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味核苷酸二钠变化c.5734C>T是什么意思

金牌奥赛解题方法与练习:高中生物
篇一:生物计算题的完全解答与练习生物计算题的解题策略及分类汇集 一、蛋白质方面的计算题: 1、解题策略: ①求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个数、所含的碱基数或失去的水分子数时,依据公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 ②求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时,一方面依据是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羧基各1 个;另一方面是依据公式 :一条多肽链中的氨基(羧基)数=R基中的氨基(羧基)数+1。 ③求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量时,依据公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所含氨基酸的总分子量-失去水的分子量 ④求多肽中某种氨基酸的个数时,首先各种氨基酸的分子式,一般情况下,所求氨基酸与其它氨基酸不同,通常表现为氧元素或氮元素等比其它的多;然后设所求氨基酸的个数为X,其余氨基酸总数为Y,用所求氨基酸的特殊元素的数量列式计算。 2、典例精析: 例1、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含四条多肽链,那么在形成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子数为( ) A.570B.571C.572 D.573 答案:A 精析:利用公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574=4+失去的水分子数,可求出失去的水分 子数为570。 例2|、下列为构成人体的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氨基、羧基数依次为(
) ①NH2?CH2?COOH②NH2?CH?CH2?COOH COOH ③ NH2?CH?COOH CH3 ④NH2?CH?(CH2)3?NH2 COOH A.2、2B.3、3C.4、3D.3、4 答案:A 精析:②氨基酸的R基中有一个羧基,④氨基酸的R基中有一个氨基;再加上形成的四肽中两端分别游离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例3、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该蛋白质的 分子量接近于(
) A.12800 B.12544 C.11036 D.12888 答案:C 精析:蛋白质中的肽键数等于失去的水分子数;依据公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可求得此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100个;由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128×100―18×98=11036。 例4、有一条由1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式为CxHyNzOwS(z12,w13),这条多肽链经过水解后的产物
中有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冬氨酸(C4H7NO4)、赖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O2)。求水解产物中天冬氨酸的数目是() A.y+12 B.z+12 C.w+13 D.(w-13)/2 答案:D 精析:设天冬氨酸的个数为M,其余四种氨基酸的总数为N,则有方程:M+N=12;然后依据天冬氨酸所含氧元 素数目与其它的不同,用5种氨基酸的氧元素列方程:4M+2N=w+11,(方程中的11是失去水分子中的氧分子数)。利用这两个方程便可求出M的值 。
二、物质跨膜数量的计算: 1、 解题策略:①判断该生理过程是否跨膜,如内吞、外排、从核孔出入等过程都不跨膜。②明确由膜围成的细胞结构的膜层数:单层膜的结构(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小泡和溶酶体)、双层膜的结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2、 典例精析: 例1、细胞线粒体产生的CO2,进到相邻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此过程中CO2需穿过( )层膜。 A.4B.6
D.10 答案:B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CO2从一个细胞的线粒体出来,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内,需穿过两层细胞膜和线粒体、叶绿体的各两层膜,共计6层膜。 例2、人小肠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成为血糖,此过程中葡萄糖共穿过(
)层膜。 A.2 B.4 C.6
D.8 答案:B 解析:小肠中的葡萄糖需要穿过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血浆成为血糖。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的薄壁,而穿过每一层细胞都需穿过两层细胞膜,因此此过程中葡萄糖共穿过4层膜。 三、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计算题: 1、 解题策略: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及放能数值。 ②两者同时进行时,利用公式:净光合作用量=实际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 2、 典例精析: 例1、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在氧气缺乏时,进行乙醇发酵。现将酵母菌放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培养,回答有关问题: (1)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则吸氧量与CO2释放量的比为 。 (2)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则吸氧量与CO2释放量的比为。 (3)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360克葡萄糖,则放出的能量中转移到ATP中的能量为
