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不拧腿综合症是什么病病

古巴医疗体制的评价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王诺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古巴医疗体制的评价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王诺
上传于||文档简介
&&医​疗​体​制​ ​ ​评​价​ ​古​巴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古巴发现“最猛”HIV病毒 患者3年内均患艾滋病(组图)
古巴发现“最猛”HIV病毒 患者3年内均患艾滋病(组图)
& & & & & & & & &  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
  外媒称,研究人员最近在古巴发现一种新型HIV病毒毒株,其发展为艾滋病的速度要比普通毒株快得多。这种病毒毒株可能是人类研究中最厉害的病毒。
  英国《独立报》网站2月19日报道,比利时勒芬天主教大学研究员安娜米克·旺达姆说,其他发病迅速的HIV病毒毒株虽然存在,但古巴的毒株是第一种所有携带这种毒株的被观察患者都以很快速度患上艾滋病的毒株。
  旺达姆说:“不同的是,对于大多数病毒亚型,只有少数感染者的病情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发展成艾滋病。在这里,所有感染CRF19型HIV病毒的病人都在3年内患上艾滋病。这是第一种让人注意到这种情况的毒株。”
  到目前为止,只有73例患者接受了研究,而这73人患上艾滋病的中位时间为感染CRF19型HIV病毒后的1.4年。普通HIV毒株发展为艾滋病的中位时间则为9.8年。
  不过旺达姆说,尽管病情进展快,但这种病毒传播的速度很慢,不会对古巴或其他国家构成健康威胁,尽管也存在扩散的可能。
  她说:“我猜测该病毒需要在古巴的人群中达到更高的比例后,我们才应该开始担心它会扩散到别国。这可能需要很多年或者根本不会发生。但随着病毒的传播,一个偶然事件可能使结果大不相同。只要有一名患者把这种病毒带出古巴,带到国外,它就可能会进一步扩散。”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截至2013年,在古巴1130万人口中,约1.5万人为HIV病毒携带者。
资料图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生在进行HIV阳性血样的检测工作。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延伸阅读英国HIV感染人数创新高 25%不知道自己已感染英国HIV感染者中,有四分之一不知道自己已感染。  中新网11月21日电据BBC报道,英格兰公共卫生局(PHE)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英国感染HIV病毒的人数已达到11万,达到历史新高,而其中25%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已感染HIV。
  专家警告,这些不知道自己已感染的人有可能会将HIV病毒传播给他们的性伙伴。
  数据显示,在早期就得到诊断的HIV感染者人数有所上升。在晚期才被诊断的感染者比例已从2004年的57%降至2013年的42%。在英国同性恋或双性恋的男性人口中,有6%已感染HIV病毒。
  伦敦的感染率更高,达到13%。也就是说,伦敦每八个同性恋男子中,就有一个感染了HIV。2013年诊断出的HIV感染者人数是3250,这是历年来是最高的。据估计,可能仍有7千多名同性恋男子已感染HIV,但还未被发现。
  英格兰公共卫生局的声明还说,非洲黑人也是一个高危群体,英国有4万名异性恋的非洲黑人男性和女性是HIV携带者,但他们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对此一无所知。
  医学专家表示,这些数字表明,应该增加HIV检测的次数和频率,以降低感染率。
  ( 10:49:21)
  延伸阅读最新研究:为何迄今为止仅一名HIV患者被治愈?
