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院徐国根和张军献哪个更好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学科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的摘要。
4、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和教育技术以及与专业结合的应用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素质。&
二、学习年限
学制3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原则上不得少于2.5年。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
研究生导师
运用、等理论探讨运动对社会整体及个人的影响和价值。
李爱民、钟建伟
经营与管理
掌握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通过对产业部门经营单位主体行为的研究,来揭示经营管理的原则与途径。
徐国根、张军献
跨文化比较研究
运用文研究方法,从文化的差异性视角,研究不同区域文化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利用原理,结合当前教育教学中的最新科研成果,研究和探讨当前国内外教学理论与方法及在实践中运用;教师职前、职后培养研究。
休闲娱乐研究
国内外休闲发展趋势及个体参与休闲的主客观因素与特点分析,休闲的组织与管理及产业化推进。
运动人体科学
探索运动影响下身体机能变化的规律;采用运动生理生化方法,进行运动选材及身体机能评定;制定运动处方,指导大众健身。
运动生理生化
运用生理学、的实验方法,为全民健身中的健康促进、竞技运动中的运动员选材、训练监控等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运动与保健
学习运用、调节、气功及催眠技术,处理运动性疲劳、运动性失眠、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以及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能。掌握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运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运动与健康
运用学的教育、科学和职业功能,为促进、解释、保持和提高运动者健康水平进行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测量与评价
实验研究中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含实验),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含问卷),以及对结果的评价方法和技术。
运动与适应
采用运动生理生化、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探索运动员和各层次锻炼人群对运动的适应、身体机能的评定、训练监控和制定运动处方,为健康促进、科学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教育训练学
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以《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为主要教材,结合当前田径教学、训练的最新科研成果,深入研究和探讨田径教学、训练内在和本质的规律。
2、以《大学与健康》为主要教材,结合学校、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重点,深入研究和探讨健康教育新理念,把握教学、课外活动、学校教学最新动态。
程其练、何耀昕、周美芳、卢春根、尹国昌
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以《体操教程》为主要教材,结合当前体操教学、训练的最新科研成果,深入研究和探讨体操教学、训练内在和本质的规律。
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运用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综合诊断与评价篮球专项技术教学训练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改进技术动作质量,分析技术动作运动学特征,建立教学训练效果评价体系,指导科学教学、训练。
冯&洪、罗&林刘建平、林&蔚
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以《排球教程》为主要教材,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为辅,深入探讨我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运用多学科基础理论,指导学生对足球运动技战术及身体、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朱桂林、虞&勇
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运用图像图形技术、数理统计原理方法、综合诊断与评价各专项运动技术的运用效果。
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以《乒乓球运动教程》为依据。以乒乓球的发展方向及演变为研究指导思想,对乒乓球的教学与训练理念进行较深入探索。
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在学习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及理论同时,解决教学训练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教学训练效果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使教学训练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软、硬件设备,对运动技术视频等进行处理,对获得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数据进行二维、三维解析;其它信息技术与结合的研究。
民族传统学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不同角度研究武术运动与社会、、、经济、宗教、民俗等的相互关系,探索武术运动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武术理论及实践水平。
刘&磊、张均予、李先长
舞龙舞狮训练理论与方法
从不同角度研究龙狮运动与社会、、、经济、宗教、民俗等的相互关系,探索龙狮运动人才培养模式,使龙狮运动的化功能得到加强,理论研究得到提升。
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不同学术观点。研究探讨民俗的社会构成,本质及其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掌握民俗的基本概念、民俗的方法论。
民族民间理论与方法
着重介绍我国民族民间竞赛和健身娱乐项目的基本技术与战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竞赛基本规则与裁判方法。
健身原理与方法
运用学、运动生理学等有关学科成果,分析健身锻炼活动的理论基础、规律和原则,掌握健身活动的内容、手段、方法。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强化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一)实行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主要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教育,并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不断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二)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互选未成功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导师应对所带硕士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掌握硕士生的基本情况和对运动技术和技能进行诊断。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三)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前沿动态。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硕士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学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逐步实现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
(五)为了弥补按学科开设的基础课、专业课和导师研究方向的缝隙,学院规定各学科《学科研究进展》课程50%的课时按一级方向开设,50%的课时按二级方向开设,任课教师由全体导师以讲座形式开出。
(六)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要突出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同时还应注重学科交叉,运用其它学科先进的研究方法对本专业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硕士生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
(七)导师应积极申报高等级课题,引导硕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和对国家发展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和研究性,注重培养研究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每位硕士生都必须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硕士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硕士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导师应把教学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安排,其内容可以是担任本科课程若干章节讲授,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论文工作,协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答疑解难,或习题课讲授,指导试验、实验报告,或组织课堂讨论,深入运动队进行实习以及临床实习等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实践。
(九)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教学、训练实践活动,掌握技能,注重培养实践应用能力。采取敦促研究生参加课余训练活动、参与导师课堂教学、开设实践技能课等方式大力提高研究生技能应用水平。
