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形图高清版陆洲地形情况

新宁崀山,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崀山景美,在于完美代表了中国之丹霞地貌。崀山雅致,在于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的古式民居依山而建世外桃园一般古堡、山寨、寺院隐没山中丹崖、青山、遗址、农舍巧妙地结合,辉映成趣,相互衬托出一幅完整的自然画卷。  崀山,山水地貌得天独厚,风光旖旎。八角寨顶上有了一见钟情的感觉。那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景观,让人们毫无疑问的认为这个地方具有极好的令人震撼的优美景观。形态多样的石峰、石柱绵延不绝。高大的崖壁与深邃的峡谷随处可见“辣椒峰”、“蜡烛峰”、“骆驼峰”等赫然耸立。崀山六绝:第一绝是天下第一巷,可谓世界一线天绝景。全长238.8米,两侧石壁高120—180余米,最宽处0.8米,最窄处0.33米。第二绝是鲸鱼闹海:位于八角寨景区,俯视峡谷,浮云飘渺,奇峰异石,时而露出头尾,恰似千万条鲸鱼在海中嬉戏;第三绝是将军石:位于扶夷江景区,海拔399.5米,石柱净高75米,周长40米,沿夫夷江漂流而下,只见将军石背负青天,下临夫夷江,昂首挺胸,披星执锐,虎虎声威; 第四绝是骆驼峰:位于辣椒峰景区,峰高187.8米,长273米,有两处凹陷,分成骆驼头,骆驼背峰和骆驼尾,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第五绝是天生桥:桥墩长64米,宽14米,高20米,桥面厚度5米,全桥呈圆拱形,划天而过,气势磅礴,被誉为亚洲第一桥;第六绝是辣椒峰:位于辣椒峰景区,高达180米,头大脚小,恰似一只硕大无比的辣椒。从山底仰望八角寨,昂首挺立的山峰分八扇伸向八方,俗称八个龙头。登上不足两平方米的观景台,放目远眺:一边是湖南新宁丹霞群,一边是广西资源的丹霞山峰群;伸向八方的八个山峰有六个山峰在湖南,两个在广西。佛掌石遇仙巷无限风光在险峰著名诗人艾青也发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的咏叹。风光如画,有桂林的美丽;有青城山的幽静;有泰山的雄奇。崀山被称为“中国丹霞之魂”并不为过。平平淡淡(gh_8bd)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水的柔软、缠绵的,水是坚硬、狂野的,因环境变化而姿态不同。无论是何种姿态,总能让人感觉到它的美丽。野山溪涧、张家界,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和壮丽的喀斯特景观。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城东,是湘西历代土家族土司王经营了八百多年的历代古都。是一座天然的土家族"露天博物馆"。常德桃花源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风景幽寂,林壑优美。紫鹊界,梯田为中心。虎形山,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瑶族乡。桔子洲头,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新宁崀山,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崀山景美,在于完美代表了中国之丹霞地貌。武冈云山,湖南邵阳市武冈市自西汉建县,已有二千多年的建制史。城步南山,湖南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处湘西南边陲,古为南楚与百越相交之城,系“南楚极边”之苗疆。波月洞,波月洞是湖南著名景区之一,坐落在湖南省冷水江市大乘山底下,波月洞是一个世界熔岩博物馆。梅山龙宫,位于湖南省中部,隶属娄底市新化县。湖泊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重要形态,江湖大都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伴随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双重之美。扶夷江,崀山的母亲河。湄江,涟源湄江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北部。资兴东江湖,位于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地区的资兴市境内。三湘四水,“三湘”有多种提法和不同的理解,应以“潇湘”、“蒸湘 ”、“沅湘”合称“三湘”较好,涵盖了整个湖南,比较全面体现了湖南的地理特征。
“四水”,四大水系,湘、资、沅、澧,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很多烦恼。每天一睁眼,就有很多事要等着去办,肩上有很多担子要去扛。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湖湘传统民居建筑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琏源三甲民居、湘军将军故居群、永州周家、祁阳李家在湖湘,那青山碧水间的古镇、老街以及古建筑里,湖湘文化灵动的身影同样存在。凤凰古商城、芙蓉镇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左权,湖南株州醴陵市人。牺牲,年仅37岁。宛旦平,湖南邵阳新宁县人,1930年牺牲。贺国中,湖南娄底市娄星区双江乡新庄村人,1929年牺牲,虎将。
蔡申熙、段德昌、王尔琢、伍中豪建国十位大将,有六位来自湖南,两位湖北,广东(今海南)四川各一位。正应了那句古话:无湘不成军。湘军名将故居群
湖南省娄底市琏源杨家滩。现称杨市,是湘中地区有名的古镇,据说是建在唐代高祖年间,已有千年历史。古镇四周保留着田园山林,孙水河从镇中穿过。湖南人,多是蚩尤后代;湖湘精神,源自蚩尤。也可以说湖南人有一部分是“太阳的后裔”。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西部梦幻大峡谷位于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境内,距巴彦淖尔市磴口县60多公里,距巴彦浩特近30目前是世界第一台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山水实景音乐歌舞剧。舞台选址在天门山风景区山门口内至天门山顶的整条峡谷《天门gh_8bd智能、便捷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8bd智能、便捷四川法制报
您的位置: > 法律服务(03版)
四川省司法厅公告(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司法部有关规定,为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执业管理和监督,现将2007年6月前通过年检的640家律师事务所和6449名注册律师及26名未注册律师予以公告。凡未予公告的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公民予以监督和支持。  
四川省司法厅  
2007年7月  四川英特信联合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高升桥东路6号罗马假日广场  电话:028- 邮编:610000  主任:李拴明  任正辉黄志勇申杰锋何勇军姚秀  蒲英张勇严锐戴斌何良平苏六一  李小英杨宁唐章洪郭佳蔡斌姜旭东  王振勤罗俊陈琦曾劲松何箐蒲一豪  张涛马桦张学华胡玉赵绍波徐程敏冯玉柱张鹏周永孟孟凯祥徐春  万武红韩鲲王慧李拴明王毅张永华  四川聚贤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永丰路47号丰尚商务楼725室  电话: 邮编:610000  主任:王平  米坤岚王平田琼花  四川尺度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西华门街15号天府中心1208  电话: 邮编:610000  主任:陈小明  陈小明杨霞翁姚  成都市  四川四方达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西御街8号西御大厦A座24楼  电话:028- 邮编:610015  主任:李世亮  李世亮张利锋成燕石波马碧贵付彤陈宏王春城樊永李远强向军刘勇卢晓东邓鹰于全夏巍侯盛  李鹏钟雨杜刘晖张建蓉宋玲玲于建辉  帅林利冯光鄢华俊谢练何洋欧  黄春雨李江梁勇祥阳和桂何学军  齐龙阁杨支才刘洲李娟陈素琼  四川缘一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林荫街5号华西大厦B-604  电话:028- 邮编:610041  主任:王国君  王国君樊向群肖建中徐岚蒲迎丽陈驰朱汉坤唐宇宏赵宗三赵昌钰  刘祥松李友林李永惠张绍平辛毅  四川众友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西体北路10号“天仁雅居”11楼1号  电话:028- 邮编:610031  主任:黄成锐  黄成锐苏俊王世卫郭飞张强龚霞李焕贵宋永寿  四川世正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中南大街79号5楼  电话:028- 邮编:610041  主任:孙波  熊四平阎民宪孙波雷大宁谢萍王旭甘祥庆高承范陈世通黄平李海袁博邹传英张春燕姚平谷浩  王建国石国文李清娣张浩军孙秋明  姜涛杨珊  四川中超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营门口路88号四威大厦A座1303  电话:028- 邮编:610031  主任:刘钢  刘钢古凤阳王刚魏东李晓英冯立勇冯卫东唐建周平邹富元  姚科税雪  四川精济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老东城根街2号  电话:028- 邮编:610031  主任:丁昭  丁昭史建川张俊华何宁湘吴玉祥  李兵陆希平徐义雷志菊毛有德成珊李建蓉李潇李敏宋靖杨乾玉陈重芬  陈建华钟林彭德黎虹  四川中川大众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78号富钻大厦四楼  电话:028- 邮编:610016  主任:吴川渝  吴川渝王凡冯子祺张建国何云光黄建兵周自力任保华王谦袁华张平贾川兰唐泽李智骁  四川守民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江汉路182号9楼  电话:028- 邮编:610031  主任:刘守民  刘守民吴雪培赵固姜树成杨曼曼  王德波赵梅黄学宁龚跃武钟彬石焓杨德君陈敏进刘楠邓和平陈月明  吴德惠王文会李健智王薇娜曾莉  鄢新民程昌同伍小彪刘鸿杨林何海洋解朝辉杨锦波周建春陈斌徐斌严建白建华杨兴良江惠青赵华  卢建平杨陈惠金晶江先文郭薇兰新  谭少群蒋颖周国军罗杨东雷贞莉  李翊李文绅黎涌王辉曹亚萍  四川泰益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白丝街56号棉麻大厦  