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中心小学小学生远离毒品品视频

> > >翠鸟评课记录第一篇:《翠鸟评课稿》
今天上午第四节课,我听了佘主任执教的《翠鸟》一课,感悟颇多。
1.进行有效扎实的“读”的训练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成功的朗读可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语言。《翠鸟》这一课,语言生动而准确,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对翠鸟的深深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层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将朗读和讨论、理解相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如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引导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及捕鱼动作之快。
2.尊重学生,导学有术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思考,理解文本,疏通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堂。
如第二自然段:“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只悄悄地把头露出了水面来吹了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目光。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让学生体会情景朗读,教师给予提示:“悄悄地”、“吹了个小泡泡表现出小鱼的“机灵”。动词:蹬、叼、贴、飞等动词以及捉鱼的这一句都要快读。从而体会小鱼的机灵,翠鸟捉鱼速度的快。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对话中学生不知不觉在脑海中勾画出了鲜明的翠鸟的形象。
3.进行学法和写法的指导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按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顺序来具体介绍,找出作者的描写顺序,是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描写顺序准确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连续的动词运用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写小鱼的机警是为了突出翠鸟的敏捷,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教师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拟人、比喻的妙处,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渗透。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节课就是就是很好的写作范例的学习,相信经过学习,学生在描写小动物的作文中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4.渗透人文教育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揭示了爱鸟护鸟的主题。教师不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最后还以一个“鸟”的有趣故事深化了主题,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以学生最喜爱的见闻、故事渗透了浓浓的人文情怀。
总之,这是形式朴素的家常课,但有是一《翠鸟》是一篇精读课文.前段日子,我们观看了某校老师有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实录.
以下几点做的和到位: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翠鸟和芦苇的标本、挂图或幻灯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的录像片或课件。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方面的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
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特别要注意,发言、讨论不可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直观性的教具可以结合使用。
3、指导朗读、背诵。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指导朗读,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4、关于“思考〃练习”。
第二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想象力和表达力。第一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一个“疾”字,第二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像箭一样”,都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知道多读和摘抄好词佳句是积累语言的常用的方法。选做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画,可以把画得好的画办一期墙报,作为“我喜欢的鸟”语文活动课的一项内容。
5、关于识字写字。“衬衫”二字的左边均是“衤”旁,注意与“礻”相区别。
“脱”与“锐”左边不相同,注意加以比较。“衬”,读翘舌音,“饲”,读平舌音。
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较多,书写时,应注意结构的匀称。
6、课后拓展。以“我最喜欢的鸟”为题,在语文活动课上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怎样保护鸟类的常识。
也有一点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可能太老式,提问不恰当。
陈旧的一问一答太多,应采用问题式探究。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作为发现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学生有尝试的欲望,探索的愿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这种探索心理。问题式探究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我们所说的问题式探究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问答式教学。应该是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尝试,比较,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究解答疑问,在疑问解决的同时发现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的一种反复的思维训练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最终目的,整个探究过程才是核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沉浸在问题情境中,探究性学习得到了落实,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会提出一个个具有学生味和个性特点的问题,闪烁出具有学生味和个性化体验的精彩回答,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抓住了本年级的特点,陈老师在学法与写法上注重了指导,把课文当作了写作的范例,教学落实、清晰。教学过程平实,虽然不精彩,但很扎实。
开课时,教师创设了一个翠鸟美丽的样子。如果换成“老师的才能有限,不能画出翠鸟的美及它的神韵,希望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来”,这样过度也许会好一些。
以读为纽带,贯穿整篇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为后面的说、写打下基础。但读的形式主要是以齐读为主,显得有些比较单调。
教师让学生欣赏翠鸟美丽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进行仿说“说说你喜欢哪一只”。教师的
目的是为课后的写话训练做铺垫,但我觉得教师指导不当,落实不够到位。
老师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了解翠鸟。在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形容翠鸟的外形时,出现数量词的用词不当,比如学生说“翠鸟穿了一个翠绿的衣服”,老师没有指出。说明教学中教师没有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时候,老师没让学生自己质疑,而是包办代替。如理解“荡漾”一词的时候,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不应只有小石头才能使水波荡漾,还有“微风”、“柳枝”等。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初读课文,齐读太多,形式单一,且问题的目的性不明确,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时是教师包办代替,而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要求,教师又没提出来,此处应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从哪些方面写翠鸟?并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我觉得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小巧玲珑”一词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做的很好。
第一自然段学完后,让学生仿说,觉得仿说层次不清晰,学生的仿说始终停留在一个层次,而且学生说的没有条理,教师也未指导。
建议:欣赏图片、四人小组说、指名说、师生评价、练写。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弄清楚每一段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欣赏图片,仿说翠鸟外形,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但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另外,指导朗读,教师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但在指导学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教师始终引导学生一路高歌,采用同一种语调,我个人认为可以读得稍慢,轻柔一些;而在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建议: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翠鸟外形美时,可适时播放色彩艳丽、富有动感的画面,借助了画面由爪子→头部→背部→腹部,颜色不断叠加,呈现了五彩斑斓的羽毛变换,同时配以小鸟清脆的鸣声,朴棱着翅膀箭一样捉鱼疾飞的身影,鱼儿机灵吐水泡的声音,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理解上的难点,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艳丽之美,而且会极好地体会翠鸟“钓鱼郎”的美称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在孩子们饶有兴趣之时,教师的一句:“你们喜欢翠鸟吗?原意为翠鸟穿上美丽的外衣吗?”学生们定会齐声“愿意”继而兴趣盎然地背起来,全然没有了畏难情绪和被动状态,而此时教师依然可以用课件演示外形分环节画面,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这种分层指导我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均能背下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所以本课以摒弃琐碎的分析讲解,引领孩子入情入趣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作为本课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这种活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培养语文情趣,让学生真正懂得文章的“情”在哪里,“趣”在何处。
