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问有哪些曾经是王者 后来被宣布已灭绝的生物后来又发现了的?

已灭绝的动物,盘点那些珍稀动物 - 奇趣生物 - 奥秘世界
已灭绝的动物,盘点那些珍稀动物
来源:独家整理
作者:dashanone
字体大小:
我们知道,随着地球环境和气候的演变,加上人为的因素,在不同的时间内,都会发生动物灭绝事件。经常被人们提起的已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根据相关的统计,仅仅在二十世纪,就有不少珍稀动物消失在人们的历史记忆里。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世界上那些比较著名已灭绝的动物。
已灭绝的动物
已灭绝的动物:大角鹿
大角鹿是曾经活的动物中最大的鹿。大角鹿又叫爱尔兰麋,但是它们在7,700年前住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生活在距今160万年~1万年前欧亚大陆北部地区。爱尔兰麋形状看起来更像鹿,但它有两米高,角的宽度可达4米,是已知鹿类中最大的角。与现代麋的角不同,爱尔兰麋的角主要部分呈厚板状,伸出一系列尖角状的突出物,即鹿角尖。
目前活着的近亲则是欧洲淡黄鹿,但是淡黄鹿的体积要小很多。这样大的差别使得基因学家很难将爱尔兰麋的基因架构植入欧洲淡黄鹿体。大角鹿又称爱尔兰麋鹿或巨鹿,是有史有来体积最大的鹿。它于更新世晚期或全新世早期生活在欧亚大陆,西至爱尔兰,东至贝加尔湖以东。
据有记录的最晚生存时期是在大约公元前五千七百年,即7千7百年以前。巨鹿因其体型硕大而闻名,通常它到肩部就有2.1米高(合7英尺),尤其它的鹿角也是已知鹿科动物中最大的,两鹿角尖距离可达3.65米(合12英尺),重达90英镑。关于爱尔兰鹿灭绝的原因,人们更倾向于是因为鹿角,而不是其硕大的体型所致。
因为前者会给观者带来巨大的冲击力,远胜于实际拥有它。一些人认为正是由于人类的猎杀,才导致爱尔兰鹿象其它史前大型动物一样走向了灭绝,更有猜测认为由于雄鹿的鹿角过于巨大,使其不易于在丛林地区活动,这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适应不良症&。然而,人类过度猎杀的证据并不充分,同时作为大陆性物种,它应在生存过程中与人类共同进化,因而更应适应了人类的存在。
已灭绝的动物:霸王龙
霸王龙是有史以来生存于陆地上的最大的食肉动物,灭绝与6千5百万年前,体长达到43.3英尺,身高16.6英尺,据估计体重更是达到7吨之巨。与其它恐龙相比,霸王龙算是两足食肉动物,其巨大的骨架靠它身后那条又长又重的尾巴来维持平衡。
相对于它强壮有力的后肢,霸王龙的前肢十分瘦小,且只有两个脚趾。北美岩层中曾发现过霸王龙的化石,据信它们应该生存了约3百万年,那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6850万至6550万年前白垩纪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的晚期。
在白垩纪第三纪发生令大批动物灭绝的事件之前,霸王龙是生存时间最长的恐龙之一,据考证当时约有三十多种霸王龙,但我们所知的也只是恐龙化石而己,虽然研究人员也有幸发现了一些软组织。不过,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使科学家能够深入研究恐龙的生物特性,如生活在史和生物力学等。
已灭绝的动物:白暨豚
白鳍豚(学名:Lipotes vexillifer)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
白鳍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白暨豚是在扬子江发现的一种淡水海豚。最后一只在2002年死去,在2006年搜查现存白暨豚失败了。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已灭绝的动物:斑驴
