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信电击治疗网瘾 杨永信那么有效,为什么不全国推广?推广到中小学,所有不听话的全部电击,老师多省心。

揭秘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孩子被电后精神恍惚|网瘾_新浪新闻
  原标题:临沂“病人” | 杨永信和他的“电击”网戒中心
  他们当中最小的只有十二岁,最大的四十多岁,大部分介于15到25岁之间。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里面过着军事化管理的生活,接受“电击治疗”。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岳表示,应该治疗的是家长,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他们可以决定孩子的一切,他们和网戒中心利用强制手段对孩子们进行治疗,已经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涉嫌违法。
  杨永信(左二)在演示“电击”治疗仪器。新京报记者 安钟汝 摄
  文|新京报记者安钟汝 编辑 | 苏晓明
  “我甚至想过我儿子跳楼,从高处落下,恩怨从此一笔购销。”高杨的儿子高多现在是山东临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以下简称“网戒中心”)的一名“患者”,高杨二十四小时陪护,连续四个月了。
  “我是他父亲,又不能亲手杀了他,他要是像以前那样,就要折磨我一辈子。”高杨脸胀得通红,摊开双手说,网戒中心,是他最后的希望。
  在网戒中心,跟高杨一样的家长有许多,他们慕名而来,希望网戒中心能治愈孩子的“病”。
  他们当中最小的只有十二岁,最大的四十多岁,大部分介于15到25岁之间。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里面过着军事化管理的生活,接受“电击治疗”。
  在此前媒体诸多报道中,网戒中心被称为“集中营”,网戒中心创办人杨永信被称为“恶魔”。2009年,卫生部一纸禁令,叫停了“电休克治疗”方法。
  但7年过去了,杨永信和他的网戒中心并未停歇,仍有少年被源源不断送到这里,成为网戒中心的病人。网戒中心把“电休克治疗”改为“低频脉冲电子治疗”。
  面对质疑,8月18日,杨永信在接受剥洋葱(ID:boyangcongpeople)采访时回应,“电击”,是他生物治疗的一部分。
  他说不清自己到底在扮演什么角色,“像医生,也像教育家,我本来想考师范当老师的,后来阴差阳错当了医生。”
  他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认为自己是在治病救人。
  “13号治疗室”
  高杨说,“现在假期,很多家长希望趁着这个时候送孩子来治疗,床位已经满了。”
  8月17日,有两个外地的家长带着孩子,提着备好的生活必需品来到网戒中心,发现床位已满,失望而归。
  网戒中心在一栋六层的楼上,占了二、三两层。内部空间格局和医院相似,有治疗室、活动室、教室,学生宿舍也在里面,宿舍里各摆着四到五张一米宽的床铺,床铺上的被子叠成了豆腐块。在二楼通往三楼的步梯两边,用绳索结成的网封锁着,杨永信说,很多孩子被家长送来,情绪激烈,这些网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网戒中心楼道两旁的防护网。新京报记者 安钟汝 摄
  成立于2006年1月的临沂网戒中心,隶属临沂第四人民医院,这家医院以治疗精神疾病见长,前身是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后更名为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临沂第四人民医院。
  在这家医院的官网上,把网戒中心称作“心理康复一病区”,并作为特色科室推荐。
  据了解,目前网戒中心有医务人员二十多人,其中六名医生,两名心理咨询师,十三个护士,都由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统一招聘,人员编制属于第四人民医院,薪水由第四人民医院发。杨永信为中心主任。
  杨永信告诉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至今,网戒中心收治过六千多名孩子,最高峰时同时有300多名孩子在此接受治疗。
  在里面接受治疗的孩子,相互以“盟友”相称。
  盟友们回忆,在接受“电击”的时候,像有无数个针孔扎了进去,每一个细胞都在疼,而接受“电击”的时候,有人按住自己的手脚,有人捂住自己的嘴巴。
  网戒中心“电击”治疗的房间门牌为13室。这个盟友们谈之色变的房间不到二十个平方,里面只有一个床铺,铺着蓝色的床罩,旁边的桌子上,摆放着几台低频脉冲电子治疗仪。
  盟友所说的电击,也包括低频脉冲治疗仪的治疗。2009年之前,网戒中心采用电休克治疗,治疗的时候,需要将患者的手脚捆绑住,并用护齿类的工具塞入患者口中,防止自己在治疗时抽搐咬伤自己,然后接通电流,置于患者前额两侧诱发抽搐达到治疗效果。
  杨永信说,电休克治疗仪器最高电流可以达到100毫安,可致人意识短暂的意识丧失。
  这种治疗方式,曾在2009年,被多家媒体质疑——认为这是对青少年的身心虐待。