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翠鸟》是六年制第六册第四单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本文作者重点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编排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2、了解翠鸟的外形特征、动作敏捷及高超的捉鱼本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利用画翠鸟说翠鸟的环节让学生掌握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
2、通过现场采访创设语言情境,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写翠鸟外形特点和对捉鱼的动作描写。难点是以以便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二、灵活运用,选择教法
1、创设情境法
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本课顺应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建立课文的内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激发学生情感。如,通过播放翠鸟捉鱼的教学录像,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课文,直观感受翠鸟捉鱼的动作敏捷,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样能比校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地生成了情感。
2、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面,在整堂课中,把朗读贯穿在整节课的始终,运用多种方式的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师生赛读、引读、评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课文意境,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
此外,还采用了游戏激趣等方法。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1 培养自学能力 学会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疑问难,读活课文。
2 训练观察方法 学习抓住事物人特点进行观察,以画促悟,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能力
3 掌握读段方法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学生要学会读懂一个自然段,在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四、以学定教,优化程序
(一)谈话导入,读通课文
1、(课件出示翠鸟)大家看,图中这只美丽的鸟名叫翠鸟,又叫“叼鱼郎”,它不仅外形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领,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2、这课大家预习了吗?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好吗?
(设计这一下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练读要求,同学们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自然积极认真地练习读书)。
(二 )体会感悟,读懂课文
一 、体会翠鸟外形美
1 用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写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2 从哪儿看出翠鸟长得真漂亮?画出重点词语
3 以画见悟
(1)同学们喜欢翠鸟吗?喜欢画翠鸟吗?
(2)老师和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它同学自己画。
(3)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
(设计此环节的意义
(1)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了清晰的鸟形象;
(2)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3)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二、感受翠鸟活动特点
1 放录像,边看边思考
(1)翠鸟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2)翠鸟怎样捉小鱼,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3 小组合作学习。
4 讨论交流
5 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翠鸟动作迅速的特点,体会”清脆 疾飞 一眨眼 轻轻地停等词语的变化)
6 师生赛读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播放教学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调协积极性,再通过师生赛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读中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三)质疑问难,读活课文
学习了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需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这反映了学习的深入,是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虚拟情境,说出情趣
1、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爱翠鸟,想不想当翠鸟?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想采访你们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让全世界的人民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设计以下采访题目)
(1)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
(2)你们的嗓子那么好,给予我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好吗?哪个翠鸟愿意唱?
(3)听说你们有个外号叫“叼鱼郎”,捉鱼的本领很强,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捕鱼的?
(4)有什么证据说明你们飞得快?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这种采访调动并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五)含英咀华,诵出情趣
1、通过采访,我打算把你们写一写,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有现成的文章吗?
2、谁能声情并茂地读给我们听?请同学们再认真练习诵读。
(此次读训练,属于积累层面的诵读训练,训练学生内化课文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
板书设计:
外形 小爪、头、背、
(美丽 )腹、眼、嘴
动作:鸣声清脆 疾飞
(敏捷)蹬开 叼起 飞远
总评: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以人为本。
(1)按照“读书内化”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翠鸟叫,学翠鸟说话,画翠鸟,让翠鸟唱人类的歌曲,读他们的文章,所有这些万变不离其“读”,以读为本,以画、说、演等促读。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促问,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
(2)真正将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质疑问难的安排,采访练说的训练,各个教学都是以人为本的。
今天上午,我听了于老师执教的《翠鸟》一课,感悟颇多。
一、注重让学生在“在读中感悟” 。
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成功的读可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语言。在教学中,于老师有目的、有层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安排,让学生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研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而在交流汇报的同时又将将朗读和理解相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如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引导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及捕鱼动作之快。
二、识字写字教学扎实。
对三年级而言,识字写字仍是语文课的重点。于老师在检查生字环节运用了多种方法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如指生领读、齐读、同桌互相检查读,不会的就互相教会等。在写字教学环节,于老师以“翠”字为例,严格按照写字五步教学法先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找出关键笔画,再按照教师范写,学生
练习娥,实物展示交流指出不足,再练写的顺序有条不絮的进行。学生学习兴趣高,识写字效果好。
三、教师基本功过硬,善于调控课堂,注重习惯培养。
教师教态亲切,声音清脆好听,因此她的课上的自然亲切,庄重大方,她善于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参与氛围,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如在讲翠鸟外形一部分的时候,她说:“你读得真美!”“你读得美极了,谁还可以试试?”“他读得太好了”等等一系列的激励语言,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充斥在不断叠起的高潮中,学生的聪明和智慧被老师激活,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于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联系紧密,过渡自然。在整堂课老师都很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要完整等等。
四、心中有石、不用问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于老师不但在课堂能大胆的运用新模式上课,并且在问题设计
上能做到方法指导具体化。在每个问题的后面都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有目标,有了一定的思维方向。
五、学法指导高效实用。
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学生应该在学习本课后的一项技能的。于老师在教学翠鸟的外形那一自然段时对写作方法做了重点分析,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事物进行描写,并能够抓住主要的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学法指导。
于老师的课高效、扎实,实属高效课堂,值得学习!
