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系统的功率进行实时检测

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天津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摘要】:
太阳能是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以其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无污染等优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光伏发电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有效方式之一。由于目前光伏电池板的价格比较高,转换效率比较低,为了降低系统造价和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该论文光伏发电进行最大功率跟踪显得尤为必要。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是光伏电池输出最大功率因受到外界条件影响,而产生变化时进行的实时准确的跟踪。影响最大功率点的因素主要是光强和温度等因素。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就必须利用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实时跟踪光伏方阵的最大功率点电压,使得光伏方阵能以最大的功率输出。
本文以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从系统的参数选择、拓扑结构、控制策略、最大功率跟踪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内容有:
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相关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论文的主要工作。
其次,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特性,对于不同环境和不同日照强度下的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曲线也不相同,验证了太阳能电池的非线性。
再次,介绍了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以及常用的几种跟踪方法,通过对这几种常用控制方法的研究对比找出其运行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对原有的爬山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改变占空比来达到最大功率点跟踪的目的。
紧接着,介绍了三种常用的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通过采用实验和仿真的方法,比较了三种电路的转换效率,结果证明Boost电路转换效率比较高。
最后,分析了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实现,对PO和INC以及改进的PO这三种方法,进行建模和仿真,都实现了最大功率跟踪的目的,然而三种控制MPPT算法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算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TM615【目录】:
ABSTRACT4-7
第一章 绪论7-15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7-8
1.2 光伏发电的现状和发展8-13
1.2.1 国外光伏发电的现状和发展9-11
1.2.2 我国光伏发电的现状和发展11-13
1.3 本课题的意义13-14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4-15
第二章 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电池15-22
2.1 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15-17
2.2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分类17
2.3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17-18
2.4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特性18-21
2.5 本章小结21-22
第三章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问题的研究22-32
3.1 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概念22
3.2 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原理22-24
3.3 常用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分析和比较24-31
3.3.1 恒定电压法25-26
3.3.2 爬山法(扰动观察法)26-28
3.3.3 改进爬山法28
3.3.4 电导增量法28-31
3.4 本章小结31-32
第四章 最大功率跟踪系统的硬件实验电路32-52
4.1 典型的DC/DC变换电路33-41
4.1.1 降压式变换器(Buck)34-37
4.1.2 升压式变换器(Boost)37-39
4.1.3 升-降压式变换器(Buck-Boost)39-41
4.2 变换电路中参数的设计41-45
4.2.1 储能电感L的选取42
4.2.2 滤波电容C的选取42-43
4.2.3 整流二极管D的选取43
4.2.4 功率开关管的选取43
4.2.5 MOSFET的驱动43-45
4.3 三种电路的仿真比较45-49
4.3.1 降压变换器(Buck)的仿真45-46
4.3.2 升压变换器(Boost)的仿真46-47
4.3.3 升降压变换器(Buck-Boost)的仿真47-49
4.4 三种实验电路的比较49-51
4.5 本章小结51-52
第五章 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的实现52-61
5.1 光伏发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功能的实现52-54
5.2 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的实现54-60
5.2.1 爬山法的实现55-56
5.2.2 改进爬山法的实现56-59
5.2.3 电导增量法的实现59-60
5.3 本章小结60-61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1-63
6.1 总结61
6.2 展望61-63
参考文献63-66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66-6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利红;陈启正;;[J];电气技术;2011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华;[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许方圆;[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封焯文;[D];中南大学;2011年
詹志勇;[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刘志明;[D];河北大学;2011年
袁鹏;[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丁辉;[D];天津大学;2012年
侯建富;[D];天津大学;2012年
韩玉萍;[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汤强;[D];山西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玉文;;[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4年02期
