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趋严严 校园贷真的从高校消失了么

中戏2016级新生新生开学报到,软萌妹子主打清纯牌。
连续在14年间强奸、杀害多名女性的犯罪嫌疑人落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 添升有财(tsycnet)
  上个月,教育部办公厅、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的消费观,加大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力度,以及加大学生资助信贷体系建设力度。
  最近关于一些乱来的“校园贷”,以及不正规的网贷、购物平台新闻屡见报端。有大学生因为欠下50多万债务选择跳楼,让大家更加关注这一现象。
  2009年起,银行不得向18周岁以下学生发放信用卡,对于在校学生丰富的物质消费需求,各种校园贷、分期购等开始进入校园。有一位宿管阿姨说,以前高校最多的是培训班、就业信息,现在最多的是贷款小广告。在贷款、分期背后,还有不少“猫腻”让大学生“栽了跟头”。
  校园贷 借钱容易 还钱难
  最近江西一名大学生因为没有按期还钱被贷款公司工作人员非法限制人身自由30多个小时。媒体报道,这名学生贷了3000元,期限一年,每月要还340元,一年下来利息36% 。类似的“围追堵截”,甚至威胁到家人的案例还有很多。大学生认为贷款、分期时很容易,但还款到时候发现“怎么和说好的不一样”,服务费、手续费、咨询费......像滚雪球越滚越多。
  虽然还没进入社会,但高校生的消费和社会人并没什么不同,根据《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4成90后大学生会采用“金融手段”满足自己消费需求,其中18.6%的大学生会选择分期付款,13%选择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或产品。
  校园贷 “猫腻”连连看
  现在,涉及校园贷款、分期的主要由三类,以名校贷、拍拍贷等为代表的P2P网贷平台;以分期乐和趣分期等为代表的校园分期购物平台,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那校园贷款爆出的问题究竟来自哪里呢?
  一是,办理贷款、分期门槛极低。比起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一些平台只需学生身份证,甚至学生证就可以办理贷款、分期,这就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还款风险。而学生认为“贷款如此简单”,也没有考虑到还款问题。
  二是,代理人扎堆校园拉人头。一些平台通过招募校园代理人的形式,推广借款,比如绑定注册、银行卡等。只要拉一个人,就可以获得几十到上百元不等的提成。而在这个过程中,代理人也许没有金融专业培训,或者就是在校学生,风控无从谈起。
  三是,收费混乱。一些平台或者借款小广告号称免息、低息、一分钟放款,对于具体借贷、分期分率并未说明清楚,导致逾期后费用高。目前,校园贷的年息通常高达20%以上,远高于信用卡7%~8%左右的年利率。
  我们应该怎么做
  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与民间融资法治中心副主任孟祥轶告诉媒体,学生往往不知道过度借贷的后果,在国外类似产品都要将借贷综合成本告知消费者,国内却只告知“月息”不透明。事实上,疯狂的校园贷已经引起了监管、父母、高校的注意。
  教育部、银监局联手“整治”:两个机构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的消费观,加大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力度,以及加大学生资助信贷体系建设力度。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生活费等保障性需求。
  家长除了给钱还要教理财:河南大学生跳楼新闻里,父母并不知晓儿子在校欠下“天债”。对于家长来说,上大学的孩子不是“放养”的,不是只给生活费就可以;早就应该教育如何认识金钱,如何评估金钱、物品得来的风险。
  如果你是大学生你要分期 请看过来
  分期乐公关总监高圣告诉小添财,他们很重视教育部、银监会发出的通知,也提醒在校学生要“重视信用,理性消费。”目前,分期乐有专门的后台风控和审核,在校学生除了要提交身份证、学生证、家长联系等情况;他们还会根据地区金融数据,在“面签”后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她也提醒在校大学生,合理规划消费,珍视个人信用。不要轻信套现骗局,贪图小利造成个人财产损失。
  作为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的唯一外资企业――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认为,大学生社会经验比较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经历也比较有限,在贷款购物时要想好这是否是必需品,再根据自己还款能力进行消费。他们给出了6点提醒:1.签贷款合同前要知晓贷款利息和服务费、还款期数;
  2.注意最晚还款日期及提前还款是否存在违约金信息;
  3.向贷款服务商要求提供一份合同和相关书面文件;
  4.要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和资料,不能把身份证借给他人办理贷款,也不能轻信他人帮助他人申请贷款;
  5.如果在还款过程中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可以通过客服与服务供应商联系。
  6.选择正规有资质的金融机构。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重庆商报打造的专属理财服务平台,以轻阅读的形式,提供专业、...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校园贷需家长同意纯属扯淡?--百度百家
校园贷需家长同意纯属扯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诚然,一些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但是这样的限制是不是靠谱呢?
