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人口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否有利于城市发展

无所不能 健康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盘前必读:1亿非户籍人口将在城市落户
  【财新网】(记者 郭楠)10月12日最值得关注的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李克强称,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时隔七年,医保目录调整再次启动;发改委制定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
  【宏观政策】
  据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2个百分点以上。
  据新华网,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针对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分化态势,我们将强化,而且也正在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因城因地施策,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符合国情、城市特点的措施来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据经济参考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关于《2016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这是自2009年后时隔七年,医保目录的调整再次启动。
  据上海证券报,从2013年首次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到如今统计入库的PPP项目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吸引了超过400家上市公司竞相参与。
  据发改委网站,发改委同意建设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和克拉玛依至塔城铁路铁厂沟至塔城段,两个项目总投资为794.74亿元。
  据住建部网站, 2016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棚户区改造600万套。1-9月,已开工577万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6%,完成投资1.2万亿元。
  据新华社,国家税务总局11日公布数据,作为资源税全面改革首个征期,8月份全国129个改革税目的资源税收入20.65亿元,和改革前政策相比,总体减负5.54亿元。
  据工信部网站,最高人民法院、央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通告强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获取、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对泄露、买卖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法打击。
  据保监会网站,保监会副主席梁涛10日表示,要尽快出台《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保险公司章程指引》,从源头对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明确要求。
  据中国证券网,美国芝加哥联储总裁埃文斯表示,他可以接受美国12月加息,但在做决定之前,他倾向观察经济及通胀进展情况。埃文斯是公认的鸽派人士。
  据中国证券网,11日,深港通《四方协议》签署。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表示,深港通技术准备工作充分,预计11月中上旬完成所有技术准备工作,下一步工作方面,10月中下旬将开始仿真测试,10月13日将开始中国香港、欧美等地区的深港通全球路演,以及继续加强投资者教育。
  据深圳市民政局官方微博,日前,国务院批复广东省政府,同意设立深圳市龙华区和坪山区。
  【行业要闻】
  据发改委网站,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制定了《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和《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
  据发改委网站,11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同意河北省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的复函。
  据工信部网站,《建材工业发展规划(年)》发布。
  据每经网,10月12日开始,支付宝提现将正式收费。
  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三星决定自10月11日起,召回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全部Note 7,共计190984台。
  据中国证券网,工信部正在牵头修订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此前,工信部已在北京连续召开了两次行业座谈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听取行业意见。
责任编辑:张环宇 | 版面编辑:王丽琨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千里财缘一线牵
今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9月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3个,总投资3197亿,主要为水利、交通和能源项目。(记者 范若虹)
据财新记者多方了解,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金融机构住房金融业务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银行自律机制的指导,加强宏观审慎评估(MPA)的约束等,以约束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至楼市。(记者 吴红毓然)
自2014年9月发改委陆续推出11大类重大工程包以来,截至2016年8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66066亿元,比7月底增加2299亿元,已开工48个专项、407个项目。另据统计,9月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3个,总投资3197亿元。(中国证券网)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为什么东北人和平时期挺凶猛 知乎_百度知道独生子女政策是否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其实这是两个问题。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利于社会对流,而高考扩招则加剧了阶层固化”!个人觉得他的观点很有趣,但不确定是不是那么靠谱。他认为因为官员多数因为计生要求只能生一个孩子,“填坑”的需求被大大削减了。还开玩笑说,因为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女儿,“上门女婿”能分到的资源也变多了。而高考扩招,出国以及一系列其他因素则让扩招以前根本无望考上大学的人也能上好大学,满足了硬门槛,那高等阶层为子女的操作空间扩大了。扩招影响的不仅仅是普通学校学生的地位,他表示高考未扩招以前的出身一般的名校学生比现在出身一般的名校学生(比如北航以上)更有可能marry up。另:他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宋明科举制是平民阶层联盟皇帝家族剥夺权贵门阀子弟利益的产物。哪怕对比西方民主国家,平民主义也是更强而不是更弱。
首先说一下,这问题至少是个博士毕业论文级别的课题,所以有必要进行细化讨论。写完发现有点长,那就在这里放一小只母鹿吧:一、定义和概念区分二、关于独生子女政策的误解三、对原题的回答和讨论四、结论什么的一、定义和概念区分
先区分几组重要概念,否则讨论的逻辑和范畴可能会很乱(当然这部分有点长,对回答问题没有直接帮助,欢迎跳过):1.