  临沂第四人民医院一名领导表示,“因为那次争议,医院压力大,网戒中心差点关掉。”
  风波过后,杨永信和临沂网戒中心淡出媒体视野,甚至一些在这里接受过治疗的盟友都认为已经关门了。
  不过就在近日,杨永信再次走进人们视线,有网友爆料——”电击“疗法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仪器。换后的仪器,正是低频脉冲治疗仪。
  “治疗方式是两根针扎进虎口,然后对两根银针进行通电。”杨永信说,这种治疗仪对功率进行限制,痛感不如之前的电休克疗法。
  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了解到,从2006年网戒中心创办至今,“电击”从未间断。
  在杨永信的博客中,也一直未停止对网戒中心的宣传。
  其中一篇文字称“网瘾是一种病,简称iads,虽与艾滋病(aids)缩写字母有所差别,但对于那些网络成瘾的孩子家长来说,危害和艾滋病一样可怕。”
  “我之所以能够办下去,这里政府支持我办下去,是因为都知道这是一件好事。” 杨永信说。
  据公开资料,今年4月,临沂市科技局在网戒中心召开了由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承担的科研课题“网瘾戒治综合干预(教育)模式的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科研成果综合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在国际上具有显著创新性,居国际先进水平,建议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的范围。
  “噩梦”
  目前,网戒中心有130多名盟友在家长陪同下治疗。他们身着迷彩短袖,对面是一百多名家长,保持着同样的坐姿。看到记者和杨永信一众人,唰地一声起立。
  但很多“盟友”称自己是被父母强制送到网戒中心,或者被“骗”到网戒中心的。
  盟友们介绍,网戒中心,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早上五点半起床出早操,上午八点开始点评课,下午写日记,每天晚上有辩论赛等活动。
  网戒中心十分看重点评课。“点评课就像忏悔课,比如让孩子给家长跪下道歉,给父母拥抱。”曾言向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介绍。
  2009年,曾言在网戒中心接受了7个月的治疗。
  曾言认为,这种氛围是用高压营造出来的,“假如你在点评课上表现不好,不按照他们说的做,你就会被认为没有进步,就会受电击的惩罚。”
  网戒中心,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新京报记者 安钟汝 摄
  在“电击”疗法被爆出依然存在后,曾言组建了微信群,吸引了40多名盟友,他们说,“这个群,是我们难兄难弟的交流群。”
  群里讨论十分热烈,大都在回忆在网戒中心接受治疗的经历,称为“噩梦”。
  曾言出院后,但他的父母认为效果不佳,想再把他送进去。
  他以跳楼的方式抗议父母,“幸亏只是二楼,只是把脚崴了。”曾言说,“我宁愿去看守所,也不愿意去那里了。在看守所还有人道,在那里,就是集中营,没有人道。”
  曾言刚刚去网戒中心不到一周,就被“电击”了,他被带到13号治疗室, “电压开到20毫安,我觉得浑身颤抖。”
  曾言说,他看到所有被“电击”过的盟友,出来的时候都是精神恍惚。
  “有人害怕,就逃走,逃走后被抓回来,继续电。”
  曾言认为,自己在网戒中心还算电的少的, “我去第二周就懂里面的生存逻辑了,他们电我,是让我听话,按照他们说的做。”
  盟友王兵回忆,有一次被电击的时候,不知为什么他笑出来了。给他做电击的医生就问他,“你笑什么?”然后就继续电,电到王兵不笑为止。电完还要说谢谢,他说,那是他这辈子说得最违心的谢谢了。
  曾言认为,网戒中心不但对肉体进行摧残,还对你的人格进行摧残。他说,网戒中心实行“罚圈制”——盟友违反一次网戒中心的规定,就会被记上一个圈,积累到五个圈后,就会被送去“电击”。
  网戒中心还鼓励盟友相互举报,举报一个可以减圈。
  “整天住一个屋里的人都要相互提防,谁都对谁不信任。”曾言说。
  曾言认为,从里面走出来的,都是受了二次伤害,他说,自己的记忆力变的很差。
  曾言说,”假如现在父母把我再送进去,我会和他们断绝关系。因为那是噩梦。”
  有个盟友说,自己三进宫,最后一次家里企图再次送他进去,他和曾言一样选择了跳楼,后果比曾言严重——腿摔骨折了。
  “救世主”
  在网戒中心接受治疗的“病人”,并非全部因为网瘾,还有很多不听话、有暴力倾向的孩子也来到这里。
  杨永信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网瘾只是表象,他们多伴随着抑郁、精神分裂等症状,有的盟友甚至偷盗、吸毒。
  高杨也认为网戒中心叫“极端问题孩子康复中心”更为合适。
  网戒中心课堂上的盟友。新京报记者 安钟汝 摄
  高阳的眼窝位置,至今还有些淤青,他说,那是四个月前被儿子高多打的。
  年近50岁的高杨是一名副处级干部,妻子是一名中学校长,但他最说不出口的是自己的儿子高多。
  儿子今年二十多岁了,但在高杨看来“不可理喻”,吃饭的时候,他从来不等父母,把好吃的往自己碗里扒,要钱的时候就伸手,不给他甚至拿菜刀威胁父母。
  高杨想过儿子自杀,“恩怨可以从此一笔勾销”。
  “但他不死,你不能杀他,他这种状态存在下去,会折磨你一生。”
