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人类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机的发明,从烽火台的狼烟到现代互联网技术,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在工作乃至事业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实践告诉我们:在学习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脑子就灵;在工作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办法就多;在事业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天地就宽;在修养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形象就好。
具体说来,创新思维对我们个人的直接影响、重要作用、乃至积极意义,可归纳以下几点。 1、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与无,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 2、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与低(大与小),将决定一个人的事业天地。 3、创新思维能力的超与凡,将决定一个人的勇气谋略。4、创新思维能力的显与隐,将决定一个人的目标设计。而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主要来自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
社会的发展,课程的改革都要求我们的教学由指导学生继承学习向引导学生创新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时代的要求。中学物理学科本身特点决定了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物理教师,毫无理由回避积极寻找、探索一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中学物理教学的新路子。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本人认为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教师素质及观念方面: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估者,在教学双边互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教师不要再把风华正茂的学生当作“录音机”或者“容器”,而实行灌、挤、压;而要相信学生是会思考、会自学、会创新、智力相当的群体进行疏、导、引;教师要淡化权威角色,强化指导功能,由管束走向指导。教师不要再经常以“领导者”和“家长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要求学生言听计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因而,教师只能把自己当作指导、启发、激励学生学习、求知、创新的引路人。
其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建立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关系。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课堂上构建多边活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体现教学特长。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坦诚相见,感情沟通,智慧碰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产生勤学、乐学、好学的志趣。
其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掌握现代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理念,并且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自如,游刃有余,才能摆脱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以至在教学中面对新的科技知识,新的教育手段捉襟见肘,无法适应的尴尬局面。
二、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1.注重物理学史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物理史的教学,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适当向学生作以介绍,如:瓦特通过观察水沸腾对水壶盖的振动现象从而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通过这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无处不有,创造就在身边,物理这门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科学发现过程就是创新过程,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同时也要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适时引入与物理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物理成就,介绍学科新动向。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科学技术信息,增加有关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信息,增强学生创新的使命感,也有利于学生建立一个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孤立的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观点,引导他们去探索更新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创新永无止境。
2.注重启发,调动创新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
启发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运用直观启发方法,加强“示范”效应,引入学生“抢答”,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运用设疑启发方法,将设计的疑难问题发掘深化,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运用比较启发方法,抓住可比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运用情景启发方法,抓住关键环节,不断转变问题的情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运用类推启发方法,借助于已知的熟悉对象达到对未知生疏对象的某种理解和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上述种种灵活多样的启发方法,强化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精神、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例如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介绍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结合我国当代的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失败的精神
在创造活动中,错误和失败远远多于成功。爱迪生发明电灯,瓦特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把飞机送上天,都是建立在成千上万次失败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失败会使人聪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在物理教学中要将科学家们可歌可泣的百折不挠的意志,献身科学的精神融合在知识传授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人类的进步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5.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精神
协同合作精神是21世纪对人材的基本要求。重大的发明创造,需要众多人才共同去探索、开发、创造。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以满足未来的社会对人材的需求。
三、强调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与其说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的,倒不如说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的,因为如果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也就谈不上解决问题。传统学习重视的是问题的答案,特别是所谓“标准答案”,往往忽略了问题本身。而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新,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新。
教学实施方面: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及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目前,大多数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般多注重理论的教学,而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实验教学,这关键是没能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在促进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发展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而实际上,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创新能力正是现代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怎样通过物理实验的改革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方面:
一、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做实验之前,教师要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理解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来展现给学生,这就是演示实验,虽然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的将演示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并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教具的改进,实验过程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办法等。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将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高一物理教材中,我们可以尝试将“力的合成”改为“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在实验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及处理实验数据,总结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样让学生在实验中先获得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比起单纯地教师演示、讲解的效果,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强,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能有更容易让自己接受的方法,教师可因势利导,及时对学生中那些方法独特、标新立异的做法予以肯定和帮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敢于另辟蹊径,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创新意识。
