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青刺果软胶囊种植点

  永北镇位于永胜县东部,是永胜县城所在地。全镇辖胜利、文化、灵源、凤鸣、凉水、南华、东北街、西南街八个社区居委会和兴营、中和、大厂、黎明四个村民委员会,14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42.7平方公里,镇内城关坝区海拔2140米,2003年全镇总户数9992户,总人口5038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506元,人均有粮304公斤。
  资源优势:永北镇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努力,逐渐形成了以烤烟为主,蔬菜、经济林果、畜牧业为补充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烤烟是永北镇的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在兴营、中和、南华等居(村)委会种植,烤烟种植在永北镇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2003年,全镇共种植烤烟2553亩,其中在兴营建设了1593亩的省级优质烟基地,该基地在全省烟叶田间管理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灵源箐位于永北镇城东3公里处壶山北麓,是滇西北高原佛教圣地,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集精湛的建筑雕绘艺术和美妙的园林艺术为一体,成为丽江玉龙雪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中的重要景区之一。灵源箐景区面积100公顷,以箐为其特点,箐两侧峰峦叠翠,四季葱郁,山形宛若玉壶,又似罗汉观音,分外清幽、绚丽。寺立两峡,一水中分,峭壁悬崖,茂林丛竹,浓荫参差,风光旖旎,箐中主寺区,流水潺潺,或光映碧溪,或怒石激泉。依山傍水殿宇林立,错落有致,古代建筑鳞次栉比。此处的摩石崖石壁上刻有唐吴道子观音象,此像造型美观,形象栩栩如生,立体感强,有“吴带当风”之韵味。
  县城西北的红石岩古地震遗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场面最宏大的古地震遗址。
  东风傈僳族乡是省级重点扶贫攻坚的506个贫困乡之一,位于永胜县东南部,距县城104公里,是丽江、大理、楚雄三个地州的结合部。全乡总面积488.1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65个村民小组;
2003年末全乡总人口12854人,境内有傈僳族、彝族、汉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傈僳族占全乡总人口的86.7%。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2元,人均有粮296公斤。
  经济发展思路:打基础、抓产业、兴科教、保生态。
  打基础:新建阿拉坪三面光水沟一条,维修32条小水沟。新修人畜饮水工程三件,解决286户1436人的饮水问题。架设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8.5公里解决113户416人的照明问题。
  抓产业:主要抓经济林果(花椒、核桃)和畜牧业两大产业,兼顾烤烟生产。经济林果的种植以花椒、核桃等干果为主,其它品种适当发展。畜牧业主要做好山羊品种改良,防疫治病等工作,并将其培植成为全乡的主导产业。
  兴科教:东风的贫困不单是经济的贫困,归根到底是知识的贫困、科技的贫困和人才的贫困,为了真正达到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效果,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强基础教育,继续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把全乡五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管理。二是对中青年群众进行实用科技的培训,力争户均劳动力掌握1
—2门实用技术。
  保生态:首先是加强天然林保护38.765万亩,禁止偷砍盗伐,然后是加大对沼气建设的力度。
  片角乡位于永胜县最南端的金沙江干热谷区,距永胜县城106公里,全乡辖8个村委会,10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81.8平方公里,2003年末,人口22490人,耕地28720亩,粮食产量8236吨,人均有粮374.8公斤。全年平均气温18.7摄氏度,年降雨量641毫米。属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热量充足,物产丰富,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烤烟、甘蔗、亚麻、苦良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全乡经济收入达3927.50万元,财政收入达230.9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245元。
资源优势:片角乡地域广阔,具有适宜多项产业发展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勤劳的片角人民在发展各项产业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产业发展情况
  1、烤烟是片角的传统产业,
2003年全乡共种植烤烟6000亩,产值达560多万。2、甘蔗产业在稳定面积的同时,大力推广规范化种植和选择优良品种,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单产和效益,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3、苦良姜产业是片角乡最有发展潜力的一项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有了突破性发展,以卜甲村委会为代表的苦良姜基地正在形成。4、经济林果与退耕还林相结合,发展具有片角特色的四角山花椒、核桃、甜酸角、柑橘等名特品种,到2003年全乡经济林果达到7000多亩,成为片角乡具有发展潜力的一项后续产业。
  经济发展思路:片角乡党委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工作首位,做强做大药(苦良姜)、果(经济林果)产业,巩固和优化烤烟、甘蔗产业,重点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从而全面推动片角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东山傈僳族彝族乡位于永胜县城东南88公里处,总面积379.2平方公里,辖牦牛坪、东山、向阳、河东、东江五个村委会,42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农村总人数7308人,农村经济总收入为831万元,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2003吨,人均有粮27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798元。
