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湖北 教科院 方向荣院长方向荣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 本厅动态
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市州教育局长座谈会
[文号]: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2206
-省市区教育网站-
-市州教育网站-
-直属单位网站-
-直属学校网站-
-湖北高校网站-
提示:本网站显示的邮箱地址请把(at)替换成@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 本厅动态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对我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文号]: 来源:政策法规处 浏览次数:2212
-省市区教育网站-
-市州教育网站-
-直属单位网站-
-直属学校网站-
-湖北高校网站-
提示:本网站显示的邮箱地址请把(at)替换成@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方向荣来武汉工程大学主持省级教学研究成果鉴定会_高校新闻
当前位置: >
& 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方向荣来武汉工程大学主持省级教学研究成果鉴定会
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方向荣来武汉工程大学主持省级教学研究成果鉴定会
时间:09-12 来源:武汉工程大学 出处:
9月9日,湖北省教育厅在武汉工程大学举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政法类课程研究型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研究》成果鉴定会。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方向荣主持会议,副校长张文学,教务处处长胡中功、副处长王忠,法商学院党委书记袁正明、院长许承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舒先林,课题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副校长张文学致欢迎辞,首先代表校党委、行政对省教育厅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武汉工程大学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对法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完成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方向荣宣读了鉴定委员会专家组名单,肯定了该项课题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切合时代脉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成果鉴定会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主持,专家组成员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郑友德、魏纪林、钟德涛、黄娟等知名教授。专家组成员听取了项目负责人许承光教授的工作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质询。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选题新颖,切合时代主题,彰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并实践了一种新的教学流程和师生互动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专家组同意该成果通过鉴定,并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更多有关"教育厅,武汉,专家组,马克思主义,法商"的文章请点击进入查看
本文地址:
你应该还会关注的
10-2905-2505-2505-2505-1605-1505-1505-1405-1305-13
各地大学信息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武汉工程大学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武汉工程大学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综述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田锋 庞艳梅*
  日-17日,由广东省教育厅 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出席峰会的有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积,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王斌伟,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原主任卢干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立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全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大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教育研究机构负责人和论文作者代表参加峰会。峰会围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主题,设2场综合论坛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3场平行论坛,有42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和主题演讲,14位专家学者与主题演讲嘉宾对话研讨。峰会汇集优秀论文96篇。现将峰会主要思想观点综述如下。
  一、&五大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
  (一)&五大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针
  走进&十三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新的理念引领。林积认为,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事业的有力支撑。无论从世界各国走过的路来看,还是从我国发展历程来看,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教育;要实现全面的现代化事业,离不开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究其根本,应当归因于教育的基本功能属性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的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教育实力是区域经济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有赖于教育功能充分发挥。以&五大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也是教育本身破解结构性问题、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在论文中指出,&五大理念&是&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其中创新是核心所在,协调是内在要求,绿色是必然要求,开放是品质保障,共享是目的所指。汤贞敏认为,创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动力,协调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人文情怀,开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对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增强教育发展动力、优化教育发展路径、厚植教育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由此衍生的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新理论、新思维、新举措,要真正内化于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关键有赖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执着追求、不懈行动和稳健步伐。
  (二)&五大理念&是教育现代化理念体系关键创新的源泉
