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私立学校 开办 多少钱什么时间开办的?

民办学校的生存发展之道
《中国教师报·民办教育周刊》首期沙龙活动
三月初的北京,春意融融,乍暖还寒。
与室外的料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教师报·民办教育周刊》的首次沙龙活动正在热情洋溢地举行,首批12位民办学校校长如约而至,围绕民办学校成功突围的途径和方法,校长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闻者或心有戚戚,或扼腕庆幸,万千感慨之余,对未来又都充满着无限渴盼和希望。
雪莱曾诗意而肯定地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当民办学校这块雪中之炭伴随中国教育走过一度寒冷的冬日后,它会成为烂漫春日里不可或缺的锦上之花吗?
办学山路十八弯
“书生校长”徐翔在辞去重点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公职后,开始兴办自己的学校。这一举动,曾在他生活了多年的灌南县引起不小的轰动。“我1985年开始教书,在有了点名气的时候,居然把工作辞掉自己办学,大家议论很多。”徐翔当年能从家里拿出来的资金只有4000元,又从银行贷款25万元,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开始艰难地起步了。“在创办的第二年,最为突出的矛盾来自经济压力,当时80%的周转资金是靠向生意人、建筑商借。”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最高月息三分,最低八厘。“没办法,向银行贷款非常困难,没有谁会为我担保,但每年都要扩大学校规模,只有借钱!”可如今由徐翔创办的灌南县新知学校,早已美名远播,在灌南乃至于连云港市,“新知”成为百姓信赖的教育品牌。
不善言辞,说着一口安徽“地普”的盛国友校长,经历与徐翔如出一辙,这位当年教的老师2002年开始与别人一起合伙办学,因没有资金,朋友很快离开了,于是他一个人一直扛了下来,扛到现在却反而扛出了“大名头”,他所创办的铜陵市铜都双语学校被人称为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对于胡志民和张项理两位校长来说,在学校创办之初,资金问题相对没有那么困难。他们同样出自公办教育系统,先后辞职下海经商,当在商界摸爬滚打获得第一桶金之后,又同样为了当年的教育梦想和情怀而毅然返回家乡办学,他们说,我们是为了“圆梦”!如今他们各自的学校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名校”,每天全国各地来学校参观交流的络绎不绝,他们的梦圆了。
“但其实,在办学之初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资金,而是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徐校长感慨地说:“我当时还有一个困难,那就是家人的坚决反对。”那时,母亲以死相胁,说如果你再坚持办学就死给你看。他也与母亲“针锋相对”,说“你不让我办学,我也不活了!”。徐翔一意孤行,而他的心却一直为母亲悬着,万般无奈下,他请妹妹24小时陪着母亲形影不离。
在建设期间,因为诸多原因,学校先后遭遇过6次村民的围攻。其中一次至今让他记忆犹新:“几百人手拿砖头、铁叉,而我的武器只有一个手机,后来在推搡中不知去向。当时感觉特别无助,但也清醒地知道,那种情况下求谁都没有用,你选择了,就只能扛。”徐翔说,“我也曾经想到过放弃,但最终还是熬过来了。”
山西柳林王子裕校长的经历听后让人既感到心酸又深受鼓舞。他以前是一所公办中学的校长,2007年冬带领学校老师三进杜郎口中学,被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深深地感染和吸引,感觉自己终于发现了中国教育的新大陆,并下定决心要学习杜郎口模式。2008年1月,学校参加了中国名校共同体,3月正式拉开了学习杜郎口的序幕。但4月份,领导突然宣布免去其校长职务。恰如一盆冷水浇顶,学习杜郎口“夭折”了。郁闷失望之极的王校长,想办一所能实现自己想法的学校。说干就干,年届五旬的王校长就这样“冲动”了一次,筹措期还不到半年,他的柳林国际双语学校就在2008年6月6日破土动工了。王校长快人快语,他说2009年6月招教师,7月招学生,8月15日正式开学。
几多辛酸,几多欣慰。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因为办学而差点被取消“特级教师”资格的四川达州张修富校长,非科班出身的安徽泗阳徐静校长,辞去优秀公办学校校长的山西临汾李延杰校长……他们历经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屈从和尊严的碰撞,家人和朋友的不解,但依然怀揣教育梦想,艰难地寻求着自身价值的实现。曾经的汗水和热泪,换来了今天的鲜花和微笑。
转型是超越的关键
民办学校大多数是作为公立学校的“补充”而诞生的,其生存的窘迫显然是在所难免的,“在夹缝中求生存”,参加座谈会的校长们大多都这样概述。
“民办学校有着天然的短板,但也有着自身的发展优势”,他们又同样这样清楚地认识自己。安徽利辛县启明中学姜之洪校长、江西芦溪外国语学校文志国校长都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说,尽管在一定时期、地区、领域内,民办教育的补充性依然存在,但总体而言,民办教育向优质教育发展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民办学校只有清晰地认清自己,准确地判断前景,清楚地规划路向,才能在再次创业中作出新的贡献。
大家普遍认为,作为民办学校,无论师资、生源、硬件、社会资源等任何一个方面,可能都很难强过公办学校。那么民办学校的定位和出路究竟在哪里?
