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桃城区政府滏阳小学有毕业通知书吗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和区委四届六次全会等重大会议精神,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质增效的攻坚期,是我区与省、市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三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新常态,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经济强区、美丽桃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中共衡水市桃城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桃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战略布局和政策取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行为,是今后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规划期为年。
第一篇&&深刻认识和把握机遇挑战&增强信心和决心&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 1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 1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1
二、“十三五”时期我区面临的新形势 6
三、“十三五”时期我区承担的艰巨任务 8
第二章&&发展新蓝图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主要目标 11
第二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双提升 15
第三章&&以项目建设引领转型发展 15
第四章&&以创新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17
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17
二、积极培育创新主体 17
三、不断健全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18
四、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18
五、强力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19
第五章&&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19
一、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0
二、深入实施龙头企业行动计划 20
三、增强桃城经济开发区战略支撑作用 21
&第六章&&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21
一、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21
二、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22
三、不断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2
四、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2
第七章&&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23
一、支持传统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丰富业态、提升品质 23
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增强内在竞争力 24
三、整合做大物流业,推进衡东物流港建设进程 24
四、加快旅游业发展,推进旅游业上档升级 25
第三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助推中心城市崛起 26
第八章&&积极推进城区建设 26
一、加快城中村拆迁改造 26
二、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27
第九章&&稳步推进城乡统筹精细化管理 27
一、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 27
二、改造提升小街巷、次干道 28
三、创新管理的形式和模式 28
第十章&&强力推进特色镇区建设 28
第十一章&&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三区同建” 29
一、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29
二、扎实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29
第四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城乡绿色发展 30
第十二章&&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30
第十三章&&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30
第十四章&&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31
第十五章&&&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31
第十六章&&&抓好生态建设与修复 32
第十七章&&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水平 32
第五篇&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33
第十八章&&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33
第十九章&&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34
一、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34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5
三、推进全民健身工程 35
四、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 35
第二十章&&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5
一、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 36
二、健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6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6
第二十一章&&&积极发展养老服务 37
第二十二章&&&全面做好人口和就业工作 38
一、加强人口服务和管理 38
二、充分促进社会就业 38
第二十三章&&&&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9
第六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生活安定 41
第二十四章&&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41
第二十五章&&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42
一、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监督管理 42
二、强化职业危害监管和防治 43
三、强化消防安全各项工作 43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43
五、加快社区安全建设 43
第二十六章&&&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44
第七篇&&&强化保障举措&&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 45
第二十七章&&坚持依法治区,强化法制保障 45
&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二、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三、营造全社会崇尚法治的良好环境&
第二十八章&&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46
第二十九章&&深入解放思想,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48
第三十章&&&建立健全实施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48
第一篇&&深刻认识和把握机遇挑战&增强信心和决心&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五年,在过去的五年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巨大压力,区委、区政府坚持“拼搏奋进、跨越争先”的主基调,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强区富民、建设美丽桃城”的中心任务,全力推进“工业强区、商贸活区、科教兴区、农业提升”四大主体战略,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五年来,全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严格落实中央、省、市稳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对待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巨大挑战,把握平衡点,培育增长点,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末,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30亿元,年均增长8.9%,&比“十一五”末增长5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亿元,年均增长7.4%,比“十一五”末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9.4亿元,年均增长13.2%,比“十一五”末增长85.9%;实现全部财政收入35亿元,年均增长18.24%,比“十一五”末增长9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5元,年均增长11.3%,比“十一五”末增长7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75元,年均增长14.3%,比“十一五”末增长95.5%;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投资拉动成效明显。五年来,全区坚持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出台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标志的考核奖励办法,全力推行区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机制,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和谋划百日攻坚”等系列活动,激发全区上项目、增投资积极性。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91.4亿元,年均增长22.1%,比“十一五”期间翻了一番多。共列入省市重点项目47个,总投资513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14个,总投资253.1亿元;全区共安排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433个,完成投资达38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3倍,九洲国际博览城、鑫航铁塔、昆仑会馆、恒丰理想城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五年来,全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设立创新引导基金,成为全省首家由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双创”的县市区。“十二五”期间,全区共有5家企业挂牌上市,17家企业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创建成河北省首批众创空间2家。桃城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累计投入资金5630万元,2015年成功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序列,入园企业达到29家,为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二五”末,工业企业产值220亿元,实现税金5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57%和92.3%,其中个转企10家,小转一30家,新增规上企业7家。
