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均等化包括大学吗

注册念知,获得更多特色功能 &中外专家提出,大学教育投入应实现均等化
您所在的位置:
中外专家提出,大学教育投入应实现均等化
北京频道 (
10:04:26)
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新华网北京频道11月2日电(申慧凯)“大学教育投资与发展战略”国际学术会议近日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韩国、中国等多所中外著名大学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围绕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投资面临的挑战、当前大学投资现状与对策分析、大学投资的国际经验及其政策措施、今后大学教育投资发展战略等议题展开讨论。
&&&&本次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信息网管理中心举办,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协办。
&&&&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曲绍卫教授说,本次会议的国际背景是在金融危机后,大学教育投资的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以英美等为代表的许多国家都采取增加大学学费、缩减政府投入比例的手段来应对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而我国政府在世界金融危机后,颁布并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确立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目标,明确提出持续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战略发展目标,我国的大学教育投入环境处于发展新机遇与挑战。
&&&&会上, 专家学者通过回顾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后近十年大学教育投资的总体状况、分析我国高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与效率、比对国际新近的教育投资趋势流变,预测我国大学教育投资领域的未来发展战略,指出未来高等教育投资的取向应由对物投入转为对人的投入,应由重规模投入转为重效益投入,由对重点高校的投入转为均等化投入。
&&&&专家学者们表示,作为教育经济学学界的研究者,一方面要勇于探析我国大学教育投资的未来发展取向,抓住大学教育投资发展的重要机遇;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面对我国大学教育投资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应对大学教育投资发展中的挑战。(完)
(责任编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联系方式:新华网北京频道电话:010-58361515实现全域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 - 今日头条()
实现全域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
继拥有市实验小学新城分校之后,日前,第二所淮安生态新城实验小学项目主体结构正式完工,并将于2016年秋季开始招生。这是淮安生态新城着力汇集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惠及广大百姓的务实举措。让优质教育的阳光温暖新城的每一个孩子,是淮安生态新城党工委管委会的庄严承诺。为此,今年8月,淮安生态新城与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举行了联合办学签约仪式。作为双方合作的结果,淮安生态新城实验小学建成规模为10轨60班,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绿化面积等指标全部超过省、市相关标准,师资配备全部由市实小统筹。与此同时,淮安生态新城将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再兴建一批优质中小学校。即将开工建设的新城开明中学将由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办学;幼儿园正和市内名优幼儿园洽谈合作,并面向国内外招引国际一流的品牌顶尖幼儿园。“教育是决定一个城市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2008年建城以来,淮安生态新城已成为全市新的行政、文化和体育中心,我们接下来还要打造全市基础教育新高地,要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域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陈延国说。张政 许洪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封面文章:国家开放大学——建在“云端”的大学
成立仅仅一年的国家开放大学正在建设中。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就是希望通过这个新型的教育载体来适应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趋势,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促进国民素质提升,促进教育公平。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以开放为特征的大学。它强调思想的开放、模式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它采取了与普通高校不一样的建设路径——不再大兴土木,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大学建在“云端”,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国家开放大学成为一所新型的大学。
这样的一项建设,不仅是国家的重要决策,对改变我们民族的学习生态也具有重大意义,更是一项极具挑战意味的开拓工程。记者对建设中的国家开放大学亮点:五分钟课程、网络核心课程、云教室、学分银行进行了深入采访,深感国家开放大学所开展的探索都涉及到我国教育领域的深层次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必将使国家开放大学成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发展终身教育的一颗璀璨新星,引领和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 记者观察
一所建在“云端”的大学
当“国家开放大学”六个大字在北京五棵松远程教学大楼上矗立起来后,几乎每个路过这里的人都会问一个问题,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是要通过国家开放大学这个新型的教育载体来适应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趋势,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促进国民素质提升,促进教育公平。