徐静校长主张,应基于对自身情况的客观分析,她说,民办学校有四大优势,“一是体制上的不同给民办教育带来了机制上的很多优势,如灵活的用人机制,可以任人为贤;二是学校制订的政策具有长效性;三是学校资金可以自主支配;四是招生自主性很强。”
“民办学校真正的生存之道,就是发挥优势,把短板补长。”盛国友校长深有感触地说。而胡志民校长认为,民办学校其实就考验在生源上,没有学生,还办什么学?!他建议说,咱民办校长就一定要有让家长选择学校的理由,即使是和公立学校有着同样的教学质量,民办学校也必须突出和强化显性的优势。在胡校长的河北省围场天卉中学,几年来,他们坚持将所有学生平均分班,不设所谓的重点班和特长班,围绕着“育人”来推进课堂教学。“虽然施行起来很艰难,但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当地人都知道,我们培养的孩子能说会道,能力比其他学校更强。”良好的社会声誉解决了招生问题。同样定位在面向大众,做“优质、普适平民化”教育的还有江西武宁县宁达私立学校,校长张项理说,我们不仅不分重点,更不组织入学考试,教育就应该面向普通的农家子弟,让他们也有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这体现出来的是人性的尊严和权利的平等。围场天卉中学和宁达私立中学本报都曾大篇幅报道过,如今这两所学校早已成为当代教育的典型。
昌乐二中的刘树忠副校长首先带来的是赵丰平校长对大家的问候。他介绍着,昌乐二中是一所公立学校改制的民校,在山东,昌乐二中和杜郎口中学并称为课改的“两架马车”。相比其他学校,送孩子去昌乐二中上学,是很多人的奢望。刘树忠副校长说,二中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改制为发展注入了活力;二是课改为成绩带来了保障;三是学校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位,“让每个学生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让学生对学校充满了向往!
民办学校能否相互借鉴,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曾在深圳民办学校呆过10年的文志国校长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地区差异性很大,民办学校只能说在管理思想上借鉴,但不可复制;而且民办学校的发展与收费状况、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水平都有很大的关系。深圳几百所民办学校,因为仅是为了满足当地公办教育不足,所以根本成不了优质学校。”
李延杰校长曾当公办校长11年,以他的传统经验来经营民办学校,照样可以把民办学校办好,但他说民办学校的校长不能太短视,要立足于长远的发展。他认为民办学校必须要有特色,要有自己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唯有从传统中突围而敢于选择改革,才能打破传统创造出路。
营造发展的“小环境”
民办教育的春天即将来临,民办教育该如何做好迎接的准备?
当政策有利于民办学校发展的时候,如何处理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也考量着民办学校的校长们,民办学校的校长,该如何运筹帷幄乃至决胜千里?
“政府永远是我们的领导。”刘树忠认为学校发展离开政府的支持是走不远的,民办学校一定要学会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借水行舟,据刘校长介绍,改制之后的昌乐二中依然和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人事和工资上,政府予以的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改制前,原有的教职员工身份不变,财政工资依然由政府发放,职称评审完全和公办学校一样。后来招聘的教师工资则由学校负责发放。
安徽启明中学的姜之洪校长也认为:“作为民办学校要想生存,必须争取地方主管部门支持。”他说,现在所谓的不公平,就是资源信息占有量的不公平,如果不和当地搞好关系,很难壮大。他们学校通过这方面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属于招商引资落户的,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我们学校245名老师,有八九成享有政府和学校给予的‘双份’工资。在我们学校,凡是工作满15年,退休后就和公办学校退休教师享受一样的待遇。”
可如何赢取政府的支持?
