧化硫,50mg/m3;氮氧化物,100mg/m3;汞及其化合物,0.03mg/m3;烟尘,20mg/m3。
新的排放限值趋严对烟气净化装置的脱除效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2013年中国环境报报道“燃煤电厂脱硝设施脱硝率仅在50%左右”, “2010年重点调查电力企业3266套脱硫设施,二氧化硫去除率仅69.5%”;与此同时,我国迄今配套30万kw以上机组的脱硫装置和脱硝装置仍需从国外进口或中外合作方能制造。
面对新的排放标准,江苏省扬子石化热电厂2号、7号、8号锅炉脱硝采用低氮燃烧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装置、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组合脱除,除尘采用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组合脱除,脱硫采用烟气脱硫装置。
山东淄博热电有限公司6号锅炉33万kw机组脱硝采用低氮燃烧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组合脱除,除尘采用一台干式电除尘器、一台湿式电除尘器组合脱除,脱硫采用一级脱硫塔、二级脱硫塔组合脱除。
扬子石化热电厂、淄博热电有限公司采用六套装置串连使用脱除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虽然能达到国标特别排放限值,但显露下列问题:
1、由于传统干法电除尘器无法很好地脱除PM2.5,因而需增设湿式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由此造成投资增加、设备庞大占地多、运行阻力大、运行费用高。
2、淄博热电有限公司的单塔脱硫效率低,故需增设二级脱硫装置,不但有上述第一项投资增加等问题,还存在废水废渣多,易结垢、易堵塞、易磨腐等诸多弊端。
3、低氮燃烧器脱硝效率低,故需增设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甚至需再增设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装置,除有上述第一项投资增加等问题,将大量排放废水,形成二次污染。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运行过程中,未耗尽的氨与烟气中的SO3反应,生成硫酸氢铵和硫酸铵(硫酸铵也易转化为硫酸氢铵),硫酸氢铵在空气预热器常规设计位于冷端层上方和中间层下方的140℃~230℃之间的温区为液态向固态转变阶段,具有极强的吸附性,会使大量烟尘沉降在金属表面和卡在层间,引起堵塞。在残留氨度(3-5)×10-6时,3~6个月就能使空气预热器阻力上升一倍,将被迫停炉清理空气预热器,影响正常发电。硫酸氢铵和硫酸铵对金属有较强的腐蚀性,加上部分S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SO3,烟气的酸露点提高,导致空气预热器腐蚀加剧,将降低空气预热器使用寿命。
4、湿法脱硫装置由于水中的Cl-无法去除,使得废水不能返入系统回用。
显而易见,一种污染物匹配多套装置的处理方法将导致高投资、高能耗、多故障、有二次污染等诸多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一种功能综合、脱除效率高、建设与运行成本低的深度脱除技术。
为了适应新的排放标准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可对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汞、PM2.5进行高效脱除,并且综合一体、投资小、占地少、物耗能耗低、无二次污染、适用面广的多功能燃煤锅炉烟气净化装置。
我们的装置主要由脱除塔、下循环池、再生槽、沉淀池、氧化池、稠化器、自动真空压滤机组成。其中,脱除塔的底部分设左上循环池和右上循环池,上部则由分隔板分出一个雾化混合降温室和三个脱除室,三个脱除室分别是第一冲击脱除室、雾化逆流脱除室和第二冲击脱除室。
三个脱除室采用两种脱除液。其中,第一冲击脱除室和雾化逆流脱除室的脱除循环液是由补给水、循环水、废钢渣(或石灰)、二氧化硫经氧化形成的硫酸、脱硝转化剂、脱硝还原剂、除汞添加剂、除PM2.5促进剂配制而成的钙法多组份脱除液;第二冲击脱除室的脱除循环液是由含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锅炉排污水、循环水、废钢渣(或石灰)、脱硝转化剂、脱硝还原剂、除汞添加剂、除PM2.5促进剂配制而成的钠、钙双碱法多组份脱除液。
由于钢铁生产产生的废弃物钢渣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钙,其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可以用来脱除SO2等酸性气体,因此本装置利用钢渣作为脱除剂,净化装置附近如有废钢渣,可直接加以利用,实现以废治废,如周边没有钢渣资源,则再以廉价的石灰代替用作脱除剂。
脱除塔的内壁设有耐酸、耐碱、耐磨、保温、疏水性的有机涂料保护层。
