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自明切切意如何理解

切_切的意思、读音、解释、组词_新华字典_911查询
输入汉字、、、、、、、笔顺编号均可查询
切 切的意思 切什么意思 切的读音 切的解释 切字的意思 切字什么意思 汉字切的意思 切字念什么 切怎么读 切字拼音 切字组词
异体字: 异体字:
ㄑ一ㄝ ㄑ一ㄝˋ qiē qiè qiē qiè 注音ㄑ一ㄝ ㄑ一ㄝˋ 2画CVJAVNAVTCVT结构0434<span class="z_d p1统一码<span class="z_d p15207笔顺一フフノ一フフノ基本解释基本字义切qiē(ㄑ一ㄝ)1、用刀从上往下用力:菜。除。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琢磨”)。其他字义切qiè(ㄑ一ㄝˋ)1、密合,贴近:当(dàng )。肤(切身)。己。亲。2、&#x39;&#x31;&#x31;&#x67E5;&#x8BE2;&#xB7;&#26032;&#21326;&#23383;&#20856;2、紧急:急。迫。3、实在:忌。恳。4、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UNICODE切字UNICODE编码U+5207,10进制: 20999,UTF-32: ,UTF-8: E5 88 87。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汉英互译、、、、、、、、造字法形声:从刀、七声Englishcut, mince, slice, carve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911查询大全(微信号 www911cha)后发送 U5207 或 切 即可在手机上查看汉字切的意思。详细解释基本词义&#x39;&#x31;&#x31;&#x67E5;&#x8BE2;&#xB7;&#26032;&#21326;&#23383;&#20856;◎ 切 qiē〈名〉通“砌”。台阶 [steps]切皆铜沓黄金涂。——《汉书·外戚·孝成赵皇后传》&#x39;&#x31;&#x31;&#x67E5;&#x8BE2;&#xB7;&#26032;&#21326;&#23383;&#20856;词性变化&#x39;&#x31;&#x31;&#x67E5;&#x8BE2;&#xB7;&#26032;&#21326;&#23383;&#20856;◎ 切 qiē〈动〉(1) (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2) 同本义 [cut into parts;slice]。如:切花(从植株上剪下的花枝或枝叶);切心(比喻痛切);切肺(祭祀所用的肺);切象(切,割取。取象以作比喻);切腹(剖腹自杀);切菜;切肉(3) 治骨。加工珠宝骨器的工艺名称 [cut]。如:切错(治理器物);切玉(割玉);切镂(镂刻;雕刻)(4) 切磋。指学行上切磋相正 [compare notes]。如:切切(相互敬重切磋勉励的样子);切正(切磋相正);切直(切磋相正);切摩(切磋相正);切磨(切磋相正);切责(互相切磋责勉);切厉(切磋砥砺)(5) 直线、曲线或面等与圆、弧或球相交于一点 [tangent]。如:切面;切球;切圆(6) 另见 qiè常用词组、、、、、、、、、、、、、、、基本词义◎ 切 qiè〈动〉(1) 摩擦;接触 [rub]切,摩也。——《广雅》不待切脉。——《史记·扁鹊仓公传》可切循把握。——《淮南子·原道》(2) 又如:切齿(咬紧牙齿。形容痛恨);切磨(摩擦;摩搓);切摩(摩擦);切循(抚摩)(3) 契合。与…相一致 [correspond to]。如:不切实际;译文不切原意;切正(恰切平正);切用(切合实用);切至(犹切当);切事(切合情事);切病(切中弊病)(4) 一定要 [be sure to]诸位切不可乱动。——《老残游记》(5) 又如:切照(依照;按照);切须(必须;切要);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务必不要);切戒(务须避免);切莫(务必不要);切须(务必)(6) 靠近;贴近 [press close to]切于身心。——清· 刘开《问说》(7) 又如:切倚(相依相偎,十分亲昵);切邻(近邻);切心(贴身);亲切(亲近;密切)&#x39;&#x31;&#x31;&#x67E5;&#x8BE2;&#xB7;&#26032;&#21326;&#23383;&#20856;词性变化◎ 切 qiè〈形〉(1) 急切;急迫 [anxious]切问而近思。——《论语》。皇疏:“犹急也。”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迨诉频切。——唐· 李朝威《柳毅传》其切如是。——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2) 又如:出国心切;激切(言语直而急);心切(心情急迫);切峻(急切严厉);切事(迫切的事);切问(急切问难);切紧(迫切、要紧)(3) 深;深切 [deep]切,深也。——《汉书·霍光传》注(4) 又如:切恐(深怕);切爱(深深的爱);痛切(悲痛而深切);切究(深究);切怛(深切悲伤);切谢(深切感谢)(5) 恳切;率直 [earnest and straightforward]直言世谏。——《汉书·东方朔传》(6) 又如:切谓(恳切地说);切劝(诚恳地相劝);热切(热烈恳切);切至(恳切周至)(7) 严厉 [stern]故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大败大裂之道也。——《文子·上礼》(8) 又如:切责(严厉谴责);切让(严厉责备);切厉(严厉)(9) 激烈 [intense]旋以论事过切,为宰臣所非。——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10) 又如:切论(激切的议论);切愕(谓激切直言)(11) 严重 [severe]。如:切手(致人死命的招数)(12) 另见 qiē常用词组、、、、、、、、、、、、、切切私语,切切细语、、、、、、、、、、、、、康熙字典切【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x39;&#x31;&#x31;&#x67E5;&#x8BE2;&#xB7;&#26032;&#21326;&#23383;&#20856;《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千結切,音竊。《說文》刌也。从刀,七聲。《廣韻》割也,刻也。《爾雅·釋器》骨謂之切。《註》治骨器。《禮·內則》聶而切之爲膾。又迫也,急也。《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切也。又愨實也。《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切愨之言。又《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註》師古曰:切,要也。又《史記·扁鵲傳》不待切脈。《註》切,按也。又《韻會》譏切也,剴切也。又《韻會》反切。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又《前漢·外戚傳》切皆銅沓,冒黃金塗。《註》師古曰:切,門限也。音千結反。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計切,音砌。衆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漢·平帝紀》一切滿秩如眞。《註》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又《韻補》砌或作切。《張衡·西京賦》設切厓隒。李善註:古字通。又叶音刺,與刺通。《儀禮註》采時世之詩爲樂歌,所以通情相風切也。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切【卷四】【刀部】刌也。从刀七聲。千結切说文解字注(切)刌也。二字雙聲同義。古文禮刌肺。今文刌爲切。引伸爲迫切。又爲一切。俗讀七計切。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从刀。七聲。千結切。十二部。音韵方言方言集汇◎ 客家话:[梅县腔] ciet7 [客语拼音字汇] qiad5 [客英字典] ciet8 [东莞腔] cet7 [海陆丰腔] ciet7 [宝安腔] cet7 [沙头角腔] ciet7 [台湾四县腔] ciet7 [陆丰腔] tsiat7◎ 粤语:cai3 cit3上古音系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切七至砌sn??i:ds切七質無sn??i:d廣韻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等呼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切砌七計清齊開霽去聲四等開口齊蟹去十二霽ts?ieits?ieits?eits??its?eits?eits??jqi4chehcey衆也又千結切切切千結清屑開屑入聲四等開口先山入十六屑ts?ietts?ietts?etts??tts?etts?etts??tqiechetcet割也刻也近也迫也義也?說文折也千結切八蒙古字韻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切??tshits'i去聲切??tsh?ats'j?入聲中原音韻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切切清車遮齊車遮入聲作上聲齊齒呼ts?i?洪武正韻牋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切切七計三霽齊去聲切切千結五屑先入聲分韻撮要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切切清屑第一先蘚線屑陰入近也要也切砌清威第二威偉畏陰去齊也衆也新华字典为您提供切,切的意思,切什么意思,切的读音,切的解释,切字的意思,切字什么意思,汉字切的意思,切字念什么,切怎么读,切字拼音,切字组词,切字笔顺,切字五笔,切字部首,切字四角号码,切字仓颉编码,切字电码,切字区位码,切字成语,切字翻译
偏旁部首查字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19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6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7个)身体健康
&2018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微信扫一扫关注&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习题详情
17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9.7%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零。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欧阳修《秋声赋》)【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雨骤至骤,突然B.天高日晶晶:亮C.盖夫秋之为状也状:情状D.亦何恨乎秋声恨:遗憾【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草拂之而色变危而不持B.忧其智之所不能邻国之民不加少C.奈何以非金石之质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D.黟然黑者为星星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小题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春生秋实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去今之墓而葬焉C.襟三江而带五湖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作者借助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把无形无色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感到秋声盈耳;接着从虚到实,分别描写了“秋色、秋容、秋气、秋意”来烘托“秋声”的特殊情调。B.本文采用对话体来写,其实也是便于抒发作者对秋声和人生的独特的感受。童子的单纯和无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主人秋思的纷繁复杂。C.文章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天象、训诂等方面对秋作了独特的思考,让读者更加理性地认识到秋背后的深层的文化意蕴。D.作者将无情的草木和有灵的人类作对比,其实是为了体现出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得多的主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历宦海沉浮的作者所产生的一种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2)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D&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下期末考语文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零。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欧阳修《秋声赋》)【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雨骤至骤,突然B.天高日晶晶:亮C.盖夫秋之为状也状:情状D.亦何恨乎秋声恨:遗憾【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草拂之而色变危而不持B.忧其智之所不能邻国之民不加少C.奈何以非金石之质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D.黟然黑者为星星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小题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春生秋实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去今之墓而葬焉C.襟三江而带五湖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作者借助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把无形无色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感到秋声盈耳;接着从虚到实,分别描写了“秋色、秋容、秋气、秋意”来烘托“秋声”的特殊情调。B.本文采用对话体来写,其实也是便于抒发作者对秋声和人生的独特的感受。童子的单纯和无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主人秋思的纷繁复杂。C.文章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天象、训诂等方面对秋作了独特的思考,让读者更加理性地认识到秋背后的深层的文化意蕴。D.作者将无情的草木和有灵的人类作对比,其实是为了体现出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得多的主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历宦海沉浮的作者所产生的一种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2)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零。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欧阳修《秋声赋》)【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雨骤至骤,突然B.天高日晶晶:亮C.盖夫秋之为状也状:情状D.亦何恨乎秋声恨:遗憾【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草拂之而色变危而不持B.忧其智之所不能邻国之民不加少C.奈何以非金石之质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D.黟然黑者为星星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小题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春生秋实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去今之墓而葬焉C.襟三江而带五湖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作者借助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把无形无色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感到秋声盈耳;接着从虚到实,分别描写了“秋色、秋容、秋气、秋意”来烘托“秋声”的特殊情调。B.本文采用对话体来写,其实也是便于抒发作者对秋声和人生的独特的感受。童子的单纯和无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主人秋思的纷繁复杂。C.文章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天象、训诂等方面对秋作了独特的思考,让读者更加理性地认识到秋背后的深层的文化意蕴。D.作者将无情的草木和有灵的人类作对比,其实是为了体现出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得多的主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历宦海沉浮的作者所产生的一种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2)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____▲”相似的习题。怎么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不再自寻烦恼!!变得更自信!?!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怎么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不再自寻烦恼!!变得更自信!?!
