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度下过氧化氢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数是多少

25℃时,三种酸的电离常数为:化学式CH3COOHH2CO3HClO电离平衡常数K1.8×10-5K1=4.3×10-7K2=5.6×10-113.0×10-8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下列物质:a.Na2CO3、b.NaClO、c.CH3COONa、d.NaHCO3;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填编号)(2)常温下0.1mol/L的CH3COOH在水中约有1%发生电离,其溶液的pH=________,将该溶液加蒸馏水稀释,在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变大的是:________。A.c(H+)B.c(H+)/c(CH3COOH)C.c(H+)·c(OH-)D.c(OH-)/c(H+)(3)体积为10mLpH=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HX分别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稀释过程pH变化如图;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稀释后,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________醋酸溶液水电离出来的c(H+)(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25℃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液pH=6,则溶液中:c(CH3COO-)-c(Na+)=_______mol/L(填准确数值)。Ⅰ.(1)abdc(2)pH=3B、D(3)大于大于(4)9.9×10-7宁夏银川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答案
Ⅰ.(1)abdc (2)pH=3 B、D (3)大于 大于 (4)9.9× 10-7相关试题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电离平衡常数计算 水的电离平衡常数 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硫酸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乙酸电离平衡常数 醋酸电离平衡常数 碳酸钠电离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电离平衡常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在1.0L密闭容器中;A(g);B(g)+C(g)ΔH=+85.1kJ?mol-;(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___;(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________,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__;(3)①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A),n总=________mol,;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 mol 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
B(g)+C(g) ΔH=+85.1 kJ?mol-1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________,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________,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3)①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反应物A的
物质的量n(A),n总=________mol,n(A)=________m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 h时反应物
-的浓度c(A)为________mol?L1。
解析:(2)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依据三部曲进行求解:
B(g) + C(g)
反应:p0?α(A)
p0?α(A) p0?α(A)
终态:p0-p0?α(A) p0?α(A) p0?α(A)
pp=[p0-p0?α(A)+p0?α(A)+p0?α(A)]=p0+p0?α(A)求得α(A)=(-p0
9.531)×100%;25 h时反应已平衡,α(A)=(-1)×100%=94.1%;依据三部曲4.91进行求解:
B(g) + C(g)
-始态/(mol?L1):0.10
反应/(mol?L-1):0.094 1
0.094 1 0.094 1
0.10-0.094 1 0.094 1 0.094 1
?mol?L-1?:
?0.094 1 mol?L-1?2
K=L-1; -=1.5 mol?0.005 9 mol?L
n总pp(3)①依据n总=×0.1 mol;n(A)=0.1 mol×[1-α(A)]=0.1 p00.1 molp0
pppmol×[1-(1)]=0.1 mol×(2-);②n(A)=0.1 mol×(2-=0.1 mol×(2-p0p0p0
7.31=0.051 mol,体积为1 L,a=0.051 mol?L-1;0~4 h浓度大约变为0 h时的4.91
111,4~8 h浓度又变为4 h的,从8~16 h经过8个小时浓度变为8 h的22
每经过4个小时浓度均降低为原来的12
答案:(1)升高温度、降低压强
p01)×100% 94.1%
0.10×(1-94.1%) 0.10×94.1% 0.10×94.1%
?0.094 1mol?L-1?2
K=0.005 9 mol?L-1.5 mol?L-1
(3)①0.10p
p0 0.10×(2-pp0②0.051 达到平衡前每间隔4 h,c(A)减少约一半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2012?四川理综,12)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00 mol O2
催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 ℃发生反应:2SO2+O22SO3 ΔH&0。当△
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 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
C.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61.980 g
D.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90%
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有:(1)明确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2)会利用差量法确定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3)要知道SO2与BaCl2不反应,原因是弱酸不能制强酸。SO3的生成速率和SO2的消耗速率都是正反应速率,故A错;因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时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减小的程度小的原因,故B错;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315 mol,据差量法可知,反应的SO2为0.63 mol,反应的O2为0.315 mol,生成的SO3为0.63 mol,设SO2开始时的物质的量为a mol,列出量的关系为
2SO2(g)+O2(g)2SO3(g)
起始的物质的量/mol
转化的物质的量/mol
平衡的物质的量/mol
a-0.63+0.785+0.63据平衡时的压强为反应前的82.5%0.825,解得a+1.100
0.63 mola=0.7,故SO2的转化率为0.7 mol×100%=90%,故D正确。
平衡时,将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只有SO3生成沉淀,沉淀的物质的量与SO3的相等,为0.63 mol,沉淀的质量为0.63 mol×233 g?mol-1=146.79 g,故C错。
2.(2013?山东理综,12)对于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0,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ΔH也随之改变
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解析 A项,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但不能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ΔH不变,错误。B项,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所以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正确。C项, 23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应减少,错误。D项,若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化学能除转化成热能外,还转化成电能,所以放出的热量应减少,错误。
