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配电箱重复接地怎么办

如何打破强迫性重复?
我知道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但是如何打破强迫性重复呢?
想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我现在的拖延越来越严重,内心对开始做一件事有强烈抵触,通过团体咨询和自己积累的心理学知识,觉得这可能跟“我不配”或“我无法承担我喜欢的”成长经历有关,请问类似的潜意识如何改变呢?难道只能悲叹命运了吗?
我也上网查了一些潜意识和精神分析的建议,大多是“深入感知自己”“接纳自己”
的泛泛之说,希望能从广大知友得到实用的建议,也可以推荐有帮助的书籍。
This, then, is the complete game: disappearance and return. -Freud 这是,一个完整的游戏: 结束然后循环往复。 —弗洛伊德 “强迫性重复”( RepetitionCompulsion),是心理学上常见的一个现象,意指我们会不知不觉的,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当中,不断重复我们童年时期印象最深刻的创伤或者创伤发生时的情境。 弗洛伊德在1920年发表的论文《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的“强迫性重复“这个概念。他在对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会把他最喜欢的玩具从小床中扔出去,再哭闹着把玩具要回来,不断重复。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的事之后,会不自觉的反复制造同样的情境,去体验同样的情感。弗洛伊德认为,孩子把玩具当成了母亲的替代品,去体验失去的感受,通过体验来修复母亲时不时离开所带来的创伤。 在我们成年以后,我们的大脑还在帮助我们修复童年的创伤,这种修复过程我们是意识不到的。我们会很容易被某个类型的人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的心理特征。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小时候对自己特别重要,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偿所愿的一些心理需求。如果这些人没有出现,我们也会为自己创造这样的情境给我们的自我治愈提供条件。 不幸的是,因为这一切都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我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一次又一次进入重复的无用的模式,我们变得越来越挫败,越来越困惑。没能得到治愈的童年创伤就像困在我们身体里的小男孩小女孩,绝望的想要被爱、被尊重、被倾听。我们会不断的重复曾经受到伤害的场景,就像每天都在同一条路上被同一个石头绊倒。直到这个模式非常明显,或者有人指出来,或者我们已经彻底厌烦了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摔倒。只有这个模式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才会想要改变。 觉察是创造改变的第一步。当我们回顾自己的家庭图谱(Family Tree)的时候,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过去。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画出这个图谱,意识到自己的模式。 当我们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去觉察我们的模式,我们会发现这些重复的行为其实是我们的防御体系。这让人非常惊讶并且难以接受,这么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居然是用来保护我们的。强制性重复保护我们内在的小孩不再感受到被伤害,同时我们内在的小孩把这些感受藏起来从而保护我们。 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压抑了自己被伤害的感受。没有人告诉我们自我安抚需要从面对自己的感受开始。当我们长大成人,不知不觉的,我们继续制造着我们熟悉的场景,我们对重复的模式怒不可揭,因为尽管我们很努力地想要改变这一切。 我们需要持续坚定的努力,从而面对我们的过去,并且帮助我们内在的小孩放下“都是别人的错”的想法。我们内在的小孩要认识到不能通过改变他人而让人们爱他/她。我们内在的小孩更倾向于一次又一次的让我们摔跟头,然后就可以责怪那块石头摆的不是地方。 我们不能改变现实。我们必须接受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到所有我们想要的。什么都改变不了这一点。这个现实就像是一个大的无法吞咽的药片。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就算我们足够优秀、足够聪明或者足够努力。 我们必须现在就成为我们自己的保护者,这代表着我们要带着觉察、界限和我们已经足够好的信念来走这条路,下一次遇到那个绊倒我们的石头,我们可以绕过去、跨过去或者换一条路走。我们还必须要接纳那些我们曾经否认的感受,接纳旧的伤口,让它开始愈合。带着好奇心、觉察和勇气,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拥有做出不同选择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把不好的经历全部归罪于命运,殊不知命运就是我们不知不觉间的重复。于是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最终通过他的努力打破了强迫性重复的怪圈,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强迫性重复的特点和要害就是“不自觉”,它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很难看到和把握。因此,打破强迫性重复的方法,就是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把可能导致重复的环节切断;并且勇敢地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以建立良性的强迫性重复机制。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尼采说,成为你自己; 我们说,从认识到成为是爱与接纳的过程。 我们是一群相信通过自知、自爱可以自我实现的人。 我们拥有自己的翻译社,定期从国外选择与心理学相关的文章进行翻译。 我们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团队和完善的心理咨询师成长计划。 想要成为我们中的一员,请加入我们的qq群。 QQ群: 微信公众号:知己主义(zhijizy)
一旦到了事情往好的方向去得时刻我就开始焦虑并开始拖延。这是近期我看到自己身上的一个结点。例如一个项目的工作客观地来说我可以解决,但可能需要经历一些痛苦的煎熬,虽然重要但我总会在之前安排一些琐碎事物拖延。一件事情我知道我去做了会有很大的改善,但内心会找无数借口开始怀疑并动摇自己。
后来我想,也许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允许自己犯错,或自觉承担不起后果才会如此的吧。
所以现在开始我想做什么就会去做,小错误纠正或告诫自己不会再范。做大决定之前力争全面收集信息,确保这是当时的最好选择,决策了就不后悔。另补充一点,在我这五年的教育经历里发现,母亲过于苛责不善鼓励的孩子容易拖延、走神、及做小动作(例如犯错之后作怪动作、回答问题之前瞄老师和妈妈等)。他们无法反抗和表达自己的不满,也无力取得满足妈妈的成绩似乎就只能采取这种战术以避免更多的苛责和面对失败和无法满足期望的失落愧疚感。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学习即重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学习即重复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心理学问题:喜欢做熟悉的和重复的事情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配电箱重复接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