千焦。 答案:1、3:4 2、1:2
3、2322 精析:(1)据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中,吸收6O2,放出6CO2,无氧呼吸中放出2CO2,因此,吸氧量与释放CO2量的比为6:8=3:4。 (2)在有氧呼吸中,吸氧量=释放CO2量,再加上等量无氧呼吸放出的CO2量,正好是吸氧量的二倍。 (3)1摩尔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放能2870千焦,其中有1161千焦转移到ATP中,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360克葡萄糖等于2摩尔葡萄糖。 例2、图中A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图A表示该植物在不同温度(15℃和25℃)下,某一光强度时氧气释放量和时间的关系,则当图B纵坐标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所产生氧气的净释放量和总量时,则它们分别是在光强度为多少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
( 毫 升 小时 ) 0 20 40 光强度(千勒克司) 时间(分) (图中实线表示15℃条件下,虚线表示25℃条件下)
A.42.5 B.65 C.45
D.2.52.5答案:A 氧气释放速度-20 氧气量毫升60 /
精析: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总产量和净产量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要能够判断出图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氧气净释放量。解题步骤:当图B纵坐标表示氧气净释放量时,第一步;从图B中批到15℃(实线)的横坐标为60分时所对应的纵坐标氧气量是40毫升;第二步:直接在图A中找到15℃(实线)纵坐标是40时所对应在横坐标,即为4。当图B纵坐标表示氧气释放总量时,第一步的40毫升则要减去呼吸量10毫升,得到净产量即30毫升(公式:光合作用净产量=光合作用总产量-呼吸作用量),然后才能在图A找对应值,这时对应值就是2.5了。 四、细胞分裂的计算题: 1、 解题策略: ①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数=2n(n为细胞有丝分裂的次数) ②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个数:一次分裂产生1个或4个。 ③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种类数:一次分裂产生1种或2种;可能产生的种类数=2n(n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或等位基因的对数)。 ④减数分裂中数量变化:⑤有丝分裂过程中涉及的数量变化2、 典例精析: 例1、果蝇有8条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产生配子的种类为( ) A.2
B.8C.16 D.32 答案:C 精析:依据题意,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体,按照公式:2=16。 例2、某生物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它的原始生殖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依次为( ) A.2n、2n、4n、4nB.2n、4n、4n、2nC .2n、2n、n、n D.2n、4n、n、n 答案:C 精析:原始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初级性母细胞虽经复制,但染色体数没变,只是形成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次级性母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因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其中的染色体数减半;生殖细胞是次级性母细胞经着丝点分裂后细胞分裂而成,其染色体数与次级性母细胞相比没变,也是体细胞的一半。
五、DNA方面的计算题: 1、 解题策略: ①有关DNA分子结构的计算: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变式。 ②有关DNA复制的计算:依据复制n次所得子代DNA分子个数为2。 ③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计算: 基因(DNA)中的碱基数:mRNA中的碱基数: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6:3:1(至少)。 密码子与氨基酸:密码子共有64个,其中有3 个终止密码子,不控制氨基酸,其余61个密码子控制20种氨 基酸;故一种氨基酸对应1---多个密码子。 反密码子与氨基酸:反密码子共有61个,运输20种氨基酸,故一种氨基酸可由多个转移RNA来运输。 2、典例精析: 例1、 DNA分子中的某一区段上有300个脱氧核糖和60个胞嘧啶,那么该区段胸腺嘧啶的数量是(