3.(2013?北京理综,1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解析 首先理解选项所提供的信息含义,然后分析该含义中有没有包含平衡移动,即可顺利解答。
A项二氧化氮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N2O4,体系的温度变化会使平衡发生移动。B项不同温度下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同,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增大。C项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的分解,这是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项氨水的浓度减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但其pH的变化小于1,说明氨水在稀释的过程中平衡:
-NH3?H2ONH+4+OH发生了移动。
4.(2013?重庆理综,7)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
+F(s)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b④K(1 000 ℃)>K(810 ℃)
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得出该反应正向是吸热反应,然后逐项分析。反应E(g)+F(s)2G(g)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b&54.0;由b到83.0%可知转化率是增大的,温度升高,G的体积分数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正反应是吸热的,由此可知f&75.0,故b&f,①正确。915 ℃、2.0 MPa时,G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为75.0%,设总的物质的量为4 mol,则E为1 mol,G为3 mol,根据反应E(g)+F(s)2G(g)可知:生成 3 mol G,消
1.5耗1.5 mol E,所以E的转化率为×100%=60%,②正确。该反应是气体1+1.5
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故ΔS&0,③正确。因为该反应正向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④正确。
5.(2013?大纲全国卷,7)反应X(g)+Y(g)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解析 根据该反应的特点结合平衡移动原理逐项分析。
A项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平衡不受压强影响,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B项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不改变产物的产率。C项增大c(X),平衡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X本身的转化率反而减小。D项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
6.[2012?海南,15(3)]可逆反应A(g)+B(g)C(g)+D(g)。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
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7.(2012?大纲全国卷,8)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
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催化剂CO(g)+H2O(g)CO2(g)+H2(g) ΔH<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 的浓度
D.更换催化剂
解析 特别注意:一般来说,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反应物的可逆反应中,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其中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能使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升高,但其本身的转化率反而降低,故C项错误;A.因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的反应,故增加压强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并不能使该平衡发生移动,因而无法提高CO的转化率;B.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能使平衡向右移动,从而提高CO的转化率;D.催化剂只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提高CO的转化率。
8.(1)[2013?山东理综,29(2)]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利用“化
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发生如下反应:TaS2(s)+2I2(g)TaI4(g)+S2(g) ΔH>0(Ⅰ)。如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TaS2晶体,则温度T1________T2(填“&”、“&”或“=”)。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2)[2011?山东理综,28(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37化学平衡等内容。 
 【达标检测 16】---化学平衡图像问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可逆反应 A+2B 2C+3D 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 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  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含答案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一、选择题 1.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 t 是时间,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分析...  四大化学平衡的关系_化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关于四大化学平衡的关系的讨论报告
崔怡凡 杨越 徐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一、摘要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常...  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_高二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19.一定温度下在 10L 容器中加入 5molSO2 和 3molO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有...  2014高考题汇编 化学平衡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4全国高考题汇编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高考专题) (2014 全国大纲卷)28.(15 分)化合物 AX3 ...  2015 高考化学分类汇编――8.化学平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 35.5 Ca 40 Mn 55 Fe 56...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的规律. ①可逆反应的概念: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___。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数值为 K1 =___。已知 350℃时 K 2 =l,则△H___0(填“&”或“&”)。 (3)在 300...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2022套总数:5823337套专访:3239部会员:367765位
当前位置:
& 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同步:26 化学平衡状态(含解析)