(十)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学习、形势教育和学术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劳动,参加校、院和研究生学院组织的其它活动。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一)课程设置与学分(见附件一)
(二)补修课程与专业技能选修课程
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补修课程由导师根据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安排他们插入本科班级随堂上课,学习要求和考核同本科生。考核应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为提高研究生运动技能,开设包括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散打、跆拳道、舞蹈、健美操在内等技能选修课,每名学生选修1-2门。选修课程由导师根据硕士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修,四个二级学科可以打通选修。考核应取得合格以上成绩,技能选修课程计学分。
(三)研究生应修满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注重过程考核,重视对研究生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学位课程采用考试形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查形式。学位课程75分(百分制)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一)学术活动(1学分)
&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硕士生在校期间应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凡在校内举办的各级学术活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均应参加。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各学位点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术活动的时间和形式。学术活动占1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由导师、学院综合评定。
(二)实践活动(1学分)
硕士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等活动。教学实践是体现我校师范特色,培养提高硕士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检验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教学实践由导师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时间从第3学期开始,可集中也可分散进行。科研实践是锻炼硕士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其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科研实践由导师根据具体情况尽早安排,以培养硕士生研究意识和能力。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及公益劳动等,导师应结合不同方向培养特点,以及研究生院和体院的工作安排,适时安排硕士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在培养硕士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导师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以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加深与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二)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各二级学科和导师要尽力创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条件。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不少于5次,在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或面向本科生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三)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三学期结束前确定学位论文题目,提交撰写论文的工作计划,向导师组作开题报告(跨学科的研究选题,开题时应聘请相关学科专家),经导师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才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研究生在开题前,应完成与题目相关的有较大信息量的文献综述。论文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有一定的新见解。
(二)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第四学期硕士生开始按开题报告的研究进程进行科学研究。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硕士生应定期向导师作研究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各二级学科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
(三)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并在导师认可签字后送专家评阅和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人文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学校统一安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统一安排
自然辩证法概论
学校统一安排
专业基础课
运动生理学专题
运动学专题
统计学原理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展(每生必修)
与社会发展(方向一必修)
李爱民、钟建伟
经营与管理(方向二必修)
徐国根、张军献
跨文化比较研究(方向三必修)
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四必修)
休闲娱乐研究(方向五必修)
概论(每生必修)
(每生必修)
专业选修课(理论)
民俗学原理
涂传飞、李先长
奥林匹克学专题
涂传飞、张军献
专业选修课(技能)
羽毛球项目技能实践与应用
网球项目技能实践与应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学院、导师安排
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
方向一:与社会发展
方向二:经营与管理
方向三:跨文化比较研究
方向四: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方向五:休闲娱乐研究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学校统一安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统一安排
自然辩证法概论
学校统一安排
专业基础课
运动生理学专题
运动学专题
统计学原理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每生必修)
运动、与免疫(方向一必修)
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二必修)
运动与保健(方向三必修)
运动与健康(方向四必修)
测量与评价(方向五必修)
体适能(方向六必修)
运动(每生必修)
运动理论与实践(每生必修)
专业选修课(理论)
运动技术分析方法
运动员机能评定方法
实验应用及管理
专业选修课(技能)
篮球项目技能实践与应用
冯洪、李爱民
乒乓球项目技能实践与应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学院、导师安排
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
方向一:运动
方向二:运动生理生化
方向三:运动与保健
方向四:运动与健康
方向五:测量与评价
方向六:运动员选材与训练监控
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学校统一安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统一安排
自然辩证法概论
学校统一安排
专业基础课
运动生理学专题
运动学专题
统计学原理
教育训练科学研究进展(每生必修)
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一必修)
程其练、何耀昕、周美芳、卢春根、尹国昌
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二必修)
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三必修)
冯&洪、罗&林
刘建平、林&蔚
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四必修)
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五必修)
朱桂林、虞&勇
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六必修)
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七必修)
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八必修)
信息化(方向九必修)
运动训练学原理(每生必修)
运动选材理论与方法(每生必修)
专业选修课(理论)
运动技术分析方法
运动力学专题
体能训练原理与方法
詹晓梅、席毅林
运动员机能评定方法
专业选修课(技能)
足球项目技能实践与应用
虞勇、朱桂林
排球项目技能实践与应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学院、导师安排
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
方向一: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四: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七: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方向二: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五: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八: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方向三: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六: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九:信息化
民族传统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学校统一安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统一安排
自然辩证法概论
学校统一安排
专业基础课
