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临泽县平川学区李小琴  《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探究机会,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为此,我积极探索,在科学活动中以幼儿主动学习为基点,开展了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研究。  一、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儿童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丰富而良好的信息环境起着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究的兴趣和习惯的作用。因此, 积极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1、设立生机勃勃的自然角  自然角一直是孩子们最为关注的,它提供幼儿一个细致观察的机会,也为幼儿比较自由的,随时观察和探索提供了可能,它弥补了上课时观察、探索不足,也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激发了好奇心。  2、建立春意盎然的种植园地  陶行知说:“行为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为了提供幼儿有多方面“行为”的机会,我利用幼儿园的条件建立了种植园地,使幼儿有栽培植物、浇水、除草,收获的条件,从而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探索新知识。  3、创设宽松自然的课堂气氛  《纲要》提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为此,在科学活动中我允许幼儿提问,给幼儿自由讨论的时间;在操作活动时,允许幼儿自由走动,观察其他幼儿的实验操作过程,互相帮助。我还通过支持和鼓励来调动孩子参与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及时捕捉教育契机,进行积极引导  1 、生活即科学  对幼儿来说,生活中的世界充满了科学契机,幼儿的日常生活都是进行科学活动的好教材。但是幼儿往往会单纯地沉浸在活动的乐趣中,而忽略对自然界中随机出现的一些科学现象的观察。因此,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注这些现象,把幼儿引进科学宫殿的大门。  2、即时引导  幼儿天性好奇,对生活中变化着的环境特别感兴趣,常常会冒出稀奇古怪的问题,做出令人不解的举动。如果成人敷衍了事,或置之不理,或阻止斥责,无形中就扼杀了幼儿科学探索精神的萌芽。例如:一次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趴在地上、草坪上寻找着什么,这时我没有打扰他们,而是给他们观察的时间,然后问“你们在看什么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告诉我:我们在看蚂蚁。并不时问我:“蚂蚁爱吃什么?”“蚂蚁是用什么来吃东西的”?听着孩子们的发问,我积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并通过在自然角饲养蚂蚁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这些秘密。这饲养寻找的过程,既激发了孩子的探索热情,也培养了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更让孩子找到了探究的乐趣,积累初步的科学经验。&&&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摘要:。一、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儿童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丰富而良好的信息环境起着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究的兴趣和习惯的作用。因此, 积极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论文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 &&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内容简介:
幼儿的学习遵循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来源。《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那么怎样在一日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
幼儿的学习遵循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来源。《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那么怎样在一日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失去了自然,儿童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特质。大自然有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自然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很多,一颗小石子,一团黑泥巴,都会让幼儿宝贝似地收藏。教师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横加干涉,而应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寻找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时予以支持和引导。一天,雨后天晴,我带孩子们去操场上散步,在操场边上,一群孩子围在一起,议论着什么,我走近一看,原来吸引他们的是水泥操场边上留下的一个水坑,乐乐说 :小水坑里有树,彤彤说 :我看到了天上的云朵,看来孩子们对水坑的倒影产生了好奇,我故作惊讶地说:难道树掉进了水坑里?彤彤见老师也不明白,骄傲地说 :这是它们落在水里的影子。我看到水坑里的树头是朝下的。水坑里的影子都是倒着的。喔,原来这就是倒影啊!我的惊叹使孩子们更加坚信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静雅总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说法 :真好看,就像一幅画。正当孩子们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时,调皮的强强用脚去踩水坑里的云朵,这一脚下去,所有的倒影都看不清楚了,有的孩子责怪强强,佳佳像个小大人:等会儿,等会儿就能看清楚了,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不就是这样说的吗?瞧,孩子们不仅发现了生活中的科学,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不正是孩子学科学用科学的萌芽吗?像这样孩子们因亲近自然的发现和探索还很多,关于种子,关于影子,关于泥土和沙子等等,这些经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操作、学会了交流和分享,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二、投放材料,促进探究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尝试,而动手操作是科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它能促使幼儿在做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幼儿天性爱玩,洗手时,他们会把自来水龙头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体验水的流动和水流冲刷小手的感觉,直到把自己的衣服袖子弄湿 ;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在一张张纸上涂画、折叠、揉皱甚至撕碎 ;用自己喝的开水去浇花怎样变随意的玩为有目的的探究,适宜的材料投放必不可少。就说幼儿对纸的兴趣吧,为了让幼儿认识纸的特性,我特意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与纸相关的材料:各种材质的纸、水、火柴和蜡烛,并引导孩子们想想 :除了折、撕、团、画等常规玩法,还可以怎么玩?发现了什么?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孩子把纸折成小船放在水里玩,有的孩子直接把纸放在水里当船开,有的孩子把纸放在水里洗,还有的孩子点燃蜡烛,把纸放在燃烧的蜡烛上。孩子们探索发现了纸能燃烧,有的纸能吸水,有的纸不吸水,吸水的纸容易烂,纸能撕碎,纸能折东西就这样,孩子们在玩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动手操作,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孩子们获取的信息真实具体,印象深刻,能够补充和修正他们原有的认识,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坚持探究