翠鸟》写了翠鸟的羽毛颜色、外形、抓鱼动作,表现了作者喜爱翠鸟,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这篇翠鸟评课稿,翠鸟评课稿是以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并分析了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一起来看一下。
翠鸟评课稿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今天上午第四节课,我听了《翠鸟》一课,感悟颇多。
1.进行有效扎实的“读”的训练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成功的朗读可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语言。《翠鸟》这一课,语言生动而准确,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对翠鸟的深深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层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将朗读和讨论、理解相结合,使学生在读
第二篇:《翠鸟评课稿》
《翠鸟》评课稿
《翠鸟》评课稿
《翠鸟》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状物散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从翠鸟的外形、羽毛的色彩、生活特点、动作敏捷等方面,着重细致地描写了生活在崖壁上的翠鸟。课文围绕“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准确地运用描写、拟人、比喻等手法,从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强调了翠鸟之翠的静态美;又抓住“疾飞”“叼鱼”的动作,描绘了翠鸟敏捷机灵的动态美。结构严密,思路清晰,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昨天上午跟杨老师学习了这一课,受益匪浅,感触颇多。杨老师的课总是亮点一个接一个,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处处皆是。下面我就把我听课的感受说一下。
1、导入直接简要,承上启下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要途径。杨老师用读词语导课,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2、尊重学生,导学有术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杨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
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思考,理解文本,疏通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堂。如:齐读课题时让学生大声喊出翠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3、教学形象直观。《翠鸟》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生动,描写也很形象,可学生们对课文的主角——翠鸟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又非常有限,思维形式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杨老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一只鲜活的翠鸟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想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
4、教学重、难点突出,有详有略
教学中,杨老师注重了本课的重、难点,用了大约一半的时间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说哪几句写的好,然后通过观察图片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又出示一段文字与课文原文比较,让学生说说原文好在哪里,接着对写作方法做了重点分析,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事物进行描写,让学生看着板
书说课文,练习背诵,并让学生仿照课文说话。而对于2至5自然段,就时较少。
5、以读带练。杨老师在这节课里,紧紧抓住了描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的句子,让学生进行重点朗读,把读引向了深入。在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注重词句积累和感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通过描写翠鸟羽毛的“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让学生理解“翠”的意思。通过“蹬”、“飞”、“叼”、“贴”几个动词感受翠鸟捕鱼时的动作之快。
6、抓住时机,训练说话
本课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非常形象生动。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联系写作的好材料。杨老师不忘挖掘文体自身的优势,利用了这样的“特色”文本,出示花喜鹊和麻雀的图片,提出训练的框架,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说一说,让学生在创杰作,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杨老师把阅读课和习作课融为一体,致力导读,以读促写,使读写训练融为一体,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了学生写动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几位学生也都说的都很精彩,这与杨老师平时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7.渗透人文教育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揭示了爱鸟护鸟的主题。教师不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最后还以老渔翁的话结尾,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以学生精彩有趣的朗读渗透了浓浓的人文情怀。
8.过渡语自然,评价语幽默
在教学中好的过渡语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杨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的几次过渡语都很自然,如:在学完第一自然段时,杨老师说这么美丽的翠鸟还有一个别的名字谁知道,预习到的学生很快说出了“钓鱼郎”,接着杨老师说:“看到这个名字,你知道翠鸟有什么本领吗?”自然引出了2、3自然段的学习。幽默评价一直都是杨老师课堂的亮点,如:在指名读老渔翁说的话时,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我觉得已经很好了,但却听杨老师说:“读的真像老渔翁,只是老的不很。”果然,第二位学生果然读的更像一位历经风雨的渔翁。杨老师也满意的说:“读的真像老渔翁,大概有80岁。”引来了一片笑声。这正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呀。
9.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杨老师的板书美观工整、简洁明了,一看就知道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利于课堂小结和学生记忆全文。
10.作业设臵起到了良好的巩固作用
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课后的小练笔是对本课内容的一个巩固练习,相信在杨老师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写作水平肯定都是顶呱呱。
当然水至清则无鱼,一节课再完美总会有疏漏的地方,有一个地方跟杨老师商讨一下就是在理解翠鸟的动作敏捷时,杨老师抓住了翠鸟的几个动作和几个重点词语去理解,这很好。如果在加上与小鱼的对比,水波、芦苇的描写等去体会翠鸟的动作敏捷。我想就会更会加完美。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有不足之处还请在坐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三篇:《翠鸟评课稿》
《翠鸟》评课稿
市领雁工程学员
《翠鸟》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非常形象生动。
