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几个人叫代逸飞股票训练工具

为啥说谢晋陈逸飞余秋雨是上海人混世哲学的代表_百度知道后逸飞时代,多少神话可续写_hc360慧聪网出版行业频道_头条相关链接_名人名家_国内
后逸飞时代,多少神话可续写
&&&日8时35分&&&信息来源:新闻晨报
&&& 由绘画起家的陈逸飞,兴趣却不止于绘画,他涉猎之广、精力之旺很少人能及。他的产业包括经纪、书籍出版、电影、服装品牌以及景观艺术等。陈逸飞的突然逝去在让人扼腕痛惜之外,也留下诸多悬念:他未成的事业谁来继承,大视觉的理念能否终成正果,他的逝世对整个文化产业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报记者兵分八路,深入现场,遍访专家,希望给出一个说法。  新导演本周揭晓   在影片《理发师》的拍摄现场藏到了南京郊县非常偏远的一个坦克基地中。空旷的坦克训练基地里弥漫着一种战争的味道,9门道具火炮分列在3个碉堡间,而工作人员虽然忙碌但相互之间却很难看到一般剧组中的那种轻松气氛。  陈逸飞的离去对正在拍摄的《理发师》,无疑是晴天霹雳。该片的总制片人韩三平昨天已抵达上海,他向记者表示,《理发师》全部人员在执行导演的督战下继续拍摄,而导演人选并不像外界传说的是黄建新。新导演的任务主要在后期制作上,人选在本周内揭晓。  可以说《理发师》是陈逸飞的野心和决心。陈逸飞过去的电影作品均流露着浓郁的怀旧气息,特别是弥漫其中的古典与纯净,尤其动人。他的电影带有强烈的个人,然而也有过于强调形式感的问题。《理发师》是他寻求突破之作,他生前就曾对记者表示希望这部电影强调故事性。陈逸飞的接替者无疑需要在这两点上达到平衡,首先需保留住陈逸飞的唯美风格,同时又要在节奏等处加强。  由绘画起家的陈逸飞对艺术的追求自不止于画,他如此执着于电影业,用他的话来说是如果没有出色的电影,那么他大视觉的产业就不完整。他还来不及向我们示范一次他对电影艺术的独特解释,就悄然离世,这也可能成为中国电影永远的遗憾。  模特经纪 如常参加时装周   上海新闻晨报的记者(下面简称记者)4月11日来到了位于延安西路的文峰中心,逸飞集团在这里占据了18、19两层楼。记者见到,在18楼的办公区域,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对于记者的闯入只是偶尔抬了一下头,几位外籍模特谈笑风声,从记者身边擦身而过。  记者采访了逸飞模特经纪公司的总经理杨申庆,他表示,目前模特经纪公司的一切运作正常进行,所有的相关纪念活动要等家属商量决定。接下去逸飞模特要参加的服装周以及国际车展的相关活动亦不会受到影响。上海服装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模特经纪公司总经理华国芬昨天告诉记者,“逸飞模特经纪公司最初是与‘新丝路’这个当时在国内已经具备相当影响力的品牌合作,加上他自己的名人效应,看得出至少在最初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他是非常有想法和开拓精神。”也有人担心有着陈逸飞浓厚个人色彩的模特品牌会因为他的离世而陷入危机,“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好担心的,”“上海国际时装模特大赛”评委会主任、原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张雪村向记者表达了另一个观点,在她看来,经人“接盘”后的名人品牌依旧常青的例子不少,国内有羽西,国外则有范思哲。“关键在于谁来接手,怎么接手。”  景观艺术 雕塑作品无人问津   陈逸飞作为艺术总监指导设计的长寿路绿地上,每一座雕塑相隔约一两站路。记者发现,由于并不知道这些雕塑同陈逸飞有关,因此并没有路人会特意驻足欣赏。这里同平日没有两样。位于浦东世纪大道上的《日晷》,也处于这种无人问津的状态。  同陈逸飞的油画、电影及公司相比,他的雕塑知者甚少。上大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章永浩告诉记者,陈逸飞从上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涉及雕塑领域,他的设计改变了上海的城市景观。