三产服务业蓬勃发展。五年来,全区突出主城区优势,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使之成为我区第一大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达到7.2:33.5:59.3。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总投资50亿元的九洲国际博览城、总投资10亿元的东明蔬菜果品交易市场、东明建材批发市场等一批大型市场的建成使用,全面提高了三产服务业的规模和档次。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全区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共发放各类补贴2.48亿元,编制完成《桃城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邓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晋升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11年粮食单产实现历史突破,成为全市唯一“吨粮田”县(区),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新建42个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农民合作社由27个发展到357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8.6%,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5.1个百分点。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22万亩,总数达到9.94万亩,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31.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完善,实现联村供水“村村通”,“一提一补”节水机制,荣获全国第三届农业节水科技三等奖,我区被列入全国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并顺利通过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总验收,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邓庄镇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城乡面貌大幅改观。五年来,全区共投入1.4亿元,对庆丰街、自强街、政通街等34条次干道小街巷进行改造提升,其中全力打通永兴路,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推进城中村和河东旧城区改造,完成了15个城中村、93.8万平方米的拆迁改造,启动了19个村(区域)的回迁楼建设,累计建成138万平方米,其中15个村(区域)回迁楼已竣工。积极配合市重点工程建设,圆满完成邢衡高速、石济客专、南水北调2800亩土地征占和南部新区4300亩土地收储任务。启动45个省级重点村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衡水湖片区11个村,其中绳头庄村成为衡水湖片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样板,并得到了省委、市委的肯定。
改革开放成果显著。五年来,全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啃硬骨、打硬仗,积极推进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改制面达到100%,安置职工1.4万人,支付安置费用4亿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政府购买服务等6项改革工作,共取消行政监管事项44项,承接审批事项108项。全面落实“三个公开、三个清单”制度,梳理行政权力1862项。简化审批程序,在全省率先实现“三证合一”。扎实推进“三级平台、两个代办”,“七有”便民服务站全覆盖。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省外资金109.5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620万美元,分别是“十一五”的3.2倍和2.45倍。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五年内,在各类招商会上累计签约项目40个,总投资687亿元。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年来,全区以“美丽桃城、绿色崛起”为重点,通过产业控制、企业管控、群众参与等手段,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五年内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6%,完成了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区林地面积达到15.7万亩,绿化覆盖率达32%,比“十一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人均林地1.1亩,提前一年实现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末一人一亩林的目标。全面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连续两年投资2.6亿元,实施地表水灌溉引蓄、高效节水等项目,全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全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解民忧、办实事,各项社会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社保基金6.1亿元,比“十一五”增加3.7亿元,增长154%。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五项社保基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年均增长10%;低保制度覆盖城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280元/月、每年1440元提高到510元/月、每年288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由每月130元提高到每月367元,集中供养由每月170元提高到每月550元,建立了85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十二五”期间,我区投资4.7亿元,实施了城乡43所学校、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新增建筑面积9.4万平米,两次高标准通过省政府对县级政府的教育督导评估,荣获“河北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区”、“全省教育督导先进集体”称号;衡水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惠民力度持续加大,累计投资2.4亿元,用于三所区属医院硬件建设及设备提升,市四院成功纳入三级医院管理;“十二五”期间共减免和补偿各类医疗费用达5000余万元,惠及58万人次;社区、村级卫生服务日趋完善,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27家,城市街道覆盖率100%,河西街道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圆满完成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创建工作,孕前免费优生检查,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连续八年被省政府授予“河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市区)”。科技创新不断加快,连续四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滏阳小学“童谣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得到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和省市主要领导批示,成为全国的典型。区文体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文化馆、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传统武术项目“戳脚”,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2家。圆满完成了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事、展演等任务,成功举办全区第四届全运会。全面落实调资增资政策,保持了同城同薪。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共建成2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57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加强,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社会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在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十二五”规划顺利收官。
二、“十三五”时期我区面临的新形势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世界各国正抓紧调整各自发展战略,推动变革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同时,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突出。我国提出“命运共同体”的人类社会新理念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共建“一带一路”作为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积极探索,其蓝图正在绘就。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面对新形势,中央加强宏观调控,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特别是中央确定,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让生产要素流向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投资有效性,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我区融入京津冀、驶入快车道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从全省看,坚持“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是“十三五”时期工作主基调。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全省加快转型、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全省上下在争取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大有可为。同时,全省经济增长将迎来转型换档期,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将会发展壮大,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继续增加。
从全市看,围绕“增比进位、效益提升”总体目标,继续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农业升级、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没有变。衡水市作为唯一的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市,有利于深化各领域改革,破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打造冀中南综合物流枢纽、安全食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基地、生态宜居的滨湖园林城市”的功能定位将大大拓展衡水市的发展空间,大大提升衡水市的产业发展水平。