这是一所以开放为特征的大学。它强调思想的开放、模式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它要向一切有能力、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服务。它尤其把目光投向基层、农村、边疆、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要为这些地区的广大民众送去优质教育资源。它强调的是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没有围墙、超越时空限制、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宏大的目标需要借助新技术才能实现。实现以上目标,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就成为必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育信息化,成为国家开放大学追求的第一目标。它采取了与普通高校不一样的建设路径——不再大兴土木,而是将大学建在“云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国家开放大学因而成为一所新型的大学。
在本刊记者对国家开放大学的采访中,接触最多的是云平台、云教室、移动互联学习终端、五分钟课程、网络核心课程、学分银行等名词,而这些名词代表的丰富内涵,就为人们勾勒出了国家开放大学的轮廓。这所大学要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以学习、管理平台为核心的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借助信息网络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育资源无障碍传输和师生交互,通过PC、PAD、手机等各种终端实现泛在学习的模式。要实现总部与分部、学院、学习中心之间网络的高速连接,各种终端自由接入,形成四通八达、自成体系的网络大学。它要实现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六网融通”的学习模式,这是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所在。它要使网络核心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学团队、网络支持服务、网络考试测评、网络教学管理之间交融支持、协调运行;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目标要向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要进行学分银行建设,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
当所有这些探索完成,一所新型的大学就来到了老百姓身边。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何时,只要人们在电脑上、在手机上进入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网站,就可以找到感兴趣的学习资源,就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乃至学历的提升。
国家开放大学正在建设中。这样的一项建设,不仅是国家的重要决策,对改变我们民族的学习生态也具有重大意义,更是一项极具挑战意味的开拓工程。记者对建设中的国家开放大学亮点:五分钟课程、网络核心课程、云教室、学分银行进行了深入采访,深感它所开展的探索都涉及到我国教育领域的深层次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必将使国家开放大学成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发展终身教育的一个璀璨新星,引领和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开展的变革,是中国高校在世界开放教育大潮不断冲击下的主动应对。它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也没有现成理论指导,它的建设过程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方针指引下,一直在平稳有序地进行。
一个目标值得期待:经过10年努力,国家开放大学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新型大学、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开放大学、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
■ 亮点之一
五分钟课程:微学习时代的知识变革
北京报道/本刊记者 刘增辉
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那些戴旧毡帽的农夫以为今年老天照应,雨水均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亩田多收了三五斗,该得透一透气了,价格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还是摇回去放在家里吧!米行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
在国家开放大学网站上,一门课程以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开始。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江浙小镇的乡土风情,并随之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谷贱伤农?接着又以浅显的语言和flash动画阐述了“需求价格弹性”这样深奥的经济学话题。整个课程通俗易懂,用时仅仅6分9秒。
这是国家开放大学打造的五分钟课程之一。在“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课程网”上,大量的课程涵盖了老百姓在衣、食、住、行、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需求。在这里,人们既可以通过《罗斯福的三个面包》来学习经济学中专业的边际递减理论,也可以通过《教你学做基本戚风蛋糕》的视频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水平,还可以通过《合唱知识》等音乐课程来丰富自己的艺术生活。
五分钟课程网不需注册,免费使用,自7月13日开通以来,网站访问量持续攀升。这些课程不但迅速受到社会学习者的追捧,还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竹立特意写了“推荐五分钟课程网”的博文,博文称,“这些课程并不严格限制在五分钟,大都制作精美、短小精干、开门见山,很适合平时利用边角时间的碎片化学习。”
人人可看 人人能懂
作为一所大学,为什么要开发大量的微课,并提供给各类学习者免费使用?国家开放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这样做一是因为时代的需要,二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使命所在。
如今,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风生水起,中国已经进入微时代。在这个时代,学习者需要在短时间内消化所需要的信息,要适应这个需求,信息生产者就要将复杂内容简单化、简单内容趣味化,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的内容。任何一所教育机构,都应该踏准时代的节奏,满足学习者碎片化、多终端的学习需要。
就国家开放大学而言,一直强调要真正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强调要面向大众提供各类学习资源,要让高深的知识从“象牙塔”洒向民间。因此,国家开放大学于2012年年底启动了5分钟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目标是“人人可看,人人能懂。”这个项目之所以称之为“5分钟课程”而不叫微课程,是因为“微”字虽然很雅,但普通百姓可能不明白其含义,而对“5分钟”则有具体的把握。
项目初期设定了这样的建设原则: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学历及非学历教学需要,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背后的隐性知识,选择普适性强、学习者急需、易于用五分钟课程表现的知识点,作为当前课程建设的选题方向;并在五分钟课程的内容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加强研究,保证课程质量。
