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算扣除数怎么计算算2014

今日新帖:1285 在线学员:7428
4682主题帖
1513问答数
论坛等级: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高级会计师
回帖:28329
经验:126236
鲜花:<span id='flower8
金币:<span id='medal28
一、2014年的工资扣税标准  工资扣除标准3500元/月(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二、2014年工资交税计算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3%—0=45(元)。  三、2014年工资纳税税率表  2014年实行7级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3500元/月(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税免征额3500元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具体表格如下: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1不超过1500元的不超过1455元的30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2055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251005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302755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3555057超过80000元的部分超过57505元的部分4513505  注:  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最美女会计
用今天的努力成就明天的辉煌
楼主其他文章
4682主题帖
1513问答数
论坛等级: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高级会计师
回帖:28329
经验:126236
鲜花:<span id='flower8
金币:<span id='medal28
一起来学习
用今天的努力成就明天的辉煌
4682主题帖
1513问答数
论坛等级: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高级会计师
回帖:28329
经验:126236
鲜花:<span id='flower8
金币:<span id='medal28
用今天的努力成就明天的辉煌
4682主题帖
1513问答数
论坛等级: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高级会计师
回帖:28329
经验:126236
鲜花:<span id='flower8
金币:<span id='medal28
用今天的努力成就明天的辉煌
6534主题帖
7602问答数
论坛等级: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资深会计师
回帖:40819
经验:160010
鲜花:<span id='flower52
金币:<span id='medal155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会计培训 正保培训项目
  您尚未登录,发表回复前请输入学员代码和密码,或。
学员代码:
密  码:
10.59.0.30:Execute time :0.07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注公众微信号:学会计网,用手机随时访问学会计网
查看: 6877|回复: 0
2014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示例
2014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示例
又到了年终奖发放的时候了,别忘了缴纳个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个人薪酬超过一定金额,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年终奖也是需纳入薪酬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年终奖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我们以一个示例进行计算演示:
小王在2013年12月工资6000元,同时领到2013年的年终奖20000元,当月所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如下:
1)当月工资个人所得税=()*10%-105=145元
2)年终奖个人所得税=5=1895元
当月个人所得税总额=145+元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
1、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高于3500元时,年终奖扣税方式为:年终奖*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2、当月工资低于3500元时,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年终奖-(3500-月工资))*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3500-月工资)除以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_52798.jpg (38.43 KB)
13:22 上传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2014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年终奖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即年终奖的总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我们举例就年终奖的正确计算方法和虚构的新规定上面的错误计算方法作一个对比。  正确计...
  2014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年终奖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即年终奖的总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我们举例就年终奖的正确计算方法和虚构的新规定上面的错误计算方法作一个对比。
  正确计算方法:(一)如果,发放奖金当月的工资超过3500,那么先将员工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税法规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然后按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即年终奖的总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例:张先生年终奖金是24000元,而且当月工资为3600元.我们先算税率20元 那么对应税率表应该是10%的税率和105的速算扣除数。
  按照公式 应纳税额:24000 ×10%-105=2295元
  (二)如果,发放奖金当月工资低于3500,那么我们要先用奖金把工资补到3500,再用剩下的奖金来计算。
  举例:王女士年终奖19100元,发放当月工资是3400元。那么我们就要从19100元的奖金里面拿100元来把工资补足3500元。用剩下的19000元来计算年终奖个人所得税。19000元÷12=1583.3元,对应税率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元。
  年终奖个税应缴纳:19000元×10%-105=1795元
  错误的计算方法:我们用错误的方法来为大家举例子:
  陈女士今年12月获得的年终奖为18000元,王女士年终奖为19000元。
  陈女士:10元,对应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3%、0,应纳税额=[(18000÷12)×3%-0]×12=540元,税后所得17460元。
  王女士:183元,对应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10%、105,应纳税额=[(19000÷12)×10%-105]×12=640元,税后所得18360元。
  知识链接:实施背景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的薪酬分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员工的固定工资在收入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奖励工资在收入中占的比例却越来越大,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
  根据《劳动法》规定,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部分组成。
  发放形式
  双薪制
  “年末双薪制”是最普遍的年终奖发放形式之一,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外企更倾向运用这种方法,即按员工平时月收入的数额在年底加发一个月至数个月的工资。 这是一种guaranteed bonus(有保证的奖金),一般外企普遍采用13薪、14薪或更多。
  A:12+1方式
  12+1的方法,即到年底企业多发给员工一个月的工资。这种是以时间为衡量指标的,只要你做满了一年,就可以拿到双薪。但这种方法在香港、新加坡地区已经不常用了。
  B:12+2方式