从我区看,“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作为全市主城区,三产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平稳增长点;桃城经济开发区列为省级开发区,成为我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对外招商引资、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带来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等现代农业的大发展;尤其是紧邻衡水湖和“人均一亩林”所带来的生态优势,已经成为我区建设美丽桃城、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资源。进入“十三五”,我区发展的宏观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交织,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将会增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并存。但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我区仍处于加快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随着石济客专、京衡客专、邢衡高速、石衡高速的修建和衡水湖的保护开发,衡水中心城市加速崛起,我区必将迈入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新时期。
三、“十三五”时期我区承担的艰巨任务
“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催人奋进,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鼓舞人心,作为衡水市的主城区,我们承担着率先加快发展的重任,可谓任务艰巨、工作繁重。省委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市委提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提前比2010年翻一翻。按照省、市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较高的速度和质量。我们承担着中心城市崛起的重任,按照生态宜居滨湖园林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湖区水面100平方公里、环湖造林1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00万人的“四个一百”目标要求,主城区改造提升、滏阳新城和南部新城建设、造林绿化、涵养水源、保护生态、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纷繁复杂,异常繁重,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我区还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够协调、环境面貌亟待改善问题,工业主导产业不明显、支撑带动作用不强问题,社区建设起步较晚、社会治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的问题,统筹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章&&发展新蓝图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和区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工业强区、商贸活区、科教兴区、农业提升”四大主体战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优化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力打造冀中南商贸物流集散中心、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生态经济发展先行实验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深入落实省委确定的六大发展理念,立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明确“十三五”时期应坚持和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以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抢抓战略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扩总量、提质量、增实力,始终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和稳定的增长速度,在增比进位中实现率先突破。
坚持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线。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
坚持以深化改革、创业创新为动力。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变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创业创新,激活市场主体,激发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以绿色发展、生态振兴为保障。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推进美丽桃城建设,推动实现天蓝、地绿、水净、气清,为人民群众创造“产业生态高效、生活文明健康、环境优美宜居”的美丽家园。
坚持以典型引导、示范带动为抓手。进一步营造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在全区领导干部中实行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的办法,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集中突破、打造亮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早出成果、快见成效,带动全区工作上水平。
三、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各方面条件,今后五年要努力保持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全市领先,确保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实现全省晋位。总体目标是“一个前列、一个高于、两个翻番、一个全面建成”,即: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全市前列,生产总值突破195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提前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8万元和2万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和11%;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三二一”比例结构。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建立;积极培育工业主导产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以上;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推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9.6%。
推进创新引领,创新发展实现突破。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强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研发投入比重进一步提高。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强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全面完成省、市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产业、生态三大重点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作为,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建立。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城乡统筹全面推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县域经济增比晋位,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率稳步提高,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取得良好成效,地下水压采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居民保障水平实现较大提升。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居民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健全,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法治建设全面提升,依法执政能力明显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升,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科学规范,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全区法治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明显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5项)
全区生产总值(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城镇化率(%)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创新驱动(4项)
研究和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科技进步贡献率(%)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互联网普及率(%)
民生福祉(7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其中: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完成市定任务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完成市定任务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完成市定任务
地下水压采能力(亿立方米)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完成市定任务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完成市定任务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完成市定任务
覆盖率(%)
蓄积量(亿立方米)
地级城市细微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完成市定任务
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完成市定任务
劣V类水体比例(%)
完成市定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完成市定任务
注:全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按2015年价格计算;[]内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双提升
立足做大做强主城区经济,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协同推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章&&以项目建设引领转型发展
坚持外引与内生并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产业外溢的战略机遇,瞄准京津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商贸流通、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有针对性地做好对接,力争每年引进2个以上能够引领产业、优化结构、增强实力的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十三五”期间至少引进一个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确保在引进“顶天立地”大项目上实现突破,发展实力和后劲明显增强。大力实施重大产业项目攻坚行动,进一步完善区级领导分包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每年筛选10个省市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帮扶,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开工、投产达效。