) A.90B.120C.180D.240 答案:A 精析: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G=60,则A=T=(300―60×2)/2=90。 例2:双链DNA分子中某一片段含有m个碱基,其中胞嘧啶n个,该片段复制2次,需要消耗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 苷酸数为() A.(m-2n)/2B.3(m-2n)/2C.m-2n D.2(m-2n) 答案:B 精析:由题中可求得该片段中胸腺嘧啶数=(m-2n)/2,复制2次得4个子代DNA分子,其中含有亲代一个DNA分子,要计算的是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胸腺嘧啶数,需将亲代的数减去。 例3:一条肽链上有100个肽键,那么控制这条肽链合成的基因中所含的碱基数目至少有(
) .. A.100个
B.101个 C.303个
D.606个 答案:D 精析:首先通过公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求得该多肽分子中的氨基酸数为101个,再乘以6,便是基因中的碱基数。 n 4六、植物个体发育方面的计算题: 1、解题策略: ① 一个胚珠发育成一个种子,一个子房发育成一个果实,一个子房中有1到多个胚珠, 一个果实中可有一到多个种子(转 载自: 唯才 教 育网:金牌奥赛解题方法与练习:高中生物)。 ② 一个花粉粒中有1----2个生殖细胞,最终1个花粉管中都有2个精子 ③ 一个胚珠受精需要1个花粉粒,2个精子;一个子房受精需多个花粉粒。 ④ 发育过程中各结构的染色体数
2、 典例精析: 例1、一颗饱满的花生中有两粒种子,则此花生的形成需要的子房数、胚珠数和至少的花粉粒数分别是() A.2、2、4
B.1、1、3 C.1、2、2
D.1、2、4 答案:C 精析:一颗花生是一个果实,一个果实由一个子房发育而成;一个种子是由一个胚珠发育而成,该花生中有两粒种子,因而需要2个胚珠;一个胚珠受精需要1个花粉粒,因而至少需花粉粒2个。 七、遗传定律方面的计算题: 1、 解题策略: ①遗传定律中的各种比例:②利用乘法原理:两个(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2、 典例精析: 例1、人类白化病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a)控制,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已知某家庭中父母均正常,生了一个孩子白化且患血友病,请问: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①只患白化病的概率?②两病兼患的概率?篇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简版 生物必修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一章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四)练习 基础题:1.(1)×;(2)×。 2.C。 拓展题 (1)YyRr;yyRr。(2)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4。(3)YyRR或YyRr;4;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1.×。2.×。3.×。 选择题:1.D。2.C。3.D。4.B。 第二章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六)技能训练 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 (七)第一小节练习 基础题:1.(1)√;(2)×;(3)×;(4)×。2.B。3.D。 4.(1)① 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因为该细胞中出现了四分体。 ② 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③ 该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染色体A与C,A与D,B与C,B与D是非同源染色体。 ④ 细胞中a与a′,b与b′,c与c′,d与d′是姐妹染色单体。 ⑤ 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 ⑥参见教科书图22。 (2)① 4条。② B,D;B,C。 (八)第二小节练习 基础题:1.(1)√;(2)√;(3)√。 第二章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三)练习 基础题:1.D。2.B。 第二章
第3节伴性遗传 (三)练习 基础题:1.C。2.B。3.C。 4.(1)AaXBXb(妇),AaXBY(夫)。 (2)既不患白化病也不患红绿色盲的孩子的基因型: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Y,AAXBY。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1.×。2.√。3.×。4.√。5.×。 选择题:1.C。2.C。3.B。
4.A(该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5.C。 二、知识迁移 1.设红绿色盲基因为b,那么(1)XbY;XBXB,XBXb。(2)1/4。 2.(1)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后代均正常;夫妇一方是患者,子女有1/2为患者。 (2)选择生男孩。 (3)不携带。一对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是显性致病基因,就会表现为患者(真实遗传)。 3.是父方,可能是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复制的Y染色体没有分开,产生了含有YY的精子。第三章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四)练习 基础题:1.(1)(×);(2)(×)。2.C。3.D。 第三章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五)练习 基础题 1. (1)胞嘧啶;(2)腺嘌呤;(3)鸟嘌呤;(4)胸腺嘧啶;(5)脱氧核糖;(6)磷酸;(7)脱氧核苷酸;(8)碱基对;(9)氢键;(10)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2.C 。3.B 。 拓展题 ∵A=TG=C ∴A+G=T+C ∴A+G/(A+G+T+C)=T+C/(A+G+T+C)=50% 也可以写成以下形式:A+G/T+C=(T+G )/(A+C)=(T+C )/(A+G)……=1 规律概括为:在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恒等,并为碱基总数的50%。 第三章