本装置脱除塔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燃煤锅炉烟气通过常规干法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除尘后,经引风机进入雾化混合降温室,与雾化喷嘴喷出的雾液充分混合,使增湿后的烟气温度从120℃~190℃降至最佳脱除烟温50℃左右;然后,烟气进入第一冲击脱除室,与冲击喷嘴喷出的脱除循环液同向混合,以设定的稳定的压力冲入左上循环池的脱除液内,激入深处返回时形成设定高度的冲击气泡层,气泡大量迅速生成,在上升过程中不断破裂和合并,不断产生新的气、液接触面,气、液传质能力不断加强,于此过程烟气中的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部分二氧化硫被pH值为0.5~2的循环池脱除液氧化成硫酸、硫酸与由废钢渣或石灰配制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部分二氧化硫与水及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一氧化氮在转化剂作用下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还原剂作用下还原为氮气,氟化物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氟化钙,氯化物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氯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盐酸,汞在除汞添加剂的作用下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汞,PM2.5在促进剂的作用下被润湿、接触液膜后迅疾被黏附而去除;接着,经第一冲击脱除室和左上循环池初步净化的烟气进入雾化逆流脱除室,此时由于烟道在第一冲击脱除室阶段突然收窄,之后又向上弯折,因而形成高速旋切气流,与雾化逆流脱除室的雾化喷嘴下喷的弥漫状雾滴逆向对撞,气流托住雾滴旋切脱除液并反复破碎,液滴破碎得越来越小,气、液接触面越来越大,气、液再次充分混合并在设计参数下形成一段动态稳定的液滴和污染物最佳反应悬浮层,先形成的悬浮液滴被新形成的悬浮液滴所取代,循环介质不断更新,脱除反应和烟尘黏附持续高效进行;再然后,经雾化逆流脱除室二次净化的烟气进入第二冲击脱除室,此时烟气与第二冲击脱除室的冲击喷嘴喷出的脱除液同向运动,在烟气流动的同方向强制形成涡流区(驻涡区),驻涡区的涡流强度恒定不变,不会随锅炉负荷高低、烟气流量大小、烟气流速快慢的变化而变动,烟气进入驻涡区内,污染物和脱除液在涡流强制作用下形成最佳充分混合,于毫秒的时间完成PM2.5的凝聚,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汞及其化合物与脱除液持续快速反应,利用烟气的动能和高压水流产生的正压冲击力,裹挟雾珠的下冲烟气高速冲入右上循环池中,于水下进行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的脱除反应及PM2.5的清洗、融合,强水流带动气流激起大量的泡沫和水雾,泡沫和水雾在运动过程中延长了气相污染物和液相脱除物的反应时间,并增加PM2.5与泡沫和水雾的碰撞、截留、黏附,同时在第二冲击脱除室的钠碱脱除液作用下,残存微量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氟化物和氯化物,分别生成亚硫酸氢钠、硫酸钠、氟化钠和氯化钠,残存的汞在除汞添加剂的作用下生成氧化汞;最后,经第二冲击脱除室和右上循环池三次净化的烟气进入气雾自动分离室进行气雾分离,分离所得洁净烟气从输出口排出,由烟囱排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独特效果:
1、污染物排空浓度低。
烟气经本发明脱除塔净化后污染物排空浓度可达:
二氧化硫
14.4mg/m3
三氧化硫
2.9mg/m3
氮氧化物
15mg/m3
氟化物
0.23mg/m3
氯化物
0.29mg/m3
烟尘
3.2mg/m3
汞及其化合物
7.2&g/m3
林格曼黑度
1级 。
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规定,火力发电以气体为燃料的锅炉或燃气轮机组重点地区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为:烟尘,5mg/m3;二氧化硫,35mg/m3;氮氧化物,50mg/m3;而经本发明脱除塔脱除后的排空污染物可低于此限值。
2、多功能一体化。
扬子石化热电厂、淄博热电有限公司均采用六套装置串连使用进行污染控制,本净化装置设于干法除尘器之后,具有单套装置替代五套装置的效能。由于装置的脱除塔内三个脱除室的巧妙组合,以及多种各有针对性的脱除添加剂所起的作用,实现于单套装置内即可一齐脱除多种污染物。
3、脱除效率高。
二氧化硫
96~98%
三氧化硫
90~95%
氮氧化物
90~92%
氟化物
92~96%
氯化物
93~97%
PM2.5
95~98%
汞及其化合物
70~80% 。
4、物耗能耗少。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工业废弃物--废钢渣,以其有效成分作脱除剂,一方面既减少了废钢渣的填埋量,同时又削减了其它脱除剂的投入,节省了物耗;由于雾化混合降温室、第一冲击脱除室、第二冲击脱除室的喷嘴均采用与烟气顺方向喷液的布置,对烟气的行进起了助推加强的作用,使得系统运行阻力控制在200Pa以内,不需再增设风机,节约了能耗;由此大大降低了总运行费用。
5、造价低。
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一期两台410T/h锅炉引进德国单功能湿法脱硫装置,造价约1600元/kw,本烟气净化装置为七功能一体化装置,总造价1598元/kw。
6、适用面广。
本装置同时适用于火电、钢铁、石化、有色、化工、水泥、建材、陶瓷、玻璃等行业燃煤锅炉、冶炼炉、烧结机、窑炉烟气的高效净化。
7、运行费用低。