作为非洲最有名的灭绝动物之一,斑驴实际上是草原斑马的亚种,为什么叫斑驴,顾名思义一半象斑马,一半象马,自1883年后灭绝,曾大规模地生活在南非基普省和桔色自由州的南部地区,它与其它斑马的区别就在于明显地只在身体前半部分有条纹,而到身体中间部分时条纹就逐渐变淡消失,条纹间黑色的区域逐渐变大,直至后腿和臀部全都是一片棕色。
它的名字quagga来源于Khoikhoi语言对斑马的称呼,是个象声词,得自斑驴的叫声。最初在1788年时,斑驴被视作一个独立物种--马属斑驴;而在其后约五十年间,自然学者和探险家们发现了许多种其它斑马,由于各种斑马间毛皮的花纹各不相同(实际上任何两只斑马身上的条纹都不会完全一样)。
分类学家发现这样一来新兴物种太多了,并不利于人类区分哪些是真正的物种,哪些是亚种,哪些只是自然变异。就在人类还未理清分类的混乱之时,在人类的猎食、收集皮革、家养驯化之下,斑驴已走向了灭绝。最后一只野生斑驴大约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被射杀,世界上最后一只捕获的斑驴则与1883年8月死于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马吉斯特拉(Artis Magistra)动物园。
由于对斑马的分类极度混乱,尤其是对于一般大众来说,斑驴灭绝时人们还将它视作一个独立物种。斑驴是首类进行了DNA测试的灭绝动物,在史密森学会近斯关于遗传的调查中,发现斑驴实际上根本不是一个单独物种,而是草原斑马的众多变种之一。
已灭绝的动物:渡渡鸟
1799年灭绝,打过的人应该知道,在绕过好望角时候,有种奇特的鸟.那就是渡渡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渡渡鸟不会飞跑得也不快,非常好抓。有些人认为渡渡鸟是被殖民者吃光的。
但据记载,渡渡鸟肉又硬又难吃,所以岛上的殖民者除了打着玩,不会打渡渡鸟的主意。但渡渡鸟就是被人类给害灭绝的。欧洲人往毛里求斯岛上输入了猫、狗、大鼠、猪以及食螃猴,这些动物或以渡渡鸟为食,或排挤了渡渡鸟,或破坏了渡渡鸟生存的环境,总之就是这些入侵物种把毫无抵抗力渡渡鸟给弄没了。
已灭绝的动物:袋狼
袋狼是现代已知的最大有袋食肉动物,自1936年后灭绝,最终灭于侵略者之枪,澳大利亚独有品种,原生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据估计在二十世纪开始灭绝。由于它的背部有斑纹,人们更愿意叫它塔斯马尼亚虎、塔斯马尼亚狼,更口语化的称呼是塔兹虎,它是袋狼属中最后生存的成员,目前人类发现的与该物种有关的只是形成于中新世早期的化石。
早在欧洲移民来到澳洲大陆定居之前数千年,袋狼已在这里灭绝了,但在塔斯马尼亚岛,仍有一定数目的袋狼存活了下来,同时这里还有塔斯马尼亚袋獾等特有物种。由于资金的刺激,过度狩猎越来越猖獗,这是袋狼在其后走向灭绝的最主要原因,另外的原因则包括疾病、狗的引入和人类侵入其栖息地等。
虽然官方记录称袋狼早已灭绝,但仍时有报道称目击者曾发现过袋狼的踪迹。现如今,又有发现塔斯马尼亚袋狼的传说,甚至有人拍摄到了照片,但是还没有捕获到活的标本,因此无法证实。澳大利亚一份动物学刊物上曾经发表了一篇报告。
报告人大卫声称,在西澳大利亚尤克拉以西110公里的一个石灰岩洞中,发现了一头腐败的动物尸体,尸体身上的大部分软组织已经腐烂,或被昆虫啮食,露出根根白骨,但背脊残留毛皮上的深褐色虎皮斑纹却清晰可见,残存的舌头和左侧眼珠也具有塔斯马尼亚袋狼的特征。
这具动物尸体运到西澳大利亚自然历史博物馆后,经专家鉴定,确实属于塔斯马尼亚袋狼,但对尸体死去时的时间,人们还有分歧,有的认为,尸体虽已腐烂,但相对来说还是新鲜的,这说明袋狼消失多年后又重新出现了。而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这尸体是几千年前的塔斯马尼亚袋狼干尸。塔斯马尼亚袋狼的生死之谜,今天依然没有解开。
已灭绝的动物:昆士兰毛鼻袋熊