于老师的课朴实无华,两节课上下来,并没有运用多媒体,照样把课上得生动,学生听得兴致盎然。比起现在多媒体运用较为频繁的公开课,于老师的课更为扎实,令我们震惊,原来公开课也可以这样上。第一课时一整节课都在朗读,但不是普通的读,而是读得有层次,每次读的目标、要求都不一样。如:第一自然段抓住了红色的、橄榄色的、翠绿色的、赤褐色的等词;第二自然段抓住疾飞、轻轻地,并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抓住悄悄地和翠鸟捕鱼时的快动作;第四自然段抓住老渔翁的话,指导学生模仿老渔翁的话。虽然一整节课都在朗读,但形式多样,使学生读出了意思,读出了内涵,读出了智慧。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学生由生疏到熟练,从干巴巴到十分有感情,与老师精心指导朗读分不开。
最让我佩服的是于老师的 “我是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来采访你们这些翠鸟们” 这句话,不光借着这条线索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翠鸟的外形、飞行特点、捕鱼本领和住址,而且还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告诉孩子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角色转换”是大家都熟知的教学方法,但恰当、深入、巧妙地运用此法,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于老师的这一方法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对于读了第一自然段后叫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画翠鸟的这一环节,能不能换成在每个学生的课桌里放一张没涂颜色的翠鸟图,让全体学生都参加,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充,不至于教师在叫学生画翠鸟时提醒学生画得小一些,也可以在画面上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
第四篇:《翠鸟评课》
《翠鸟》评课稿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听了亢丽老师执教的《翠鸟》一课,感悟颇多。
1、进行有效扎实的“读”的训练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成功的朗读可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语言。《翠鸟》这一课,语言生动而准确,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对翠鸟的深深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层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将朗读和讨论、理解相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如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引导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及捕鱼动作之快。
2、尊重学生,导学有术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思考,理解文本,疏通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堂。 如第二自然段:“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只悄悄地把头露出了水面来吹了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目光。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让学生体会情景朗读,教师给予提示:“悄悄地”、“吹了个小泡泡表现出小鱼的“机灵”。动词:蹬、叼、贴、飞等动词以及捉鱼的这一句都要快读。从而体会小鱼的机灵,翠鸟捉鱼速度的快。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对话中学生不知不觉在脑海中勾画出了鲜明的翠鸟的形
3、进行学法和写法的指导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按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顺序来具体介绍,找出作者的描写顺序,是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描写顺序准确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连续的动词运用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写小鱼的机警是为了突出翠鸟的敏捷,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教师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拟人、比喻的妙处,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渗透。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节课就是就是很好的写作范例的学习,相信经过学习,学生在描写小动物的作文中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4、渗透人文教育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揭示了爱鸟护鸟的主题。教师不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最后还以一个“鸟”的有趣故事深化了主题,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以学生最喜爱的见闻、故事渗透了浓浓的人文情怀。
5、不足之处:
理解翠鸟的动作敏捷时,还不够到位,只理解了翠鸟的几个动作,没有让学生通过理解其余的重点词语,如与小鱼的对比,水波、芦苇的描写等去体会
翠鸟的动作敏捷。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总之,这是形式朴素的家常课,但有是一节有深度和力度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指导课。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评课稿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作者寻找雷锋、呼唤我们都要向雷锋的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学习。今天下午听了李明明老师执教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下面就谈我本人的几点体会。本课的亮点:
一、注重朗读感悟,积累优美语言。
本篇课文的语言文字很美,读起来特别富有诗的韵味美。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来感悟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这时教师再做适时指导,让他们有所感触,有所感想;同时还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如“蒙蒙细雨”、“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等词语,并学会用其中的形容词扩展填空。
二、努力挖掘文本,渗透品德教育
本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的最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外,还注重思想教育。在读懂了本着诗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的小雷锋和自己今后如何向雷锋叔叔学习,从而升华文章的思想内涵。
1、教学难点突破不够。对于重点句子“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中的的“雷锋叔叔”指那些像雷锋一样,具有雷锋精神的人。学生虽有所体会,但当老师问到:“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活雷锋吗?”学生只能简单的说出班级某某同学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但却说不出他们做的什么事,深入不进去,另外这个问题的回答思路也非常窄,由于时间的约束,在这里老师也
没有深入引导,草草收场。
2、指导朗读还不够到位。朗读都还浮在表面,没有真正地读出情感
第五篇:《翠鸟评课》
《翠鸟》评课稿
今天早上,我听了张老师的课,感悟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视频激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三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张老师利用视频,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使学生对翠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翠鸟在你心中留下了什么印象?”(颜色鲜艳、小巧玲珑、透亮灵活的眼睛,,,,)