  当员工为公司服务了一整年,公司多发2个月的薪水作为奖励。这是非常灵活的做法,它一般有公司营业指标、客户指标和个人指标三方面来衡量。公司营业指标是以最少成本达到最优化效果,获得最大利润打分,客户指标是由客户满意度来打分,个人指标是由个人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数量打分。一般地,公司营业指标在双薪中占10-20%,集体工作量占30-40%,而个人指标则在双薪中占到40-50%的分量。也就是说,当你个人努力完成工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完成公司营业目标时,才能最终获得双薪。这种灵活的做法,已经在国外非常流行。它充分调动员工个人的积极性,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为公司做出贡献。
  绩效奖金
  这是一种variable bonus(浮动的奖金)。根据个人年度绩效评估结果和公司业绩结果,所发放的绩效奖金,这时发放比例和数额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通常情况下发放规则是公开的,如某某级别的target bonus(即个人表现和公司表现均是达到目标时对应的奖金)相当于多少月的基本工资(而且级别越高的人奖金占总收入的比例越高),但对每个人具体的绩效评估结果各个企业的处理方法不一样,有的对全员公开,有的不公开。
  通常是由老板决定的,没有固定的规则,可能取决于员工与老板的亲疏、取决于老板对员工的印象、取决于资历,取决于重大贡献等。通常不公开。民企多见。亚商大多采取的是第二种方式,部分人员还可以得到红包的奖励。
  除了发放现金,一些公司还将旅游奖励、赠送保险、车贴、房贴等列入年终奖的内容。无论企业用哪种方式发放年终奖,有一条原则是共通的,那就是年终奖的发放既要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也要顾及员工的心理期望值,只有把这两者兼顾好了,年终奖才能发放得“公平”,才能起到奖励和激励的作用,为企业第二年的运作埋下良好的伏笔。奖金的发放方案,不应该在将近年终时才考虑,在年初制定公司计划的时候,就应该制订好年终发放奖金时的考评指标、评价方法、发放规则等等相应的各项制度。
Powered by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受雇有关的其它所得。
工资薪金,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扣除标准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从日起,起征点为3500元)。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3%至45%)计缴个人所得税。
三费一金是指社保费、医保费、养老费和住房公积金
计算公式是: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不含税级距
不超过1500元的
不超过1455元的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注:①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②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例:王某当月取得工资收入9400元,当月个人承担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共计1000元,费用扣除额为3500元,则
王某当月应纳税所得额=00=49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5=425元。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计税规定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税所得;(5)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登记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投资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登记成立的独资、合伙性质的私营企业的投资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登记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投资者、经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批准成立的负无限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的其他个人独资、个人合伙性质的机构或组织的投资者,所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参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纳税。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是指纳税义务人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说的损失,是指纳税义务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义务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不含税级距
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5,000元的
不超过4750元的
1、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成本(费用、损失)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超过5,000元到10,000元的部分
超过4750元至9250元的部分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超过9250元至25250元的部分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25250元至39250元的部分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超过39250元的部分
对企事业单位的
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计税规定
&&&&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果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应先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按照承包、承租经营合同(协议)规定取得的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为:
A. 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适用5%一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B. 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后,企业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适用5%一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2)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应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
(3)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自行确定征收方式。(国税发[1994] 179号)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为: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劳务报酬所得计税规定
&&&&劳务报酬所得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个人担任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纳税。
劳务报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对于纳税人每次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适用30%的税率;超过50000元的部分,适用40%的税率
注:实质上为超额累进税率,判断加成征税的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而非收入额)
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不含税收入额
不超过20000元的
21000元以下的部分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21000元至49500元的部分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超过49500元的部分
获取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义务人从其收入中支付给中介人和相关人员的报酬,在定率扣除20%的费用后,一律不再扣除。对中介人和相关人员取得的上述报酬,应分别计征个人所得税(国税函[号)
稿酬所得计税规定
&&&&稿酬所得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作者去世后,财产继承人取得的遗作稿酬所得也应纳税。
稿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出版、发表作品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实际缴纳税额=应纳税额×(1-30%)。
任职、受雇于报刊、杂志等单位的记者、编辑等专业人员,因在本单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取得的所得,属于因任职、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应与其当月工资收入合并,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除上述专业人员以外,其他人员在本单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取得的所得,应按“稿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出版社的专业作者撰写、编写或翻译的作品,由本社以图书形式出版而取得的稿费收入,应按“稿酬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国税函[号)