  资源优势:
  经济林果产业是东山乡的支柱产业,经济林果累计种植面积达8072亩,其中核桃5726亩,花椒1465亩。
  畜牧业是东山乡的传统优势产业,
2003年全乡肉类总产量为814吨,年末大小牲畜存栏44060头(匹、只),当年大小牲畜出栏23055头(匹、只),实现畜牧产值315万元。
  日本大白萝卜产业是东山乡200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后续产业。实施了日本大白萝卜种植项目并获得成功,经过测试,亩产值最高达1120元,为山区人民增加收入又找到一条路子。
  经济发展思路:围绕一个“贫”字,念好“山”字经,抓住两大机遇,做好五篇文章,实现一个目标。
  “山”是全乡的独特地理环境,海拔从1100米到3390米,形成了干热河谷区、冷凉山区的立体气候、立体农业。水力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且开发潜力巨大。必须做好“山”的文章。抓住两大机遇:就是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和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两大机遇。做好五篇文章,一是继续做好以山羊为主的畜牧业,发挥好传统优势产业;二是进一步做好以花椒、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培育我乡未来的支柱产业;三是加强基础教育和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四是加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五是抓好扶贫工作。
  光华傈僳族彝族乡位于永胜县东北,面积170.2平方公里,全乡下辖八个村委会,73个村民小组,其中光明、水井、海联、楼海、柯乐5个村民委员会为民族村委会,主要分布有汉族、傈僳族、彝族、傣族等民族。2003年末全乡总人口14525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7%。人均有粮429.8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514.4万元,人均纯收入835.9元。
  资源优势:光华乡水利水能资源丰富,由于缺乏开发资金,目前五郎河上仅建有海联电站、光明龙洞电站两座水电站,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较多,可新建数座大、中、小型水电站。其次在新生、海联等地还有煤矿分布。
境内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彝族、傈僳族等有迷人的民族风情,每年的火把节、阔时节都会引来大批外地游客前来观光,特别是每年复活节都会有从大理、丽江远道而来的群众到新民地角坪基督教教堂(永胜县基督教协会所在地)参加庆典。
  光华乡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乡党委政府围绕农民增收问题,立足乡情,制定了“山区果畜魔芋区、盆地增收调结构、河谷粮菜竹增收,坡地林草山河秀”的二十八字经济发展思路。
  六德傈僳族彝族乡位于永胜县东南部,辖双河、云山、玉水、河腰、华祝、团结、北华、六德等8个村民委员会,69个自然村88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总人口14075人,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081万,农民人均有粮35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751元。
  资源优势:乡域内有一定蕴藏量的煤、石材、石砂、水能、野生菌、中草药等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他留河、马过河常年流量较大,加上六德乡特有的高山深谷地貌,河流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世居六德双河、云山、玉水他留山的他留人拥有极具价质的民族文化——他留文化,1998年他留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留人古城遗址和墓地(他留坟林)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他留人明清之际吸纳融合汉文化的杰作,同时,他留人完好保存着本部落、本民族的古老土著传统,被称为“民族文化瑰宝——神秘的他留人”倍受中外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注目,他留山的保护与开发已列入全县旅游业开发的重点之一。
  发展思路:发展农业促稳定,兴办工业富财政,开发旅游富村民。
  发展农业促稳定:注重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全乡社会稳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兴办工业富财政:一是原有企业加强管理,提质增效,再创辉煌;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积极兴办新企业。开发旅游富村民;保护和开发六德乡特有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包括他留山的开发,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顺州乡位于永胜县城西部40公里处,全乡辖7个村委会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372人,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825.0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311.5万元,全乡农业总产值3539.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0元。人均有粮254公斤。
  资源优势:
烤烟产业种植面积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31%。。白萝卜产业:2003年试种日本大白萝卜50亩,加工出30吨左右的白萝卜条,实现干萝卜条收入4944.55元,加上投入市场的新鲜萝卜收入,2003年共实现白萝卜收入2.5万元。经济林果产业:顺州乡有森林面积24.3万亩,森林覆盖率38%。水果种类较多,全乡现有青刺果面积2000余亩,其中人工种植385亩。
  经济发展思路:围绕增收调结构,抓好产业奔小康
  太极乡位于永胜县城西南128公里的金沙江东岸河谷地区,全乡幅员面积185.2平方公里,下辖太极、甘庄、嘉禾、西安四个村委会,41个村民小组,共9597人。
2003年末,全乡经济收为874.8万元,人均纯收入856元,人均有粮262.5公斤。
  资源优势:由于太极乡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有丰富的光热土地资源,比较适宜种植耐旱喜热作物,甘蔗、苦良姜作物在我乡种植独具优势。大自然的力量是神奇的,地壳运动及自然风化使金沙江流到太极后,形成了带有神秘色彩的“太极八卦图”,太极境内46公里的长江富含黄金等各种矿产资源。