作为艺术总监,他参与设计了长寿路绿地、浦东中心绿地以及世纪大道的城市雕塑群,而这些城市景观建筑都完美体现了他作品要服务于生活的大美术观。章永浩表示,陈逸飞的雕塑风格同他的油画不相同―――他的油画属于新古典风格,以描写东方为主;而雕塑却属于中西合璧的海派文化,其中尤以《日晷》为代表。  陈逸飞去了,城市雕塑是否后继有人?章教授表示,现在雕塑界百花齐放,并不会因缺少了某个人而难以后继,但是像陈逸飞这样多才多艺,干一行像一行的艺术家的确不多了。  服牌 服饰风格不会大变   陈逸飞离世后第二天,由其一手创办的时尚专卖店“逸飞之家”,有些波澜不惊。昨日下午,当记者赶到这家专卖店时,店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陈逸飞的猝然离去,并没改变专卖店的日常流程,顾客浏览人数和商品销售情况,都和过去差不多,只是店里销售的每本480元的陈逸飞画册却出现了意外畅销,“不少顾客知道消息后,赶来店里买画册,毕竟,陈先生的画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  自从1998年3月,在一个小型时装表演上打出了“layefe”品牌后,“逸飞服饰”便登堂入室,进入的不仅仅是逸飞集团下的子公司,还有众多白领挑剔的眼光,并且一转眼就发展到了近200家专卖店。陈逸飞去世后,“逸飞服饰”的风格是否会发生变化?失去灵魂人物的品牌是否会面临无人继承的窘境?昨天,记者采访了曾与陈逸飞一起为“逸飞服饰”打江山的师王一扬。  王一扬告诉记者,在“逸飞服饰”创办的前几年,陈逸飞花了很多心思在整个品牌的策划、推广上,曾经非常有魄力地在上影厂的影棚内举行了一场当时国内水准堪称最高的,大大提高了“逸飞服饰”的品牌效应。谈到陈逸飞去世后,“逸飞服饰”的风格是否会发生变化?王一扬表示:“具体到某件衣服,我个人觉得,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逸飞服饰’背后的特质,不可避免,我觉得还是会有改变,毕竟从大的方面来说,公司的灵魂还是他,陈逸飞在这其中的地位是难以由他人代替的。”  出版 七套新书照常出版   在图书领域,打造象阿玛尼这样的时尚品牌是陈逸飞的心愿。全新出炉的“逸飞视觉”丛书,无论是从选题、文字、图片、设计和包装来看,都给书市带来了新亮点。  陈逸飞给自己的定位是视觉艺术家。他希望自己涉足的每个领域都是鼓励生活的艺术化和精致化。第一系列4本图书上市,市场反应相当好。之后,陈逸飞又继续推出“逸飞视觉”系列丛书。有《视觉捕手》、《新锐期刊》、《遇见100%希腊》等,共印了5万册,挤入畅销榜行列。  本来,按照计划,4月底将再推第二套7本新书《牛仔》、《T恤》、《比基尼》、《亲爱的坏品味》、《绝版爱情之二电影情侣的私密生活》。可惜陈逸飞突然去世了。根据确切消息,新书会正常出版,每本首印1万册,同时已有了再版第一套的计划。  陈逸飞离去之后,谁来继续打造图书领域的阿玛尼品牌?记者探访了专门负责图书出版的逸飞视觉部门的有关人员。这才获悉,这个部门于今年三月已经悄悄解散。解散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因为经济原因,也有说是因为主要人员的离去无人打理有关。  “逸飞视觉”图书的风格会不会从此消失?一位业内人士说,也许有人会跟风陈逸飞的风格,但是会不会达到“逸飞视觉”那样的效果就不得而知了。陈逸飞是一个举大旗的人,他起到的是一种倡导作用。陈逸飞做图书,首先是因为他有想法,他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他对时尚和美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是别人很难学到的。  绘画 可以模仿无法替代   陈逸飞一生创作了多少绘画?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否能够追随?  一位收藏有相当数量陈逸飞绘画的上海收藏家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陈逸飞的作品数量,可以分成国画和油画两大部分。比较简单的是国画部分,一直以油画为主的陈逸飞,从2003年8月开始潜心研究国画,他的这部分国画一亮相,就受到了市场的关注。这部分绘画的数量,总数不超过30幅。而油画部分,陈逸飞作为玛勃洛画廊的签约画家,他每年要向该画廊交10至20幅绘画。他在国内的创作数量,一年也在10件左右。  陈逸飞总共拥有多少数量的油画,由于藏家都分散在世界各地,目前准确的数量很难算出,但总体数量不会太多。  陈逸飞的突然离去,对画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损失。一位画界人士说,陈逸飞的风格看起来很好模仿,很多人也确实是跟在他的后面,画水乡,画仕女,画西藏,但是,人们可以学他,模仿他,但没法替代他。