  参考消息网9月29日报道
  外媒称,迄今为止只有一名艾滋感染者被认为完全治愈—他就是“柏林病人”蒂莫西·雷·布朗。此前一直没有人知道究竟是哪项治疗最终治愈了他。如今,针对猴子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进一步证明,当时向布朗捐赠骨髓的人身上出现的罕见基因突变或许是布朗能够完全康复的主要原因。
  据趣味科学网站9月25日报道,2007年,布朗在德国接受白血病治疗之后,他体内的HIV病毒被完全清除。他首先接受了放疗,以杀死骨髓中的癌细胞和干细胞,随后又接受了骨髓移植以产生新的血细胞,移植的骨髓则来自一名健康的捐赠者。
  报道称,布朗在接受白血病治疗之后,不仅白血病得到了缓解,体内的HIV病毒也骤降到了检测不到的程度,虽然此后他一直未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的典型药物,可令病人体内的HIV病毒保持在较低水平),但至今HIV检测仍是阴性。
  可能性
  报道称,在布朗体内检测不到HIV病毒的原因可能是,骨髓移植捐赠者本身有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可令人身上的CD4-T淋巴细胞—即HIV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对病毒产生抵抗力。
  发生这种基因突变(又称德尔塔32型基因突变)可令一种名叫CCR5的受体改变形态,进而防止病毒侵入细胞。
  不过也有一种可能是,在布朗接受治疗的初期,放疗就杀死了布朗体内几乎所有感染HIV的细胞(由此看来,捐赠者的基因突变就不那么至关重要了)。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是,布朗体内的新免疫细胞(即由移植骨髓细胞产生的免疫细胞)攻击了原始细胞,这又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而这可能肃清了布朗体内逃过放疗的所有HIV残留病毒。
  究竟是哪个原因?
  现在,通过一个小型试验,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病理学家吉多·西尔韦斯特里博士和他的同事试图弄清究竟癌症治疗中的哪一个步骤清除了布朗体内的HIV病毒,他们在三只猴子身上重复了布朗所接受的所有治疗。
  试验用的猴子均感染了猴/人免疫缺陷嵌合病毒(SHIV病毒,与HIV相关,可在动物身上引发类艾滋病疾病)。之后,三只猴子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模拟HIV病人通常接受治疗的境况。随后,这三只猴子接受了放疗和自体骨髓移植术,移植的骨髓是在猴子感染SHIV之前提取的自身骨髓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放疗杀死了猴子体内包括99%的CD4-T淋巴细胞在内的大部分血液和免疫细胞。这一发现说明,放疗有可能的确是使布朗体内HIV病毒几乎完全清除的关键一步。
  同时,科学家还发现,骨髓移植术后数周内,猴子体内产生了不含HIV病毒的血液细胞和免疫细胞,这说明,研究人员在猴子身上进行的骨髓移植实验取得了成功。如果猴子最终被治愈,研究者就可以排除移植物抗宿主病这一可能性,因为猴子接受的是自体骨髓细胞移植。
  然而,在所有模拟治疗过后,研究人员停止给猴子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其中两只猴子体内的病毒数量又迅速出现反弹。
  25日出版的《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卷》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称,第三只猴子因出现肾衰竭而接受了安乐死。死亡时,猴子体内一些组织中仍发现了一定水平的病毒。实验结果显示,三只猴子均未被“治愈”。
  研究人员说,实验结果证明,放疗虽然可以降低HIV病毒水平,却不足以杀死所有的病毒。实验结果证明,在柏林病人这一案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不是捐赠者的基因变异就是移植物抗宿主病。
  报道称,至今至少有两个HIV感染合并淋巴癌—淋巴结癌症—的患者接受了“柏林病人”治疗方案。然而,两人接受的骨髓移植捐赠者并无罕见CCR5基因突变。最初,病患体内的HIV病毒似乎消失了,但数月后,病毒又卷土重来,使得他们不得不开始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延伸阅读科学家发现抗艾滋病基因 可捕捉隐藏体内病毒
  参考消息网2月2日报道
  外媒称,西班牙哈恩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两个可以保护机体免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基因变体。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1月30日报道,专家发现,某些人虽然暴露在病毒环境中,但是天生对艾滋病具有抵抗力,他们之所以不会染病是因为一组基因将HIV病毒灭活。识别它们的基因序列将有助于研发新的艾滋病治疗方法。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基因和免疫》杂志上。
