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坝到宜昌市一中官网怎么走

宜昌市一中到发展大道怎么坐车_百度知道发表时间:
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金业森
一键分享给好友: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楚天名校,是湖北省最早的重点中学之一。发轫于1500年前晋代文学家郭璞在这里开创的墨池书院,后合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开设的六一书院。学校正式创办于1910年,始名“宜昌府中学堂”,至1954年改为现名。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学校”和“宜昌市名牌学校”。、2005年三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年两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近10年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奋进,率领全校教职员工,锐意改革,积极进取,使宜昌一中成为广大宜昌市人民信赖、初中生向往、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省级示范学校和品牌学校。形成了“强化‘德’、坚持‘全’、注重‘实’、讲究‘活’、追求‘新’、着眼‘管’”的六字办学指导思想;总结出“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一中精神,提炼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活”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面积80余亩,分教学、运动、生活三大区,江南园林式建设风格,环境十分优美。现代化的科教馆、图书馆、体育馆及其设备能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新的学生公寓食堂综合楼将于2010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后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进餐和住宿。
  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倡低耗高效的绿色升学率,以不断攀升的办学品位和办学成绩,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素质教育名校。各项统计数据表明,素质教育不仅提高了升学率,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使宜昌一中的毕业生,无论是高考、就业,还是创业、从政,都始终赢在了起跑线上。“不仅出成绩,而且出人才”是社会各界对宜昌一中的高度评价。
  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1997年的27个教学班1538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42个教学班师生近3000人,满足了让更多学子就读优质高中、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和要求。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他们德艺双馨,在宜昌市乃至湖北省都堪称一流。包括特级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宜昌市中学正高职教师5人,中学高级教师100人,湖北名师1人,省管专家1人,历届市学科带头人22人。20多名教师为省教育学会会员、理事。近10年来,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本,40余名教师荣获国家、省、市级优质课竞赛奖,其中7名教师获国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三自”能力(自立、自治、自强)和团队意识,通过学代会和团代会,激发学生积极“参政议政”的热情。制订《宜昌市一中素质教育德育学分条例》。《条例》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性培养管理和评价。学校实行《班级全员值周制》,规定每周由一个班负责学校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校门值周、学生考勤、环境卫生、食堂就餐、学生就寝等。让学生充分享受学校管理的宝贵资源,在管理实践中实现“三自”能力的提高。
  学校着力打造朴诚、敦厚、睿智的校园道德与职业文化,坚持严格无缝隙的管理,强调关注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给每一名一中学子创造最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百年来,学校已培养了3万余名合格的毕业生,其中很多已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像中科院院士、青岛海洋大学教授文圣常,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原北京天文台台长李启斌,岳世鑫、陆志宙、张孝成三名将军,著名歌唱家蔡其平,现盛大网络总裁谭群钊等都为国家的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师资队伍
  这所历史悠久的荆楚名校百年来名师辈出,他们在宜昌市、湖北省乃至全国都享有声誉,如“全国三八红旗手”、曾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刘自铮,有被当时教育界称作湖北史地教师“四大金刚”之一的赵春珊……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宜昌市一中以《新教师培训管理方案》、《名师工程方案》为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近十年来该校7名教师获全国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仅2009年就有7名青年教师获省级以上优质课一等奖。
  学校目前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在宜昌市和湖北省都处于领先水平。其中有特级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湖北名师1人,省专贴专家1人,中学高级教师100人,宜昌市中学正高职称教师5人,历届市学科带头人22人。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发展简史
  编者按:日,宜昌市一中将迎来建校百年庆典,这所以素质教育闻名省内外的省示范高中,作为宜昌市历史最悠久的中学,在我市教育发展史上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所官立中学堂、第一所设立高中教育的学校、第一所省级重点中学、第一所省级示范高中、毕业生最多、升入北大清华学生最多的高中……
  宜昌市一中建校以来的百年,是宜昌乃至鄂西地区百年教育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这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到底有着怎样曲折的发展轨迹呢?本报从今天起将连续推出《百年一中》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共同见证、分享百年一中的荣耀!