贫富差距 vs. 阶层流动性
这两者都是社会阶层和不平等研究里的重要话题,但还是有区别的。贫富差距(通常用基尼指数衡量)描述某种资源(最常见的是收入和财富)在人口里的分布情况,是每个人拥有相同财富(共产主义?),还是1%的人拥有99%的财富。贫富差距也可以看成是阶层之间的相对距离吧。阶层流动性是关于不同阶层内的个体流动到其他阶层的概率和频率。阶层流动性内部还分好几种,之后的讨论会涉及到。当然,贫富差距和阶层流动性有很大的相关性,比如大家可能听说过的“盖茨比曲线”(The Great Gatsby Curve):
横轴是贫富差距,纵轴可以看做是代际流动性(流动性的一类,下面会提到)的一中描述,虽然在这儿是代际非流动性,也就是数值越高流动性越差,子辈就越有可能留在父辈相同阶层。从图中可以看到,贫富差距和代际流动性呈明显相关,贫富差距越大,流动性越小。其实原因(之一)也很简单:阶层之间距离越大,跨到其他阶层就越难,流动性也就小了。把因果反过来看也行,代际流动性越小,各种资源也越容易在阶层内部积累,这样带来马太效应,富的更富穷的更穷,贫富差距拉大。所以这两者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这幅图里纵向比较也很有意思,比如中国和新加坡贫富差距程度相仿,但代际流动性中国低很多,说明中国的贫富差距更多的来自代际遗传,通俗来说就是“拼爹”,而新加坡的贫富差距可能更多的来自于个体之间天赋能力等差异。2.
代际流动性 vs. 代内流动性
之前也提到了,代际流动性是两代(或多代)人之间的阶层变化,比如你的阶层相对于你父母的阶层是否有了变化。而代内流动性是人一辈子的阶层流动轨迹,也就是不考虑父母因素,你50岁时的阶层相对于20岁时是否有了变化。是否题主只说了“流动性”,所以可能两者都涉及,当然这两个本来就是相互关联挺大的。不过考虑到是讨论跟独生子女政策的联系,可能代际流动性会更相关一点吧。3.
流动性的量化标准
用不同的量化标准可能导致方法和结论都有变化。流动性可以是二元变量(binary variable),也就是分为有流动和没流动,只要阶层有变化,就有流动性。当然这个变量基本只能在个体层面用。流动性也可以是类别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比如第一阶层到第二阶层,第四阶层到第三阶层之类的,各种流动性表格(mobility table)差不多就是这样。流动性也可以是连续变量(continuous variable),比如之前图里的纵轴表示的代际弹性系数。我在这里可能就主要用第二种吧。4.
流动的方向和距离
如果把阶层流动看做矢量,那就有方向也有大小。方向也就是到底是在社会阶梯上向上爬还是向下掉。一般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向上流动性,也就是底层人口如何提高社会经济地位,但向下流动性也有现实意义,比如中产阶级家庭突然破产沦为底层的风险有多大,精英阶层是否有由于触犯游戏规则等原因而跌出顶层的风险(还是说不管他们是否努力是否合法,都没有向下流动的可能)。流动的大小(距离)也有区别,有些人祖祖辈辈向上爬才挪了一点儿,而另一些人一夜暴富不过三代。5.