众所周知,校园贷现在问题频出,一方面是学生借贷之后还不起,进而逃避还贷,直至信誉受损,平台受损,投资者的资金回笼不了造成损失;另一方面是一些平台的部分推介人员利用拍摄裸照等“违规违法”模式进行放贷,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进而影响到平台的声誉,而且一部分“放贷者”本身就是“二道贩子”进行二次兜售,平台无法掌控,进而带来了又一次的压窄用户,借贷的学生不仅拿不到应有的额度,而且还要遭受名誉受损,甚至有可能带来裸照被泄漏的风险。
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地方为了规范校园网贷,开始出现一些“奇葩”政策。据悉,重庆市教委发布消息,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为金融机构、高校列出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其中,就包括了不得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未取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向学生发放贷款等多项内容。
诚然,一些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但是这样的限制是不是靠谱呢?尤其是引入了家长的第二还贷来源就可以规避这种“风险”吗?很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尤其是P2P的快速近乎井喷式的发展,一度时间在社会上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跑路者众多带来的风险压力陡增。而另一方面就是网贷平台在选择合适的借贷人的时候也逐渐开始捉襟见肘,因为有一定还贷能力并且有优质信誉的借贷人也越来越少,而学生群体,尤其是高校学生群体就逐渐进入到一些网贷平台的视野,尤其是现在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大量电子产品的不断迭代也从另一个侧面刺激着学生消费群体的蠢蠢欲动,如果能够抓住这部分用户的消费趋向,对于网贷平台也确实是一次机会。于是一些网贷平台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这部分用户,但是带来的问题也颇多。
而这部分用户的理念一般都不成熟,再加上自身没有经济基础,确实容易出现问题。事实上,在早些时候,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指出通过开设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邀请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网信安全等部门专业人员在校内开展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金融行业发展前沿动态,掌握逾期滞纳金、违约金、单利与复利等基本金融常识。《通知》也强调,要关心关注学生消费心理,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合理支持、适当控制学生的消费支出,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财富,培养节俭自立意识。
遗憾的是,现在独生子女多,消费理念普遍超前,消费的力度也颇大,这都给网贷带来了不小的机会。但是问题也频出。不过,即使如此,如果单纯地指望家长作为第二还贷的责任方是不是就可以规避风险,其实也很难说,因为学生在取得家长授权的时候依然有漏洞可钻,再加上一些平台也可能会绕过这些门槛,尤其是一些“不法二级代理”通过其他的催收手段获取的贷款,比如拍摄裸照等方式,那么依然可以规避来自家长的二级授权。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有有效的防范措施?
有媒体披露,已经有一些大学生深陷泥淖无法自办,据悉,有一名读大三的学生,通过数家校园借贷平台借款约一万元,利滚利已欠十万元。为了还贷,卖掉手机和笔记本,目前处于东躲西藏状态。这显然已经超越了一般网贷平台的掌控范围,而且利滚利的快速翻转,即使以债养债也基本无法实施了,自有跑路或者躲债了。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称河南一大学生欠贷60万跳楼自杀,南都也曾报道江苏常州女大学生裸条借贷500元,周息30%,利滚利欠款5.5万元。
尤其是当在校园贷中出现了一些“中介”的时候,就要堤防了,这时候或许就是陷阱了。有的学生表示,“在QQ群里有中介兜售借款,周息30%,通过借贷宝平台走账。”周息30%是非常高昂的,本身就已经是高利贷了。这时候的还款压力也会非常大。事实上,仅仅是借款2000元,每周光利息就需要偿还600元。有的同学出现过这种情况,“截至目前,我个人用在消费上的顶多一万多,剩下的全部是逾期费和利息等,现在到底借款多少钱没有细算,估计总共超过10万了。”
当自己的消费欲望掌控不住的时候,再加上本身又陷入到高利贷的“陷阱”,那么已经超越了普通P2P的借贷范畴,这时候酿成的苦果也只有自己来吞咽,而且这种情况下的借贷,本身也不是家长可以防控的,这和借贷平台让家长进行第二还贷的约束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事实上,对于大学生消费理念的教育和培养,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种理性消费的预判才是关键。此外,监管部门应该把这种高利贷行为纳入打击范畴,如果规范借贷市场的环境和相关的政策约束,才能真正地让校园贷步入良性的发展轨迹。同时,一些借贷平台如果要真正想做校园市场,也应该考虑到借贷方本身的偿还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风险,而不是简单地一放了之,那样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可控的。校园贷是一个需要多方维护,多方发力的市场,而不应该归结于某一方,这样对谁也不公平。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作者:小刀马
金评媒永无休止的24小时全球科技金融资讯直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3928
阅读:12万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城市拥堵造就了共享出行市场的千亿市值,滴滴出行一年烧掉100个...