  出西陵峡口,至三江之滨,跃入眼帘的是“上善三江水,大智一中书”联词,这就是位于西陵二路4号的楚天名校宜昌市第一中学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发端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创设的宜昌府官立中学堂。这所百年老校,7次迁址,15度易名,浓缩了宜昌教育发展史的曲折轨迹,伴随着国家民族的沧桑巨变,却历久弥新。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民族的危机空前加剧,使举国众多的有识之士要求变法图强。受命都督湖北举办洋务的张之洞,深感“国势之强弱在人才,人才之消长在学校”,极力兴办各级各类学堂,以培养所需的洋务人才。1905年3月(光绪三十一年二月)知府齐耀珊在学院街考棚兴办了宜昌府初级师范学堂。1909年7月学生毕业后,初师停办。1910年(清宣统二年),就由宜昌府初师改办为宜昌府官立中学堂。
  1910年6月,府中学生唐人端、李冀万、蔡万钟,约同旅日同盟会会员胡冠南组织成立宜昌公益会,并立即在军、警、商、学界及川汉铁路工人中开展推翻清朝统治的秘密革命活动。日宜昌举义反正,公益会会员起了很大作用。
  辛亥革命爆发,府中学生散去而实际停办,军队占据其中。国民政府建立后,废除了府、州建制。湖北省将原有的府州领域划分为11个学区,宜昌府划为第九学区,所以学校定名为“中华民国湖北第九区彝陵中学校”。1912年将学堂改称学校招生时,学生重聚,乃迁址于墨池书院。九区彝中学制4年,毕业生多服务于当地。1931年区专员呈报说,“迄今鄂西一带教育事业多为该校学生主持,自民元年至十一年皆称彝陵中学”。民国初期,本校学校规模较小,常年有学生150人左右。教师一般在8-13人,多是地方教育界名流,如一门三代兴学的张秉元,后来出任宜昌县教育科长的张本槐等。1924年,按全省统一编制系列,九区彝中又改称“湖北省立第十二中学校”。
  1926年秋,因受北伐战争的影响,省立十二中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都停办。1927年1月,省立十二中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两校合并,改名为“湖北省立第四中学校”。2月,省政务委员会委派毕楚翘为校长,来宜恢复办学。将墨池书院设为二部,将三师旧址东正街文昌宫设为本部,并附设高中师范科。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杨森、夏斗寅附逆。5月,川军杨森部占据宜昌,查封“省立四中”,师生俱散去,学校被迫停办。1928年4月复课招生,郑万选任省立四中校长。是时,学校引入先进的教育思想,建立起较全面而严格的管理制度。其后,教学设施渐趋完备,图籍标本丰富,体育运动更是有声有色。1934年9月遵令添设普通高中班,省立四中成了鄂西首屈一指的、可按学年升学的“三三”制完全中学,更是声名远播。从1928年5月到1935年春,由复课时7个班发展为12个班,在校生由200名左右增加到600余名。当时,省立四中的共产党地下活动活跃,组织学生活动,宣传爱国思想。1938年任中共宜昌特支书记英年早逝的苏震,还有中共革命活动积极分子蔡世昶等,都是省立四中早期的学生。
  1935年6月,湖北各校因地命名,省立四中奉令改称为湖北省立宜昌中学。樊树芬继续担任校长,当时男部设在文昌宫、武圣宫和节烈祠,女部设在墨池书院旧址。宜昌中学的校风严谨,深得社会赞誉。原中科院院士文圣常先生曾就读于宜昌中学。
  1938年初,日机再次轰炸宜昌,师生生命安全已经受到严重威胁。2月,教育部在湖北郧县设立国立湖北中学,以收容流亡湖北的学生。7月,湖北省政府为适应战时环境,有计划地将学校向鄂西鄂北转移,遂将本省47所省立、市立和私立中等以上学校合并为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简称“湖北联中”,设分校22所,各设分校主任1人。1938年9月,郑万选任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均县武当山高中分校主任,奉令接收武昌中学、武昌高中、江陵高中、宜昌高中等4校员生和图书仪器等为基础,组成联中均县武当山高中分校。郑万选主任率员生取道宜昌,徒步沿施宜官道前往巴东野三关,后定校址于建始县三里坝镇。1939年7月,省教育厅令改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建始中学分校,分校主任改称校长。此时全校有高、初中各12班,学生1192人,教员73人。1940年4月,初中部分迁出,迁往宣恩县高罗,本校又改称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建始高级中学分校”,简称“建始高中”。1940年湖北省政府决定按行政督察区改组联中,规划抗战胜利后将建始高中迁到宜昌,而宜昌是第六行政督察区。1941年6月,建始高中改称为“湖北省立第六高级中学”。
  1938年秋至1946年,学校虽处鄂西南一隅,但师资是原省高和省一中的班底,名师很多。教师学识渊博,诲人不倦,含辛茹苦为国育才。这些深受同学敬重的老师有王言纶、严栋开、余光远、马丝白、冀程遥、熊大权等。学生也是优中选优,不仅学习成绩优良,而且思想活跃。学生们组织“读书会”,创办壁画墙报,演出话剧《雷雨》、《古城的怒吼》等。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严控学生言行,严查学生邮件,严防异党活动,多次发生逮捕学生的事件。这期间学生中有陈以文、张国维二烈士,还有新中国成立后在不同行业取得卓著成就的闻立智(黎智)、杜子才、金太康、仓孝和、陈炎农、李福汴、汪健生、张端庆、朱维藩、张良皋等校友。当年省六高的故事,今天仍是三里坝老街上老一辈人的话题。