运动生理学专题
运动学专题
统计学原理
民族传统科学研究进展(每生必修)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一必修)
刘&磊、李先长、郑松波
舞龙舞狮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二必修)
民族民间理论与方法(方向三必修)
民俗研究(方向四必修)
健身原理与方法(方向五必修)
武术典籍选读(每生必修)
民族传统概论(每生必修)
郑国华、李先长
专业选修课(理论)
中国武术通论
太极拳理论与实践
东西方健身理论与实践
中西文化比较
专业选修课(技能)
操舞项目技能实践与应用
秦丽萍、王燕
武术项目技能实践与应用
刘磊、李先长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学院、导师安排
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
方向一: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方向二:舞龙舞狮训练理论与方法
方向三:民族民间理论与方法
方向四:民俗研究
&&& 方向五:健身原理与方法
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102001
课程名称:专业
英文译名:English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Kinesiology(Science of Exercise and Sports)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学&&& 分:1
学&&& 时:18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余联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教学宗旨主要侧重于努力培养和提高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技阅读和英译汉的能力。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分类的术语;掌握科学论文英文题目、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撰写;初步养成经常阅读各种英文资料的良好习惯;运用这一工具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自选教材
【2】奥林匹克委员会官方网站:
【3】人体运动科学网站:
课程编号:0102003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专题
英文译名:Exercise Physi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黄文英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运动生理学是科学基础学科之一,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体在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原理和运动生理学原理在竞技和大众健身中的应用。
1、理解掌握运动影响下身体机能变化的生理原理、分子机制。
2、能够采用运动生理方法,进行运动选材及身体机能评定。
3、掌握运动能力的生理学测定与评价方法。
4、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原理,制定运动处方,指导大众健身。
5、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求具备基本的英文阅读能力。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目(文献):
1 , . Textbook of work physiology: physiological bases of exercise.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2.
2 Fox. Human Physiology,Eighth Edition.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3.
主编. 生理学(第六版).,2010年版。
4 邓树勋,王健.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田野主编.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课程编号:0102004
课程名称:运动学专题
英文译名:Special Topic in Sports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殷晓旺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侧重从活动动机、唤醒与焦虑、活动中的行为改变、运动与自我等方面,介绍运动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论与研究成果。通过对当前运动学各有关内容的研究进展、案例分析与文献导读的教学,深入了解并掌握运动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运动学有关专题内容,阅读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运动实践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季浏,张力为,姚家新,运动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理查德、考克斯著(美),张力为等译,运动学--概念与运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3】Arnold LeUnes & Jack R.Nation/著,姚家新等译,运动学导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张力为、任未多,运动学研究进展,高教出版社,2002
课程编号:0102007
课程名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英文译名:Curr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Humanity and Sociology in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罗林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概念,解释的人文与社会现象,主要介绍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并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寻求适合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观点。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与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分支,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深入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卢元镇,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2003年
【2】,,人文概论,,2011年
【3】卢元镇,,,2002年
【4】,,,,2007年
课程编号:0102008
课程名称:教育训练科学研究进展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导师组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为了让研究生了解教育训练学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弥补三级方向开设的缝隙,本课程以教育训练学二级方向导师轮流讲座的形式开设课程。由于科学研究最新进展是动态的,任何最新的科研成果都是先于教材的,固定的教材内容陈旧,同时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会产生束缚效应等。因此,本课程将不依任何现有或自编教材为蓝本进行授课。每位教授授课主要就其研究方向的相关领域,根据当年、当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有些甚至是学者间非正式的交流或设想等,经综合加工后,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或提出讨论。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先后有十多位教授承担过此课程教学。教学时,老师们结合教育技术进行讲授、组织讨论和思维拓展,受到了同学们的高度评价。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师队伍:
杜少武 教授 电话:
程其练 教授 电话:
罗&林 教授 电话:
朱桂林 教授 电话:
尹国昌 教授 电话:
冯&洪 教授 电话:
郭开强 教授 电话:
周美芳 教授 电话:
何耀昕 教授 电话:
虞&勇 教授 电话:
王次农 教授 电话:
万仲平 教授 电话:
刘建平 教授 电话:
饶永辉 教授 电话:
詹晓梅 副教授 电话:
杨德敏 副教授 电话:
林&蔚 副教授 电话:
邓朝晖 副教授 电话:
课程编号:0102031
课程名称:操舞项目技能实践与应用
课程类别:专业补修课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秦丽萍&王燕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操舞项目包括舞蹈、健美操及目前较流行的全健排舞。本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
合格学校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并具有运用操舞手段在全民健身中指导进行终身锻炼的能力,使之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教师职业,能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的优良品质和作风,把教书育人贯彻始终。
课程编号:0102053
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
英文译名: Sports Statist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丁伟祥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领域里各种随机现象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常用统计方法和多元统计方法,以及如何运用SPSS软件计算、分析数据资料。要求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祈国鹰:《统计应用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郑凯:《应用统计基础》,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
【3】张文彤:《SPSS实用教程》,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0102054
课程名称:运动力学(专题)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
任课教师:丁伟祥
教学目的及要求:&&&&&&&&&&&&&&&&& &