问题能引发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探究,问题成了孩子们探究的引子,并刺激他们不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探究是无止境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探究行为与材料的冲突,提出问题,引领孩子解决问题,坚持探究。如,班上的几个男孩子在走廊上玩起了自带的陀螺,他们不光把陀螺打转,还比赛着谁的陀螺转得快、时间长,在他们的影响下一段时间内班上掀起了陀螺热,为了引导他们发现不同形状的纸板做出的陀螺在旋转后是什么样子,我抛出了问题 :圆形的陀螺旋转起来是什么样子呢?孩子们十分肯定地说 :是圆形的。那么三角形的陀螺转起来是什么样子呢?长方形的呢?正方形的呢?孩子们猜测着,争论着,开始时我让孩子们猜测,试着记录猜测结果,接着鼓励他们动手试一试,再把验证结果记录下来,通过对比发现,得出结论 :任何形状的陀螺快速旋转时看上去都是圆形的。整个过程全是孩子自己的探索,从猜测到记录再到验证,从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关于陀螺的知识,也明白了遇到争执要想一想,猜一猜,还要动手试一试,聪明才智就是这样获得的。【查字典范文网】
相关链接:、、、
1、“”由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例文地址:/lw/jiaoyu/jichujiaoyu/195760/,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科学教育能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的意识和相应的探索能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的欲望。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以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的能力。因此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从而形成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创设适宜的环境,有效的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求知欲和探索能力。
  1 培养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孩子对活动内容感兴趣他才会去参与、探索、发现。幼儿的科学始于好奇心,她们生活的客观世界是五光十色的,她们对周围的许多失误都充满了好奇,因而在活动的选择上应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还可以增加适合幼儿年龄及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例如,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集声、情、景、色为一体,向人们传递多元信息,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创设美妙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中,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把对幼儿来说深奥、难懂的生理科学知识以浅显易懂的动画形式展现在幼儿眼前,并配以童话般的声音做自我介绍,图文并茂的动画一下子就激发了幼儿探索欲望,她们想进一步了解精子和卵子是什么样子?
  妈妈怀孕初期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是什么样的?宝宝是怎样通过脐带得到妈妈给自己的营养慢慢长大&&使幼儿学习兴趣倍增,媒体将不易观察到的形象清晰化,变静态为动态变单一为多样,变繁为简,变虚为实。激发幼儿去形成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意图、产生观察、探索、想象、操作等自觉的行为。
  2 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培养幼儿探究能力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助于探究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自由、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自由探究的能力。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尊重和支持幼儿探索发现的环境让幼儿乐意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下,主动学习和理解事物及其关系,建构知识经验。幼儿与教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幼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自主积极的参与探究活动。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很脆弱,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表扬、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甚至应该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只是一个对自己活动感兴趣,并能提供有益建议的&大朋友&,这种高度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能激发孩子巨大的探究能量。
  3 科学投放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心理学家认为:有兴趣的材料是学习最好的刺激源。材料的丰富合理能保证能够保证幼儿完成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幼儿是通过直接接触材料、动手操作材料、充分感知材料、反复体验材料来学习科学的,因此,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合理、科学、有序地为幼儿提供有关的探索材料,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夏天带孩子们在户外玩滑滑梯,由于天气干燥,滑滑梯上有静电孩子们滑下来时就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孩子们都很好奇。
  于是在之后的区角活动中投放了让孩子们进行静电实验的材料。第一次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只要笔、尺子、气球等材料放在衣服上或头发上摩擦就会产生静电就能将碎纸屑吸起来。之后,又投放了一些铁勺、玻璃瓶等材料,让孩子们大胆操作引导她们自己发现问题,当他们发现不是所有摩擦后都有吸引力时,教师及时向幼儿讲解了有关静电的知识,解开了幼儿心中的疑团。此外教师准备的材料应根据幼儿的人数和组织活动的形式、尽量做到合理充足,保证数量,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有限的材料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4 注重幼儿动手操作和科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幼儿动手操作和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简单易行,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是幼儿感兴趣的一种活动。但是每一个实验都不是让幼儿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就行了的,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有自己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以《让鸡蛋浮起来》为例。将科学实验融入进科学教育活动之中,真正发挥了科学教育活动的作用,从中培养了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准备了鸡蛋、透明的盒子、盐等实验材料。活动开始,设疑鸡蛋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孩子们有的说会沉,有的说会浮。引导幼儿自己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测。孩子们很快就会发现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入水底。随后引导幼儿认识了盐。引导幼儿在清水中加入盐,引导幼儿不断地在清水中加盐,加入盐的增多,幼儿会观察到鸡蛋会慢慢的浮在水面上。随着鸡蛋的上升幼儿脸上洋溢着成功的笑容。