  1946年3月,苏志杰校长负责将省立六高迁复宜昌,暂以土门垭日军所遗兵营为校舍。师生苦于寒热荒鄙,不便者实多,对教学影响不小。1947年2月,始得搬回城区,以居士林为本部,二部在至善堂,三部在西坝皂角树巷,学校乃更名为“湖北省立宜昌高级中学”。师生分3处上课,校舍为破庙或民宅,办学条件甚为艰苦。三年内战时期,国内政局不稳,经济困难,师生人心不定。至1949年春,省立宜高的办学条件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日,宜昌解放。7月26日,宜昌市人民政府开始对原公私立中小学教员进行登记,将原省立宜高、省立宜昌中学及宜昌县立初级中学合并成为“宜昌市立中学”,分设初中、高中二部,高中部移址黄草坝。市军管会派干部到校协助工作,成立了校务委员会,负责学校恢复工作事宜。10月,为便于教学和管理,高中部遵令恢复“湖北省立宜昌高级中学”旧名。
  1950年春,迁校于怀远路原省立初中旧址(今红星路),学校改称“湖北省宜昌高级中学”。1951年秋,学校招收56名初一学生,学校改称为“湖北省宜昌中学”。1952年秋,学校分出初中学生,又恢复校名为“湖北省宜昌高级中学”。1953年2月,迁址于教军场11号,并定址于兹,从此本校有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当年,宜昌高中被列为省属7所重点中学之一。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在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中,本校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响应祖国号召,参军参干或直接参加土改、农改工作。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宜昌高中面向宜昌地区九县一市工农子弟扩大招生,1952年秋和1953年春,连续新招学生8个班383人和8个班386人,班级数由1952年春的8个扩大到17个。
  1954年4月,宜昌专署筹建“湖北省宜昌第二高级中学”,本校奉令改称为“湖北省宜昌第一高级中学”。1956年9月,湖北省各校因地统一派名,校名又更改为“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
  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行业学习苏联,学校注重教学常规的研究,规范了教学各环节的具体内容,建立了教学检查制度。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奋发向上。自1952年秋陈光勋任校长以来,学校办学成绩斐然。原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天文学家李启斌、计算机专家何华灿、火箭专家鲁昌鉴、水资源专家陈传友等一批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校友。至今深受老校友们尊敬和怀念的教师有赵春珊、张映澜、陈光勋等。
  1958年在“教育革命”的大背景下,一中进行勤工俭学、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缩短学制的改革试验。学校大办农场、大办工厂、大办钢铁。
  1960年秋,学校与得胜街小学合并试行中小学十年一贯制。小学21个班1059人,初中8个班372人,高中16个班707人,师范部9个班466人。次年试验停止。
  1962年8月,学校再次被列为全省18所重点中学之一。
  1969年春,欢送、1968三届毕业生上山下乡,送到宜都县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3月,接收1340多名学生,实行连排建制,组成25个班开始恢复上课。1971年,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恢复修整,“新一中”更名为“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1972年秋,取消连排建制,恢复年级、班建制。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后,学校开始恢复以教学为主的正常秩序。
  1978年,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学校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当年,被湖北省确定为第一批20所重点中小学之一,1980年再次被列为省重点。1983年,本校成为一所三年制的高级中学。1978年至2010年,学校规模由24个教学班发展到42个班,在校学生由1100多名到近3000名学生。在这期间,学校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4次大改造和两个迅猛发展期。目前校园功能完善,布局紧凑,设施齐全。教学大楼、图书馆、科教馆、体育馆、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等满足教学需要的设施和隙地景观组成了具有江南园林式风格的校园环境。