昆士兰毛鼻袋熊分布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部、南部和中部的半沙漠化草原地区。它的长相虽然不善,却是地地道道的食草动物。昆士兰毛鼻袋熊的体型非常强壮,腿脚有力,爪子锋利。1900年灭绝。昆士兰毛鼻袋熊灭绝的原因。
栖息地破坏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以及和家畜争夺事物而遭到捕杀,昆士兰毛鼻袋熊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栖息地有小规模火山爆发,影响其生育地.在新南威尔士州的里否赖纳地区,曾经生活在那里的数量众多的昆士兰毛鼻袋熊,已经很长时间不见踪影了。在昆士兰东南部,昆士兰毛鼻袋熊在1900年就已经灭绝了。
已灭绝的动物:恐鸟
恐鸟是数种新西兰历史上生活的巨型而不能飞行的鸟之一。目前根据从博物馆收藏所复原的DNA,已知有十种大小差异不同的种类,包括2种身体庞大的恐鸟,其中以巨型恐鸟最大,高度可达3米,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小型的恐鸟则只有火鸡大小。
身高平均约3 米的巨型恐鸟中,最大的个体高约3.6米,体重约250千克。在300多年以前,巨型恐鸟可称得上世界第一高鸟。虽然上肢已经退化,但恐鸟的身躯肥大,下肢粗短。尽管下肢发达,庞大的身躯使得恐鸟的奔跑能力远不及鸵鸟。恐鸟在1800年彻底灭绝。
人们对恐龙的灭绝相当熟悉,也相当关心,同样已经灭绝,也同样与&巨&字联在一起的另一种动物似乎很陌生,这种动物就是&恐鸟&(moa)。恐鸟是一种很早以前生活在新西兰的一种无翼大鸟,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种人类已知的最大的鸟的灭绝是因为人类滥杀的结果,但科学家发现,这种鸟灭绝,责任 恐鸟像并不全在人类身上。
在人类到来之前,恐鸟的数量为什么会下降得如此厉害?吉梅尔提出了几个新奇的理论,其中一个理论就是由于火山爆发导致恐鸟数量下降。他认为不是气候变化导致恐鸟数量下降,因为这个观点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在新西兰北部岛屿中心的陶波湖周围,火山经常爆发,一而再再而三地毁坏当地恐鸟的生活区。另外,在人类到来之前,恐鸟已经有天敌了,如新西兰的一种巨鹰。
已灭绝的动物:南加利福尼亚猫狐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在1903年灭绝,是一种夜行性食肉动物。主要以鼠、兔和昆虫为食。和其他种类的狐一样,南加利福尼亚猫狐的食性也表现为多样性,在主食以外,它们有时也吃一些植物。南加利福尼亚猫狐捕猎时的奔跑速度相当敏捷,即使是在奔跑中转身动物也非常迅疾,但耐力不持久。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灭绝的原因,18世纪末,随着开发西部的热潮到来,南加利福尼亚猫狐的霉运也就开始了。人们发现南加利福尼亚猫狐的经济价格虽然不高。但用来练枪法和取乐也确实不错。又因为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会毁坏农作物,所以农场主对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也非常反感。
随着&人祸&的频频袭来,南加利福尼亚猫狐数量急剧下降。1903年,南加利福尼亚的猫狐首先灭绝了,其他地区的猫狐也纷纷走到了灭绝的边缘。所以人类应该好好的爱护环境,给其它物种一个生存的机会。
已灭绝的动物:圣诞岛虎头鼠
圣诞岛虎头鼠生活在印度洋圣诞岛上的一种大型鼠类,已于1900年灭绝。圣诞岛虎头鼠性情十分温顺,乖巧,是一种生活在草丛中的食草鼠,主要以种子、植物的根、茎和水果为食。
已灭绝的动物:西非狮
狮子在动物界中一直被视为百兽之王,可是人类并没有把它们放在眼里。早在16世纪。欧洲人就踏上了西非和北非。来到这里后,他们经常进行狩猎活动,并把猎杀狮子视为最隆重的狩猎活动,是显示勇敢和技巧的行为。狮子在这些人的贪婪与胜利的欢笑声中一个个的倒下去。