&【】&【】&【】
[热门关键词]:&&
 相关文章
?&&(4.12 8:35)
?&&(4.12 8:35)
?&&(4.12 8:35)
?&&(4.12 8:33)
?&&(4.7 13:5)
?&&(4.1 10:31)
?&&(4.1 10:31)
?&&(4.1 10:31)
?&&(3.29 9:53)
?&&(3.23 16:25)
 我来评两句  请您注意:?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责任?本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删除其管辖留言内容 ?您在本网的留言,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昵称:匿名
产品交易市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追忆陈逸飞:没有人能够替代他
2001年,在上海逸飞集团时装公司的展示厅里,陈逸飞和他的儿子陈凛在一起。
83年波士顿,和陈逸飞等人
  逸飞的性格、活动能力,可以在多个领域长袖善舞,美术界很难找到第二个人……只是,他走了,没有人可以替代他,从此上海少了一个话题。我不相信,中国的艺术界可以有人取代这个话题。
  陈丹青与陈逸飞的渊源,可以追溯到35年前,那一年,陈丹青18岁。
  而25岁的陈逸飞已经是上海美专公认的三大才子之一,“谁都想认识他。”“文革”初成立的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成了上海油画的惟一中心,当时上海美专画油画的青年才俊前三名:夏葆元、魏景山、陈逸飞。“陈逸飞当时在三个人中排老三,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很努力,后来居上。”
  陈丹青特意想法子结识陈逸飞身边的人,通过刘跃真的引荐,两人得以见面,并很快成为朋友。
  《人物周刊》:你跟陈逸飞初次见面的时候,对他印象如何?
  陈丹青:当时他是标准的好青年,戴副眼镜,要求进步,正在最疯狂地做着油画梦,而且雄心大志地想画大题材。他那时才25岁,画油画在这个年龄就崭露头角,是不可想象的。
  《人物周刊》:这些年来,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否依然如此?
  陈丹青:应该说,像我和逸飞这样后来又出国的人,对自己都已经有个重新塑造的过程,他中后期的形象,就是一个“上海人”。人们一直认为上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陈逸飞祖籍宁波,宁波人在上海的这一支,都是非常泼辣苦干的。你看历史上的浙江人,像蒋介石、竺可桢、鲁迅,都是一不做、二不休的,陈逸飞身上也有这样的特性。
  《人物周刊》:你曾经说过,陈逸飞是你的老师,他对你的影响大吗?
  陈丹青:大!你想想看,当时我20岁,他比我大七八岁,而且已经在这个圈子里取得了成功,是个榜样。整天在一块,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给我很多帮助,不说别的,如果不是他,我怎么可能在“文革”的时候就看到世界名画册?当时只有专业的单位里才可以有这样的画册,陈逸飞常常找关系,他人头广,把我带到油画雕塑室的图书馆,跟我说:“你就坐在这儿看吧。”
  每次陈丹青从乡下一回上海,就跑到陈逸飞所在的“油雕室”。他自己后来回忆跟夏葆元、魏景山、陈逸飞等人的交往,“回想起来很有意思,那时没电话,都是骑自行车找来找去,不在家,就等着,聚一堆人臭聊,互相传看最近的画。我现在还怀念那种生活,太单纯了,没有诱惑,没人知道画能卖钱。我们最最兴奋的就是技巧。”
  《人物周刊》:你如何评价陈逸飞的艺术成就?