阶层(阶级?)如何定义
说了这么多,阶层(stratification)到底是个啥?最简单的定义当然就是直接拿一个或几个变量(收入、教育水平等),然后把所有人从高到低排列,然后把人分成几档,也就是阶层。所以阶层可以有多个维度,在这里我们就讨论最经典的以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一般包含家庭收入、父母教育水平和父母职业声望)为基础的阶层。当然相关的重要概念就是“阶级(class)”了,阶级比阶层要复杂一点,不光是个变量排序的问题,还更关注人在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扮演的角色问题。最早最有名的阶级论当然是马克思搞的了,但韦伯的阶级理论也很有影响,接下来还有新马克思阶级论,我们系一个大牛教授跟她大大牛导师搞出来的微阶级理论等等的就都不细说了。反正我们这儿就只讨论最简单的阶层,且假设只分顶层、中层和底层三个阶层。二、关于独生子女政策的误解:
这里需要澄清一下关于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一些误解。很多人认为计划生育一出台,所有人就只准生一个,人口结构呈4-2-1的完美倒金字塔。其实我们最熟悉的一对夫妻生一个的政策只覆盖了中国城镇和部分农村,这部分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5.9%,在农村,实行生了一个女孩再允许生一个的,一共有19个省,占总人口52.9%。在农村允许生两个孩子的,有5个省,占9.6%。在部分省或地区,如人口比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允许生两个以上孩子的生育政策,占总人口1.6%(维基百科引新浪引计生委…)。这种政策结构就带来了两个结果:1.
生育率长期大于1孩子/女性,实际上,在计划生育实行十年之后,中国生育率仍然在2.5-2.6左右,高于替代生育率(也就是一个种群得以延续的理论最低生育率,一般是2孩子/女性),也高于许多其他国家。甚至到现在仍然有1.6左右,高于1,也高于其他许多发达国家。下图是1960年到2010年的生育率。2.
这点就跟阶层流动性等话题比较相关了。农村和城市的政策双规导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值增加,也就导致了更加庞大的社会底层人口。当然这是个静态的模型上,实际上,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到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这一点我们后面会再提到。三、对原题的回答和讨论:
在正式开始讨论前,先评论一下现在 最高票回答。我觉得这回答的一些想法不错,但讨论范围太局限了,只讨论了政治资源的维度,并且基本只关注了社会顶层的流动性。这部分人虽然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都很有影响力,但毕竟只占总人口的很小一部分。希望我的回答能填补现有答案里的一些空白。
下面(终于)开始回答题主问题
理论上说,根据上面的分类,这个问题至少有2(代际vs.代内) *3(三个初始阶层) =6种情况,每种情况又可以根据流动的方向和程度继续细分。我只能合并一些情况,选其中一些进行讨论。1.
底层代内向上流动
底层主要还是农村人口,人口基数本来就大,生育率还高于城市,造成底层人口更加庞大。这种城乡人口趋势不平衡一方面导致农村人口溢出,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快但劳动力不足,于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从而略微提升了他们的阶层。再看看代际流动。我觉得但有三个问题:一,流动性到底该算绝对人数还是百分比?底层向上流动的绝对人数很可能是增加了,但这部分人占底层总人数的比例是否增加了?二,农村不一定等于底层,两者不完全重叠,那城市里的底层受到什么影响?三,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几十年里也是中国现代化最快的几十年,而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几乎必然的产物,所以农村人口进城到底有多大程度是计划生育导致的就未知了。也就是说计划生育和农村人口进城只是相关,但不一定有明显因果关系,其他重要变量实在太多。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拿高质量数据仔细建模才能尝试解答。所以我只能说计划生育可能给出了增加底层流动性的一种机制,但具体效果是否存在和程度如何很难说。2.
顶层向下流动
这是之前 和@钟磊(好多重名不知是哪个..)都讨论了的部分。没了兄弟姐妹,少了其他旁系亲属,关系网可能是会弱一点,失势的可能也就大一点。但也不是说这种基于血缘的关系网就完全不可替代。像体制内那种高度集中高度制度化的环境,建立的关系网有可能不比血缘差太多。比如“云世袭”(当然这个是代际了,但逻辑差不多)这种东西就完全是顶层不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从整体上提高顶层向下流动性在几乎任何和平年代都是非常困难的。
中层向下流动
不论代际代内,独生子女几乎都导致中层跌入底层的几率上升。一旦出现重大变故(健康问题,公司倒闭等),就没有太多兄弟姐妹、子女、旁系亲属有机会来救济和帮忙过渡,一不小心就陷入下行漩涡。4.