例:李四一次获得稿酬收入32000元,其应纳税款应为:
32000×(1-20%)×20%×(1-30%)=3584(元)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计税规定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的所得,对于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公开拍卖(竞价)取得的所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纳税。个人取得特许权的经济赔偿收入,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纳税。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对个人从事技术转让中所支付的中介费,若能提供有效的合法凭证,允许从所得中扣除。(财税字[号)
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拍卖取得的所得,按照“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国税发〔号)。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税规定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支付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以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财税〔号)
个体工商户与企业联营而分得的利润,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财税字[号)
财产租赁所得计税规定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1)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财产租赁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
对个人出租房屋取得的所得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财税[号)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2)纳税人在出租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教育费附加,可持完税凭证,从其财产租赁收入中扣除。纳税人提供准确、有效凭证,由纳税人负担的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准予扣除。允许扣除的修缮费用,以每次800元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准予在下一次继续扣除,直至扣完为止。 (国税发[号)
(3)在计算每月取得的财产租赁所得个人所得税时,应先扣除有关税金、教育费附加和修缮费用,再按税法规定减除800元或20%的法定费用,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每月取得财产转租所得,可在扣除转租人支付的租金、税金和教育费附加后,再就其余额按税法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财产转让所得计税规定
&&&&个人取得的各项财产转让所得,包括转让有价证券(除股票转让所得外)、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都要纳税。
财产转让所得,以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财产原值,是指:
(1)有价证券,为买入价以及买入时按照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
(2)建筑物,为建造费或者购进价格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3)土地使用权,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费用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4)机器设备、车船,为购进价格、运输费、安装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5)其他财产,参照以上方法确定。
纳税义务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财产原值。
合理费用,是指卖出财产时按照规定支付的有关费用。
偶然所得计税规定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取得偶然所得的个人为纳税义务人;向个人支付偶然所得的单位为扣缴义务人。偶然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由支付单位实行源泉扣缴。
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个人参加有奖储蓄取得的各种形式的中奖所得,属于机遇性的所得,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中“偶然所得”应税项目的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支付该项所得的各级银行部门是税法规定的代扣代缴义务人。(国税函发[1995]98号)
个人购买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券、体育彩票(奖券)一次中奖收入在10000元以下(含10000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10000元的,应按税法规定全额征税。(国税发[号、国税函发[号、财税[1998]12号)
个人因参加企业的有奖销售活动而取得的赠品所得,应按“偶然所得”项目,由举办有奖销售活动的企业(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国税函[号)
Excel计算个税公式(2011税法)
=IF(F15-,IF(F15-,(F15-,IF(F15-,(F15--105,IF(F15-,(F15--555,IF(F15-,(F15--1005,IF(F15-,(F15--2755,IF(F15-,(F15--5505,IF(F15-,(F15--13505,0))))))))
F15是指应纳税工资单元格
汇深网 版权所有注册会计师
个人所得税的速算扣除数是怎么计算的
导读: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的速算扣除数的计算方法。作为会计人员要对个人所得税的速算扣除数的计算方法要熟悉以及了解清楚,如果大家对个人所得税的速算扣除数的计算方法存在疑问,可以参考下文个人所得税的速算扣除数的计算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个人所得税的速算扣除数是如何计算的
  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因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故称速算扣除数。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是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年末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如下:
  应纳税额=(收入总额&12)&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
  综上述公式求得的速算扣除数,可用直接计算法验证其准确性,以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第2级验证如下:
  ① 用上述公式计算:
  %)+0=105
  ② 用直接计算法计算
  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0
  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1500&3%)+(500&10%)=95
  速算扣除数=200-95=105
  例:张某2007年5月份取得工资收入9000元,当月个人承担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共计1000元,费用扣除额为1600元.
  则张某5月份应纳税所得额=00=64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5=905元。
  从上例看出:6400元适用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就是375元。
  个人所得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级距)
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1,500元
不超过1455元的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热门课程推荐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会计网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小K亲密互动,还有劲爆优惠等你来拿!
订阅QQ邮件
第一时间获取热门财会资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0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除特别注明外,作品版权归会计网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速算扣除数怎么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