  陈丹青:他们这一代人,跟建国以后的第一批油画家不同,他们是“文革”后起来的一代,都有一种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陈逸飞的成名作《黄河颂》,折射了苏联现实主义的影响。“文革”中的青年才俊,广东有一批,陕西一批,上海一批,可能有同行相嫉的原因,也可能各地对海派有成见,逸飞的作品虽然很出名,但是没有被最主流、最顶端的圈子接纳。当时普遍觉得海派油画太讲究技法,追求潇洒、漂亮,不是纯革命的。
  现在已经很难恢复当时的美学语境了,“文革”的大背景下,题材肯定是革命的,技法里也会有矫揉造作和姿态化的东西。
  陈逸飞最好的作品,是《蒋家王朝的覆灭》,这是年画的,当时他才29岁左右,在这个年龄就画出这样宏大的作品,是无法想象的。
  从1983年起,陈丹青跟陈逸飞的来往渐渐少了。这中间的22年里,两人各自出国,再后来,作为文化名人,他们会在一些活动上碰面。“虽然已经很少往来,但是当年的友谊还在,每次看见,觉得很亲,就会想到年轻的时候。”
  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去年10月,紫禁城国际摄影展上,两人都是嘉宾,合影留念。“陈逸飞胖了,讲话慢了。”
  《人物周刊》:是否当时就隐约有病兆?
  陈丹青:这倒未必。其实你看逸飞的长相,人中、下巴都长,眉毛很浓,一笑起来,很富态的样子,他应该是长寿之相啊。在我们这个年龄,间或听说我们的某个相识已经走了,也属正常,但我怎么也没想到是他。
  我愕然,痛惜。但是想想,好像也不该惊讶,他一直是这样一个人。我记得以前我们一起画画的时候,很累,他给我看他画的肖像,中间他跑到厕所好几次,用冷水冲头。他做事特别拼,会咬牙,他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出来。
  《人物周刊》:他的一个朋友在说,如果陈逸飞不去理会《理发师》、不去理会拍电影,他兴许不会死,你觉得呢?
  陈丹青:也许这就是求仁得仁。陈逸飞一直想拍电影,还是在“文革”的时候他就跟我说过,想自己拍电影,当时我想,这怎么可能呢。没想到他真的拍成了,他是个大胆的行动者,而且,他可以好几摊事情同时做。
  我也想拍电影,但是我知道自己不会去做,我缺乏行动,但是陈逸飞不同。我看过他的第一部电影《海上旧梦》,这是他的初作,虽然电影里的一些元素他还不知道怎么把握,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拍成了。对一个半路出家的人来说,很不容易。
  后来拍的《人约黄昏》,我觉得,比陈凯歌、张艺谋成功多了。电影的剧本是老剧本,但是他表现出了旧上海的质感,这一点,远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成功,看张艺谋那部片子的时候我在纽约,当时我就想:一个陕北的汉子,怎么可能懂旧上海呢?
  《人物周刊》:你说陈逸飞常常好几摊事情同时做,确实这些年,他涉足了很多领域,比如杂志、建筑、电影、服装、模特行业等等,似乎都干得有声有色,你怎么看待这个事儿?
