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汉 远去的家乡 主要内容家乡是什么意思?

众人划浆开“红船”___新邵县李荣汉创建红色家庭先进事迹-潇湘女性网
当前位置:
众人划浆开“红船”___新邵县李荣汉创建红色家庭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 17:05:4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和谐、奋发向上,是社会文明和谐、开拓进取的基础和前提,大河涨水小河满,小河洁净大河清。几十年来,李荣汉同志的家庭总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牢记&八荣八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以&创建红色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创建强大合力。内强家庭成员素质,外树红色家庭形象,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党的优秀文化,目标始终如一,赤胆痴心不改,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痴心不改爱党情
1925年10月,李荣汉同志诞生在湖南省新宁县安山乡滩底村的一个贫苦的农户里。1947年10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历任班长、排长、侦察连长、营长、团参谋长。1948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自卫反击战、支援巴基斯坦等重大军事行动。足迹遍及中外,热血洒遍南北,多次负伤,身上留有18处伤疤,右手里的弹片至今未曾取出。
李荣汉同志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献身革命,赤胆忠心,多次立功受奖,在中印自卫反击战中,有一次俘虏了一名已受重伤的印军上校,当他发现这位俘虏生命垂危,顾不得自己身受重伤,背着这位敌军上校翻山越岭,一路汗水,一路血水,安全抵达我军营地,挽救了这位上校的生命,当场受到师长的高度赞扬,表现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为中国军人,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西藏平叛时,由于不懂藏语,无法与藏民沟通,工作举步维艰,但他克服重重困难,翻越崇山峻岭,穿梭于雪域高原,做好民族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支援巴基斯坦时,他带领队伍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从云南跑步行军,日夜兼程,历尽艰辛,跋涉数千里,如期赶到目的地,出色完成援巴任务。
由于献身革命事业,一心为党工作,他30多岁才结婚,40岁后才生儿育女,在部队工作时,妻子在家务农,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给组织添麻烦。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要忘记革命的艰辛历程,牢记党的恩情,在给孩子们取名时都具有纪念意义的,老大叫李战印,纪念中印自卫反击战,老二李长征,纪念援巴时的长途出征,老三李文联,纪念&文革&时期的文化大联合,响应党的号召要文斗不要武斗。通过这些名字,时时警醒鞭策子女们不要忘本,不要忘记党的教导。
在部队工作30年后,李荣汉同志于1976年6月转业到邵阳职工疗养院,担任该院行政科科长工作。在长时间担任领导职务中,始终能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于律已,清正廉明,不谋私利,乐于奉献,处处发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直到1987年离休。现虽已年至耄耋,仍痴心不改,赤心向党,人老心红,离职不离岗,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继续为社区建设,家乡建设尽残年薄力,至死不渝塑造党员形象。
二、齐为党旗添光彩
在李荣汉同志的家庭里,老中青幼三代,颗颗丹心向着党,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他的老伴徐燕群,现已81岁,中共党员,年轻时,她在家乡,既要参加农业劳动,又要照料公婆,抚育儿女,重担一肩挑,但从不叫苦叫累,任劳任怨;她心地善良,勤劳能干,对党忠诚,深受家乡人民好评;她教子有方,循循善诱,教育鼓励子女热爱劳动,好学上进,自强自立,不搞特殊,不搞关系,凭自己的本事考取大学,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她极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在方圆数里,是有口皆碑令人称道的贤内助。在疗养院上班,虽然体弱多病,但从不讲价钱,服从安排,不图私利,当好表率,为丈夫的工作排忧解难。现退休在家,教育儿孙,帮助邻里,友善一方,名扬一方。
他的大儿李战印,1962年生,当时他在部队工作,儿子跟妈妈在家生活,从小乖巧懂事,学习努力,一直担任班干部。1979年考取娄底师专,担任学生会主席,1982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1994年,响应党的号召,通过考试改行到公安局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199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新邵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教导员、支部书记,战印无论在哪工作,都能爱岗敬业,出色完成任务,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如2009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打击经济犯罪先进个人&。儿媳毕文忠不让须眉,1988年参加工作,2002年入党,2004年至今为商业总公司党委委员、商业行管办副主任。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如1993年评为&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统计工作先进个人&。
他的二儿李长征,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湘潭大学毕业后,考取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留学,和其妻范敏现定居澳大利亚。虽身处异邦,但心系祖国,不忘家乡,爱国拳拳之心不减。
他的女儿李文联,1989年邵阳卫校毕业分配到疗养院,从事护理工作,1997年入党,工作负责,细心,对病人倍加爱心,虚心求教,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如1992年参加全省总工会职工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现为省人民医院外二科主管护师,处处以身作则,事事扎实工作,堪为职工表率。
他的长孙李亚圣,小学、初中、高中一直是班干部,成绩名列前茅,初中毕业时考取邵阳市二中重点,2008年考取北京邮电大学,学习认真,苦练服务本领,综合素质强。
他的孙女李美丽,在澳大利亚学习,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年获奖。