本烟气净化装置的运行费用低于淄博热电有限公司6号锅炉,扬子石化热电厂2号、7号、8号锅炉六套串连减排装置运行费用的50%。
8、使用寿命长。
燃煤电厂机组使用寿命最长可达60年,目前投入运行的脱硫装置的寿命普遍为30年,为因应电厂机组的运行时间,本烟气净化装置设计使用寿命为60年。
以上是本发明的技术说明,下面是就付款方式及有关法律责任所作说明:
1、工程建设合同经公证生效时,用户支付总造价的50%作定金,工程费由建设方先行垫支。
2、工程竣工验收后,用户支付总造价40%的款项。
3、装置正常运行一年后,用户支付余下的总造价10%的款项
4、经装置净化后的烟气如达不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建设方负法律责任。
(以上付款方式仅适用于首台220T/h锅炉的烟气净化装置)
办理单位:
办理结果:
关于请求帮助推广五项专利技术产品的回复
张锡源先生:
您好!现将您咨询的有关事宜回复如下:
对于专利的转化和实施,目前主要还是由专利权人自己或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实施,其产品或技术的市场仍然主要靠专利权人或合作伙伴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推广。鉴于您所反映的情况,我们提供四点建议:
一是您可以报名参加我委组织的“重庆高交会”和组团参加的“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西部博览会”等成果交易会(涉及相关参展的展位及装修设计费用由我委补贴),直接与企业进行洽谈开发和生产,寻求合作开发的企业或投资者。
二是您可联系重庆市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充分运用您手中掌握的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向银行融资。担保公司联系电话:。
三是您可联系重庆市科技创业投资协会。该协会定期举办科技型企业与我市金融资源的项目对接会,也许您能从中找到适合的融资渠道。市创投协会的联系电话是:。
四是您可以登陆中国摩托车汽车知识产权信息网(.cn),在项目推荐中填写专利技术的详细情况以及您寻找合作伙伴的条件、联系方式等信息,经重庆摩托车汽车知识产权信息中心进行审查后为您在网站上免费发布。
希望以上建议能对您的专利转化有所帮助。若有其他疑问,欢迎您随时咨询。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联系人:张
磊,联系电话:)
发布时间:
ICP备案编号:渝ICP备号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2955套总数:5788774套专访:3223部会员:357765位
当前位置:
& 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0次
资料类型:月考/阶段
文档大小:305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1.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mXa+与nYb﹣,得m+a=n﹣b
  B. 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C. X、Y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
  D. 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X一定大于HnY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AlO2﹣+CO2+2H2O═Al(OH)3↓+HCO3﹣
  B. 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NH4++HSO3﹣+2OH﹣═SO32﹣+NH3↑+2H2O
  C. 氯气通入冷的烧碱溶液中:2Cl2+2OH﹣═3Cl﹣+ClO﹣+H2O
  D. 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Mg2++2HCO3﹣+Ca2++2OH﹣═CaCO3↓+2H2O+MgCO3↓
3.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各离子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SCN﹣
  B. pH为1的溶液:Fe2+、K+、ClO﹣、Cl﹣
  C. c(H+)=10﹣12 moloL﹣1的溶液:K+、Ba2+、Cl﹣、NO3﹣
  D. 存在较多的H+、SO42﹣、NO3﹣的溶液:Al3+、CH3COO﹣、Cl﹣
4.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1L 0.5 moloL﹣1CuCl2溶液中含有Cu2+的个数为0.5NA
  B. 标况下,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为8NA
  C. 1mol Na2O和1mol Na2O2晶体中离子总数均为3NA
  D. 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 NA
5.氮化钠和氢化钙都是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末配平)如下:Na3N+H2O→NaOH+NH3,CaH2+H2O→Ca(OH)2+H2.