首席发言者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校园贷”乱象重重亟需监管_瞭望-爱微帮
&& &&& “校园贷”乱象重重亟需监管
■&“校园贷”抢滩校园“跑马圈地”已渐成气候,成为不少大学生融资新渠道■&部分网贷平台贷款利息已超基准利率4倍,靠将高额利息“改头换面”为名目繁多的服务费,规避法律责任和政府监管■&行业发展“缺门槛、缺规则、缺监管”较为突出■&政府部门应对网贷平台的准入资格、贷款门槛、利率标准进行规范,防止其野蛮生长  “如果社会贷款进入校园没有那么容易,办理校园贷款程序没有那么简单,我的孩子也不会轻易被活活逼死。”3月17日,来自河南邓州的农民郑先桥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哭诉,他21岁的儿子因不堪校园借贷重负跳楼自杀。    3月9日,因背负诸多校园贷款项目而负债累累,郑德幸从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深陷校园贷款困局而自杀,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这起恶劣案例,揭开了“校园贷”乱象的冰山一角。近日,本刊记者深入河南、湖北、湖南地调研发现,形形色色的网络信贷平台正瞄准校园纷纷抢占大学生市场,一些大学生因此债台高筑甚至走向极端,而这些平台又大多处于监管盲区,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业内人士建议,应从提高准入、规范用途、加强监管等方面着力,严防“校园贷”成为监管盲区。网贷平台校园“跑马圈地”    郑德幸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大二学生。据校方通报,郑德幸在2015年暑假期间试图通过网络博彩和炒股赚钱,因此欠下债务。为偿还欠款,他开始借用、冒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别在“人人分期”“趣分期”“优分期”等网络分期平台购买高档手机用于变现,在“爱学贷”“闪银”“诺诺镑客”等小额贷款平台申请小额贷款,涉及金额共计58.95万元。    刘西明(化名)是郑德幸的室友。从2015年9月开始,郑德幸以做网络兼职帮客户“刷单”为由,利用刘西明的身份信息从10个不同的贷款平台共贷款11万元。“其中只有2万是我经手并签过字的,直到贷款公司催账时,我才知道郑德幸用我的名义贷了那么多钱。”刘西明说。    “催债的公司威胁我说,要做好心理准备,让我看着办,我当时腿都有点哆嗦了。”刘西明说,由于背负贷款,自己今年没敢回家过年,担心惊吓到健康状况不佳的母亲。最近,他和同学仍经常收到催款短信和骚扰信息,学习和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有人甚至已经产生了退学的想法。    郑德幸的悲剧和刘西明的遭遇,或许事发极端,但“校园贷”抢滩校园“跑马圈地”确实已经渐成气候。记者在郑州、长沙、武汉等地多所高校采访发现,各类互联网金融公司、P2P网贷平台、小贷公司的网络分期和小额贷款广告充斥校园,言语诱人、极具煽动性。    “大学生专属金融平台,无抵押无担保,凭身份证学生证可借款100到50000元,放款只需两小时。”“没钱换手机怎么办?没钱旅游怎么办?没钱约会怎么办?大学生无抵押贷款,秒速到账。”……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多所高校里,这样的校园贷款广告随处可见。    在互联网上,爱学贷、宜人贷、诺诺镑客,校园贷款项目更是花样繁多、数不胜数。记者以在校大学生身份拨通“学贷网”热线,客服表示,办理贷款流程非常简单,只需填写或上传身份证和学生证信息,签订协议即可快速拿到贷款。贷款金额、利率、分期时间依学生个人信用情况而定。当记者追问自己是首次贷款、没有信用记录时利率几何,客服人员语焉不详。    手续简单、申请便利、放款迅速,在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情况下,校园贷款已成为不少大学生融资新渠道。刘西明告诉记者,该校龙子湖校区约有1万名学生,仅他知道的使用过校园贷款的学生就有将近500人。而在“名校贷”平台上,网站显示的当前申请人数已突破77万人。  诸多陷阱暗藏风险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部分网贷平台信息审核不严、门槛偏低、利率高企、违约金项目繁多,校园贷款的“双刃剑”作用也日益显现。一些大学生负债累累陷入危机,沉重的还款压力甚至衍生成为“追命贷”“连环贷”“阴阳贷”,危害极大。    为改善生活,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大三学生江华(化名)自去年5月起申请网络校园贷款。在填写简单个人信息后,他贷到1500元,分12个月还清,每月还款215元,累计金额高出本金1080元。为购买昂贵数码产品,他又利用多个借贷平台借款,此后便陷入无休止的还账当中。不得已,他只能向小贷公司和个人借高利贷,拆东墙补西墙,利息越滚越多,最终欠下7万元债务,以退学告终。    部分网贷平台目标定位为发展校园市场,因此设置了极低的贷款门槛,审核形同虚设,以鼓励学生贷款。同时,将高额利息“改头换面”为名目繁多的服务费,一方面吸引学生,另一方面以此规避法律责任和政府监管。    在郑德幸事件中,刘西明的个人信息曾被郑德幸冒用,审核之宽松令人瞠目结舌。“贷款平台对个人信息把关太不严格,短短15分钟就能通过审核。郑德幸在用其他同学的证件办理贷款时,业务员说‘看你们俩长得像’,申请就通过了。”刘西明说。    一位从“名校贷”申请获得贷款的大学生说,虽然该平台名义年利率仅为11.88%,但贷款要预先交付20%的咨询费,因此实际利率要高出一截,具有较强的欺骗性。