很多与会的校长认为,政府比较看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考成绩。
张项理校长说,现在有很多学校都抱怨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扶持政策不到位,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民办学校如何争取得到政府支持的问题,民办学校要善于与政府打交道,政府要支持你,什么优惠政策都可以给你,也都可以找到法律依据。不支持你,你也无可奈何。
如何争取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呢?就宁达中学的经验来讲,主要有两点,一是强内功,抓好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把学校办成有特色,质量高,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学校。二是强外交,主要是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如经常向政府有关领导介绍学校发展状况,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所取得的各项成绩,让领导和社会真正了解宁达中学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使之成为共识,宁达中学需要支持,宁达中学应该支持。因此在2010年6月武宁县人民政府下文规定“宁达中学的教师百分之八十可在全县范围内选派公办教师,且财政工资福利由县财政全额照发”,解决了学校师资不稳定的大问题,使学校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目前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政策及方向是好的,政府给了民办学校新的定位。但虽然春天来了,要真正等到开花结果,还需要一个过程,不知道是否所有学校都能等到。”胡志民认为,学校要想生存,必须通过自己的创造和努力想办法解决。不要强求外部的大环境,要多从自身的内涵上去想办法。“他救不如自救,一切只能靠自己。”胡校长笑着说。
靠什么留住教师
教师的突然流失,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是一场致命的地震。民办学校怎么能维持教师队伍的稳定?如何应对民办校教师流动中的突变?民办学校的教师如何获得专业化成长?民办学校教师的生存状况如何?怎样解决民办校教师的待遇问题?究竟是靠待遇留人,还是靠发展留人,或是靠事业留人?
胡志民校长说,他曾靠待遇、感情、事业留人,但有些做到了也往往效果不好。在他的学校,教师平均工资超过4000,高的5000多,这在当地已算很高的了。胡校长认为,工资待遇是前提,但不能作为留人的唯一。解决不了待遇,就解决不了思想、境界、信仰和人心。他们学校针对优秀教师设立了“双退休制”,为学校服务满20年的,聘为终身员工,使教师多了一份对学校的期待。
徐翔校长则认为,在内部管理上,靠信仰力量那是最崇高的境界。现实中,还得靠待遇留人!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徐辉老师,现在是新知学校的执行校长,工作能力极强,现在很多学校想挖走他,但他说,“只要徐翔在办学,我就不会走。”可惜,这样的人太少了。徐翔说,我苦闷的也在这里,除了在物质上的满足外,怎么让教师好好地工作?让队伍能够稳定?徐辉的事例告诉我们,待遇的保证之外,其实情感的沟通、价值观的认同也很重要。
说到信仰,主持会议的李炳亭主任补充说,现在教师群体的整体职业素质还有待提高,学校要善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唤醒教师成长的自觉。
可万一民办学校教师突然流失怎么办?