更新项目工作理念。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强支撑”的理念,切实把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落实到定位高端、技术领先、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企业上,助力桃城绿色崛起、跨越赶超。
明确项目工作重点。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拓展项目空间,合力主攻工业、三产服务业、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健康养老等项目,以项目带动发展。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抓工业项目,一个产业确定一家龙头企业,积极谋划建设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带动强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围绕“互联网+”抓服务业项目,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引入新兴现代服务业,丰富服务业业态,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突出区位交通优势抓现代物流项目,按照冀中南综合物流枢纽的功能定位,建设覆盖京、津、冀、晋、鲁、豫的现代物流基地。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抓现代农业项目,立足京津两大都市和城镇发展需求,大力谋划实施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项目,优化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比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旅游观光、体育休闲养生抓休闲旅游和健康养老项目,打造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目的地,加快承接京津教育医疗、休闲养生非首都功能疏解基地建设。
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健全完善项目全程跟踪管理机制,对项目“谋划-签约-开工(落地)-在建-投产(竣工)-达效-入统”实行“流程图”式管理,全程跟踪。落实重大项目跑办工作责任制,实施重大项目专人盯办,强化激励约束。建立分级分阶段调度机制、定期通报机制、项目动态管理机制、专家评审机制等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建设环境。认真研究国家、省政策,精心谋划、包装一批项目,加大向上争项目、跑项目力度,努力拓展争取国家和省项目空间,赢得更大支持。加大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第四章&&以创新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落实创新政策,优化创新环境,努力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生动局面,真正使创新成为发展的主动力。
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其中农业达到58%,工业达到50%;科技成果转化率稳定在85%以上。全区科技工作继续名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以推进桃城特色优势产业、节能环保、低碳经济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为目标,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快速形成规模。2020年累计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产品35项以上,高新技术技工贸年总收入达到16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20%以上。
二、积极培育创新主体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26家,小巨人企业18家,8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起科技开发机构。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尽快成长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我区“互联网+”新型创业空间,创建桃城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科技人员“科技创业咖啡区”,在租金、网络使用费以及有关公共服务方面给予财政补贴,降低科技创业门槛,为科技人员提供科技创业空间,激发科技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大学生等社会科技力量的创业热情。
三、不断健全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以桃城经济开发区和园区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为重点,积极构建集科技研发、转化、合作、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众创空间,实现科技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良好创业环境,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的整合能力、服务和研发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小企业成长和高新技术应用提供平台。至少建设一家1万平米以上的科技孵化器,力争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家,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家,科技孵化器达到2家。
四、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加快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产品研发设计、柔性制造、销售渠道、战略创新、组织变革等各个环节,融入互联网因素,形成一批具有互联网场景、&专业化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互联网与传统商贸、文化旅游、物流及金融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实施全方位网络化服务。
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融合,改造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网络化、信息服务便捷化。
五、强力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加大创业创新资金投入,推动各类众创空间的快速发展,鼓励建设线上线下、孵化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和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基地。推广创业咖啡、创新工场、新青年创新协会等新型孵化模式,搭建青创联、原动力等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业平台,加大衡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降低创业创新门槛,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鼓励草根创业、微创新、微创业。全面落实国家鼓励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激发创业热情。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实施五大提升工程,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规范和发展基层协会,发挥其创新、创业的作用。
第五章&&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积极培育交通工程设施及装备制造业、功能材料及制品制造业、食品及生物制品制造业、节能及环保新材料制造业等四大主导产业,以桃城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壮大骨干企业实力,培育行业龙头。到2020年城乡实现工业总产值295亿元,销售收入&290亿元,工业增加值74亿元,利润18亿元,税金6.7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7%。
一、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积极对接京津科研院所,加快高新技术“孵化器”建设,加速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强化政府引导和扶持,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加强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省市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对接机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交通工程设施及装备制造业、功能材料及制品制造业、食品及生物制品制造业、节能及环保新材料制造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高。
二、深入实施龙头企业行动计划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依靠“互联网+”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配套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技改投入力度,促进企业产品向“高、精、尖、特”发展。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深入实施“6+5”龙头企业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个转企”、规下升规上企业工作,尽快扩大规模以上企业总量,并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从政策、资金、土地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带动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到2020年,全区规上企业新增30家。
三、增强桃城经济开发区战略支撑作用
以集聚作为基本要求,最大限度将资源向园区集聚,并充分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发挥资源要素叠加效应,提高效益和效率。同时,针对今后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统筹园区规划,分阶段构建园区产业框架和主导方向,形成层次递进、产业互补、各具特色的要素集聚效应,并将园区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功能区块组团建设,坚持土地、项目、政策向园区集中,推进交通、信息、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相互融合,打造以园区为中心、产业为支撑的城镇建设新格局。到2020年,桃城经济开发区核心建成区达到7平方公里,并新增入驻企业30家以上。努力建成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第六章&&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积极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农业提升”战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6%。
一、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以现有农业高科技园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花卉苗木基地、特种养殖场为依托,改造、提升、新建一批集生产、科研、休闲、观赏、体验、教育于一体的经营性农业观光示范精品园。重点建设赵圈、邓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河沿滨湖生态休闲农业园区,打造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现代农业集群。到2020年建成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二、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以土地流转、农村土地确权为突破,扎实有序适度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并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加大对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到2020年,全区注册家庭农场300家,农民合作社46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7个百分点。