运动力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科学,是研究运动中人体运动规律的科学。它以力学、解剖学、生理学和各专项技术理论为基础,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系统的力学特性和动作技术的一般规律,揭示内在联系并直接为运动实践服务。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运动模型,动作结构,动作系统,静力性,动力性动作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等在运动中的应用。介绍国内外运动力学教材的现状,为专业研究生将来从事高层次基础理论教学和科研奠定基础。
参考书目(文献):
1.院系通用教材.运动力学.人民出版社,1990
2.李良标 等编著.运动力学.北京学院出版社,1991
3.运动力学编写组.运动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郑秀媛 等编著.现代运动力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
课程编号:0102059
课程名称:奥林匹克学专题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1
学&&& 时:18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涂传飞教授、张军献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联合会和各国或地区奥委会三大支柱为骨干的组织结构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性高潮的活动内容体系。
&&& 本专题从视角出发,全面而详尽地剖析了奥林匹克运动,给国内读者提供了一个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全新理论框架。对于我们最为关心的有关奥运会的种种热点话题,如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与民族主义问题、奥运会的经济和财政、媒体对奥运会的作用、滥用兴奋剂和贪受贿以及女性与奥林匹克运动等,本书均给出了详细的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2】Allen Guttmann. From Ritual to Record: the Nature of Modern Sports [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8.
【3】John Macaloon. This Great Symbol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1
【4】David Young. The Modern Olympics: A Struggle for Revival [M].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2
【5】乔治&维加雷洛.从古老的游戏到表演:一个神话的诞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Lamartine Da Costa. Olympism and the Equilibrium of Man. In N. M&ller (ed.) Coubertin and Olympism Questions for the Future Germany: Schors Niederhansen, 1998.
【7】J&P&T伯里.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欧洲势力的顶峰(第10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课程编号:0102060
课程名称: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1
学&&& 时:18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徐国根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是现代社会发展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其研究对象是与经济的关系以及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的本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通过学习,了解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产业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我国部门改革的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部门改革的方向及途径;掌握经济规律在工作中的运用;懂得提高事业经济效益的意义及作用。结合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应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观念,重视经济问题。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刘忠:《市场经济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鲍明晓:《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3】蔡军:《》,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张尚权:《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钟天朗:《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丛湖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吴超林,杨晓生:《产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课程编号:0102062
课程名称:运动选材理论与方法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1
学&&& 时:18学时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詹晓梅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是以遗传学、形态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测量与评价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主要对运动选材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运动选材的基本内容、操作方法和评定体系,并能灵活地运用于教学、运动选材、运动训练的实践和科学研究中。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王金灿等. 《运动选材原理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04.
[2] 刘献武. 《运动选材学》,人民出版社,1991.
[3] 田麦久著. 《论运动训练计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隗金水. 《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周绍忠等.《青少年运动选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课程编号:0102063
课程名称:运动
英文译名:Exercise bio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1
学&&& 时:18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聂晶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运动是的分支,科学学科之一,也是科学中应用基础性的学科。主要讲述内容为运动与高能磷酸化合物,运动与糖代谢,运动与脂代谢,运动与蛋白质代谢,运动与酸碱平衡,激素、水和电解质与运动,运动和自由基代谢,运动与疲劳。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并能应用其中规律为运动实践服务。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许豪文:《运动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冯炜权:运动研究进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王镜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郑集等:《普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0102067
课程名称:健康学
英文译名:Health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殷晓旺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依据&整体健康观&对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侧重于从卫生与健康视角,重点讲授及讨论应激理论及对应激源的自我调适方法;人们对健康与失常的认识;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关系;以及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的生理--社会模式,了解并掌握健康学基本研究内容及方法。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格里格瑞&&米勒,艾迪斯&陈,健康学新进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Phillip L.Rice(美)著,胡佩诚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朱敬先著,健康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郑希付主编,健康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课程编号:0102078
课程名称:概论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1
学&&& 时:18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钟建伟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西方经典理论及本土化实践研究案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古典理论(韦伯、迪尔凯姆、马克思)、视角下对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社会网络、人的社会化、社会组织、教育、文化、健康、性别、家庭、城市化、社会运动、经济发展等社会现象的理论解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的主要理论视角,并能将这些理论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 戴维&波普诺 等著.《(第十版)》[M].李强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9年.