  专家发现,基因变体C4BPA和CR2可以保护机体免受HIV病毒感染。为此,研究人员检测了常年进行危险行为—确切地说是吸食海洛因等高危行为—但未感染艾滋病者的基因组,试图发现他们没有患病的原因。研究人员重点考察了一组他们认为具有保护作用的基因。项目负责人、哈恩大学基因免疫学教授安东尼奥·卡鲁兹说,结果发现这些人拥有先天免疫基因路径,也就是说他们拥有一组可以灭活HIV病毒的基因。
  卡鲁兹解释说,尽管这组基因与所有基因组相同,但是有些人会产生运转方式不一样的基因变体。他说:“这是一种多态性,也就是说它是决定血型和眼睛颜色的同一基因的不同变体。”
  该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发现了两个基因变体,为此研究人员在两家医院的合作下对全世界450名属于艾滋病高危人群但没有患病的人进行了基因组分析。此外,研究人员还将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取得的研究结果发送到意大利,在米兰大学的合作下,证明其中一个具有保护作用的基因序列CR2也出现在另一个女性高危人群,即艾滋病患者没有发病的配偶身上。她们虽然面临经过性渠道传染艾滋病的风险,但并没有被传染,这证明了某个基因变体保护她们免受感染。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可能带来的医学意义。这些基因参与捕捉躲藏在抗体中的病毒
  ,这意味着它们将影响病人对疫苗的反应,也就是说疫苗能否发挥作用将取决于人的基因类型。
  为此,专家强调,为改善治疗效果,可以按照基因类型将患者进行分类。
基因  ( 11:44:00)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艾滋病例新增14% 性传播是主要途径
  参考消息网1月17日报道
  外媒称,据中国国家卫计委统计,中国2014年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0.4万例,总体上仍维持在低流行水平。中国在2014年的艾滋病感染者比2013年增加了14.8%。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月16日报道,新华社引述中国国家卫计委信息说,在2014年,中国抗病毒治疗新增8.5万例,比之前一年上增加21.2%。
  由于人口众多,中国在艾滋病疫情按比例计算的流行程度来说属于低流行水平,但以绝对数量计则属于疫情较严重的国家。
  法新社引述中国官媒报道指,中国约有0.04%的人口确认感染艾滋病,但可能有数以十万计的HIV感染者未被检测和发现。
  法新社称,联合国的对抗艾滋病机构的现有数据表明,至2012年为止,中国的艾滋病疫情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仍属于“低”。
  中国疾控中心去年估算,在人口约有13.6亿的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约有81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在总人口略低于中国的印度,HIV感染者或病人就超过200万。
  不过,据中国《京华时报》去年10月的报道,中国在2014年就有超过1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超过100,包括首都北京。而在2013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过百的中国省份仅为5个。
  新华社引述中国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在全国疾控会议上的发言称,经性传播已经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京华时报》引述北京市卫计委透露,单在北京市,自1985年以来报告感染艾滋病的人口当中,经性传播的约占74%,而这一比例在2014年更达到95.3%。
  有中国官员指,中国HIV感染的增长率在同性恋男性和男性性工作者中间尤高,但这部分人群在中社会常常受到歧视或被边缘化。
  法新社称,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被有关专家认为可能是阻碍检测和治疗的因素。
  2014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在新华社网站发表文章称,男性同性之间性行为的感染率较高:“男性同性之间的艾滋病感染率从2007年的2%增长到目前的7%。而在一些城市中这个感染率高达20%。”
  “同性恋人群中的病毒感染率仍然持续很高。”
  他还表示,中国对艾滋病毒的测试范围仍然非常小,在乡镇一级的地区尤其严重。即使对于一些受过测试的人士来说,之后的后续检查率却非常低。
  2012年,中国安徽省学生在对抗艾滋病的宣传活动中在手上涂出红丝带图。至2014年,中国已有10个省的年内感染艾滋病学生人数超过100。图片来自bbc网站
  ( 07:12:01)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网 &
发表评论:
馆藏&1521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图】请问古巴乙肝新药是真的吗? 你知道乙肝的病因是什么吗?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是指在治疗乙肝患者疾病的过程中,通过的药物制剂来抑制病毒复制,并最终清除乙肝病毒,能够控制病情进展的一类药物的统称。据说古巴乙肝新药是真的吗?