中层向上流动
由于城市发展和中高端工作岗位需求的增长快于中层人口增长,同时大量原先底层人口进入城市,填补了一些中低端岗位,中层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增加。但由于顶层向下流动比例很小,所以中层向上流动可能很快遇到瓶颈。当然这其中多少是计划生育导致的,多少是中国产业结构等改变造成的就很难说了。5.
各阶层(向上)代际流动
子辈的社会阶层和冲破阶层的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父辈的各种资源数量决定的: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人脉)、文化资源(布尔迪厄那套)等等,而且父母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那么在计划生育下,父母应该能够将资源更为集中地传递给子女,从而增加每个个体所享受到的资源。但有两个问题:一,顶层生育率低于底层,所以能将资源更为集中;二,顶层各类资源丰富,而底层各类资源都约等于零。100和1同样乘以2,差距更大了。所以算人均资源,顶层分子大分母小,底层分子小分母大。这样贫富差距就拉开了,之前从盖茨比曲线里已经看到,贫富差距和阶层流动性呈负相关。结果就是顶层的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拥有最广的人脉最多的资本,于是能够留在顶层,而底层没啥改善,阶层就慢慢固化了。当然这样算人均资源真是非常粗糙的,实际情况复杂得多,但这里提到的因素应该还是存在的。四、结论什么的:
计划生育对农村、城市,对各个阶层,对代内和代际,对向上和向下流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可能是不同的,只能各种情况分开讨论。有人可能会问:那总体来说呢?这就有点像你看完了一本人物刻画丰满立体的小说,然后别人问你“这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啊?”一样。事实不一定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而是往往比人希望的复杂。以上讨论还有至少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1. 只按一个维度分三个阶层实在是太简陋;2. 没有控制其他重要变量,无法确定计划生育“导致”的这些结果是否其实来自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说到底没数据没证据很难解答这个问题啊。
看到这里可能你会说:我擦!浪费我这么多时间,搞半天没有任何帮助啊!其实呢,答案君有过好多次都觉得“我大概不合适吧”、“自己并不被需要呢”。但正是因为喜欢大家,所以才会带着“这样不是会更好吗”的想法去做。总觉得,能够成为这里的一员,真是太好了。希望今后也能一直这样下去,继续温柔地守护大家… via 知乎日文腔插件1.0
BTW,我还真有可能拿这题目写个论文啥的,所以我先占个坑哦,也欢迎有兴趣合作的同学来讨论~ 大学扩招就又是一坨论文了…正中系里另一头大牛下怀…不过实在写不动了…
这种想法不能说错,只能说以偏概全了。计划生育极大地压制了政府官员中的门阀。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相互之间无法联姻,也就无法形成坚实的同盟。之所以这种同盟非常重要,在于两代人之间总有20年以上的时间差。在老一辈退休的时候,下一代的事业还在上升期。这时候失掉了上方的庇护,自然就不会如以前那么顺利了。而反过来说如果形成了联盟,始终保持有人在高位上,这才能形成对晚辈持续不断的庇护、提拔。这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门阀。独生子女就保证了家族之间难以联姻,门阀不能形成。即便联姻,家族数量反而变少了,也给后来折腾出了位置。从这个角度讲,当然是有利于阶层流动的。至于扩招,我觉得他是多虑了。一个制度,无论刚开始是多么理想化,最后总会“塌缩”。精英阶层总会找出各种方法回避制度对自己的约束。仅仅一个学历,还是不可能限制太多的。