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国家开放大学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已有资源改造、引进外部资源进行加工、新建开发三种方式,已经建设完成了4000多个五分钟课程,课程时长为5至10分钟,涉及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茶文化、百家姓、摄影、文学欣赏等近60个系列,涵盖生活休闲、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教育体育、科学技术、农林牧渔、政治法律、哲学社科十个一级大类。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人人可看,人人能懂,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就要如同霍金一样,把宇宙爆炸理论讲得深入浅出,让不同领域的人们对高深的理论也产生兴趣。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课程设计、技术实现等方面有所突破。
和传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相比,五分钟课程的特点主要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是可视化、图形化。五分钟课程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它将动画、三维、虚拟实现等多种技术容于一体,使得抽象、宏观、微观等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运用多种技术进行可视化呈现,增强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加深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有一门“心脏支架”的课程,运用三维技术,将心脏的工作原理、血管堵塞情况、支架的放置等,直观地表现了出来,使学习者达到了过目不忘的效果。
为做好五分钟课程,国家开放大学拟定了严格的制作流程,尤其强化了对用户的分析,如用户是谁、用户有什么特征、用户需要什么等等,以提供真正能吸引用户的五分钟课程资源。在制作过程中,还探索出了8种技术手段,即录屏、实拍视频、二维、三维、虚拟仿真、网页、虚拟演播、Motion Graphic。
在课程设计上,五分钟课程虽然短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备了基本的课程三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在教学目标方面,每个课程目标单一、主题明确,紧紧围绕核心概念、原理;在教学策略方面,提供针对核心概念、原理的情境引入,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集中、清晰、完整的知识梳理。提供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进行实践;在学习评价方面,提供在线或离线的学习评价习题,提供深层次的问题,让学习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意义的反馈。
在国家开放大学海量资源体系中,五分钟课程占据了重要位置。由于每个五分钟课程都相对独立,完整地讲解一个知识点,所以,这类课程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多个课程聚合在一起,就可成为某一领域的一门大专题课。比如茶文化,可以开发出50个课程,分别介绍红茶、绿茶、岩茶等不同种类茶的知识,这些课程的组合就构成了茶文化专题。
这些课程还可以嵌入到不同的课程体系中,服务于不同的学习对象。如“《左传》简介”这一五分钟课程,既可组合到文学,也可组合到历史学中。课程在不同的知识体系间进行扩展和迁移,就构建起了更加丰富的知识网络。
开辟个性化学习时代
五分钟课程的出现为学习者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校学习者可以通过五分钟课程快速而容易地预习课程内容,课堂成为组织讨论和释疑解惑的场所,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加强。
五分钟课程网
  更多的受益者是校外学习者。在地铁里,在公车上,在医院候诊时,在超市排队结账时,他们拿出手机、Pad等终端,就可以看上一个几分钟的微课程。这就使学习不再只是教室里的事情,也不再需要大块专门的时间来完成。学习者完全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人,都可以进入五分钟课程网站,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不再受到身份的限制。所有这些,都为打破大学“围墙”,促进教育公平创造了前提。
现在,五分钟课程主要服务于非学历教育。未来,国家开放大学将对每个课程添加“微学分”标签。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课程资源进行非学历的学习,通过学分银行进行成果的转换,由此获得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或文化休闲教育等学分,最终打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间的藩篱。
国家开放大学的计划是:到2013年年底,通过现有资源改造、自建、合作等方式建设1万个五分钟课程。3年内,建设完成3万个涉及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覆盖数百个学科领域的五分钟课程教学资源。
一个图景正在展现:在不久的将来,学习将会变得可以DIY,个性化学习会真正成为可能。假如一个学习者想学习金融学方面的课程,登陆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网站,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学习菜单”。如果求学者为非学历而来,那么,有关理财、炒股等最浓缩、生动的视频微课程就可以满足求学者的需要;如果求学者意在学历教育,那么,网站会提供依据金融学知识点组成的微课程,并在一个学习阶段完成之后,要求学习者通过类似游戏通关的学习考核,通过后继续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最终获得学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者遇到任何疑问,都可以在线提出,并能在线获得解答。
今年7月至8月,国家开放大学已经连续举办了三期微课程设计制作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的制作等,电大系统、中高职院校教师报名踊跃,从而掀起了学习、研究、制作微课程的热潮。今年下半年,国家开放大学将举办全国微课程制作大赛,并举行相应的研讨会,以尽快将微课程推向全国。
■ 亮点之二
网络核心课程:让学生在网上完成所有学习过程
北京报道/本刊记者 刘增辉
网上学习到底发生了没有?自中国兴起网络教育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如影相随。而现在,国家开放大学决心破解这个难题,其途径就是建设网络核心课程。
网络核心课程是指基于网络开展教学的学历教育的专业主干课程。这是国家开放大学“六网融通模式”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网络课程建设初期,其往往被作为一种静态的教学资源进行建设,网络课程的使用也主要在教学资源的浏览上。”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国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网络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深入应用,网络课程过程性的属性日益突出,对网络课程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网络课程不仅仅包括网络学习资源,还包括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在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中提供的有效支持服务、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等各个环节。