电话:028- 邮编:610000  主任:刘冀生  刘冀生王新张诚何园园谢泽林尉星原罗贤贵王川黄静沈柯刘华赖兴朝李林张晓宇王锐  四川精辞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西安北路31号  电话:028- 邮编:610072  主任:万启康  何斌冯云生吕帖郑红飞张柯  杨佛云刘沛薛佳  四川新开元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9号二楼  电话:028- 邮编: 610031  主任:代应涛  代应涛王帮旭谭焱王智林磊李国祥高俊兰董山王槟袁洪春仲维虎陈霖杨冠华闵敏黎明允安家慧陈建红  任国强陈莉廖强蔡武杨雄  四川石合龙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北二段五丁苑山羊座0703室  电话:028- 邮编:610081  主任:石晋勇  石晋勇贾毅罗富荣陈锋罗东海帅伟黄卫龙建张春玉  四川大家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新村河边街1号万福世家B座10楼  电话:028- 邮编:610081  主任:王宗旗  王宗旗刘昌军林光万清华陈忠义  王林罗选东蔡泳曦黄河景宗祥  卢子彬邱平陶涛唐建华  四川东森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顺城街306号凯乐广场15楼  电话:028- 邮编:610031  主任:李思维  李思维卢志敏朱金鹤林德全肖帅刘述祥樊地建苏勇陈洲杨文波董平富李阳梅钱旭丁鹏白喻邵杰  四川元绪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上东大街101号泰华大厦26F  电话:028- 邮编:610012  主任:谢佳佐  谢佳佐冉锐钢易丹甘新宇张世洪胡国银龙飞陈后胜刘小凤许军  夏军李海夏静王和平周克清甘恬  廖鑫彬仲建昌何雪飞王继祖张如朱婕周彬许国兵  四川思良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三洞桥街6号  电话:028- 邮编:610031  主任:任诚  任诚代俊文龙建军胡涛白建徐建国董康王守谦  四川永徽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永陵路17号附1号5F  电话:028- 邮编:610031  主任:景保林  景保林蔡军卓涛谢勤罗仑  王茜梦  四川伦典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洗面桥街18号金茂礼都南路20楼  电话:028- 邮编:610041  主任:曾志勇  曾志勇肖开国鄢旭吴文福吴德成陶若铭蒋健何真  四川时代经纬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江汉路182号8楼  电话:028- 邮编:610031  主任:李传毅  李传毅龚明军寸辉周向阳朱国领陈莉赵娟殷立勇毛娓张勇贾兵张树云杨成生田永强徐金冯勇闵东唐剑峰蒋志荣李雷赵峰向红李云升  四川丰业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二环路南四段10号10楼  电话:028- 邮编:610041  主任:樊勇  樊勇陈顺发周红  四川中法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17楼  电话:028- 邮编:610041  主任:梁克  梁克刘华民孙恪廉肖天贵马敏冉毅黄群石磊杨淼  四川谦益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西安中路8-40号豪瑞新界B座9楼  电话:028- 邮编:610015  主任:张琦  张琦白明磊张曦冯亚东丁志远丁伯亚任礼强何剑锋梁系琳  四川蜀都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西安中路42号赛思商务楼6楼E楼  电话:028- 邮编:610072  主任:马容生  马容生徐勇徐鸿颜波江发云徐刚李富强倪建吾孙浩李跃邹锦岭李建杨玉霞沈宏傅政勇刘德军  四川华西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下东大街18号东方商城433  电话:028- 邮编:610021  主任:贺承湘  贺承湘张洪恩沈萍曾雪松蒋亚昆  四川兴精诚律师事务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蜀汉路424号2幢7楼H座  电话:028- 邮编:610036  主任:莫融  莫融郑建平李思良谭华雄王洪武王丽萍曾永华丁松林喻剑何聪胡笑邱诗明王成  四川世纪协和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武侯大道双丰西路6号  电话:028- 邮编:610041  主任:冯家辉  冯家辉林楠安显聪李勇张和光  王荣郭军宋永奎毛兴无  四川原则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西安中路62号301室  电话:028- 邮编:610000  主任:戴罡  戴罡文小和梅岭张东吴勇岳明张魏欧道祥冯露王玉平刘怡叶素兰刘显海黄纲刘昌斌孙乾勇邓微  四川开平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蜀汉路424号新天地大厦B座15K  电话:028- 邮编:610081  主任:刘姚  辜超平严放刘姚刘茂川田英  廖正非苏力马天平朱柳蒋奇邬贵刚  刘军贺勇袁华锋巩飘  四川鸿成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正府街80号518室  电话:028- 邮编:610017  主任:廖星卫  廖星卫李文杰白芸李峥嵘杨国春  四川君闻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石灰街71号大华商厦15楼C座  电话:028- 邮编:610000  主任:李军  李军梁健曹建希田力周蓉蓉  四川治平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西安北路31号川裕大厦6楼  电话:028- 邮编:610072  主任:伍明辉  伍明辉谢惠芬胡瑜卓革建金维结林卓王蓉  四川信都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星辉东路4号府河苑A18-2  电话:028- 邮编:610000  主任:徐海峰  徐海峰李秋材叶兆进沈古中饶杰杨兵邓超  四川迪泰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华兴正街5号王府井商城B座14F  电话:028- 邮编:610016  主任:曹军  曹军乐章汇吴敏刘丽珍王自力王晓晨邢连超杨灿张虹谢玮邓抗孙雷陈绘宇张建生程婴莹李耀辉许春玲黄小勇邢振荣  四川运逵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一号祥福大厦东七楼D座  电话:028- 邮编:610041  主任:阳运逵  阳运逵胡晓东高曾耿韬石长沙李乐黄明华雷雨吴伟汤昌汇王伦刚何霞谢志灏刘述光强小祝刘明刚李万星杨成斌邹强  四川高扬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石灰街6号国贸广场815室  电话:028- 邮编:610031  主任:高建强  高建强郭虹喻远军沈毅蒋问奇苏华宁李雪君唐德兵  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航空路6号丰德国际广场B2座9层  电话:028- 邮编:610017  主任:罗俊  罗俊黄全文文革郝军林方平闻建华冯澍杨建秋陈丽娅张志吴宇陶云秀吴晓灵钟勇张宇罗鹏王文君陆洲李跃何其猛黄重斌黄云徐萍李乾应苏正游览杨茜王蓓孙燕单青峰胡晓旭孔宁彭波王从科魏琼吴巧雅胡云朱伟  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太升北路56号江信大厦23F  电话:028- 邮编:610017  主任:罗毅  罗毅成安卢胜乾王春生王博海李刚黎刚高涛张春霞胡孟宁焦守壮张晓远洪燕蒋健蔡鹤雷福根粟本成黄勇吴明刚谢进杰田锁何媛苏发钧李桂玲陈武倪政马福顺向芳陈群辜波殷庆红方芳王勇吴永忠卢思位盛骏毅范剑影周永勇文猛杨大福陈涛艾述洪宋效文王弘宇曾大鹏衡静  四川五牛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槐树街1号娇子大厦12楼  电话:028- 邮编:610031  主任:黄祥林  黄祥林张川王毅朱先银江茂华宋劲松杨文兴滕晶黄梅黎卫争周祖琼杨彬  四川蜀锦江律师事务所  地址:蜀汉路235号  电话:028- 邮编:610036  主任:范庆平  范庆平朱煜贺庆姚伟  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四川分所  地址:成都市东胜街12号庄森大厦11层  电话:028- 邮编:610015  主任:李新民  李新民杨怀杰辜健王承荣王皎向冬史正春兰金财兰晓东王泽吴瑕黄中宇  四川拱辰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肖家河沿街138号4楼12号  电话:028- 邮编:610041  主任:熊代荣  熊代荣王德忠杨君薛常忠胡小敏贺小方李海万世东张志安蔡达平杨筠于明和谭万春  四川蜀望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抚琴西路115号大发大厦420室  电话:028- 邮编:610000  主任:钱晓波  钱晓波龙光元唐飞金鹤杨开宇张远光刘剑  北京市金开律师事务所四川分所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153号号宏地大厦12楼  电话:028- 邮编:610000  主任:张文  陈勇张文黄俊华梁强梁德金朱远勤黎明李永忠赵淑君周韵董云龙  邓霖覃俊马辉彭洪毅雷建华曾庆学  四川合泰律师事务所  地址:成都市西安中路8-40号豪瑞新界B座6楼  电话:028- 邮编:610072  主任:彭商建  彭商建吴天一何佳林刘林李建川王章文张敏欧阳明童俊吴益洵杨海斌徐强杨媛  四川绵州律师事务所成都分所  地址:成都市蜀汉路528号御都花园20栋1单元A座  电话:028- 邮编:610036  主任:吴良广  吴良广左卫民葛黎亮关向东杨树林陈迎新黄建贾兴茂彭明然肖桢怡  (未完待续)0-10-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五
0-10-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五 >
> 0-10-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五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五
    贵州图经新志十七卷明弘治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贵州通志十二卷明嘉靖三十四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黔记六十卷明万历刊本,盖有顾印嗣立、侠君等藏印(上海图书馆藏,卷二十五卷二十六缺)