比如审批借款1万元,其中2000元为咨询费,若未出现还款逾期平台即可退回这笔咨询费。但一年总共偿还利息为1188元,由于实际仅借款8000元,实际年利率达14.85%。    长期跟踪调查校园贷款的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说,以学生分期付款购买电子商品为例,一台原价4000元的手机,学生使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需要实际支付总金额4800元。商家把向学生收取的利息称之为“服务费”,实则是变相的高利息。    校园贷款是否属于高利贷范畴?浦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工作人员徐佳介绍说,作为民间借贷在网络上的延伸,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只要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不存在其他违规行为就可视为合法存在。    然而,一家民间信贷公司负责人则对记者透露,当下业内的贷款利息普遍超基准利率4倍,但在合同上利息仍在4倍利率以内,额外利息附加到了品目繁多的费用中。一旦逾期还款,有的网贷平台会以每天未还金额的0.5%~1%收取违约金,有的还收取数额不菲的押金。    “校园贷款作为一种民间贷款形式,管理松散是显著特点。”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草根金融管理无法达到银行监管的规范程度,一些业务员为追逐绩效,瞄准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偿还能力,通过朋友和老乡发展下线,鼓励教唆学生贷款,甚至有意放松放款要求,导致乱象丛生。    更有一些校园借贷平台发展学生做代理,让其再去发展“下线”,拉拢身边同学“下水”盲目消费。为填补贷款窟窿,一些学生最终陷入“连环贷”怪圈。    而对于频发的校园贷款乱象,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却各执一词,甚至打起“太极”,使之成为无人监管的真空地带。在发生极端自杀事件的河南,省金融办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称,网络贷款突破了地域限制,属于银监局监管,金融办监管起来“力不从心”。而河南银监局工作人员则称,网络贷款公司是由地方政府审批的,理应由后者管理。  校园贷不能成为监管盲区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其间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尤其是行业发展“缺门槛、缺规则、缺监管”较为突出。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业内专家指出,校园贷款作为超前消费形式,对无偿还能力的大学生而言,往往最终沦为“子债父还”,须引导学生预防潜在风险。政府部门应对网贷平台的准入资格、贷款门槛、利率标准进行规范,防止其野蛮生长。既不能因个别极端案例因噎废食,也不可使之成为监管盲区。    董登新说,大学生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必须要对自己的个人信用、风险防控承担责任,同时也不能限制其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治理校园贷乱象,首先学校应加强金融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常消费观,增强其识别、防范、自控意识与能力。    “对没有偿还能力的大学生,可以提高借贷门槛、设置借贷最高额度,比如在办理借贷手续时必须经过父母知晓、认可,否则借贷行为可以认定无效,以此来防范非理性借贷行为发生。”中南大学学工部部长李景升说。    武汉一高校负责人表示,客观而言,学生中确实有使用校园贷款用于消费或创业的。要防范校园贷的负面作用,一方面需加强警示教育,另一方面加大对学生的服务力度,及时掌握学生经济状况。对确实面临经济困难的学生,鼓励其通过正常渠道获取资助,对于短期消费明显异常的学生,及时跟进了解情况,并提示超前消费、过度消费风险。    为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规范从业机构的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秩序,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这一指导意见,按照“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确立了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落实了监管责任,明确了业务边界。同时,《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网络借贷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专家建议,各级政府须切实落实国家政策,明确各职能部门各自的监管职责。金融部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工商部门严格审核网络借贷平台的资质,公安部门应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借贷平台予以打击。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才能净化校园环境。LW文/瞭望记者陈晨 冯大鹏 谢樱 李劲峰 姜刚刊于《瞭望》2016年第17期推荐阅读?&瞭望&&OutlookWeekly1981&&转发请注明【来自瞭望微信】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瞭望客户端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瞭望周刊官方微信,给您有营养的深度资讯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频繁制造悲剧,“校园贷”监管真该一刀切|界面新闻oJMedia文/王金晓