第3节DNA的复制 (三)练习 基础题 1.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模板、原料、能量、酶,双螺旋,碱基互补配对。 3.D。4.B。 第三章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四)练习 基础题 1.(1);(2)×。2.C。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判断题:1.×。2.×。3.×。4.×。 选择题:A。 识图作答题:1. 2;4;2。 2. 反向平行;互补 3. 磷酸基团;脱氧核糖;碱基;脱氧核糖。 二、知识迁移 A。 第四章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七)练习 基础题:1.TGCCTAGAA;UGCCUAGAA;3;3;半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 2.C。 第四章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六)练习 基础题:1.A。2.(1)×;(2)×;(3)√。 第四章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 验的试管中,所有成分都与实验组的试管相同,但是不加入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四)练习 基础题:1.D。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选择题:1.D。2.D。3.A。4.C。 识图作答题:(1)氢键断裂;解旋酶;能量。 (2)ACUGAA;转录。 (3)2。
(4)碱基互补配对。 画概念图 四、思维拓展 1. C。 第五章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六)练习 基础题:1.(1)√;(2)×;(3)×。2.C。3.B。4.A。 第五章
第2节染色体变异 (三)练习 基础题:1.(1)×;(2)×。 2.B。 3.(二)练习 第五章
第3节人类遗传病 基础题:1.(1)×;(2)×;(3)×。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1.×。2.√。3.×。4.×。5.×。6.√。 选择题:B。 识图作答题:1.雌;含有两条х染色体。 2.4;2。 画概念图 四、思维拓展 1.酶①或酶⑤ 。 2.酶③ 。 第六章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四)练习 基础题:1.B。2.B。3.基因突变;X射线;紫外线;激光。 第六章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二)练习 基础题 1.基因工程的操作通常包括以下4步:(1)获得目的基因(外源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3)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2. 3.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农杆菌、动植物病毒等。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连线题:1─B,2─C,3─E,4─D,5─F,6─A。 判断题:1.×。2.√。3.√。4.√。 画概念图 第七章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四)练习 基础题:1.B。 第七章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思考与讨论一 1.(1)A配子占60%,a配子占40%。
(2)子代基因型频率:AA占36%;Aa占48%;aa占16%。 (3)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A占60%;a占40%。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 2.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不可能同时都成立。例如,翅色与环境色彩较一致的,被天敌发现的机会就少些。 3.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基因A2的频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要看这一突变对生物体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八)第一小节练习 基础题:1.C。2.C。3.C。 (九)第二小节练习 基础题:1.(1)√;(2)√;(3)√。 (十)第三小节练习 基础题:1.(1)√;(2)×;(3)×。2.C。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1.×。2.×。3.×。4.√。 选择题:1.A。2.C。 画概念图篇三:2016年春高中生物:第九讲 遗传与进化竞赛辅导讲座(含例题,解析,练习,答案) 第九讲