    贵州通志三十三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卷四至卷十抄配)
    贵定县志稿不分卷抄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开州志四卷清乾隆四十五年修,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定番州志二十一卷清康熙五十七年修,抄本(南京图书馆藏)
    安平县志十卷清道光七年写刊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天柱县志二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思南府志八卷明嘉靖十五年刊本(天一阁藏)
    增修仁怀厅志八卷首一卷清光绪二十八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婺川县备志不分卷清光绪间修,传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平溪卫志不分卷清康熙十二年修,传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玉屏县志十卷首一卷清乾隆间刊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
    清浪卫志略一卷清康熙二十三年修,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铜仁府志十二卷清道光四年刊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普安州志十卷明嘉靖间刊本(天一阁藏)
    云南图经志书十卷明景泰六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滇略十卷明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滇史十四卷明万历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道光云南志钞八卷清道光九年刊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滇南志略不分卷清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云南府志二十五卷首一卷清康熙三十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重修富民县志二卷清雍正九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宜良县志四卷清乾隆五十一年刊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选录宜良县志稿二卷稿本(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藏)
    罗次县志四卷景抄清康熙五十六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昆阳州志十六卷清道光十九年刊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易门县志不分卷清康熙五十九年修,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续修易门县志十四卷首一卷清道光二十五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大理府志十卷传抄明嘉靖四十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赵州志四卷旧抄明万历十五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赵州志四卷清乾隆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重修邓川州志十五卷明隆武二年修,抄本(北京图书馆藏)
    云南县志四卷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临安府志二十四卷清雍正九年刊本(云南省图书馆藏存卷二至八、卷十一至十四,卷二十三,卷二十四)
    阿迷州志不分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宁州志不分卷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续修河西县志四卷清乾隆五十三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蒙自县志六卷清乾隆五十六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续蒙自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清宣统间修,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楚雄府志十卷首一卷清康熙五十五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威远所志八卷清道光十八年刊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镇南州志六卷清咸丰三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南安州志六卷清康熙四十八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云南黑盐井志八卷清康熙四十九年刊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琅盐井志四卷首一卷清康熙五十一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姚州志四卷清康熙五十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白盐井志四卷清乾隆二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臼砬蹇滴跷迨四昕(徐家汇藏书楼藏)
    徵江府志十六卷清道光二十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路南州志四卷传抄清乾隆二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存卷一至二)
    广南府志稿二卷清道光间修,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顺宁府志十卷清乾隆二十六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古越州志十卷传抄清同治六年李家珍重订本(南京图书馆藏)
    沾益州志四卷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
    寻甸府志二卷明嘉靖二十九年刊本(天一阁藏)
    寻甸州志三十卷首一卷清道光八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丽江府志略二卷清乾隆八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丽江府志稿十卷清光绪二十一年修,稿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中甸县志稿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十八年修,稿本(云南省图书馆藏)
    维西见闻纪一卷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维西县志四卷民国二十一年修,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普洱府志二十卷清咸丰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永昌府志二十六卷首一卷清康熙四十一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开化府志十卷清道光九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云南昭通镇风土武备总册不分卷清道光十九年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新修昭通府恩安县志稿六卷清宣统三年传抄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镇雄州志六卷清乾隆四十九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元江府志二卷清康熙五十一年修,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元江州志四卷清道光六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永北府志二十八卷清乾隆三十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西藏志不分卷清乾隆间刊本,书眉有批注,未署名(上海图书馆藏)
    卫藏通志十六卷旧抄本(上海图书馆)
    西藏达赖喇嘛班禅德尼及大小呼图克图沙布咙源流一卷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康藏宝鉴不分卷民国三十三年重纂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后 记
  ●卷 首 总志
  长兴 陈光贻学
  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清乾隆三十四年益都李氏抄本(上海图书馆藏本)