尤其是,现在本科学历才能做的工作,如果本科学生太少,必然向高中毕业生开放,高中毕业生无论如何都比现在本科毕业生要多。那岂不是更不利于公平?科举制度可以那样理解,但我觉得有点偏。从汉朝起,大一统的帝国就面临政治上的问题。一开始跟随皇帝打天下的人,往往能成为非常强大的政治家族,皇帝的亲家也有可能成为强有力的政治家族。这些家族把持中央政权,就导致地方豪强不能够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权利。那么地方豪强对大一统的帝国就不那么热衷。可能爆发出叛乱、割据等等问题。另一方面,皇帝自己从熟人里选拔也好,九品中正制也好,都会导致人才选择极其有限,执政能力堪忧。为了把地方豪强能够引入到执政中来,中国衍生出了科举制度。一般来说,教育越好的地方越容易产生出上榜者。而教育水平又是由经济水平决定的。因此这个制度正好可以把具备经济实力的豪强引入到中央政府中。有时候中举的并不是豪强自己的子弟,但是却是豪强所资助的贫寒子弟。这种贫寒子弟其实可以视为豪强培养的代理人。因此地方豪强往往喜欢开设私塾,但又免费引入一些贫寒子弟来读书。毕竟自己培养出来的贫寒子弟能出仕的话,也是能为自己办事的。这种官员选拔制度还可以从全国选出智商比较高的人群,从而实现执政能力的提升。
“你知道基层政权为什么如此稳固吗?”“因为基层领导只有一个孩子,被当成宝贝似的宠着,参加工作后一杯茶水一张报纸在办公室里度过一天又一天,那样的日子太辛苦了,家长会舍不得的。一个家族如果能有三个科级干部,那就是了不得的政治家族了,在地方上沾亲带故左右逢源,可以掌握绝大部分政治资源,到时候子承父业继续从政,用不了几年门阀家族雏形就已经形成了,继续发展就是诸侯林立,再继续下去…… ”“因为县太爷只有一个公子,小娃娃读书时,县太爷夫人就办理离休手续去学校附近陪读,照顾好孩子的起居饮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学毕业后也希望孩子留在大城市找份体面的工作或者出国移民,不想让他回到县里继续走他爹的老路。”“县太爷要是有十个儿子,肯定会有几个不孝子,老人会让优秀的子嗣继续从政,以便兄弟间能相互扶持照应,以维持家族的兴旺,发展下去,基层政权就会逐渐被几个姓氏把持。但是现在,领导只有一个宝贝孩子,从一出生就把良好的教育资源集中到这一个孩子身上,孩子就是父母的眼珠子,宠着溺爱着,舍不得孩子长大后还从事勾心斗角的职业。所以地方政权发展到现在,裙带关系也还只是松散的非直系血亲关系,优秀寒门子弟还有机会进入其中。而且没有以直系血亲结成的利益联盟,基层对上级的改革命令,也没有能力死抗到底。这便是计划生育的作用之一,釜底抽薪地抑制了大门阀的产生。现在的县太爷在当年穿开裆裤时,就已经被决策者勒紧了命根子。计划生育的受惠者是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群雄林立朝代更迭时最苦的就属老百姓了…”-选自《不死药》
冷哥 的回答从来犀利。。我就再随便说两句吧。。独生子女政策是否有利于社会阶层对流?我认为其实是一半一半的。而扩招,则一定是固化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第一,如冷哲所说的,由于都是独生子女,难以形成稳定的门阀。但其实这个影响并不大,从现在中国的情况来看,执政阶层与特权阶层本就是相对独立而又部分重叠的。从执政阶层来讲,政治局制度是集体专制,而不是个人专制,背后还有党纪。这个制度本质上是党天下,本来就不容易形成传统意义上的门阀,所以相对的,独生子女所带来的阶层对流效应并不明显。而从特权阶层来看,这个对流效果就明显增大了。中国的特权阶层,是由权力和资本共同衍生出来的,在权力源固定的前提下,资本阶层的流动性就决定了特权阶层的流动性。而独生子女政策则很容易让资本阶层的流动性加快,再加上其他管道不同程度的堵塞,婚配就成为了性价比最高的方法,不管是儿子娶媳妇,还是女儿找女婿。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普通家庭的父母对子女婚姻如此看重,非要嫁给高帅富或者娶个白富美的原因。第二,由于独生子女政策所决定的的人口倒三角增长,人口基数以4——2——1这样的模式在削减。这个模式,不单是平民,也同样对执政和特权阶层,而由于党员带头政策,这个模式对中国金字塔上层的人群影响甚至更大。这就导致随着人口基数的减少,执政阶层与特权阶层的人口也在同比例减少。