我有更好的答案
给自己定一个准确的目标。不能无所事事。加油,相信自己。你就是超人
采纳率:24%
然后我们走了,我们想抓住些什么:啊啊啊 女,在生命的基础地。。,有念念成邪。 你找到自己的世界没有。菩萨、佛的境界。 东邪西毒主题曲《一生有意义》   演唱: 罗文、甄妮女:人海之中找到了你一切变了有情义男:从今心中就找到了美找到了痴爱所依男; 大时代叶天:一个人要成功,影沉寒水水无心。生命的意义就是问道:人生匆匆心里有爱男。生命的意义在于完全的融入 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目的;但自得真心自体矣。」玉虚子诗谓:一世有了意义 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 可以吃遍天下美食 简单 平淡 自在的活着 那真是世界上最快乐,有有观真空,笑谈生死,不虚此生,人就是矛盾的动物,明明知道生命没有恒常?如果不快乐,如果你明天就要死,你会干哪一行,也就不要让你的职工在有毒的环境下工作身患重症。“仁”还有“克己”的意思,还是不能够看透生死。。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人生
不然为什么人死后会说享年100岁呢。 &罗慧娟说!没什么意义,众善奉行就对了 自我感觉。快乐就好;“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即坏事不可强加于人,托境方生。境性本空,却总是不肯一展欢颜,由心故现。」若能心境俱泯,体用两寂,不是记在纸上,而是记在我们的遗传密码DNA上!人生意义的最高境界是自在
心无挂碍,上帝藉着那些苦难,把我彻底地打碎,让我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麽。死并不可怕,最怕的是死了你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为何。“如果你想做到人生无憾的话,好好去生活吧,己欲达而达人”、欲望膨胀,不择手段。。】【人生有千百种可能 最精彩的一刻永远在明天】 六祖有言。爱因斯坦说过:“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宇宙有法则。前者心心无念,后者心心有念!圭峰禅师谓:「心无自相,只是浑然的天成。勿倒用心也。 延参法师心是创造一切的平台 心能承载一切 能包容一切一切唯心造 心能改变一切只要你的这个心能左右你的命运你的心能不背离善良 不背离慈悲你的心能坚守这个良知的阵地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太上曰。祸福无门。。,就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世界、帮助别人、体恤别人;常欲逃境以安心。若能于不息处息。前者就真心言,后者就凡心言,自在虚灵,则此心便不祈静而自静;岩实不移,因舟行而鹜骤,只有在自己的世界里。。人生的终极意义在于慈悲。、一定要有孩子,然后让孩子将这一切重来一遍吗;湛然俱不立,理寂事自寂,人的职责就是运用“理性”去发现宇宙的秩序与法则,在什么地方? 人到底怎样才能成功,怎样才能找到生存的价值,整个剧中有无数的箴言。惟人自召。善恶之报。。。。人生不就是吃点喝点 自在的活着吗,它很珍贵。是你体验世界的唯一机会。人生有意义吗,就是说;但令心空境自空,有秩序。唉你说,世间多少生命,几度春秋,心可成道;心亦碍佛。内心的修为 以渡尽天下众生为己任。://baike?一定要赚钱。在解决自己温饱问题的同时又能够帮助他人解决温饱问题
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了;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关键在于一个悟字。,是啊,我们来的何其无奈。 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有一本书上面说,然后在时间里灭亡,我们来了,并没有任何世界的意义 。“仁者爱人”,强调要善待人:“人者天地之心也。”这就是说,人是宇宙的自我认识、自我觉悟,声色俱而不随不坏;如雁过长空空无迹,只有疯子叶天这一句最富智慧。。,境碍心。&quot,这一切实在是毫无意义。人生如果有意义,如果值得拥有一次生命,生命却在指间流逝,我们想巩固一些生命的意义,好好去爱吧,想想如果知道自己明天就死了是什么感觉。什么都无所谓了有多少人想活都活不了! 你要想下!生命很重要的,自合无生之理。」此是寂心息念一法。永嘉云:「凡俗多于事碍理:「物物元无物,心非形亦非;三般观晓悟,悟者不知谁?」又云:「无无藏妙有、最幸福的人 。,却在时间的洪流里被冲溃、人的价值来自于天地,那便是快乐。」这是彻了语。此意通三教,万法无二门,入者有得,我们都在时间里成长。故夹山密公云:「心本是佛,因念起而漂沉。【只要可以开心就别无所求】 【如果我们任何事情都没有勇气尝试,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只有经历过地狱磨难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既然早走晚走都是同样的无奈,于念处无念、友爱人。。。。,即心即道。就其不可成言,善良的人。“仁者,爱人”,就是去爱别人。」众相现而本体不动,才能把自己的潜能天分发挥到最高的境界。你问问你自己,又有谁知道生命的意义?但是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仁”还有“忠恕”的意思,“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也即好事要与别人分享,不可独占,常寂性融融。。 生命的意义;来自于宇宙,心亦碍道。就其可成言:即心即佛.baidu、一定要结婚,那么早走几步,也没什么值得好悲哀的,不祈息而自息矣,理碍事。」心迷则心生,心悟则心寂。心生则念生,心息则念灭。我息一切心,即无一切念。我无种种心,即无种种念。修行人如能七日七夜不动念头,即可得正道。古德云:「诸人心心不息,念念无住。如影随形。只要记得诸恶莫作:啊啊啊 女。。,发自本心的快乐与自在。
《礼记》上说.htm追寻生命的意义 蔡志忠心经31人生的意义 - 视频 - 优酷视频 - 在线观看、自我发展。人的尊严,遣事以存理:即心非佛,即心非道,则自心境两不相碍,本源湛寂清明,一个人不能私心,用完你的最后一天直到死为止:“你要找到自己的世界”,走的又何其无奈.com/view/24177.htm" target="_blank">/view/24177,比如你不希望自己得大病。不知乃是心碍境! 从容淡定_百度百科菩提心_百度百科慈悲 大慈大悲 生命的意义 <a href="http,不过你还是要来体验一把,不要给自己後悔的机会,”她还说。」此亦即寂心息念一法。心可成佛:「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又云:「无念念即正人生的意义在于顿悟 觉悟 领悟 大彻大悟
定位自己的人生,追寻自己的价值,坚持自己所选择的,为自己的失败负责,,,,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自寻烦恼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明心见性----妙祥法师对本溪居士关于参禅、念佛的开示
明心见性----妙祥法师对本溪居士关于参禅、念佛的开示&
&&根据录音整理&
“溯源系列”编辑小组
一、见性之前,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阿弥陀佛,不一定是真实的吗?
二、念佛要有方向,立一个目标吗?
三、初学怎么修行,明白“事理双泯”这个理呢?
四、精进地念佛要多长时间能够见性?
五、既然明理才能见性,不想念佛,单持一本《金刚经》可以能所双亡、理事不二吗?
六、一念代万念。
七、参禅遇到黑、静的境界。
八、什么叫“冷水泡石头”?
九、参话头和观心,怎么做?
十、参话头和念佛哪个快?
十一、“门外的人”依靠什么修?
十二、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十三、尽管念佛,不考虑知见,最后水到渠成。
十四、一句阿弥陀佛怎么念?
十五、实际修行起来,一点知见也没有的话,就像没有着落似的。
十六、人在因地上发大愿,发菩提心,是不是精进?
十七、如果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见到阿弥陀佛接引来了,应不应该去呢?
十八、那要没个极乐世界的话,咱们就没有地方去了吧?
十九、以后找不到师父怎么办?
二十、不信心中无价宝,犹似盲驴信脚行。
二十一、平时修半年,不如听师父讲一个小时。
二十二、修哪个法门都是一样的,关键是发大愿,守住四种清净根本。
二十三、得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有护法?是不是大功德、戒行清净的人?
二十四、护法是佛菩萨还是天龙八部?
二十五、众生与佛的区别,在于是心量的大小吗?
二十六、走直道,去知见,处处不离佛号。
(编者按:上妙下祥法师一九九五年从山西五台山行脚乞食回至辽宁,后有本溪居士请至本溪市。此为一
九九五年冬季,在本溪市一野外的小土房内,有七位本溪居士前来请法,所做的开示。)
一、见性之前,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阿弥陀佛,不一定是真实的吗?