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同步:26 化学平衡状态(含解析)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6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960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课时作业(二十六) 化学平衡状态1.(2016·保定模拟)CO和N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之间能缓慢地发生如下反应:2NO(g)+2CO(g)??2(g)+2CO(g) ΔHT2,再根据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X)的大小可推出此反应为放热反应。M点X的转化率小于W点X的转化率因此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小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选项A错误。时在0~时间内(X)=-1-1(Y)=(X)=-1-1选项B错误。M点时在恒容条件下再加入一定量X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后X的转化率增大选项D错误。在和T温度时当达到平衡状态时点正(M)=逆(M)点正(W)=逆(W)温度高反应速率快逆(M)>逆(W)又逆(W)>逆(N)则逆(M)>逆(N)则正(M)N),选项C正确。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将NO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
t/℃ 25 50 100
c(氨水)/(mol·L-1) 0.1 0.01
pH 11.1 10.6答案:C 解析:首先理解选项所提供的信息含义然后分析该含义中有没有包含平衡移动即可顺利解答。A项二氧化氮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g)??(g),体系的温度变化会使平衡发生移动;B项不同温度下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同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增大;C项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的分解这是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项氨水的浓度减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但其pH的变化小于1说明氨水在稀释的过程中平衡:??NH+OH-发生了移动。(2016·武昌模拟)将NO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答案:C 解析:升高温度颜色加深说明平衡向左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首先假设平衡不移动加压颜色加深但平衡向右移动使混合气体颜色在加深后的基础上变浅但一定比原平衡的颜色深错误;首先假设平衡不移动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为原来的两倍但平衡向右移动使压强在原平衡2倍的基础上减小正确;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反应物及生成物浓度不变所以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平衡不移动颜色无变化错误。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答案:C 解析:X、Y、Z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X、Y、Z的浓度保持不变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正确;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密闭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正确;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n mol Y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错误。.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g)+3B(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反应速率a>b>c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大小为b>a>c若T2>T1则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大小为c>b>a答案:D 解析:B项增大c(B),A2的转化率增大所以A的转化率为c>b>a;C项升温的体积分数增大平衡右移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项n(B2)增大平衡右移n(AB3)增大所以AB的物质的量c>b>a正确。.(2016·贵阳联考)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g) ΔH甲>丙平衡时N的百分含量:乙>甲=丙平衡时甲中NO与丙中N的转化率不可能相同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答案:B 解析:因甲、丙为恒容容器2O4完全转化可得到故甲、丙两容器中的化学平衡为等效平衡反应开始后乙容器中的压强大于甲容器中的压强而压强越大越有利于平衡向生成N的方向进行故B正确;再结合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知D错误;虽然乙中转化掉的NO比甲中多由勒夏特列原理知因乙的容积减小导致NO浓度增大NO2浓度减小的程度因此平衡时乙中NO的浓度大于甲中NO的浓度但由于甲、丙两容器内的化学平衡为等效平衡甲、丙中NO的浓度应相等错误;由甲、丙中的化学平衡为等效平衡知若平衡时甲中NO的转化率为50%则丙中N的转化率也为50%错误。9.(2016·长宁二模)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甲、乙、丙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如下反应:2SO(g)+O(g)??2SO3(g) ΔH=-197 kJ·mol-实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数值/kJ
甲2 1 0 Q1
乙 1.80.9 0.2 Q2
丙 00 2 Q3
下列判(  )>Q2>Q1若升高温度反应放出的热量将增多Q3=197生成1 mol SO(l)时放出的热量大于98.5 kJ答案:D 解析:A项应为197>Q1>Q2;BC项Q3+Q1=197;D项(g)―→SO3(l)放出热量所以生成1 mol SO(l)放出的热量大于98.5 kJ。(2016·南昌调研)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g)+2B(s)??yC(g) ΔH解析:(1)v(A)=-1-1=0.02 mol·L-1-1。(2)x∶y=(0.45-0.25)∶0.4=1∶2。(3)开始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容器体积不变压强增大。(4)10 min时曲线的斜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可能是升温或使用催化剂;时平衡逆向移动改变条件只能是升温(正反应为放热反应)。(5)K=K1==K2==故K1>K2。(2016·苏北四市调研)某合成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可用于合成甲醚等清洁燃料。由天然气获得该合成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g)+H(g)??CO(g)+3H(g) ΔH1=+206.1 kJ·mol-1(g)+CO(g)??2CO(g)+2H(g) Δ=+247.3 kJ·mol-1(g)+H(g)??CO2(g)+H(g) ΔH3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测得CH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图1反应进行的前5 min内(H2)=________;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所示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和CO使甲、乙两容器初始容积相等。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②并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已知甲容器中CH的转化率随时3所示请在图3中画出乙容器中CH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2图3(3)反应③中Δ=________。800 ℃时反应③的平衡常数=1测得该温度下密闭容器中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见下表:CO H2O CO2 H2
0.5 mol 8.5 mol 2.0 mol 2.0 mol
此时反应③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________(填代号)。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无法判断(4)用该合成气制取甲醚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__(设反应完全进行用质量百分比表示)。答案:(1)0.3 mol·L-1-1 升高温度(或充入水蒸气)(2)