  经济发展思路:突出一个目标,即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搞好两个建设,即思想政治作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分三个层次抓好产业,即巩固提高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后续产业,不断探索新的富民产业。
  大安彝族纳西族乡位于永胜县城西北53公里,幅员面积240.7平方公里,辖大安、培元、永安、梓里、光美、永乐、宝坪、水坪8个村委会,82个村民小组,15497人。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1618万元,实现农业生产总值勤979万元,人均纯收入881元,人均有粮292公斤。
  资源优势:一是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以铜矿和煤矿居多,现有宝坪铜厂和永安煤矿厂。二是水能资源丰富,现建有黑龙潭、永安、培元三座水电站,三是生物资源多种多样,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安还是永胜县境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活立木蓄积较多的地方。四是信息化建设,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将信息化建设摆在一个重要位置来发展,自行开发设计了名为“金安之窗”的网站(http:),为宣传大安乃至永胜,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提供了信息平台。
  经济发展思路:本着“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盘活土地资源,搞活乡镇企业,充分发挥大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对金安一线交通、医疗卫生、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之更好的服务于金安电站建设,把未来的金安镇建成一个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融工、商、贸为一体的小城镇。
  板桥乡位于永胜县西南部,距永胜县城56公里,幅员面积209.2平方公里,有6个村委会,下辖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536人,生产总值为2066万元,人均纯收入754元,人均有粮268公斤,是集“边、少、山、穷”四位一体的典型农业乡。
  资源优势:1、产业发展资源:板桥乡河谷气候明显,较适宜烤烟生产,目前烤烟是板桥的支柱产业,是群众创收的主渠道,2003年种植烤烟3000亩,收购烟叶9101担,群众创收307.4万元。2、矿产资源:板桥乡境内有铜矿、铁矿,以金沙江沿岸分布较广,锦江煤矿为色纯质好的无烟煤,预计储量750万吨。4、水文资源:三岔河流经本乡,三岔河属金沙江一级支流,水量充足,水位落差大,是开发小水电的理想之所,据有关专家测设可建5个小型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6500千瓦。
  经济发展思路: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巩固提高烤烟支柱产业,努力培育枸皮、青刺果等后续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梁官镇距县城19公里,幅员面积68.2平方公里,辖梁官、三友、中洲、东河、清泉、四维、兴文、文祥8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6143户,总人口25352人,全镇经济总收5335万元,人均纯收入1439元;人均有粮434公斤。
  资源优势:梁官镇与金官镇共处的永胜三川坝历来是滇西北的粮仓,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梁官镇耕地面积广阔,土质肥沃,属亚热带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蚕豆、豌豆、小麦、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亚麻、双孢蘑菇、蚕桑、油菜、白芸豆等。梁官镇劳动力资源充足,且大部分都拥有一至二项技术,在技术型劳务输出方面,走在了永胜县的前列。
  济发展思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梁官的人才和技术输出品牌,带动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实施城镇化战略。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
  期纳镇位于永胜县城西南,距永胜县城64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132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镇总户数9667户,总人口36788人
,农村经济总收入55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8元,农民人均有粮277公斤。
  资源优势:期纳镇是永胜南片四乡二镇的中心,是永胜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也是永胜南片的工业区,流动人口较多,个私经济较发达。期纳镇的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蚕豆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烤烟、花生等,经济林果以龙眼、荔枝、梨、桃、苹果、葡萄为主,蔬菜品种较多。
  经济发展思路:1、烤烟产业立足于巩固、提高,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切实增加烟农收入。2、苦良姜产业上,要优化布局,集中连片种植,科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强试验示范,以高含量菊叶薯蓣为突破口,提升全镇苦良姜产业质量和效益。3坚定不移的走“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强化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加快无公害蔬菜的推广栽培,做大做强蔬菜产业。4、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按照“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及“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做好大牲畜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大牲畜交易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我镇畜牧资源优势,把期纳镇建设成永胜南片区畜牧产品交易的集散中心。5、立足于招商引资,切实做好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在招商引资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的放宽民间投资,鼓励民间投入小城镇建设,引导民间资本向我镇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城镇建设、建筑建材等投资,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走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化的路子。