国开建设方案提出,“创新课程建设观念,为学习者提供集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形成性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等于一体的网络课程。” 根据这一建设要求,国家开放大学的课程都需开展网上教学,能够通过网络完成所有学习过程,探索新的网上教学模式及其网络课程建设方式,逐步构建起国家开放大学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
今年,网络核心课程建设已经启动,年内将有100门完成开发。至2015年,总共将建设400余门。目前,建设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今年,国家开放大学网络核心课程建设已经启动,年内将有100门完成开发。至2015年,总共将建设400余门。目前,建设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课程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
网络核心课程的基本定位是:学生通过网络核心课程能够完成所有的学习环节。在课程设计和开发上,学校要求要始终贯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同时提出了八项基本要求。第一,学习目标明确。对各模块的知识点、学习活动、作业等设定的目标要明确,使学习者确知自己为何而来。第二,教学过程全面。对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学习支持服务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从而使教师通过网络课程能够完成所有的课程教学任务,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课程完成所有的学习过程。第三,教学过程规范。需要提供辅导教师教学指南,要对课程教学、网上教学环节有明确的指导,包括面授辅导、网上教学交互、作业评阅等,形成可操作、可实施的课程教学流程和教学标准。第四,学习路径明确。课程提供两种学习路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按照主学习路径的顺序,一步一步完成学习任务;选择性学习,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如提供视频资源集中浏览,某一章节内容学生通过前测后可跳过学习。第五,学习过程可控。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安排,控制学习进度,如在系统学习路径中设定,没有完成第一章的学习不能进入第二章。第六,教学行为可查。可以监控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第七,学习成果可认。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作为奖励计入形成性考核,学习成绩可进入学生档案系统保留。第八,模块化开发。开发方式采用按照知识模块进行开发的形式,使课程具有可拓展性和灵活性。
为方便学生的浏览学习,网络核心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标准。要求所有的核心课程都应在统一的教学平台上搭建,教学平台支持资源上传,学习活动发布和组织,以及作业和考试的设置和成绩的统计。
在界面设计上,要求课程首页包含国开LOGO、课程名称、使用帮助、课程教学单元模块呈现页面、意见反馈、访问量、版权信息、制作权等要素。在导航设计上,要求合理利用导航系统,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比如,学习者应可以在任意时刻浏览导航图,以确定自己当前所在位置以及下一步的学习内容。这样,学习者不管位于哪个节点,都可以通过导航图方便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并进入任一节点继续学习。
网络核心课程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为加快速度,同时又保证质量,根据电大已有的网络课程的情况,确定了三种建设方式,即迁移、改造和新建。除主要继续沿用教师和公司合作建设的方式外,还将适时探索教师团队完全自建和全外包给公司的开发方式。
重视团队建设
网络核心课程是依托课程组进行,包括主编主讲、主持教师、辅导教师、媒体设计人员、教学设计人员等。为保证质量,课程建设方案提出,要求课程组的组建结构要合理,职责分工要明确。教学、设计、技术等人员配备要齐全,要有一线教师或者辅导教师参与,团队成员不少于5人。主讲教师既可以是普通高校名师,也可以是行业内资深人员。设计和技术人员应具有一门及以上网络课程建设经验。
在国开各分部和学习中心,有着庞大的专兼职辅导教师队伍,他们是课程教学服务的主体和直接提供者,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每门网络核心课程要求编写课程辅导教师教学指南,以规范辅导教师的服务行为,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辅导教师的职责包括学习氛围的营造、日常辅导答疑、助学和促学等多个方面。辅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网上服务方案,对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和网上学习方法进行个别指导。要通过论坛、邮件、QQ等方式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要设计、组织网上小组讨论,负责学生的作业批改、作业点评、形成性考核的组织管理。辅导教师还要跟踪学生的网上学习行为,结合学生的信息分析,通过短信、电话、E-mail等方式督促学生学习。
辅导教师是学生和课程组之间的桥梁。在课程进行中和结束后,辅导教师都要反馈、总结教学中形成的经验、出现的问题,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走出国开MOOC之路
作为在互联时代诞生的大学,国开对国际远程教育界的动向保持着高度的敏感。谈到最近流行的MOOC,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MOOC一开始出现,学校就密切关注这个新生事物,在已经开始的网络核心课程建设中,就渗透和体现了MOOC精神,力求在技术和表现形式上贴近MOOC。
今年8月19日,国开召开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与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学习发展”研讨会,从会议达成的共识,可以看出国开MOOC的端倪。
国开能走出独特的MOOC之路。网络核心课程为国开开展MOOC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课程准备条件和基础。
国开有系统优势,有庞大的教学团队,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形成学习者的同伴学习式的生生互动,并且引入社会化网络的理念与技术,使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形成社会化的连接。这样,教师的角色也就相应发生了变化,将是一个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提供导学、辅导、帮助和支持,帮助学生在线完成学业。而且,由于有较为庞大的教学团队,在学生自学为主的基础上,能够相比普通高校更好地、更高质量地完成在线教师的“促进者”的功能。所以,国家开放大学的MOOC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MOOC,是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MOOC。
