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诸葛亮戒子篇篇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析萧绎《金楼子.戒子篇》的教育思想
2010年第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萧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著有《金楼子》一书。《金楼子?戒子篇》集中体现了萧绎的教育学思想。笔者从《金楼子?戒子篇》的写作背景、内容、特点等角度入手,阐述萧绎的教育思想,以期对今日之教育学研究有所助益。 中国论文网 /5/view-2053669.htm  关键词:萧绎 《金楼子》 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天监十三年(515年),封湘东郡王,后历任会稽太守、丹阳尹、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侯景叛乱,萧绎奉命讨伐,克平侯景后,即帝位于江陵,改元承圣,史称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为西魏所害,后被追尊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   萧绎生前著述甚多,惜多已亡佚,流传至今的,以《金楼子》一书最为重要。本文拟从《金楼子?戒子篇》入手,浅析萧绎的教育思想。   一 《金楼子?戒子篇》写作背景   第一,魏晋南朝战乱频仍,朝代更替频繁,官学兴废无时,对子弟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家庭承担,家学日渐勃兴。教子学儒是家学的重点。明人张一桂在《颜氏家训》序中说:   “迨夫王路陵夷,礼教残阙,悖德覆行者接踵于世。于是,为之亲者恐恐然虑教敕之亡素,其后人或纳于邪也,始丁宁饬诫,而家训所由作矣。”   第二,南朝重门第,而人们品评门第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是否具备优良的家族文化传统以及家法门风。因为文化素养在当时是衡量人才优劣的标准,对于家族子弟未来的仕宦生涯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魏晋南北朝世家大族多重视家学。研究者叶妙娜认为:东晋南朝崇尚风流人物,大族把学术与门第结合起来,作为维持地位不坠的重要手段。如:南朝时期,谢氏在军事、政治上的影响虽逐渐丧失,但仍可凭借文豪、诗人名世。孟繁冶在《论颍川鄢陵庾氏之崛起》中亦论及:“早在政治发展的重要积累期,颍川庾氏的文化特征就已十分突出。东晋时期,庾氏不但在政治上举足轻重,而且家族文化也最为发达。”因此,南朝门阀士族为提高其家族地位并维持其门第之不衰,高度重视家族、家庭教育。   第三,萧氏家族具有优良的文化家风与儒学品格。萧绎与其父萧衍,其兄萧统、萧纲并称“四萧”。对于萧氏父子四人,史称“一门能文”,“人人有集”,足见其文化家风之厚重。萧氏家族素来讲求做人的操守与品格,并逐渐形成世代传承的门风与品格。萧氏家族推崇的品格主要是仁孝。如史载萧衍年六岁时,其母去世,三天水浆不入口,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其子昭明太子萧统,史书记载他“性仁孝”、“仁德素著”、“性宽和容众”。其弟萧纲,“器宇宽宏”。萧统之子萧察,安于俭素,事其母以孝闻。萧绎亦深受其家族门风与品格的影响,如他在《金楼子?后妃篇》中,就深切表达了其对亡母的无限哀思。由此可见,萧氏是典型的儒学士族的作派,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受此熏陶,萧氏子弟多践守儒家道德,守孝尊仁,颇有厚道君子之风,而且他们又将此门风品格付诸对后代子孙的教育,世代相传。   二 萧绎教育思想的内容   1 修身之道   萧绎《戒子篇》中训诫后辈修身之道所用引文篇幅最大,其中又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立志   萧绎开篇通过批驳东方朔诫子之言以鼓励儿子们立志。东方朔《诫子书》开篇即云:“明者处世,莫尚于中”,这里的“中”可理解为中庸,是儒家最高的道德准则。他以“首阳为拙”,以老子“饱食安步,以仕易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之举为巧智。萧绎不赞成东方朔这种消极的教子哲学,他说“方今尧舜在上,千载一朝,人思自勉,吾不欲使汝曹为之也。”可见,他希望儿子们能够奋发图强,建功立业。萧绎勉励儿子们积极入世,然而,在如何对待功名这一问题上,他又是清醒的,他引用任之言“人皆有荣进之心,政复有多少耳。然口不及,迹不营,居当为胜。”肯定人有“荣进之心”,但又强调求取功名一定要“居当”,反对急功近利。   (2)慎言   在篇中,萧绎先引后稷庙堂金人铭:   “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又引崔子玉座右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恩慎勿忘。”   告诫儿子习诵这两铭。此外他还引用了马援《诫兄子马严马敦书》以教子慎言。   (3)慎独   萧绎引用枚乘的话“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勿为。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若自修。”告诫其子要“自修”、“内省”。又引用王昶《家诫》,“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已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反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也。”指明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毁谤,不应“反报”,“默而自修”才是上策。