姜之洪则是用了寻求合作的好办法,与当地的一中合作,生源和师资相互流通。这样,由一中老师来填补教师岗位的缺失,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他说:“要打破‘不敢管名师’的被动局势,以前最好的老师当三个班的班主任,教五个班的课。那时,如果他走的话,我就会很被动。现在,如果他要走,我会再从一中请名师。建立合作,是保证教师稳定的重要途径。”
盛国友则举例说:“在2004年,我校初三年级有3个班主任老师。当时公办学校招聘,这3个班主任老师走了2个。这时马上就要上课了,怎么办?借人!只能向公办学校借,可借来的老师看不惯我们的学生,说我们是笨蛋学生。”既然借来的老师“水土不服”,他就想,要是能够改变课堂,让什么人都能带好课就好了。从这一思路出发,他大胆改变课堂呈现模式,让每一个普通老师都能够上出一堂好课来。一通百通,课堂改变了,什么就都改变了。“我们学校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名师的,民办学校的发展,没必要挖大量的老师。”他自信地说。
对待民办学校的教师流动问题,教数学出身的文志国校长另有一套理论。他认为,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管理,依法办事,对恶意招聘单位要追究连带责任,还要通过媒体讨论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另一个办法是努力打造优秀的学校,只有学校的优秀才能留住老师。此外他认为,教师流动是自然规律,这方面他有统计:一般教师流动在6%之内,是正常的,超过16%是危险的,在6%与16%之间是需要反思的。他的学校近两年的教师流失率低于6%,在3%左右。他们学校年轻教师一般都不愿去公办竞聘,80后的老师就有86个,而且比较稳定。
文校长的话一下引发了大家的兴致,大家纷纷请教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法宝?文校长向大家介绍了他们学校教师稳定的3大法宝:一是提供与民办学校风险压力相适应的收入水平,基本高于同类型公立教师工资的50%到100%,而且每年还会增加工资。二是把培训当作给教师最大的福利。培训让老师更有自信,使老师更有能力,有能力才有自由和尊严,对学校则更有凝聚力。同时学校也获益很大,如每周两次教研活动,各有定位,一次研究课堂,一次研究教材。师徒结对,人人都可以当师傅,把每个个体变成了一个小团体,使他们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成长。还有寒暑假的培训、后备干部的培训等。这也是集团化办学的好处,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受重视的,有前途的。他们还外派老师出去培训,每年几十人。每个教研组每年外出一次,即使在职的也要参加培训。
“其实无论在哪个地方,想留住老师,就要给老师一个能够拴住他的东西,因为有老师的优秀才有学校的优秀。学校没有骨干引领,是很难操作的。”徐翔深有感触地说。
会上,胡志民校长突然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我们能否由中国教师报牵头,联合有相同志向的民办学校组建一个团体,来专门储备和培养教师后备军。这样大家相互受益,既节约成本又节省精力,哪个学校教师流失了,随时可以从中补充,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建议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所有校长的赞同。
课堂才是竞争力
“其实民办学校要想生存并不难,但要想发展必须靠课堂,安徽有十几所倒了的民办学校,倒闭最重要的原因是资源断链,断链的原因是生源减少,生源减少是因为教学出问题,教学出问题是因为教师出问题。因而,从源头看民办学校的倒闭,真正的原因不是资金,是教师,不是教师,是课堂!”盛校长说,因为公办学校课堂不改变不会倒闭,但民办学校不同。“生源还是充足的,原因是家长还是看教学质量。所以民办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而教师的核心是课堂,只有课堂改变了,才能解决民办学校发展的大问题。”
盛校长的学校,现在在校生有1500多人,各项指标都是第一,包括每年的体育考试都是第一。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都很不解,他们感觉民办学校的学习成绩测试第一很正常,但不能理解体育为什么也能考第一。“那都是因为课改的缘故,使学生的心态也改变了。”盛长校说。他讲了一个感人的小故事:铜陵的体育考试60分,免考体育36分,学校里有一个胖女生,学习成绩很好,本来盛校长对她说因为她的体重超标可以免考,那样体育按36分计的话,她可以考上省重点学校,但她却坚持参加体育考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个学生最后考了29分,虽然她因此而没有考上省重点,但盛校长却特别为他的这个学生感到骄傲!
对此,胡志民很是赞同,他的学校也在推行高效课堂改革,今年寒假考试,他的学校七八年级的优秀率达到80%。一个教听力的年轻女老师所带的62个学生参加考试,居然61人优秀!2008年天卉中学开始采用高效课堂模式,经过3年的课改,到现在有了质的提升,取得了自己都不相信的成果。
提到高效课堂模式,李炳亭主任认为,教师,不能过度强调教的功能和无限放大教师的作用,学习的决定者是学生本人,一旦教师起“决定”作用的时候,课堂教学注定是失败的!一定要研究教学流程和模式,让老师按规则操作,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习力,抓好课堂就解决了一切!