二、注重让学生在“在读中感悟”
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成功的读可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语言。在教学中,张老师有目的、有层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安排,让学生通过自读、默读、齐读、个人展示读来了解课文内容,如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引导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及捕鱼动作之快;指导当我们听了老渔翁的话后的失望的心情等。
在这一节课中,尤其突出学生个人的展示读,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快乐的品质。
三、角色互换,掌握重点段落
张老师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环节——想给她的朋友介绍翠鸟,以记者的身份对翠鸟进行采访,学生扮演翠鸟,从翠鸟的外形、怎样捕鱼、家在哪里以及叫声等方面来介绍,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改述课文的能力。
1. 角色互换时,将爱鸟、护鸟的意识融进去,比如:“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吗?”通过学生与鸟换位的思考,让学生以翠鸟的视角审视现状中人和动物的关系,内化的衍生出爱鸟、爱自然万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再不用教师去总结、延伸。
2.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张老师设计的板书,仅仅从翠鸟的外形入手,我觉得应该考虑全文,从外形、活动、住处来总结,使同学们能够根据它更好的掌握总分段式的结构,有助于训练目标的达成,并且在互换角色时,能给学生一定的提示。
以上是我对张老师执教《翠鸟》一课的粗浅见解,有不当的地方请指出。
第六篇:《翠鸟评课》
《翠鸟》评课稿
抓住了本年级的特点,刘老师在学法与写法上注重了指导,把课文当作了写作的范例,教学落实、清晰。教学过程平实,虽然不精彩,但很扎实。
开课时,教师创设了一个翠鸟美丽的样子。如果换成“老师的才能有限,不能画出翠鸟的美及它的神韵,希望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来”,这样过度也许会好一些。
以读为纽带,贯穿整篇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为后面的说、写打下基础。但读的形式主要是以齐读为主,显得有些比较单调。
教师让学生欣赏翠鸟美丽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进行仿说“说说你喜欢哪一只”。教师的目的是为课后的写话训练做铺垫,但我觉得教师指导不当,落实不够到位。
老师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了解翠鸟。在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形容翠鸟的外形时,出现数量词的用词不当,比如学生说“翠鸟穿了一个翠绿的衣服”,老师没有指出。说明教学中教师没有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时候,老师没让学生自己质疑,而是包办代替。如理解“荡漾”一词的时候,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不应只有小石头才能使水波荡漾,还有“微风”、“柳枝”等。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初读课文,齐读太多,形式单一,且问题的目的性不明确,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时是教师包办代替,而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要求,教师又没提出来,此处应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从哪些方面写翠鸟?并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我觉得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小巧玲珑”一词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做的很好。
第一自然段学完后,让学生仿说,觉得仿说层次不清晰,学生的仿说始终停留在一个层次,而且学生说的没有条理,教师也未指导。
建议:欣赏图片、四人小组说、指名说、师生评价、练写。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弄清楚每一段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欣赏图片,仿说翠鸟外形,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但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另外,指导朗读,教师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但在指导学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教师始终引导学生一路高歌,采用同一种语调,我个人认为可以读得稍慢,轻柔一些;而在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建议: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翠鸟外形美时,可适时播放色彩艳丽、富有动感的画面,借助了画面由爪子→头部→背部→腹部,颜色不断叠加,呈现了五彩斑斓的羽毛变换,同时配以小鸟清脆的鸣声扑棱着翅膀箭一样捉鱼疾飞的身影,鱼儿机灵吐水泡的声音,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理解上的难点,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艳丽之美,而且会极好地体会翠鸟“钓鱼郎”的美称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在孩子们饶有兴趣之时,教师的一句:“你们喜欢翠鸟吗?原意为翠鸟穿上美丽的外衣吗?”学生们定会齐声“愿意”继而兴趣盎然
地背起来,全然没有了畏难情绪和被动状态,而此时教师依然可以用课件演示外形分环节画面,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这种分层指导我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均能背诵下来。
第七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听课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听课评课记录(第二学期20次)
小学语文公开课 《翠鸟》
澄迈县西达中心学校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原文地址翠 鸟
鲜 艳 腹部
疾 飞 等 待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三、熟读课文
该老师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很好地认识了翠鸟及翠鸟的特征,注重生字词的教学和课文的朗读训练。
第八篇:《仿写翠鸟磨课教案反思评课稿》
仿《翠鸟》描写动物(磨课稿)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动作描写,能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进行观 察。
2、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动作描写,有顺序地、有情趣的将翠鸟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3、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写生动。
教学重点、难点:
例文引路,有序描写动物外形。
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语句写生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教室里也来了一位老朋友又来看大家了,还认识他吗?
二、感受段落的精彩 ,引导学生欣赏
(出示翠鸟)出示翠鸟图片
今天它的这身打扮漂亮吗?谁来描述一下。
说的真好!出示《翠鸟》第一自然段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 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 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请你来评价一下,你觉得哪里写得最好?