  唐李吉甫纂。吉甫字宏宪,赵州人。父栖筠官御史大夫,吉甫以荫补左司R率府仓曹参军,贞元初为太常博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谥忠懿,事迹具《唐书》本传。此本为益都李氏抄本,有李文藻校跋,及周嘉猷跋。书名题《元和郡县图志》,原存卷一至十八,卷二十一至二十二,卷二十五,卷二十七至三十五,卷三十七至四十。北京图书馆藏,乾隆三十四年钱氏通经楼抄本,有孔继泰跋,题名亦称《图志》,存卷与此本同。《四库全书》用浙抚采进本,重编为四十卷,使相联属,以便循览也。以其图亡,改名《元和郡县志》。其《提要》曰:“是书据宋洪迈跋,称为元和八年所上,然书中更置宥州一条,乃在元和九年。盖其事为吉甫所经画,故书成之后,又自续入之也。前有吉甫原序称:起京兆府,尽陇右道,凡四十七镇,成四十卷,每镇皆图在篇首,冠于叙事之前,并目录两卷,共成四十二卷,故名曰《元和郡县图志》。后有淳熙二年程大昌跋,称图至今已亡,独志存焉,故《书录解题》唯称:《元和郡县志》四十卷。此本又缺第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六卷,三十六卷。其第十八卷则缺其半,二十五卷亦缺二页,又非宋本之旧矣。篇目断续,颇难寻检。考《水经注》本四十卷,至宋代佚其五卷,故水名缺二十有一。南宋刊版,仍均配为四十卷,使相联属。今用其例,亦重编为四十卷,以便循览。仍注其所缺于卷中,以存旧第。其书《唐志》作五十四卷,证以吉甫之原序,盖志之误。又按《唐六典》,及新、旧《唐书?地理志》,贞观初分天下为十道,一关内道,二河南道,三河东道,四河北道,五山南道,六陇右道,七淮南道,八江南道,九剑南道,十岭南道。此书移陇右为第十。殆以中叶后陷没吐番,故退以为殿。至淮南一道,在今本缺卷之中,以《唐志》淮南道所属诸州考之,今本河南道内,有所属申、光二州、列蔡州之后。江南道内,有所属之蕲、黄、安三州,列鄂、沔二州后,似乎传写之错简。然考《唐书?方镇表》,大历十四年,淮西节度使复治蔡州,寻更号申、光、蔡节度使。又永泰元年,蕲、黄二州隶鄂、岳节度,升鄂州都团练使为观察使,增领岳、蕲、黄三州。元和元年,升鄂州观察使为武昌军节度使,增领安、黄二州。则中州、光州尝由淮南道割隶河南道,蕲州、安州、黄州,亦尝由淮南道割隶江南道。《唐志》偶失移并,非今本错乱也。《舆记图》《隋志》《唐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又按《唐书?地理志》序略云:“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令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开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置十五采访使检察,如汉刺史之职。”唐自天宝用兵,河西、陇右陷于吐蕃,至大中、咸通始复陇右。乾符以后,天下大乱,至于唐亡。《唐书?地理志》以开元二十八年户部账,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县千五百七十三,著录之。《旧五代史?郡县志》之辑,亦以《开元十道图》为本也。天宝间陇右不守,咸通时收复,事在元和前后。《四库提要》谓:“此书移陇右为第十,殆以中叶后陷没吐蕃,故退以为殿。”《唐志》则以陇右为第六。此书则仍贞观时十道制,而元和时唐之领土,非贞观之制,亦非开元之盛矣。综观吾国地理之书,以《元和郡县志》体裁最备,故《四库全书》录以冠地理总志之首。夫总志集郡县志书而成,郡县志书参总志体例而纂,两者密切相关。故本《提要》著录总志冠以卷首,而《元和郡县志》为志乘家祖述之所自焉。
  太平寰宇记二百卷首二卷抄本(北京图书馆藏朱彝尊原抄本,上海图书馆藏传抄朱彝尊藏本。原缺卷一百十一至一百十九)
  宋乐史纂。史字子正,宜黄人。宋太宗时上书言事,擢著作佐郎,知陵州,召为三馆编修。雍熙中,献所著书有四百余卷,所著《太平寰宇记》,卷帙浩博。《四库全书提要》称:“史书虽卷帙浩博,而考据特为精核,要不得以末流冗杂,追咎滥觞之源矣。原本二百卷,诸家藏本并多残阙,惟浙江汪氏进本,所缺自一百十三卷至一百十九卷仅佚七卷。又每卷末附校正一页。不知何人所作,辨析颇详,较诸本最为精善,今据以著录。《文献通考》作《太平寰宇志》,此本标题实作《太平寰宇记》,诸书所引名亦两歧。今考史进原序亦作《宇记》,则《通考》为传写之误,不足据也。”今此本首有目录二卷,缺卷亦如汪氏进本之数,考诸家藏书目皆有缺,其佚七卷,由来已久矣。考史纂书之时,太宗始平闽、越,并北汉。史因合舆图所隶,考寻始末,而成此书,始东京迄四裔。然是时幽、妫、营、檀等十六州,实未入版图,史因贾耽《十道志》,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之旧,概列其名。史进序又讥贾耽,李吉甫为漏缺,故其书采摭繁富,于列朝人物一一并登,至于题古迹,亦皆并录。地理之书至是始详,体例亦自是而大变矣。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始于史。元、明以来,是书为州县志之滥觞。体例相沿,而艺文溢于全集,末大于本,而舆图反若}录。其间假借夸饰,以侈风土,至是而流弊生,艺文则为题而设,而不为考据。其鄙俚者,文移案牍,江湖游乞,随俗应酬而已耳,方志不纯史法矣。章学诚《方志立三书议》有言曰:“方志既不为国史所凭,则虚设门类而不得其用。所谓觚而不觚也,方志乎哉。”
  元丰九域志十卷抄本。清卢文校(上海图书馆藏)
  宋王存等纂。存字敬仲,丹阳人。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历官尚书右丞,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始于四京,次于二十三路,终于省废军州及化外羁縻州。于乡镇之名,土贡之数,皆一一具载。其目次,总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二百三十五,叙述简括。按宋疆理制,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又析为二十三,曰京东、西,曰京南、北,曰河北东、西,曰永兴,曰秦凤,曰河东,曰淮南东、西,曰两浙,曰江南东、西,曰荆湖南、北,曰成都、梓、利、夔,曰福建,曰广南东、西。崇宁四年复置京畿路,大观元年别置黔南路,三年并黔南入广西,以广西黔南为名,四年仍旧为广南西路。宣和四年又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监六十三,县一千二百三十四,可谓极盛矣(参考《宋史?地理志序》)。而燕云既得即失,故《宋史?地理志》定宋疆域,以是书为准。《宋志》序云:“今据元丰所定,并京畿为二十四路。首之以京师,重帝都也,终之以燕、云,以其既得而旋失,故}见于后。”是书自祥符中,李宗谔、王曾先后修《九域图》。至熙宁八年都官员外郎刘师旦,以州县名称多有改易,奏请重修,而以存总其事。迄元丰三年闰九月书成,以旧书名图,而无绘事,改曰志。存等进书原序,有云:“州县废置,与夫镇戍城堡之名,山泽虞衡之利,前书所略则谨志之。至于道里广轮之数,昔人罕得其详。今则一州之内,首叙州封,次及旁郡,彼此互举,弗相混淆。”宋修总志,当推此书最为详明也。《四库全书》以明毛晋景抄宋刊本收录,而佚其第十卷,以苏州朱焕家藏抄本补之,仍首尾完整。《四库提要》有云:“其书最为当世所重,民间又有别本刊行,内多古迹一门。故晁公武《读书后志》有新、旧《九域志》之目。”《提要?存目》又另有《新定九域志》十卷,谓:“与王存原本,文并相同,惟府、州、军、监、县下,多出古迹一门。”查《元丰九域志》今存版本,《四库》本外,有此本,北京图书馆藏卢文手抄校本,《台湾善本书目》著录有旧抄本,新、旧本均为十卷。惟《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清抄本《元丰新定九域志》十卷、首一卷。《台湾善本书目》著录《新定九域志》十卷,注坊贾增订,据《四库存目》之说也。《存目》又言:“为出于南宋闽中刊本。”以睦州改严州。检毛晋家景抄本,睦字未改。王士祯《居易录》载:“所见《九域志》即元丰经进之书,则亦未见王存原本也。”又《玉海》引述:“《元丰九域志》。知该志在绍圣间曾以黄裳所言;《九域志》所载甚略,原负诏职方。取四方郡县、山川、民俗、物产、古迹之类,辑为一书,补缀缺遗。遂于大观二年四月二曰,详定《九域图志》。虽至宣和二年罢书局,不及成,而大观中程t撰《职方纪要》,即新、旧《九域志》,二书绸次为书。”因疑《四库存目提要》,以《新定九域志》为南宋坊贾所增之说有误。
  舆地广记三十八卷武英殿聚珍本(上海图书馆藏)
  宋欧阳纂。史传无考。晁公武《读书志》谓:“著书者所假托,实无其人。”而陈振孙《书录解题》则云:“其书成于政和中,,欧阳修从孙,以行名皆连心字为据。”据此非无其人也。《四库全书提要》著录《大清一统志》条有云:“宋之疆域最狭,欧阳《舆地广记》于所不能有者,别立化外州之名,已为巧饰。”按宋之疆域,太宗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道,而元丰所定,并京畿为二十四路,不可谓宋之疆域最狭。《元史?地理志》序有云:“自封建变为郡邑,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但宋自南渡后,丧失中原陕右,疆域日见狭隘。《宋史?地理志》序有云:“高宗渡江,驻跸吴、会,中原、陕右尽入于金,东划长、淮,西割商、秦之半,以散关为界。其所存者,两浙,西淮,江东、西,湖南、北,西蜀,福建,广东,广西十路而已。迨德v丙子,遂并归于我皇元版图。此书成时,燕、云十六州已不能自有,书既称《广记》,而不足括舆地之全。故仍}燕、云于各路之末,名之日化外州。观是书体裁,最为清晰,其卷一至四,先叙历代疆域,提其纲要,卷五以下,乃列宋疆域制为顺序,述郡邑之名,则端委详明,较易寻览。清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皆仿其编例也。
  方舆胜览七十卷宋咸淳三年吴坚、刘震孙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宋祝穆纂。穆字和甫,建阳人。穆少名丙,与弟癸同受业于朱熹,穆曾为兴化涵江书院山长。是书体例,分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田赋、户口、关塞、险要等门,皆选录简略。而次列名胜古迹,则多所胪列,末载诗、赋、序、记文独备。《四库提要》称其书:“虽无裨于掌故,而有益于文章。ぴ锘闼茫首运卧岳矗脔也环掀涫檠伞!卑词鞘楦浅捎诶碜谑保欠质呗罚飨邓舾⒅荨⒕韵拢孕性谒侔哺住J鞘敝性萋洌巡蝗氚嫱迹墒稣撸┠隙珊蠼颉D率鞘楣室允囊缰8瞧涫槎辔橇偬庠之文,而不为地方故实之考据。又其书名虽似地志,而体例实类书也。按是书成于南渡之后,是时中原陕右尽入于金,东划长、淮,西割商、秦之半,以散关为界。岂穆之意,惜不忍以国家昔所丧失之地不载;而割让之地,已认订约条,势难背信。故其书例,示以非一统志之体耶。
  舆地纪胜二百卷旧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宋王象之纂。象之金华东阳人。尝官江宁县。此本存卷一至十二,卷十七至四十九,卷五十五至一百二十五,卷一百四十至一百六十七,卷一百七十五至一百九十二。北京图书馆藏清景宋抄本,存十五本,卷一至十二,卷十七至四十九,卷五十五至九十五。《台湾善本书目》著录,清道光二十八年扬州岑氏钟荆嬉话倭怼4耸椤端目馊椤肺词眨洞婺俊芬辔醇肌G迦钤唷端目馕词帐槟刻嵋罚梦槌珀卓局迹洹短嵋仿栽疲骸啊端目狻肺粗肌N┯小队叩乇恰匪木碓疲合笾鸹耍⒅亍K小队叩丶褪ぁ范倬恚裎醇荆思雌渲兄木怼=裼诮系镁八纬径倬恚坝邢笾孕颉O笾羧耍栽疲河嗯ㄌ煜碌乩碇椋味┗岽猓靠ぷ晕槐啵钥ぶ蚋锛嗍住6钕卮沃约吧酱ā⑷宋铩⑹隆⑽暮玻愿郊伞6鲜罚范蔚宗《郡国志》条例,以在所为首。而西北诸郡,亦次第编集,今考其成书之年,在南宋嘉定十四年。故其所指在所,以临安府为首,而一切沿革,亦准是时。又宫阙殿门,寿康宫下,引《朝野杂记》云:“宁宗始受禅云云。则是作序在嘉定,全书之成在理宗时矣。”是书自卷一行在所起,至剑门军讫,共府二十五,军三十四,州一百零六,监一,共府、军、州、监一百六十六,内或有一府一军,而分为上下二卷,故与县数不合。其卷数全缺者,自十三至十六,又自五十至五十四,又自一百三十六至一百四十四,又自一百六十八至一百七十三,又自一百九十三至二百,共缺三十一卷。至其余各卷内之有缺页,又皆注明于目录卷数之下。
  大元大一统志一千三百卷影抄元刊本(收藏者及存卷著录见以下提要)