有关它们的叙述:①离子半径:Na+>N3﹣>H+;
②与水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与水反应后的溶液都显碱性;
④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
⑤两种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④ D. ③
6.已知反应:①2C(s)+O2(g)=2CO(g);△H=﹣221kJ/mol②H+(aq)+OH﹣(aq)=H2O(1);△H=﹣57.3kJ/mol(稀溶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B. 1mol碳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kJ
  C. 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D. 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7.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oL﹣1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 60 mL B. 45 mL C. 30 mL D. 15 mL
8.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2、H2、O2三种气体,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是(  )
  A. 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ρ(H2)>ρ(N2)>ρ(O2)
  B. 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H2)>p(N2)>p(O2)
  C. 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V(O2)>V(N2)>V(H2)
  D. 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m(H2)>m(N2)>m(O2)
二、非选择题:
9.置换反应的通式可表示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为黄绿色气体,单质乙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若过量的单质甲与化合物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Al2O3+2Fe.除去反应后混合物中剩余的铝粉与生成的Al2O3所用的试剂是      ;
(3)若单质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化合物B是一种磁性黑色晶体,写出用单质乙做碱性(KOH溶液)燃料电池反应物时的负极反应式      ;
(4)若单质乙是黑色非金属固体单质,化合物B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A和E、D和F分别同主族,且B与D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试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已知101KPa时,A单质的燃烧热为285.8kJ/m01,请写出A单质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
(3)E单质在足量D单质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4)化合物X、Y均由A、D、E、F四种元素组成.
①X、Y均属于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②X与Y的水溶液相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化合物E2F的水溶液中滴入双氧水和稀硫酸,加热,有单质生成.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11.无水CuSO4在500℃以上按下式分解:CuSO4→CuO+SO3↑+SO2↑+O2↑,某同学为测定一定量的CuSO4受热分解所产生的SO3、SO2、O2的物质的量,从而通过计算来确定该条件下CuSO4分解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实验的主要仪器如下:
实验所测得数据及有关事项如下:
a.准确称取6.40g无水CuSO4;
b.装置C在实验结束时增重2.88g;
c.实验结束后,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排出水的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mL.
(1)按装置从左至右的方向,各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      (用圆圈内数字表示,不重复使用).
(2)实验前,还须向盛满水的D装置中通入O2(所需的O2另用其他方法制取)使之达到饱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3)假设CuSO4完全分解且所有气体全被吸收或排出,通过题中所给的数据计算,CuSO4完全分解所得SO3的物质的量是      mol,该条件下无水Cu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将A中分解所得的混合气直接导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当酸性气体恰好完全被吸收,而仍有氧气逸出时,则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可能为      (填序号).
a、c(SO42﹣)=c(SO32﹣)
b、c(OH﹣)=c(H+)
c、c(Na+)>c(SO42﹣)>c(SO32﹣)>c(OH﹣)>c(HSO3﹣)>c(H+)
d、c(Na+)>c(SO42﹣)>c(HSO3﹣)>c(H+)>c(SO32﹣)>c(OH﹣)
12.A、B、C、D四种物质均为下列离子组成的可溶性化合物,组成这四种物质的离子(离子不能重复组合)有:
阳离子 Na+、Al3+、Ba2+、NH4+
阴离子 Cl﹣、OH﹣、CO32﹣、SO42﹣
分别取四种物质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①A、D溶液呈碱性,B呈酸性,C呈中性,
②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A,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
③A溶液与D溶液混合并加热有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A所含的阴离子的电子式是      ,B所含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2)写出③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
(3)C的化学式是      ,
(4)简述D溶液呈碱性的理由      .
201-2015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1.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mXa+与nYb﹣,得m+a=n﹣b
  B. 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C. X、Y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
  D. 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X一定大于HnY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核外电子数相同;
B.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Y位于同周期,为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越大的非金属性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弱;
C.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Y均为阴离子、或均为阳离子在同一周期,否则不在同一周期;
D.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的原子半径大于Y,X可能为金属.