人类不但猎杀成年的狮子,幼狮也被捕捉,然后带回欧洲,卖给那些有钱人及王公贵族。随着欧洲人的不断猎杀、捕捉,狮子在西非、北非一天天地减少,到了1865年,最后一个西非狮也倒在了枪口之下,北非狮也在1922年永远消失了。
已灭绝的动物:北美白狼
北美白狼是一种体大、头长的狼种,北美白狼全身都是白色的,只有头和脚呈浅象牙色。生活在人烟稀少的纽芬兰岛的荒山上。这些长达两米,重逾70公斤,令人望而生畏的巨狼,总是成双成对厮守,终身相亲相爱。在19世纪初叶,北美大平原曾是世界上野生生物最丰饶的地区之一。原文地址:http://www.yi2.net/article/79.html
然而,1880年以来,狼的数量便开始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锐减。同时失去的动物还有野牛、灰熊、羚羊、美洲鹤及草原榛鸡,连带着大大小小的野生动物,或被枪杀、或遭荼毒。北美白狼为第一种走向灭绝的北美狼。北美白狼有一个特有象征意义的名子:贝奥图克狼。
显示白狼与纽芬兰岛的加拿大土著贝奥图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北美白狼与贝奥图克人作为狩猎伙伴和谐第生存于同一块地盘上由来已久,互无敌视,互不相干预。 在欧洲人征服新大陆的过程中,北美白狼从天然的居民变成了&贪婪的魔鬼&,1800年英国用&现代文明&的枪炮征服纽芬兰,消灭贝奥图克人,继而开始对北美白狼下毒手。
因为北美白狼总是袭击他们的家畜。─这是外来文明献给&魔鬼&的礼物。英国杀狼法令,报酬为五英镑。1842年,英国以保护鹿群为由,下令悬赏捕杀和毒杀白狼,公、母、大、小狼一律格杀勿论,屠杀中很多野生动物同时遭殃,被误杀的鹿、野兔等动物不计其数。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白狼被追赶得走投无路,
北美白狼再加上白狼分布范围广,与人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这样人们更加憎恨白狼,一只只白狼被枪杀,人们还用投毒的方式一次害死了上百只白狼。人们在鹿的尸体中注入马荀子茧,放在白狼可能经过的地方,这样无论是公狼母狼还是狼仔都无法逃脱厄运。这种投毒方式不仅害死了白狼,别的野生动物往往也不能幸免于难。不久1911年,世界上最后一只北美白狼被枪杀。
已灭绝的动物能复活吗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能复活吗?猛犸、毛犀牛、渡渡鸟、恐龙、爱尔兰糜鹿等早已灭绝的动物呢?创造任何生物的方法都写在了该生物的DNA里。从理论上说,只要能找回完整的基因序列,一种已灭绝动物就可能复活,但是,如果找不回基因序列就无能为力了。
通常,一个生物死亡后,如果,不加处理,其体内的DNA很快会被阳光和细菌破坏殆尽。只有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该生物的DNA才能得以保存。例如,如果该生物是冻死在西伯利亚那样冰冷的荒原上,或者死于漆黑的洞穴或一个完全干燥的地方,那么就非常有可能在这个生物样本中发现完整的DNA片断。
不过,即使是在理想的条件下,基因物质也不可能保存100万年,这就是为什么5600万年前灭绝的恐龙不可能复活的根本原因。只有死亡时间较短的样本才有可能提供高质量的DNA。用科学家的话来说,&保存年代少于10万年的样本才值得认真研究。&
以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生物技术,还不能仅仅依靠存储在计算机里的基因序列来创造活的生命。换句话说,要让已经灭绝的动物复活并不容易,它需要将目前的生物技术大幅升级,对此,科学家甚至还无法想象具体该怎么做。
但人们普遍相信,总有一天,总会有人尝试成功的。毕竟,仅仅50年前,又有谁能相信人类现在能够解读自身的基因密码、能治愈遗传疾病、能克隆各种哺乳动物。并且接近创造人工生命呢?