  陈丹青: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这样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当然社会上有一些议论,说画家跑去当商人了。我在美国呆过,在美国,艺术家很多都有自己的公司,我们都知道,美国的一个演员当上了总统,还有一个演员,去当了州长。这是人的自由,人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逸飞的性格、活动能力,可以在多个领域长袖善舞,美术界很难找到第二个人,在社会转型的这个阶段,需要这样的人。
  只是,他走了,没有人可以替代他,从此上海少了一个话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欢迎光临齐鲁美术网
当前位置: >> 热点专题
后逸飞时代,还有多少神话可续写
时间:日10:57
由绘画起家的陈逸飞,兴趣却不止于绘画,他涉猎之广、精力之旺很少人能及。他的产业包括模特经纪、书籍出版、电影、服装品牌以及景观艺术等。陈逸飞的突然逝去在让人扼腕痛惜之外,也留下诸多悬念:他未成的事业谁来继承,大视觉的理念能否终成正果,他的逝世对整个文化产业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报记者兵分八路,深入现场,遍访专家,希望给出一个说法。
  新导演本周揭晓
  昨日记者赶赴南京,影片《理发师》的拍摄现场藏到了南京郊县非常偏远的一个坦克基地中。空旷的坦克训练基地里弥漫着一种战争的味道,9门道具火炮分列在3个碉堡间,而工作人员虽然忙碌但相互之间却很难看到一般剧组中的那种轻松气氛。
  陈逸飞的离去对正在拍摄的《理发师》,无疑是晴天霹雳。该片的总制片人韩三平昨天已抵达上海,他向记者表示,《理发师》全部人员在执行导演的督战下继续拍摄,而导演人选并不像外界传说的是黄建新。新导演的任务主要在后期制作上,人选在本周内揭晓。
  可以说《理发师》是陈逸飞的野心和决心。陈逸飞过去的电影作品均流露着浓郁的怀旧气息,特别是弥漫其中的古典与纯净,尤其动人。他的电影带有强烈的个人标签,然而也有过于强调形式感的问题。《理发师》是他寻求突破之作,他生前就曾对记者表示希望这部电影强调故事性。陈逸飞的接替者无疑需要在这两点上达到平衡,首先需保留住陈逸飞的唯美风格,同时又要在节奏等处加强。
  由绘画起家的陈逸飞对艺术的追求自不止于画,他如此执着于电影业,用他的话来说是如果没有出色的电影,那么他大视觉的产业就不完整。他还来不及向我们示范一次他对电影艺术的独特解释,就悄然离世,这也可能成为中国电影永远的遗憾。
  模特经纪
  如常参加时装周
  记者昨天来到了位于延安西路的文峰中心,逸飞集团在这里占据了18、19两层楼。记者见到,在18楼的办公区域,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对于记者的闯入只是偶尔抬了一下头,几位外籍模特谈笑风声,从记者身边擦身而过。
  记者采访了逸飞模特经纪公司的总经理杨申庆,他表示,目前模特经纪公司的一切运作正常进行,所有的相关纪念活动要等家属商量决定。接下去逸飞模特要参加的服装周以及国际车展的相关活动亦不会受到影响。上海服装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模特经纪公司总经理华国芬昨天告诉记者,“逸飞模特经纪公司最初是与‘新丝路’这个当时在国内已经具备相当影响力的品牌合作,加上他自己的名人效应,看得出至少在最初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他是非常有想法和开拓精神。”也有人担心有着陈逸飞浓厚个人色彩的模特品牌会因为他的离世而陷入危机,“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好担心的,”“上海国际时装模特大赛”评委会主任、原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张雪村向记者表达了另一个观点,在她看来,经人“接盘”后的名人品牌依旧常青的例子不少,国内有羽西,国外则有范思哲。“关键在于谁来接手,怎么接手。”
  景观艺术
  雕塑作品无人问津
  陈逸飞作为艺术总监指导设计的长寿路绿地上,每一座雕塑相隔约一两站路。记者发现,由于并不知道这些雕塑同陈逸飞有关,因此并没有路人会特意驻足欣赏。这里同平日没有两样。位于浦东世纪大道上的《日晷》,也处于这种无人问津的状态。
  同陈逸飞的油画、电影及公司相比,他的雕塑知者甚少。上大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章永浩告诉记者,陈逸飞从上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涉及雕塑领域,他的设计改变了上海的城市景观。作为艺术总监,他参与设计了长寿路绿地、浦东中心绿地以及世纪大道的城市雕塑群,而这些城市景观建筑都完美体现了他作品要服务于生活的大美术观。章永浩表示,陈逸飞的雕塑风格同他的油画不相同―――他的油画属于新古典风格,以描写东方为主;而雕塑却属于中西合璧的海派文化,其中尤以《日晷》为代表。