  今年五月,高杨让高多休学,并把他送到了临沂网戒中心。
  刚来第一天,高杨就感动的泪流满面。
  那天,网戒中心让孩子们给父母洗脚,一遍洗一遍要唱跪羊图: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礼敬尊亲如活佛。。。。。。
  高杨说,那一刻,自己的心就软了。
  现在,高杨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脱胎换骨了,“每次吃饭的时候,我不吃他也不吃”,“以前,你根本看不到他的眼泪,现在会在我们面前流泪了。”
  杨洁的儿子小奇则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杨洁向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介绍,儿子读初中时,整天闷在家里玩电脑,吃饭都不出来。晚上玩太久,第二天起不来,就不去上学。
  杨洁说,她希望以死来唤回孩子的良知,她就去绝食。
  “我当时想,孩子不会看着我死去。”杨洁绝食第五天,昏厥在屋里,让杨洁绝望的是孩子并没有什么反应,最后是邻居把她救了出来。
  2012年,杨洁把孩子送到了网戒中心,她说她对孩子的改变很满意,今年中考,她所在的城市8万名考生,小奇考进了前200名。
  在高杨和杨洁眼中,杨永信是救世主,高杨说,“在我们家长眼中,他就是神,网戒中心,就是世外桃源。”
  家长们海自发选出了十名家长代表,组成了网戒中心家委会。
  8月17日,记者第一次见到杨永信的时候,提出了采访要求,但被高杨和几个家长阻拦,他们说,家长们在2009年那次伤透了心,不想杨永信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了。
  一位家长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我们绝对不允许他们毁掉这个地方。”
  网戒中心心理咨询师,他也曾是网戒中心的“盟友”,图为他指着自己在中心治疗时的照片。新京报记者 安钟汝 摄
  “我在挑战一件不容易的事”
  1979年,杨永信考入沂水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参加工作,分配到临沂市精神病医院(临沂第四人民医院前身)。
  从毕业至今,杨永信一直在第四人民医院工作,从事精神科疾病的治疗。
  2003年,杨永信经常被当地学校邀请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当时很多老师和学生反映一些孩子上网不能控制,问题很突出。我就开始留意这种现象,并做研究。”
  之后两年,杨永信经常在许多大学、中学做有关网瘾控制的演讲,被当地媒体关注,杨永信名声在外。
  “有些家长就慕名而来,找我咨询,来的人越来越多。”杨永信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006年,杨永信提议创办了一个专门的科室,后被称作网戒中心。
  杨永信说,他之所以比其他相似的机构成功,是因为自己的模式好,“网瘾不仅仅是行为习惯,它和性格有关系,我就是对他们的性格进行矫正。”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杨永信说,“我在挑战一件不容易的事。”
  他“挑战”的方式就是“行为心理治疗、个性矫治、加同步家庭治疗,加生物学治疗。”
  最具争议的“电击”,也是杨永信生物治疗的一部分。杨永信说,“人就像电脑,表面上是软件出了问题,但硬件也有毛病。”
  “但是生物学治疗剂量很小。”他说,2009年前,网戒中心采用电休克治疗时,电流只开到几毫安。
  但多名盟友反映,当时在网戒中心的时候,最高的有80毫安。曾言记得有个盟友被电击,拉出来的时候,头发都烧焦了。
  杨永信说,“医学上的事情,一个病人,你给他做手术,在他肚子上划个口子,是治病救人,假如对于一个健康的人,你给他肚子上划个口子,是犯罪。”
  杨永信认为,他就是在“治病救人”。
  2009年7月,卫生部发出通知称,“电击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尚不确切,暂不宜应用于临床,因此要求停止该疗法的临床应用。
  提到2009年网戒中心采用的“点击疗法”,他说,“法无禁止即为可。”
  而提到网戒中心现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疗法,“实际上就是一个针灸,对针通电,强化针感。”杨永信向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解释,现在网戒中心的“电击工具”叫做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最大电流十毫安,电压六伏,频率七八十。
  “家长把这里当作家园,很多东西都是他们自己买的。” 杨永信手指向网戒中心的一些家具。
  2009年卫生部下发通知,要求停止使用电击治疗网瘾。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人质疑网戒中心是杨永信敛财的工具,他说,办网戒中心,他除了每个月8000块钱的工资外,没有任何收入。
  他坚信自己在做一件好事,并取得了很多成绩。在他的博客上,放满了点评课上的照片,还有孩子们写的诗歌,《爸,我错了》《妈,对不起》等。
  谁是病人?