  仁和镇位于永胜县城东南部,距县城58公里,镇域面积455.3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680人。
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24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9元,财政收入100.36万元,人均有粮276公斤。
  资源优势:仁和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光热充足,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亚热带生物资源丰富,林果、药材等种类多样,品质优良。仁和生态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57%,林区树木茂盛,草场宽广,野生食用菌种类繁多,是全县美味牛肝菌的主产区,广大山区水肥草美,是理想的生态养殖场地,马过河、母鸡河是全县流量较大的河流,落差大、流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镇内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磷矿、花岗岩等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居全县之首。
  经济发展思路:依托丰富的农产资源,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对林业、牧业、渔业的开发力度,以地方农副产品和商品为特色,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对内背靠永胜、丽江,对外向滇西地区及四川攀枝花等,建立开放的外向型经济,走抓农稳镇,抓商治镇之路,促进全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涛源乡位于永胜县西南部,距永胜县城76公里,辖涛源、金江、安坪、东安、保和、上六、沿江七个村委会73个村民小组,人。农村经济总收入2827万元,人均纯收入868元,人均有粮275公斤。
  资源优势:涛源乡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在稳定粮食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突出生物资源开发,基本形成甘蔗、苦良姜原料基地,经济林果、粮食种苗繁育和科技示范基地。
  经济发展思路:突出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四个重点,实施好农业创收、科教兴乡,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五大战略,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常抓不懈的任务,推进以沼气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替代能源建设,力争把涛源建设成永胜的沼气示范乡。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向,巩固甘蔗、冬早蔬菜产业、重点突破苦良姜产业,提升优质稻和经济林果产业,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营销和畜牧业等后续产业,努力把涛源建设成永胜最大的甘蔗、苦良姜原料基地,经济林果、粮食的种苗繁育和科技示范基础。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温饱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招商引资,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羊坪彝族乡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距县城公路16.2公里,辖5个村委会,51个村民小组,
2003年全乡有人。粮食总产量2279吨,人均有粮353公斤,经济总收入574.98万元,人均纯收入676元。
  资源优势:
  1、农业资源:羊坪乡地处高寒冷凉山区,全乡海拔均在2600米以上。主产洋芋、白芸豆。全乡平均每年种植洋芋6000亩左右,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年产洋芋6000吨。白芸豆是羊坪的又一主导产业,年平均种植3000亩左右,所产豆粒饱满、均匀,品质极好。
  2、林业资源:羊坪乡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全乡境内有林地面积93328亩,占总面积的39.5%,草场61918亩,占总面积的26.2%。经济林果主要有苹果、花椒、青刺果、核桃等。2003年全乡实施退耕还林6000余亩,栽种树种多为青刺果和花椒。
  3、旅游资源:羊坪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神秘的原始森林及山地广阔草场中的羊群都洋溢着诗情画意。羊坪水库,周围的群山郁郁葱葱,似镶在明镜边的绿宝石,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远近游人络绎不绝,专程来观赏湖光山色者众多。
  发展思路: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在抓紧粮畜两项传统产业不放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近种白芸豆,远植树,中间经济林果,狠抓旅游业开发,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优势互补。用种粮食来填饱肚子,以调整产业结构来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积极搞活流通,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全乡的农村经济。
  永胜县金官镇位于永胜县城西北,距永胜县城28公里,全镇总面积155.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70米,辖有睦科、章斐、军和、翁彭、清河、杨伍、金官、西湖、普枫、翠湖、大源11个村委会,84个村民小组。2003年全镇共有9839户,37992人,
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73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36元,农民人均有粮553公斤。金官是永胜县北片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商品、物资集散地,是全省农村八大集市之一和省、市、县商品粮基地之一,有“滇西鱼米之乡”的美誉。