  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要把幼儿引进科学实验,注重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动手做试验来进行,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更好的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的协调发展,逐步培养了幼儿实验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集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活动中的&玩&更能促进幼儿的探究热情,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多科学道理就是在幼儿不经意的&玩&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中提出来的。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在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让幼儿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既培养了幼儿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又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交流是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个体差异,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见解,而交流能使这种个体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幼儿操作、观察、交流、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孩子们感到特别的高兴,而成功的喜悦又会激起她们更高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助探究欲望。
  当然,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有目标的、有意识的培养,赢注意接受幼儿新奇的想法玉做法,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是幼儿的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玉门市第二幼儿园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论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
&&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而种植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种植活动越来越受到各幼儿园的重视。但当前幼儿园种植活动开展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种植活动的组织更多的依附于植树节等节日教育,活动缺乏长期性、持续性;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大都以自然角摆设的形式出现,未能切实体现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我园地处农村,有独天独后的地理及环境优势,植物是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希望通过种植活动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从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萌发自主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探究能力,
&&& 下面就结合自己在开展大班幼儿种植活动中的实践来谈一些体会与做法:
& &一、创设种植探究环境
&& 创设开放的、宽松的种植环境,使幼儿大胆地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新的经验。
&& 1.物质环境的创设
&& 陶行知先生说:“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会有丰富的收获……”。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除班级内常设的自然角外,特在园内开辟了一块“种植园”,专供幼儿进行探索研究。“种植园”是孩子自己从家里带过来的种子并亲自种植,幼儿们对此很感兴趣,对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变化很是敏感好奇。在“种植园”中,教师采取集体、小组、个人等形式,带领幼儿走进植物的世界,通过各种观察、记录、做实验等让幼儿自主探究、学习。
&& 除此之外,我们幼儿园也是花草树木的乐园,园内共栽种了各种植物60余种,且在每种植物的旁边都有一块介绍此植物的牌子,利于幼儿认识各种植物的名称和生长情况。幼儿可在自由活动时间里自发去观察、记录、探究。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更利于幼儿思维的清晰性、探究的准确性。事实证明这样的形式充分给予了幼儿探究的空间与时间,排除了大家一起探究时拥挤的干扰,真正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
&&& 2.软环境的创设。
&& 教师以及家长转变观念为幼儿创设安全的自主探究氛围。教师和家长们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为幼儿的支持者,了解并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幼儿“异想天开”的权利,客观对待幼儿的“出错”;寻求幼儿的真实想法和认知水平,避免因误解而伤害到幼儿、挫伤幼儿的探究积极性;尊重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兴趣、探索、发现和解释;充分肯定每个幼儿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起到榜样作用,时刻保持探究的激情、表现出对种植活动的热爱,以情绪感染幼儿、以行动引导幼儿。以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自主探究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幼儿大胆地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新的经验。
&& 二、种植过程中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
&& “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儿童是在亲自“做”的活动中掌握经验的,那么教师就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进而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我园利用种植园地,让幼儿在自己种植的过程中,渗透了上述教育思想和观点,并将其有机整合。
&& 1.播种,激发探究兴趣。
&&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才能刺激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来。如何引发幼儿对种植的兴趣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播种为起点来激发幼儿对种植的兴趣。和孩子们一起来到种植园里观察,让孩子们讨论:种什么?接着给足时间让孩子们去考虑、收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几天后大家一起再来交流,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了许多资料后再大家一起商讨决定种植。这些种子怎么种下去呢?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也借鉴家人种植的经验,最后将种子进行播种。在播种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不同的种子种植的方法各一样,这里面还有着许多小奥秘。从讨论种植的植物到收集种子到种植都没有直接的去告诉孩子或由老师决定种植什么。而是抛出问题,然后孩子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播种完,孩子们对种下去的种子宝宝肯定会产成生了超强大的兴趣,同时也有了进一步种植探索下去的兴趣与欲望。
