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碧和一氧化碳化学式反应

【图文】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_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_1
上传于||文档简介
&&人​教​版
大小:1.5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201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
15:38:46&&&来源:教育城&&&评论: 点击:
201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更多新人教版九年级各科教案、课件、习题请关注教育城中考网。
201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
【课前预习】: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CO2是一种&&&&&&&&&&&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 。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O2&&&&&&&&&&&&&&&&&&&& 。CO2能与水反应&&&&&&&&&&&&& ;CO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
3.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有:&&&&&&&&&&&&&&&&&&&&&&&&&& ;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 、&&&&&&&&&&&&&& 、&&&&&&&&&&&&&&& 等。
4.CO2的用途:&&&&&&&& 、&&&&&&&&&&&& 、&&&&&&&&&&&&& 和&&&&&&&&&&&&&&&&&&& 等。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
2.下列图中,体现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切割金属&&&&&&&& B.霓虹灯&&&&& C.医疗急救&&&&&&&&& D.灭火
3.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A.CO&&&&&&&&&&&&& B.CO2&&&&&&&&&&&&&&&&&&&&&&&& C.SO2&&&&&&&&&&&&&&&&&&&&& D.NO2
4.某同学经查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实验1:取一小块经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纸(以下简称&纸&),往纸上滴上几滴稀醋酸,纸变红色。
实验2:取一小块纸.往纸上滴上几滴纯净的水,纸不变色。
实验4: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一会儿,用胶头漓管取其中的溶液滴到纸上,纸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2的目的是:&&&&&&&&&&&&&&&&&&&&&&&&&&&&&&&&&&&&&&&&&&&& 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2)补充实验3:&&&&&&&&&&&&&&&&&&&&&&&&&&&&&&&&&&&&&&&&&&&&&&&& 将干燥纸放入CO2中,干燥纸不变色;
(3)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 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
【课后巩固】:
1.&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2. 下列气体中,参与植物光合作用作用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日到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讨论了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
(1)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导致&&&&&&&&&&&&&& (填序号)。
A.温室效应&&& B.酸雨&&&& C.白色污染&&&& D.臭氧层空洞
(2)为了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则X(甲醇)的化学式为&&&&&&&&& 。
全部为铜,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混合物,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02气体性质的实验:
(1)王亮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缓倒人烧杯中(图甲),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①&&&&&&&&&&&&&&&&&&&&&&&&& ,②&&&&&&&&&&&&&&&&&&&&&&&&& 。
(2)李峰同学将收集满C0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里(图乙),并轻轻振荡试管。
&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 ;
&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王丽同学轻轻捏丙中胶头滴管(图丙),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相关热词搜索:【图文】上课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课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4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 9:54:07&&&& 阅读:次
一、发现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首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①阅读课本P113―P117的内容;②思考有关提纲中的问题;③分组准备有关的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课前预习能力,阅读能力,亲自动手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课堂中当我展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课件后,接着提问: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一端向下倾斜,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接着让学生回答(提纲1):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这样既化解知识,使其形象化,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又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研究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打开学生思路,我接着用课件继续提问:在以下的事实或实验中,哪些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并把化学思维引入课堂,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在演示可乐瓶变瘪实验中,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可溶于水,通过讲解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外面大气压使瓶子变瘪,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然后提出问题(提纲第2题),听说一些饮料中溶有二氧化碳,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展示一瓶饮料(雪碧),打开瓶盖后冒出很多气泡,请两个同学合作演示实验检验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从学生非常熟悉的饮料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补充检验饮料中溶有二氧化碳的实验,让学生合作演示,既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亲自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互助合作精神。 我还让一位同学示范下面的演示实验: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蜡烛,往其中倒入二氧化碳,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其他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讨论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中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样倒入,同时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哪一点物理性质?学生开始回顾前面知识点,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分析同一个实验的不同现象,从实验现象差异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验证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中我让学生分组实验: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小花。第一朵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喷上水,第三朵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多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老师分析指导:第一朵小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第二朵第三朵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然后提出问题第四朵小花为什么变红呢?学生(猜想):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水?③还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学生(设计实验):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接着开始(讨论交流):请各小组展示方案。最后进行(实验探究):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组,让他们分析原因,从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过这个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时,学生展示:每个实验小组自己预先准备的两瓶石灰水,其中一瓶敞口,一瓶密封保存。与学生一起讨论完成提纲第4题,提出问题:敞口的石灰水上面有一层白色固体,这是什么物质?进行猜想:是不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反应?设计实验:往澄清石灰水吹气。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通过观察、推理、加上学生的参与,一下子把课堂气氛推到最高潮。接着又提出问题: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生炭火盆的时候墙壁反而变潮湿?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不仅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体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讲到这里我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三点化学性质,并用课件展示。后转换思维角度,让学生利用所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作灭火剂,可制造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既能使学生懂得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际意义又,了解二氧化碳重要的用途,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自我评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节课以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探究的快乐,且能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基本是一堂成功的课。但也有不足之处:这节课由于学生实验多,学生进行实验的节奏有点快,使个别学生有点措手不及;在学习“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时,应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获得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上一篇反思:
下一篇反思:
多数人还同时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赞助商广告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栏目导航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最近推荐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最近热点【图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6单元 第3节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件 新人教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6单元 第3节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0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