  资源优势:金官镇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产品优良丰富,粮食产量高质高量,农产品深加工前景广阔。畜牧业发展迅速,家畜饲养条件好,品种独特丰富,尤其是三川火腿的开发潜力较大。翠湖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和旅游资源开发前景看好。金官镇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资源丰富。金官是永胜北片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交通便捷。中横街街道的改造建设,为市场的繁荣、商业的进一步发达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为加快金官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丽永公路贯穿全镇,乡镇公路纵横交错,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经济发展思路: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提出了“调整结构奔小康,建设城镇树形象”的长远经济发展思路。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走“稳粮、壮烟、兴工、活商”的路子,稳定粮食产量,巩固提升优质稻、亚麻、三川火腿产业,稳步发展壮大烤烟产业,积极发展食用菌、白萝卜等新兴产业,发展适合一村一品的蔬菜、水产养殖、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坚持实施小城镇建设战略。以中横街街道建设为起点,加快新街改造步伐,老街改造和新区开发相互促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目的,相对集中地输出,及时为待输出者提供就业信息,做到“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松枰傈僳族乡,位于永胜县西北,距永胜县城54公里,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52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8679人,全乡幅员面积290.8平方公里,
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886.4万元,人均纯收入864元,人均有粮375公斤。
  资源优势:全乡生态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50.8%,宜林荒山33250亩,核桃、花椒、青梅达8000亩,年收入60多万元。有大面积的红豆杉、红椿和质地较好的栗木生长。松坪乡过境河流有金沙江、五朗河、米厘河、子布河、松坪河等30多条,年平均总流量为16082.6万立方米,比较适合电力开发。生物资源丰富。全乡有魔竽650亩,年产商品芋510吨,是全市最大的魔芋基地;另外有大量的天麻、人参、杜仲、原附子、草乌等种植,药村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松坪有米厘铜矿、长坪山铁矿、上啦嘛铜矿等矿点27处。旅游资源丰富,松坪乡同丽江隔江相望,是金安电站坝址和库区主要所在地,坝址上端有二千多亩的高山草甸和原始森林,民族文化浓厚。是待开发的旅游宝地。
  发展思路:依托市场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黑山羊为主的畜牧业,以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业,以魔芋、白芸豆为主的种植业;积极扶持加工业和劳务输出;保护生态环境,把松坪乡建成野生动植物基地和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之乡。
  程海镇位于永胜县中南部,离县城40公里。辖星湖、季官、东湖、马军、河口、凤羽、潘莨、海腰、兴义、兴任、莨峨、吉福12个村民委员会,77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镇总人口41428人,农村经济总收入654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8元,人均有粮329公斤。
  资源优势:程海镇境内的滇西北高原明珠——程海湖,既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世界三大自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之一。水域总面积77.2平方公里,湖内鱼类众多,品质优越,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亲睐,土著鱼有鲤鱼、红翅鱼、白鲼鱼、牙鳋鱼、丁钩鱼、小花鱼、鲫鱼等20多种,年产量达30多万公斤;同时还盛产银鱼,年产量可达70多万公斤。目前,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螺旋藻养殖基础,研制、生产的螺旋藻干粉、胶囊、饮料、化妆品等螺旋藻产品,远销国内外。程海风景秀丽,凤山之北的凤羽毛家湾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先祖父的客居地,有较好的人文环境。目前,永胜毛氏宗祠已经在毛家湾全面恢复重建。美丽富饶的程海不仅是旅游者的乐园。
  发展思路:以程海生物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开发为突破口,进一步突出“以程海湖综合治理与开发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以毛氏文化开发为重点的旅游资源开发”四个重点,作好程海“山”、“水”、“坝”三篇文章,打好“程海”和“毛氏文化”两块招牌,努力开创程海发展的新局面。
发表评论:
馆藏&14672
TA的最新馆藏云南省农业厅 云南农业信息网
(08-19)&&(09-01)&&(09-06)&&
市委副书记杨浩东一行到永胜调研中药材青刺果产业
【发稿时间: 13:34:26】
【作 者:高明超】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lj】
【稿件来源:永胜县农业局生物产业股】
12月24日,丽江市委副书记杨浩东、副市长陈星元率市生物创新办等部门到永胜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到位于顺州乡西马场的金禾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贡和公司青刺果基地,边屯食尚养生园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调研、现场听取汇报,市委、政府领导就两项产业种植、加工、市场开拓等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意见建议。对永胜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青刺果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市场开拓,产品研发,从而提高比较效益,才能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刺果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