  发展理念的变化带来了教育理念的变革。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原主任卢干奇认为,政府购买服务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创新形式,教育和其他社会事业相比,有其自己特点,推进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必须研究教育事业的特点。为了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工作,基础工作是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他围绕承接主体的资质、购买主体的工作原则、事业单位的相应改革、政府职责与购买清单、购买教育服务的定价、风险防范与过程监管、绩效评价和项目验收等7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与建议。杨银付提出,构建现代终身学习体系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展开和产生的积极影响;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要通过建立不同学习成果积累认证转换制度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这就是可以弹性学习,方便选课走班、选课走校,使教育体系能够纵横交错、相互沟通融合,学习将可以成为学习超市,教育将能够量身订制,学校将打破围墙限制,社会将成为学习型社会。东北师范大学家校合作教育研究中心张国超教授的论文介绍了教育全球化、全人教育和家校合作教育的理念及其概念界定,并提出了构建现代教育理念体系的设想,即以基本教育思想体系为基础,建立现代教育理念体系的哲学基础;以社会系统理念体系为保障,建立现代教育理念体系的社会基础;以基本教育理念体系和现代社会系统理念体系的融合,构建现代教育理念体系。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教授认为,&创新驱动&是赋予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时代最闪耀的四个字。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关键作用将在创造中国美好未来中越来越显著地体现。我们要通过教育创新驱动,为中国的未来做一个非常好的设计。但创新教育驱动中国转型,必须以服务中国为核心,凡是全盘照搬照抄国外和一味效法古董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唯有创新才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巅的根本。还有学者探讨了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全人教育,认为既要吸取现代性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克服它的缺点和短处,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明,这是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很重要的方向和取向。
  (三)以&五大理念&为引领是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全国及广东省教育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巨大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用科学的理念、重大的举措加以解决。林积表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广东省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系统要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切实加强对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前瞻部署。罗伟其认为,要以深入贯彻落实&五大理念&为主要切入点,以科学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变化,这将是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追求。他提出,教育目标的达成,根本靠改革,关键在发展。到2018年,广东省教育服务体系要更加健全,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发展质量、教育贡献程度、教育治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到2020年,初步形成粤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发展水平高,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在国内有广泛认同度的南方教育高地。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充分领悟和贯彻&五大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坚持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坚持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坚持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五大理念&引领导基础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一)现代学校教育改革需要设计理念创新
  现代学校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此,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朱新秤教授认为,学校应是一个人性化的学习场所。学校应以适应性思维范式为指导;学校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组织;校长要成为学校的战略型领导者,未来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未来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未来的人才是创新的人才,校长对此要有深刻领悟并实施有效策略;学校应强调共同愿景和合作;学校要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关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飏研究员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包括子女教育融入,我国的老问题&&&三农&问题,也是推进城镇化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地流转机制;加大政府财政帮扶力度;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综合教育体系,不能只把责任推给学校。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聂劲松研究员认为,当前教育法治的现实困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未来步入法治社会的重大目标一定会实现,但在学校这个场所,既要强调法治,也要强调人文关怀,使教师和学生既具备规则意识,也注重高雅情操培育,这样将更有益于整个民族和国家。
  (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面向未来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受到参会者高度关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介绍了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相对欠发达国家,健全的人所需的&核心素养&均包括交流与合作、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等几大项。而&核心素养&培养应以学生&减负&为前提。他指出,&减负&这个问题需要综合治理,但是政府责任很关键。山东省、北京市等通过政府大力推动改革,使得中小学生课业压力、择校等问题得到大幅度改善。周满生专门探讨&核心素养&中创造力的培养,认为我们需要以跨文化的比较为视角,深入了解国外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实践经验,从而为提升我国青少年创造力提供可靠的参照。他还指出,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帮助学生确立新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把学习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鲍银霞副研究员通过比较研究沪、苏、浙、粤四省(市)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发现他们的指标体系都充分体现了对&核心素养&培养的引导。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郭海鹏教授认为,人皆可以为全人,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无限发展潜能的有机体,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以达致全人。这要强调激发潜能,也要强调关系和联结,建立平等、开放、有活力的关系;强调人生经验和意义的重要性,教育的本身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是对世界的参与和对意义的探寻;强调学习者的体验学习。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禇宏启教授认为,教育只是一种手段,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教育为建设现代国家服务,为社会现代化服务,必须通过培养人去完成。因此,教育现代化的最后归宿或者根本目标是人的现代化。衡量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根本尺度,不是看很多数字有没有达到,而是看所培养的人是否成为现代人,是否具有现代的精神气质(现代性)。