崔容强;喜文华;魏一康;张兰英;;[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4年04期
,金新民;[J];电子产品世界;2004年04期
欧阳名三;余世杰;沈玉?;;[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4年02期
欧阳名三,余世杰,沈玉樑;[J];电子技术;2002年12期
陈桂兰,孙晓,李然;[J];电子技术应用;2001年08期
郝国强,张德贤,张存善,张延生;[J];飞通光电子技术;200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裴郁;[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陶晓峰;谢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林航;陈晓明;;[J];安徽电力;2008年04期
赵涛,姜卫东;[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陈鸣;;[J];安徽科技;2008年07期
杜忠明;熊飞峤;李天华;;[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吕建;殷洪亮;;[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5期
杨帮宇;;[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年05期
王桂英;史金玲;纪飞;王欢;;[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解凌云,丁然;[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刘忠厚;;[J];半导体光电;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周跃进;汪云甲;夏雯;;[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王育欣;;[A];创新沈阳文集(A)[C];2009年
李星辰;王琳;;[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郑世松;孙冰;王玉斌;;[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鑫;石景波;;[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董旭柱;雷金勇;饶宏;黄晓东;刘怡;李鹏;;[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杨实;杨汉武;钱宝良;钟辉煌;;[A];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谭甲凡;;[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况清龙;[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曹建;[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毛娟;[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本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杜守增;[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韩春霞;[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亭;[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陈明敏;[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杨光;[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高少波;[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包文俊;黄长杰;;[J];安徽建筑;2006年04期
昌金铭;;[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年01期
史立山;赵庆波;许洪华;;[J];阳光能源;2008年05期
马璐;刘静;;[J];半导体光电;2010年01期
刘龙;陶利民;陈仲生;;[J];兵工自动化;2007年08期
姚伟;;[J];节能与环保;2010年01期
高春侠;张磊;张加胜;;[J];大功率变流技术;2009年01期
庾莉萍;;[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11期
王菊芬,李宣富,杨海平,易良廷;[J];蓄电池;2002年02期
刘盼刚;文玉梅;李平;卞雷祥;贾朝波;李兴圣;;[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雪莲;;[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岳新苗;吴捷;张先勇;;[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张胜;余晓东;程金雨;;[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克亚;[D];苏州大学;2010年
王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朱丛;[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刘志强;[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王富卿;[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宋玉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黄敏君;[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彭道福;[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付朝雪;[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刘东;[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玉株;[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缪进荣;[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蔡昕辰;[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毅;[J];地理学报;1999年06期
刘全根;[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史斗,郑军卫;[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苏建徽,余世杰,赵为,吴敏达,沈玉梁,何慧若;[J];太阳能学报;2001年04期
苏建徽,余世杰,赵为,沈玉梁,吴敏达,何慧若;[J];太阳能学报;2002年01期
余世杰,何慧若,曹仁贤;[J];太阳能学报;1998年04期
曹仁贤;[J];太阳能学报;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薛太林;王长柱;安慧仙;;[J];电力学报;2009年06期
毛书哲;陈伟;;[J];工业设计;2011年05期
刘正奇;李继东;;[J];机电工程技术;2010年08期
乔增平;李宏;崔立国;张王攀;;[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年02期
谢涛;谢运祥;胡炎申;冀玉丕;;[J];低压电器;2011年08期
胡永强;李强;;[J];阳光能源;2008年04期
刘秋菊;;[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5期
李畸勇;王宏华;;[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2期