2.&&&&&& 郑杭生 著.《概论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3.&&&&&& 杰弗里&亚历山大 著.《二十讲:二战以来的理论发展》[M].贾春增 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
4.&&&&&& 乔纳森&特纳 著.《理论的结构(第六版)》[M].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
5.&&&&&& 周雪光 著.《组织十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6.&&&&&& 张永宏 编.《组织的新制度主义学派》[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7.&&&&&& 赵鼎新 著.《社会与运动讲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8.&&&&&& 罗家德 著.《社会网分析讲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9.&&&&&& 朱国宏 著.《经济》[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0.&&& 莫琳&哈里楠 著.《教育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课程编号:0102084
课程名称:原理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刘欣然讲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原理》课程是以研究的概念、本质、存在和所是为研究对象,从中反映出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价值及其意义的理论学科。研究必须从相关领域寻找视角,内容包括: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逻辑学、学、人类学、现象学、美学、、宗教等,并与竞技、游戏、身体、教育、休闲和健康等相关概念联系,形成一个包括研究基础、属性、范畴、规律、价值、目的的学科领域。以一般原理为指导、以实践和具体学科为基础,从宏观上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矛盾关系,揭示深层次本质及其辩证发展规律的学科。
教材及参考书目:
【1】于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荷兰]约翰&胡伊青加.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M].成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德]黑格尔.[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4】[法]丹纳.[M].彭笑远,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5】[希腊]塞莫斯&古里奥尼斯.原生态的奥林匹克运动[M].沈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杨文轩.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熊晓正.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刘榕湘.伦理:理论视域与价值范导[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赵岷.&&身体的表演[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
【10】周西宽.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1】[美]布鲁斯&昂.形而上学[M].田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美]沃尔夫.是什么(第10版)[M].黄小洲.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3】[英]霍奈尔.是什么[M].夏国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英]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研究[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7.
【15】[德]恩斯特&卡西尔.论人:人类文化导论[M].刘述先,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0102085
课程名称:行政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罗林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行政》课程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带动的行政改革为背景,以行政的定位、整合、创新、改革为主线,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如何确定和实现政府事业管理目标,进一步完善科学的、民主的组织体制和决策体系,提高政府管理事业的工作效率等行政管理问题。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王惠岩:《行政》,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张瑞林、秦椿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王德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秦椿林:《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课程编号:0102089
课程名称:中国武术通论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李先长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要求:了解武术的产生和发展,掌握武术的源流,晓通武术的形成和,掌握武术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武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古代武术、封建时期武术,近代武术、武术发展现状、武术教育专题、武术研究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武术史》&张耀庭 人育出版社 1997年
2、《武术史》&&&&& 人民出版社 2000年
课程编号:0102090
课程名称:太极拳理论与实践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刘磊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本方向课以太极拳的运动技术和理论为研究对象;对太极拳的运动规律、拳理拳论、风格特点、主要流派进行研究。同时对太极拳的健身价值、社会功能进行探索。
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每个人必须掌握一套太极拳的技术动作。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李德印.《太极拳规范教程》[M] 成都时代出版社,2009.4。
2.童红云.《中华太极拳》[M]人民出版社2005.9。
3.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人民出版社,1996.2.
4.杨瑞,齐犁.《太极拳大架与养生》[M]人民出版社20011.12。
5.蓝晟.《国学与太极拳》[M] 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1。
6.王昆子.《太极拳秘谱》[M] 华夏出版社2008.3。
7.于志钧.《中国太极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
8.王西安.《陈式太极拳推手技法》[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
9.王大有. 《太极辩证法》[M]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5。
10.温力. 《中国武术概论》[M] 人民出版社2005.12。
课程编号:0102091
课程名称:中西文化比较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钟建伟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和西方国家(古希腊、英国、美国)的文化之间的异同及原因。内容包括中国主要传统项目发展流变过程及其原因,总结分析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精神内涵及其来源;古希腊、英国传统项目、赛事(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流变及其原因,分析西方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原因;对比分析中西传统文化的特征。分析现代英国和美国竞技项目的兴起原因及文化内涵;中国现代文化的引进及转变,并对未来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冲突进行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西项目的和现状,深刻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 杨|、姜付高 著.《中西方文化比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2.&&&&&& 崔怀猛 著.《古代中西方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3.&&&&&& 谭华 著.《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 崔乐泉 著.《图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5.&&&&&& 孔繁敏 等著.《奥林匹克文化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年.
6.&&&&&& 易剑东 著.《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塞尔格耶夫 著.《古希腊史》[M].缪灵珠 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年.