三、不断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综合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设,重点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社会资本、供销社等各类主体建设涉农电商平台,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四、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一批主题突出、设施配套、科技含量高的品牌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动全区休闲观光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与农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农业发展、村庄整治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农业园区内道路、通讯、水电、环保等基础设施配套,提高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河沿镇依托“滨湖、临城”优势,加快河沿滨湖生态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休闲度假、避暑养生特色旅游;邓庄镇依托邓庄农业现代园区打造集采摘、农家乐、农活体验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加快邓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万亩山楂基地、万亩核桃基地,努力形成沿索泸河、北干渠水带、林带、产业带,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赵圈镇加快万亩农业公园建设,推进现有农业园区产业融合、档次提升,开展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展示,吸引游客参观、采摘、将单纯农业产业拓展为复合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第七章&&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主城区优势,确立服务业发展主导地位,构建大服务业发展格局。丰富生活性服务业业态,提升品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提振竞争力。“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高于生产总值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9%;旅游业年接待人数达到2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8亿元。
一、支持传统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丰富业态、提升品质
支持大型市场、超市建设电子服务平台,提高管理、交易、结算电子信息化水平;鼓励发展特色专业市场、便民店和农家店。支持大型星级酒店在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又贴近大众;鼓励发展不同档次的风味店、特色店、快餐城遍地开花。依托衡水湖旅游开发、城市拆迁和南部新城建设,大力发展餐饮住宿、旅游购物、康体健身、淘宝社区等业态,建设一大批大体量、高品质的城市综合体。形成大小并存、高低搭配格局,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需求。
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增强内在竞争力
依托石济客专衡水北站建设,加快永安园区退二进三,建设路北商业圈,积极引进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打造城市经济新亮点。创新融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组建政府投融资平台,借助区建设投资公司和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发展产权交易中心、股权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环境能源交易所等金融服务新平台,完善金融要素交易市场体系;发展融资租赁、金融租赁、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推进股权资产证券化,加快发展各类型股权投资基金,扩展保险资金投资领域和规模。积极引进企业总部、企事业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建设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推进企业引入“互联网+”,助推“工业制造2025”;推进电子商务建设,依托九州国际博览城,建设大型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规范发展会计、审计、法律、监理、咨询、公证认证、公告策划等中介服务业,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三、整合做大物流业,推进衡东物流港建设进程
依托衡水九州国际博览城、冀通物流、金桥物流等大型综合物流项目的谋划实施,引进申通、传化等全国知名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整合全区及周边小、散物流企业,建设2—3个大型综合物流园,衡东物流港建设初具规模;引导快递业有序发展,做大做强;引导仓储业合理布局,与物流园、快递企业实现最佳对接。
四、加快旅游业发展,推进旅游业上档升级
打造生态观光旅游。顺应都市人群向往田园、融入自然的心理,围绕衡水湖打造旅游精品项目、精品线路;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绳头庄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依托宝云寺、宝云塔和滏阳河等历史人文自然景观,推进以衡水古城文化园项目、衡水文博城项目等为主的沿河滨湖历史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挖掘推介东明古玩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木活字博物馆、手工打结地毯、法帖、拓印、精华玉雕等地方传统文化,增厚历史文化底蕴。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打造农业采摘、休闲体验旅游。依托邓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培育整合田丰葡萄园、百益葡萄园、绮园农庄、文良老北京休闲农庄、星丽山楂园、滨河同富园等特色农业休闲采摘观光园,规划建设精品旅游线路。
第三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助推中心城市崛起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形成良性互动、协调推进、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城镇。以提升城镇功能为核心,大力发展社会公用事业。以创造良好的城镇人居环境为目的,注重城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完善城镇服务体系。以中心城市为中心、以赵圈镇、邓庄镇、河沿镇为重点镇,逐步形成城乡一体、村镇协调、结构合理、功能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城镇格局。
第八章&&积极推进城区建设
一、加快城中村拆迁改造
加快河东老城区改造提升,按照“成熟一个区域,启动一个区域”的思路,分年度进行改造。以永兴东路的全面打通为契机,把永兴东路南北两侧区域作为开发重点,由政府主导,利用银行贷款和政策性资金,大力推进货币补偿方式,全面加快河东旧城区改造提升,力争5年内彻底改变旧城区面貌。加速推进滏阳新城南区、滏阳新城北区和问津街二期等一批项目,启动滏阳新城南区项目建设。全部完成河西城中村拆迁改造,积极推进孙三、大庙两个村的拆迁扫尾工作,尽早开始回迁楼建设。启动后马、卢村、西滏阳二期和宋村二期四个区域的拆迁改造。
二、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用5年时间基本消除社会影响大、反响强烈的城市积水区域,到2017年,全区将建成若干海绵城市试点示范街道,到2018年,下凹式绿地占城市绿地总面积不低于20%,到2019年,透水性便道长度不低于城市道路总长的20%。以城市交通节点为重点,以城区改扩建次干道先期试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3至5条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各类管网养护和运行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在市区建设前马庄综合集贸市场、胜利东路市场、问津街综合市场、道岔街综合市场、永兴路菜市场等5个农贸市场,用三到五年时间完成红旗商厦家属院等44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改造。
第九章&&稳步推进城乡统筹精细化管理
一、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
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完成何庄乡撤乡设街。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积极摸索建立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完善楼院长管理机制,使小区管理走向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透明化。以“居民之家”为品牌打造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到2020年每个街道办事处建成1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建成1个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初步建立起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为民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二、改造提升小街巷、次干道
2016年,对城区内胜利东路、程富路进行改造提升,打通翠微街断头路。“十三五”期间,完成庆丰北街、裕华路、永安路、永兴路、问津街、利民路、站前路、南门口街、翠微街、滏东街十条重点城区街道改造工作。完成全区所有市政道路绿化任务,将永安路、永兴东路、政通街打造成“省级园林街道”。
加强农村路网的建设和维护,对赵圈镇、邓庄镇、河沿镇及河东办的路网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加快实现公共交通、城乡客运一体化,城乡配送、农村物流和农村公路同步发展,使现代化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三、创新管理的形式和模式
持续开展重点街道、市区出口环境卫生整治、立面改造、拆违控违等专项行动。推进城乡环保的一体化、社会化、市场化,按照运距20公里标准的区域,全部纳入城乡环卫范围,运用PPP模式,统一向社会购买服务,建立起时间上长效、空间上全覆盖、内容上市场化的立体环卫机制。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探索“互联网+”城市管理模式,建成桃城区数字城管系统,打造互联互通、快速反应的智慧城管网络,形成全程覆盖的城市管理格局。开通视频监控平台,完善“共建美丽新桃城”城管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体制机制。
第十章&&强力推进特色镇区建设
坚持小城镇大战略,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把三个建制镇建成对接主城区、服务主城区、与主城区功能互补的特色小城镇。争取将赵圈镇列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微中心”,结合桃城经济开发区建设,实现城镇建设、工业园区、社区建设和谐共建,打造产业集群型小城镇。推进邓庄镇区和邓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沿106国道物流园区的融合对接,打造现代农业和商贸物流型小城镇。河沿镇围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养老保健医疗一体,以衡水湖旅游开发为依托,实施“强一退二进三”战略,把南部新城、格林水镇、镇区作为衡水湖景区的一部分进行建设,打造滨湖生态休闲宜居名镇。