带来希望的猛犸
1999年10月底,俄罗斯科学家从西伯利亚的冻土下,成功地发掘出了一头保存完好的猛犸。这头俗称长毛象的动物,是法国考古队与俄罗斯学者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带泰米尔半岛发现的。由于最初是当地牧民扎尔科夫兄弟俩偶然踩到了猛犸露在地面上的门齿,才引起人们注意的,所以这头猛犸被命名为&扎尔科夫&。
尽管人们曾于1947年和1977年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带中,相继发现过被封冻的猛犸,但这次发现的猛犸保存最为完整,而且猛犸身下藏有极其完整的水草。猛犸&扎尔科夫&的发现已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的极大重视,国际知名学者相继前往进行实地考察。
经初步鉴定,这头猛犸生活在2万年前,是在47岁时的。俄国科学家视这头猛犸为国宝,在挖掘时为避免它受到任何损伤,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费了很大力气,开凿出了一块含有猛犸的重达23吨的巨型冰陀;冰陀由一架&米-26&直升飞机运往建有猛犸博物馆的东西伯利亚西北部的哈坦加城。
猛犸被保存在零下15摄氏度的恒温冰窖里,科学家采用了最先进手段,使冰陀一点点融化,直至裸露出皮肉俱全的猛犸。2008年11月,当基因学家公布了该猛犸几近完备的DNA序列时,能否利用已有的克隆技术让这种生活在2万年前的巨兽复活,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尽管让已灭绝的动物重返大自然会带来一大堆实际问题,诸如让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会不会危及现存的动物等等,但人们还是紧张、兴奋地期待着奇迹的诞生。最近,一科学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克隆实验:使得一只死亡并冷冻了16年之久的老鼠&复活&了。
自从克隆羊&多莉&诞生后,科学家们成功克隆了各种动物,但他们都是采用活着的动物的细胞进行克隆的。这是首次成功克隆存放如此长时间的冷冻动物。人们希望,这一技术将在不久的未来,使得猛犸和剑齿虎等早已灭绝的动物重新复活。
此前有人认为,冰晶会破坏冰冻细胞的DNA,使它们丧失机能。为此,日本科学家利用了冷冻动物的大脑细胞,他们认为大脑的高脂肪以及头骨可以有效地保护脑细胞,减小被冰晶破坏的可能性。他们从一只普通的雄性死亡老鼠的身上提取脑细胞并剥离出细胞核;然后,将剥离出来的细胞核与一个卵细胞结合,完成人工受精。
当卵细胞受电流激活后,开始分裂并长成一个新生命胚胎。数日后,胚胎被置入代孕雌鼠的子宫内。三周后克隆幼鼠出生。据研究人员介绍,这些克隆幼鼠并未出现任何畸形,而且已经进入成年期。目前,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着手研究,克隆原来生活,在澳洲1936年才灭绝的塔斯马尼亚虎。
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始尝试复活5年前灭绝的一种野生白山羊。在所有复活计划中,青少年们最关注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恐龙的复活了。可惜,经过6000多万年的时间,恐龙的基因都被分解了,即使从理论上讲,也不可能再复活了。科学界对动物复活计划褒贬不一。
反对者认为,复活猛犸并不具备特别的意义,因为它在生物进化链上的地位已经很清楚。而且,根据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物种灭绝是自然现象;人为干涉生物界的自然淘汰。违背了自然规律。赞成者认为,这是一次大胆的挑战。
如果能通过克隆技术成功复活猛犸等已经在地球上灭绝的动物,对于拯救是一大突破性进展。尽管争论不止、2009年1月,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还是选出了一些最可能被复活的已灭绝动物。他们的选择不仅基于复活的可行性,更基于每种动物的&超凡魅力&&&复活这种动物将带来多大的惊喜。以下是被选出的动物的一部分:
1万年前灭绝的剑齿虎