而随着阶层人口的减少,反而更容易导致门阀的形成,进一步减缓社会阶层流动。再说扩招,扩招最大的效果就是全民性的高学历,结合巨大的人口基数,直接把本科变成了高中毕业的含金量。而教育是社会阶层流动性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通道。降低了本科的含金量,却没有降低读本科的成本,这就导致最广大的农民阶层想突破天花板向上走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80年代,全村供一个大学生,这个大学生基本就算走出农村,走入中层技术领域了。而现在,很多地方依然要全村供一个大学生,出来之后却很有可能只能去富士康当高级普工。这样的模式下,读书无用论不可避免的要走红大江南北。
老师以政治资源的角度分析。
那么我大胆地讲一下经济资源。如果有问题希望大家指出。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并非无差别执行的。相比较严格执行的城市,乡村、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不发达地区的政策执行是相对宽松的。于是会出现一下情况:独生子女家庭(排除华侨家庭、少数民族以及缴纳“罚款”的家庭):o处于经济较发达地区o夫妻双方可以把所有经济实力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o正常情况下,独生子继承全部家产。实现某种程度上的资本积累o独生子女从数字上来讲要承担更多老人的养老但是对于相对富裕的发达地区家庭来说,养老医疗可以通过社会福利或延长退休年龄得到保障o无法将政治资源物尽其用(缺点)社会地位和关系不像金山银山,每个孩子只能获得其中的一部分。反而会因为子女数量增加而物尽其用。比如:给长子通过关系推荐工作,同时不影响利用关系给次子推荐工作。甚至由于兄弟姐妹的增多,带来更多社交关系。从而形成所谓的名门(不发达地区的)不执行计划计划生育的家庭:o多生活于不发达地区,经济条件较差o公共教育质量较差,双亲也无法负担对于多个孩子的教育投入o本不富裕的家产在继承分配时,每个人可得到的量相对较小。无法实现资本积累o虽然有多个子女可分摊养老投入。但是医保不健全,老人自我收入低或无。通过一场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到。相对富裕的独生子女家庭可以收到更多的教育投入,并且独占经济资源的继承。而相对不发达的非独生子女家庭则会陷入所谓“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循环。当然对于落后地区的家庭来讲,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是没有好处的。1. 很多家庭的生育一直继续直到生育男子。
-儿子对于传统家庭来讲是家庭”香火“的继承。在传统观念中,出嫁的女儿属于婆家的家庭成员。只有男子才能真正地继承家产以及宗族。并且满足了文化心理需求。
-无论对于农业生产还是向城市输出劳动力,甚至读书。由于固有偏见和事实,男子会为家庭提供更多(劳动力或是经济)产出2. 无论生育男女,
-成本上来讲生育儿童数量的上升在某种程度上不会为家庭带来更多的成本,也就是生育是低边际成本的一件事。例如:次子次女可以使用长子长女曾经使用过的衣物,玩具,教材。并且不发达地区的父母通常不会考虑把孩子送到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或是国外学习。所以在教育上的成本实际上得到了公共的分摊。
-反而儿童可以很早就成为劳动力,帮助家务,照顾弟弟妹妹。
-儿女数量增加同时意味着只要其中一个子女能够发达,整个家庭的经济与地位都能够得到提高。
-(在一些国家,生育可以为家庭带来社会补助)所以在特定条件下,不执行计划生育或者说多生育同样也可以认为是明智的选择。而以上现象在很多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社会也有出现:有良好教育背景,经济实力的夫妻选择少子化甚至丁克。反而经济实力不好,教育程度低的夫妻由于相对的早婚早育等等原因常常生育更多孩子。
