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如何杀灭鞋子真菌真菌药品

① 按行业浏览② 按名称或内容关键字查询
① 电话购买拔打中国报告网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007-6266(免长话费) 010-② 在线订购点击&&进行报告订购,我们的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③ 邮件订购发送邮件到,我们的客服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您可以从网上下载&&或我们传真或者邮寄报告订购协议给您;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3个工作日内;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帐户名: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帐 号:00
2013年上半年飞亚达A名表销售市场盈利情况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统一客户电话:400-007-6266(免长话费) 010- &&&&ICP备案:七种抗真菌药物市场分析(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 - 医学大全 - 生物秀
标题: 七种抗真菌药物市场分析(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
摘要: [七种抗真菌药物市场分析(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 氟康唑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制,1990年以商品名 "大扶康 "首次在美国上市,并很快成为当年畅销新药之一。据辉瑞公司年报显示,2001年该公司的氟康唑全球销售额为10 6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5 13%,2002年又增长4%,达到11 12亿美元,在全球畅销药中排名第43位,2003年继续增长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药物 伊曲康唑 兰美抒 酮康唑]……
  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制,1990年以商品名"大扶康"首次在美国上市,并很快成为
当年畅销新药之一。据辉瑞公司年报显示,2001年该公司的氟康唑全球销售额为1
0.6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5.13%,2002年又增长4%,达到11.12亿美元,在全
球畅销药中排名第43位,2003年继续增长(6%)达到11.76亿美元。到2004年,氟
康唑急剧下跌了20%,只有9.45亿美元。
  国内已有多家生产厂商仿制生产该药物。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氟康唑口服胶囊剂
中业绩较好的是上海三维制药公司的"三维康"和大连辉瑞制药公司的"大扶康"。此
外,氟康唑的生产企业还有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海南曼克星制药厂、上海医药集团
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和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
  在我国整个抗真菌药物市场中氟康唑占据一半市场,占51.34%。从重点城市
样本医院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的产品(商品名:大扶康)占
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地位无人能及。其他国产品牌只能争夺余下两成多的
市场。这其中以扬子江药业集团最为突出,该公司产品(商品名:康锐)占有8.1
3%的市场份额,其实力不可小觑。其他品牌如:三维康(上海三维),依利康(
石家庄四药),帅克风(河南帅克药业)等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氟康唑市场份额排序
————————————————————————
2004年市场份额
————————————————————————
辽宁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
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
海南曼克星制药厂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 2.34%
法国施维雅药厂
广东太阳神集团荔城制药厂
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兰陵制药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FD.C? PHARMACEUTICAL? LTD.(ID)
河北石家庄第四制药厂
安徽环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
河南帅克药业有限公司
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
————————————————————————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由美国强生公司研制,日获FDA批准上市,目前已在50多
个国家上市。2001年2季度FDA批准伊曲康唑经验疗法治疗疑为真菌感染的发热、嗜
中性白血球病等患者。1993年2月在我国上市,目前已在国内广泛应用,并收录为
国家基本药物而且入选200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
  强生公司的伊曲康唑2002年全球销售额为5.68亿美元,比2001年下降了6%。
  在我国整个抗真菌药物市场中伊曲康唑占据14.60%,排在抗真菌药物第二位
,2004年与2002年相比增幅不大,属于比较成熟的品种。在国内,伊曲康唑的医院
用药供应商主要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美国雅培制药公司、天津力生制药股份
有限公司和四川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
  从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的数据中可以看到,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进口分装的原
研药市场份额达到74.62%,位居榜首,其商品名为"斯皮仁诺"。从美国雅培制药
公司进口的伊曲康唑注射液,以16.79%的市场份额位居次席。成都倍特药业的"易
启康"和天津力生制药股份的"美扶"胶囊分列3、4位。进口及合资药的比例高达91
.41%,国产品牌要赶超,难度很大。
伊曲康唑市场份额排序
————————————————————————
2004年市场份额
————————————————————————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美国雅培制药公司
四川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1981年由瑞士山道士(Sandoz)药厂开发,并取得欧洲专利号,1984年合成,