解答: 解:A.由mXa+与nYb﹣,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m﹣a=n+b,故A错误;
B.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Y位于同周期,为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大,则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故B正确;
C.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Y均为阴离子、或均为阳离子在同一周期,若一个为阳离子一个为阴离子,则一定不在同一周期,故C错误;
D.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的原子半径大于Y,X可能为金属,则不存在气态氢化物,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明确X、Y可能为阴离子、阳离子及相对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AlO2﹣+CO2+2H2O═Al(OH)3↓+HCO3﹣
  B. 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NH4++HSO3﹣+2OH﹣═SO32﹣+NH3↑+2H2O
  C. 氯气通入冷的烧碱溶液中:2Cl2+2OH﹣═3Cl﹣+ClO﹣+H2O
  D. 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Mg2++2HCO3﹣+Ca2++2OH﹣═CaCO3↓+2H2O+MgCO3↓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A.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
B.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生成亚硫酸铵和水;
C.电荷不守恒;
D.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
解答: 解:A.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故A正确;
B.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生成亚硫酸铵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SO3﹣+OH﹣═SO32﹣+H2O,故B错误;
C.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C错误;
D.氢氧化镁溶解度比碳酸镁小,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2++HCO3﹣+Ca2++3OH﹣═CaCO3↓+H2O+Mg(OH)2↓,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3.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各离子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SCN﹣
  B. pH为1的溶液:Fe2+、K+、ClO﹣、Cl﹣
  C. c(H+)=10﹣12 moloL﹣1的溶液:K+、Ba2+、Cl﹣、NO3﹣
  D. 存在较多的H+、SO42﹣、NO3﹣的溶液:Al3+、CH3COO﹣、Cl﹣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 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络离子;
B.pH为1的溶液,显酸性,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c(H+)=10﹣12 moloL﹣1的溶液,显碱性;
D.离子之间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解答: 解: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Fe3+、SCN﹣结合生成络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pH为1的溶液,显酸性,Fe2+、H+、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ClO﹣、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c(H+)=10﹣12 moloL﹣1的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H+、CH3COO﹣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隐含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4.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1L 0.5 moloL﹣1CuCl2溶液中含有Cu2+的个数为0.5NA
  B. 标况下,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为8NA
  C. 1mol Na2O和1mol Na2O2晶体中离子总数均为3NA
  D. 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 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 A.铜离子为弱碱阳离子,水溶液中部分发生水解;
B.气体摩尔体积适用对象为气体;
C.氧化钠中阳离子为钠离子阴离子为氧离子,过氧化钠中阳离子为钠离子,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
D.1个羟基中含有9个电子.
解答: 解:A.水溶液中部分铜离子水解,所以1L 0.5 moloL﹣1CuCl2溶液中含有Cu2+的个数小于0.5NA,故A错误;
B.标况下,辛烷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B错误;
C.1mol Na2O含有2mol钠离子和1mol氧离子,共含有3NA个离子;1mol Na2O2晶体中含有2mol钠离子和1mol过氧根离子,共含有3NA个离子,故C正确;
D.1个羟基中含有9个电子,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9NA,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是解题关键,注意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注意过氧化钠、羟基的结构,题目难度不大.
5.氮化钠和氢化钙都是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末配平)如下:Na3N+H2O→NaOH+NH3,CaH2+H2O→Ca(OH)2+H2.
有关它们的叙述:①离子半径:Na+>N3﹣>H+;
②与水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与水反应后的溶液都显碱性;
④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
⑤两种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④ D. ③
考点: 钠的重要化合物.
分析: ①根据离子半径的判断标准,核外电子层数多的大于核外电子层数少的,当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核内质子数大的离子半径小;
②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的转移和化合价的升降;
③强碱和弱碱在水溶液中都为碱性;
④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铵、氨气或氯化钠、氢气;
⑤氮化钠和氢化钙中阳离子为Na+,Ca2+,阴离子为H﹣,N3﹣,阴阳离子电子层结构不同;
解答: 解:①中钠离子和氮离子核外均有十个电子,钠离子的核内质子数大于氮的核内质子数,故离子半径氮离子大于钠离子,氢离子核外没有电子,故离子半径为氮离子>钠离子>氢离子,故①错误;
②在第一个反应中,是复分解反应,第二个反应有化合价的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故②错误;
③第一个反应有氢氧化钠和氨气生成,故溶液显碱性,第二个反应有氢氧化钠生成,故溶液显碱性,故③正确;
④第一个反应产物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铵两种物质,故④错误;
⑤氮化钠和氢化钙的阳离子电子结构不相同,阴离子结构也不相同,故⑤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半径的判断标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6.已知反应:①2C(s)+O2(g)=2CO(g);△H=﹣221kJ/mol②H+(aq)+OH﹣(aq)=H2O(1);△H=﹣57.3kJ/mol(稀溶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B. 1mol碳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kJ
  C. 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D. 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考点: 中和热;燃烧热.