8.&&&&&& 钱乘旦 许洁明 著.《英国通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年.
9.&&&&&& 张国刚 吴莉苇 著.《中西文化关系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10.&&& 著.《Major problems in American sport history : documents and essays》[M]. Houghton Mifflin,1997年.
11.&&& Rader Benjamin著.《American sports (5th) 》[M]. Prentice Hall,2004年.
课程编号:0102093
课程名称:武术典籍选读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1
学&&& 时:18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刘磊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本方向课以武术典籍为研究对象;教师对各时期有关武术技术和武术文化的书籍进行推荐,并对其核心内容进行解读、判研。学生在课堂中对学习内容进行广泛讨论。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笔记,并在课程结束时整理学习心得。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唐顺之(明).《武编选》[M] 中华书局2007.7。
2.何良臣(明).《阵纪记》[M] 中华书局2007.7。
3.戚继光(明)《纪效新书》[M] 中华书局2007.7。
4.俞大猷(明).《剑经》[M] 中华书局2007.7。
5..《手臂录》[M]2006.1。
6.中华书局编辑.《武经七书》[M]中华书局2007.7。
7.中华书局编辑.《孙子兵法》[M]中华书局2007.7。
8.马力.《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M]人民出版社.2006.6。
6.陈鑫写《陈氏太极拳图说》[M] 1933 。
9.邱丕相《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
10. .《》[M]出版时间2010.12。
11.王卓然.《武术学 》[M]山西科技2011.6。
12.释永信.《中国武术大典》(精装)[M]中国书店出版2012.3。
课程编号:0102095
课程名称:羽毛球项目技能实践与应用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补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邓朝辉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本方向课以羽毛球技术实践为主,教学内容有羽毛球基本技、战术、羽毛球各种基础理论、羽毛球教学方法和手段、羽毛球社会实践等。
本方向研究特色;1.研究国内外羽毛球运动前沿发展趋势,学习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及理论
2.评价各专项技术项目教学训练中的重点、难点、瓶颈问题。
3.建立教学训练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对比;改进技术动作质量,分析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指导科学训练;使教学训练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4.研究建立羽毛球运动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能实现运动效果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理论体系构建。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羽&毛球教程(高等学校教材) (M)大学">北京大学
2.毛秋明 刘佳 &(M) 湖南大学出版社
3 田麦久著,论运动训练计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 张瑞林&羽毛球运动(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 (M) 高等教育出版社日
5. 马启伟. 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 人民出版社,2000.
7. 刘清早:《赛事运作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 王亚琼等:《运动竞赛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课程编号:0102110
课程名称: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
英文译名:Exercise Physi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黄文英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以专题的形式介绍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热点、实验及方法。了解掌握一些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手段,如动物实验方法与技术、运动疲劳的研究进展、生理学研究技术、体质测评的原理与方法。
1、理解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动态。
2、能够了解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种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目(文献):
1、乔德才、张蕴琨、邓树勋主编。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与应用(科学研究生通用教材)。人民出版社,2006。
2、冯连世 李开刚主编.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人民出版社,2002
课程编号:0102111
课程名称:信息化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4
学&&& 时:72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杜少武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信息化》课程为教育训练学二级方向下的研究生方向课程。主要以信息技术为支点,广泛地寻求与结合的突破点。根据研究生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郑秀媛 等编著.现代运动力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
【2】&&&&&& 运动力学编写组.运动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赵焕彬 李建设.运动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课程编号:0102182
课程名称:运动技术分析方法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杜少武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运动技术解析》课程以运动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目前行业应用得最多的对运动技术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软件--运动力学之父,美国的R.C.纳尔逊博士发明的APAS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运动技术进行如下处理: 1.CapDV(图象采集)2.Trimmer(图象剪辑)3.Digitalize(数字化)4.Transform(三维合成)5.Filter(平滑)6.Display(数据显示)7.APASview(结果分析)8.Analog(模拟信号分析)9.Vectors(测力台相量)10.Delta(举重专用模块)11.Kinetics(动力学分析),结果输出为动作参数。为教育训练学硕士生分析运动技术提供量化工具平台。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和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张跃:《肌肉力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冯元桢:《力学》,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4】郑秀瑷:《现代运动力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5】卢德明等:《运动力学测量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忻鼎亮:《运动力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郑秀瑷等:《人体结构力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课程编号:0102183
课程名称: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4
学&&& 时:72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刘磊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本方向课以武术套路、散打运动技术和理论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研究武术运动与社会、、、经济、宗教、民俗等的相互关系,探索武术运动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武术理论研究水平。