  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宣队退出了学校。学校进行调整、整顿、提高,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各项工作走向正轨。之后,学校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时期,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1997年,陶三发任校长,学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办学规模扩张,校园面貌更新,办学经费来源更加多样化,办学经费得到较大增长,学校对办学形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对校内管理进行了深化和创新。近10年来,秉承“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活”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立中新班、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等,不断探索东西文化交融的途径。学校以“三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三台”(校园广播台、电视台、校园网)、“三仪式”(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为载体,让每一个一中学子在走出一中之前,从鲜活的校园文化中去寻求自我价值、独立精神的要义。从1997年起,一中先后出台了《新教师培养方案》、《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名师工程方案》。从2004年开始,学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考察、学习、深造。目前学校有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其中有特级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湖北名师1人,省管专家1人,中学高级教师100人,宜昌市中学正高职称教师6人,历届市学科带头人22人。学校逐步形成了“尊贤、励志、崇实、求新”的校风和“尊师、勤学、团结、进取”的学风,凝聚为“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一中精神。
  近30年来,一中先后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省政府、省教委授予了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其中,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学校”,2007年被授于“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同时,教职工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工作者。其中,全国三八红旗手刘自铮女士,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高润兴女士,全国优秀教师孙维珍女士、陶三发先生、田爱华女士,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夷陵大地一批批少年才俊从这里起航,他们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徐涛先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袁鹏先生,清华大学教授闵勇先生,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黄向阳先生,高分子与特种材料专家张爱民先生,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授涂忆柳先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货币事务司经济学家魏敏女士,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经济学家欧阳莉静女士,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谭群钊先生,深圳怡化电脑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彤先生等校友。
  百年以来,尽管一中校名数易,校址屡迁,始终不渝的,是为中华之崛起培育英才的强大信念。在国家建设各个领域,不论是贡献卓著的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劳动者,他们因母校一中而自豪,母校一中因他们而骄傲!