1991年在瑞士首次上市,1993年在我国应用。1992年12月特比萘芬获FDA批准上市
,其喷雾剂和兰美抒外用液是唯一用来治疗脚趾间脚癣的非处方药,治疗期仅为一
周。该新产品于2000年春季在美国上市。兰美抒霜剂于日已获从处方药
转为非处方药的批准。兰美抒喷雾剂和兰美抒外用液在日又获批准。
本品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杀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则起抑菌作用。目
前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兰美抒,该药国内主要有口服片剂和乳膏剂两个剂型
,分别由北京诺华和天津中美史克进行市场开发。
2001年,诺华的兰美抒(Lamisil)全球销售额为7.56亿美元,2002年增长到
9.7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在全球畅销药中排名第58位,2003年又增长到9.78
亿美元。2004年全球销售额为11.6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19%。
  2004年在我国整个抗真菌药物市场中特比萘芬占据14.59%,排在抗真菌药物
第三位,所占市场份额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从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的品牌"兰美
抒"以57.0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1997年由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销售的国产品牌
"丁克"列第二位,也占了30.52%。"丁克"疗效与合资产品相当,随着市场的推广
和深入开发,其临床应用已日益广泛。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销售的乳膏剂列
第三位,占12.16%。
特比萘芬市场份额排序
————————————————————————
2004年市场份额
————————————————————————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
————————————————————————
  益康唑
  该药主要用于湿疹、由真菌或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所致的细菌性皮肤病的治疗。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由杨森制药公司研制合成的一种外用复方乳膏(硝酸益康唑/曲
安奈德),商品名:派瑞松(Pevisone),是西安杨森推出的又一主导产品,199
7年才引进中国,经过短短的三年时间就以其良好的渗透功效,使杀菌成分能够深
入到皮肤深层消灭病源,而确定了其在皮肤病用药市场的领先地位,也是西安杨森
在皮肤病领域内又一个核心产品。
  在我国整个抗真菌药物市场中,益康唑及其复方制剂占据5.02%,排在该类药
物第四位,该品在重点城市样本医院2004年市场份额较2003年略有下降,从2003年
的5.33%降至2004年的5.02%。
  从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国内生产企业众多,但依然是西安杨
森制药有限公司的品牌"派瑞松"一枝独秀,占有77.61%的市场份额。台湾永信药
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益富清"紧随其后,也占到了17.04%的市场份额。其
它生产企业还有江苏扬子江药业、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广州何济公制药有限公
益康唑市场份额排序
————————————————————————
2004年市场份额
————————————————————————
陕西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台湾永信药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
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
吉林通化白山医药工业研究所实验药厂 0.03%
广东广州何济公制药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东康制药厂
福建汇天药业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马应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硝酸咪康唑
  硝酸咪康唑属于广谱抗真菌药,对于真菌、念珠菌、酵母菌以及子囊菌、隐性
球菌等具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主要用于由真菌、酵母菌等引起的皮肤感染的
治疗。本品是西安杨森在国内药品市场的重磅炸弹,早在1989年就引进中国市场,
商品名:达克宁(Daktarin)。经过十余年的成功运作,凭借其确切的疗效以及西
安杨森制药在国内庞大的分销网络和准确的市场定位,使达克宁霜在国内任何医院
、药店都能够买到,到2001年已经累计销售了5亿支左右,垄断了90%以上的该类
药品市场。
  在我国整个抗真菌药物市场中硝酸咪康唑占据3.86%,排在该类药物第五位,
该品在重点城市样本医院市场份额逐年下滑,从2001年的6.6%降至2004年的3.86
  从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的数据中可以看到,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达克宁"市
场份额高达91.76%,位居首位,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吉林威威药业的"威净"以
5.71%的市场份额位居次席。上海通用药业的产品排在第三位,占有不到2%的市
场。而其他的品牌,如山东良福制药的"易菲莎(曲咪新)"、厦门建发制药的"可
宁"等瓜分了剩余不到1%的市场。
硝酸咪康唑市场份额排序
———————————————————————
2004年市场份额
———————————————————————
陕西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吉林威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
FERROSAN AB(SW)
广东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申光制药厂
山东良福制药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建发制药有限公司
———————————————————————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是1955年从节结状链霉素中产生的多烯类抗生素(antibiotic)(antibiotic),具有广谱抗真菌
作用,在20世纪50年代已是治疗许多严重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我国于1976年
由中科院微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上海第三制药厂合作研制成功;1977年
4月华北制药厂研制完成后,经技术鉴定投产。
  近年来,国外对其剂型改造后,在临床上继续发挥着良好作用。目前有三种不
同脂质体剂型的两性霉素B供患者应用。