  元孛兰[、岳铉等纂。据常熟瞿氏编《铁琴铜剑楼书目》,著录旧抄本《元一统志》七卷云:“题集贤太学生资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兰[,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秘书监臣岳铉等,上进案秘书监志。至元二十二年乙酉,世祖命集贤大学士行秘书监事札马剌丁与秘书少监虞应龙,辑《大一统志》。成宗大德初,复从集贤侍制赵忭请重修,书成,藏之秘府。至正六年始刊行之,全书一千三百卷。此存蜀省均州一卷,房州一卷,~州二卷,葭州三卷。其书分县编次,记载分明,不同《明一统志》之府县合并也。”钱大^《潜研堂文集》卷二十九《跋元大一统志残本》云:“考元时《大一统志》凡有两本,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大学士行秘书监事札马刺丁言:方今尺地一民,尽入版籍,宜为书以明一统。世祖嘉纳,即命札马刺丁与秘书少监虞应龙等,搜辑为志。二十八年书成,凡七百五十五卷,名《大一统志》,藏之秘府。此初修之本地也。成宗大德初,复因集贤侍制赵忭之请,作《大一统志》。《元史》载:大德七年三月戊申卜兰禧、岳铉等进《大一统志》,赐赉有差。此再修之本也。”《元一统志》凡二修,今存皆残本耳。案元官修总志,始于世祖至元二十三年,至三十二年成书。其后云南、甘肃、辽阳皆纂成图经,因是倡议重修,延孛兰[、岳铉等主其事,至大德七年纂成,名曰《大元大一统志》,至正六年刊成于杭州。《四库全书》开馆时,其书已佚,惟见《四库提要》著录《明一统志》中有云:“元岳U等所修《大元一统志》,最称繁博。《国史经籍志》载其目,为一千卷,今已散佚无传。虽《永乐大典》各韵中颇见其文,而割裂丛碎,又多漏脱,不复能排比成帙。惟浙江汪氏所献书内尚存原刊本二卷,颇可以考见其体例。”近人赵万里辑《元一统志》,已见版行,序称全书共一千三百卷,据常熟瞿氏著录所称之卷数焉。赵氏又称其书于各州各县史迹,承唐《元和郡县志》、宋《太平寰宇记》等书成例,列建置沿革、坊郭、乡镇、里至、山川、土产、风俗、形势、古迹、宦迹、人物、仙释等类。凡大江以南,大率取材于《舆地纪胜》及宋元旧志。以北则取材于《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赵自序略云:“《元一统志》明以后久无全帙,近年内阁大库出元至正刊本残帙七卷。此外常熟瞿氏旧藏抄本九卷,别有嘉庆间吴县袁廷家抄本三十五卷,未见于瞿氏藏本者,有二十八卷。”查赵氏《元一统志》序所述之书,今见于《台湾善本书目》著录:《大元大一统志》存三十五卷、四册,清袁氏贞节堂抄本。《大一统志》存五卷、二册,元刊本,存卷七百三十一,卷七百九十至九百九十二。《大元大一统志》存九卷、二册,海虞瞿氏铁琴铜剑楼乌丝栏精抄本。阅诸家藏书目,书名不一,疑为传抄或著录之误焉。因是余问之常熟瞿君凤起,瞿君出其所藏影抄元刊三页,称:“非其铁琴铜剑楼旧藏乌丝栏抄本之馀,为借得嘉兴沈寐叟先生所藏,出于大库档案之元刊本而影抄也。”三页为卷六百三十四、第九页,卷七百九十、第九页,卷七百九十一、第一页。板框书品之大,伟为历代修一统志之冠。而所珍贵者,为第七百九十一卷、第一页第一行,题书名为《大元大一统志》。于是元一统志书名,据此可以确定矣。赵氏所辑之书,自称历经二十年,搜集轶文,于《永乐大典》《玄览堂丛书续集》《辽海丛书》中所存残卷,辑成十卷。其篇目卷一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卷二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卷三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卷四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卷五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卷六甘肃等处行中书省。卷七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卷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卷九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卷十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赵氏之书不能尽括元之疆域,幸犹有《圣朝混一方舆胜览》一书存,其书用《大元大一统志》疆理制为例,可以参览也。
  圣朝混一方舆胜览三卷元明间刊《事文类聚翰墨全书》另本(上海图书馆藏)
  元缺名纂。此篇叙元朝方舆胜迹之书,用《大元大一统志》疆域为纲。《元一统志》久佚,考元朝疆理之制,则惟赖此篇矣。《元史?地理志》序云:“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按《元志》载,元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元志》叙述简略,仍不可以考览元朝疆理幅员之广阔也。元朝疆理制,省以下有道、路、府、州、县五等,大率道下以路领州领县,而“腹里”或有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者。其府与州,又有不隶路而直隶于行中书省者。其省,如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与所统其他省路,行政制不同。元职方,与唐宋以前仅以郡领县又不同。《元一统志》久佚,《元史?地理志》又叙述不详,《新元史?地理志》序虽言《元史?地理志》缺略,而仍用其旧。故今欲研究元朝疆理制度,此篇篇目犹保存较为完备。此篇总目,上卷:直隶省郡,四路、三府,共二十二州(即《元志》所谓“腹里”之地),是为京畿地也。又,畿辅之地,有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领一路、二府,共五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领十二路、一府,共五十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山东东西道廉访司,共领六路,凡二十一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管辖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领三路、一府,共十四州。辽东道宣慰司,领三路、一府。镇东行中书省,管辖安抚高丽总管府,领十五州,沈州高丽总管府,新罗国军民安抚司,合兰府水达达田地(镇东即《元志》所谓征东)。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管辖陕西中道肃政廉访司,领五路、一府,共十三州。巩昌便宜都总帅府,设巩昌路,领四府十六州。中卷: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管辖西蜀四川道廉访司,领成都路,十州、一军。嘉定路二州,潼川府路二州,顺庆路一府、二州。四川南道宣慰司,领四路、二府,共二十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管辖河南江北道廉访司,领三路、三府、二十州。淮东道宣慰司,领二路、二府、四州。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领五路、一府、七州。荆湖北道宣慰司,山南江北道廉访司,合管二路、三府、二州。云南等处行中书省,直领四路、十一州。罗罗斯宣慰司,领三路、一府、十八州。乌撤乌蒙等处宣慰司,领四路、一州。曲靖道宣慰司,领三路、二府、十州。临安道宣慰司,领三路、一部、六州,又领元江路十六部。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领大理路二府,五州,金齿百夷诸路,共二十五处,五州。下卷: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管辖江南浙东道肃政廉访司,领七路、二府、十三州。浙东道宣慰司。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合领七路、八州。江东道宣慰司,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合领八路、七州。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福建闽海肃政廉访司,合领八路、二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管辖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领十一路,十四州。广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广东道肃政廉访司,合领八路、七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管辖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领七路、一府、十州。播州军民宣抚司,领蛮夷长官二。恩州军民宣抚司,领蛮夷长官一。婺川县蛮夷洞官一。叙州等处宣抚司,领二路、一府、七州,蛮夷宣抚司十五。湖南道宣慰司,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合领九路、十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合领十路、六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海北海南道宣慰廉访司,合领五路。琼州安抚司,领一路、三军,左右两江溪洞。田州上思等处军民宣抚使、都元帅府,合领四路,共六十三州。甘肃等处行中书省,领六路、六州。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即和林,管西域诸小国部落,鄯善、且末、高昌、龟兹、波斯、大月氏、小月、钵和、波知、安目十小国部落。按《元史?地理志》所列行中书省,与此篇所列省顺序不同。
  广舆图二卷明嘉靖四十五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元朱思本撰,明罗洪先补辑。思本字本初,临川人;博学多闻,足迹遍海内。尤精绘舆图,其绘图划开方网格,以计里数;明代之舆图学家,大抵渊源于思本,称为“朱图”一派。洪先字达夫,吉水人;嘉靖己丑进士第一,官至赞善。隆庆初赠太常寺少卿,卒谥文恭,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洪先为学,宗姚江良知之说,著《冬游记》一卷。此篇思本自序略云:“予幼读书,知九州山川,及观《史记》,司马氏周游天下,慨然慕焉;后登会稽,泛洞庭。由是奉天子命祠嵩高,南至桐柏,又南至于祝融,至于海。往往讯遗黎,寻故迹,考郡邑之因革,核山川之名实。验诸滏阳、安陆,不刊禹迹图,樵川混一六合郡邑图;乃知前人所作,殊为乖谬,思构为图以正之。阅魏郦道元注《水经》、唐《通典》《元和郡县志》、宋《元丰九域志》《皇大一统志》,参考古今,量校远近,既得其说,而未敢自是也。则每嘱以质诸藩府,博采群言,随地为图;乃合而为一,自至大辛亥,迄延v庚申而功始成。其间山河绣错,城连径属;旁通正出,布置曲折;靡不精到。至若涨海之东南,沙漠之西北;诸番异域,虽朝贡时至,而辽绝罕稽,言之者既不能详,详又未必可信;故于斯类,姑用阙如。”观其序言,思本之成此图,颇劳心跋涉之力;而有遣憾者,西北辽远之域,未有毕载。按此图原本,明时犹存,为洪先偶得之。而图有计里画方之法,形实可据。于是洪先增其所未备,因图广至于数尺,历十余载始成。据洪先序言:“朱图长广七尺,不便舒卷;今据画方,易以编简。”按是篇为二卷,分八目,四十二图;其诸沿革考证,不可尽载者,成其副纸,又为图副六十八,即图说也。今朱氏原目则无考,见《贞一斋文集》,有题此图序一篇,钱大昕《元史艺文志补》,倪灿《补辽金元艺志》,及《千顷堂书目》,均有著录也。