  而对于杨永信的“教育”,一位盟友用“疯狂”来形容。“没病的人,凭什么要接受这种治疗?”
  很多盟友认为,家长是被杨永信“洗脑”了。
  “他们被暴力制造的假象蒙蔽了,认为孩子改变了,那其实只是表象。” 曾言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现在他遇到想把孩子送到里面的家长,都会劝阻,建议家长们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
  杨洁反击称,“我看到有人说我们家长被洗脑了,就觉得很生气,我们24小时陪着孩子,谁能比我们更了解孩子?”
  高杨更是自信地说, “我们这里的家长从学历上讲有硕士、博士,从社会地位上讲,有厅级、处级官员,有大学教授,甚至有心理学家,我们怎么可能会被轻易骗到?”
  在家长和盟友的“攻防战”中,家长认为,向媒体曝光的盟友是未被治愈的病人,而盟友认为,家长们被洗脑,“也有病了”。
  然而,在杨永信看来,家长和孩子,都是他的”病人“。他认为,孩子有问题,家长有责任,所以要和孩子一起接受治疗。因此,在网戒中心,接受治疗的孩子都要有一名家属陪同。
  临沂市卫计委一名副主任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从2009年网戒中心被媒体曝光以来,卫计委多次组织专家到网戒中心调查,但是他们没什么问题。”
  临沂第四人民医院一名副院长表示,网戒中心引起争议后,市里有领导问杨永信:“你说网戒中心好,为什么别的地方医院很少办?”
  杨永信当时就泪流满面,“因为其他地方没人像我这样能吃这个苦。”听到这话,这位领导沉默了。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岳表示,网瘾是不是一种精神疾病一直都有争议,“但是把它当作一种精神类疾病来治疗,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因为医疗行为安全至上,不应该行走在边界。”
  对于杨永信提到的伴随网瘾的其它临床症状,王岳表示,“应该对症治疗,比如抑郁症,应该采用治疗抑郁症的医疗手段和药物,而不应该对不同精神疾病都采取休克疗法,或者采用同一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王岳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电击”疗法实际上是给被治疗者造成一种条件反射,让被治疗者记住疼痛,产生恐惧,而服从某种指令。
  对于杨永信宣称的对“盟友”进行心理治疗、个性矫治、加同步家庭治疗,王岳认为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而是洗脑,“教育是自愿接受的,而洗脑是强制的。”
  王岳说,应该治疗的是家长,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他们可以决定孩子的一切,他们和网戒中心利用强制手段对孩子们进行治疗,已经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涉嫌违法。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盟友与家长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向昌明 SN123
就我所知,收藏语词,黄老邪集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涉及到男女、家庭的事件,公众舆论最直接的反应还是道德层面上的。
因各人底线不同,或者说,对世界的认知与自我的期许不同,故而对妥协或苟且的定性则有异。
有几千年历史的天皇,如何适应现代社会?而对“万世一系”的天皇制习以为常的日本社会又是否要顺应时代,接受天皇制的改革呢?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2006年1月,杨永信在山东省临沂市精神病院里成立了“网络成瘾戒治中心”,开始收治“网瘾少年/少女”,至今已经10年了。
  他从2008年开始“名满天下”,因为央视《战网魔》记录片力挺这个“专家”;后来质疑声渐起,柴静专访对他的“疗法”进行揭露,所有人都震惊了,里面有“捆绑监禁、电击酷刑、重复洗脑、限制自由、个人崇拜、互相批斗”等等手段,样样都触目惊心、轰动全国,舆论界骂声一片,后来……后来大家就忘了这事儿了。