  ①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用脂质体将两性霉素B包裹而成的药物,由美国明日之
星公司研制开发,1991年首先在英国和爱尔兰上市,商品名AmBisome,而后相继进
入欧洲13个国家以及北美和亚洲市场,日获得FDA批准。两性霉素B脂
质体在国外应用了多年,主要经营厂商是Gilead Sciences和日本藤泽公司,2000
年的销售额分别为1.411亿美元和0.778亿美元。
  ②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ABLC)是脂质体与两性霉素B交织而成的药物,商
品名Abelcet。日获得FDA批准,首先在英国上市,次年已在欧美部分
国家上市,目前主要由爱尔兰的伊兰公司销售,2000年该产品在全球排第455位,
市场份额为0.64亿美元。
  ③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ABCD)商品名为Am-photec,是用硫酸胆因醇与等
量的两性霉素B混合包裹而成,已在欧洲和美国广泛用于临床。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
体于1994年由泽内卡公司在英国上市,而后美国百时美施贵宝获得了在欧洲的销售
权。两性霉素B脂质体药物的合理运用,提高了临床疗效,减弱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采用复合疗法对抑制全身性真菌感染发挥了作用。但由于价格较昂贵,限制了其
普遍的应用。
  该药在国内临床评价不错,市场销量一路上扬。在整个抗真菌药物市场中两性
霉素B的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0.89%攀升到2004年的3.50%,销售额增长了5倍多
  从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勃林格殷格翰集团成员之一美国Ben
Venue Labor atoriesInc生产的"安浮特克"冻干粉针占据了该品种市场的半壁
江山,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的产品比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进口品稍胜一筹
,以0.7%的微弱优势坐上了亚军的位置。
两性霉素B市场份额排序
————————————————————————
2004年市场份额
————————————————————————
美国Ben? Venue? Laboratories? Inc 54.56%
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
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
华北制药集团
美国AlzaCorporation
————————————————————————
  酮康唑
  酮康唑是1981年美国研制的第一个口服氮唑类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
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对皮肤真菌、酵母菌及一些深部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力,并有
抑制孢子转变为菌丝体的作用,可防止进一步感染。
  在我国上市的酮康唑剂型主要有胶囊、片剂、乳膏剂、软膏剂和洗剂等。其中
包括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里素劳"片剂、"采乐"洗剂等在内的多个知名品牌。
在我国整个抗真菌药物市场中酮康唑及其复方制剂共占据2.45%的份额,排在该类
药物的第七位。近年来所占据的市场份额逐年减少,由2001年的4.20%开始一直下
  酮康唑的生产厂家众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里素劳"和"采乐"共占49.
51%的市场份额。上海的两家企业复星朝晖药业和宝龙药业分列第2、3位。前三甲
企业的品种共占该药市场将近9成的份额,可见畅销品牌的市场集中度很高。
酮康唑市场份额排序
————————————————————————
2004年市场份额
————————————————————————
陕西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上海宝龙药业有限公司
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白敬宇制药厂
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制药厂
云南金柯制药有限公司
芜湖三益制药有限公司
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芜湖三益制药有限公司
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
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倍的福药业公司
————————————————————————回复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是1955年从节结状链霉素中产生的多烯类(antibiotic),具有广谱抗真菌
作用,在20世纪50年代已是治疗许多严重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我国于1976年
由中科院微生物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上海第三制药厂合作研制成功;1977年
4月华北制药厂研制完成后,经技术鉴定投产。
这药应该有中国的产权吧 /?
相关热词:
..........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真菌感染顾名思义就是指身体受到了真菌的感染而引发的疾病。真菌在生物学上的分类是与动物、植物同等级别,都是界的范畴,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象我们平时吃的蘑菇就是一种真菌,只不过看起来比较大,但是它的菌丝和孢子是很小的。感染我们身体的真菌就是一种人的肉眼看不到的真菌,一般真菌都具有坚固的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步骤/方法:
1真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它能感染很多植物,也能感染很多动物,一般植物得病,大部分都是真菌感染的结果,我们人体也有很多疾病是由于真菌的感染造成的,主要的感染部位大部分在皮肤处。
2真菌感染人体的时候一般大部分都是浅部真菌病,这类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癣菌病,比如:体癣、股癣、脚气、灰指甲等等。真菌感染的用药上,除一些古老的抗真菌外用药(如水杨酸)以外还有达克宁、酮康唑等等。
3真菌感染是一种很顽固的疾病,复发率非常高,有些疾病停药一段时间后,就会重新出现症状,然后再用药,也有的时候是患者用药不彻底,使得真菌没有完全杀死,又会卷土重来,所以治疗真菌感染还要坚持。
注意事项:
在我们的生活中治疗由于真菌感染的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复发率,治疗还是要坚持治疗一段时间,等到症状消失后再用药一段时间。
订阅到邮箱
温馨提示:以上经验分享由网友原创,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真菌感染热门相关
真菌感染相关药品
功能主治:外用抗真菌药,本品可治疗浅表真菌感染...