  陈逸飞去了,城市雕塑是否后继有人?章教授表示,现在雕塑界百花齐放,并不会因缺少了某个人而难以后继,但是像陈逸飞这样多才多艺,干一行像一行的艺术家的确不多了。
  服饰品牌
  服饰风格不会大变
  陈逸飞离世后第二天,由其一手创办的时尚专卖店“逸飞之家”,有些波澜不惊。昨日下午,当记者赶到这家专卖店时,店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陈逸飞的猝然离去,并没改变专卖店的日常流程,顾客浏览人数和商品销售情况,都和过去差不多,只是店里销售的每本480元的陈逸飞画册却出现了意外畅销,“不少顾客知道消息后,赶来店里买画册,毕竟,陈先生的画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
  自从1998年3月,在一个小型时装表演上打出了“layefe”女装品牌后,“逸飞服饰”便登堂入室,进入的不仅仅是逸飞集团下的子公司,还有众多白领挑剔的眼光,并且一转眼就发展到了近200家专卖店。陈逸飞去世后,“逸飞服饰”的风格是否会发生变化?失去灵魂人物的品牌是否会面临无人继承的窘境?昨天,记者采访了曾与陈逸飞一起为“逸飞服饰”打江山的时装设计师王一扬。
  王一扬告诉记者,在“逸飞服饰”创办的前几年,陈逸飞花了很多心思在整个品牌的策划、推广上,曾经非常有魄力地在上影厂的影棚内举行了一场当时国内水准堪称最高的时装秀,大大提高了“逸飞服饰”的品牌效应。谈到陈逸飞去世后,“逸飞服饰”的风格是否会发生变化?王一扬表示:“具体到某件衣服,我个人觉得,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逸飞服饰’背后的特质,不可避免,我觉得还是会有改变,毕竟从大的方面来说,公司的灵魂还是他,陈逸飞在这其中的地位是难以由他人代替的。”
  七套新书照常出版
  在图书领域,打造象阿玛尼这样的时尚品牌是陈逸飞的心愿。全新出炉的“逸飞视觉”丛书,无论是从选题、文字、图片、设计和包装来看,都给书市带来了新亮点。
  陈逸飞给自己的定位是视觉艺术家。他希望自己涉足的每个领域都是鼓励生活的艺术化和精致化。第一系列4本图书上市,市场反应相当好。之后,陈逸飞又继续推出“逸飞视觉”系列丛书。有《视觉捕手》、《新锐期刊》、《遇见100%希腊》等,共印了5万册,挤入畅销榜行列。
  本来,按照计划,4月底将再推第二套7本新书《牛仔》、《T恤》、《比基尼》、《亲爱的坏品味》、《绝版爱情之二电影情侣的私密生活》。可惜陈逸飞突然去世了。根据确切消息,新书会正常出版,每本首印1万册,同时已有了再版第一套的计划。
  陈逸飞离去之后,谁来继续打造图书领域的阿玛尼品牌?记者探访了专门负责图书出版的逸飞视觉部门的有关人员。这才获悉,这个部门于今年三月已经悄悄解散。解散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因为经济原因,也有说是因为主要人员的离去无人打理有关。
  “逸飞视觉”图书的风格会不会从此消失?一位业内人士说,也许有人会跟风陈逸飞的风格,但是会不会达到“逸飞视觉”那样的效果就不得而知了。陈逸飞是一个举大旗的人,他起到的是一种倡导作用。陈逸飞做图书,首先是因为他有想法,他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他对时尚和美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是别人很难学到的。
  可以模仿无法替代
  陈逸飞一生创作了多少绘画?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否能够追随?
  一位收藏有相当数量陈逸飞绘画的上海收藏家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陈逸飞的作品数量,可以分成国画和油画两大部分。比较简单的是国画部分,一直以油画为主的陈逸飞,从2003年8月开始潜心研究国画,他的这部分国画一亮相,就受到了市场的关注。这部分绘画的数量,总数不超过30幅。而油画部分,陈逸飞作为玛勃洛画廊的签约画家,他每年要向该画廊交10至20幅绘画。他在国内的创作数量,一年也在10件左右。
  陈逸飞总共拥有多少数量的油画,由于藏家都分散在世界各地,目前准确的数量很难算出,但总体数量不会太多。
  陈逸飞的突然离去,对画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损失。一位画界人士说,陈逸飞的风格看起来很好模仿,很多人也确实是跟在他的后面,画水乡,画仕女,画西藏,但是,人们可以学他,模仿他,但没法替代他。
(编辑:X?N)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美术家协会齐鲁美术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 1024 * 768分辨率 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 6.0 、 Ie 5.0 以上版本浏览器
客户服务热线:全国有多少叫代茹的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逸飞激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