遗传与进化 一、竞赛中涉及的问题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中已经详细介绍了遗传的分子基础,孟德尔遗传规律。简要介绍了生物的变异、生命的起源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内容。根据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纲要和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大纲(试行)的要求,竞赛中要用到的有关遗传与进化的知识作适当扩展,并加以说明。 (一)DNA的复制 1.DNA半保留复制的证实 DNA半保留复制在1953年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1958年又由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设计的新实验方法予以证实。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将大肠杆菌置于含有同位素重氮(15 N)的培养基中生长。15N比14N多一个中子,质量稍重。大肠杆菌繁殖若干代,其DNA中所含的氮均为15N。将这些菌移入14N的培养基中繁殖,经过一次、二次、四次等细胞分裂,抽取细菌试样,用氯化铯(CsCl)密度一梯度离心方法测定不同密度中DNA的含量。 氯化铯密度一梯度离心是一种离心新技术,可以将质量差异微小的分子分开。用氯化铯浓盐液,以 +-105g以上的强大离心力的作用,盐的分子被甩到离心管的底部。同时,扩散作用使溶液中Cs和Cl离 子呈分散状态,与离心力的方向相反,经过长时间的离心,溶液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反向扩散力与沉降力之间的平衡作用,产生了一个连续的CsCl浓度梯度。离心管底部溶液的密度最大,上部最小。DNA分子溶于CsCl溶液中,经过离心,将逐渐集中在一条狭窄的带上。带上的DNA分子密度与该处CsCl相等。 如果取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在CsCl溶液中离心,在离心管中形成的带,位置较低,称为重带;如果取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在 CsCl溶液中离心,在离心管中形成的带,位置较高,称为轻带;如果将含有15N的大肠杆菌在14N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代,取样离心,在离心管中形成的带,正好在重带和轻带的中间。如果DNA复制是半保留的,这恰是实验所预期的,因为含有15N的大肠杆菌在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这样,大肠杆菌的DNA中一条键是含有15N的重链,另一条是含有14N的轻链。 如果将15N/14N的 DNA杂合分子缓慢加热(热变性),使其双链分开,再放在CsCl溶液中离心。结果发现离心管中出现高低两条带,一条重带、一条轻带。这更证实,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2.DNA半保留复制过程 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DNA,必须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产生与它完全相同的新DNA分子,这样才能使遗传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下一代,保证遗传上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沃森等根据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认为DNA分子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自我复制的。他们认为,DNA双螺旋结构中每一个半分子链与另一个半分子链的碱基互补,实际上是构成了一副模板,当DNA复制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沿着氢键逐渐断裂,使双螺旋解开,形成复制分叉,使两条单链各自露出碱基,而另一端仍保持双链状态(见下图)。互补的游离脱氧核苷酸,即一个腺嘌呤(A)吸引一个含有胸腺嘧啶(T)的脱氧核苷酸(或T吸引A),一个胞嘧啶(C)吸引一个含有鸟嘌呤(G)的脱氧核苷酸(或G吸引C),如此等等。随即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杂的酶系统(如聚合酶Ⅰ、Ⅱ、Ⅲ和连接酶等)的作用下,各自形成一条新的完整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相互盘旋在一起,恢复了DNA双链结构。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见下图)。从模式图可见,通过复制所形成的两个新DNA分子,都保留有原来亲本DNA双链分子的一条单链,所以DNA这种自我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对DNA复制的进一步研究,相继发现了复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1)发现DNA聚合酶只能从5’到3’的方向把相邻的核苷酸连在一起,因而有人提出,DNA在复制过程中,一条从5’到3’方向的互补新链是按照沃森等的假说连续合成的,但另一条从3’到5’方向的互补新链,则先按5’到3’方向一段一段地合成DNA单链小片段,即“冈崎片段”(个核苷酸长),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再由连接酶连接起来,成为一条连续的单链;可见,这条由3’到5’方向的互补新链是倒退着合成的。 (2)冈崎等(1968)进一步证明,从5’到3’方向的互补新链,也是通过冈崎片段一段一段连接而成的(如下图所示)。(这种讲法有问题,) 冈崎等关于DNA复制的假说 (3)冈崎等(1973)又发现在合成DNA单链片段以前,先由一种特殊类型的酶以DNA为模板,合成一小段约含几十个核苷酸的RNA,然后DNA聚合酶才开始起作用,连接着RNA3’端并按5’到3’的方向合成DNA单链片段。