每一个城市,每一所学校的周围,一般都聚集着一大堆店铺,一大批小商贩。每当下课、放学,这里总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产生着丰厚的经济效益。消费频次高,容易产生冲动型消费,而且特别容易被引导,学生群体是商人眼中十分理想的消费者。因此,除了衣食住行,互联网金融也把目光紧紧盯上了学生群体。
趣分期、分期乐等&校园贷&在两三年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经过一两年的发展,就已经开始制造悲剧了。
案件:大学生自杀事件矛头直指校园贷
河南某高校大学生小郑,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名校贷、优分期、分期乐、雏鹰、趣分期等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
去年12月份,就有媒体报道称湖北一大二学生申请网上贷款后,不断找其他小贷公司贷款还债,最终欠下多家公司共计70余万元的债务。
据北京商报报道,从去年开始就有不少微博用户抱怨自己莫名其妙收到了催收短信,自己被冒名注册。学校里边存在一些人统一贩卖学生的身份证信息的情况。
这几起事件反映了目前校园贷的乱象,一是可能还有不少像小郑这样,冒用同学信息满足自己借贷需求的学生;二是,不少平台利用学生信息非法牟利;三是,平台为追求漂亮的用户和交易数字,纵容这种行为。校园贷亟需监管。
悲剧源自学生的贪欲?
对于学生自杀的悲剧,有不少声音认为,平台的责任在于缺少对风险的控制,而学生也有责任,就是他们的贪欲。所以,对平台不能一刀切,应当加强对平台的规范。
学生的贪欲成为了被指责的对象。这样的指责就好比当股市暴跌,我们去指责投资者妄想一夜暴富;当MMM平台、e租宝出现问题时,我们去指责投资者不够理性一样。贪欲对于很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的成年人来说都无法避免,更不必说学生。&问题的根源还是看什么激起了学生的贪欲,答案是平台。
如媒体所说,学生贷平台普遍缺乏风险提示、只重推广不重风控、虚假刷单、过度宣传等问题。但如果平台解决了这些问题,校园贷就不会造成类似小郑这样的悲剧了吗?
学生需要&校园贷&吗?
与其说是学生需要校园贷,不如说是校园贷需要学生。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下目前学生除了校园贷之外可以依赖的借贷渠道。首先是国家助学贷款,这类贷款几乎不需要偿还利息,且还款期限很长,而且是在学生毕业有固定收入之后才偿还。劣势在于,申请手续繁琐,审核条件比较严格。其次是向同学、朋友借款,这类同样也不需要承担利息。第三是银行推销给学生的信用卡,信用卡基本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消费需求。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并不缺少借贷渠道,而且,这些渠道普遍不需要学生承担利息压力。
所以,学生需不需要从趣分期等校园贷借钱?理论上讲,现有的贷款渠道加上父母的资助,基本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生活需求。除非向往更好的物质生活。趣分期等校园贷刺激的就是这方面的欲望。
本来是5000多元的手机,在校园贷上可以分1-2年每个月还几百块钱拿到,而即便还不上,还可以借白条还,这更加刺激了学生的消费欲望。学生盲目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信贷的刺激。
风控解决问题吗?
来看一下学生的收入来源,首先是父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父母的生活费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其次是自己实习、兼职挣到的钱,这部分钱挣得很困难。劳务合同要缴纳很高的税;兼职还要考虑到空闲时间。第三是奖学金、助学金等,这些只有少数学生能拿到。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的还贷能力十分有限,大部分人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风控需要极端严厉,需要严格衡量学生的还款能力。很多学生恐怕都很难是合格的借款人。最终会导致,学生借到了钱,却无法偿还,只能去找旁门左道。
大学生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消费,这是前提。分期消费已经足够刺激学生的消费欲望,如果再贷款给学生,无疑是将欲望放大,同时将借款漏洞扩大。日积月累,将成为摆在学生面前的天堑。因此,校园贷应当适可而止,悬崖勒马。
0解读TMT行业现象,对行业热点事件进行剖析,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证券行业 监管趋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