谈到这儿时,李炳亭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教学就像开,首先是“点火”,这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点燃学生的激情;其次是“踩着离合器换挡”,就像课堂教学必须的三步:自学、展示、反馈,教师出场,一定是在学生学不会的情况下上台;第三要“抱紧方向盘”,重视导学案的编制设计,就像学走路用“学步车”一样,导学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脱离出来。掌握学习的方法永远比学会知识重要一万倍!方法和措施永远比想法更重要;第四,抓好课堂的反馈,就像“踩刹车”,要随时发现问题并做出处理。
在座谈会上,山东省昌乐二中作为全国学习的典型,重点介绍了近几年的课改情况。刘树忠副校长说,实行高效课堂,让学生能“说”会“道”,有自己的思想,看书有独到的见解,这是件了不起的事。作为学校,要让学生去尝试、体验、合作、探究;老师要大胆放手、等待、引导、帮助。这才是育人!“当然,除了课堂主阵地,还要从学习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是一项综合工程。比如让学生自主管理,做值日班长,值日校长,甚至体育、美食节,也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全校上百个项目,从出章程,到组织接受报名、,全部放权给学生。学校还大范围地组织学生去社会实践,特别是我们的65公里拉练。”
昌乐二中的65公里拉练,可以说是能让学生铭记终身的经历,两个馒头一瓶矿泉水,喊着口号,从早晨七点出发,晚九点返回,活动挑战的是体能的极限,锻炼的是学生的意志。很多学生没走多久脚上就起了泡,但最终走不下来的却很少。当然,学校在安全方面也做了周到的准备,安排大客车跟在后面,安全组、救护车,随时准备应对。所以这些年昌乐二中敢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课程改革给他们带来的信心和底气不可谓不足。
同样推进高效课堂改革,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的张雷董事长,近一年半的时间里一直在思考,学校究竟应当怎么办,校长领导什么,学校应当是什么样子的?今年一月份,昆山市教育局有个品牌学校工程,前景是5所学校之一,而且教育局领导明确地说,之所以把他们作为品牌学校,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推进课改的缘故。他计划本学期把必修课程开发出来,延伸拓展好。例如就餐课程:从品种的花样到营养的搭配,每个年级都有特色;卫生课程,包括厕所怎么扫等。“我最理想的教育状态是,让教育好玩起来,后勤主任也要做课程,清洁工也到课堂讲怎么扫厕所。这就从高效课堂出发,生发出以人为本的最大效益。让素质教育落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厦门大学的国际学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发展的怎么样?_百度知道
厦门大学的国际学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发展的怎么样?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关于学习风气
不要问电话里老师怎么谦虚,也不要简单跑来咨询,听信咨询的老师的认真回答。(PS:咨询处有几个都是临时不知道哪里雇来的- -!)
建议: 直接来若谷园宿舍楼,或去教学楼5号的一二两层,闻一闻,瞧一瞧,坐楼底下凉快凉快,看看是哪些牌子的烟味,看看进出的都是怎样的人。。不就都知道了么?
二,关于高考分数录取线
网站和电话里,统统都称,要上本科线并择优录取...如果未上本三线则要通过英语考试..最后再择优录取...
事实是, 你即使没有高考成绩,也能一样进来读..比如学院里有好些高二的学生,他们何来高考成绩?
英语要过关? 事实是,你即使不能把26个英文字母倒背如流,也一样能进来..
三,关于专业人数及录取人数
网站和电话里,都是这样描述:小班教学,名额有限,各个...
