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提问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案例上傻乐的学生,原以为是渣,但学生给他上了一课!这个短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的做法错了么?
我是天津市某211高校的一名老师,今天在上大课的时候,坐在最后的一个学生离开座位,弯着腰从后门离开教室。别的同学没有注意到他,但是我看到并叫住了他。我问他干什么去,他说肚子疼要上厕所。于是我只好不情愿地让他去了。过了二三十分钟,第一节课下课之后,他还没有回来,于是我就到他的座位上把他的书包拿走,放在讲台上,暂时替他保管一下。结果他第二节课还是没有出现,很明显是翘课了。下课的时候,他的同学来到前边,跟我说翘课的人让他把书包拿回去(很多同学证明,的确是翘课者拜托同学拿回书包的,不存在冒领之类的问题,何况书包里也没啥贵重物品),我不愿意给他,坚持让他本人来拿。最后在他同学的一再要求下,我不情愿地把书包给了他同学,并记下了他的姓名和学号。 但是好像我听说有很多人对我的做法并不满意,因此想来这里问问大家,我做错了什么吗?
按时间排序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有感而发,特地来答。
1老师没有错,“教不严,师之惰”。老师这么做,是想给他一些必要惩罚来让他明白自己是做错了,改正。并警示其他学生不要这么做。
2现在中国大学生,普遍更会“来事儿”。我们很多人是独生子女,与以往个时代同龄人(封建时代大背景下的多子家庭,讲究顺从)相比,获得的宠爱,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多的。这样,自我,不羁等性格被发扬的很好了。(不是说这些是贬义性格,要看场合,人事方面是否需要。)所以是受不了一丁点的责备,管教,训斥,不然我们便觉得:“那个老师脑壳有病”。
3非专业课不被重视,认为“它与毕业,工作,前途无关,或对其没有帮助”。所以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等成为普遍现象。(还有可能因为听不懂这门课,便不重视。比如我学翻译的,为了博雅教育,上物理课
4当然是因为年轻啦~。所以没有意识到一些东西的重要性。比如:不骂人,不说脏话,上课(上班)迟到.........还有男生要面子嘛,年轻气盛的,就天不怕地不怕,想想也是莽撞的可爱哈 。
5同学们普遍反感,除了和这个男生有以上相似想法,还有就是:不说几句坏话附和,会被认为异类,不和群的。更多时候,大家只是吐个槽,大学生嘛,美好悠闲又纯净的时光,不瞎做点事情,说不过去。
6我们这一代中国小年轻们,正生活在一片由前人心血浇灌,骸骨铸就的国土上,正挥霍着glow youth(特别想用glow来形容青春,绚烂明亮的,烈火燃烧似的,差点就扇闪瞎狗眼的),我们不陈旧迂腐(虽然有时过于自我和激进,但该懂的事还是懂,不要再说90后,00后脑残,荒废,堕落,不听劝等等)我们活泼独立(奇怪的词语搭配),所以前辈,长者,请用一种宽容鼓励的心态看待我们吧 。最后,再安慰老师一下,虽然为学生付出,但也要承受我们的叛逆期残留。
作为大学教师同僚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结论是,从这个问题五花八门的答案中,我能看到很多人在客观地分析双方的做法,但也看到很多自以为是的人在表达对题主做法的批判,试图将大学课堂翘课合理化,甚至不惜对题主根本没有表达的情况加以猜测,如质问题主科研没做好,课堂没吸引力等。我相信这部分人里就有很多正是学生身份的人。我对这些人表示悲哀,因为在老师呕心沥血的教育下,他们居然没有学会如何理性讨论,如何推己及人,以及如何做到一个学生的本分。在他们的眼中,根本就看不到老师如何通宵达旦备课来争取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看不到为了一个行业中的新发展而去大量查阅书本上没有的信息,看不到许多老师在科研和教育之间痛苦地寻求平衡点,更看不到老师为了提高学生上课接受程度而作出的各种努力。他们只看得到书本上那些一看就觉得烦的枯燥知识,只看得到自身作为90后而贪图新颖和娱乐精神的天性,只看得到高中努力上了大学就可以好好玩4年,只看得到一切就应该顺着自己的想法来运行,根本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和付出,哪怕这个人是引导自己学业的教师。