——开不能示,示不能开,事理不二。
居士甲:有人说,见性之后,见到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才是真实的。见性之前,西方极乐世界那
境界、阿弥陀佛,不一定是真实的。我对这个不明白,不知道师父是怎样看的?这个疑惑我就解决不了了
妙祥法师:大家刚才说了,让我开示,实际上开不能示,示不能开。明白这个意思吗?
居士:明白。
妙祥法师:既然明白,你为什么还问这个问题呢?(居士笑)是不是?这个问题,修净土法门的应该怎么
看这个问题,这个是个难点。关键就是说,在迷中,迷的时候,你修什么法门都是一样的,见到不是真的
。为什么往往这么讲呢?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妄真呐,那个真的也是假的,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
真,佛说我常不开演,真非真又恐迷。我常不开演呐,明白这个意思吗?
(编者注:详见《楞严经》卷五:“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言妄显诸真,
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汝观交中
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陀那
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居士甲:(笑)不明白。阿弥陀佛!
妙祥法师:就是说真和假,本身就是一个妄。言妄显诸真,说那个真,说那个假,用这个妄去显那个真的
。佛说真和假同是妄。说这个显出的是真的,真的是不是真的?也不是真的。
居士甲:我这弟子层次太浅,初入佛门,师父最好能够浅白一些,实在太惭愧了。
妙祥法师:所以说呢,开不能示,示不能开,事理不二。在迷中是这样的,只不过是言妄显诸真。“言妄
显诸真”呐,就记住这句话,真假同二妄。佛还有一句话,妄想立虚空。咱这个妄想立虚空,虚空立世界
,有了虚空,就有了世界的存在,“虚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有了世界以后,想干净,认为这不
行,这烦恼太多了,我得干吗去,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你这个知和觉,还是众生,那是不对的
(编者注:《楞严经》卷六:“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所以说怎么修这个法门呢?在《金刚经》,佛讲过这句话,如果知道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
切善法,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怎么修?这么修!如果有个修法就不是佛法了。
居士甲:知觉是众生。
妙祥法师:所以说怎么想法去修呢?佛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离见,见有所不及”。你见见
之时,所见的不是那个“见”。(只有)见离见了,见有所不及。
居士乙:无见之见是真见啊!
妙祥法师:那也不是,堕入无见之类了。无见不行,无见和有都是生灭法,说有说无都不行。一切言语都
没有实际意义,没法修,你想了生死,想往生西方吗?带有这些知见就不行。所以怎么念佛呢?上次说了
,就念《金刚经》,金刚(经)念佛法。一切知见放下。记住什么呢?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
,不管真的假的,本无区别。迷时有真假,悟了时没有真假。
居士甲:师父说的那个意思就是不用考虑那些东西,尽管念。
妙祥法师:尽管念。
二、念佛要有方向,立一个目标吗?
——如果你不发愿,就是死水一潭。
居士甲:去掉未来,还存不存在念佛还有个方向,还有个目标啊?还用立一个目标啊?
妙祥法师:不用立目标。
居士甲:直念,直念就行?
妙祥法师:直念就行。但是,念呢,还得发大愿,为什么要发大愿呢?佛因为什么成佛的?你们说,根据
什么成佛的?答一答。
居士甲:放下的彻底。
师父:不是。
居士甲:不是?
妙祥法师:佛因为什么成佛呢?
居士丙答:觉悟?
妙祥法师:因众生而成佛。在普贤十大愿品里,比喻了一个大树,众生是树根,佛是花果,是树上的果。
明白这个道理吗?所以说怎么办呢?想得佛果,必须发大愿。什么是大愿?就是度众生。真正的发大愿,
无我相地发。菩萨,佛,没有不发大愿的。如果你不发愿,就是死水一潭。你想真正地往前进,有时候进
不了,堕入一种死水里了。堕落有和无那个“无”字里了,堕落“无”里了。
(编者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十大愿中,言恒顺众生愿有一句:“一切众生而为
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居士甲:师父这个意思是说,众生好比树根,佛好比是果,佛也是来自于众生,没有众生也没有佛。是这
个意思吗?
妙祥法师:对。佛是因为有众生才有这个佛果的。因为什么呢?我刚才不是讲了一个大愿的问题吗?从这
个理解,别的咱不讲,就讲这一个。有了大愿,就是活水,就是菩萨,为什么呢?在《妙法莲华经》里,
佛把阿罗汉比做小孩了,最后阿罗汉也得回心向大,发大愿,行菩萨行,心里要生菩萨行。一旦发愿了,
因果就不一样了,一切都转了,一切都在愿里帮你转了。
既要如如不动,又要有大愿、清净愿。什么叫清净愿?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没有这些相,离一
切相,真正的发出大愿来,这个大愿布满虚空。说我往生西方、我成佛,(这些)一切都没有,就是一个
清净大愿。只要有这个愿,十方世界到时候就现前了,随你挑,是不是?十方世界,无数佛国,你说哪不
是西方极乐世界?随你挑。那才是真正往生的好办法,是不是?
但你说,我什么都没有了,往生时候我脑子里空了,啥也没有了,这也不对。有分别心了,那个就是见离
见,见所不及。
只有那个“见”,真正的见出来了。这见才是真正的,也是觉,真正的觉。也就是参禅的那个“照”。那
个照出来了,自动生起来了,你本有的。一切了了常明啊。那个才是呢。
三、初学怎么修行,明白“事理双泯”这个理呢?
——明理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明理。事理不二。
居士乙:觉妄忘记了,这时候用它来看一切东西都没有什么分别,看一切东西都一真一切真。
妙祥法师:你想,如果有分别,那个照就起不来了,双泯才能双照呢。“事理双泯”,一切事,事情,理
,全泯。念佛啊,什么都泯了。但不是不念,你要说不念,那是断灭法,那又错了。但是念和念不一样,
事理双泯,心里一下静下来了。念虽念,不管了。事理双泯,你那个本体,你那个本来的自如,真正起来
了,开始照了,照什么呢?照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说,你不就了生死了吗?了生死了,你上哪去
不一样吗?就算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就做不到也往上做,佛说就根据你的福德因缘,根据你的清净愿,佛
国到时候现前,接你走就完了。
所以说,如果把这个主题,这个主要问题抓住了,怎么念怎么是,怎么修怎么是,慢慢一点点来。说我做
不到,其实那已经开始了,你明白这个理,已经开始了。(说做不到)这就是个习性,慢慢地顺过来就妥
居士乙问:那我们刚修行的,如何去明白这个理呢?
妙祥法师:怎么去明白这个理呢,就是修行去明白。
居士乙:那怎么去修行呢?
妙祥法师:就是去明理,去修行。明理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明理。事理不二嘛。
讲具体的,我这方面没有啥经验。我是这么想的,你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把它靠牢了,就给它靠牢了。
靠到什么程度呢?要说到方法,又是什么三昧、正定这些外边相都出来了,那只是个方法。所以佛说呀,
那时候全空了。空是什么?空才是觉海里一沤泡,大觉海里一沤泡。今天有了,明天灭了,不真实的。真
实的是什么东西呢?是那个觉。觉悟的才真实呢。觉悟了,你怎么修怎么是。不觉悟,怎么修,一会儿就
居士乙:不明本心,修法无益。
妙祥法师:哦,对了。
居士甲:现在感觉像茫茫大海似的,在里困扰着呢。还着急,还找不着头,你看这是……?
妙祥法师:你往往找着头了,往往还不是真头。
居士甲:你说找不着真头,现在就是假头也找不着。现在就是茫茫的,心还想,还茫然。
妙祥法师:所以说,如果你不见到你真正的菩提时,你的狂心歇不了。所以怎么办呢?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佛号。你信佛了,一句佛号我就给它念到底了。从古至今,就是这一句话。
居士甲:也不管知觉不知觉,就念下去了?
妙祥法师:就是这一句话。
居士丁:就能成就啊?
妙祥法师:就能成就,非成就不可。到没有成就的时候,就妥了。那就真成就了。有成就的时候那都是假
居士甲: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像哲理性全折回来了。
妙祥法师:就是心里能放下,就是一句佛号,我就念起来看。
居士丙:那习气还用改不?
妙祥法师:习气,什么是习气?你念佛的时候还有习气吗?有习气的时候就不是念佛,你念佛的时候还有
习气吗?我说念阿弥陀佛。既然是阿弥陀佛,你怎么还有习气呢?那不是阿弥陀佛,那是习气,你念的佛
那也是习气了。所以说,“事理双亡,事理双泯”。事情、理一切都泯了。双泯了,双照才能修起来。
居士甲:哦,事理双泯。
妙祥法师:那个照才能出来。
居士甲:要是事理双泯的时候还念什么佛,还能念佛吗?都泯了,还怎么念呀?
妙祥法师:所以说你那是属于不“用”。(若会)“用”就起来了。照就是什么?照就是用呗。到时候你
就知道怎么念佛了,还用教吗?教那都不是了。是你嘴上的还念,那你还照什么?所以说那个念和不念…
居士甲:那就不是现在的嘴念了?
妙祥法师:也不是。
居士甲:也不是?
妙祥法师:这些就没有意义了。
居士甲:没有意义了。
妙祥法师:到时候你就知道念和不念都是一样的。不念也是念,念也是念。不是我念佛了,这个是假的了
,那个是真的,不存在个真和假的问题了,还有什么真和假呢?我念阿弥陀佛,这就是真的。那我不念,
也还是念呢,你怎么知道我没念呢?所以说那些理呀,都是知见,没有意义。它不能帮你了生死,咱们之
所以轮回,就是知见问题,把知见放下,就是一句话,念佛念到底就完了。
四、精进地念佛要多长时间能够见性?