二、强化实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物理实验的优化与创新既包括以新的视角对原有实验的思考,找出不足或缺陷给予矫正,也包括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来确定实验仪器、装备和操作方案等。主要有实验方式的改进和实验装备、实验方案的改进。
高中物理教材上的实验有些地方可能比较抽象或者与现实有偏差,加之大部分学生过分依赖教材中说明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创新设计,鼓励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对现有实验进行大胆创新。我们可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适当改变实验方法、实验装置,优化原有的实验,进行新的实验。
例如在高一物理教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节的实验教学中,课本上参考案例所给出的前提条件是水平板必须光滑,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摩擦是不能忽略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实验,结果用拉力来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力,实验不能验证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学生由此提出疑问,在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又如何用拉力来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力呢?提出解决的办法,再次实验。
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这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利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常规的教学实验,主要是理解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正确实验结果的一种实验形式,基本上属于继承和接受前人的知识、技能。审视传统的物理教学,我们的观念总是强调确定性,排斥可能性,在这种教育的熏陶下,培养的学生往往长于求同,而弱于求异,其结果往往是墨守成规,缺少创新。要真正塑造创造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需要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发问,即便对那些已成定论的东西也不妨去重新审视或争论一番,使之不成为僵死的教条。诚如笛卡尔所说:“科学产生于怀疑”。充分利用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室是学生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的重要场所,如果实验室只是用来做一些课堂实验,其利用率是不高的。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望,有些学生则动手能力不强,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做不成功,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施展身手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便利。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能有效地拓展学生创造的空间。
具体办法可以采取自愿参加、定时开放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复习已经学过的实验的操作,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或自主选择身边的材料去做各种实验,完成自己设计的小实验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和基于何种目的,这些实验都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开放实验室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仍然是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教师要检查、修改学生的实验方案,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质疑、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更高目标和要求。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新课改下,作为物理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实践,努力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搜索:           
>>查看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更新日期:
| 点击:次 |
  摘要: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高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不仅在高科技领域需要创造性人才,在其他行业中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因此,我国各学校应当适应上述人才需要,尽快地建立起创造性教育教学体系。而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改变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自觉担负起时代与民族所赋予的历史重任。那么,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是学生的最好榜样,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学史的介绍以及物理知识、定理定律的发现,来介绍这些科学家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他们的好奇心、顽强的意志品质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为祖国、为人类而创造的热情;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了解本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命科学等问题,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品质,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根据相关教学理论,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学习要求:一是自觉遵守纪律,以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二是把握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等学习环节,学会学习;三是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实验操作中还坚持做到:提出要求,执行要求;要重复练习,以熟练、自然、自觉为目标;正面引导,积极提供仿效的榜样;督促检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不足。在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初步体会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物理学中诸多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都经历了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即打破旧的思想和思维模式,建立新思想和新模式。如教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引导学生注意这样的线索: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新结论――迪卡尔通过比较补充了伽利略的结论――牛顿通过综合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热学时,我先让学生了解热质说中的热量的定义,它对热学的定量研究有过积极意义,后来,伦福德通过观察机床磨制炮筒的过程,在生产实践中提出否定热质说的证据,创造性地揭示了热质说在理论上的根本错误,由此,再通过很多人的努力,建立了正确的分子运动理论。
  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物理实验一般有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几种。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在以往,课堂的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做的,学生是观众,参与性较少,这不利于其创造力的培养。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过程,再进行实验;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再观察实验现象。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增强学生的探索欲。
  2.在验证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验证性实验通常是指学生分组实验,以往常用的方法是老师先讲如何做甚至做一遍示范,再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步骤去做。结果往往是学生做完了实验还不知道这个实验目的是什么,更甚的是学生对实验中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方法等过后便忘得一干二净,在考试中碰到时竟无所适从,屡做屡错。如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一直是学生的失分点,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好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笔者认为,要克服这种情况首先得端正学生对待分组实验的那种无所谓的态度,其次是变分组实验为探索性试验,老师不应包办,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老师在实验前只需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和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让他们自由组合小组,自己去挑选仪器,自己去设计数据记录表,自己处理数据,教师最好适当地留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其利用有关仪器去验证。这样做,学生真正成为了实验过程的主人,必须自己动脑筋去想和做了,而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单纯的模仿了。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实验。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而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的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首要一步是收集信息资料。有的从图书馆(室)获取资料,有的从课上获取信息,有的采访专业工程师,有的编写问卷调查,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作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人的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生当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从中学到大学这个“黄金时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期,我们作为教师,务必抓住这一关键的时期,切莫错失良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靠一两位老师或者一两节课或者开展一两个活动便可以实现的,必须动员全体教师,并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进行,让学生能够真正全方位的提高。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团结一致,必定能够完成为社会输出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任。