分析: A、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为1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
B、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C、浓硫酸稀释的过程是放热的;
D、醋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解答: 解:A.碳的燃烧热是指1mol碳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CO2放出的热量,从2C(s)+O2(g)=2CO(g)△H=﹣221kJ/mol可知1mol碳燃烧生成CO放出110.5 kJ,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故A错误;
B.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故B正确;
C.浓硫酸稀释的过程是放热的,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C错误;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混合,稀醋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H<﹣57.3 kJ/mol,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分析理解,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7.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oL﹣1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 60 mL B. 45 mL C. 30 mL D. 15 mL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Cu失去的电子都被O2得到了,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求出参加反应的铜,然后求出 Cu(NO3)2,再根据 Cu(NO3)2与NaOH 反应的关系,求出NaOH 的物质的量,最终求出NaOH溶液的体积.
解答: 解: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完全生成HNO3,则整个过程中HNO3 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即Cu失去的电子都被O2得到了,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Cu)×2=n(O2)×4
n(Cu)×2=mol×4
解得:n(Cu)=0.15mol
所以 Cu(NO3)2 为0.15mol,
Cu2+~2OH﹣
则NaOH 为 0.15mol×2=0.3 mol,
则NaOH 体积V===0.06L,即60ml,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若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无从下手,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则化繁为简,平时需注意守恒思想的应用.
8.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2、H2、O2三种气体,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是(  )
  A. 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ρ(H2)>ρ(N2)>ρ(O2)
  B. 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H2)>p(N2)>p(O2)
  C. 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V(O2)>V(N2)>V(H2)
  D. 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m(H2)>m(N2)>m(O2)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来说,符合克拉伯龙方程PV=nRT=RT,根据方程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解答: 解: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氮气的摩尔质量是28g/mol,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
A.当温度和压强相同时,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知,气体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根据摩尔质量知,三种气体的密度大小顺序是ρ(H2)<ρ(N2)<ρ(O2),故A错误;
B.根据PV=nRT=RT得PM==ρRT,当温度和密度相同时,气体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三种气体的压强大小顺序是p(H2)>p(N2)>p(O2),故B正确;
C.根据PV=nRT=RT得V=,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气体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这三种气体体积大小顺序是:V(O2)<V(N2)<V(H2),故C错误;
D.根据PV=nRT=RT得m=,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气体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三种气体的质量大小顺序是m(H2)<m(N2)<m(O2),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灵活推导PV=nRT=RT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中等.
二、非选择题:
9.置换反应的通式可表示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为黄绿色气体,单质乙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I﹣=I2+2Cl﹣ ;
(2)若过量的单质甲与化合物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Al2O3+2Fe.除去反应后混合物中剩余的铝粉与生成的Al2O3所用的试剂是 氢氧化钠溶液 ;
(3)若单质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化合物B是一种磁性黑色晶体,写出用单质乙做碱性(KOH溶液)燃料电池反应物时的负极反应式 2H2﹣2e﹣+2OH﹣=2H2O ;
(4)若单质乙是黑色非金属固体单质,化合物B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2MgO+C .
考点: 无机物的推断.
分析: (1)若甲为黄绿色气体,应为Cl2,单质乙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则乙为I2,该反应可以是氯气与KI的反应;
(2)Al、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而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单质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化合物B是一种磁性黑色晶体,则甲为Fe、A为H2O、B为Fe3O4、乙为
H2,氢气做碱性(KOH溶液)燃料电池反应物,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氢气在负极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水;
(4)若单质乙是黑色非金属固体单质,化合物B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则该反应为Mg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MgO与碳.
解答: 解:(1)若甲为黄绿色气体,应为Cl2,单质乙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则乙为I2,该反应可以是氯气与KI的反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
故答案为:Cl2+2I﹣=I2+2Cl﹣;
(2)Al、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而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反应后混合物中剩余的铝粉与生成的Al2O3,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3)单质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化合物B是一种磁性黑色晶体,则甲为Fe、A为H2O、B为Fe3O4、乙为H2,氢气做碱性(KOH溶液)燃料电池反应物,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氢气在负极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水,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H2﹣2e﹣+2OH﹣=2H2O,
故答案为:2H2﹣2e﹣+2OH﹣=2H2O;
(4)若单质乙是黑色非金属固体单质,化合物B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则该反应为Mg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MgO与碳,该反应方程式为:2Mg+CO22MgO+C,
故答案为:2Mg+CO22MgO+C.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难度中等,注意铝热反应、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反应,在无机推断中经常考查.
10.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A和E、D和F分别同主族,且B与D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试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第三周期第IA族 ;
(2)已知101KPa时,A单质的燃烧热为285.8kJ/m01,请写出A单质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l)△H=﹣285.8KJ/mol ;
(3)E单质在足量D单质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4)化合物X、Y均由A、D、E、F四种元素组成.