传说中的这种动物拥有特别的犬齿。也许将成为未来的一道风景。如果能从保存在永久冻结带的样本中成功分离出合适的DNA片断,从而获得剑齿虎的基因组,那么剑齿虎活着的近亲狮应该是个不错的卵子捐献者兼代孕母亲。
1.1万年前灭绝的短脸熊
这种体形高大的动物将使现存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北极熊相形见绌。如果站起来,重达一吨的短脸熊要比北极熊高三分之一。由于有样本保存在永久冻结带中,重获短脸熊的DNA是可能的。短脸熊活着的近亲是南美的眼镜熊,这两个物种约500万年前才分道扬镳。但不幸的是,眼镜熊的体重只有短脸熊的十分之一,它可能无法成为一个很好的代孕母亲。
1.1万年前灭绝的雕齿兽
这种外形如同&甲壳虫&汽车的巨型犰狳,曾甩着它尖尖的球棒似的尾巴,在南美洲的乡间出没,有些人甚至认为现在还能看到它们。由于没有冰冻的雕齿兽,获得可用的DNA只能寄希望于在凉爽干燥的洞穴里发现它们的保存完好的样本。但除此之外,复活雕齿兽还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现存的最适合做代孕母亲的犰狳体重至多30千克,远不如雕齿兽。大小上的差异意味着代孕母亲难以进行正常妊娠。
8000年前灭绝的大地獭
大地獭站起来有6米高,估计重达4吨。由于灭绝的时间相对较晚,几具带有毛发的标本已经被发现,而毛发是DNA的一个绝好来源。这是否意味着有可能得到大地獭的基因组?科学家的回答是:&绝对可以。&但复活大地獭的最大困难也在于没有合适的代孕母亲。它的活着的近亲&&三趾树獭,相比之下太小了。三趾树獭也许可以提供卵子以产生一个巨型的大地獭的胚胎,但是胎儿将迅速长大到代孕母亲无法容纳的程度。
1936年灭绝的塔斯马尼亚虎
塔斯马尼亚虎又称、&袋狼&,最后一只叫&本杰明&的袋狼于1936年死于澳大利亚霍巴特动物园。由于现存有各种时间不到100年、保存完好的组织,因此最有可能获得高质量的DNA,从而完成袋狼的基因排序。至于复活,像袋狼这样的有袋动物也许要比大多数哺乳动物更容易一些。
它们的孕期通常只有数周,胎盘的形成期也很短暂,这意味着胚胎和代孕母亲之间的排斥风险较小。袋狼的代孕母亲可能会是袋獾。胎儿出生后,可以在一个人工育儿袋里用奶喂养。除此之外,最有可能被复活的还有渡渡鸟、毛犀牛、爱尔兰糜鹿等。
就目前,现在世界上已有400多种兽、593种鸟、209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小编总结:以上介绍的一些已只是部分,还有很多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人们的视野。究其原因,这些珍稀动物的灭绝与消失虽然与栖息地环境气候的改变有关,但是和人类的威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人类不能认识到动物灭绝带来的警示,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或许有那么一天,我们还会发现周围还有许多小动物越来越少,甚至连人类自己也会走向灭绝。
关于的文章
猜你感兴趣
关注周排行
关注总排行&&&新闻热线:021-
曾经兴盛却最终灭绝的10种史前巨型生物
原标题:曾经兴盛却最终灭绝的10种史前巨型生物
说到远古的巨型生物,您可能脑中马上浮现出的就是恐龙。但其实除了恐龙之外,许多地球上现存生物的“祖先们”,都曾是史上体型巨大无比却最终灭绝的生物。BBC earth近日总结了大到难以置信的10种巨型生物。
◆01史前龙虾(Aegirocassis benmoulae)
史前龙虾是4亿8000万年前生活在海里的一种巨型虾类。它以发现者Mohamed Ben Moula的名字命名。史前龙虾全长约2米,用与它那巨型躯体不相称的鳃,吞食海水里的浮游生物。
这是史前龙虾的鳍。2015年3月nature上发表的论文论证了这个鳍后来进化成了节肢动物的手和脚。
◆02海蝎子(Jaekelopterus)
海蝎子生活在约3亿9000万年前的河流和湖泊中,看起来像一只巨型蝎子。它全长2.5米。研究认为,海蝎子所处环境的氧浓度高于现在并且没有天敌,因此进化成为硕大的体型。
◆03远古巨蜈蚣(Arthropleura)
远古巨蜈蚣曾是地球上最大的节肢动物,它是蜈蚣的祖先。远古巨蜈蚣全长2.6米,全身覆盖着大约30个像盾牌一样的环节。人们从它排泄物的化石里发现了蕨类植物的孢子,因此认为它可能是食草动物。