他的外孙李圆龙,初中毕业后考取长沙一中,现正读高二,学习成绩优异,参加数学、物理奥赛,均获省一等奖,同时,工作能力强,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朵朵葵花向太阳,颗颗丹心向着党。李荣汉同志一家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热发光,成为模范,成为榜样,成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传承者,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成为党旗增光添彩者。
三、齐心协力创和谐
时代的列车正驶入21世纪,创建和谐社会是时代的主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家庭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因此,李荣汉同志全家非常重视红色家庭文明和谐建设。
首先,加强学习,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经常教育家庭成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懂法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因此,他家没有一个家庭成员有违法违纪现象。经常引导家庭成员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杜绝黄、赌、毒,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家没有一个家庭成员练法轮功、吸毒贩毒。经常教育家庭成员尊老爱幼,宽容谦让,勤俭持家,搞好邻里关系,做到友邻之间相帮相助,团结友善,和睦相处。其次,注重言传身教。总是强调以德育人,科学教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寓教于乐,因势利导,既不可粗暴简单,又要防止娇纵溺爱,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才,栋梁之才。第三,重视文化建设,注重弘扬家庭美德,建设家庭文化。经常给儿孙们讲革命故事,讲数十年的战斗、生活经历,让儿孙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牢记历史,不忘党恩,永保一颗赤胆忠心。经常督促儿孙们多看《光辉的足迹》、《党旗飘飘》、《湘潮》等红色书刊,努力让红色文化,红色经典伴儿孙成长。
李荣汉同志通过每一个家庭成员持久不懈的共同努力,真正成为了红色之家、美德之家、友善之家、守法之家、文明之家,真可谓&直挂赤帜开红船,同舟共济奔和谐!&。
潇湘女性网版权所有,如需转载本站文章,请联系本站,否则后果自负!热心公益的李荣汉_深吕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贴子:
热心公益的李荣汉
李荣举李荣汉先生原籍新会三江深吕村。解放前,他一家靠种田为生,家境贫寒。为了挣钱养家糊口,曾在村内开了间简陋的理发铺,替人理发,但收入微薄,日子仍旧过得紧巴巴的。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村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素有抱负的他并不满足现状,为了干一番事业和追求美好的生活,他毅然离开家乡,到广州寻找工作。1957年辗转到了香港,重拾理发生涯。生活虽有所好转,但他不甘平平淡淡过此一生。其后,在1963年移民去了美国,经过一番努力,开了间专营粤菜的餐馆。由于菜肴可口,货真价实,服务周到,顾客甚多,生意极旺,越做越大。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他终于挣下了一份厚实的家业。事业有成的他,虽然身居异国,却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家乡。家乡,是一个土地肥沃、河涌纵横的村落,一向来盛产大米和等水果,可是交通却极其闭塞,村民们外出做工和探亲,全靠小木船摆渡。家乡解放几十年了,变化怎样?乡亲们的生活如何?这些问题时时刻刻在他心中魂牵梦绕:他多么希望能早日回到家乡看一看啊!1990年,他回国观光旅行,在20多天的旅程中,他被神州大地的勃勃生机深深感动了。他为祖国的日益繁荣兴旺而自豪,更加强烈盼望能早日回家乡一行。翌日,他携着妻子兴高采烈地踏上阔别34年的家乡土地。他目睹家乡在党的领导下,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也显著改善了。1976年,这里进行大围变革,改直河涌,修建公路,并在通往三江的屋咀河面上架设起钢铁混凝土大桥——深吕大桥,结束了南面往三江、会城等地靠摆渡过河的历史。他为家乡的变化发展兴奋不已。在家乡逗留的几天中,他主动找村干部座谈,与乡亲们闲话家常:乡亲们向他诉说了家乡在交通、学校、市场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一是深吕往北到礼乐、江门的交通仍受河涌阻隔,村民们外出极不方便,机动车根本无法通行,严重制约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二是村内学校原是低矮的平房,建于60年代初期,由于建材粗劣,现已成了危房:三是家乡没有正规市场,摊档全摆在原管理区办公楼门前的大路两旁,杂乱无章,地面污水横流,蚊蝇成群,污染环境,危害村民的身体健康。若要建大桥、学校和市场,粗略估算需用人民币300万元。这笔巨款对于当时刚解决温饱的7000个深吕村民来说是难以承担的,建桥等就只能是一种企望了。他认真地倾听着家乡父老们的心声,深切地感到:自己是家乡用乳汁哺育长大的,应为发展家乡的经济,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献一份力量:回到美国后,在亲人的支持下,他陆续汇来了巨款,作为兴建大桥、学校、市场的费用,共计人民币300万元。喜讯传来,村民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在市、镇两级领导的支持配合下,很快完成了勘探、设计工作。图纸寄给李荣汉先生审阅后,大桥、学校、市场于1993年下半年相继动工了。不久,一座雄伟的长200多米的混凝土大桥横跨在南冲河面上,村民亲切命名它为“荣汉大桥”;一幢高4层16间教室共1600平方米的壮观的教学大楼矗立了,大门正上方镌刻着用他父亲名字命名的“李党纪念教学大楼”;一个宽敞的布局合理的有50多个档位的市场也建成了。1996年4月,他专程回到家乡,参加3项工程竣工剪彩仪式,受到市、镇领导和全体村民的热烈欢迎:由于他对家乡的杰出贡献,被当时的新会市人民政府授予“新会市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今天,当人们登上荣汉大桥看着在桥上飞驰而过的车辆时,当孩子们坐在“李党纪念教学大楼”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琅琅地读书时,当村民熙熙攘攘地走进市场,再提着大包小包走出来时,个个无不衷心感谢家乡人的好儿子——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李荣汉先生。来 源: 龙乡三江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常见问题--李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常见问题--李荣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华 上海 李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