  宜昌一中,一面素质教育的旗帜
  --辽宁省铁岭市教育考察团参观宜昌一中侧记
  日早晨7:50分,辽宁铁岭市教育考察团的40多位成员,在铁岭市教育局局长李宇娟的带领下,慕名前往宜昌一中考察该校的素质教育。考察团在宜昌一中的半天的活动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观摩升旗仪式,参观校园,听取校长素质教育经验介绍,与教务处、政教处和各教研组的老师们面对面座谈。时间太短也许正是考察团成员此时共同的感受。
  活动结束之际,考察团还与宜昌一中达成两项协议:一是铁岭市教育局将从2008年开始,每年选派10名校长和教师到宜昌一中学习培训2个月;二是邀请宜昌一中陶三发校长今年寒假期间到铁岭讲学5天。
  上午8:00,宜昌一中国旗班的同学们护卫国旗,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升旗台,他们英姿飒爽,精神抖擞,让人感受到了一中学子的生机和活力!考察团成员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他们要记录下这一庄严的时刻。了解宜昌一中,了解宜昌一中的素质教育,就从这里开始了。“整个活动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升旗仪式纪律秩序井然,内容十分丰富,真了不起啊!你们一定得好好给我们传授经验呢。”升旗仪式活动一结束,考察团团长、铁岭市教育局局长李宇娟就对前来迎接的宜昌一中陶三发校长树起了大拇指。
  随后,客人们顺次参观了一中校园。书香馥郁,闹中取静,惠风轩、化雨亭、绿树掩映下气派现代的教学图书大楼,屈原雕塑、欧阳修像……既有着浓厚的现代气息,又不失古典韵味,宜昌一中百年名校的历史积淀显现无疑。
  “陶校长,请问你们学校面积多大?”考察团的一位客人问道。
  “整个校园面积80多亩。”
  “校园面积不大不小,但整体布局合理,显得相当精致!”“身处这种环境之中,学生就是不想学习都不行啊。”两位考察团的成员感叹道。
  来到科教馆,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宜昌一中校史陈列室、荣誉陈列室和素质教育展厅。在素质教育展厅,当看到一中学子和宜昌一中科技发明创新获得的一项项全国大奖和荣誉时,考察团成员纷纷向陶校长寻求“秘笈”,“我们在这方面是无心插柳啊,”陶校长微笑着向客人们介绍说,“学校举办科技节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以竞赛获奖为目的,却往往能收获更多的惊喜啊!”
  “关键是要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有了基础,出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旁的李宇娟局长接过陶校长的话,也许,在李局长心中已经有了举办首届铁岭市中小学科技节的想法。
  上午9:30分,宜昌一中办公楼二楼会议室,陶三发校长正向考察团的客人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你们的素质教育达到了这种境界,这个我们早就听说过,而你校高考升学率越来越高,这却让我惊讶,这里有奥妙在哪里?”
  “我们有以制度为核心的一个强健的运行机制,确保学校现有高档次的素质教育,又有更高的高考升学率,这个一点也不神秘!”
  “你校的教师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吗?”
  “我们的教师培养有一套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即便被淘汰了,也能到沿海城市找到满意的工作,并成为骨干。”
  “宜昌一中德育工作成效显著,能介绍一下你们的具体做法吗?”
  “我们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宜昌市一中素质教育德育学分制条例》,这是一项开湖北省中学德育工作 先河的举措……”
  会场的一问一答,宾主就宜昌一中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等进行了热烈讨论。稍后,应客人们的要求,一中一批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也到会场回答问题,把会议气氛推向高潮。
  临别,客人们纷纷同陶三发校长合影留念。
  据悉,辽宁铁岭市教育考察团在湖北省考察了黄冈中学和宜昌一中两所学校,是专门慕名而来的。
  “祝愿宜昌一中再创辉煌,引领铁岭教育同仁奋力前行。”辽宁铁岭市教育考察团在宜昌一中校史陈列室留言簿上留下了这样的话。
一键转播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 推荐微博
··········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三峡宜昌网()
新闻速递,信息直达。发送sxsjb到订阅三峡手机报,2元/月,详询10086。
一键转载给好友:乐山到西坝 的地图_百度知道静秋_百度百科
静秋是的长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
她美丽,多才多艺,但身世凄凉,却因家里&成分不好&而自卑。深爱“”,老三对她的爱让她在黑暗的人生中充满阳光,踏出痛苦和悲伤。
电影版《》由新生代女星扮演。
电视剧版《》由内地人气花旦扮演。
话剧版《》由著名舞蹈艺术家的外甥女扮演。
原著《》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它讲述了———1975年前后,18岁的主人公静秋因家庭成分不好而自卑懂事,军区司令员儿子“”却给了静秋无私的鼓励和帮助。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了白血病去世,长眠在村边那棵开满红花的下。“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老三这句遗言让许多人。
《山楂树之恋》
版式:| 炫彩版 |宜昌万达到下西坝江边怎么走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宜昌市一中2016高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