◆04巨脉蜻蜓
巨脉蜻蜓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昆虫,是蜻蜓的祖先。它全长65公分,为了能让巨型的躯体展翅飞翔,它身体里长的不是气管,而是肺。巨脉蜻蜓在氧浓度高的环境下变得巨大,随着氧浓度降低而在地球上消失。
◆05帝鳄(Sarcosuchus)
1997年,研究人员在西非的尼日尔河里发现了史上最大的鳄鱼化石。这种巨型鳄鱼被命名为“帝鳄”。帝鳄全长12米,体重8吨,研究认为它以捕食鱼类和小型恐龙为生。
◆06史前巨螈(Metoposaurus)
史前时期的鱼类捕食者,不只有像帝鳄那样的巨型鳄鱼,还有“史前巨螈”。它全长3米,外形像巨型山椒鱼,伺机捕食较浅水域的鱼类和小动物,曾广泛生存在地球各处。
这是史前巨螈的化石,全长2米。令人意外的是,史前巨螈是青蛙和蝾螈等两栖类动物的祖先,和山椒鱼的关系却比较远。
◆09巨齿鲨(Megalodon)
巨齿鲨是史上最大的鲨鱼。它的体长是大白鲨的3倍,体重是大白鲨的30倍。研究认为,巨齿鲨以捕食鲸鱼为生,于上新世中期(约600万到200万年前)灭绝。另外,由于它的骨骼由软骨组成,因此被发掘出的化石也非常少。
画面中央最大的褐色物体是巨齿鲨的牙齿,其它是地球上现存的鲨鱼的牙齿。通过牙齿大小的比较,大家就可以对“巨齿鲨到底多么巨大”有一个概念了。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曾经兴盛却最终灭绝的10种史前巨型生物
日 11:03 来源:今日头条
原标题:曾经兴盛却最终灭绝的10种史前巨型生物
说到远古的巨型生物,您可能脑中马上浮现出的就是恐龙。但其实除了恐龙之外,许多地球上现存生物的“祖先们”,都曾是史上体型巨大无比却最终灭绝的生物。BBC earth近日总结了大到难以置信的10种巨型生物。
◆01史前龙虾(Aegirocassis benmoulae)
史前龙虾是4亿8000万年前生活在海里的一种巨型虾类。它以发现者Mohamed Ben Moula的名字命名。史前龙虾全长约2米,用与它那巨型躯体不相称的鳃,吞食海水里的浮游生物。
这是史前龙虾的鳍。2015年3月nature上发表的论文论证了这个鳍后来进化成了节肢动物的手和脚。
◆02海蝎子(Jaekelopterus)
海蝎子生活在约3亿9000万年前的河流和湖泊中,看起来像一只巨型蝎子。它全长2.5米。研究认为,海蝎子所处环境的氧浓度高于现在并且没有天敌,因此进化成为硕大的体型。
◆03远古巨蜈蚣(Arthropleura)
远古巨蜈蚣曾是地球上最大的节肢动物,它是蜈蚣的祖先。远古巨蜈蚣全长2.6米,全身覆盖着大约30个像盾牌一样的环节。人们从它排泄物的化石里发现了蕨类植物的孢子,因此认为它可能是食草动物。
◆04巨脉蜻蜓
巨脉蜻蜓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昆虫,是蜻蜓的祖先。它全长65公分,为了能让巨型的躯体展翅飞翔,它身体里长的不是气管,而是肺。巨脉蜻蜓在氧浓度高的环境下变得巨大,随着氧浓度降低而在地球上消失。
◆05帝鳄(Sarcosuchus)
1997年,研究人员在西非的尼日尔河里发现了史上最大的鳄鱼化石。这种巨型鳄鱼被命名为“帝鳄”。帝鳄全长12米,体重8吨,研究认为它以捕食鱼类和小型恐龙为生。
◆06史前巨螈(Metoposaurus)
史前时期的鱼类捕食者,不只有像帝鳄那样的巨型鳄鱼,还有“史前巨螈”。它全长3米,外形像巨型山椒鱼,伺机捕食较浅水域的鱼类和小动物,曾广泛生存在地球各处。
这是史前巨螈的化石,全长2米。令人意外的是,史前巨螈是青蛙和蝾螈等两栖类动物的祖先,和山椒鱼的关系却比较远。
◆09巨齿鲨(Megalodon)
巨齿鲨是史上最大的鲨鱼。它的体长是大白鲨的3倍,体重是大白鲨的30倍。研究认为,巨齿鲨以捕食鲸鱼为生,于上新世中期(约600万到200万年前)灭绝。另外,由于它的骨骼由软骨组成,因此被发掘出的化石也非常少。
画面中央最大的褐色物体是巨齿鲨的牙齿,其它是地球上现存的鲨鱼的牙齿。通过牙齿大小的比较,大家就可以对“巨齿鲨到底多么巨大”有一个概念了。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曾经落魄后来成功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