我觉得关系不大,从其他国家(人口比较多的国家)和中国历史来看,促成社会流动,主要是因为动乱,或者社会资源的流动。根据《21世纪的资本论》,现今世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资本”,中国只不过计划生育的这三十年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重合了而已。其实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流动就非常大,毛主席出生农民,比华盛顿出生差多了,一样当了建国者,算不算社会流动?问问你们上一辈和上上一辈,多少资本家出生的富农出生的被下方到地里劳动,多少农民工人子弟考上大学去了北京分了房子。这个过程就是共产党靠权力,重新分配了全国的社会资源改革开放后,不再靠政策,靠市场。但那时候大家一穷二白,那最初的资本在哪里??第一是外资,第二就是当时非常落后的金融体系(农村合作社)的少量贷款。1975年,一个东莞的农民和一个陕西的农民,大家都是在生产队种地,大家不觉得有什么分别。1978年包产到户,土地分给各家各户,大家也没有感到什么区别。后来外商投资,东莞的农民可以去厂里上班,一个月100快工资。陕西农民还在种地,区别就来了吧。2000年,东莞扩张开始拆迁,东莞农民全家分了几百万拆迁款和几套房,陕西农民还在深圳工地上打工,这下区别就大了。《平凡的世界》故事挺好的,大家去看看。很多广东浙江的富人,都是靠利用外资和贷款(我说的就是几百快最多几千块而已,1980年左右的时候),自己倒腾点小生意发家的。浪莎集团的老板,最初就是在街边卖点袜子什么的纺织品。刚刚改革开放时候经济制度那个混乱啊,我们银行界的前辈那都知道的,说没有任何规则一点不过分。贷款百分百看关系,换汇都是用黑市价格,做小生意根本没有工商局城管税务局什么的。沪深股市挂牌的时候,没有机构投资者,没有庄家,谁有点钱胆子大谁就是庄家。这个过程中,和苏联解体类似,很多国有资产落入私人手中,比如那些开矿的,最初房地产公司拿地也是全部内部交易,比如国家技术人员拿了研究所的成果自己和外资合作开公司了。想要向上爬,主要需要,你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或者,你有关系,或者你遇到贵人运气好。大老板王石,他肯定是个能干的人,然后他找了广东省委书记的女儿,然后他看中了房地产业,他选中深圳,开的几个盘也非常好。所以成功了。
写个稍离题的答案。感觉,最该强制公务员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这是确定无疑地促进社会向上流动的法儿。
我認為,從政治資源來看,獨生子女政策對於階級對流有利。而從經濟資源來看,獨生子女政策對於階級對流不利。中國傳統的富不過三代,最重要的原因是富人兒子太多,均分家產,三代之後分無可分就成窮人了。因為任何時代,光大家業和敗家的都是少數,更多人是僅能守業。獨生子女政策使得上一代的財富完整傳給下一代,直接導致上一代有多富,下一代只要能守業,就依然能存在於原來的階層。至於高考擴招,任何提高整個社會門檻准入的政策,都對底層不利。
…… 所知道的有钱人,九位数的,从来都没有听过是独身子女的,只有很少很少数,大部分都不独。但是,他们兄弟姐妹再多,也没有看到的收杂物的那家现在又多了两个小孩子,母亲独自里面也又有了怀孕的样子,貌似九个了那么多。感觉历史上一直都有社会阶层流动的情况的吧。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社会流动需要平等的就业机会,平等的社会地位。上层社会的人员如果只有一个子女,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如当下,上层的父母们肯定会竭尽全力、调动各种资源为自己的子女谋出路,因为只有一个子女啊,当然必须要有个好的未来,要不然一方面证明自己教育有问题,另一方面自己以后老了也没有比较好的依仗依靠了。如此一来,上层社会的子女几乎都会抢占好的资源,这样就挤占了下层社会的资源。不过这也不是全然经得起逻辑的推敲,毕竟这还关涉到社会制度、高等教育等等。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 流动人口 知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