参考价格:¥23
功能主治:用于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甲...
参考价格:¥16.5
咨询实录推荐关注今日:4 | 主题:528863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分享】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4年零273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一、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理(一)对真菌细胞壁的损害作用大多数真菌细胞壁成分包括几丁质、β或α葡聚糖和各种糖蛋白。细胞壁代谢与真菌的生长和和分裂密切相关,其作用是控制细胞内膨胀压力以保持菌体的完整性,尤其是几丁质和绳样葡聚糖纤维在维持细胞形态和张力上起重要作用。 1.对甘露聚糖和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体的作用甘露聚糖蛋白是真菌细胞壁中、外层的结构。普拉米星等药物通过钙离子桥改变甘露聚糖和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体的三维空间结构,破坏细胞壁与细胞膜正常连接关系,使真菌细胞壁破裂,裂屑刺入细胞膜,使细胞溶解死亡。此类药物是一类依赖Ca2+的抗真菌药物。2.对几丁质合成酶的影响几丁质是细胞壁的主要支架结构。几丁质合成酶催化G1cNAc在细胞膜上聚合成几丁质,在真菌细胞的分裂和成熟中起了重要作用。真菌体内有3种几丁质合成酶:Chsl , Chs2和Chs3,其中Chsl是修复酶,Chs2和Chs3为合成酶 。尼可霉素Z 和多氧霉素是两类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在Mg2+、Ca2+参与下降低Chsl 、 Chs2 的活性,竞争性地抑制几丁质合成酶,从而破坏真菌细胞壁,达到抑菌效能。但其抗菌谱比较窄,联合应用其他类抗真菌药物可以扩大抗菌谱,提高药效。 3.对β-(1,3)-D-葡聚糖合成的抑制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持了细胞壁的完整性及其渗透压的稳定性。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可破坏细胞壁结构,导致细胞破裂死亡。由于哺乳动物细胞中不存在β-(1,3)-D-葡聚糖,故此类药物对哺乳动物几乎没有毒性。 (二)对真菌细胞膜的损害作用真菌细胞膜主要由磷脂、鞘脂、固醇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是一种渗透屏障,并可以作为小分子传导通路。1.干扰胞膜脂质合成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的主要组分,有多类药物通过阻止其合成途径的某个环节,影响麦角固醇的合成,最终导致胞膜结构破坏,抑制真菌细胞生长。(1)丙烯胺类和硫脲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导致麦角固醇合成减少,真菌细胞膜缺陷而发挥抑菌作用;而角鲨烯的大量堆积,脂滴沉积于细胞壁及细胞浆内,可导致膜破裂和细胞死亡,而发挥杀菌作用。 (2)咪唑类及三唑类药物:作用于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P450是真菌微粒体中的成分,其中14-去甲基酶活性最高,是麦角固醇生成中不可缺少的中间合成酶。唑类药物对此酶均有较强的亲和性,能抑制酶的催化活性。由于人体内普遍存在P450酶系,该类药物也可与人体内其他P450酶系的血红蛋白辅基Fe原子配位结合,这是该类药物普遍存在一定肝、肾毒性的重要原因 。(3)吗啉类药物:可同时抑制次麦角固醇转化为麦角固醇中的两个关键酶,即Δ14位还原酶和Δ7—Δ8位异构酶,使麦角固醇合成大量减少,导致真菌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
2.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两性霉素B等药物通过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内重要代谢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和氨基酸外漏影响真菌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细胞死亡。3.作用于鞘脂 鞘脂的生物合成途径中某些酶是真菌所特有的,如肌醇磷酰鞘氨醇(IPC)合酶。天然化合物金担子素、鲁司米星等能够抑制IPC合酶,导致长期真菌细胞内神经酰胺积累,最终导致质膜和微管结构破坏。(三)抑制蛋白质和氨基酸合成1.粪壳菌素类: 粪壳菌素衍生物通过稳定真菌的延长因子(EF2)-核糖体复合物阻断移位,抑制蛋白质的合成。2.Cispentacin类: Cispentacin及其衍生物是不常见环状β-氨基酸,具有双重作用机制:Cispentacin通过主动转运在真菌细胞内迅速积累,干扰氨基酸转运和代谢;Cispentacin及其类似物是异亮氨酸tRNA合成酶的低亲和抑制剂,干扰蛋白质合成。3.Azoxybacilin :Azoxybacilin是带有氮化偶氮基侧链的脂肪族氨基酸,可由蜡状芽孢杆菌发酵产生,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Azoxybacilin通过影响SO42-同化途径中真菌特有的酶,进而影响含硫氨基酸的合成。(四)对真菌核酸合成和功能的影响1.