  元史地理志末附西北地名释一卷附元经世大典地图一幅清洪钧手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洪钧纂。钧字文卿,吴县人;同治七年进士第一,由修撰累官兵部左侍郎。光绪间出使俄、德、荷、奥、钧采访亚西历史地理,由是熟于西北舆地;于元朝历史,效力尤深。著《元史译文证补》,光绪间广雅书局刊本,为三十卷,而原缺十二卷。上海图书馆藏其稿本二册,一册即为此篇;前有小序,言元史书法,凡国名、部族名、地名,皆高一格。又言元之译名,与西方诸国译名音有异。小序约二三百言,以下叙途鲁吉、柯耳鲁地、迄塔里于、巴里黑;凡八十余国名、部族名,地名、各为文一篇,叙其地域风土情况。刻本《元史译文证补》,以是编列入卷二十六《地理志》,分上下二卷,名曰《西北地附录释地》,而删去小序,每节记载比稿本简节,故稿本犹有附考之价值也。附《元经世大典地图》一幅,即是篇记载之境域。《大元大一统志》《元经世大典》已久不可征,未详钧觅得于何处,按《元史》最难考者《地理志》,《新元史?地理志》小序略云:“元之疆域,九州而外,幅员尤广;其后皇孙旭烈兀,建国波斯,与术赤、察合台之后,并为三大藩。职方之志,宜考其山川与其疆域之沿革;十一行省之后,不应如旧史《地理志》之褊狭也。然旧志本于《大一统志》与《经世大典》,官修之籍,既不足征,甚局于褊狭宜哉。今为《地理志》,亦仍前史之旧;订其舛讹,补其夺漏而已。”按《新元史?地理志》,仍因《元史?地理志》之旧;今欲详悉元于西北之地,则是篇可足征也。
  寰宇通衢一卷常熟瞿氏影抄明洪武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洪武时官修,此本共一百四十五页,起辽东都司,终于广西府,凡马驿站名及道里之数,以类编为书,所纪道里方隅之数有八焉。案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寰宇通衢》一卷,洪武二十七年九月书成。先是太祖以舆地之广,不可无书以纪之,乃命翰林儒臣纂成。此本序目皆无,但首页至终,中无缺页,是为全本耳。
  大明一统志九十卷明天顺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李贤等纂。贤字原德,邓州人,宣德八年进士,景泰初由文选郎进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英宗命修此书。其篇目,首列京师、南京、中都三京及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三布政司,迄外夷凡九十卷。此本内述及嘉靖、隆庆时建置,盖后人已有所续入,而不尽为天顺之旧。按明洪武三年,始命魏俊等六人编类天下郡县地理形势为《大明志》,其书久已不传。后成祖采郡县图经,命儒臣纂辑亦未成书而中辍。至英宗复辟后,乃命贤等重编,天顺五年四月,书成奏请,赐名《大明一统志》,锓版颁行。是书义例一仍《大元大一统志》之旧,而取材简略,卷帙不及《元志》三之一。又出众手所裁,书中舛讹龟酰杳壬酢!端目馊椤匪洳扇胧鞘椋短嵋肺剑骸按耸橹堵裕疚蘅刹桑厥侵胺酵技>@阌谐杀啵蝗葜撩鞫廊保嗜月即妫员敢淮乒恃伞!卑浮睹饕煌持尽贩氢抖锸杪裕荒鼙泶锩髦蛑贫取C髦砥姆保荨睹魇贰さ乩碇尽沸蛟疲骸昂槲涑踅ǘ冀恚镌兄惺槭。跃╃苡μ熘罡刂绷ゾ┦Α:竽司「镄兄惺槭。檬颊荆至焯煜赂菹丶邦棵宜尽S种檬宥贾富邮顾荆粤煳浪⒎褐罹F浔呔澈=蛟鲋眯卸贾富邮顾荆诰┦ㄎ寰级礁峦舛贾富邮顾荆饕云浞礁窖伞3勺娑ǘ急本币腥荷剑俨缀#厦娑偬煜隆D艘员逼轿绷ィ衷錾韫笾荨⒔魂n二布政使司。仁、宣之际,南交累叛,旋复弃之外徼。终明之世,为直隶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曰山西,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湖广,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广东,曰广西,曰云南,曰贵州。其分统之府百有四十。州百九十有三,县千一百三十有八。羁縻之府十有九,州四十有七,县六。而两京都督府,分统都指挥使司十有八。行都指挥使司五,曰北平,曰山西,曰陕西,曰四川,曰福建,留守司二,所属卫四百九十有三,所二千五百九十有三,守御千户所三百十一有五。又上官宣慰司十有一,宣抚司十,按抚司二十有二,招讨司一,长官司一百六十有九,蛮夷长官司五。其边陲要地,称重镇者凡九,曰辽东,曰蓟州,曰宣府,曰大同,曰榆林,曰宁夏,曰甘肃,曰太原,曰固原,皆分统卫、所、关、堡,环列兵戎。”明以武功定天下,于边疆要隘,皆设关、镇、卫、所,明修关镇卫所志亦多。此书疏略未尽载之,故录《明史?地理志》所载疆域建置,以供参考也。
  大明一统图叙一卷明嘉靖四十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桂萼纂。萼字见山,安仁人。是篇一名《广舆图叙记》,又名桂萼《皇明舆地图》者,则为万历间所补刊本也。此本卷端有嘉靖丙寅丰城李廷观《述刻》一文,当为嘉靖原本。是篇萼任大学士时所纂焉,嘉靖八年六月一日进呈。卷前有萼奏稿及御批圣旨:“贤卿所奏《舆地图叙记》,明白切要,具见体国经济,至意图本。朕已留览,还誊写副本存留内阁,该部知道,钦此。”按此本编次,首总图、次两京十三省图各一、附四夷图一,每图后略具兵马钱粮之数,府州县卫之名,亦不具到。所述利病,亦皆敷衍之辞。按元、明舆地图之学,多渊源于元朱思本图,思本图计里划方,其有用于山川,明悉远近,而郡邑则非其用。其学流传直至清初,自西方舆图传入,而“朱图”之派渐息。至清嘉庆时,李兆洛绘舆图具网格,能别经纬,分清起点、终点、中心点,吾国舆图之学大变革新矣。
  一统路程图记八卷明隆庆四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黄汴纂。汴字子京,号约山,休宁人。少尝随父兄为商。是书自序云:“汴弱冠随父兄,自洪都至长沙;览洞庭之胜,泛大江,溯淮、扬,薄戾燕都。是年河水彻底,乃就陆行,自兖至徐,归心迫切。后侨居吴会与二京十三省,暨边方商贾贸易,得程图数家,于是穷其闻见,考其异同,反复校勘,积二十七年始成。”按序此书为出于商贾之作也。其编次,卷一、二,两京至十三省程图;卷三,两京各省至所属府县图;卷四,各边路,东起开原卫,西至嘉峪关;卷五、六,江北水陆图;卷七、八,江南水陆图、而以南北诸名山附于各卷,使道旁登眺者,知所向往焉。按是书如同今日行程指南等书也。
  职方考镜上八卷明万历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卢传印纂。传印字文翘,事迹未详。是编传印与其子奇、廉,┭濉⒑馈⒋荆锒Α海灰幻湃惚喽桑逃谕蚶薄4耸樾蚶匀保薮涌计浠惚嗍寄┮病>砬傲蟹接蜃芡家弧⒑7雷芡家唬巍逗7烙星砉萋邸贰豆愣β邸贰豆愀H送ǚ苯邸贰豆愀U惚被嵘诼邸贰陡Q笪逭嵘诼邸罚猿鲇诖∈肿>硪环接蛲几匙堋⒈敝绷ァ⒛现绷ィ矶憬⒔鳌⒏=ā⒑悖砣蕉搅啥⑸轿鳌⒑幽稀⑸挛鳌⑺拇ǎ硭墓愣⒐阄鳌⒃颇稀⒐笾荩砦寰疟咄悸邸⒏髡蚩肌⑺囊耐妓怠⒅罟停砹睾M悸邸⒑T丝几秸佳椤⒑忧鄹街F、河源考、运道考、湖泉考、水利考、记物产、水利论。按是编有图有考有论,且以著述及辑录汇合成编;举凡一国之疆域郡邑沿革,防海兵事,财赋物产,水道运输,河源水利,靡不毕登,体裁全备,为地志书中之罕见者也。
  广舆记二十四卷明万历二十八年刊本(上海图书馆刊本)
  明陆应阳纂。应阳字伯生,云间人也。是书仿《明一统志》例,录叙《一统志》核要,渗入各省郡县志书资料而成。删繁就简,文省事赅,能概括《明一统志》《明会要》,及郡县志书精华。卷前有万历庚子吴郡申时行序,极称是书之善,次应阳自序谓:“十易寒暑,三易草而成也。”
  方舆胜略十八卷附外夷六卷明万历四十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程百二纂。百二字幼舆,新安人。明于天顺间纂一统志,而缺户田、官职二项。百二尝游历京师、吴、越、楚、蜀间,访问当世之急务而讨论之。因纂成是书,补一统志之旷缺,并益以西泰所上《五大洲全图》,合成一书。百二序云:“一统志止载郡邑沿革,而不及税粮与州县上中下。”按是书载税粮之数甚详,卷首列《舆赋总》一篇。次列南北直隶及十三布政司为纲,以省府州县为目。下各叙编里户口及夏秋赋之课额,与漕运、兵防、山川、胜迹、人物,亦各随地叙录,并附注说明。又附外夷六卷,以国名分条,用以详悉外国情况也。
  大明一统赋四卷附删一卷明万历四十年钱塘胡文焕校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莫旦纂。旦字景周,吴江县人。成化六年乡],作《一统》《贤关》二赋,名动京师。后授新昌县训导、纂成《新昌县志》。九年,迁南京国子监学正,乞归,年八十余卒。是书卷前有胡文焕序,及旦┧锕獍希蛱饷痘视咭馈范灰愿趁湫蚵栽疲骸按竺鞴僦疲兑煌持尽贰跺就ㄖ尽贰豆阌咄肌分钍椋湮奘挛尬锩也槐暇摺J鞘樽越ㄖ醚馗铩⒖は亍⑸酱ǎ灾撩穹纭⑼了住⑷宋铩⒁饔剑糯槠涠耍陡缴尽芬痪恚蛐鹜庖摹!庇值┳孕蛭剑骸肮湃擞诠业乱抵赝兄罡常云陶胖哉延秤谖耷睢!卑创烁乘绦嘶螅呶馄J,取两广八闽,北伐中原,席卷列郡,迄统一分疆,文长四卷,一气呵成。其纪载重于疆域形势,自奠顺天、应天、凤阳畿甸,比及十三省,凡山川、郡邑、物产、人物,靡不毕具,要者又自注释,赋文少铺陈词采而多侈谈事物,末《附删》一卷,则外记,另为一篇。
  郡县释名二十六卷明万历四十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郭子章纂。子章字相奎,泰和人,隆庆五年进士。是书子章仿王伯原《地理通释》义例,以释郡县名称,而重于建置沿革。以明疆域制,首两京,次十三省,各郡县之名为之考释。若二地一名,或一地二名,皆条分明析,使览者一视t然也。吾国自晋弃中原,南北淆乱,郡邑纷纭侨置,河南有广陵、丹阳之名,江诸有晋阳、太原之号。子章此书以地名之同者,一一考释,举其变迁因革,故独重于建置沿革也。
  历代地理指掌图不分卷明万历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沈玄华纂。玄华事迹未详。按是书为宋苏轼撰,原书久佚,后之重纂者托轼名。此书玄华退食后游历二十年所见之作,其编例为图六十有四,各附图说,图绘及古今,穷极宇宙。古今华夷、郡国、州县之区分,与藩镇疆界考据准确。兼绘天文分野、二十八星宿图、《附谈》,为图说也。
  舆地图考六卷明天启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程道生纂。道生字可生,海昌人。是书道生据《明一统志》,合嘉、隆以来郡县改置,绘图而成。首列两京十三省图一,省、府、州、县,各有一图,皆附图说,考明沿革。是时明之疆理,京畿、直隶各六郡,外十三布政司。总为府一百四十九,为州一百二十八,为县一千一百五。书成道生卒,其子之宝为之校刊。
  目营小辑四卷旧抄本,盖有铁琴铜剑楼朱文印(上海图书馆藏)
  明陆化熙纂。化熙字羽明,常熟人。万历癸丑进士,官至广西提学佥事。是书为化熙于万历己亥,读书婺州公署时所纂,按其序称:“取一统志参对当代郡县,多不蒙一。乃创立义例,取府州县名提头序列,而摘所载沿革山川填补其下,志所未及者参考补之。并考文录奏议,关切边防河防大计者,随地见之。”按其序言,是书非惟摘录于《明一统志》,并参录他书而成之。考《明一统志》成于天顺五年,嘉靖、隆庆间府县多所更置,至万历、天启时,一统志不适于用,故明人私纂总志甚多,是书其中之一也。按是书编例,首列方舆原始,两京都督府,分隶各都指挥司,凡十六。次列十三布政司为纲,系以府、州、县、卫、所。凡土贡之宜,盐课之增损,屯田之税钞等,则随地诠叙。是书列有太仆寺,又有行太仆寺,及各苑马之增耗,与边关堡塞之废置,武弁员额,驻屯兵马之处。间有《明一统志》《明会典》所未载者,故是书有助以对明史之研究。书成于天启时。按化熙序署天启辛酉,天启元年焉,而书中永平府下叙至天启五年。是书未见刊本,《四库提要》载于《存目》,著录《目营小辑》四卷。其名据化熙序谓:“取目若营四海之意也。”