&&& 本方向研究特色;1.研究评价舞龙舞狮专项技术项目教学训练中的重点、难点、瓶颈问题。建立教学训练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对比;改进技术动作质量,分析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指导科学训练;使武术教学训练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2.研究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改进武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建立武术教学训练新的模式,促进武术教学水平。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张选惠.《民族传统概论》[M] 人民出版社,2006.5。
2.国家总局武术研究院.《武术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9。
3.白永正等.《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
4.叶伟.《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04.10。
5.张均予、刘磊.《现代散手》[M]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1。
6.侯介华.《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7.温力.《武术与武术文化》[M] 人民出版社2009.9。
8.戴国斌.《武术:身体的文化》[M] 人民出版社2011.6。
9.乔凤杰. 《武术》[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2。
10.温力. 《中国武术概论》[M] 人民出版社2005.12。
11.郭玉成. 《武术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6。
12.李蕾. 《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项目管理过程及其评价与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课程编号:0102184
课程名称:舞龙舞狮训练理论与方法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4
学&&& 时:72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刘磊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本方向课以舞龙舞狮运动技术和理论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研究龙狮运动与社会、、、经济、宗教、民俗等的相互关系,探索龙狮运动人才培养模式,使龙狮运动的化功能得到加强、理论化研究得到提升。
&& 本方向研究特色;1.研究评价舞龙舞狮专项技术项目教学训练中的重点、难点、瓶颈问题。建立教学训练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对比;改进技术动作质量,分析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指导科学训练;使舞龙舞狮教学训练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2.对龙狮运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进行挖掘和整理,丰富龙狮运动的理论,研究学校龙狮运动的机制。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雷军蓉.《龙狮运动训练》[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
2.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审定.《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M]人民出版社2011。
3.卢斌.《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导论》[M]民族出版社,2005.8
4.庞进.《呼风唤雨八千年.中国龙文化探秘》[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7。
5.吉成名.《中国崇龙习俗》[M]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7。
6.何新.《谈龙说凤》[M] 时事出版社2004.9。
7.高谊.姚树贵.《中国舞狮》[M]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1。
8.胡照华.《中国神龙》[M]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8。
9.徐华铛. 《中国龙凤》[M]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
10.王大有. 《中国龙种文化》[M]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6。
11.久保田悠罗F.E.A.R(日). 《龙之物语》[M]新世界出版社 2008.9。
12.庞进. 《中国龙种文化》[M] 重庆出版社2007
课程编号:0102185
课程名称:民族民间理论与方法
英文译名:THEORY AND PRACTICE OF FOLK &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4
学&&& 时:72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郑松波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介绍我国民族民间竞赛和健身娱乐项目理论渊源、文化背景;重点民间活动基本技术与战术;民间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现状与未来;民间的竞赛基本规则与裁判方法。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白晋湘. 民族民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0
【2】&&&&&& 金宝玉.民族民间.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课程编号:0102186
课程名称:民族传统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18
开课学期:第3学期
任课教师:郑国华&教授
考核方式:小论文
教学目的及要求
&&& 本课程是民族传统学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民族传统的演进,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现代与发展民族的基本规律,能够综合应用现代教育规律以及解决民族传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
教学主要内容:
&&& 第一章 总论&&& 1学时
&&&& &&&&  第一节 中华民族传统的界定.
&&&& &&&&  第二节 作为新兴学科的民族传统学
&&& 第二章 民族传统概述&& 1学时
&&&& &&&&  第一节 民族传统的起源
&&&& &&&&  第二节 民族传统的特点和功能
&&& 第三章 民族传统研究的对象、范围及方法与步骤&& 1学时
&&&& &&&&  第一节 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  第二节 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内容
&&& 第四章 民族运运会促进少数民族传统的发展&& 1学时
&&&& &&&&  第一节 历届民族运动会简介
&&&& &&&&  第二节 民族运动会发展趋势及地位
&&& 第五章 加强师资培养继承优良传统文化&& 2学时
&&&& &&&&  第一节 民族地区的师资培训
&&&& &&&&  第二节 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与学校
&&&& &&&&  第三节&树立民族传统的新观念及应遵循的原则
&&& 第六章 民族传统与&& 1学时
&&&& &&&&  第一节 与人类的联系
&&&& &&&&  第二节 民族地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七章 民族传统与宗教&& 1学时
&&&& &&&&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与世界三大宗教
&&&& &&&&  第二节 民族传统与宗教的关系
&&& 第八章 民族传统与民俗&& 2学时
&&&& &&&&  第一节 民俗的特征及功能
&&&& &&&&  第二节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第九章 民族传统与全民健身&& 1学时
&&&& &&&&  第一节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民族传统
&&&& &&&&  第二节 开展民族传统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 第十章 民族传统产业发展进程探索&& 1学时
&&&& &&&&  第一节 民族传统产业发展所需因素
&&&& &&&&  第二节&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  第三节 我国民族传统的可持续发展
&&& 第十一章 民族传统必将走向世界&& 2学时
&&&& &&&&  第一节民族传统走向世界的动因
&&&& &&&&  第二节民族传统文化的
&&&& &&&&  第三节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
&&& 第十二章 民俗民间与传统节日&& 2学时
&&&& &&&&  第一节传统节日的形成与民俗民间的