灰黄霉素:灰黄霉素结构与鸟嘌呤碱基相似,能竞争地干扰真菌DNA的合成。2.氟胞嘧啶(5-FC):其作用机制包括:5-FC可进入敏感真菌的细胞,经胞嘧啶脱氨酶脱氨后形成5-氟尿嘧啶(5-FU),5-FU又可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后者可作用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合成酶,阻断尿嘧啶脱氧核苷转变为胸腺嘧啶核苷,从而影响DNA 的合成。5-FU还能干扰真菌RNA合成,使其不能正常合成蛋白质。 (五)其他作用机制环吡酮胺是一种吡啶酮类抗真菌剂,其抗菌机制是干扰真菌对大分子物质的摄取及储存。高浓度时可致胞膜通透性增强,细胞内容物外漏,继发细胞内呼吸受抑,细胞自溶死亡。(六)作用机制尚不明的药物碘化钾是最早使用的抗真菌剂之一,直到现在仍是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但该药不直接作用于真菌。以往认为其抗真菌机制与髓过氧化物酶(MPO)- H2O2-卤化物杀灭系统及铁离子过氧化物碘(Fe2+-H2O2-I)杀灭系统有关,但目前已证实这两个系统均不参与碘化钾的抗真菌作用。碘化钾的作用机制至今不明.二、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一)多烯类抗真菌药物1.两性霉素B和新的脂质复合物 两性霉素B临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耐药菌株少见,是许多致命性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两性霉素B口服生物利用率低,须静脉给药,且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累积剂量多时会出现严重的肾、血液、及肝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已经出现几种两性霉素B脂质体剂型。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用脂质体对两性霉素B进行了包裹,其特点是对真菌细胞麦角甾醇亲和力较高,对人体细胞膜胆固醇亲和力较低,因而提高了抗真菌活性,降低了两性霉素B的毒性反应,可大大提高临床用药剂量,国外已经上市的有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Albect,ABLC)、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剂(Amphotec,ABCD)、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i-some,AMBL)。ABLC是脂质体与两性霉素B交织而成的药物,能迅速被网状内皮细胞摄取而减少与蛋白质的结合,从而改善两性霉素B体内过程和毒理学特性。ABCD是由胆固醇硫酸酯与等量的两性霉素B混合包裹而成,在脑膜中血药浓度高,可治疗严重真菌性脑膜炎 。AMBL是在双层脂质体内含有两性霉素B,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增强了与麦角固醇的结合,从而发挥最大杀菌能力。这些药物的设计大大降低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但仍有发热、寒战及恶心等输液反应,曾有报道服药后患者肝药酶增高、嗜睡、食欲不振以及低血钾,但发生率&;5% 。目前主要是价格昂贵限制了临床的普遍应用。2.制霉菌素脂质体注射剂:抗真菌作用与制霉菌素相同,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体外试验显示可有效对抗念珠菌属、镰刀菌属、曲霉菌属等 ,对新型隐球菌效果明显 。临床试用于念珠菌败血症。对经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治疗失败的患者有效率为60%,对霉菌、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均有较好疗效。患者对本品耐受性好,肾毒性、低钾血症及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较两性霉素B少。(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根据唑环上含氮原子的数目,唑类抗真菌药可分为咪唑类和三唑类。1969年第一个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克霉唑应用于临床,引发了唑类抗真菌药的广泛研究。但由于副作用较大仅限于外用治疗浅表性真菌感染。1981年口服的广谱抗真菌药酮康唑问世,为唑类抗真菌药的研制带来了新的突破,此后研发出一系列同类抗真菌药。唑类抗真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抗真菌药物,以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为代表的三唑类药物成为治疗真菌感染的首选。1.氟康唑:于1988年在美国上市,抗菌谱与酮康唑相似,体内抗真菌活性比酮康唑强5~20倍,分布广泛,半衰期长,有较好的组织亲和性,临床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效果良好。脑脊液中的浓度是血药浓度的60%~80%,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有显著疗效。尿内原形排除率为80%,故对治疗泌尿道真菌感染效果好。