生答 :写的很形象
师评价 你可以说得更具体写,举个例他 把它的羽毛比作衣服来写 让人一下子感受到翠鸟的漂亮
他的词语用的很好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点
紧紧 让人感受到翠鸟的力量 一种时刻准备的状态
透亮灵活 让人感受到翠鸟的机敏
小巧玲珑 颜色写得很丰富 有橄榄色翠绿色这么多
这句话我们仔细来看下,如果作者不用比喻会怎样。出示: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 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 衫。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上面有翠绿色的 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两个句子对比,说说你的感受。 橄榄色的头巾,浅绿色的外衣,赤褐色的衬衫,用比喻的方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鸟的头部、背部、腹部羽毛的特点,从中透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5、齐读这段话,品味精美之处。
二、感悟写作方法
1、是啊,这位作者把他喜欢的翠鸟写得很棒,我们都感受到了。 你想向他那么厉害,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写得又形象又生动吗?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 “怎样描写动物”(板书:描写动物外形 )
2、下面就请你们和焦老师一起仔细来分析下,看看他究竟是用了什么方法把翠鸟写得活灵活现的。(预设)
(1)生:小作者是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来写翠鸟 的。(板书:爪子、羽毛、眼睛、嘴巴) 追问:这四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作者为什么没写翅膀、颈部、尾巴及其它地方呢?
小结:小作者没有全部一起写,而是抓住最有特色的地方: 爪子—羽毛—眼睛—嘴,也就是说写的时候抓住了翠鸟的特点。 (板书:抓特点)
知道什么是特点吗?特点就是人或动物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人或 事物的地方。动物的外形各有特点,描写细致重要的就是突出它各部 分的特点。
(2)生:描写时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的。 师:也就是按顺序来写,你知道还可以按什么顺序来写? ( 板书:按顺序)
(3)生:小作者比喻的方法来写翠鸟的羽毛,写得很生动。 是啊,描写的时候语言要生动,他把翠鸟的羽毛写成一套衣服, 这样,就算没见过翠鸟鲜艳羽毛的人也可以感受到。(板书:写生动)
3、小结: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描写的方法并不难,你掌握了吗?齐读板书。 师:才9 个字,简单吗?
三、课文除了描写了翠鸟的外形,还从什么方面进行了描写?
(捕鱼)也就是翠鸟的生活习性。下面就请你们小组内来讨论作者是如何把翠鸟捕鱼的场景写好的。给你们两点提示:从写作手法和关键词来体会。等会我们一起来交流。
特点(动作敏捷、专心机警) 第一句:动作敏捷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
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学习第三自然段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
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行动迅速敏捷
3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
中体会到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
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
(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
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
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
四、模仿写作 -----运用
1、师:好,既然大家掌握了《翠鸟》它写外形方法,那我们就 用实践来检验一下。准备好了吗,请你观察下面的动物,用学到的方 法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写在作文本上。
2、学生写作。写后修改 3、点评习作。
仿《翠鸟》描写动物(正式稿)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动作描写,能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进行观 察。
2、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动作描写,有顺序地、有情趣的将翠鸟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3、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写生动。
教学重点、难点:
例文引路,有序描写动物外形。
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语句写生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
看样子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那今天,我们教室里也来了一位老朋友又来看大家了,还认识他吗?
二、感受段落的精彩 ,引导学生欣赏
(出示翠鸟)出示翠鸟图片
今天它的这身打扮漂亮吗?谁来描述一下。
说的真好!出示《翠鸟》第一自然段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 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 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请你来评价一下,你觉得哪里写得最好?
生答 :写的很形象
师评价 你可以说得更具体写,举个例他 把它的羽毛比作衣服来写 让人一下子感受到翠鸟的漂亮
他的词语用的很好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点
紧紧 让人感受到翠鸟的力量 一种时刻准备的状态
透亮灵活 让人感受到翠鸟的机敏
小巧玲珑 颜色写得很丰富 有橄榄色翠绿色这么多
这句话我们仔细来看下,如果作者不用比喻会怎样。出示: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 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 衫。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上面有翠绿色的 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两个句子对比,说说你的感受。 橄榄色的头巾,浅绿色的外衣,赤褐色的衬衫,用比喻的方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鸟的头部、背部、腹部羽毛的特点,从中透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6、齐读这段话,品味精美之处。
二、感悟写作方法
2、是啊,这位作者把他喜欢的翠鸟写得很棒,我们都感受到了。 你想向他那么厉害,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写得又形象又生动吗?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 “怎样描写动物”(板书:描写动物外形 )
2、下面就请你们和焦老师一起仔细来分析下,看看他究竟是用了什么方法把翠鸟写得活灵活现的。(预设)
(1)生:小作者是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来写翠鸟 的。(板书:爪子、羽毛、眼睛、嘴巴) 追问:这四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作者为什么没写翅膀、颈部、尾巴及其它地方呢?
小结:小作者没有全部一起写,而是抓住最有特色的地方: 爪子—羽毛—眼睛—嘴,也就是说写的时候抓住了翠鸟的特点。 (板书:抓特点)
知道什么是特点吗?特点就是人或动物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人或 事物的地方。动物的外形各有特点,描写细致重要的就是突出它各部 分的特点。
(2)生:描写时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的。 师:也就是按顺序来写,你知道还可以按什么顺序来写? ( 板书:按顺序)
(4)生:小作者比喻的方法来写翠鸟的羽毛,写得很生动。 是啊,描写的时候语言要生动,他把翠鸟的羽毛写成一套衣服, 这样,就算没见过翠鸟鲜艳羽毛的人也可以感受到。(板书:写生动)
4、小结: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描写的方法并不难,你掌握了吗?齐读板书。 师:才9 个字,简单吗?