国开可以借鉴MOOC经验,做好自己的事。可以通过借鉴MOOC相关课程的授课内容,丰富课程的学习内容;借鉴Coursera的经验,提升学习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改善现在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改变现有教师一对多的现状,实现关键问题教师解答,一般问题由网络学习社区解答这种多对多的模式;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模式的应用,可实现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可根据学生的偏好自动推送学习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更重要的是,可以借MOOC之力,促进改革。国开的MOOC在课程建设和共享机制、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服务、学分认证等方面都将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开整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 亮点之三
云教室:新教育技术首先用在中西部
日,在国家开放大学举办了题为《品牌危机管理》的讲座。这场讲座被同步上传到北海电大两间分教室的大屏幕上。在分教室里,坐满了北海市的党务工作者。在讲座进行中,他们随时拿起话筒向主讲人提问,讲座结束后,又争相和主讲人交流。整场讲座内容生动,形式新颖,气氛活跃,受到了这些一线党员干部的欢迎与好评。
这是北海电大利用云教室开展的专题教育培训。该校的云教室建于2012年5月,是国家开放大学的首间云教室。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国家开放大学的云教室建设正在按计划快速向前推进。
云教室建设受到了电大师生的欢迎,也得到了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等领导的肯定。当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到国家开放大学调研时,还兴致勃勃地拿起话筒,通过云教室与北海电大的教师进行了交流。
没有先例可循的探索
云教室是在2012年才出现的全新概念,至今尚没有明确的界定和描述。一般认为,云教室是集远程授课、视频会议、考试监控及课程实时录播于一体的教室,它囊括了电子教室的全部功能,包括交互电子白板、短焦投影、实物投影、课程录播等。它可克服众多传统电脑教室的问题和弊端,具有维护简便、寿命长、高性价比、功能齐备的配套教学软件等优势。
到目前为止,全国只有部分研究机构和中小学课堂推出了云教室概念,如清华同方的云教室解决方案、华中师大的中小学教室方案等。也就是说,在国内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尚没有系统研究和大规模应用推广的案例。
2012年4月,“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试点建设项目”正式立项,在没有先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国家开放大学开始了艰辛的探索。
那么,国家开放大学为什么对云教室如此重视呢?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国家开放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首先是支援中西部地区的需要。
作为一所新型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特别关注为教育不利地区和不利人群提供教育服务,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需求。现实的情况是,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共享,而且师资缺乏。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开放大学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的战略规划,并将建设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优先选择中西部的一线学习中心,最大限度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学生手中。
这也是创新远程教育模式的需要。在远程教育中,面授教学起着重要作用,但面授质量不高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在各个教学点,有很多的辅导教师,他们为学生的学习付出了辛苦。但由于教师的数量分配不均、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新开专业,很难找到合格的辅导老师,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由于工学矛盾的存在,学生面授辅导的到课率较低。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将教室搬到网上,鼓励学生间、师生间、师师间依托云教室进行远程沟通,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发挥“天网、地网、人网”的作用,开展跨区域的网络教学团队建设,使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的教师队伍效用最大化。
云教室也是推进基层办学机构信息化的重要抓手。“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正在建设中,而云教室是国家开放大学云终端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教室与云平台的紧密结合,将为云平台提供有效延伸,从而极大提升了基层办学机构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它还将成为国家开放大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典范,为国家开放大学基础办学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示范性参考。
一个边研究边实践的项目
在云教室项目启动之时,国家开放大学就采取了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办法,并确立了总部与分部共建共管的模式,即以总部为中心,以分部为纽带,以基层学习中心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依托高速互联网络,建设互联互通的云教室。
值得一提的是,云教室的建设有着现实的基础。目前,电大系统有教学计算机30.61万台,语音实验室座位数8.25万个,多媒体教室1万多间,座位数62.36万个。如果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不同教室相连通,就能够使网上学习得到极大提升。
自2012年北海电大建成第一间云教室后,在应用层面北海电大进行了很多的实践,取得了宝贵经验,从而形成了可复制的云教室推广模式,为云教室后期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从此,云教室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2013年2月,国家开放大学启动云教室一期建设项目,计划面向西部欠发达地区建设63间云教室,特别是新疆和西藏等地广人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地区。经过学校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在新疆、兵团、青海、广西、贵州、甘肃等6所国家开放大学分部,国家开放大学西藏学院以及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太原、南海3所学习中心建设云教室。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对这些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各分部根据需要和可能,按照高、中、低三档配套进行云教室建设。