李仲明;;[J];科学世界;2009年11期
刘栋;杨苹;黄锦成;;[J];电气传动;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亚宁;;[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大军;;[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李春华;刘维亭;姜文刚;;[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赵国强;宋占魁;;[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唐俊;傅希德;张俊;陈正洪;成驰;;[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郝文华;;[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李福荣;;[A];山东省石油学会油田电力、通信及自动化技术研讨会优秀工程技术论文集[C];2009年
阮睿;井天军;杨明皓;;[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白连平;张巧杰;;[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张萍;郭伟;;[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春;[N];科技日报;2009年
郑晓春;[N];科技日报;2009年
记者 刘迎春;[N];朔州日报;2009年
中兴通讯 李方明;[N];通信产业报;2010年
王刚;[N];宁夏日报;2011年
韩戴男;[N];中国建设报;2009年
本报通讯员
刘庆忠 孙永年;[N];中国气象报;2011年
本报驻西班牙记者
张金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王大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N];人民铁道;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瑞东;[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刘飞;[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吴理博;[D];清华大学;2006年
吴春华;[D];上海大学;2008年
张超;[D];浙江大学;2006年
朱艳伟;[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熊远生;[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董密;[D];中南大学;2007年
章丹艳;[D];浙江大学;2008年
曾杰;[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勤曼;[D];天津大学;2008年
孔娟;[D];青岛大学;2006年
李楠;[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郭润睿;[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纪芳;[D];山东大学;2010年
蔡晓峰;[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刘健;[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隋岗;[D];青岛大学;2009年
武剑;[D];重庆大学;2009年
汪令祥;[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器的实现
优质期刊推荐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可实现对不同区域光伏发电站的监测与控制_国能日新
& 公司新闻
可实现对不同区域光伏发电站的监测与控制的系统诞生啦
&&来源:国能日新
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由光电池阵列、汇流箱、低压直流柜、逆变柜、交流低压柜、升压变压器等组成,最后产生的高压交流直接并入电网。针对每个环节电力参数检测的需要,推出针对光伏电站监控的,实现对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光伏发电站的监测与控制。
SPSDC-3000可对太阳能光伏电站里的电池阵列、汇流箱、逆变器、交直流配电柜、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提供设备数据采集、解析、处理、事件产生、存储,并通过各种样式的图表、趋势、报表呈现电站的运行情况,确保客户远程对电站数据的监控需求。其友好的用户界面、强大的分析功能、完善的故障报警确保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完全可靠和稳定运行。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国能日新系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总部:010-  传真:010-  邮箱:  京ICP备号-1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没有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
【字体: 】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 摘要:太阳光发电作为洁净的和未来最有希望发光电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光伏发电系统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在不断地深入进行着,本文讨论的太阳光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采用功率对电压微分法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
太阳光发电系统 最大功率点跟踪 升压电路
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是为充分利用太阳能,使太阳能电池始终输出最大电功率的控制,有登山法、功率数字模型法等。功率数字模型法是建立功率对占空比的数字模型,当日射量和温度有变化时要重新求得数字模型的参数,通过改变占空比达到最大功率点。因为是用4次方程定义功率对占空比的特性曲线,所以有一定的近似程度。登山法是最常用的控制法,通常的登山法是在最大功率点附近逐点计算、比较功率值来寻找最大功率点。当日射强度和温度急剧变化时,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这就造成最大功率点的快速跟踪难以实现。
本文介绍的登山法在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有变化时也能快速地达最大功率点。此控制系统以阻性负载的独立运行太阳光发电系统为基础,根据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对电压微分在最大功率点必然是0这一原理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这种微分控制法,可以不考虑幅射强度和太阳能电池的温度变化对控制的直接影响。把导出的非线性状态方程经线性化处理后,将检测出的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和电压值代入求解,计算其微分及误差,然后根据误差结果通过自动控制使上述微分值始终趋向和保持为0。由此可见,如何高精度、快速地求得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对电压的微分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对状态方程的分析,得出了改变斩波器的占空比就可以改变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的结论,然后利用太阳能电池在最大功率点的输出功率对电压微分是0,的大批量进行控制。
1 太阳光发电系统
1.1 系统构成