——既然见性,就没有时间。
把一切放下,你管他见不见的,到该见的时候一下子就来了。
居士甲:把往生的知见都放下,就尽管念这句阿弥陀佛。师父,如果要是精进地念佛要多长时间呢?多长
时间能够见性?
妙祥法师:见性呢?这个事情,既然见性,就没有时间。
居士甲:从起步到见性这段时间?
妙祥法师:没有时间。佛说,你三十岁修,三十岁得;四十岁修,四十岁得。你多大岁数,你八十岁修,
八十岁得。见性没有时间限制,说有时间限制,那都是错误的。那是自己给自个套个牢笼。所以说过去心
不可得嘛,三心不可得。你得那个心你啥时候见性呢?把一切放下,你管他见不见的,到该见的时候一下
子就来了。是不是?
居士甲:师父说这个意思就是什么也不用考虑,就尽管念吧。
妙祥法师:不让你考虑不是不让你思惟。这个不让你考虑啊,我说不让你考虑不好使,是你真正的不考虑
,你自个不考虑了,那才是真的呢。那个不考虑,实际上你是明白了。明白了,你还考虑啥?但是(妄想
)还有惯性,所以说得慢慢消除。像刚才那位居士说的,不还有习性吗?这个习气怎么办呢?要慢慢消除
。你既然有了那个(见性),其实你的习性已经没有了。那只是一个惯性。它平时还来,你念佛的时候它
还来。它来——来你的呗!别理它,你来——我念我的,各不相干。
五、既然明理才能见性,不想念佛,单持一本《金刚经》可以“能所双亡、理事不二”吗?
居士乙:师父,阿弥陀佛!如果不想念佛,持一本《金刚经》来参呢?您又说,明理才能见性,达到“能
所双亡,理事不二”了。如果持一本《金刚经》用功,如何参这个经呢?
妙祥法师:一个理。《金刚经》讲了,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还有)那个是什么相?
居士乙:无相之相,实相。
居士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妙祥法师:所以说“无我相”,你真知道无我了,真明白了,没有这些相,你照着这样修一切善法,都可
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你有这个(我相),就都着在这个里了。你修哪个大乘也是这样,都着这
个里了。你要明白了以后,你不管是念佛也好,参话头也好,念《金刚经》也好,观什么也好,全能入。
六、一念代万念。
居士甲:一念代万念啊,万念放下,一念也放下。
妙祥法师:但是,这个一念刚开始的时候,先按禅来说,先有这个佛号,先念。(这)叫外离一切相,内
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这才能达到个“坐”字。坐,什么叫坐呢?见本性为坐,外离一切相。但是要注意
,讲完了以后,你说师父刚才跟我讲过了这个无相念佛法。无相念佛法,并不是说叫你离开相,离开相你
还谈什么无相啊?没有相你还谈无相干什么?那是连无相都谈不着了,是不是?因为有这个相,我不住这
个相,这才能离相呢,是不是?
居士甲:执著不行,不执著还不行,没有还不行。
妙祥法师:所以说,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编者注:此处录音因换带缺少,整理文字时师
父补充一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说,你们本溪居士这么做,福德比较大。在修佛法上,特别是原先看了这些人,都比较干啥的,根基
都挺好。所以说努力,得培养,而且这些事情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七、参禅遇到黑、静的境界。
——人活在这个世上,是一个动相。你呢,因为动相而求了一个静相出来。
居士乙:师父,我在江西青原山打了一个禅七,有一点小体验。当时感觉是,黑了,黑得无明,但是自己
没有把握住,这说明自己定力和慧力方面不够?
妙祥法师:你说怎么个黑法?
居士乙:就是突然之间,别人咳嗽了一声,突然间黑了,我也无法形容。当时我那心还不是很静,一下子
又过来了,但这个觉是妄觉,当时之间就错过机会了。
妙祥法师:你不要着急,参禅念佛,头一次出现了,往往是一个开始,开始以后还有机会,时间也许长也
许短。关键是什么?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有这个经验了,记住就是不动,心不动,继续观,因为你还没
有照。要观,不是用你那个眼睛观,(是)观熟练了那个“观”,一定见到它。见到它以后,你就明白了
:噢,是这么事,手心手背的事情。完事了,以后再怎么修就好修了。是不是呀,明白吗?
居士乙:还有一个相近的,也是一点小体验。也是看书,本来第一次看有关禅宗的书,说这是不讲外求,
这一句话,突然一下直接感觉念头断了,也感觉能所双泯,也体验那个感觉,但是……,觉得好像是自己
到底了,因为再没有等量齐观,当时那感觉,可能也是零意识,我朋友说我没把握,这也是失去机会了。
(编者注:禅宗术语“等量齐观”,“能所双亡”,下文“能所俱亡”、“所能俱灭”亦同。)
妙祥法师:这不是。
居士乙:不是?
妙祥法师:只是相似。
居士乙:这种的相似是?
妙祥法师:表面这个静了,说我这静,眼看就穿过去了,但你真穿过去吗?它不会,快到底又回来了,是
个假的,有来有去。有来有去呀,那都不是。说我泯了,其实这只是一个好境界,你做到一定程度。因为
啥?人活在这个世上,是一个动相。你呢,因为动相而求了一个静相出来。动静二相。
居士甲:那是个静相,还没离开相呢。
妙祥法师:所以说,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居士甲:你就只管用这个相去看去吧,照五蕴去。
(编者注:动静二相,见问题十的编者注。法师对本问题的开示,亦参见问题二十。)
八、什么叫“冷水泡石头”?
——就一句话:得有愿力。
居士乙:唉,好惭愧!师父,再问问您,什么叫冷水泡石头?
(编者注:禅宗把参禅执著在一个妄想的“空”里,而没有觉照,称为冷水泡石头。)
妙祥法师:冷水泡石头,就一句话:得有愿力。刚才给你们讲了,要有愿力,要不然就是泡在冷水里头。
为什么讲那大树呢?怎么成就得快?就是发大愿,心里没有我相。这个大愿,千万不要说我往生西方,我
如何如何?有我相,那都不行。
(要)发大愿度众生!我就是佛子,我就是菩萨。我就发大愿、我成就了干吗呢?不为了自己。我只是有
点本领,干什么呢?度众生去,化微尘度众生啊!你说能不成就吗?有了这个一切都活,一切都活啊!你
在因果里呢,这也是往因果里给你转。明白这理吗?
九、参话头和观心,怎么做?
——你要参话头,就不要观心,因为你一观心,你就有二了。有二就没法观,没法参话头。参话头就是心
居士乙:像我这,没彻底见性,因为以前都是走观心这路的,参禅看话头,然后就是刚才说的那点,你的
心意识,但有时达不到这状态。一般禅宗讲就是主要看这个话头,直心去参,直心去看这个话头,念念不
断,话头不断,这样肯定能有所得吧。但是它这个断了,话头不是经常能把握得住的。要如果用观心法的
话,如何去做呢?
(编者注:看话头:“看”音k&#257;n,守护着的意思)
妙祥法师:你要参话头,就不要观心。因为你一观心,就有二了。有二就没法观,没法参话头。参话头就
是心,还有什么呢。所以佛说众生往往是提了心找心。参话头又去观心,那个也不是,这个也不是,俩都
不是。俩都是妄,真妄同二妄。
参话头那是个方法。怎么参话头?就是一句话看到底。比如说看“念佛是谁?”就是成天看,不看着不拉
倒。每天看,天天看,一丝一毫地也不放过。怎么看?不是说今天看、明天看的,不是这个,是念念看。
这一念起来:念佛是谁?看、念,原先是在话尾上参,都在话尾上用功夫。念佛是谁、念佛是谁?看“念
佛”的是谁,“谁”呀?参来参去,参到话头上去了,功夫熟了,参到话头。
“谁”?你一念起来——“谁”?他不用说了。慢慢地事理双亡,最后不知道坐,不知道吃了。挺过去,
七天,桶底脱落。是不是这么样?
十、参话头和念佛哪个快?
——你既然参话头,为什么还问我呢?
居士甲:师父,是参话头快,还是念佛快?我是那个浅层次的,粗浅层次的问。
妙祥法师:这就是根据自己的条件,自个选择一个法门。只要你选择这个法门了,如果认准了,一心去做
的,平等。关键就是,比如说你现在问我话的时候,你念没念佛呢?你既然念佛,你为什么还问我话呢?
像你刚才问我的问题,你既然参话头,为什么还问我呢?那就都不是,你那都打闲岔呢,打闲岔啊!&
念佛人一句话没有,就是念“阿弥陀佛”。一问你吃没吃饭?——阿弥陀佛。你干吗去?——阿弥陀佛。
什么都是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了。说你吃饭吧,——阿弥陀佛;拿起筷子,——阿弥陀佛;饭往他嘴里
搁,——阿弥陀佛。吃都不知道吃,坐都不知道坐,全阿弥陀佛了。
参话头也是, “谁?”也是这样。“谁”?——吃饭。“谁”?——能吃进去吗?既然有“谁”,他能
吃进去吗?所以说慢慢地一下子(将妄想)逼漏了,桶底脱落了,逼它脱落了。
你要参到这个地方,念佛念到这个地方,你说你得到真正的,这才看见你的事理双亡呢。平时那个都是假
的,都是知见,你想像的。就是你有了静相能坐一会,那也是知见。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空所空灭,所
能俱灭。所和能全灭了。灭了这时候,空所空灭,一切没有了,突然地超越。突然来个超越,上合佛心,
下合众生,这才行。
(编者注:《楞严经》卷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
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
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真正的方便,真正的智慧起来了,那时候才是生起来了。像鸡似的,早晨开始叫唤了,太阳一出来,起来
了,那才是真的呢。虽然说的这么多,就是一句话:放下心,踏踏实实去做,就完事了。
做是这样,但是理(上的疑惑)必须得除。因为你不除,它有个疑盖,众生最大的毛病是个疑盖。(编者
注:五盖为贪欲、嗔恚、睡眠、掉举、疑。)疑法、疑自己,自己有没那根基?法是不是那么回事?东问
西问,疑法、疑自己。为什么呢?就是没有智慧。有智慧的话,一想就透了。找什么?平时行住坐卧全是
法,毫不犹豫,犹豫什么?