日,云教室建设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各分部校领导及信息化负责人参会,就云教室的部署建设工作展开讨论。会议明确了云教室一期建设项目的建设标准、任务和工程实施进程等重要事项。这次会议对一期工程建设是一个推动,现在63间云教室已经按期完成。
2013年下半年,国家开放大学又启动了第二期100间云教室的建设,重点是覆盖内蒙古、甘肃、宁夏、四川等西部地区或享受西部待遇的地区,以及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革命老区。
云教室使远程教育模式发生改变
对于云教室的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基层电大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新疆电大已经建立了19间云教室,分布在2个乌鲁木齐市直属教学点、1个巴楚直属教学点和16个地州分校,并将逐步建设成全面展示现代远程教育先进理念与建设成果的体验中心、实验中心和培训中心。云教室已向全校教职员工开放,最终向参观者和社会公众开放。而在最早建成的北海电大,已经迎来了一批批的电大同行前来观摩学习。
作为最先进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典范,国家开放大学的云教室实现了在线面授教学、远程实时教学、课程实时录播、网络直播教学、视频会议、远程面试与答辩、网络考试与考试监控等功能。同时,能为学习者提供多终端学习等全方位学习体验,可以支持并满足各种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会议、考试等教学业务的开展。
这使全国一堂课得以实现。利用云教室,可以开展大规模的网上教学,在总部讲授的课程,可以同步传到各地的云教室。这也给随时随地学习带来了方便,即使学生在出差途中,也可以利用各种终端登陆“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管理系统”,找到自己应该参加但又未能参加的面授辅导,身临其境地参加实体面授课程,这就使传统面授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面授转变。
云教室构建了互动新途径。学生进入云教室,在教师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与异地的现场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不同的学习中心之间也可以利用云教室开展异地教学研讨,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云教室可实现全国范围优质师资共享。如果新疆电大开设一门专业却没有教师,而重庆电大有优秀的师资,在双方利益分配机制达成一致的情况下,重庆的教师就可以利用云教室对新疆电大的学生授课。这就缓解了师资紧张、师资分配不均等问题,实现了全国教师的统一调配,从而为今后快速开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学历和非学历项目找到了突破口。
云教室建设带来了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国家开放大学对基于IPV4和IPV6相结合的云教室网络环境构建、云教室与云平台的系统集成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在核心技术上保证了云教室便捷、低成本的投入使用。
云教室建设,也是国家开放大学强化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云教室,如同一条条纽带,将总部、分部、学习中心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共同构建起数字化学习环境,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云教室,已经成为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建设与信息化应用建设的开路先锋。
■ 亮点之四
学分银行:搭起终身学习立交桥
在互联时代,学习已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么,人们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所、通过不同途径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能否得到权威认证、积累与转换呢?国家开放大学正在进行的“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已经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获得了阶段性成果,并正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云教室主要功能
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所谓学分银行,是模拟、借鉴银行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学分积累、学分检索和学分兑换等功能的新型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学分银行是学习者获取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的新渠道,是自学成才的新途径、获得评价和鼓励的新形式。
学分银行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衔接的一个重要枢纽,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已经成为近年来教育领域日益迫切的客观诉求。北京、上海、慈溪、陕西、江苏、山东、学院路共同体、广州大学城等地方和组织,都曾开展了区域性学分银行建设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总体而言,这些探索的范围还非常有限。
由于我国的教育尤其是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和组织机构,具体实施细则和可操作性措施也很少,无法从根本上构建完整的学分转换体系。从国外的实践和我国国情来看,学分银行制度都需要密切结合国情,从国家层面进行设计和建设,并且同步实践探索,不断验证、校准和完善相关设计。
正是立足于这一出发点,2012年6月,教育部批准国家开放大学开展“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以下简称“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对国家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框架、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进行研究,并结合开放大学建设开展实践探索,这标志着我国在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专门从事继续教育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在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
国开的前身中央电大在较早时期就将学分银行建设列为重大研究课题,学校的科研、教学等机构进行了大量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国外的相关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批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