(3)-41.2 kJ·mol-1 A(4)2CO+4H+H 71.9%解析:(1)可根据图像先计算CH的反应速率再计算H的生成速率。10 min时改变的条件不可能是增大容器的体积(否则改变条件的瞬间CH浓度应突然减小)由于c(CH)减小平衡右移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或充入水蒸气)。(2)甲容器反应开始后压强增大乙容器压强不变、体积增大可看成是由甲减压得到乙故乙容器的反应速率慢平衡右移4的转化率大。(3)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①减去反应②即可得到反应③进而通过计算求得ΔH3。根据浓度商:=0.94v逆。(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4H+H可以求出甲醚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71.9%。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2015高考化学二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项训练(含解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5高考化学二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项训练(含解析)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5高考化学二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项训练(含解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2015高考化学二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项训练(含解析)&1.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图的是(  )&A.CO 2(g)+2NH3(g)& CO(NH2)2(s)+H2O(g) ΔH&0B.CO2(g)+H2(g)& CO(g)+H2O(g) ΔH&0C.CH3CH2OH(g)& CH2===CH2(g)+H2O(g)ΔH&0D.2C6H5CH2CH3(g)+O2(g)& 2C6H5CH===CH2(g)+2H2O(g) ΔH&0
解析:由温度&时间图象可知,T2先达到平衡,因此T2&T1,温度升高,水蒸气含量减少,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B、C不符合题意;由压强&时间图象可知,p1先达到平衡,即p1&p2,随着压强的增加,水蒸气含量增加,因此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D不符合题意,只有A符合题意。答案:A
2.(;全国新课标Ⅰ卷)已知分解1 mol H2O2 放出热量 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的分解机理为:&H2O2+ID→H2O+IO-    慢H2O2+IOD→H2O+O2+I-& 快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B. 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8226;mol- 1D.v(H2O2)=v(H2O)=v(O2)
解析:已知:①H2O2+I-→H2O+IO- 慢②H2O2+IO-→H2O+O2+I- 快过氧化氢分解快慢决定于反应慢的①,I-是①的反应物之一,其浓度大小对反应不可能没有影响,例如,其浓度为0时反应不能发生,故A 正确;将反应①+②可得总反应方程式,反应的催化 剂是I-,IO-只是中间产物,故B错误;1 mol过氧化氢分解的ΔH=-98 kJ/mol,ΔH不是反应的活化能,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的能量差,故C错误;因为反应是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进行的,溶液中水的浓度是常数,不能用其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 故D错误。答案:A
3.(;北京卷)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解析:A项二氧化氮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 N2O4,体系的温度变化会使平衡发生移动。B项不同温度下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同,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增大。C项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的分解,这是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不能用平衡 移动原理解释。D项氨水 的浓度减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但其pH的变化小于1,说明氨水在稀释的过程中平衡:NH3&#8226;H2O NH4++OH-发生了移动。答案:C
4.(;安徽卷)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4(s) +CO(g)& MgO(s)+CO2(g)+SO2(g)ΔH>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
选项&x&yA&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B&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C&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D&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CO的转化率
解析:由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混合气体质量增加,密度增大,A正确;当增加CO的物质的量时,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CO的转化率减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减小,B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SO2的浓度无关,C错误;MgSO4为固体,增加其质量对平衡无影响,所以CO的转化率不变,D错误。答案:A
5.(;四川卷)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t/min&2&4&7&9n(Y)/mol&0. 12&0.11&0.10&0.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v(Z)=2.0× 10-3mol&#8226;L-1&#8226;min-1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列出平衡三段式,逐项分析。A项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得在前2 min内生成Z为0.08 mol,故v(Z)=0.×10-3( mol&#8226;L-1&#8226;min-1)。B项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v(逆)&v(正)。C项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c2(Z)c(X)&#8226;c(Y)=0..01=1.44。D项因该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和相等,其他条件不变时,再充入0.2 mol Z,达到平衡时,其作用效果相当于保持Z的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X的体积分数不变。答案:C
6.(;山东卷)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 制备TaS2晶体,发生如下反应:TaS2(s)+2I2(g)& TaI4(g)+S2(g) ΔH&0(Ⅰ)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K=1,向某恒容容器中加入1& mol I2(g)和足量TaS2(s),I2(g)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TaS2晶体,则温度T1________T2(填“&”“&”或“=”)。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解析:(1)反应(Ⅰ)中,TaS2为固体,则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TaI4)&#8226;c(S2)]/c2(I2)。设平衡时,I2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则有 TaS2(s)+2I2(g)& TaI4(g)+S2(g)起始/mol  1     0    0转化/mol  x    0.5x  0.5x平衡/mol  1-x  0.5x  0.5x此时平衡常数K为1,则有[(0.5x)&#x)]/(1-x)2=1,从而可得x=2/3 mol,I2(g)的转化率为(2/3 mol)/1 mol×100%≈66.7%。(2)由题意可知,未提纯的TaS2粉末变成纯净TaS2晶体,要经过两步转化:① TaS2+2I2===TaI4+S2,② TaI4+ S2===TaS2+2I2,即反应(Ⅰ)先在T2端正向进行,后在温度T1端逆向进行,反应(Ⅰ)的ΔH大于0,因此温度T1小于T2,该过程中循环使用的是I2。答案:(1)c(TaI4)&#8226;c(S2)c2(I2) 66.7% (2)& I2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醋酸电离平衡常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