此外氟康唑可在真皮内聚集,亦可治疗浅部真菌病。根据临床需求,可制成各种剂型,适用范围极广。氟康唑对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力远高于哺乳类,对人体的肝毒性较酮康唑小,并对类固醇激素合成无明显抑制作用。本品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皮疹、腹泻、呕吐等,少数病人有一过性的血清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损害。2.伊曲康唑:20世纪80年代由比利时杨森公司研发, 该药具有比酮康唑更广的抗菌谱,且对曲菌、孢子丝菌、皮炎芽生菌、组织胞浆菌作用优于氟康唑,但本品生物利用度较氟康唑差,在组织中有一定的蓄积作用。具有亲脂性及亲角质性,能聚集于皮肤与指甲等部位,并停留于该组织内数日至数周,持续发挥药效。在临床上应用冲击疗法高效且总用药量低于持续疗法,易于患者接受。与酮康唑相比,本品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系选择性更强,因而肝毒性明显低于酮康唑,其副作用主要为胃肠反应,少见有头痛、头晕、红斑、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值得重视的是,它与特非那丁、阿司咪唑或西沙必利合用时会发生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3.伏立康唑(voriconazole) 是目前氟康唑结构改造最为成功的化合物,也是唯一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新近批准的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化学结构与氟康唑相似,但增强了药物的抗真菌活性 。对念珠菌的活性比氟康唑高8~13倍,并且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有效 。可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镰刀菌病、球孢子菌病、隐球菌病等,也可用于儿童的侵袭性真菌感染 。其不良反应有报道唇炎、盘状红斑狼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症、多形性红斑及光敏反应等 。4.雷夫康唑(ravuconazole) 尚在进行临床研究,化学结构与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相似,在体内和体外均有广谱抗真菌作用,本品对念珠菌属(包括对氟康唑耐药的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曲霉菌属、放线菌属、组织胞浆菌属等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念珠菌的活性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 对烟曲霉菌的活性与两性霉素B相当,但强于伊曲康唑。 5.普沙康唑(posaconazole,SCH-56592) 从伊曲康唑结构基础上衍生出来,正在临床研究中,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等多种真菌具有较好活性 。普沙康唑对大多数真菌的活性要高于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 。普沙康唑对曲霉菌的活性与两性霉素B相当,并优于氟康唑和酮康唑,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曲霉菌菌株的活性优于伊曲康唑。与伊曲康唑相比,普沙康唑另一个显著优点是能较好透过血脑屏障,在脑中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三)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 1.萘替芬:是1981年第一个被发现的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并于1985年在国外上市,该品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外用制剂,对皮肤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其不足之处在于只能外用,口服无效。随着该类化合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丙烯胺类衍生物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临床。2.特比萘芬 继萘替芬后发现的第一个丙烯胺类抗真菌药,与1991年由英国研制成功并上市,口服有效。抗菌谱广,对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而对念珠菌有抑菌作用。口服后主要分布于皮肤角质并可长期留存,用于治疗体癣、股癣、手足癣及甲癣病。不良反应较轻,可出现消化道反应、头痛、乏力及短暂性肝酶升高等 。3.布替萘芬 由日本研制成功,并于1992年上市。具有广谱、高效等特点,仅用于外用,对皮肤癣菌、曲霉菌的抗菌力较克霉唑强,对念珠菌的抗菌力比克霉唑和联苯苄唑要弱。(四)硫脲类抗真菌药物 利拉萘酯(liranaftate):为新型的硫脲类抗真菌药物,2000年在日本上市,为2%乳膏剂。对皮肤癣菌活性最强,其抗菌活性为第一代硫脲类抗真菌药物托萘酯的8倍。