&&&& &&&&  第二节传统节日活动中的民俗民间
&&&& &&&&  第三节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 第十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 2学时
&&&& &&&&  第一节 中国的少数民族
&&&& &&&&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
&&&& &&&&  第三节 当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的繁荣
&&&& &&&&  第四节 少数民族传统的价值与项目种类分析
&&&& &&&&  第五节 少数民族传统研究进展
教材和参考书目
&&&   1、中华民族传统概论高级教程 周伟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 &&&2、民族传统研究  芦平生 杨兰生编著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2
&&&& &&&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  姚重军编著  民族出版社 2004.3
&&&& &&&4、民族传统概论 张选惠主编  人民出版社2006.5
&&&& &&&5、民族传统发展的文化审视 王岗 王铁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   适用专业:民族传统学&
课程编号:0102187
课程名称:东西方健身理论与实践
英文译名:Theory and Practice of Qigong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郑松波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探讨东西方健身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特征,比较东西方健身理论与实践差异,追溯其不同的、经济、文化的根源,提炼其各自的核心构件与精华组合,梳理当代健身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研究成果。
主要内容:中国健身气功、理论与方法;东西方健身理论的渊源及嬗变;东西方健身实践的分化与合流;、和视野下的东西方健身活动。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王松龄.中国气功的史&理&法.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卫理贤, 荣格. 金华养生秘旨与分析学.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3】马济人. 中国气功学. 西安: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 PRESS,LONGISLAND,2006.
【4】Liding. Trainsmitting Qi along the Meridian: MERIDFIAN QIGONG. FROEIGN LANGUAGES PRESS BEJING.1988
课程编号: 0102188
课程名称:
英文译名: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詹晓梅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素质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能训练中的营养与恢复以及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论与研究成果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和实践运用于运动训练的科学研究。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谷崎.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 黄汉升.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4] 福伦(美).高水平竞技体能训练,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杨世勇,唐照华,李遵,等.体能训练学, &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1
课程编号:0102189
课程名称:武术项目技能实践与应用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补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刘磊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本课程从武术基本动作、基本组合着手,介绍武术套路和散打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探究其运动特点和规律,分析其健身价值和攻防格斗本质。通过学习武术基本技术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相应的提高,通过技能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的文化内涵和运动规律。要求学生不断进行实践积累,基本掌握各拳种的运动风格特点和散打的基本技术与战术。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 王广西.《中国功夫》[M] 五洲出版社2009.1。
2. 李德印.《太极拳规范教程》[M] 人民出版社2003.2。
3.白永正等.《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
4.叶伟.《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04.10。
5.张均予、刘磊.《现代散手》[M]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1。
6.侯介华.《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7.学院专修通用教材. 《武术》上下册,[M]人民出版社19934.06.
8.戴国斌.《武术:身体的文化》[M] 人民出版社2011.6。
课程编号:0102190
课程名称:民俗研究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4
学&&& 时:72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李先长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要求:
通过民族传统概论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民族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民族传统研究与实践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的起源,古代民族传统的产生与发展,近代民族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现代传统的内容、特征及发展,民族传统的功能,现代民族传统展望,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学校民族传统概述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民族传统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2、《学校民族传统》&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年
3、《民族传统教程》&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
课程编号:0102191
课程名称:民族传统科学研究进展
英文译名: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导师组
教学内容及要求:
民族传统是我国特有的,具有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色彩,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民族传统学是学下的二级学科,与其他三个学科相比,民族传统学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因为它不仅包含着和其他项目一样的和训练学理论与方法,而且需要借助人文和运动人体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可以说该学科涵盖了其他三个二级学科的所有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传统学是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近来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不断出新,如何使学生赶快更好的了解,掌握最新的成果,需要导师组的专家们就不同的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经综合加工后,在课堂上由导师组老师轮流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和组织学生讨论的课程。
教材及参考书目:最新的专著和杂志等
教师队伍:
程其练 教授
郑国华 教授
黄文英 教授
刘&磊 副教授
郑松波 副教授
李先长 副教授
钟建伟 副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相关标签
江西师范大学相关文章
&&&&&&&&&&
江西师范大学最新文章
&&&&&&&&&&
江西师范大学推荐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选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