肟咪唑化学性质理化性质是什么?易爆吗?

取代咪唑肟醚衍生物的合成--《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6年03期
取代咪唑肟醚衍生物的合成
【摘要】:以抗真菌药物奥昔康唑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6个新的不同取代苄基结构的咪唑肟醚类化合物,期望找到更有效,更广谱的抗真菌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及IR光谱所证实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Q463.53【正文快照】:
取代咪唑肟醚衍生物的合成程潜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张彦文(天津医科大学药学系,天津300203)摘要以抗真菌药物奥昔康唑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6个新的不同取代苄基结构的咪唑肟醚类化合物,期望找到更有效,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天麟,杨卓鸿;[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程潜,李长荣,邢玉芬;[J];药学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春龙;[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宁宁;[D];辽宁科技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俞善信,文瑞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魏昭云;孔岭泉;;[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孟志霞,郭成,戴冲之;[J];化工时刊;2003年09期
李记太;周维东;张新宇;;[J];化学试剂;1993年01期
杨宇翔,王鹏,吴介达,蒋忠良,施宪法;[J];化学通报;1999年12期
张复兴;[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雷皇书,邓传跃,林晓梅,王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杨大成,邹君华;[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林沛和,韩长友;[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韩光范,王进军,姜贵吉;[J];有机化学;200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向宇;[D];浙江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刚;[D];湘潭大学;2002年
陈京才;[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范春华;[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孟志霞;[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夏凉;[D];同济大学;2006年
朱琪;[D];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
王宇;[D];湖南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勤艳,陈振宇;[J];分析试验室;1999年04期
冯小明,陈荣,杨维东,张自义;[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2期
马军安,黄润秋;[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4期
黄润秋,孙建宇,李慧英,柴有新;[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年08期
邢晓东,唐国志,薛兵,张树奎;[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年10期
季胤,项本平;[J];高师理科学刊;2001年03期
张文平,刘志春,刘建新,傅颖媛;[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孔凡彬;高扬帆;陈锡岭;李广领;陈军;;[J];广西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尹显洪,梁政,肖机生,黄文榜;[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许立铭,董泽华;[J];工业水处理;199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伟;[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申利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耀谋,陈文彬,金桂玉;[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3期
薛伟;宋宝安;汪华;何伟;杨松;金林红;胡德禹;刘刚;卢平;;[J];有机化学;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春龙;[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小华;[D];湖南大学;2003年
张慧青;[D];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
唐鹏武;[D];湘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柳爱平,刘兴平,陈灿,刘钊杰,姚建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史大斌;欧阳贵平;肖慧泉;杜海堂;杜海军;;[J];化学通报;2006年02期
许艳;袁莉萍;曹瑾;倪长春;沈宙;陈亮;张一宾;;[J];农药学学报;2007年01期
范磊;崔建国;韦英亮;黄燕敏;;[J];现代农药;2008年02期
邱德文;[J];植物病理学报;1997年02期
侯仲轲,张立杰,盛书祥,臧开保,任叶果;[J];浙江化工;2000年S1期
柳爱平;王晓光;欧晓明;刘曙东;莫洪波;刘兴平;王婷瑾;何海军;胡礼;黄明智;刘钊杰;姚建仁;;[J];有机化学;2008年10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我院80例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作者:王书兵&&&&作者单位:448266 湖北沙洋,沙洋县纪山镇卫生院
目的 调查分析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10年80例患者围术期抗感染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抗菌药物绝大多数选用头孢菌素和硝基咪唑类,使用率最高的为头孢噻肟,其次是头孢曲松、甲硝唑;约49%的给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平均5.3天,联合使用率分别高达59%。结论 本院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普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与引导,予以重视。
【关键词】& 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的化学合成的物质,治疗感染性疾病取得显著的疗效,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大大降低手术患者感染的发生,但目前我国抗菌药物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应用,是卫生部指出滥用药物&三素一汤&的成员之一[1]。为了发挥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医疗工作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笔者对本院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10年全年在本院进行手术的患者80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依据调查前设计的调查表,逐份了解详细病史,登记抽查患者的姓名、年龄、手术名称等一般情况,记录抗菌药物名称、给药方案、使用剂量、疗程及相关检查等详细情况。
  1.3 合理应用评价标准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评价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参照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概况
  本次调查80例手术患者,男47例,女33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6岁,平均49岁左右。按手术切口情况统计,其中Ⅰ类手术与Ⅱ类手术分别为43例、32例,绝大多数为腹股沟疝、甲状腺次全切除和单纯性阑尾炎,Ⅲ类手术5例 ,均为化脓性阑尾炎。
  2.1.2 患者病理生理状况
  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0岁(包括60岁),共8例,占10%。儿童(小于12岁)1例。87.5%患者肝肾功能未查,检查的患者中,5例正常,5例肝或(和)肾功能异常。