国内临床试验显示2%利拉萘酯软膏治疗体股癣与1%联苯苄唑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 。体外研究显示其对于暗色真菌、双相真菌、其他霉菌和酵母菌均有抗菌活性,局部用药不易透皮吸收,有利于局部发挥抗真菌作用 .(五)嘧啶类抗真菌药物 5-氟胞嘧啶(5-FC)属于嘧啶类抗真菌药,于1972年在美国上市。5-FC胃肠道吸收良好,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0-90%,在心、肝、肾、脾和肺中浓度相当于血中的浓度。服用量80-90%不经转化以原型经肾脏排出。5-FC适用于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其抗真菌谱窄,对隐球菌、念珠菌属和球拟酵母菌等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对其它真菌作用较差,且单独使用本品易产生耐药.该药有明显毒性作用,如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和骨髓抑制等。于治疗期间可发生耐药性,故临床应用限制较大。一般很少单独用药,多与两性霉素B联合应用于隐球菌感染或深部真菌病。 (六)吗啉类抗真菌药物 阿莫罗芬:是吗啉类药物的衍生物,由瑞士公司开发,1991年在英国首次上市。体外药敏试验证实其对皮肤癣菌和双相真菌具有极强的抑菌活性,对部分暗色和丝状真菌及大多数酵母菌也有效,对烟曲霉、黄曲霉等曲霉活性低。经皮吸收试验表明单次外用0.25%阿莫罗芬乳膏,经皮吸收不超过用药量8-10%。但5%阿莫罗芬二氯甲烷或乙醇指甲油24小时内穿透甲,甲最上层的药物浓度约为最下层的100倍。5%阿莫罗芬涂剂为局部治疗甲真菌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临床疗效和耐受性均较好。(七)棘白菌素类(Echincandins) 抗真菌药物该类药物为β-(1,3)-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因哺乳动物无细胞壁,故此类药物对宿主的毒性较低。棘白菌素类对念珠菌、曲霉菌及卡氏肺孢子虫有快速杀菌作用,但对隐球菌属和毛孢子菌无效。1.卡泊芬净(Caspofungin):是在美国和欧洲批准上市的第一个棘球白素类抗真菌药物,于2001年上市。对曲菌属、念珠菌属有良好作用 。由于新生隐球菌不含β-(1,3)-D-糖苷合成酶,故对卡泊芬净天然耐药。本品主要用于那些在使用两性霉素B和/或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病和侵袭性曲霉菌病失败的成年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氟康唑相似,较两性霉素B低。2.米卡芬净(Micafungin,Fk463):2001年美国公司研发,2002年在日本上市,为半合成棘白菌素衍生物。在体外和真菌感染动物模型中对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对耐唑类药物的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隐球菌属、镰刀菌、毛孢子菌属无作用 。米卡芬净口服吸收差,只能静脉用药。其不良反应有头痛、关节痛、低磷酸盐血症、失眠、皮疹等。3.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Ly303366,V-echinocandin):具有较宽的抗真菌谱,包括近平滑念珠菌、烟曲霉菌、皮炎芽生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对卡氏肺囊虫亦具有活性。临床用于念珠菌感染及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曲霉菌病。 (八)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尼可霉素(nikkomycin Z):20世纪70年代由联邦德国发现。是一种杀真菌化合物,对哺乳动物细胞无毒性,但在体内活性由于水解和细胞壁渗透性较弱而降低 。体外试验表明,它对荚膜组织胞浆菌和皮炎芽生菌非常有效,并且与其他药物合用具有对抗念珠菌的作用。(九)甘露糖-蛋白质复合物抑制剂
普那米星(pradimicin):体外有抗念珠菌、曲霉、新型隐球菌的作用,是一类杀真菌剂。体内抗菌活性不如两性霉素B,但是毒性小得多。此类药物尚在进行临床前研究。三、结 语近年来的抗真菌药物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不断有新结构的抗真菌化合物报道,但真正投入临床使用的比较少。今后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方向应致力于深入研究各类药物与靶点的作用机制,对已有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同时应将真菌基因组学、分子模拟技术和组合化学技术等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以开发出新一代高效、广谱、低毒的抗真菌药物。随着该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抗真菌药物还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哈哈!不错不错!强顶!!!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杀灭真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