这段RNA实际上起到了“引物”的作用,所以称为引物RNA,随后由DNA聚合酶Ⅰ除去引物RNA,并在原位上补上DNA单链片段(见下图)。DNA复制过程中的RNA引物 ~~表示RNA;――表示DNA DNA在活体内的半保留复制性质已为1958年以来的大量试验所证实。3.RNA的复制 大多数RNA病毒是单链的。这种RNA的复制一般是先以自己为模板合成一条与其碱基互补配对的单链,通常称这条起模板作用的RNA分子链为“+”链,而将新复制的RNA分子链称为“-”链,这样就形成了双螺旋的复制类型。然后这条“-”链又从“+”链模板中释放出来,它也以自己为模板复制出一条与自己互补的“+”链,于是形成了一条新生的病毒RNA(如下图所示)。 单链噬菌体RNA复制示意图 A.以单链RNA+链为模板进行复制 B.形成复制类型 C.以一链为模板形成几个新的+链 (二)染色体的畸变 1.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因为一个染色体上排列着较多基因,所以不仅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而且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也可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一般认为,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起因于染色体或它的亚单位――染色单体的断裂。每一断裂产生两个断裂端,这些断裂端可以沿着下面三条途径中的一条发展: (1)它们保持原状,不愈合,没有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最后丢失。 (2)同一断裂的两个断裂端重新愈合或重建,回复到原来的染色体结构。 (3)某一断裂的一个或两个断裂端,可以跟另一断裂所产生的断裂端连接,引起非重建性愈合。染色体的畸变 染色体重排。每一行中上面的染色体具有正常序列的遗传信息,下面的染色体则具有重排序列。结构杂台子在减数分裂前期,正常的和重排的染色体治其长度配对,所有同源区尽可能进行联会。在缺失(a)和重复(b)的杂合子中一个染色体上有一段没有同源区配对,因此有一小段不能联会的区段。在倒位杂合子(c)中只有形成倒位环才能完全配对。在易位杂合于(d)中两个正常的和两个易位的染色体在联会中出现+字形结构。最右边的图表示果蝇结构杂合于唾液腺染色体的正常的和重排的区段 依据断裂的数目和位置,断裂端是否连接,以及连接的方式,可以产生各种染色体变异,主要的有下列四种(如上图所示)。 (1)缺失――染色体失去了片段;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片段; (3)倒位――染色体片段作180°的颠倒,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4)易位――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染色体片段,造成染色体间的重新排列。 2.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遗传学上把一个配子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组,用n表示。凡是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就叫做单倍体,如蜜蜂的雄蜂,n=16;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二倍体,如人2n=46;有三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三倍体,如三倍体西瓜,3n=33,依此类推。这类染色体数的变化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增减,所以称作倍数性改变,超过两个染色体组的,通称多倍体。另一类染色体数的变化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不是完整的倍数,通常以二倍体(2n)染色体数作为标准,在这基础上增减个别几个染色体,所以属于非整倍性改变。例如 2n-1是单体,2n-2是缺体,2n+1是三体等。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可作以下的分类:(三)孟德尔定律的扩充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试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两个定律。后来人们又用其他生物材料做实验,包括从病毒、细菌直到人,将孟德尔定律更进一步扩充。 1.不完全显性 孟德尔杂交试验所选用的生物材料,确定的几对性状,显性是完全的。然而生物界中也有其他情况。在家蚕中,黑缟对白斑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这两种家蚕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全是淡黑缟蚕。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子二代中,大约是1/4黑缟、2/4淡黑缟、1/4白斑。由此看出,杂交的子一代出现了中间性状;但子二代又出现了分离,然而也有部分仍表现出中间性状。这是一种不完全显性现象,实际上也是遵循孟德尔定律的(如下图所示)。 2.嵌镶显性 嵌镶显性是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所发现的。在异色瓢虫中,鞘翅有很多色斑变异,表现在不同的黑色斑纹上:黑线型的前缘呈黑色,均色型的后缘呈黑色。鞘翅的底色呈黄色。如果将这两种类型的纯合体交配,子一代的杂种的鞘翅出现了新的色斑,似乎是两个亲体的鞘翅重叠起来,亲代的两种黑斑都在子一代表现出来。子一代相互交配,在子二代中 1/4是黑缘型、1/4是均色型、其余一半的色斑和子一代相同(如下图所示)。嵌镶遗传现象表明;显性,不一定有隐性和它相对存在,一对性状,可以都是显性,而在生物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寡核苷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