  部分省份在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展开了探索,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广东省,深圳市开展了课程变革、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性学习促进行动、新型功能室建设、创新活动交流平台搭建、创新人才培养经验行动、阳光评价构建行动等七个方面行动。广州市农林下路小学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行项目式课程建设探索,推动教与学方式变化。经过实践,实现了四个转变:从知识传授转向知识探究,学生兴趣高了;从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向学生自主合作的开放学习,学生的思维活了;从单学科教学转向跨学科合作,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从知识记忆和简单应用转向问题解决、作品创作,学生的创造性出来了。东莞市从2015年3月开始慕课改革,建构&双师&教学教研形态,实施精细教研,实现微课掌上通助力课堂翻转。海南省采用增值评价的思路,建立一个能够引发政府、教师和学生高度关注的成绩分析模型,并以此引导中小学注重加强&核心素养&培养。在云南省,开发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评价,以此监测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行为,学生测评指标包括潜能、情绪行为调控、好奇心求知欲,教师测评指标包括教师教学行为、授课方式、需求以及压力来源等。通过构建全覆盖、细指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调控和干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湖南省,通过创新省级教育科研管理,引导教师不断改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最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基础教育教师的发展要走专业化之路
  基础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教授介绍了上海市参加TALIS(教师与教学国际调查)所获得的经验,通过该项调查表明上海已经形成教师专业职务职称晋升体系、教师评价与表彰机制和教师在职进修发展制度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政策体系,而这是参加TALIS的其他三四十个国家所欠缺的。他认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提升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是评估教育改革发展层次和教育发展阶段的重要观察点。上海的基础教育质量水平虽然已处于高位,但上海的教师需要注重提升这几方面能力:认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认识学生个体学习特点、发展路径和职业倾向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21世纪技能&;把&信息交流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的能力;&教&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正处级干部李文郁研究员、教学教材研究室席春玲副研究员倡导转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建议中小学教师的学习不要全部是专家来讲,不要完全是&坐着学&,而应&做中学&、&学中做&,在&项目活动中学习&,主张教师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此外,与会代表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基础教育的时代使命、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互联网+&对于培育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的作用,以及民办幼儿园发展之路等问题展开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
  三、&五大理念&引领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由之路
  职业教育现代化在我国教育现代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荣长海教授认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应走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前列,而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码有三大实现途径,一是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政府可直接增加财政拨款;其次,政策适当向职业教育倾斜,彻底理顺校企责任关系;其次,减免税费,最好职业院校学费全免。二是职业院校充分自主办学。三是坚持本科建设方向,部分学术型高校转向应用型与高职升本同时发力。刘立新分析了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转型的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这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启示在于:在转型过程中应调整专业结构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双元制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向高等教育延伸,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智能制造,加强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许玲教授从统计学的视野,对中国职业教育区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开展了深入研究,将中国区域性的职业教育发展分为培育期、上升期、成熟期与融合期,这种分类方式为不同区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要任务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任重而道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劳汉生教授和广东开放大学张爱国教授分析了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融合中小学教育的途径,提出通过构建国家层面政策导向、各级教育部门规范指导、学校层面策略落实、社会各界尤其是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检测评价体系,将有利于引导中小学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覃壮才教授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应从办学体制机制、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普职互通、职业培训等方面入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杜怡萍研究员则探讨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的标准化问题。她认为,职业教育标准建设应该遵循标准化基本原理,走标准化建设路径,用科学的建设方法。如此,才能保证标准建设的质量水平和应用效果,才能实现标准建设的标准化。2013年以来,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了74个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项目,包括中高职衔接、高本衔接、中高本衔接、现代学徒制、国际化等类型的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形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还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在从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转变过程中,职业教育的类型与专业设置都应相应调整,从经济社会发展大体系审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三)职业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路径