指导仿写。
1、 我们通过作者的描写认识了翠鸟的外形,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现在我们就学着课文描写《翠鸟》外形特征的方法,来描写一下我们熟悉的动物——鸡。
2、 图上这只大公鸡,你觉得怎样?
3、 仔细观察,按照我们刚学习的观察顺序说一说大公鸡的外形特征。这只大公鸡在什么地方?它的爪子是怎样的?
学生填空:大公鸡喜欢在草丛里寻找食物,一双(
)爪子一会儿刨刨这,一会儿刨刨那。
大公鸡的羽毛怎么样?头、脖子、背、腹部、尾巴是什么颜色,象什么?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填空:大公鸡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
),背上(
),腹部(
),尾巴(
眼和嘴又什么特点呢?
学生填空: 眼睛(
),嘴巴(
)。真威武神气呀!
按照我们刚才观察的顺序说一说大公鸡的外形特征吧。
学生根据提示来说:大公鸡喜欢在草丛里寻找食物,一双(
)爪子一会儿刨刨这,一会儿刨刨那。大公鸡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
),背上(
),腹部(
),尾巴(
)。眼睛(
),嘴巴(
)。真威武神气呀!
8、说得非常好,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特点,在写颜色时,先总后分。在描写是,恰当的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一个大公鸡的外形特征就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了。
总结。同学们,学知识就该这样,学时认真学,学会后运用。这种仿写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来解决无话可说,不知怎么去写得问题。是一种提高写作的好方法。
四、课文除了描写了翠鸟的外形,还从什么方面进行了描写?
(捕鱼)也就是翠鸟的生活习性。下面就请你们小组内来讨论作者是如何把翠鸟捕鱼的场景写好的。给你们两点提示:从写作手法和关键词来体会。等会我们一起来交流。
特点(动作敏捷、专心机警)
第一句:动作敏捷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
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学习第三自然段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
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行动迅速敏捷
3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
中体会到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
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
(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
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
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
对比出示以下两组句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翠鸟速度快的程度。生先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不同之处再交流:
① 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② 翠鸟离开苇秆,很快飞过去。
①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② 翠鸟蹬升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五、感悟结构
作者除了写外形与生活习性,还写了什么?
生答:与人有关的小故事。
总结:那我们写作中就可以写一写与人有关的趣事,重点要体现”趣“
六、习作欣赏
趣点研究:
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一位知名作家曾说过:“就像说话是从模仿开始的一样,作文也是从仿写开始的。”因此,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够进行读写结合的点,准确把握课文的精彩处,有意识地让正处于作文起始阶段的学生 “依样画葫芦”仿写同样方面的内容,把写作的难度降低一些,克服了孩子们写作的恐惧感,激发了写作的兴趣,让写作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翠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从“颜色”、“体态“两个方面详细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尤其是段中运用形象的比喻,不仅突出翠鸟羽毛颜色的鲜艳,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这一精彩的片段,是极好的仿写范例。
结合《翠鸟》一文的写作特点,我以复习《翠鸟》的外形描写、生活习性捕捉、再写与人有关故事为出发点,通过“感悟写法”、“归纳写法”、“尝试仿写”来达到三年级习作教学目标中的“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继续练习用词准确、有内容、有条理地写话”“学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趣点效果:学生学会了模仿,在自己说话的这一环节很快能运用上生动的语句来说出其他小动物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计复习回顾环节。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读出对翠鸟的喜爱,找到作者描写翠鸟的观察顺序,并予以板书,孩子们明白,描写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研读描写翠鸟颜色鲜艳的句子,总结出作者的写作特点:按总分结构,从上到下的顺序。(1、按顺序)运用比喻把事物
第九篇:《翠鸟评课》
听了邱老师的《翠鸟》一课,感到受益匪浅。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成功之处。
1、教师教态亲切,课上她自然亲切,庄重大方,善于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参与氛围,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并能很好地调控教学进程,把握住了学生的学习动态,注重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学生的聪明和智慧被老师激活,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充斥在不断叠起的高潮中,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生预习很好。读书能力较强。表明教师平时常规训练做得不错,管理能力较好。有好的管理,才有好的教学质量。课标要求三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个班的学生做到了。
3、教学形象直观。《翠鸟》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生动,描写也很形象,可学生们对课文的主角——翠鸟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又非常有限,思维形式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邱老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一只鲜活的翠鸟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想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
4、以读带练。邱老师在这节课里,紧紧抓住了描写翠鸟羽毛和捕鱼的句子,让学生进行重点朗读,把读引向了深入。在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注重词句积累和感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不足之处:
1、理解翠鸟的动作敏捷时,还不够到位,只理解了翠鸟的几个动作,没有让学生通过理解其余的重点词语,如与小鱼的对比,水波、芦苇的描写等去体会翠鸟的动作敏捷。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今天上午第四节课,我听了佘主任执教的《翠鸟》一课,感悟颇多。
1.进行有效扎实的“读”的训练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成功的朗读可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语言。《翠鸟》这一课,语言生动而准确,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对翠鸟的深深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层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将朗读和讨论、理解相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如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引导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及捕鱼动作之快。
2.尊重学生,导学有术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
线”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思考,理解文本,疏通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堂。