第十一章&&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三区同建”
一、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围绕“四化四美”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为原则,以十二个专项行动为抓手,扎实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五年全覆盖。以临湖、近城、沿路区域为重点,优先选择一批产业基础、群众基础较好的村,推进城乡等值化,做到环境美;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广“企业+农宅+合作社”的模式,做到产业美;推进社会治理和谐化,做到精神美;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做到生态美。2016年起,每年至少抓好一个市级重点片区建设,到“十三五”末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二、扎实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用足用好省市支持中心村建设的政策,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着力推动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就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加快推进赵圈镇高曹贡、河沿镇北沼村、邓庄镇留仲村“三区同建”示范点建设。2016年起,赵圈、邓庄、河沿三个镇每年各启动一个“三区同建”示范点。
第四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城乡绿色发展
坚持走绿色富区、绿色惠民的绿色崛起、生态振兴之路,着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美丽桃城建设。
第十二章&&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以提升品味、提高质量为目标,以“环湖、环城、环路、环村”等部位为重点,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绿美廊道建设、林业园区建设、环村绿化和农田林网四大工程,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林、高效经济林、精致景观林,高标准建设占地75公顷的植物园、孔颖达公园、滏东公园、宝云公园等生态公园。全区每年森林覆盖率增加1个百分点,力争“十三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35%,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
第十三章&&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全面整治燃煤锅炉,到2016年6月底,全部淘汰辖区内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综合整治城市扬尘污染,严格建筑工地(包括道路施工、管道施工等)扬尘治理,严格垃圾、渣土运输管理。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加大清扫保洁力度,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形成快速响应的联防联控机制。
第十四章&&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一是调整种植结构,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且无地表水替代的小麦种植区,适当压减冬小麦种植,改种玉米、棉花、花生、油葵、杂粮等低耗水农作物,鼓励优先改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二是推广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选择蓄水保墒能力较好的麦田,突出抓好春季只灌拔节水,大力推广生物和农艺节水等配套措施,实现小麦稳产;三是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节水技术,实行少免耕和农作物秸秆及根茬粉碎覆盖还田,在不翻动土壤的前提下,采用小麦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复式作业,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抗旱能力,实现节本增效和节水增效;四是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小麦、玉米比传统灌溉模式亩均节水30%以上,蔬菜亩均节水50%以上。
第十五章&&&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按照绿色化的理念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产业环境准入,不再审批钢铁冶炼、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有色、电石、铁合金等新增产能项目。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治理设施差的小型企业全面治理整顿,实施分类治理。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天然气入园区进度,确保更多的企业用上清洁能源;耗煤建设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立全密闭配煤中心、覆盖所有乡镇村的洁净煤供应网络,洁净型煤使用率达到95%以上,并逐步将洁净型煤改为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增强公共机构节能意识,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建立政府机构能耗水耗统计体系,加快推动办公无纸化、信息化,降低行政物耗。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达标排放。
第十六章&&&抓好生态建设与修复
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善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措施,加大监测、整治和修复力度。以土壤治理与修复为抓手,着力扩大和优化生态空间,努力构建京津冀生态涵养基地。到2020年,全区完成造林1.5万亩,将全区建成村屯公路一体化、农田植树网格化、村庄环境园林化的生态体系格局。“十三五”期间,新完成通道绿化30公里,对已经建成的141.7公里绿美廊道全面进行升级改造,实现高标准完成绿化美化。对成熟林、低产林进行更新改造,加大村庄绿化力度,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加快植物园等公园建设速度,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做贡献。
第十七章&&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水平
以全面建设生态型农村为切入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农村地区的污染物排放。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为突破口,优先解决城区及乡镇周边养殖污染问题,加强水污染防治及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科学指导畜禽养殖业布局,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废水达标排放环境基础设施。强化村庄生活污染源治理,采取建设垃圾转运站、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沼气池等措施,进一步开展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示范工程建设,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得到妥善处理。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加强农业环境监管。
第五篇&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八章&&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施学校、幼儿园建设和布局调整,推进中小学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城乡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市区搬迁、新建、改扩建小学18所,中学5所;在乡镇改扩建、新建中小学9所。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市区规划新建幼儿园5所。
学前教育:全面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优质高效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幼儿园保教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城区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每个乡镇办积极创建1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100%,巩固率达到99.5%。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
高中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以上;打造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
职业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活力,扩大办学规模。创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加强与京津等高校、名校开展合作,做大做强衡水市职教中心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第十九章&&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加大文化体育投入,强化文体软硬平台建设,破解文体设施相对滞后的短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到2020年,实现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健全、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民素质明显提高。
一、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开展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广泛开展童谣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深入推进“红花传递、道德接力”活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培树、宣传各类道德典型,充分发挥“桃城好人”等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建设全市乃至全省道德建设先进示范区。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支中心、村(社区)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重点实施区图书馆、科普活动室、乡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达标和能力提升工程;实现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活动经常化。扩大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供给,实现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机关、学校、企业的文化体育设施也要逐步向社会开放。
三、推进全民健身工程
完善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抓好全民健身工作的三个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每所学校每学年要举行1次以上全校性体育运动会。
四、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
重点对安济桥进行保护加固维修;编纂《桃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做好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第二十章&&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到2020年,卫生强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进一步强化,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