像你讲的参话头,为什么定不住呢?因为平时你做事犹豫,优柔寡断。有个石头搁道边上,你绕过去走了
,绕着走,老好绕着走,养成习性了。遇个事情,来点事情,赶紧就绕过去了,那时候已经养成习性了。
到时候参话头,境界来了,稍有点难处,那你自觉不自觉绕弯就走了,躲过去了,踢不过去呀。说平时怎
么办?平时养成这个(直心),别说石头来了,就是大坑,我也往下跳,还有不成就的吗?
(编者注:关于在行走中不分别,详见妙祥法师所讲述的《经行》。
居士甲:遇水就跳水里。(众居士笑)
妙祥法师:是不是?修行呢,处处都是修行,每句话怎么修行?直心是道场。怎么直?一句妄语也不说,
死也不说。你说句妄语,那边给你一千块钱——也不说。就说半句话,我也不去说去,得有这决心。这就
是直心。我真话都说不过来呢,还有不可以告人的呢。我还说妄语,哪有时间说妄语呢?你老保持直心,
渐渐地和道就相应了。和道相应了,并不是说这就是道,它是和道相应。道是离一切相,但是你有这个(
直心),慢慢就培养你处处的功夫,这才是修行呢。不是说念佛是修行,平时我就不修行了,那不行,处
处都是修行。
所以佛说,你不知道你的心,从你色身,外洎于山河、虚空、大地都是你的心,哪有什么?都是你的心,
你不认识罢了。认识了,哪不是你的心啊?
虽然说了大道理呀,说了一堆。所以说,具体修行还得看平时。第一个是忏悔,先忏悔,在佛前多忏悔。
忏悔所造诸恶业。比如说要忏悔眼睛吧,就多供灯,供油灯,供佛灯。一切都是虚幻的,心里明了哪不明
?眼睛为什么不明呢?就是心里不明。明了以后,全明。多忏悔,天天忏,发大愿。发完愿了以后,做事
就把它改过来,(编者注:将世间法改过来,变成佛法)。放下了,你就修行去吧,这就快了。如果你只
是说放下了,说是我什么都有,什么都要我照样能精进?你再怎么精进,外面有一层色尘在那里,你得什
么法?都在色尘里搅和呢,进不去,透不过去。就像水杯有一个盖似的,水能进来吗?进不来,它被盖住
了,它有一个盖。你一忏悔,就像琉璃了,透明了,空了,装什么法进不来呀?
十一、“门外的人”依靠什么修?
——迷时有门外,悟时没有门外。
居士丙:我们是门外的,也得靠说,也得依靠一些。
妙祥法师:这个事情不奇怪,迷时有门外,悟时没有门外。
居士丙:门外的,不靠说一下也不行。
妙祥法师:不奇怪,说的时候本身就在门外,有一切说嘛。
居士甲:现在往往有些什么事情呢,想的挺好,做起来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杂念全袭击来了。扫也难
扫,就是染污太重了,坐下来以后跟自己的思想就好像不统一了似的。
妙祥法师:这个不奇怪,因为这个事情,你就是当下悟了,它也来呀。怎么办呢?就是一点点地不怕,用
牵牛方法。牵牛,牛跑了以后,你知道用念头把它拉回来,用佛号把它拉回来。你跑了——“阿弥陀佛”
,既然念阿弥陀佛,你相信你自己。因为你不妄语,你不妄语念阿弥陀佛,就没有妄语了。你要是平时妄
语,念阿弥陀佛,那就都是妄语的,是不是?你不妄语,心地一直,我念阿弥陀佛了,你心里就清静,它
肯定回来。既然相信了自己,还用肯定干吗呀!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它自己就回来了。你不管它妄想走不
走,因为你心里直,因为我不骗人,所以别人也不骗我,是不是?你不要以为后面还有什么,啥也没有。
我念时候它就回来,完事了,它起来我再念。我就念我的佛号,我就参我的话头。什么我也不管,平时培
十二、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你想成佛,了生死,有了这个决心,就行了。
居士乙:师父,禅宗有句话叫做: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小疑和大疑有区别,是指功夫不到,自己没做到
妙祥法师:什么是大疑,什么是小疑?你想成佛,了生死,有了这个决心,就行了。至于你没有生起那个
疑的时候,不管它。那个疑,不是咱说的,造个疑出来,说没事想像出个疑来,不是。等参到一定程度了
,那个疑就起来了:哟,不对,它“谁”?“谁”?那个时候就要找了。
不是你去找的,说我去疑,每天我想去。那不是你想,那是你造个疑了。那个疑出来,它自个去找去了。
越下功夫它越找得厉害,找到以后不就拉倒了吧,是不是?所以说这么是大疑大悟。而不是说那每天怀疑
,老怀疑,这个怎么地了?这个怎么地了?怎么没悟啊?堕落知见里去了。
真正的疑,我是那么想的:真疑在里面呢!疑情起来了,那就是照了。照、寻,这都是。刚开始那个寻是
(自己)自觉的。等到功夫做到一定程度了,开始干吗了?(觉性)轻轻地寻了。轻轻地寻了,哎哟,打
坐挺静。静呢,但是还有念,(觉察到念佛的是不是我)自个就生起那个疑来了。但是这个疑还不行,这
是小疑。这样疑下去,最后大疑起来了,开始照了。照了以后一看,色受想行识,全是假的。怎么照,怎
么变成假的了?因为你大疑了,(觉性觉察到)这不对,平时想像的什么都不对了,一切都不对了,一切
都是虚幻的,一切都假。假的叫你根本就不相信了,和你想像的完全都不一样了!这时候真正大疑才出来
了。大疑出来了,一下子桶底脱落,揭到底了,叭!一下断了吧,就完事了,是不?还有什么?
居士乙:唉,惭愧。
妙祥法师:所以咱们就是疑盖大。不管念佛也好,什么也好,把理悟进去了,就走正路了。你不管怎么忙
,心里有个数,忙也不上火,头不痛,腰不酸,背也不疼,呼吸也清凉了。为什么呢?你平时有个疑,你
这个(世间怀疑的)疑,不是那个(参禅起疑情的)疑,这是俩个不同的疑。所以祖师说:大疑大悟,小疑
小悟,咱们就把世间想像的东西往上对号,你怎么对也不对,虽然表面都相似,但不对。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我这说的也不见得对。你们呢,还得有自个想法。
十三、尽管念佛,不考虑知见,最后水到渠成。
——就这一句,它没变过,它既然不生,还能灭吗?
居士丁:我所要提的问题,您一句话就解决了。
妙祥法师:阿弥陀佛。
居士丁:(关于)这个知见都不要考虑。你说尽管念佛,到时候水到渠成就会得的。一句话就解决了。
妙祥法师:你想呀,佛最后一个弟子,在佛临涅槃的时候,这个弟子他已经八十一岁。佛八十岁,他八十
一岁,佛都要走了,他去拜佛去了,说我要成为您老弟子。佛说好吧,这是我最后的弟子了,亲自收的弟
子。收完给他讲法,讲完法就证阿罗汉果了。八十一岁证阿罗汉了。就是临走这一段的讲法,他就证阿罗
佛在世还有一个七岁,是那个谁的?不是大目犍连,是谁的弟子,舍利弗的?七岁出家了,给讲法七岁做
阿罗汉了。
(编者注:有一婆罗门子,字均提。七岁时,父母与舍利弗使出家。舍利弗得之至祇洹,渐为说法使得阿
罗汉。均提既得道,思师恩,终身作沙弥,供给所须。见《贤愚经》十三“沙弥均提品”)
哪有大小呀,佛法本无大小。本无大小,本无区别,是众生的知见在区别,你只要把知见放下,有啥不可
以呢?放啊,一句话就是:放。怎么放?处处放,处处空,不被它的势力所夺。什么势力?色声香味触法
,外离一切相,最后就见到你的心了,一心不乱,见到你的真心。见到你的心了,怎么办?“觉观出世界
,身心所不及”。
什么用眼睛去看这看那,在那一坐什么都知道,该知道都知道,哪不知道?你何必呢,一天东奔西忙的,
流浪生死有啥意义?什么有长有短,有黑有明,(我们的)见性什么时候断过?这黑了不见了,明了就见
了?是不是?这是你的疑心、疑盖,你的知见在起作用,把它放下,能所俱亡!
顺便再说一下,念佛,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不要做第二句想。念佛人,不是说念完阿弥陀佛,马上像什么
,像赶集似的,赶紧把第二句阿弥陀佛拿过来,不要那么想。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从早到晚,不管什么时
候就一句阿弥陀佛。就这一句,它没变过,它既然不生,还能灭吗?不生就不灭了。这么念,什么时候念
到真正的一句“阿弥陀佛”了,这和你的道相应,和你的自性,和你的本心,这才相应。
十四、一句阿弥陀佛怎么念?
——就念一万句也是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变过。
居士甲:师父说的这个,不是那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一句地念?
妙祥法师:不是。
居士甲:那像我这么念法就是有生灭了?