开玩笑,我可是掏钱来学习的,我是消费大爷,什么狗屁学生守则,什么狗屁校规校风,什么狗屁制度狗屁知识,只要我不喜欢的我就把他踹到一边,是这样吗?再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我认为题主的做法没有明显的问题。首先,作为学生的逃课者事先并没有和老师进行沟通,这是不诚。没有跟老师讲清楚逃课的真实原因而谎称拉肚子,这是不实。在事后让同学来代领书包而非亲自出面,这是不仁。作出以上行为后甚至没有跟老师道歉,这是不礼。试问,一个连诚实仁礼都做不到的学生,你还期望他真的能在走出校园之后还能被这个社会分工体系所接受么?我希望题主所描述的学生和对该学生表示支持者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对于题主来说,我的建议是做好你的本质就行了,只是有些时候在面对网络中的群体暴力时自己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请不要就此灰心,对大多数的有良知和良好作风的学生感到失望。至于教育风格,请选择你自己最擅长的一种,毕竟教育在目前来说还是一种普及的工作,很难做到让所有人都同时满意,但也不至于为了迎合谁就去降低自己的标准。希望题主不忘初心,为你的学生带来更多的优质课堂体验,也希望题主的学生能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早日与老师达成和解。噼里啪啦打了一大段话也没怎么检查,可能带了些情绪,请各位看官见谅。同时选择不匿名来表达对题主的支持。就算会招来很多骂声,那又怎样,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的前途,这不就是教师的天职吗。
当一个老师意识到自己课堂是否健康和抬头率没有太大关系的时候,他本身就会自动忽略这些让他本人不爽的个别不端行为,因为他需要做的就是私下反思:我该怎么样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而非过多的将自己在教学上的“无能”(抱歉,有点夸张了),归咎于逃课的学生身上. 当然,就是再有趣的老师,也会有逃课的学生,但是老师的一部分职能也是尽可能的挽救那些逃课的学生啊!以上,其实是对有追求的老师的过高要求如果老师觉得自己其实是一般的老师的话,那就自动的接受目前的大状况:面对学生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你我心照不宣的中国高校的状况已经快被吐槽烂了!其实,最痛苦的就是介于两者之间,而你又缺乏对上课出勤率的认知格局,最终纠结的是自己,而不是习惯体制的学生!当然看到老师这知乎提问,已经表明老师对这种状况的质疑达到了一定程度,只是缺乏对问题的隐性理解所以我个人愚见:所以这种极端的状况,结果大都是感动了自己(给自己一个感觉,看,作为老师我他妈就是比别的老师尽责),恶心了别人(除你之外的其他人就会觉得你太,年,轻)
天津话有事儿逼这个词吧?这词什么意思,我不懂。我记得有个之前有个学长讲到大学逃课这个事儿啊。他这么说:大学期间没逃过课,不仅不值得骄傲和炫耀,反而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因为你上了四年大学,居然没碰到一件比上课更重要的事。(原话记不清,就这个意思)还有些老师啊。特别是上那些乱七八糟的选修课的老师。教的不成就别耽误学生上自习不行吗?说的好像学生找不到工作,考不上研你们关心似的。
曾经想过,自己当老师的话要玩着花样点名,上课点,课间下课点,抽点,下课签字签一个走一个。哈哈。曾经曾经。
天津211幼儿园「小明,你想说什么?」不知道过了多久,讲台上终于有人注意到了坐在最后一排的小明表情痛苦的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一只小手颤抖的竖在课桌上。「阿姨,我要拉屎」「自由活动的时候为什么不去?自由活动时候干什么去了?又去跟XXX疯玩儿去了吧?自由活动的时间就是安排给你们处理所有影响上课的个人事物的时间,尤其是上厕所。blah blah blah blah 我现在不让你去上厕所不是惩罚你,是为了让你记住……」「老师,小明拉裤子了」当然了,现在幼儿园已经不敢这样干了,这样干家长早就打到幼儿园里来了。所以说白了你不就是欺负人家家长住的远吗? 这里分割线当然了,上面是开玩笑了,毕竟你并不真的是天津211幼儿园。你毕竟还是在211高校的,你毕竟还是在培养国家的栋梁的,所以不能拿你和幼儿园相比。你干的事情比幼儿园的事情严重多了你知道吗?