图1为纯电阻负载的太阳光发电控制系统。本系统实现最大功率控制的斩波器由电容Cs、电感Cs、电感Ic、功率开关Tc、二极管Dc以及滤波电容Cd构成。其中与太阳能电池并联的滤波电容Cs为斩波器产生的高频电流提供通路,以确保太阳能电池保持近似稳态电流输出,这样就可以不考虑太阳能电池的滞后性,而仅通过改变功率开关的开通占空比来进行最大功率控制。
1.2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
太阳能电池的电压-电流(es-is)特性在忽略太阳能电池内部小的串联和并联电阻以后可以表示为:
式中,IPH是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I0为二极管反包饱和电池,q为电子电荷,K为波耳兹最曼常数,T是绝对温度。
图2是太阳能电池的es-is特性随日射强度和温度变化的关系。由图可见,es-is特性是非线性的,并存在最大功率点,而且最大功率点也随日射强度和太阳能电池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为获得太阳强电池最大输出,最大功率点跟踪是必要的。
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和功率对电压的微分的关系
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Ps及功率对电压微分dPs/de,可由下式表示:
图3给出了日照1kW/m2、温度25℃时的功率特性,以及电压es与功率对电压的微分dPs/des的关系。从dPs/des和es的关系可见,太阳能电池在dPs/des=0点发生最大功率,而且通过图2电压-电流特性曲线形状的一致性可知此结论在晶射强度或温度变动时仍成立。因此,将dPs/des=0作为控制目标,可以实现任何日射强度和任何温度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这样,就把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转化为使太阳能电池的dPs/des保持为0的定值控制问题。
以功率对电压和微分为基础的最大功率控制法
要用斩波器实现功率对电压的微分的最大功率控制法,在做计算时,首先要建立斩波器的数学模型,同时也要用在太阳能电池特性的数字模型。
2.1 数学表示式
假设Tc是理想开关,根据电路分析基本原理,可以得到Ic在每一周期开、关两个状态的电路方程。
Tc导通时有:
式中,iLC是流过Lc的电流,ed是斩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斩波器占空比为D(0≤D≤1)。若在一个开关周期,将开关的状态量进行平均化处理,并且上划线表示状态平均量,则有:
式中的(1-D)ed是Tc两端电压eTC,把上式状态平均化的状态方程为:
在这个方程式中,is中含有es,因此是非线性的,最大功率点是该控制的平衡点。为简化计算,在平衡点附近进行线性化即可得到在平衡点附近的状态方程:
这里,es0即为太阳能电池PV的最大功率工作电压。由于日射强度和温度的变化速度远远大于控制系统的跟踪控制速度,所以IPH、I0也可当作恒量处理,以便简化计算。
基于功率对电压的微分的最大功率控制
由图3可知,通过改变es或is的值可以控制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在(8)式中,es是状态变量,而is不是,而且当Lc与Cd的值确定后,斩波器的斩波频率便可确定,es的改变主要由eTC的变化决定。因此可知,调整eTC的大小可以改变es的值,并导致功率对电压的微分dPs/des的改变。由前面的叙述可知,eTC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占空比D来控制。因此,在上述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点可以通过占空比D来控制。正确调整点空比D的大小可以实现dPs/des为0的控制,从而实现太阳能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控制。
在实验中采用89C51单片机进行控制和计算,其P1.0端用于输出改变斩波器占空比D的振荡脉冲控制信号。用8bit的AD0809作为模/数转换,在es值改变后,不断地检测改变了的工作点和dPs/des值,使工作点趋近dPs/des=0点。
2.3 最大功率点的确定
如何使用单片机进行控制,正确寻找最大功率点即dPs/des为0的点是关键。这里,对dPs/des的计算法进行说明。考虑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简化计算,可近似得到dPs/des如下:
式中,es0、is0是前一次检测值,es(1)、is(1)是当前检测值es、is的检测用固定的检测周期完成(实际实验中为100μs)。图4是寻找ΔPs/Δes=0点时软件程序流程图,工作起始点D设定为0.5。当最大功率点电流小于0.5A时,停止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3 实验结果
图1所示为实验电路图,实验中使用了意大利产的光伏电池阵更。为了保证电路工作稳定,首先通过实验对电感值进行确定,电感的大小直接影响MOSFET的工作状态和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序上影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速度,因此要通过实验选定电感值,使MOSFET稳定工作,并在D不变时使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相对较大。斩波器的斩波频率经计算和实验定为16kHz。A/D变换器AD0809的采样周期定为100μs。
3.1 启动时
控制开始前电容Cs、Cd由太阳能电池充电,其电压是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其后斩波器启动,开始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开始时D为0.50,检测到的(ΔPs/Δes)0作初始值,根据其正负决定D的增减方向,从而改变斩波器的D值,然后再对ΔPs/Δes进行检测,直到ΔPs/Δes等于零,即完成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进行最大功率控制的MOSFET栅极电压波形如图5所示。此时,占空比是0.655,太阳能电池PV输出电压为60.1V,输出电流为4.2A,输出功率为252.42W。开始工作e,从开路电压很快达到最佳工作电压点,is从0到最佳工作电流点,PV输出功率也很快达到最大功率点,程序设计的时间约为8ms。得到的最大功率点与太阳能电池评价装置mp-140同时测的最大功率点相同。另外,达到最大功率点后,日射量不变则D基本不变,功率对电压的微分保持为0,即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功率的波动非常小,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和稳定度。
3.2 日射量变动时
为了确认日射强度相对变动时的控制特性,采用遮光的办法,急速地改变太阳能电池阵列的输出功率,使PV输出功率从152.4W急速减小到87.5W,然后又急速增大到152.4W,观察其反应。实验结果是占空比很快由0.515变到0.582,然后又急速地回到0.515,功率很快到最大功率点。由此可见,对于日射量的急变,控制器能够实现快速跟踪,具有较好的追踪、控制特性。
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随着日射强度和表面温度的变化,时时刻刻在变动,但是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对电压微分在最大功率点始终为0。利用这个特性,通过恒值控制可以较好地实现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这个最大功率控制系统对于日射量和温度大范围地变化具有高速、稳定跟踪特性,可以始终向系统的阻性负载提供最大功率。因此,可以确认此控制法是能够同时满足高速和高精度的最大功率控制法。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杭州晶控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9 HANGZHOU KinCony ELECTRONICS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伏发电输出功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