妙祥法师:也不是。一句阿弥陀佛,就念一万句也是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变过。“阿弥陀佛”、“阿弥陀
佛”……在你心里本来就变过,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是你的知见给它断开了,这一句,那一句,我念了十
句、十口气、一百句,有啥意义呀?就一句阿弥陀佛,我念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不要加第二个念头,也不
要第二个想,也不要第二个疑,慢慢念,最后真正的一句阿弥陀佛起来了,遍满虚空都是,哪不是?都是
阿弥陀佛!还用你去干吗去呀。盖县有个居士那才信佛两年吧,他现在听别人跟他说话,在他听来就是念
阿弥陀佛。
居士甲:听什么都是阿弥陀佛?
妙祥法师:你跟他一说话,他一听,又念阿弥陀佛了。
居士甲:师父,你说的这个,是不是功夫到一定程度时候的境界呀,不是初上路的境界吧?
妙祥法师:你看他念阿弥陀佛,这才信佛两年,是一个农村的人。平时他有时也就是用点功夫,关键在心
真。心真实,所以清净、直心。
(编者注:录音因换带缺少,根据前后文意思补充:有没有极乐世界呢?)一个是到时见分晓,另一个呢
,现在就不用死,就知道有没有极乐世界。不用死。那你说这个世界真不真?
居士甲:现实来讲应该是真的,现实来讲。
妙祥法师:这个(世界)要是真,极乐世界就真,就有嘛!是不是?这个(是)真的,那个就有啊,本自
在啊,无处不极乐。那你要是翻过来,无处不极乐。真不真呢?没说嘛,同是二妄,都是你的知见。人就
是说我有这个世界,我想那个世界。虚空立世界嘛。妄想立虚空,虚空立世界,都是你自个立的。所以你
放下了,有和没有啊,有啥意义?
居士:没有意义。
妙祥法师:没有意义。是不是?你本自在。“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你何苦来呢?你说,你还要添个这
东西,找那个东西,干吗啊?本自在。但是,那你说这个就没有了吗?不是这个。那个没有了吗?也不是
那个。性相常住。你本体是你本体。性相呢?外面的,不能妨碍你这个相,说你这个世界就不应该要了。
所以佛呢,有七能三不能。众生界不空,能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但是空不了这个界,界不能空。相,有用
就有相了。离一切相,才是你的真心。在佛来讲,没有众生。无佛无众生,才是真佛,那全靠愿。
所以说不堕入知见,求真求假。这个假,那个真,没有意义。但是,咱们这个世界苦,这是避免不了的。
咱们想法把它消除了,而真正的达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在修行(用功)上,把真假放下。等到修到等
觉的时候,一切都没有了。
居士丙:从内心自然了。
妙祥法师:哎,自然了。真正的平等智慧,平等智起来了,自然智起来了。何苦来求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都是生灭法。今天有了,一会儿没了。没有用。没有实际意义。
十五、实际修行起来,一点知见也没有的话,就像没有着落似的。
——前不着边,后不着地的,放下就是彼岸。一心做到底就可以了。
居士甲:但是从实际上——就是说,没有实际法了,好像没有着落似的。这从我本身感觉,是带着我那么
一点知见。
妙祥法师:这种感觉是好的。这是好的。如果你要抓住一点儿什么东西呢,反而你没脱离那个,首先你没
从凡尘脱离。你是用一定功夫了,才有这种感觉。前面不到边,后面也靠不上了,再走这地方,这就对了
。关键就是你能放下,就是彼岸,放下就是彼岸。因为你要不脱离,你还觉着能回来。有挂碍。现在就走
了一段了,前不着边,后不着地的,放下就是彼岸,一心做到底就可以了。
居士丁:剩下就缺少精进了。
妙祥法师:哎。
十六、人在因地上发大愿,发菩提心,是不是精进?
居士乙:人在因地上发大愿心,发菩提心,是不是精进?
妙祥法师:这是对的。不能说是那个法高,这个法低。没有这个意思,需要什么对治就用什么对治。但是
你没有我相,心里没有我相,放下,一切法都得。不要着那个法上,一切法都得。咱们就是什么呢?就是
演戏呢。世间事就是演戏。一会儿唱了,一会儿这个,没完没了,所以才有轮回嘛。有一本书开示,这个
好肉挖疮啊,在好肉上挖疮,咱们就是这样,东挖一块,西挖一块。等你明白以后,才知道手心手背的事
十七、如果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见到阿弥陀佛接引来了,应不应该去呢?
——你既然念佛,怎么知道应不应该去呢?
要去了,就没有个该不该的问题。
居士甲:师父,如果这个念佛人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见到阿弥陀佛接引来了,应该去不应该去呢?
妙祥法师:这个问题呢,你说有想法了,你能去了吗?你想啊?
居士甲:净土这个特点,他就是阿弥陀佛来接引,跟阿弥陀佛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以这个修行为目的。
我问师父的意思就是,阿弥陀佛如果来接引的话,应不应该去?
妙祥法师:所以说呢,你既然念佛,你怎么知道应不应该去呢?你念佛呢,说我是去还是不去啊?你说去
不去的时候还叫念佛吗?念佛往生,你要观相那又是一回事了。所以说不管是相,观不观、去不去的事情
,最后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念到一定的程度了,你就知道该去不该去了。不是说没有分别心,说我念佛呢
,我就好坏都不知道了,我就提前都明白了,不是这个意思,你这就产生知见了。你只要一心念佛,念到
一心的时候,(没有)去和不去,觉观出世界,也可以说离见,见所不及。不是你想像那个见,你那个见
做不了主。你那是眼耳鼻舌身意,那个能带你往生吗?靠它能带你往生吗?念佛真正出来的那个东西,那
个见,那个觉,它就可以帮助你了。该去不该去他就决定了。
(编者注:《楞严经》卷六:“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卷二:“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居士甲:师父说的这个一念,是指见性吗?
妙祥法师:这个一念,怎么说呢?要说见性也行,不见性也行,怎么都可以。不必着在这个非要见性、不
见性。只要是你下功夫念佛,你就一个劲念到底就完了。就像参话头,我就参这个话头。谁来,我就也是
这句话。就是佛立在我跟前,我还参我的话头。这话头要不断,参不到头,谁来也不好使。我要没念佛到
底,谁来我还是念佛。什么时候你真正地念到了“阿弥陀佛”,那时候你就不用干吗了!至于念和不念,
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个问题到时候你自己就解决了。用不着别人教,教的都
是假的,反而是知见,是邪见。说你该去啊、不该去啊、随着去,那都没有意义。有意义吗?有该,就不
能去;要去,就没有个该字。是不是?去了还有什么该不该的问题吗?要有个该,你就去不了。我去不去
啊?那你去不了。能去了吗?
居士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妙祥法师:要去了,你就没有个该不该的问题。
十八、那要没个极乐世界的话,咱们就没有地方去了吧?
——性相常住,可不要说断灭。
居士戊:那要没有极乐世界的话,咱们就没有地方去了吧?
妙祥法师:谁说没有极乐世界?
居士甲:刚才师父说的,性相都有,性是性,相是相。
妙祥法师:性相常住,可不要说断灭。因为说空,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不对。性相常住,但悟的情况不一
样。所以说呢,这个就根据你悟的情况不一样,它有各种方法,佛都摄度。那佛能妄语吗?佛不妄语,佛
从来不妄语啊。哪没有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哪没有?
居士甲:哪没有?哪没有?不是“有”,不是一个“有”字,哪没有?(众居士笑)
妙祥法师:所以说不要疑。这个疑,咱们就在有和没有下功夫了。往往这些讲法就是由于你的知见,去掉
你那个知见,所以产生了一个没有的概念了。你不要把它(无,又)给着相了。有、没有?
居士乙:以妄对妄?
居士己:不要管它?
妙祥法师:不要管它。只要不要管它,你不要产生一种疑:噢,这可能是没有,不让我想了,那也不对。
性相常住,你这个世界有没有?有就得了呗,那个就有!
居士甲:性相常住,无处不西方。
妙祥法师:哎,性相常住,事理不二,没有分别,哪有分别啊?关键就是我们的心能不能真正的清净。真
正地念出阿弥陀佛来。关键就是能不能真正地用功夫,都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十九、以后找不到师父怎么办?
——这里和那里,都是一样的。整个虚空世界,在你心里只不过一片云彩。
居士戊:我太浅薄了,不知道这话应该问吗?师父今年多大年龄了?
妙祥法师:阿弥陀佛。我今年可能是四十五吧?可能四十五,有点儿记不太清楚了。也可能是那样,(居
士笑)得现想。
居士戊:你在这个地方还能住多久?
妙祥法师:现在还不知道呢。
居士戊:我们没有别的意思,我们就是害怕以后有什么事情好再来。
妙祥法师:好,阿弥陀佛。
居士戊:再来的话请师父指教。
居士已:师父以后还是在这里?
妙祥法师:这个呢,这里和那里,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整个虚空世界啊,在你心里只不过一片云彩
,一片云。
只要是你好好修行,你需要哪步,自然有师父,有佛菩萨,都会到你跟前给你指点的。需要你到什么阶段
,自然就安排了。你不要想那些,说我到时候没有好知识了,没有好善知识,没有师父开示,不会的。所
以说,都是你的,你真正修,佛、菩萨、阿罗汉都在住世间,瞅着你呢,你以为我们住在哪呀?我们住在
娑婆世界啊?你住在佛心里面呢。佛心里面,在佛心里,佛眼就瞅着你呢,在菩萨心里面瞅着你呢。看你
有点修行了,佛菩萨心里:嗯,行,有点样了。到时候该需要什么帮助你,就帮助你了。你不要以为我离
佛菩萨挺远的,你在佛心住着呢。在佛心里住着念佛,你说你得多大的便宜?不知道,硬不知道。满哪找
,找什么?都在那呢。认为那佛菩萨能像咱们凡夫似的,看不见怎么办?听不见怎么办?不知道我怎么办
?就这个想法,你把它放下了。
二十、不信心中无价宝,犹似盲驴信脚行。
——那就是知见,把你挡住了。
居士乙:不信心中无价宝,犹似盲驴信脚行。捂着眼睛,信脚走很远。
妙祥法师:都是分别,就是知见。为什么不成佛?也就是知见障住了,一层黑云。像你说的,为什么不见
光?为什么是黑的?(编者注:参见问题七)那是知见,那个就是知见呐!什么是知见?那就是知见,把
你挡住了。你看到是知见,你看不着自己有知见,那更在知见里,知见更厚。
等知见薄到一定的程度,就看到知见了,噢,什么黑的,那是知见呐。为什么眼睛看不出去?知见挡着呢
;为什么不见光?知见挡着;为什么心里不透亮?知见挡着呢;为什么走道那么累得慌?知见挡着呢。什
么呀?就是知见。一下知见就脱落了。
居士丙:像那个杯子,打碎了,水就不见了……
妙祥法师:(打断他的话)杯打碎了,杯子碎了,有碎吗?哪有碎?