另外,萧绎还告诫儿子要勤于自省,他引颜延之所言教子,希望儿子们如颜氏一样“日省吾躬,月料吾志”。   萧绎特别重视慎独,在篇中,他引子夏之言: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必使长者安之,幼者爱之,朋友信之。是以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近,至于远也。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可不慎乎!”   从而告诫儿子要慎独。   (4)孝敬仁义   萧绎引王昶所言:   “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而立身之本也。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行成于内,名著于外者矣。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   他指出儒家经典之“孝敬仁义”不但是“立身之本”,而且还能令“宗族安”并为“乡党重”,以扬名显亲、永全福禄。   (5)谦让   萧绎引王昶所言: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也。”又引单襄公之言:“君子不自称也,必以让也。恶其盖人也。”   以示矜夸凌人的弊端。他还回忆自己“弱年重之中朝,名士抑扬于诗酒之际,吟咏于啸傲之间,自得如山,忽人如草,好为辞费,颇事抑扬”的经历,并语重心长地表明对此“末甚悔之,以为深戒”。   (6)中庸   这是萧绎对后辈的举止修养提出的劝诫。他引颜延之所云:   “喜怒者有性所不能无。常起于褊量,而止于弘识。然喜过则不重,怒过则不威。能以恬漠为体,宽愉为器者,善矣。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小忍则歇。故动无响容,举无失度,则为善也。”   认为要“以恬漠为体,宽裕为器”,避免过喜和过怒,以合乎于礼法的要求。   (7)贵和   萧绎引向朗戒子遗言:   “贫非人患,以和为贵。汝其勉之,以为深戒。”   以此告诫后人处世之道重在以和为贵。   2 齐家之道   萧绎分别引用颜延之语教子以齐家之道,颜延之语如下:   “欲求子孝,必先为慈;将责弟悌,务念为友。虽孝不待慈,而慈固植孝;悌非期友,而友亦立悌。夫和之不备,或应以不和,犹信不足焉,必有不信。倘知恩意相生,情理相出,可以使家有参、柴,人皆由、损。”   萧绎自云:“淫华怪饰,奇服丽食,慎毋为也。”教导子孙治家要崇尚俭约。   3 兄弟之道   萧绎引用陶渊明之言:   “汝辈既稚小,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为兄弟之义。鲍叔、敬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共父之人哉?颖川陈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范稚春,晋时积行人也,七世同居,家人无怨色。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汝其慎哉!”
  萧绎想以此告诫子孙处理兄弟关系务以和睦、团结为重。   4 治学之道   在指导儿子读书治学方面,萧绎自有其独到之处。其《戒子篇》云:   “处广厦之下,细毡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岂与夫驰聘原兽同日而语哉?凡读书必以《五经》为本,所谓非圣人之书勿读。读之百遍,其义自见。此外众书,自可泛观耳。正史既见得失成败,此经国之所急。《五经》之外,宜以正史为先。谱牒,所以别贵贱,明是非,尤宜留意,或复中表亲疏,或复通塞升降,百世衣冠,不可不悉。”   在这段文字中,萧绎为子孙指明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萧绎为后代开具的必读书目包括:《五经》、正史、谱牒。其中《五经》为“圣人之书”,故“必以《五经》为本”。而读史书可“见得失成败,此经国之所急”,故“五经之外,宜以正史为先”。此外,还要读谱牒,以“别贵贱,明是非”。   萧绎推崇的学习方法可概括为:第一,循序渐进:五经为先,正史次之,再次谱牒,最后是“此外众书”;第二,“读之百遍,其义自见”;第三,博览群书。萧绎勉励后辈于精读《五经》、正史、谱牒之外,还要泛观众书。   5 交友之道   萧绎引曾子言诫子以交友之道,如下:   “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其庄足以成礼也。”   后文又引具体事例加以劝诫。如引潘承明教子事“归义隐蕃为豪杰所善,潘承明子翥与之善。承明问曰:‘何故与轻薄通,使人心震面热?’”萧绎借先贤之语教导子孙要谨慎择友,又引郑衮、王仲回、朱公叔等例,并于篇末再三叮嘱儿子:“此有深意,最宜思之。”   6 为政之道   萧绎引用高季羔之例戒子,原文如下:   “高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卫有蒯聩之乱,刖者守门焉。谓季羔曰:‘于此有室!’季羔入焉。既追者罢,季羔将去,问刖者曰:‘今吾在难,此正子报怨之时,而子逃我何?’曰:‘曩君治臣以法,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臣又知之。君岂私于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待君子。’孔子闻之曰:‘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   由此可见,萧绎认为:为君为臣者,执法必须公正严明,然而,仅有这点还不够,还必须同时怀有一颗恻隐之心,惟此方能得到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三 萧绎教育思想的特点   1 《戒子篇》多采旧说。萧绎大量引用前人名言警句教子,全文共约两千两百字,引用名言却多达二十多段,堪称为一篇汇聚前人教子箴言的名人语录。