中央电大与26个普通高校、18个部委(行业、企业)开展了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自1999年实施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相继开展了课程免修免考,特别是在与人社部合作开展的“双证”教育合作中,在25个电大开放教育高职类专业中引入了25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施“高职类专业双证改造计划”,不仅推进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证书教育的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推进了电大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继续教育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的实践经验。
为了筹建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积极推进城市、行业、企业、高校四大联盟建设,已有27所高校加入大学支持联盟,15个行业或部委加入行业支持联盟,5个大型企业加入企业支持联盟,16个城市加入城市支持联盟,这就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合作平台。
边研究、边试点、边完善
国家开放大学全力支持学分银行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管理办公室(学分认证中心),并在校内外选聘了一批业务骨干,组建了专门的团队,首批工作人员14人。目前,国开在项目经费上已投入近500万元,再加上各个参与单位的配套经费,预计项目整体投入将超过千万。
国家开放大学正在进行的“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已经获得了阶段性成果,并正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整体设计、集成优势、分步实施的原则,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为龙头,以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为依托,采取边研究、边试点、边完善的方法,高起点切入、大力度实施、全方位推进项目开展,为建立国家学分银行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的具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完成国家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基本架构研究与设计,使其能够整体把控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总体方向和实施路径。
二是研制完成继续教育学习成果框架,使其能够支持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和无一定形式(以下简称“无定式”)学习成果的认证及相互间转换。
三是研制完成若干专业领域学习成果认证单元标准,形成学习成果认证单元标准研制示范,根据示范梳理形成国家开放大学课程标准。
四是形成一系列对理论研究成果有验证作用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型。
项目的整体设计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两个部分。课题研究部分重点围绕制度构建、学习成果框架的结构与规范、认证单元标准、学习成果认证体制机制四个研究方向展开, 并设计了10个课题。同时,对15个已经开展了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实践并积累了相关经验的国家和地区,如英国、欧盟、韩国、南非、香港等,从制度架构、框架标准、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设计国家学分银行制度提供重要借鉴。
项目实践部分按照制度构建需要涉及的领域及范畴,将整个实践项目板块分解为9个项目、24个子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标准、构建支撑、拓展服务三大方面。目前,共有来自部委、行业、普通高校、中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企业、城市社区、省级电大和部队学院等55家机构承担了70个子项目。同时,搭建了项目交流平台,开通了学分银行项目QQ群和网上论坛,编发了学分银行工作简报,方便了各项目参与单位及时交流共享信息。
国家制度设计的整体构想已经形成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该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国家制度设计的整体构想。完成了《15个国家/地区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案例研究报告》、《我国区域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研究报告》、《国内外继续教育学分和学分制调研报告》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形成了《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设计报告》;完成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基准框架结构与规范》、《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体制机制研究报告》等专项报告;完成了信息管理平台的一期建设——一网两库,即学分银行门户网站开发、终身学习档案库和标准库的基础架构设计。
国家开放大学正在进行的“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参与单位。
阶段性成果中最关键的是初步形成了制度的核心机理——基于学习成果框架的认证标准及其开发路径。 “学习成果框架”是继续教育各类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共同参照系,它通过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促进普通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与培训学习成果和无定式学习成果的沟通和衔接,从而实现学习成果的积累与转换。依据学习成果框架的通用指标,各行业领域的专家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以代表行业最新发展方向为原则,在对行业、职业及岗位进行大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发认证单元标准。认证单元标准是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等级划分的共同参照和实现各级各类学习成果之间转换、沟通与衔接的标尺。颁证机构依据认证单元标准,制定相应的转换规则。
一次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是这样实现的:学习者首先要进入学分银行注册学习账户,申报学习成果,其携带的学习成果依据认证单元标准转换成学分银行的基准学分。经过学分积累后,可以向颁证机构提出学分转换申请。根据相应的转换规则,就可以将基准学分转化成颁证机构认可的实效学分,最终获得对应的课程结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层次的学历证书等学习成果。当学习成果框架、标准体系、认证服务体系、学分互认联盟等基本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后,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就可以大规模的实现。