①X、Y均属于 离子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②X与Y的水溶液相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HSO3﹣═H2O+SO2↑ ;
(5)化合物E2F的水溶液中滴入双氧水和稀硫酸,加热,有单质生成.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S2﹣+H2O2+2H+═S↓+2H2O .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则A为H元素;A和E、D和F分别同主族,且小于E元素的原子序数有多种,则E是Na元素,F为原子序数大于E的短周期元素,F位于第三周期,D和F同主族,则D位于第二周期;
如果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B为He元素时,D为B元素,Na不能在硼的单质中燃烧,故错误;
所以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为O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为C元素,则C为N元素,D和F位于同一主族,则F为S元素,结合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 解: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则A为H元素;A和E、D和F分别同主族,且小于E元素的原子序数有多种,则E是Na元素,F为原子序数大于E的短周期元素,F位于第三周期,D和F同主族,则D位于第二周期;
如果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B为He元素时,D为B元素,Na不能在硼的单质中燃烧,故错误;
所以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为O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为C元素,则C为N元素,D和F位于同一主族,则F为S元素,
(1)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I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IA族;
(2)A单质的燃烧热为285.8kJ/m01,即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KJ,所以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5.8KJ/mol,
故答案为:H2(g)+O2(g)═H2O(l)△H=﹣285.8KJ/mol;
(3)E是Na,D的单质为氧气,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4)化合物X、Y均由A、D、E、F四种元素组成,
①这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钠离子和酸根离子能形成离子键,所以为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离子;
②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亚硫酸氢钠和硫酸氢钠,硫酸氢钠为强酸性溶液,能和弱酸的酸式盐反应,所以亚硫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HSO3﹣═H2O+SO2↑,故答案为:H++HSO3﹣═H2O+SO2↑;
(5)化合物Na2S具有氧化性,双氧水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下,二者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2﹣+H2O2+2H+═S↓+2H2O,
故答案为:S2﹣+H2O2+2H+═S↓+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正确推断元素是解本题关键,注意B元素的确定时要考虑He元素,要通过其它信息排除He元素,再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难度中等.
11.无水CuSO4在500℃以上按下式分解:CuSO4→CuO+SO3↑+SO2↑+O2↑,某同学为测定一定量的CuSO4受热分解所产生的SO3、SO2、O2的物质的量,从而通过计算来确定该条件下CuSO4分解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实验的主要仪器如下:
实验所测得数据及有关事项如下:
a.准确称取6.40g无水CuSO4;
b.装置C在实验结束时增重2.88g;
c.实验结束后,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排出水的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mL.
(1)按装置从左至右的方向,各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 ①③④⑥⑤② (用圆圈内数字表示,不重复使用).
(2)实验前,还须向盛满水的D装置中通入O2(所需的O2另用其他方法制取)使之达到饱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降低O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实验误差 .
(3)假设CuSO4完全分解且所有气体全被吸收或排出,通过题中所给的数据计算,CuSO4完全分解所得SO3的物质的量是 0.02 mol,该条件下无水Cu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4CuSO44CuO+2SO3↑+2SO2↑+O2↑ .
(4)若将A中分解所得的混合气直接导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当酸性气体恰好完全被吸收,而仍有氧气逸出时,则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可能为 bcd (填序号).
a、c(SO42﹣)=c(SO32﹣)
b、c(OH﹣)=c(H+)
c、c(Na+)>c(SO42﹣)>c(SO32﹣)>c(OH﹣)>c(HSO3﹣)>c(H+)
d、c(Na+)>c(SO42﹣)>c(HSO3﹣)>c(H+)>c(SO32﹣)>c(OH﹣)
考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分析: (1)根据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按照发生装置→气体吸收装置→排水→测量装置来组装实验仪器;
(2)水中能够溶解部分氧气,会影响测定结果,故实验前向盛满水的D装置中通入O2,使之达到饱和;
(3)根据n=计算出样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根据n=计算出分解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利用S原子守恒及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总质量列式计算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从而可得出硫酸铜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后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
(4)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反应后溶质可能为亚硫酸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有可能为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结合盐的水解原理、电荷守恒判断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离子浓度大小.