3.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措施,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不够理想,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贯彻,慢性病例越来越多。4.漏诊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未得到及时诊治和休息有关。5.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病毒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肝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治疗者,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6.既往有其他肝病史感染病毒者原有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且预后较差。
没有相关文章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古巴乙肝真相真的能有新药能治好乙肝吗?_百度知道霜霉病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人工培养,如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
霜霉病病症原因
由真菌中的霜霉科引起的植物病害。霜霉菌是[1]
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人工培养。
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 (Sclerospora graminicola)、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有的种存在不同的生理型,如引起莴苣霜霉病的盘梗霉(B.remiarlactucae)和引起黄瓜霜霉病的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浩瀚农业权威技术人员研究总结常见的霜霉病[2]
除上述几种外,还有甘蔗霜霉病、大豆霜霉病、葡萄霜霉病和霜霉病。烟草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1]
等是毁灭性较大的病害。
霜霉病病症状况
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为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生菜上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 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40%产量损失。
霜霉病侵染循环
霜霉菌主要有2个类型:①局部性的侵染。产生点发性病斑,生长季中不断产生孢子囊频繁地再侵染,病害流行速度非常快。大多数霜霉病属这种类型。②系统侵染。卵孢子从植物的芽鞘侵入后,菌丝随寄主生长点侵入全株,引起全株性症状,病害流行速度较慢,如谷子白发病。
霜霉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如谷子白发病),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茎、芽(如葡萄霜霉病)或种子内越冬(如白菜霜霉病),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生长季由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在中国南方温湿条件适宜的地区可周年进行侵染。霜霉菌主要靠气流或雨水传播,有的也可以靠介体昆虫或人为传播。
使用技术及方法
1、预防方案:
2、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按照400-600倍液HILOT凯霜稀释喷雾,5-7天用药一次;病情较重时,按100-300倍喷施HILOT凯霜,3天用药一次,具体施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3、施药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间段,适宜温度20℃-30℃
物理防治:
1. 选用抗病良种。
2.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3.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并带至棚、室外妥善处理。
4.有条件优先应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保护地栽培注意增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无病壮苗,增施有机,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落叶。
霜霉病病的防治
霜霉病发病症状
霜霉病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产生淡绿色水渍状小点,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发展为黄色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叶背产生灰白色霉层,逐渐变为深灰色。棚室内干旱时病叶逐渐变黄、干枯,空气湿度大时发病叶片霉烂[1]
霜霉病发生规律
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菠菜霜霉病菌只能侵染菠菜。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叶内或以菌丝在被害寄主和种子上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借气流、雨水或田间操作传播,萌发时产生芽管或游动孢子,从寄主叶片的气孔或表皮细胞间隙侵入。在发病后期,霜霉病菌常在组织内产生卵孢子,随同病株残体在地上越冬,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病菌初次侵染源。孢子囊的萌发适温为7~18℃。除温度外,高湿对病菌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更为重要。在发病温度范围内,多雨多雾,空气潮湿或田间湿度高,种植过密,株行间通风透光差,均易诱发霜霉病。一般重茬地块、浇水量过大的棚室,该病发病重。
霜霉病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一是重病田要实行2-3年轮作。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二是合理密植,科学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以防病害随水流传播。加强放风,降低湿度。三是如发现被霜霉病菌侵染的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同时,撒施生石灰处理定植穴,防止病源扩散。收获时,彻底清除残株落叶,并将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可以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发病较重时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蔓延。同时,可结合喷洒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效果更佳。
.职称论文网[引用日期]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氏综合症是什么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