  本来,所有人都以为杨永信会受到处罚,或者会收敛他那一套“疗法”时,然而有心人在2016年7月突然发现:完全没有啊啊啊!他还在继续办那个被称为“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网瘾戒治中心”,甚至规模还越来越大,收费越来越高,为临沂市创造的GDP越来越多。
  近万名“网瘾少年”和“绑架”他们过来的父母们,要交高额学费,要住酒店,要在当地消费和生活,这当然是当地人所喜闻乐见的。
  如果你仔细看了柴静的专访,以及各种亲自经历者的帖子,你就会发现,这种“疗法”其实非常、非常、非常的简单粗暴。
  ――就是一群壮汉抓住你,把你死死的摁在铁床上面,然后杨永信拿出两个电击探头,不停地电击你头上的两个太阳穴,一边电击一边问“服管了没有,听话不听话”之类的“诱导语”,如果稍有不从,或者“嘴硬”,就继续电击……杨永信在采访中亲口承认,最长时间是电击了一个多小时,那个孩子终于才屈服、才崩溃。
  于是,就有了这种100%疗效的“奇迹”:所有被绑过来的“暴躁、易怒”的孩子们经过40分钟至1个小时的“治疗”,从电击室出来以后,个个都变得“温顺、乖巧”了。显然很容易理解了。
  朋友们啊,我们都是血肉之躯的人类,电击时“几万根钢针扎入脑袋”的感觉,别说是小孩,哪怕是我们大人,你又能撑过几十分钟?有此利器在手,真是不怕你不屈服。
  在随后的5个多月的囚禁生活中,时时刻刻监视着你、严管着你,甚至发动少年们互相揭发和检举,哪怕你有任何一点点违规的、不敬的、或者对“疗法”质疑的言论或行动,都要重新送进电击室,真是不怕你不崩溃。
  屈服和崩溃之后,就是日复一日的洗脑、军训和集体活动,日复一日的“服从教育”,一直到你服服帖帖、言听计从,全部身心彻底投降为止。这样的“治疗中心”,除了没有毒气室,跟奥斯威辛集中营还有什么区别?
  然而这个恶魔,为什么屹立十年而不倒呢?
  或许,杨永信只不过是一个无良的商人,他身后站着黑压压那一大片支持者才是真正的凶手,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父母们”才是他身后真正的后援团队和力量之源。
  杨永信还不是唯一的恶魔,随便在网上一搜,到处都是“治网瘾”的广告,杨永信只是最出名的一个。这些机构怎么生存的?都是这些“父母们”交钱养活的。《法制晚报》记者在2014年不完全统计了一些新闻报道,发现超过9成的治网瘾机构存在体罚学生情况,而且造成7名学生死亡。然而,这些“父母们”还是要争先恐后地把自家孩子送进这些恶魔的领地。
  也就是说,这些“父母们”哪怕让小孩去死都在所不惜,只要能让小孩“听话”。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小孩“听话”,所谓的互相理解、青春期沟通、平等对话、心理调适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方夜谭,他们只知道“棍棒之下出孝子”,只知道使用“家庭暴力”来维护权威。
  重点:这些父母只会用“家暴”来维护权威。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小孩发育快,十几岁就长得比父母更加高大强壮,他们想“家暴”啊,可惜有心无力,打又打不过、关又关不住,怎么办呢?OK,杨永信出现了,他给这些要“家暴”的父母们准备了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
  下面是这些父母们的“心声”:
  小崽子,我打不服你是不是?自然有人能打服你。老子出钱让人来打你,老子出钱让人来电击你,打到你服了为止,电到你服了为止。――杨永信确实很懂客户的需求,他会让十几个壮汉强行把不听话的小孩拉进那个“13号治疗室”,摁手摁脚固定在铁床上,很耐心的一直电、一直电,电到小孩痛苦万分、生不如死、丧失一切反抗意志,变成一只任人摆布、言听计从的小动物之后才放出来。
  小崽子,你不听话是不是?自然有人能让你听话。老子出钱让人来驯服你,直到听话为止。――杨永信确实就能让小孩“听话”,他把时时刻刻的电刑威慑、事无巨细的86条规矩、学生们划分层级和互相告密,一切灭绝人性的监禁手段都用上了,长达半年时间的恐怖折磨,“恐惧”本身早已超越了所谓的“自由”意志。如此的重压之下,还有谁会“不听话”呢。
  小崽子,翅膀硬了是不是?我限制不住你的自由和任性,自然有人可以帮我限制你,老子出钱请一帮狱卒看着你。――杨永信的学校24小时全方位监禁,安保措施堪比监狱,再加上临沂市所有人都把“戒网瘾学校”里的孩子识为“精神病人”,哪怕逃出去,也没人帮助,甚至会帮着把逃出来的孩子送回去。而这个孩子,将面临更加可怕的电击“治疗”。