而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训诫子孙,萧绎在《戒子篇》中亦有论及,他在引用马援戒子名言后曾言:   “然戒龙伯高之美言,杜季良之恶行,吾谓托古人以见意,斯为善也。”   可见,萧绎赞同马援教子之法,并引用马氏诫子之言以教子,他认为自己这种借古人警句以抒己胸臆的方法,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子方法。所以他通篇大量引用名言诫子,并叮嘱儿子“习诵”这些名言。   2 重视对儿子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戒子篇》中,关于修身齐家之道的内容,所占的篇幅最大,其中又尤以修身为先。而修身齐家所尊奉的规范,主要是儒家伦理道德,以中庸之道为核心。至于治国平天下所必须的为政之道,萧绎具体只列举了高季羔严明执法的例子。但他在训诫子孙读书治学之道时,曾言:   “正史既见得失成败,此经国之所急。《五经》之外,宜以正史为先。”   可见,他把正史作为学习治国之道的重要教科书,希望儿子们通过读史明得失成败,并将其运用于治国实践中。萧绎身为梁代皇帝,其后代亦注定为帝,而皇帝的首要任务就是治国为政,对于这一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萧绎却仅用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不免失之于空泛。其子孙后来在政治上多遭遇败亡厄运,恐怕与此亦难逃干系。   3 萧绎教育儿子,以劝诫为主。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一方面是采用警句、典型事例加以引导;另一方面则是言传身教。《戒子篇》可谓警语连珠,这一教子方法的优点在于:令后人读来如沐春风,倍感亲切,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除此之外,萧绎还引用典型事例教子。如援引高季羔严于执法一事及潘承明、邓衮、王仲回、朱公叔等人教子的事例。萧绎亦重视以言传身教诫子。如他劝诫子孙谦让之道一段:   “吾弱年重之中朝,名士抑扬于诗酒之际,吟咏于啸傲之间。自得如山,忽人如草。好为辞费,颇事抑扬。末甚悔之,以为深戒。”   回忆往事,语重心长,不失为是一种极富人情味的教子方式。由此可见,萧绎主张温和慈爱的教育方法,不以严厉的家法戒律教子,唯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参考文献:    [1] 刘晟:《萧绎〈金楼子?立言〉主旨辨正》,《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2] 钟仕伦:《读〈金楼子〉书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       作者简介:张蓓蓓,女,1981―,山东济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2006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宋代家训的研究.pdf5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我国家训历史悠久,家训文化在古代家庭中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对于今天的家庭
教育意义很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中国家训史上发展开始走向繁荣期的
宋代进行剖析,运用文献法、个案分析法、比较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宋代家训的分析,
总结了宋代家训继承和发展前朝历代家训的内容、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家训所起到的积
极影响,得出宋代家训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都有相应的家训作品出现,如帝王家训、士‘
大夫家训、女训、奄蒙家训等等。其中,以士大夫为主要代表的家训作品对下层平民了 『
姓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作为主流的儒家思想在宋代发展演变为“理学”这一新的形式
时,家训文化也蕴含了浓厚的理学色彩,以“理"为首的教育思想贯穿在帝王家庭至平
民家庭之中。同时,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宋代,家训作品中出现了治生、理财等经济
方面的训诫内容。在家训作品的文体形式上,品种更为丰富,除了诏、敕、书、铭等等
原有的体式之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家训专著和作品集。
关键词:宋代,家训,研究
Chinese instructionshasa
educational
longhistory,it important
functionthe
ancientfamilies.itiS
eduction.Onthebaseof
meaningfultoday’Sfamily
researchofthe
dissertationselects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旅行的收获.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宋代家训研究研究,宋代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龙之家训,哈佛家训,曾国藩家训,包拯家训,陆游家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宋代家训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戒子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