如第二自然段:“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只悄悄地把头露出了水面来吹了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目光。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让学生体会情景朗读,教师给予提示:“悄悄地”、“吹了个小泡泡表现出小鱼的“机灵”。动词:蹬、叼、贴、飞等动词以及捉鱼的这一句都要快读。从而体会小鱼的机灵,翠鸟捉鱼速度的快。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对话中学生不知不觉在脑海中勾画出了鲜明的翠鸟的形象。
3.进行学法和写法的指导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按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顺序来具体介绍,找出作者的描写顺序,是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描写顺序准确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连续的动词运用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写小鱼的机警是为了突出翠鸟的敏捷,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教师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拟人、比喻的妙处,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渗透。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节课就是就是很好的写作范例的学习,相信经过学习,学生在描写小动物的作文中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4.渗透人文教育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揭示了爱鸟护鸟的主题。教师不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最后还以一个“鸟”的有趣故事深化了主题,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以学生最喜爱的见闻、故事渗透了浓浓的人文情怀。
总之,这是形式朴素的家常课,但有是一节有深度和力度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指导课。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
听了老师的《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运用好教材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清楚地认识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本单元的重点。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师在处理教材是通过让学生在6个数中选择2个数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规则,然后通过丰富多变的练习来加深对“比较数的大小”的理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而且把“比较的方法、过程”隐含在游戏竞赛中,借助“游戏”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竞赛活动充分地调动起了孩子们的每一个神经细胞。学习活动充满了激情与挑战,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师精心预设、组织的“竞赛”活动中,这样“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也逐步的、水到渠成的、踏雪无痕地“内化”为学生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少了明显的新授痕迹。
因此,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师生身份的扮演
整节课,老师始终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实施教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小组讨论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完成,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在愉悦的心理气氛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并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 思想的熏陶。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新课时,教师从比赛入手,调动了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从提问学生还能用什么方法比较,都不难看出老师着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反映数学实用性的机会很多,只要教师把握机会,就能让学生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巩固练习,是检查学生上课效果的关键
本节课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不同方法。
总观整节课,学生上课的表现很好,注意力紧随教师,知识掌握的也不错。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数学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我觉得,这堂课上得非常精彩。
但在课中时有个细节是否可以这样处理:小组讨论还要进一步关注每个学生,注重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
第十篇:《翠鸟评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评徐念老师的《翠鸟》一课
《翠鸟》一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抓住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
徐念老师执教的是《翠鸟》的第一课时。感谢徐念老师和所有幕后的老师们为我们带来了这么精彩的一节课。它的精彩在于:这节课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依“标”扣“本”,针对学生实际筛选出最适合本学段、最有效的表现方式来呈现。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 识字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由于这是第一课时,自然离不开识字教学,而三年级孩子以不适合一个字一个字的指导。那怎样把已有的识字法进行融合,在融合中学到新的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呢?我认为本节课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指导。徐老师先由“翠”入手,再与带“羽”字部的“翁”,“翅”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观字形,获得了“羽”作为羽字头,不加勾,若在其他部位都要加勾的知识。这样一比,学生不仅记住了“翠”,还有了新发现。接着又以“看部首想字义”的方法识记“秆”,并由此引申到学过的“竹竿”,“旗杆”,从而让学生学会了“看部首想字义”的识字方法。最后又以“褐”的教学,训练孩子字在词中的准确含义。所以本部分的教学采取由“观字形——想字义——解词义”的方法,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让学生不仅准确识字,还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
二、 阅读教学运用对比阅读,读中悟法 以法导写
本文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羽毛、爪子、眼睛和嘴,非常形象生动,这一段话就是个读写训练的最佳结合点,是指导写作的好材料。本节课设计的精彩之处就在于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燕子》和《翠鸟》的外形描写中,体会到1、描写外形要抓住事物的特点。2、描写外形可用四字词语,比喻、排比等表现手法。3、不同的特点可选择不同的表达方法,如描写燕子的活泼机灵和翠鸟的小巧玲珑的特点时就可选择简洁明快的四字词语,而描写翠鸟美丽的羽毛时,就可选择带有各种修辞手法的优美长句。学生在阅读中不仅领悟了作者的语言美,情感美,还领悟到了作者的表达手法,从而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今天徐老师就很好的利用这个例子,授学生以渔,而不只是授学生以鱼。相信孩子们在这节课上一定收获不少。所以我说这节课就如这悄然来临的春天,悄无声息地把春的内容融入了每个孩子的心田。虽然只是短短的40分钟却奏出了如此美妙的乐章。
教学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所以本节课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比如老师对重点部分的挖掘与呈现上还不够,关注学生的成度不够等。
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如此,听课也如此。这只是我个人的解读,各位一定还有更深刻更精彩的剖析。希望不吝赐教。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翠鸟评课记录”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更多相关文章注:翠鸟评课记录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最近更新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