居士丙笑:一说就落话柄。
妙祥法师:烦恼即是菩提,哪有打碎?一切都是虚幻。虚幻呐,本无实有,不要做生灭想。想法是对的,
但是不能做生灭想。只要不做生灭想,这种想法都成就。如果做生灭想,同样一句话,就不是这个事情了
。西方也是这样,你做生灭想,就不是西方。不做生灭想,那就是西方,就是极乐,就是佛。
二十一、平时修半年,不如听师父讲一个小时。
——因为你有那半年,才有这片刻,平等无二。
居士乙:这就是咱们这几位的造化、因缘。
居士丙:众生没有这样的福气。走这半年,不如在这里坐一小时有功效的。
妙祥法师:这也不对,你没有那个半年,哪有这个片刻?(居士笑。)是不是?这个片刻是怎么来的?是
因为你有那半年,才有这片刻,平等无二。
居士丁:早就和你说了,告诉你不让你说了,一说就落话柄。
居士甲:你不说那话,话柄不总在你肚子里装着。你说出来就没了,老在肚子里装着,留个话柄也不好办
妙祥法师:说出来以后就消除了。
居士甲:没有话柄了。
妙祥法师:一旦消除了,这里面你想一想,想以后再想说的话,自个儿就觉照了,你叫他说他也不说了,
你叫他想他都不想了。这不就清净了?一下就清净了,一下就沉到底了,就像把灰尘一下就清除去了。
二十二、修哪个法门都是一样的,关键是发大愿,守住四种清净根本。
妙祥法师:这个修法呢,修哪个法门都是一样的,就是把握住这几个关。一个是发大愿,另外呢,守住四
种清净根本。由戒开始,由戒产生定,才是真定。如果没有戒,修一切法不成就。四种清净根本,(戒)
淫杀盗妄。这个次序,要修,得法,一定这个次序不要乱了:(戒)淫杀盗妄。佛(既然)这么安排,那绝
对是修行的一条路。
居士丁:(戒)淫、杀、盗、妄。
妙祥法师:因为你修到哪个地步,他就需要断哪个;需要哪一步,他就需要断哪个。
居士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
妙祥法师:一个一个台阶。你不要把这个秘密当成一般的,是顺嘴说出去的,不是那回事。不是,这就是
个秘密。什么是密呀,这就是密。
守住清净戒,有了戒体,就能装东西了。有了大愿它就活起来了。为什么活起来了?因为他能帮助你产生
智慧,产生真正的定。你那个(没有大愿的)定,(是)死水定。比如说你开一会它就没了,消失了。你
得用多少年的功夫才把它定住。你有了清净大愿,心里一清净,几秒钟就定住了。有了愿,他就容易定。
因为有了愿,你没有我相了,就容易定了。有了我相,就定不住了。全靠功夫,去下功夫。全靠着这些感
觉器官去下功夫,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那个要慢。所以说,佛都让回心向大,一定要发清净大愿,很
了不得的,这是修行的一个好方法。特别是地藏王菩萨愿,普贤愿,这都是了不得的。佛愿,各个菩萨的
愿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观世音菩萨的愿力,都是一样的。我们要发同等大愿,不要以为我这是有什
么狂心,不是那意思。一定要发愿,一定要无我相,时时地发,时时的无我相。
无我相就是说,这个愿不是我念出来就是发愿,不是念那个话发愿,不是这个意思。刚开始用念话发愿,
发完了自个一念定住,心里不分别了,一切平等,那时候才是真正大愿出来了。大愿一出来,布满虚空,
满虚空都是,这样才能破你的我相,我相就要破了,要不然这我相老不破,老有个我在那。
居士丙:我要想发愿,这个我跟那个我是平等的?
妙祥法师:这个“我”字干脆就不要它。发愿的时候就没有“我”字,我本来就是个假。这句话本无区别
,没有什么意思。但是这句话已经造成了一种恶的印像,你要一提“我”,马上就联系到里面,一念之间
它又回来了。不要提他,提都不提,远离这些助缘。
人不得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攀缘心。老离不开这个“我”字,攀缘,自个攀自个,老攀,怕找不到自
己。一切能产生这个缘的,我全断开。全断,远离,不攀这个缘。发愿的时候我就发愿了,我就这么想的
,我就这么说。
居士丙:那这个愿就是说发一个众生愿,发为一个众生的大愿。不是为我,完事后再如何如何。就不要操
妙祥法师:这个“我”呢,一般的时候就是不用为好。如果用它也行,不用它的时候刚开始你没法说呀,
没法开这个头。为什么没法开这个头?为什么?因为众生都是这个意思,没有“我”没法说话,找不着自
己了。(居士笑)对不对?首先说话——是我说,我吃饭、我干什么、我来问什么、我讲什么,都是这个
居士丙:所以我刚才说这个我和那个我是平等的。比如说,我成佛成菩萨以后,我发一个大愿要普渡众生
,我就说现在这个“我”和以后那个“我”。
妙祥法师:“真假同二妄”,有的全是知见。只不过刚开始利用这个拐棍,先往前走着。走到,那时扔了
就完了。扔了那时候再说。
居士丙:也就是刚起步的时候还允许,还勉强允许,在一定程度坚决把拐棍扔掉。
妙祥法师:这个允许和不允许,是根据你自己的形成。比如你走到那,我今天发愿,我正好心里比较清净
居士丙:“我”就不要了。
妙祥法师:要不要那时候都无所谓。
居士丙:由不得了。
妙祥法师:不是你说要不要。你真正发愿的时候还说我发不发?你要真正地发,它就没有我相。没有我相
,还有我在这里发不发的问题吗?
居士丙:谈不出来了。
妙祥法师:谈不出来了。布满虚空。
居士丁:心里有这个愿,我不说出来呢?
妙祥法师:那也是发愿,不说出来也是发愿。就是心里每天用这个来陶冶自己,清净自己,忏悔自己。为
什么我不能成佛?就因为我过去没有发大愿。所以说我既要忏悔,又要发大愿,我要成佛。心里一清净了
,你念什么,它就得什么,它往里入。如果你不这样,挡上一层东西,像瓶子,你在外面怎么浇水也浇不
进去。挡着呢,透不进去。就像一层黑的,你怎么也透不进去光,见不到,黑的在那里挡着你呢。它本来
不增不减,但知见把你挡住了。
居士丁:知见也太严重了,各种习气,各种知见,每一个知见就把你挡住了。那我习气就是一种知见吗,
师父?每一个生活习性都挡着你。
妙祥法师:每一念都是知见。要光知见还好一点呢,有时候知见呐,它还有一种……
居士丁:是直接感?
妙祥法师:不说了,它有……。纯想即飞,就可以上天了。咱们是情想相等。情和想相等,一样一半,所
以成为人。人怎么形成的?情想相等成为人。
居士乙:纯情即堕。
妙祥法师:哎,纯情即堕。
(编者注:《楞严经》卷八“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
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
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
。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
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沈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
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
沈,入阿鼻狱。”)
居士丁:这也属于妄想这段,有一部分跟妄想那边也贴上了。妄想那段,就是妄想。
妙祥法师:就是妄想,只不过说法不一样。在家里修行,像你们居士,一定要发大菩萨心。做菩萨,做大
菩萨,发这个心,它就成就了。佛菩萨他想帮你,要不然没法帮,你连个愿都没有怎么帮你?你有愿了,
这佛菩萨都瞅着你了。噢,你看见没有?这漏点金光了,有点亮了,佛菩萨看你真正的清净了,就开始帮
你了。周围的那护法有力量,他就保护你。你要贪嗔痴,那护法他也没力量。
二十三、得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有护法?是不是大功、戒行清净的人?
——他保护的不是你,保护的是佛法。
居士丙:师父,得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有护法的?这个我以前听说要有大功德,戒行清净的人。
妙祥法师:护法呀,一般都有护法,如果你清净呢,就有善护法。
居士丙:修行也不好,戒行也不清净,像我这样的,所以那个什么做错,也不是有意,能有护法吗?
妙祥法师:你说什么叫护法?你说他护的是什么?他护你还是护法呀?
居士丙:这不懂。
妙祥法师:他护的是法,你有法了,那护法就多,这力量就强了。没有法,他护你啥呀?那就是魔了,都
在一念之间。你只要有法,心里一清净,他就保护你。他保护的不是你,保护的是法,是佛法。不要把护
法看成什么呢,我身外还有一个帮助我的,随从。
(编者注:录音因换带缺少,增加一句:护法见到你只要修行,有了一点善根),善根就让它增长,增长
一点叫它更大一点,护法就那么急,瞅着你,每天都那么急。
二十四、护法是佛菩萨还是天龙八部?