05年成立的,偶是09年去的,感觉很规范,辅导员老师也很负责,每天都来叫我们去上课- -!一不小心旷下课就跑来找我聊天,有时还用最土的一招告家长,唉。虽然这样,还是很感谢辅导员老师,至少我现在终于把学士学位拿到了,暑假过完后就要读硕士课程了,哈。还有老师嘛,大部分老师还是很不错,至少是真心的为我们着想,虽然有时我们报告晚交,语法错误被骂得狗血淋头,但还是要谢谢老师们,第四年来到英国学校我才发现,原来我们在国际学院学的和国外的模式真的一模一样,不过要小心要按时交报告,不然你会死得很惨。我在学院的时候全院好像有六七百个同学吧,有一些是本一的牛人,也有一些是准备去伦敦大学读书的用功孩子,也有像我一样普普通通的同学,当然也有几个不打算出国来混日子的朋友。不过大部分同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确立办学目标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哪些_百度知道
确立办学目标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哪些
提问者采纳
这个学校办学目标用了三段话来阐述,但展望者希望在未来加以补充的目标的描述,容易被师生牢记,就可能失去目标的可评估性、团支部,目标的描述要达到可监测,发表个人意见,并使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办学目标保持一致、阳光教师,形成共同远景的过程,发展性展望隐含了学校发展的目标,学校办学目标通常要包括两个层次的表述,但如果概括成口号化的目标:“幸福学生、凝聚共识的过程,对学校办学目标不断加深认识。显然,即全面分析现状阶段。从最初方案的提出到最终方案的形成、高度概括,二是目标内涵的具体界定,在学校外部,还需要一定的表述形式。目标形成之初 1,也容易激励师生、党支部,学校还应该通过广泛的交流、希望学校创区域一流等,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坚持“生成性”,比如希望学校的师生和谐发展、社区对学校办学的要求,一是口号化的总目标。为此。非发展性展望是对学校已经存在,而非发展性展望隐含了学校发展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自觉地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努力工作。   2,学校办学目标如果不能朗朗上口。教职工亲自参与制定办学目标的过程,通过教代会,不利于其实施、讨论等方式,可以采用座谈,难以为教职工记住,使办学目标的构建成为教职工共同参与,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般认为,听取家长。根据这个要求来分析某些学校办学目标.广泛研讨与深入论证   在充分了解了利益相关者对学校发展的一些建议,不能体现出学校发展的办学性质,形成方案,学校要调动教职工全员参与,实际上就是教职工思想认识与学校办学目标反复协调。这个过程将有利于教职工深刻理解学校办学目标的内涵,初步拟定办学目标,让全体教职工充分参与.全面分析与反思现状   办学目标的形成要贯彻自下而上的原则,包括发展性展望和非发展性展望。目标内涵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来界定,明确了学校发展优势与不足之后、行政会等组织,而影响了学校办学目标的有效诠释。   3,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办学目标因其呈现形式不够规范,但因没有具体内涵的界定,通过教师个人“学校发展展望”的形式概括总结学校办学目标的内容。当然、工会、可评估的程度.高度概括与内涵界定   办学目标的内涵确定之后、和谐校园”,就难以起到凝聚作用。如××初级职业学校将办学目标设定为。这种方法要求目标制定的不同参与者分别展望学校未来的情况。发展性展望是对学校现在没有做到而希望在未来做到的目标的描述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促进校企融合发展
&&&&来源:&&&&
原标题: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促进校企融合发展  ――山西省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校纪实
2013年6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启动仪式
校企合作签字仪式
参加全国竞赛
学生技能比武
校外实习   在著名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山西阳泉,有一颗璀璨的技工教育明珠――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学校创办于1979年,是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阳泉煤业集团职工培训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14102平方米,建筑面积99077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设施齐全,现有煤矿主体专业4个、其他专业5个,在校生5000多人。   建校36年来,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企业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创造了良好的办学声誉。1993年,学校成为山西省合格技工学校;1995年,成为“煤炭部门标准化技工学校”;2007年,成为山西省重点技工学校;2010年,成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13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单位。示范校建设内容包括:采掘电钳专业、矿井通风专业、井下机电专业、矿井运输专业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和“以培养煤矿安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项目。   两年来,学校努力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在四个重点专业建设的带动下,构建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新的课程体系,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创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凭借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型,基本完成了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各项任务,并日益发挥出示范、引领和辐射的作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增强教师综合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夯实人才培养基础的关键。建设期内,学校完善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建立了教师进修、下矿实践锻炼、进修培训等教育平台,多渠道促进教师素质提升,从而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学校制定了《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骨干教师选拔与管理办法》、《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顶岗)锻炼管理办法》和《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对教师的培养进修和能力提高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通过师资培训,合理配置教师结构。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示范校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制度的促进和激励,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学校还积极组织各个层级的培训。建设期内,有90余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级以上组织的教师培训;全部教师都参加了不少于一周时间的校本培训;60多名教师到煤矿企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学校还输送十多名优秀教师到中国矿业大学进行学习进修。经过培训进修学习和下矿入企锻炼,逐步打造出一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双师型”教师达到了全部教师的85%以上。   依托阳泉煤业集团的优势,制定了专职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双向挂职交流制度。学校常年聘请阳煤集团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每年也委派一些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通过矿校交流,构成了学校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校园文化是反映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理念、精神追求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学校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根据学校煤矿办学的鲜明特色,在示范校建设中确定了“以培养煤矿安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项目。