&& 2.观察,推动幼儿的探索。
&& 植物的成长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幼儿观察、照顾、纪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所以这个过程就蕴涵许多可以让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
&& 激发孩子的提问行为。孩子们在观察照顾植物的时候,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提出许多问题:例“为什么花生和黄豆一起种下去的,黄豆就没发芽呢?”“为什么有的地方土很松,有的地方土很硬”“冬天到了,植物宝宝会怎样过冬呢?”“下大雨了,植物宝宝会被淹死吗?”等等。在一个个问题的形成产生后,孩子们有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
&& 保护孩子的“破坏”行为。孩子介入环境时,“破坏”行为常伴随出现。例如:豆芽到底长了没有?于是他们就会扒开土看;有的孩子为了想看看植物是怎么喝水的,而拔出其根来观察等等诸如此类行为。如果用成人的眼光去看会很不能理解,但这正是孩子探索之源,对于这些我们应积极加以鼓励,并参与他们共同研究、寻找到答案。
&& 鼓励孩子的观察行为。幼儿对每天观察自己的植物很是感兴趣。天天会去看它们,从观察中也会产生诸多问题。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思考,进而想方设法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寻找答案、完成探索。
& 3.支持孩子的尝试、操作,引导孩子自主探究。
&& 孩子在探索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深奥”的问题。这些“深奥”的问题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幼儿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更乐于其中,而且还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种植活动的深入展开。同时,孩子们在发现问题后,会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进行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我们开展活动的价值,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知识与技能,而是通过刺激的环境,使幼儿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
&& 三、种植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探究方法
&& 种植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种植活动的魅力,巧妙地组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 1.开展小实验,学会基本的探究方法。
&& 结合种植过程的进展,引导幼儿用这样的进形式进行探究:观察到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解释——制定实验方案并实施——验证设想、形成结论。例如在种植豌豆时孩子们发现豌豆很久都没有发芽,我们先请幼儿针对自己发现的现象自由讨论、猜想、记录。接着引导幼儿说说怎样证明自己的猜想?幼儿做实验:明确实验的几个环节,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等。经过探究,孩子发现豌豆种子质量差、土质、没有水分等是导致豌豆不发芽的原因,豌豆的长势与日常管理(营养、浇水、光照)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幼儿观察的敏锐性、细致性、顺序性,图式记录的能力、表述交流、预测推断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锻炼。
&& 2.通过对比性种植,让自主性探索更具有挑战。
&& 对比种植能让幼儿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广阔和奥妙,体验到探索的无限乐趣,使幼儿对种植活动充满了期待,最终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使幼儿学会探索的思路和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了交流合作意识,使幼儿的探索能力迅速发展。例如在“蚕豆安家”种植活动中,幼儿先进行大胆设想,分别把蚕豆的家安在水里、土里,孩子们通过网络获得了相关的信息(不同土质中蚕豆的发芽顺序是水-土),而小组合作种植后孩子发现结果是有差异的,孩子的实验结果是往土里勤浇水小组的蚕豆发芽的快,但是之后发芽的速度又比在水里的慢。对比种植的全面交流,使探索式学习成为可能。
&& 3、进行创造性活动,发展幼儿自主创造性思维。
&& 自主创造性活动主要放在收获后进行。收获后会留下很多植物的根、茎、叶、壳、藤、籽等,这些材料都可以让幼儿进行自主创造性活动。可以安排一些集体创作活动,专门利用植物的各部分进行创造、制作。比如我们讲番薯的叶子拿来进行番薯叶造型,收获来的豆豆可以进行创意粘贴等。当然,植物的各部分也可以用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还可以用于其他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充分发挥其作用。
&& 四、区角探究活动,满足幼儿个体探究的需要
&&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教学活动是不够的。在班级上除开设自然角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相关的科学、美工等区角活动,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给每位幼儿的自由探索提供随时的、后续的、延伸的条件,随时满足幼儿个体探究的需要。
&& 在这些区角活动中提供的内容、材料要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容易理解和感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材料便于幼儿操作,简便、卫生、安全。如用洗衣液瓶子做浇水容器;用塑料杯、可乐瓶做种植容器等。同时也要根据孩子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更换、补充,保持内容和材料的吸引力,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不断被激发,不断有新问题产生,从而持久地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情绪体验,对爱动脑筋、认真探索的孩子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自信;对能力强的孩子适当提高难度,使其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对能力较差的幼儿给予适当帮助和提示,教师高兴地与其合作,保持幼儿探究科学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们将农村多彩的种植微缩搬入幼儿园课程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探究兴趣浓厚并初步掌握了有目的的观察、以图象和数字结合等幼儿特有的方式记录、长期追踪记录植物生长情况,比较分析等一些简单的探究技能和方法,幼儿知道了如何学习、如何探索、如何面对挫折,培养了他们积极学习的态度,获得更多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相信通过多形式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定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优秀作者……
&&友情链接
@2005-.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南通市教育局 &&
承办单位: &&
技术支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