  小崽子,居然想叛逆是不是?既然你不接受我的“爱”,不接受我的“管”,那我就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黑暗的力量”。――杨永信的“网瘾学校”全方位地帮这些父母们增强了暴力,全方位地诠释了棍棒教育和奴化教育的精髓,在这里一切青春期的叛逆和反抗都将灰飞烟灭,所以父母们真的“爱它,捧它,护它”。
  所以你看,这个“戒网瘾中心”虽然是孩子们的地狱,但却是家长们的天堂,是家长们的“家暴”力量的全面延伸和有效实施。
  中国的文化里,“孝子”是所有美德的重心,“听话”是所有秩序的基础,而维持“孝子”和“听话”的唯一手段,就是家庭暴力的手段――所谓“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古老魔咒还在中国广大城乡地带到处游荡――不信么,回老家时,我们都还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啊,这娃儿要是不听话,你就给我狠狠的打……”
  这就是杨永信屹立不倒的真实原因,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中国大地上成千上万崇拜“家暴教育”的父母们的代理人和精神化身,他只不过是帮了这些父母一把,给他们力不从心的“家暴”手段增加了一大堆有效的“黑暗武器”。
  那些被“治疗”、被“折磨”的孩子们又能怎么办?实际上,所有的“治疗”手段其实都是自己父母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是自己父母跪求着这个杨叫兽来折磨自己的,本质还是相当于父母在打自己,你能起诉自己的父母吗?更何况自己本来就“有错”。再刚烈的孩子都被酷刑和监控收服了,软弱一点的孩子早就“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谁还敢质疑半个字?
  80年前,葡萄牙医生实施“脑白质切除术”,让许多狂躁精神病人变得温顺,后来人们惊讶的发现,这些病人永远失去“情绪”感知能力,都成了痴呆的废人,再也无痊愈的可能。80年后的今天,有个狂妄的“医生”发明了“电击大脑术”,成功地让许多“不听话”的孩子变得温顺,鬼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惊讶的发现。
  所谓的“网瘾”,是孩子的青春期的“自控能力差”、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差”、同龄人间的“人际关系差”、学校中的“学习习惯差”、小区里的“社区环境差”、生活中的“健康娱乐少”等诸多原因造成的,有了这“五差一少”,就算没有“网瘾”,没准就会有“赌瘾”、“酒瘾”、“打架瘾”、“偷盗瘾”、“手淫瘾”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瘾”。我敢下个断言:那上万名“网瘾少年”的父母们中,一定有大量的“麻将瘾”、“手机瘾”或“电视瘾”,甚至“赌瘾”和“酒瘾”的父母,但愿他们在有生之年,都能够尽快尝到电击大脑的滋味。
  这些家长们平时从来不关注小孩的成长,漠然置之,或者只看“考试成绩”,或者象“控制狂”一样强压着小孩做这做那,或者常常“家暴”,只是小孩还小,还反抗不了你,但怨气在积累着,弹簧被强力压缩着,一年一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发现,进入青春期的小孩突然开始“不听话”了,突然开始反抗父母的意志啦,突然开始沉迷网络世界或者其他什么鬼东西,而且越阻止越疯狂的时候,就全都傻眼、懵逼了。
  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解决“五差一少”这些根源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些父母自身愚蠢造成的。但这些父母们会承认吗?绝不会!要解决这些根源问题必须得让这些父母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彻底改变自己。但这些父母愿意改变自己吗?不愿意!他们振振有词:自己是为了孩子好,自己是没有错的,错的都是孩子不听话,错的都是网络和网络游戏。改变自己?别开玩笑了,不如电刑伺候不听话的小崽子罢了。
  只要“家暴”文化还在,只要愚昧父母们还在,杨永信就永远不会倒。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瘾战争杨永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