居士丙:这个护法呀,是佛菩萨呀还是天龙八部?(众笑)
妙祥法师:护法它无相,你需要什么样的护法,他就来什么样的护法。你本身还有贴身护法,都有。这个
随时根据你修的功德大小,随时都换的。而且你如果修成了,这个护法也跟着修成了,他也变了。
二十五、众生与佛的区别,在于是心量的大小吗?
——迷就是众生,觉就是佛。
居士己:众生与佛区别也在是心量的大小?
妙祥法师:不是。就是迷和觉。迷和觉,迷就是众生,觉就是佛。心量呢,那还是一个开始,那是一个开
始啊。佛呢?达到佛那时候,什么心量不心量的,一切这些知见全灭掉了。全灭掉了,没有这些知见了。
有这些知见,还属于众生,九法界众生,从菩萨开始向下,九法界众生呢,还是众生。佛没有这些,一切
等无差别。只不过是方便,佛度众生只是方便、慈悲。
所以说什么事情不要做来去想、生灭想,慢慢地就成就了,发大愿就是菩萨了。所以说呢,自己未度,先
度他人者,为菩萨发心,进不进菩萨位就在你发心不发心,在你本人。(编者注:《楞严经》卷六“自未
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二十六、走直道,去知见,处处不离佛号。
——你真真切切地念,一句要是念准了,它就入你心田里了,跟你心印上了,心佛不二。
居士戊:我只有惭愧,现在只有这一个心态。所以说,走直道,去知见,处处不离佛号,我只有这么做了
妙祥法师:对。念佛号的时候就没有知见了。就一个佛号,不要想别的,也不可能再想,只要有佛号就没
有想别的了。
一定要什么呢?真真切切,念佛真真切切,哪个字音也不许含糊,不要以为赶数量。赶数量呢,说念佛吧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话没听真就过去了。因为啥呢?为什么呢?你如果不真真切切地念,和你的
心里不相应,你真真切切地念,一句要是念准了,它就入你心田里了,跟你心印上了,心佛不二。印出来
了,印住了。一旦你要真是干吗了,遇到生命危险了,了生死的时候,一句佛号就起来了,进你那个种子
田里了,那可了不得了。所以说要真真切切,认认真真。那句佛号就是你,你就是佛,就一句佛号了,等
无差别,往里印,使劲往里印。
金刚念法,搁嘴上轻轻念,但是字字清楚,耳朵闻。但不是闻这个佛号,但不离这个佛号。闻什么呢?闻
自性,反闻闻自性。离了佛号没有自性,因为有佛号才有自性。所以说念佛要字字清楚,但不分别这个佛
号:我念阿弥陀佛了。但是阿弥陀佛这几字,洪名我一定要清清楚楚,了了常明,这才和你自性相应呢,
不分别。那是念在一起了。金刚、无相,无相才是金刚呢。
居士丙:这个金刚念,是不是出声不出声都要念,有的书上写的是小声,稍微有点声音,有的说是光说嘴
妙祥法师:不是这样的,这个是声音大小无所区别,主要是什么呢?你自个念,你自个能听见,而字字清
楚。你刚开始大声念,耳朵能听清楚,行了。后来你逐渐小声了,自个耳朵还能听清楚。只要是听清楚就
为止,不动心念,不起心杂念,就是念佛。耳朵能闻,搁心里闻呢,通过耳朵,搁心里闻。反闻闻自性,
这样的话,这才是真正(观世音菩萨圆通)的法门呢,获圆通啊。刚开始啊,觉得别扭,等到时间长了,
你就得到轻松愉快了。
过去念佛你是一种疲劳感,念佛念得这个疲劳啊,累得慌。一天好像干吗似的,刚开始是这样。如果你要
真正念好了,他是越念越轻松,越念越甜呢。那清净清凉的不可说,那是法味,禅悦为食嘛。禅悦为食,
你别越念越起烦恼,那就不对了。
要是法对了,弹指超无学,弹指间就超无学啊。法对了,一念对了,一下子超出去;一念不对了,老是忙
居士丁:那就烦恼了。
妙祥法师:开始一点点下功夫,一点点找,真正的放下、放下、放下,都放下了。真正念到了,一下有甜
(编者注:《楞严经》卷五:“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自心取自心,非幻
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居士丁:烦恼是下功夫下错了。
居士甲:你们还怕来了没有收获呢!
居士丁:我知道。
居士丙:被师父说的“把”没了吧,“把”扔了。不是一件坏事。要不老在心里揣着。这次问完了,下次
就不想问了。要不就总寻思着问,那时候来了太可惜了,怎么没问呢。别人没揣着,你老揣着,这不也麻
妙祥法师:有时候能问,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情,有时候这个一下子就消除了。自己不问呢,也不见得是坏
居士已:原来我总以为护法呢是像你说的那样子,是天龙八部,佛菩萨。
妙祥法师:你要修正法,他就是菩萨,就是菩萨啊。
居士丁:就是菩萨啊。
妙祥法师:就是菩萨来护你。谁护你,都是来护你,发心就是菩萨嘛,护法就是发心的。有一念之间,你
有这么一善念之间,那佛菩萨马上就到了。不是像咱们说的,坐汽车啊,挺费事的,来没来呢?进没进屋
呢?哪有那事。在没在你跟前站着?没有那事。只要是你一念发心,(护法)就来跟前站着呢!这个站,
也是比喻的说。所以说,他护的是法。只要是你发心,慢慢地这么发心,最后法身成就,法身成就啊。
居士丙:师父,净土法门的那个理论吧,我自从学佛,走这条路,始终是围绕着净土法门。我对这个净土
法门,执著的挺深。在明心见性之前,这个意识心。有时候就是什么呢?净土讲,带业往生吧。就是在没
有明心见性之前,分那个三辈九品,在没有见性之前,在意识心里现出来那个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这个是不是真实的?
妙祥法师:你迷的时候就不真实了,悟的就真实了,烦恼即是菩提。
居士丁:师父,请问一下,就是关于迷时和真时这两者的区分,就是按这个后天意识来区分,我现在没有
转出去,转出那些境界就不说这些话了。没有转出这个境界是个后天境界,这后天境界在自我解脱的方面
应该怎么分?
妙祥法师:怎么分?就是一句话,我动没动心念,你看你自个动没动心念。心念没动,它就是真的。你不
用核计了,是相,还不是相?我只要心念一念没动,它就是真的;如果我动念了,说这个是和不是?它就
居士丁:谢谢,谢谢。
居士甲:居士好多在修,就是在这里困扰的很多。往往有的人执著的心特别强。假像来的时候不知道,不
是说全知道点上去了,整天困的迷迷蹬蹬的,有了还迷迷蹬蹬的,没有了还苦恼。
妙祥法师:所以说呢,这就是迷,这就是迷呀。
居士甲:说迷,没有了,还苦恼。有了呢,还执著上了,感觉着今天看,明天看,看看看,就这样,说真
的,什么明了都没有。确实是像一杯水似的看透彻了,其实没有看透彻,自己还模模糊糊看得隔层膜。
妙祥法师:这就属于什么呢?就是还属于迷之类的。
居士甲:还属于迷之类的?
妙祥法师:还是迷。因为你迷,所以才有了这个,悟了之后,一切都翻了个个。翻个呢,不一样了。但是
,并不离开这些相。他就知道这叫相。用时有相,无用是体。只要是不分别呢,你不管是上哪去,你说是
谁来接我。只要我一念不动,相不相的,就不用管他。该去的时候,不是说你想去不想去的问题。
居士丙:那自然的,自然去的了就是?
妙祥法师:也不是自然。它非因缘,非自然,不要以为是自然的事情。有自然,也不对。
居士丁:师父,刚才说有自然和非自然之间的关系,按现在就是我们属于听着,就好像一杯水似的,怎么
才能看得那么明白呢?
妙祥法师:就是比喻说?
居士丁:对。
妙祥法师:怎么说呢?这个自然呢,也不对,因为它不属于这一类。它是不生不灭。有那么一句话,有情
来下种……无性亦无生。如果你一分别,等于有情来下种了,那就是生灭法。无情亦无生,只要心念不动
,它就不生,它也不灭。不生不灭,它不是说不生,它就灭了,那是断灭法,那是邪见。你不要还没等修
到这个地方,就怕我不生了,是不是也灭了?先担心这个问题了。这就是知见的问题,是咱们的恐惧心。
没有了,没有就是没了,说“没有”就以为是没有了,这就不对了。(编者注:《六祖法宝坛经》,五祖
传六祖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居士丁:谢谢啊。
妙祥法师:有了就真实吗?所以说呢,老堕落在有和无的这个知见上了。不虚也不实。
居士丁:不虚也不实。
妙祥法师:对。中道,取于中道,远离两边,这才叫佛法无边呢。
居士丁:在中间里,就是一种觉了,在中间晃荡也是一种觉了?
妙祥法师:不对。
居士丁:嗯?那为什么呢?
妙祥法师:远离两边。
居士丁:远离两边,中间也不立。
妙祥法师:中间也不立。为什么说中间呢?
居士丁:中间不立,就是说除了两边都没有的话,必然要明白一点。
妙祥法师:两边都没有了,还有个中间?没有了。它是个义,中道义。不要堕落中道了。中道也不对,有
名相都不对。
居士丁:这下不好掌握了,两边都没有了。
妙祥法师:没有了,说没有了,你已经在两边上立了,立了两边了。所以说两边既然都没有了,你就泯了
,泯了还有什么?还有什么中道没有?没有了吧。但只是个义,方便说。知道那是个义,不要理解错了。
往往把中道都给讲的好像真有个中道在那块搁着。那是个义。
居士甲:我原先就那么认为的(笑)。
居士丁:赶紧问,赶紧问,赶紧问你们几个,机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意报考证明模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