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制度运行的层面看,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的组织结构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处于决策层的是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处于管理层的是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办公室,处于执行层的是经由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授权的一家或多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及其分支机构。
同时,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精神,国家开放大学决定启动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建设单位在承担“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电大(开放大学)中遴选,经专家评审,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等13家成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认证点)首批试点建设单位。各认证分中心(认证点)将根据统一部署,按照试点工作目标及有关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开展相关基础调研、学习账户和终身学习档案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及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工作,积极探索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建设、服务与管理模式和相应的运行机制,形成规范,创建示范,为建立和完善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贡献力量,推动国家开放大学在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立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整个项目预计将于年底进行结题验收。验收之后,项目组将结合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制度构建的关键环节的建设,如标准制定、信息管理平台、认证服务体系、学习成果互认联盟,以推进国开的教学改革和事业发展。还将通过向教育部申请国家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试点项目,在更广阔层面进一步深入推进制度的实施与完善,使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真正从实验走向实践。
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平台:支撑全民终身学习的新载体
国家开放大学承担着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任,不但要为现有近350万在籍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同时还要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要满足这些大规模、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必须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云计算技术。
因此,国家开放大学决定在总部、44个分部、近千个学院及3000多个教学点和6万多个教学班的物理教学网络上,采用云计算技术建设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建成立体覆盖全国城乡的资源传输网络与开放学习网络,汇聚、整合社会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以卫星、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主要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内容丰富的学历继续教育,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扩大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总体架构包括5大组成部分:云基础设施、云资源中心、云应用服务、信息安全体系、运维管理体系。
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远程教育云,形成四通八达、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网上校园,成为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支撑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柱。
1. 实现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聚集,同时不断激发全社会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实现教育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持续创新。全体社会成员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分享者,同时也是教育资源的创生者。
2. 以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为目标,建设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开放性的教育资源与应用共享平台。共享模式由被动提供逐步走向主动推送,建设面向学习者的教育资源与应用智能推送平台。
3. 建立覆盖城乡、泛在、高速的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络,推进教育终端的移动化、智能化、融合化。打破学习环境时空束缚、促进全社会的碎片时间管理,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创新学习环境。
4. 注重服务延伸,彻底改变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状,基于社会需求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优化社会教育资源配置并实现精细化管理、引导人才培养方向、优化社会人力资源结构。
5. 产学研一体化,积极推进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发挥教育科研机构在推进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的关键作用。
6. 信息技术手段以及管理运营模式持续探索创新,聚焦国家开放大学的核心价值提升,将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成为一个公益性的、但同时又具备造血机能的社会性机构。
7. 利用宽带高清视频技术,提升视频资源开发和支持服务模式,在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互动高清的视频通道。支持多种设备接入,用户可随时、随地完成视频资源的录制与分享,并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3年第8期
作者:北京报道/本刊记者 刘增辉
官方微信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得每日精选资讯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学校课程信息
版权所有 学习港 京ICP备号-15 京公网安备-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资源均等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