  刻一握坤舆十三卷明天启七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邓景南纂。景南字焉,名未详,别号竹溪主人,饶安人。此书依明职方制,分两京十三布政司为序,编成十三卷。叙录各京省府州县之名山、大川、胜迹,与物产、漕粮之数。虽一水、一石、一祠、一墓、一洞之细,靡不尽载。书成经富沙余昌祥鉴定,然后刊行,昌祥时称善地理之学者也。
  舆图摘要十五卷明崇祯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李日华纂,鲁重民补订。日华字君实,嘉禾人。重民字孔式,钱塘人。是书重民据日华原本补订,钱蔚起校定而后刊行。其编例,以两京十三省府县分次,列图摘要。分城池、形胜、山川、古迹、名宦诸门,辑录核要,如图说然,文简事详。
  大明一统志名胜志二百八卷明崇祯三年三山曹氏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曹学缱搿Q缱帜苁迹=ê罟偃恕I俪⑷胧瘢鳌妒裰泄慵恰芬话侔司恚砟暧殖纱耸椤F渥孕蚵栽疲骸耙蛟淖诤钣粢恰端⒓恪芳啊剁粕鸨憷兰闶汀贰D持菹匾越窬莨牛险呤财撸缓掀奈写ァD擞肫溆讶顺氯晗璧仍迹员敝绷ァ⑸挛鳌⑸轿鳌⒑幽稀⑸蕉先俗慵K钡剑缭擞沃兀胬骼姥伞W阅现绷ァ⒔鳌⒄憬⒏=ā⒐愣蚯敕秩危阄鳌⒃颇稀⒐笾菰丶南。嗯远尾芍J裰形┦恰豆慵恰匪撸陨救笾选S谑歉凑髦羁は刂尽!卑葱蛩裕耸榇蟀胛缢胙伞H〔挠凇睹饕煌持尽分羁は刂就猓植陕肌端贰毒胖菀恰贰犊す恰贰冻X记》《寰汇记》等书。考录沿革、山川、关隘、胜迹等,间有《明一统志》所未载者。其例以省分卷,各省汇为二百八卷。学缱芪嗄判#宄啥缭饩老骷ㄏ菲涫榘嫔踟剑胰擞倨涫椤Q缬诓肿渲斜槎萑ィ允楦逯糜陧敌幌ξ刀裕刀诙怪耸槟说么馈
  皇明职方两京十三省地图表三卷明崇祯九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陈组绶纂。组绶字伯玉,武进人,崇祯甲戌进士。是书上卷两京十三省图表。中卷边镇、九边、三关图表。下卷川海、江山、漕黄、海运、江防、外夷图表。按是书舆图与表并列而不具图说,览图索表,一视t然。
  地图综要三卷明崇祯十六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朱国达纂。国达字咸受,钱塘人。是书国达与吴学俨、朱绍本、朱国干同纂成。其编例,首曰总卷:列京省道里,边腹道里,华夷道里,诸省华夷形胜,京省边境要害,星宿分界诸图,均有图说。次曰内卷:列北南两京及十三省图,均有图说。又次曰外卷:列长江会源,江防漕河,黄河海防诸图及海运、沿边四夷图,均有图说。按是书所绘黄河海防与海运、沿边两图,今犹有参考价值。
  今古舆地图说三卷明崇祯十六年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吴国辅纂。国辅字期生,山阴人。是书国辅侍父寓居四明时,与沈定之同纂。列今古华夷图一,明肇造图一,明统一图一,历代职方图各朝一,以山河、星野图附后,皆有图说。
  形胜要略十二卷明抄本叶景葵手跋(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一至卷八)
  明盛敬纂。敬字圣传,太仓人。是书卷前有莆田林佳玑序,及敬自序,近人叶景葵跋谓:“是书绘天下山川郡邑之图,以考古今战争之事,而论其成败焉。”按其编例,以两京十三省顺序排列,书前列《采古论议》,选录韩信《论定三秦》等文数篇,以开卷端焉。惜此书自卷九以下久佚,已非全帙矣。按书每省当有一图,而此本则仅存湖广图一幅,此书未见诸家藏书目著录,为仅存孤本。
  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清宛溪顾氏家藏职思堂原稿本。(上海图书馆藏)清陶F宣题识。近人叶景葵跋。
  清顾祖禹纂。祖禹字景范,无锡人,随父柔谦迁居于常熟宛溪。自少嗜舆地之学,康熙时修一统志,祖禹与太原阎若璩、常熟万子鸿、德清胡F明,同供纂职,四人号称地理绝学。祖禹纂辑是书,言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所可见,而景物游览之胜不录焉。今是书流传甚广,刊印不下十余种。此本为顾氏家藏原稿,原缺浙江十一册,山东四十一册,陶F宣以旧抄本补配之。此本叶景葵跋略云:“流传抄本甚多,皆从底本出。记得某书曾载,康熙初年完竟。无锡传抄数全,可得一部,大抵钞而未校,舛讹甚多。曾见孔氏[雪楼旧抄本颇精工,惜未收得,卷中夹签,除参与重修诸君外,有同时校订者,如浙江三四下买臣妻自溺一签,当为顾君诤友。又有刊书时所加校签,系就此钞本比较异同者则无阙,宏旨读者,宜细心别白之。”参景葵此跋外,余又考见有关祖禹是书数端。见单学傅《钩渚小志》载:“顾景范《方舆纪要》不止一百三十卷,底稿两橱,现犹存鲇鱼塘桥某氏,当时传抄,多以繁重,不能卒业。嘉庆中有广东镌板,亦摘其大略耳。”又见张惟骧《清代毗陵名人小传》述李兆洛“尤嗜地理学,购各省通志,较互千余年来水地之书,证以正史,刊定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原文之不符者。”惟骧又编《清代毗陵书目》卷二,著录李兆洛刊定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钱枝衍《读史方舆纪要参解》二种,均未注明板刊或抄稿,惟骧未见其书焉。余考李兆洛校定之《读书方舆纪要》,至道光二十八年泾县包慎言始为刊成。据包慎言《校刊汉书地理志补注》序言及是书有云:“武进李申耆先生,得其手稿,录副而题之曰:搜辑赅博,因以订讹补缺,为检稽者所藉手,其为利益甚大。李君学无所不通,尤深于舆地,推重如此。是书之足贵,尚可知顾君书,体大思精,然间有摭自类书与正史不符者,传抄尤多舛误,李君悉核史文补正成善本。今关、陇两刊,皆据李校,而李君得此书时,年已垂七十,又病甚,不能亲勘手书,荒卒讹误十二三。李君谢世后,所录副,为吾乡潘芸阁侍郎购得,余因假至白门,付梓氏以广其传。属族妹倩,阳湖杨汀芦(一作汀鹭)传第,族弟兴、言诚,相与订正其误脱错乱。至书内引用载籍,有文义疑滞,而无本可核者,悉仍其旧,不敢以臆改Z,俟藏书家续自刊定。积三百日梓成,因笔记其始末,道光二十有八年冬十月朔日。”按以上诸家言祖禹是书原稿首有讹误,卷帙繁浩之书,势所难免也。余又见祖禹是书,因明清疆理之制不同,编例自相龟酢0冈咀嬗碜远┓怖性疲骸按沃员敝保鹜蹒芤病4我陨蕉⑸轿鳎┦抑懈ㄒ病4我院幽稀⑸挛鳎匦问ひ病4我运拇ā⒑悖鄙嫌我病4我越鳌⒄憬喜聘乘垡病4我愿=ā⒐愣⒐阄鳌⒃颇稀⒐笾荩员倍仙趟遏咭病S执我源ㄤ乱焱丫胖葜雎缫病V罩苑忠埃父┎煅龉壑屐!!本萜浞怖觯廊苯希槟谛鸫尉硪恢辆爬萦蛐问疲硎烈话俣绷ソ掀颇稀⒐笾菔氖。硪话俣闹烈话偃写ㄤ隆队砉薄贰⑸酱ā⒋蠛印⒒此⒑核⒋蠼⑴探詈印⒑5馈T蛴敕怖忻伞S帧队砉薄飞酱ㄓ肜萦蛐问朴谢煜泵髦媳倍埽颇逊至校怖哉亚褰碇疲槟谌园涤妹髦疲怂宰韵嗝芤病N羧罩?遥缓俗痔逡焱痪咳樘宀弥螅秕嗝9庑骷渫际榧删种赜∈鞘椋悦髦票辔萦蛐问品簿啪恚媳敝绷ナ》惨话偈木恚酱ㄔ次擦恚煳姆忠耙痪恚宀檬嘉
  方舆记要州域形势说五卷抄本,叶景葵跋(上海图书馆藏)
  清顾祖禹纂,华长发参订。祖禹《读史方舆记要》已著录。长发,无锡人,事迹未详。是书长发取祖禹之《方舆记要》卷一至九《历代州域形势》重辑而成。自虞舜置十二州,至元末群雄割据,州域形势之变革,凡七十有二,及历代所置州县郡国制度,与夫形势可以战守之地。此本有近人叶景葵跋略云:“此从康熙丙午职思堂刊本抄出,省去熊、秦、吴三序及凡例。是时定名曰《二十一史方舆纪要总说》,只五卷,至元而止,即甘泉乡人所见之本。锡山钱宾四(穆)购得刊本,丙子年春予在京曾见之,予寄是本至京,请宾四校对后书定,并无异同云。”据景葵跋,此本系依刊本所抄也。
  读史方舆记要舆地总图不分卷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此编不著撰人,按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所述地域,各为舆图、地表、别为一书。舆地东起朝鲜,西至嘉峪关,南滨于海,北连沙漠;首列南北直府二十二,州六,属三十四县,为一图。十三布政司各一图,各图后附各道、府、州、县、卫、所表,表之各项,凡关地之要隘、海防等之重要者,又为之说。又有朝贡图、东南夷图、西南海夷图、西域图、黄河图、长江图、海运图,各具图说。览是图,则天下之要害指掌可知矣。
  方舆纪要补编十二卷手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近人吴廷燮纂。廷燮字向之,江宁人。清举人,官山西通判,宁远厅同知。辛亥后入袁世凯总统府,任秘书,后不复仕。纂《江苏备志》及此本,皆未刊行。此本廷燮补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所未收之省,补入者新疆、奉天、吉林、热河、黑龙江、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蒙古、库伦、西藏,汇辑为十二篇,各有小序,记补入各省地域之特殊;所叙录者,大抵为山川、城邑、关堡。而文则有繁有略,由于所补诸省之文献有多有寡,按明、清时,今边疆各省,疆域制度与内省不同,故其书仍用旗盟、部落名称。至清同治、光绪时,始逐渐改置行省也。
  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清树B草堂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顾炎武纂。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昆山人。居邑之亭林镇,号亭林先生,明诸生。入清不仕,周游四方,载书自随。所至辄垦田度地,以备有事。晚年益笃志六经,精研考证,后卜居华阴老终。是书,炎武览二十一史及天下郡县志书而成。按自序云:“共成四十余帙,一舆地之记,一为利病之书。”据《胡培系杂著》有《请校刊顾亭林先生郡国利病书议》一文略云:“亭林先生《肇域志》《郡国利病书》,惜无为之编校以行世。《郡国利病书》有成都龙万育刊本,而错简失次,乌焉豕亥率不可读。亭林先生原稿,今在甘泉赵樨农广文书禾处,共三十四册,惟缺第十四本,末有黄丕烈跋,谓系传是楼旧物。”此本系据原稿传抄,共五十册,编成一百二十卷。据此本自序谓:“共成四十余帙。”原稿当不止此数。《四库提要存目》著录此书,谓:“实系辑录成编,其中采录旧文,同异兼收。间有矛盾之处,编次亦绝无体例,盖未成之稿也。”胡培系故有请校刊此书之议。此书《四库全书》入于《存目》,于道光三年龙万育始为刊行。其后累经刊印,皆未详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抄本为最精,与此本对核,编例文字大抵相同。按此本编次:卷一舆地山川总论,首列裴秀、贾耽二传,次地脉形胜风土,徐问《百川考》。又次标明布政司名同府州县者,府名同州县者,州名同县者,州名同者,县名同者,卫名同者,卫名同千户所者,所名同者,卫名与府州县同而非其地者。卷二至卷一百十四,列北直、江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四布政司为大纲,下分疆域、形势、水利、仓廒、关隘、边防、山川、外内拔路、边境总图、蓟镇疆域诸门,各系于布政司、府、州、县、卫、所。卷一百十五为边备,卷一百十六为河套,卷一百十七为西域,卷一百十八为交n,卷一百十九海外诸番,一百二十海外诸番入贡互市。此书体裁庞浩,采摭繁重,势难免旧文同异兼收。如后有重印此书者,务需详校,重订体例,以成完美之书也。