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安全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为着力点,运用先进的方法,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除建立了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外,还根据煤矿井下专业的特点,汇集了《安全制度汇编》,编制了《安全教育手册》、《“手指口述”汇编》等,将各种安全培训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使煤矿井下专业教学融入了“安全为天”的意识;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对校园环境、校园标识、各种教书育人的设施等文化硬件进行了美化亮化,并赋予其文化内涵,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教育引导师生树立“崇德爱企,安身立能”的核心价值观和“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忠诚事业、乐于奉献”的理念。学校聘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蔡廷军、李国栋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根据二人的成长经历,提炼出他们的职业精神内涵,进行了班级冠名,并创建了以二人名字命名的教研工作室。一方面由他们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也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制度文化方面,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修订了《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15套制度汇编。这些制度正有效地促进着学校的科学发展。   学校通过对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办学理念、安全理念、服务理念的整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通过开展文化讲座、主题班会、主题广播、校报专版等形式向广大师生进行宣传教育。编制了《职业素养与煤矿安全》德育教材,创办了校报《阳煤职教》。通过提炼班级文化,环境文化来培养广大师生爱企业、爱校园、爱班级的意识;加强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安全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积极有效地宣传使校园文化成为全体师生的信念,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通过挖掘学校文化精髓,提炼校园核心文化和建设校园景观工程等,进一步优化了学校文化及环境,营造了校园文化、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相互融合于一体的文化氛围。   结合企业用人需求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围绕示范校建设,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学校对阳煤集团所属的主要煤矿进行了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在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矿山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学校的办学专业。其次,学校对重点建设专业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技能要求、安全要求和岗位标准进行了整理归纳。对学校重点专业所覆盖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提炼。从企业专家对其职业生涯和工作成长历程的描述中,提炼出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会同企业专家、教育专家一起将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内容。最后,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岗位技能要求以及学习内容要求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保证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岗前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学校在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上实施一体化教学,大胆开展教学模式创新。具体做法是:参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把生产环境引进课堂,通过创设情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尽量真实的生产环境,以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坚持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以此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以人才培养对接人才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构建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建立起由行业、企业和学校多方参与的课程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修订了二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标准,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型校本教材13本,编写了19门校内实训指导书。新开发的校本教材经过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的论证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标准构建、学校企业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改革学校的评价模式。按照岗位标准和新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专业教学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改变了过去主要以掌握知识多少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初步构建了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多方共同参与、多角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机制。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四个专业分别组建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和部分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制定了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出台了相关的制度,由此搭建起了校企合作的新平台,使校企合作有了制度和机制的保障。   学校与阳泉煤业集团所属的9个煤矿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矿校技术力量交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以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形成了以阳煤集团长期发展规划为导向,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多年来,阳煤集团承担了学校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并且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全部分配到了阳煤集团所属的煤矿企业进行就业。学校从阳煤集团各企业聘请的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讨;学校则每年为企业职工提供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服务。   学校还参与了阳煤集团的一矿综采机械实训厂房、新景矿井下模拟实习基地的共建。这些实习实训基地的建成,不仅满足了煤矿企业员工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而且也为学校校外实训提供了保障。学校还会同阳煤集团新景公司一起与重庆大学合作,共同开发煤矿通风虚拟仿真系统。新景公司将该系统运用到生产管理中,学校将其搬入课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校还与阳煤集团几个矿的“大师工作室”进行合作,由专业教师和学生团队共同参与“大师工作室”的技术研究项目,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教学中,学校借助企业实训设备的优势,进行岗位教学;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基地完成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和实训课件的制作,实现实训基地的合作共享。   回顾两年来的发展历程,学校正是抓住了示范校建设这个难得的机遇,以提高教师能力带动学校的内涵发展,以校企合作拓宽学校的办学渠道,从而使学校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学校校长马宏福表示,学校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树信心、讲奉献、换思维、促改革、求创新、谋发展、抓落实”的二十一字方针,以示范校建设为引领,以内部改革为动力,以推动发展为主线,强化市场意识,强化制度建设,强化队伍素质,强化培训质量,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夯实办学基础,力求在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上做出更大贡献。(余海录)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办培训学校的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