  &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全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高级工程师围绕&趋势&、&协同&、&优化&三个关键词,提出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七条对策,包括创新产教协同发展理念把握制造强国战略新机遇、围绕十大重点领域打造专业创新建设新优势、把握区域产业趋势夯实发展战略支撑点、对应企业重点环节优化产教对接机制、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战略加速打造新型双师队伍、培养创新文化优化职业教育人文品质、关注行业视角的评价构筑协同发展新标志。他进而认为产教协同是锻造制造强国的关键支撑力量,文化提升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任务。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把合作精神、契约精神和理性实干、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精神,以及效益观念、细节意识、科学观、持续发展观等工业精神核心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各方面、全过程。
  关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要在职业教育园区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从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入发展。也有学校提出建立产教融合的生态圈,大生态圈必须从小生态圈一步步做起来,其纽带是文化。还有专家分享本校生产进校园的路径,包括建立学做融合、五位一体实训基地和教学评价标准、生产与实训融合资源库、全过程专业联合模式等。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方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更新教育理念,变更培养模式,健全保障机制;推行&专业+&育人模式,实行&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创新型项目化的课程,取得了很好效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马晓明教授认为,创新是系统性过程,创业是临门一脚,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也一定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回归教育本质,不仅要重视少数创业型人才培养,更要重视全体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培养。
  (四)部分省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
  我国部分省份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所采取的对策有所不同。据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教授介绍,浙江省职业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取向是增强教育&选择性&和受教育者&选择权&,包括建立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管理新机制,&多学期制&教务管理新措施,专业大类招生新政策,推出导师制、学分制。重庆市提出重庆职业教育应致力于提升&精准扶贫&能力,包括精准制定长效机制,精准招收扶贫对象,精准资助扶贫对象,精准指导扶贫对象就业,精准开展扶贫对象技能培训。广西则在确立职业教育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健全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推进中高职层次贯通;推动普职互通及多形式职业教育培训,构建开放、多元人才成长立交桥。
  此外,与会代表还围绕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对策、以广东自贸实验区为平台建设职业教育园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问题展开了理论探讨和经验分享。
  四、&五大理念&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的意义与努力方向
  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简称&双一流&计划),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杨银付指出,&双一流&计划是一种创新,有利于打破原有的身份限制,以学科为基础,可以让高校&压缩平原,发展高峰&,集中发展优势学科,不再求全求大,而是求精求强。&双一流&计划可以运用绩效评估,甚至引入退出机制,充分激发高校的动力和活力,让所有高校都争创一流、争创特色。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认为,&双一流&建设不是一个刚性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常识、把握规律,更要保持定力;在建设一流学科的过程中,要淡化学科、强化方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教授认为,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发展的龙头,一流大学建设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大学一流学科丰富到一定程度,自然成为一流大学。当前应该更加关注一流学科建设,既要借鉴国际标准及国外大学的成功做法,也要根据国情校情进行本土化的努力,包括提升学科国际化水平、实施学科发展差异化策略、建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互促机制、培育一流学科文化、建立激发学科活力的体制机制。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荣进而提出:怎样构建&双一流&、培养创新型人才?第一,教育理念创新是先导;第二,学科专业创新是基础;第三,培养模式创新是核心;第四,科学技术创新是支撑;第五,实践育人创新是重点;第六,制度创新是保障。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孙丽昕副研究员提出,大学的决策与管理是大学功能得以正常、有效发挥的重要制度基础,制度是大学发展和前进的根基,没有一流的大学管理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分权模式下的大学管理仍需适度的集权。在普遍的大学内部治理与管理制度设计上,分权一直是首选的形式,也是大学内部管理制度确立的基础与形式。在大学内部管理及服务管理制度设计上,我们应该寻找分权与集权的集合点,而不应对立起来。
  (二)&双一流&计划给地方院校带来的机遇
  地方院校是&双一流&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坚教授认为,国家当前主导&双一流&计划,希望引导高等教育往这个方向发展。对不同类型高校而言,&双一流&正是鼓励非&985&&211&院校到世界擂台上&参赛、竞争&,为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因而非&985&&211&院校可能会在具体某个学科方面实现超越。韶关学院院长廖益教授也提出,&双一流&不再是&985&&211&的简单重复。东莞理工学院副院长马宏伟教授则表示,&双一流&建设是地方高校的好机会,地方高校应当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特色学科和专业。岭南师范学院副院长黄崴教授认为,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的定位,一是高水平师范大学是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策源地,二是高水平师范大学是培养优秀教师的大本营,三是高水平师范大学是服务教育决策的思想库,四是高水平师范大学是教育实践改革的助推器,五是高水平师范大学是社会文化价值的播种机。总而言之,没有优质的教师教育,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就没有保障,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就没有根基,应当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
  此外,一些地方院校已经为参与&双一流&计划做了充分准备,打下了良好基础。如广州中医药大学以&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为例,提出以解放思想、筑巢引凤、培养创新、优化平台、引领学科、服务社会、育人为本、&一带一路&等具体措施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大力推行基于产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与产业深度融合,注重多样性人才培养以及多层次、系统化的制度建设,搭建综合性的协同育人平台,打造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多类型灵活组织及教学形式,多维度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多样性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