本文出自:http://www.1k2k.net/jiaoyulunwen/34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看看论文网 版权所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您的位置: >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重庆 409000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培养高校学生的物理学习创新能力,那么教师在展开教学工作中,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关键,教师为引导,在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来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探究、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本文以STS教育的理念为基础,结合信息技术的利用,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做出了探究,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分 类】
【关键词】
【出 处】
138-138页 共1页
【收 录】
【参考文献】[1]张权.高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读写算:教育导刊,.[2]汤娟娟.浅议高中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下,.[3]陈炤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高教,.[4]鲁世明.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34-35.[5]黄春生,李娜.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交际,5.[6]周志平.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3.
期刊简介: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 教育科学)简称: 《引文版:教育科学》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批准的国家级电子学术教育期刊,由科技部西南...
同期文献2016年 第08月 09卷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位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将发挥以往时代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依赖于教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所以,对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就日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我国的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及高考“3+X”模式,也是愈来愈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物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要认识理解“创新能力”的基本意义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理解什么叫创新。“创新”──从本质上看,创新就是发现事物的“新关系”并按照新关系形成作品(精神的与物质的)。人们知道,任何事物都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决定事物的功能。当需要事物具备新功能时,人们往往采取按“新关系”组合要素的办法。如果不想改变事物的功能,却要求更合理的结构,其做法也是找到能承载“更合理的结构的要素的新关系”。从举世瞩目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一不是发现新关系的结果。当然这里有必要提及,发现事物的新关系需要相应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形成,它与教师的启发教学有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否则,创新本领再强的人也会空怀壮志。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
  要培养创新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好物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并知道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发展智力和形成新能力的基础,而能力则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物理这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很强,由许多基本概念和规律组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类比、抽象、概括、总结与归纳等智力活动,把所学的基本概念与规律进行分析综合,把有关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系统中,把知识点连成知识面,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知识之后,智力就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创新能力也会提高,所以教学过程应当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三位一体的活动过程。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本人以为,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发展学生心智能力为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两主”教学模式。而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口头,并没有认真去做。笔者认为,教师应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把它转化成一个个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求解兴趣,引导学生一个个去解决。实践中,师生应共同探讨,教师要不断的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处处设疑、激疑。只有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张开思维的双翼,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带领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造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利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还需哪些辅助器材?怎样测量?请说出你设计的方案并画出电路图。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就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
  3.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力,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和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于是课堂上老是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的接受知识。偶而有学生对某个问题举手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他不能接受,把学生的这种直觉思维视为“异端”,大声喝斥,要么说学生是“笨蛋”,或者给其扣上一个“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大帽子,被赶出教室……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的思维天才。教师不但指导学生的学法,还要注重教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己去“捕鱼”。学生别出心裁地解决一道题,虽无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锻炼了心智,是甚为宝贵的。
  4.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判定感生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的教学,课前可先留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如何判定感生电流方向?怎样通过实验加以归纳得出?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共同设计一个用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组成的实验线路。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线路,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从中得出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将磁铁换成通电螺线管再做实验,或把通电螺线管放在线圈中,改变通电螺线管电流的大小,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归纳得出上述不同情况下的电磁感应现象所产生的感生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即楞次定律。通过启发诱导,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应用楞次定律,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没有模式可走。关键靠我们自己去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使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蓬勃发展。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此广大教师要承担起开发青少年的创造潜能,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因此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教师,只有广大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作风,具备较高的创新才能,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更多的适合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做出我们人民教师的最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能力培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