解答: 解:(1)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按照发生装置→气体吸收装置→排水→测量装置来安装实验仪器,按从左至右的方向,先分解制备气体,通过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然后利用排水量气法测定氧气的体积,则各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①③④⑥⑤②,
故答案为:①③④⑥⑤②;
(2)水中能够溶解少量氧气,会引进误差,所以实验前向盛满水的D装置中通入O2,使之达到饱和,可以降低O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实验误差,
故答案为:降低O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实验误差;
(3)准确称取6.40g无水CuSO4,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装置C在实验结束时增重的2.88g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设分解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硫xmol,含有ymol三氧化硫,则:x+y=0.04mol、64x+80y=2.88,联立解得:x=y=0.02mol,即:分解的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都是0.02mol;实验结束后,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排出水的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mL,说明分解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反应中硫酸铜、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4mol:0.02mol:0.02mol:0.01mol=4:2:2:1,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SO44CuO+2SO3↑+2SO2↑+O2↑,
故答案为:0.02;4CuSO44CuO+2SO3↑+2SO2↑+O2↑;
(4)产生的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相等,当酸性气体恰好完全被吸收,而仍有氧气逸出时,说明二氧化硫没有完全被氧化,反应后溶质为硫酸钠、亚硫酸钠或硫酸钠、亚硫酸氢钠,
a.于溶液中二氧化硫没有完全反应,则一定满足c(SO42﹣)<c(SO32﹣),故a错误;
b.溶液中溶质为亚硫酸钠、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时,溶液中可能为中性,则:c(OH﹣)=c(H+),故b正确;
c.反应后溶质为亚硫酸钠、硫酸钠的混合液时,亚硫酸根离子部分水解,溶液显示碱性,则满足:c(Na+)>c(SO42﹣)>c(SO32﹣)>c(OH﹣)>c(HSO3﹣)>c(H+),故c正确;
d.溶质为亚硫酸氢钠和硫酸钠时,亚硫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则溶液呈酸性,此时满足:c(Na+)>c(SO42﹣)>c(HSO3﹣)>c(H+)>c(SO32﹣)>c(OH﹣),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物质组成、测量物质含量的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涉及装置连接、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化学计算等知识,明确实验目的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4)为易错点,需要明确反应后溶质组成.
12.A、B、C、D四种物质均为下列离子组成的可溶性化合物,组成这四种物质的离子(离子不能重复组合)有:
阳离子 Na+、Al3+、Ba2+、NH4+
阴离子 Cl﹣、OH﹣、CO32﹣、SO42﹣
分别取四种物质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①A、D溶液呈碱性,B呈酸性,C呈中性,
②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A,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
③A溶液与D溶液混合并加热有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A所含的阴离子的电子式是  ,B所含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2)写出③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Ba2++CO32﹣+2NH4++2OH﹣2NH3↑+2H2O+BaCO3↓ ;
(3)C的化学式是 NaCl ,
(4)简述D溶液呈碱性的理由 NH4+的水解程度小于CO32﹣的水解程度 .
考点: 无机物的推断.
分析: A、D溶液呈碱性,且A溶液与D溶液混合并加热有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则生成的气体为NH3,应是铵盐与碱的反应,由于NH4+离子不与OH﹣共存,NH4Cl、(NH4)2SO4溶液呈酸性,故A、D有一种为(NH4)2CO3,另外一种为Ba(OH)2或NaOH,B呈酸性,只能为AlCl3、Al2(SO4)3中的一种,而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A,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应是氢氧化钡与硫酸铝的反应,则A为Ba(OH)2,B为Al2(SO4)3,D为(NH4)2CO3,C为NaCl,据此解答.
解答: 解:A、D溶液呈碱性,且A溶液与D溶液混合并加热有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则生成的气体为NH3,应是铵盐与碱的反应,由于NH4+离子不与OH﹣共存,NH4Cl、(NH4)2SO4溶液呈酸性,故A、D有一种为(NH4)2CO3,另外一种为Ba(OH)2或NaOH,B呈酸性,只能为AlCl3、Al2(SO4)3中的一种,而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A,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应是氢氧化钡与硫酸铝的反应,则A为Ba(OH)2,B为Al2(SO4)3,D为(NH4)2CO3,C为NaCl.
(1)A为Ba(OH)2,所含的阴离子的电子式是,B为Al2(SO4)3,所含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故答案为:;;
(2)③中生成气体的反应为Ba(OH)2与(NH4)2CO3的反应,其离子反应为:Ba2++CO32﹣+2NH4++2OH﹣2NH3↑+2H2O+BaCO3↓,
故答案为:Ba2++CO32﹣+2NH4++2OH﹣2NH3↑+2H2O+BaCO3↓;
(3)由上述分析可知,C的化学式是:NaCl,故答案为:NaCl,
(4)D为(NH4)2CO3,其溶液显碱性,是因NH4+的水解程度小于CO32﹣的水解程度,故答案为:NH4+的水解程度小于CO32﹣的水解程度.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离子的共存、盐类水解、常用化学用语等知识,较好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及分析推理能力,难度中等.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氧化硫变成三氧化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