进一步加大区级医院投入,扩大医疗用地面积,增上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实施市二院“门诊内科楼”和“衡水市精准医学中心”建设,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并打造成以肿瘤为重点专科的综合医院。推进乡镇卫生院新扩建业务用房,更新改造取暖设备及配套设备;有条件的建立托老保健院,配备健身娱乐器材,完善基础设施,绿化美化环境。
二、健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以创建群众满意卫生院为目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人次年均增长12%以上,中医药服务占比达到50%,村卫生室执业人员助理医师占比达到50%。谋划并建设桃城区中医医院&、桃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提升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强化妇幼健康工作,构建规范、高效、有序的妇幼保健健康服务网络;规范居民健康档案,做好重大传染病、职业病、饮用水等的预防预警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强化全区卫生应急工作,提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扩大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健全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和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增加和完善服务内容。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促进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相互补充和衔接发展。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基层全科医生普遍化;推广建立全科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建立完善和促进基层首诊制;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工作;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第二十一章&&&积极发展养老服务
“十三五”期间,要创新养老服务,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重点优抚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0%。探索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建立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以“社会养老”模式为辅的“双轨制、多元化”养老体系,覆盖城乡重点优抚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社会其他老人等各类人群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利用各类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联盟、网络服务中心等平台,将社会志愿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市场有偿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日托、餐饮、上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服务。筹建社会化养老服务协会,统筹协调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便于各社会养老机构横向交流经验,促进发展。
第二十二章&&&全面做好人口和就业工作
一、加强人口服务和管理
坚持计生基本国策不动摇,全面落实国家二孩政策,维持人口的稳定增长,引导宣传优生优育,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新生儿性别比的监测,稳定人口性别合理比例。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推进部门协作、区域信息联动与流动人口“市民化服务”等工作;实施“关爱女孩”、关注空巢老人和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工程。开展“三八维权周”和关爱困境儿童活动,通过典型培育、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区乡村三级联动等形式开展妇女普法学法,全力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三五”期间,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合理区间,人口结构基本趋于合理。
二、充分促进社会就业
多层次全方位促进就业工作,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制度。逐步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农民进城就业、参加社保等方面的政策限制,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构建配套齐全、覆盖到底的区、乡镇(街道)、社区(农村)三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网络,打造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10分钟办事机制。强化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和进城求职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满足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施项目拉动就业,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园区工作,建立园区服务工作站,强化信息采集,组织用工对接,通过专场招聘活动,为园区企业用工双方提供对接平台。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完善促进创业的政策体系,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全民创业。“十三五”期间,力争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第二十三章&&&&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待遇水平,努力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推进“五保合一”工作,建立全区层面的大征缴、大支付体制。到“十三五”期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生育五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6万人、6万人、1.7万人、3.9万人、2.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率达到100%,参保人数达到14万人。狠抓社保扩面征缴。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职工参保率达100%,民营、私营、民间非营利组织从业人员参保率达90%,城镇个体劳动者参保率达90%,参保人数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逐步完善城中村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完善、管理科学、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与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层次,经办工作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发展目标。提升社会保障待遇,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及时足额调整各类参保人员待遇享受,逐步缩小不同参保对象之间缴费额度和享受待遇差距。成立医保专门服务机构,配齐人员、场所和设备,做好9万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和22万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强化缴费稽核工作,确保基金应收尽收,实现基金收支平衡。逐步推进异地就医结算,方便参保人员报销,有效保障基金支出安全;建立医保定点单位医疗服务电子监管系统,逐步完善医疗服务行为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保障医保基金安全。
第六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生活安定
第二十四章&&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诚信四大重点领域诚信建设。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信用信息应用,率先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领域开展信用信息应用,逐步推动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和社会中广泛应用。
全面建立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区直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本部门、行业统一的规范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部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信息的归集、整合、评价、公开、共享。加快完善行业信用信息各环节基础制度,探索创新运作机制。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和行业,率先建立健全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档案、公示查询平台和失信惩戒机制。
加快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按照统一的信用信息标准、技术规范,逐步实现全区各部门、行业和区域间信用信息的汇聚、交换和互通互享,到2020年参与全市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推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用信息,实现对守信行为和失信行为的联奖联惩。
加快信用服务市场培育管理和信用信息应用。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逐步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信用信息服务组织体系。信用服务机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大产品开发和创新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加强信用服务市场监管,健全监督机制,严格征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准入,制定行为准则,严厉查处信用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失信行为。推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在行政管理中率先使用信用信息、信用产品和相关服务。同时,积极鼓励其他市场主体扩大信用需求,开展信用产品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
第二十五章&&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到2020年,完善的安全监管机制基本形成,安全监管监察和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得到较好落实,全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稳步下降;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交通运输事故死亡人数逐步降低;交通、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人员密集场所等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状况得到改善,较大以上事故继续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工作初步实现从防范伤亡事故向实现以人为本的本质安全工作转变。