  肇域志五十卷抄本,成容镜跋(上海图书馆藏)
  清顾炎武纂。炎武纂《天下郡国利病书》,已著录。按此书未有刻本,清曾国藩嘱汪梅村编次为五十卷,而未刊行。其书专叙地域形势、沿革也。每篇末兼及时事、漕耗、备倭寇之类,补《郡国书》未备之事。此本存江南十一册,共七百十一页。浙江二册,共二百九页。山东八册,共五百三十页。山西五册,共三百四十五页。河南四册,共三百十页。湖广三册,共二百七页。陕西十册,共七百二十五页。云南二册,二百四十六页。贵州一册,五十二页。广东二册,二百九页。福建二册,一百二十页。书末有同治已巳宝应成蓉镜跋云:“顾氏原书二十册,据歙程易畴先生跋,已阙北直隶及四川、江西两布政司。此册为余姚朱久香阁学所藏,即蒋寅P评事所抄之本。江宁汪梅村先生跋所言,又缺广西省也。湘乡相国欲以活字板行之,爰依其式,凡上下方及旁注均搀入,而略以意分为卷。凡江南十一,浙江二,山东八,山西五,河南四,湖广三,陕西十,云南二,贵州一,广东二,福建二,共五十卷。”又据《胡培系杂著。清校刊顾亭林先生郡国利病书议》有云:“《肇域志》原稿,曩在浙江许周生驾部宗彦家。咸丰乙卯培系曾为前署两浙盐运使缪武烈公梓校,钞一副本。庚申粤匪窜扰,武烈殉难,书亦被■〈火尾〉以驾部文孙季仁、中翰、善长携家远宦,其原稿遂不可问。同治间曾文正公开府两江,得浙江蒋氏《肇域志》抄本,属江宁汪梅村孝廉士铎,商榷体例,拟以活字板印行,文正公旋督师北上,其事遂寝。」按胡培系此文所言,《肇域志》原稿已久无可问津矣。今存此抄本外,见《台湾善本书目》著录抄本,存册与此本同,页数未详。另有北京图书馆藏抄本,清王雪舫所抄焉,存二册、六卷,有韩应陛跋。三种并合,仍不可臻全。按此本炎武自序有云:“此书自崇祯已卯起,先取一统志,后取各省府州县志,后取二十一史,参互书之。凡阅志书一千余部,本行不尽则注之旁,旁又不尽,则别为一集曰备录。年来糊口四方,未遑删订,以成一家之书。叹精力之已衰,治け嘀停笾耍型菊撸Y虑嗄曛嘈模恢浙欢!编岛簦墩赜蛑尽反髦两褚讶儆嗄辏醇荆氩谷保蚋奁淙艘樱揪媒稹4耸槿羰游杏茫霭嬲叩奔又舛
  内府舆地全图不分卷清康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圣祖敕编。此本书前无序目,绘直隶、盛京、十四省舆地图各一幅。书首列山海舆地全图,世界全图,皆无图说。世界全图球形,海洋陆洲与各国名称,与今之世界地图名殊形异,图中上应星象,而以下绘有狗国,尤为荒率。此图虽采西法,又合旧术数、天象之学而绘成。我国舆图之学,自晋裴秀撰《禹贡九州地域图》及《地形方丈图》,而表达地之高下形势,渐久失传。至元代,朱思本绘《广舆图》,画网格,开方计里数,舆图家遂为滥觞矣。明代舆图多渊源于朱思本图,罗洪先之《广舆图》,为“朱图”一派之继往开来。而陈组之《皇明职方地图》,可谓“朱图”殿军矣。及至清初西方教士绘中国地图之后,而朱图之支流余裔不甚通行,至是消沉。清初所传入西方舆图法,而遂与中国古有舆地学合。如洪亮吉等之考古地图,绘制有摹西方。至李兆洛绘图用开方网格,而经纬线能表达中心点,可以表示都邑所在,里程之数。不若“朱图”开方只可用于山川平原,而不可显示郡邑。及至方楷奇才特出,承其乡邦绘图家与父祖舆地之学,参阅西图,一望即能摹拟逼真,又绘《大地全球图》一百四十八页,采用中国丹青之术。所绘地理考古图等,如《西汉百三郡国图》《水经注图》《长江图稿》《光绪粤海图说》,皆为当时有名之作也。
  皇舆表十六卷清康熙四十三年武英殿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忄癸〉叙等修。■〈忄癸〉叙未详何人焉。是篇为历代郡邑沿革表,自唐虞至明止。用清疆域制排列,分京师、盛京、江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省以下列府州县三条。《清一统志》康熙时修者久佚,幸赖是篇犹保存康熙时所定疆理之省、府、州、县顺序。
  各省郡县山川古迹通考不分卷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是篇不著纂人。其编次,首列直隶顺天府迄盛京,次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江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省分布政使司,府、州、县为顺序。中惟湖广分湖北、湖南二布政司,据此,则是篇为纂成于康熙中湖广已分省、江南未分治之时。每省府、州、县各分山川、古迹二条,而建置沿革,专载于府,州县则无。按是篇取材于府、州、县志书,兼采《水经注》及正史,文简事核。
  大清一统志三百五十六卷清道光二十九年阳湖薛子瑜据乾隆九年刊本、活字排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陈德华等纂。德华字云倬,直隶安州人,雍正二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迁侍读学士,提督广东肇高学政,旋调广韶学,遭母丧归,未终制,召充一统志馆副总裁官,纂成此志。后累迁官兵部尚书,因弟德正为陕西按察使,谳狱施用酷刑论罪。以德华既知弟事非,是当奏闻,乃为隐匿,非大臣体,降为侍郎。又以议处江西总兵高琦违例夺职。后复起为左副都御史、上书房行走,以督诸皇子课。乾隆二十三年擢礼部尚书,二十九年致仕,卒年八十三岁。此志于乾隆八年进呈,其例每省先立统部,冠以图表,次列疆域、分野、建置、沿革、形势、风俗、城池、学校、户口、田赋、职官、山川、古迹、关隘、津梁、堤堰、陵墓、祠庙、寺观、名宦、人物、流寓、列女、仙释、土产,皆统括于一省。其诸府及直隶州,又各立一表,所属诸县系焉。目次首京师、直隶,统部十一府、六州;盛京、兴京统部奉、锦二府及宁古塔、黑龙江。次江南统部八府、三州,又八府、四州。山西统部十府、十州。山东统部十府。河南统部十府、三州。陕西统部五府、十州。甘肃统部八府、三州、二厅。浙江统部十一府。江西统部十三府。湖北统部十府。湖南统部八府。四川统部十一府、八州、二厅、一卫。福建统部十一府、二州。广东统部十府、二州。广西统部十一府、一州。云南统部二十二府、一厅、一军民府。贵州统部十三府。又次牧厂一、察哈尔。又次外藩,蒙古统部五十二旗。属国六。朝贡诸国二十。目次按志成时之疆理制也。嗣后乾隆二十八年西域诸回部,滇南诸土司,相继内附。四十年又讨定两金川,开屯列戍,益广幅员。仅数十年,而职方所隶已非此志所能囿。乾隆时又重纂一统志,至嘉庆始成。按清修一统志凡三。一修于康熙,三百五十六卷;二修即此志焉;三修始于乾隆末重纂,至嘉庆二十五年止,道光二十二年进呈,迄未刊布。存写本全部五百六十二卷。至民国时,商务印书馆始为影印,收入《四部丛刊续篇》,题为《嘉庆清一统志》。其书统部,分江南为江苏、安徽,湖广为湖南、湖北。增新疆统部三十四部,蒙古统部二十七部。及阿拉善厄鲁特,青海厄鲁特,西藏归化。清代疆域制度,光绪末始统一行省制。据《清史稿?地理志》载:“穆宗中兴以后,台湾、新疆改列行省。德宗嗣位复将奉天、吉林、黑龙江,改为东三省,与腹地同风。”凡省二十八,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新疆、内蒙古、外蒙古、青海、西藏、察哈尔,凡府厅州县,一千七百有奇。清代疆域变革概述如上。
  广舆古今钞二卷清乾隆中有诚堂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程晴川纂。晴川字焉,名未详,歙县人。是书以清制列两京,十四省,凡一百九十二府,二百三十二州,一千二百八十六县为顺序。各级地区,皆著录建置沿革及编户、地丁、赋额之数,山川、古迹之名,道里里程远近。当时称仕宦商贾必备之书。
  地舆沿革表一卷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钱仪吉纂。仪吉嘉兴人。此本为仪吉未竟手稿,书名从其自署书签,首页仪吉题:“《一统志》序云:省十有八,府州县千六百有奇,外藩属国五十有七,朝贡之国三十有一。”仪吉拟成此书之鸿图也。此本仅成山西、浙江、河南、广西四省,书后附录《东都事略》等书之有关资料。
  历代地理沿革图一卷清同治十一年刊本。叶景葵跋(上海图书馆藏)
  清冯征麟纂。征麟字表臣,怀宁人。精研小学考据,于地理之学尤有深长。是书绘舆地图凡二十二幅,每幅皆具图考。首《禹贡九州图》次历代舆国,至《明地志图》止。书成于杨守敬《历代沿革图》之前,考据绘法,不如杨图精细。此本首题名者,署方朔。书盖有“方朔藏印”朱文印及叶景葵跋,视为珍本。
  历代舆地略不分卷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鲍子丰纂。子丰字焉,名未详。淮阴人,别号半农山人。按此书成于清光绪中,子丰序谓:“读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因之启发而成。”此书叙自三皇五帝,迄历代建都之地,及雄郡名邑之名称沿革。如南北朝、五代割据之国,亦皆载之。
  ●卷一
  ○北 京
  长兴 陈光贻学
  顺天府志六卷明万历二十一年刊本(天津人民图书馆藏。卷一、卷六抄配。)
  明沈应文修,张元芳纂。应文字征甫,浙江余姚县人。隆庆二年进士,万历二十一年任顺天府府尹,升南京大理寺卿,官至吏部尚书。元芳福建闽县人,监生,万历十九年任顺天府大兴县县丞。按本志沿革谓:“顺天古称幽州地,后晋天福元年割幽、蓟十六郡,以报契丹援立之功,契丹升幽州为南京幽都府,后改幽都为析津府,号燕京。宋宣和中改析津府为燕山府,寻复入金,称燕京,又易燕京之名曰永安,以析津府为大兴府。元至元初建中都,属大都路,又立顺天路。洪武初设北平布政使司,置北平府。永乐初以北平为行在所,升为顺天府领五州二十二县;先置尹丞等官如应天,以后遂为都替重职,其制视古京兆。”案昔时燕京志书,如《燕京志》《析津志》久佚矣,惟《析津志》仅见《永乐大典》中犹有引载。明洪武《北平图经》,其书亦佚,嘉靖中创修府志,以考宫府故实不能得,旋复中辍。是编自万历初府尹谢杰创修于前,谭希恩继修之,至万历癸巳应文任始克告成。其书体例,卷一地理志,首列金门图、畿辅图,分分野、沿革、疆域、形胜、风俗、山川、古迹七目。卷二营建志,分城池、公署、学校、坛社、邮舍、寺观、创造七目。卷三食货志,分户口、田赋、徭役、马政、经费、物产六目。卷四政事志,分历官、职掌、名宦、祠典、武备五目。卷五人物志,分选举、功烈、节孝、乡贤、隐逸、流寓、仙释七目。卷六艺文志,分碑刊、题咏二目。京师修志书,因人才荟聚,议论殊多;主纂者之所不易著笔也。按此志之纪载,叙京城宫府故实不多,而记州县事较详;然其记载,非略即舛,疏于考证。《四库提要?存目》评此志谓:“颇为简略,所立金门图、京兆图诸名粉饰求新,尤明季纤佻之习。”终不免后世诽议。
  大兴县志六卷清康熙二十四年修,抄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张茂节修,李开泰纂。茂节江南沭阳县人,拔贡,康熙十二年任大兴知县,十四年去,十九年再任。开泰字子如,大兴县人,康熙丙午科解元。大兴置县,始于金贞元二年,自明以来,为顺天府郭县,畿辅首邑,而从未有县志。由于京师首善之区,凡有事实,胥不得为一县所专;皆攸关国体,宜其难以著笔者也。是编为邑乘首创,茂节延开泰等开纂,起于康熙二十三年,翌年脱稿,大抵循府志之例,而草创成书,终难免缺漏。顾其采访取材,限于京城东北,示与宛平有所划别,刻舟划地,尤为执笔者难之。其书体裁,分舆地、营建、食货、政事、人物、艺文六门,凡三十一目。按其凡例谓:“悉遵庚戌重修府志所定体例也。”观其所记京城景物,不免滥载,且与宛平县事,亦有溷杂。?/div>
1-10-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地形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