  (三)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实现有效转型的途径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如何向应用型本科高校有效转型?一些地方院校介绍了具体做法。韶关学院以自身发展策略为例,在做到服务韶关、融入珠三角基础上,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韶关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紧密结合,以应用型学科和师范类学科为两翼,建设有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则提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应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核心内容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传统的&理论取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校校、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在师范类专业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机制,探索建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互动,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理论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契合&体系。还有学校提出,本科高校要从服务产业需求、产教融合发展两方面进行转型。在创新与创业二者中&创新&最重要,应将&创新&放在首位,创业则水到渠成。认为转型不能转成低水平,地方性不是低层次,应用型不是低要求;转型过程要与校外资源有效对接和融合。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应体现多元化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所有高校的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一些学者认为,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教育理念创新是先导、学科专业创新是基础、培养模式创新是核心、科学技术创新是支撑、实践育人创新是重点、管理制度创新是保障。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向。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应该是多样的。伴随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人才培养的内容应转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构建师生研习共同体。海南师范大学校长林强教授认为,未来大学需要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应该以学习与研究能力为主旨。知识的获取不是大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以学习与研究能力培养为主。未来大学应该为师生构建研习共同体,研习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就一门课、一个专业或者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建立这种共同体需要营造一种开放、协作、和谐的文化氛围,需要理念变革与制度保障。同时,教师对教学的激情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应抓紧打造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此外,在探讨影响民办高校高水平发展的因素时,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李文章副研究员认为,高水平发展是民办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存在诸多路径上的依赖现象,主要表现在投资逐利的办学思想、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外部资源的依附发展、家族群带的内部管理等四个方面。要破解这些路径依赖,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激励和民办高校自身制度结构的主动变革。当前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也存在冲突与调适,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教授认为,要让地方主动、稳妥探索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对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探索,要给予地方主动权。只有实行稳妥的人性化的制度措施,才有可能在大方向上不偏颇;急于推进,可能会使这项制度探索夭折,使民办教育事业发展遭遇重大挫折和损失。他进而提出:要正视基本国情,明确产权归属;凸显公益导向,完善税收政策;重在规范管理,健全相关制度;坚持因地、因校制宜,延长过渡期限。
  五、&五大理念&引领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估监测
  (一)推进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带来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估监测在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沪、苏、浙、粤四省(市)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均把信息化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胡军苟副研究员提出应构建符合广东教育信息化发展、反映未来趋势的评估指标体系,这将能较好引领和促进广东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而促进广东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室莫玉音助理研究员认为,我国在制定教育质量标准时应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在教育评估监测信息化上坚持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的原则,并要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的配套政策。
  (二)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积极探索
  重庆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研究员介绍了重庆市在这方面的探索,包括创新教育质量监测理念、体制机制和办法,创新监测研究,研制了许多监测软件系统。目前,重庆市已基本实现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全过程信息化和自动化。海南省则注重把国际经验转化为本土实践,具体做法包括实施基于标准参照评价的省域监测,并将增值评估技术引入绩效考核。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国强研究员介绍说,江苏省通过强化基础教育现代化内涵指标及评估,把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转化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慧勤研究员介绍了他们所开展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试测项目。此项目从多个角度对中小学生进行评价,丰富了学生评价内容,采取了新的评价方法,突出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评价,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与会代表还围绕生态化园本课程构建与评价、区域学业质量形成途径、初中生数学交流素养测评标准、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中学地理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等展开理论探讨和经验反思。
  (三)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变革
  有代表认为,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创新,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及普及,信息大数据化对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高等教育结合大数据技术适时改革是必然趋势,将成为学生管理信息化构建的有效途径。也有代表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结构,包括第三方的评价与质量监控,以及学校教学运行监控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反馈系统和督导评价系统,以及教学质量监控决策系统。
  (作者简介:田锋,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副研究员;庞艳梅,女,实习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比较教育学研究生。)
(责任编辑:)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教育杂志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省教科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