一、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监督管理
将安全生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年均增长5%以上。深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资源整合,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建筑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积极组织和协调消防、交通、质监、电力、住建等部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及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行动。
加强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二、强化职业危害监管和防治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落实监督管理责任。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严防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三、强化消防安全各项工作
加强乡镇基层消防专职队伍建设;加强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通道建设;提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改善消防安全环境;加强农村、社区消防工作。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结构完整、装备齐全、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区、街镇、社区(村)多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以及专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配备必要的装备,提高重特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形成快速、有序、高效的专业化救援力量。加快危险化学品、交通、消防等有关行业与领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各类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推进全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通信信息系统的建立,逐步形成覆盖全区、组织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增强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五、加快社区安全建设
充分发挥引导、组织作用,将社区安全建设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创新社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手段,拓展社区居民参与深度及广度。深入开展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社区)活动,建立安全社区示范区。完善社区安全系统及设施,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及避险能力。
到2020年,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具有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体系及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各类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基本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第二十六章&&&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深入推进“平安桃城”建设。继续加强基层政法综合治理组织建设,逐步探索并推进综治网络向城乡社区和企业延伸。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区域性、行业性专业调委会建设,健全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网络社会管理,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加大区情报中心投入力度,增强通过高科技手段防范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同时建立和完善矛盾排查、信息预警、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维稳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新机制,不断推进维护稳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群众工作中心,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三位一体”大调解和社会稳定动态评价机制,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健全党委负总责、有关部门单位参加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联合指挥机制,加强对情报和突出社会矛盾信息的搜集分析、综合研判。完善全区处置预案,健全预警体系,加快处置突发事件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控制和处置能力。
第七篇&&&强化保障举措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
第二十七章&&坚持依法治区,强化法制保障
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保证公正司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全面实施政府权力责任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完善评议考核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依法加强监督,建设廉洁政府。
二、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统一司法行为规范,严格规范刑罚裁量权,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最大限度避免“同案不同判”现象,防止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问题。
三、营造全社会崇尚法治的良好环境
编制并落实好我区“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机制,建立并实施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深入开展“法律八进”和“法制八建”活动,促进传统普法形式与新媒体传播形式有机结合,挖掘社会力量参与普法,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加强督导、培训、培植示范点,提升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水平,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便捷的法律服务;用好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继续抓好基层人员调解员培训和“以案定补”措施的落实。“十三五”末,村(居)法律顾问示范点、规范化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分别要达到村(居)总数的50%以上。在专业、行业民调组织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建设。认真落实好《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在社区矫正人员接收、训诫、学习、培训、日常监督等方面强化管理,杜绝脱管、漏管现象发生,重新犯罪率降至最低。认真落实《河北省法律援助条例》,降低门槛,扩大受援范围,做到应援尽援。同时,认真把好资金使用关,使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和上级资金真正用足用好,使弱势群体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积极推动律师参与联合接访工作,加快诉访分离工作进程,使更多的人群运用法律形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章&&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改革在引领新常态、促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力实施减权放权,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以刚性制度管权用权,提高政府效能。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结合转变政府职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社会组织培养发展,创新供给服务供给模式。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园区“双轨制”管理体制,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配置。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改革。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把中心城区建成金融、文化、商务、科技、信息等高端服务聚集区。实施老城区升级改造,扩大城市发展空间。统筹新城新区生产、办公、生活、商业等功能区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创新组织体系,以强化基层社和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为重点,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深化社区物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制度,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一区一策”,因社区制宜,探索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特别是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第二十九章&&深入解放思想,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努力把广大干部精神和注意力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紧紧围绕“八破八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把思想解放到真抓实干上来,力促增比进位。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激发干部队伍的激情和活力。推进干部培训常态化,提升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能力。继续开展“三比一讲四看”竞赛,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争先意识,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为桃城发展建功立业。
第三十章&&&建立健全实施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成立桃城区“十三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指导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建立规范化的规划中期评估机制,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的实施进度,进行相关内容的修订,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内容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严格考评,落实奖惩,确保“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主办:衡水市人民政府
承办: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
冀ICP备字02109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衡水市桃城区政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