  2.2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2.2.1 抗菌药物选择与联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多选用头孢菌素类,一般选用三代头孢,使用率排名前2位依次为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由于联用抗厌氧菌比较普遍,甲硝唑、替硝唑亦进入&五强&,见表1。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高达近六成,均为硝基咪唑类+另一类抗菌药的二联使用方式,见表2。表1 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名次统计表2 围术期抗菌药物联用方式情况
  2.2.2 抗菌药物给药方式
  见表3。调查病例中全部为静脉滴注给药,Ⅰ、Ⅱ类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前大于2h给药的共37例,约为49%,术前30min~2h给药只占1/5,其余为手术结束后给药;Ⅲ类手术中有1例为急性患者,术前未给药。用药疗程3类手术均超过24h,Ⅰ类手术,平均用药4.7天,最长为7天,Ⅱ类手术最短用药4天,3类手术平均用药5.3天。表3 各类手术初次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3 讨论与分析
  3.1 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围术期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降低手术切口部位的感染,但手术后切口部位是否感染不仅要考虑抗菌药物的使用,而且与住院时间、手术中的无菌观念及术后的切口护理等多个环节有密切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规定,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仅在范围大时间长手术、涉及重要脏器手术、异物植入术或者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罹受手术的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调查的病历中,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100%,其中绝大多为无指征用药,说明部分医生对预防用药的指征把握不严,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还会导致菌群失调,细菌耐药率的增加,增加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
  3.2 抗菌药物选择
  选择正确抗菌药物是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的环节。原则上应选择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性高且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比较符合上述条件。同时,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视预防感染的不同目的而定,对于Ⅰ类切口手术,应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敏感的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等第一代头孢菌,对&-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
  本院围术期抗菌药物全部选择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71.3%为三代头孢,使用频率最高的依次是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排名第五,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广谱抗菌药物,其对切口易感菌群敏感性不及一、二代头孢菌素,反而易致二重感染,甚至部分医师对抗生素认识存在误区, 认为广谱比窄谱疗效更显著、更保险[3]。此外抗菌药物选用起点高而且单一,可造成局部耐药、再次感染不易控制的严重后果。其次,随着对喹诺酮类的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应严格控制该类药物临床应用[4]。
  3.3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
  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对用药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临床医生不够重视。预防用药应在术前 0.5~2h内或麻醉开始时,以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浓度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的细菌的水平,过早、过晚给药都达不到有效预防感染的目的[5]。本次调查只有20%的患者是在正确的给药时间静滴,余为提前给药或术后才用药,说明对围手术期用药目的和针对性不够明确,以及对抗菌药物的代谢特点掌握不全面。其次,抗菌药物的剂量应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进行调整,如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代谢减慢,易引起药物蓄积。但是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不同的患者同一种药物的剂量基本上一成不变。同时还应注意溶媒的选择,如头孢曲松4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再次,抗菌药物的疗程不宜过长,一般Ⅰ类手术预防用药总时间不超过24h,个别患者可延长至48h,Ⅱ、Ⅲ类手术依据术后病情应严格控制疗程。围术期长期用药不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这可能与医生过于求稳、怕出现医疗纠纷等医患关系问题有关。
  3.4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必须有明确的指征,适用于不明原因的严重感染及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本次调查中联合用药占59%, 均为二联用药,这与阑尾炎患者偏多有一定的关系。Ⅰ类切口绝大多数无须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但有3例腹股沟斜疝联用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还有5例属于头孢菌素类与硝基咪唑类联用。
  总之,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应选择适当的品种、正确的剂量、适宜的溶媒、最佳的给药方式、恰当的疗程、个体化的方案以及避免不必要的联用。因此,应加强对《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培训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转变医师对抗菌药物过分信赖的错误观念,有效强制干预突出的问题,使抗菌药物应用合理化,从而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  1 宋欣颖,周晓峰,黄惠群.2009年我院Ⅰ、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中国医药导报,):177-178.
  2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关于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3 Stratchounski IS,Taylor EW,Dellinger EP. Antibiotic policies in surgery: aconsensus paper.Int J Antimicrb Agents,):312-322.
  4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5 洪元庚.鼻内镜下单纯鼻中隔矫正术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比较.西部医学, ):.
  (本文编辑:白松石)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表- 己酮肟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表- 己酮肟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上传于||文档简介
&&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药化思考题(精)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药化思考题(精)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22:03:1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药化思考题(精)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硫酸理化性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