用教育中学生的方式来教育大学生,难免会出问题
一般上课一般的老师特别重视学生态度。比如点名。早退迟到。而课上的好的却没有这个烦扰。因为不听是学生吃亏
错不错不重要,只要期末不给挂科都是好老师。
作为大学老师,做着幼儿班老师不得不做的事(全力看住孩子),只想说一句,no zuo no die啊
就因为有你这样的老师,中国的大学教育越来越像高中教育
别拦我!让我来! 很奇怪……211非985学校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而且一般还都是本校毕业,在外校读了个硕,博士都没读的!或者本科毕业的行政老师!作为经常翘课,外加上课听音乐,看视频的孩子表示,一些老师弱爆了好吗? 别打我,听我细说。上周四,在课上看视频,被老师发现,喊到“出去”,后他对同学解释了一通“我最讨厌别人在我课上戴耳机”〈听别人说的,当时他说完我就出去了〉。他是本校本科毕业的行政老师,来上专业课。不知道他知识有多渊博,反正课堂上没有表现出来就是。闲扯一通中国文化,面带炫耀的“推荐”费孝通,晏阳初的书。没错,一副你们没读过几本书的样子。实在无聊……感觉大约是让初中老师重来讲一遍二元一次方程解法……好吧,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真是太(TM)无聊了……一个小东西掺杂着一大堆水话,够我看几页书了好吗!本身是社会科学类,从大一到大三,不知道多少个老师说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其实,高中已经知道了好吗……费孝通,梁漱溟,晏阳初他们的书已经看遍了好吗……我们做的关于他们的学生课题都快结项了,你还在介绍个鬼啊……对了,突然想起一个老师(其实她上课挺好的),对我们说“你们双击windows对话框,可以最大化或最小化哦,以后你们别点击右上角了,双击显得是高手………………”老师,你信不信我这个学文科的分分钟给你撸一串对话框的代码出来……也有厉害的老师,选课分分钟抢光,120人班活生生去了150+人。私心想,在高中对老师的是要生动有趣,在大学,老师啊,咱能不能讲点干啊?用抬头看你来粉饰太平,当有学生出现“不端”举动,加以不好好学习标签,不应该自己反思一下?Ps:其实我比较担心高等教育,本班上什么课看什么书,只知道抬头做笔记,没有自己主见,甚至不敢质疑老师是不是讲错的将继续深造,成为下一代老师。而真正有情怀,有知觉,有目光,有胸怀的人都到社会去了……
如果老师的课不是很水的那种,又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鸡肋课程,那么该同学无故逃课,还没有正当理由,那就完全值得挂科。如果逃课去学习其他东西,稍微情有可原,毕竟大学吗,来就是为了学习。如若逃课去打游戏,那就罪加一等。另外:老师,你要理解,大学里的一些课程那是设置得多么不合理,不上吧,老师恶言相告,挂你科。上吧,完全就是听老师如何讲段子,耗时间,看了无数无聊视频,老师从不剪辑。无奈呀老师,你要理解,如今一些老师上课完全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水。老师,你也要理解,如今的大学有很多体制问题,不是靠一两个负责任的老师,和一些听话的学生就能解决的。
题主认真负责的精神真是天地可鉴。。。然而,作为某特殊大学中的学员,,,我只想说地方大学真的太浪了,(?_?)地方大学真的太浪了,(?_?)地方大学真的太浪了,(?_?)然而不知道是该表达羡慕还是庆幸。。。题主,随时建议你来我们这儿玩[认真脸]
现在大学老师有多少不是PPT复读机?离了PPT还能正常讲课的还有多少?
都是成年人了,学不学、学什么、怎么学,都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了。大学本就应该以自学为主,老师的角色只是为学生打开眼界、介绍更大的世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至于那个世界学生想不想去、想走多远,应当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就好。世界这么大,需要探索的东西那么多,没人能学尽世间知识的。学会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才最重要。感谢曾经对我睁只眼闭只眼的老师们。
你并没有错。就是因为中国觉得你错的太多,所以大学生才越来越不值钱。混都能毕业,怎么会值钱呢?
大学生有权利选择他愿意做什么,毕竟不是小孩子了,但是他需要为他的选择失去一些东西,因为他没学习而造成的挂科,老师肯定不能扣押书包还非得让他来领,大家都是成年人,用成年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您撞枪口上了。
看到那些点赞多的,终于知道为什么现在的老师对于学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中小学生校内使用手机的弊端
中小学生校内使用手机的弊端
&& 时下不少中小学生都带着手机走进校园,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手机的日子好像是没法过的。对于不少家长来说,也觉得理所当然,所以也就默认了这种所谓的时尚和表面上的方便。更有甚者,个别家长还慷慨解囊,尽量满足子弟的要求,几千块钱的手机也照买不误,只要自己的子女开心就行了。当然,有些学生的手机是家长作为给孩子考试成绩优秀奖的奖品的。     
&&&据了解,多数学生给家长说要用手机无非是以下几种理由:1.有事时方便与家长沟通;
<span style="COLOR: #.学习过程中有时要在网上查资料;
3.学习压力太大,有空要自我娱乐放松一下。
& & 然而,家长了解的只不过是表面的假象,真正的危机和隐患正是从有了手机才开始的。家长的本意是方便和子女沟通和交流,有事也可以图个方便。但事实上,据老师的观察和了解,中小学生的手机主要是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偶尔给家长打电话(一般是高一新生阶段,以后就越来越少了);
2.同学之间互发信息;
3.用手机玩微博或微信;
4.用手机上网聊天或玩游戏;
5.用手机看那些无聊的网上信息,可能接触一些不文雅的黄色信息或视频;
6.方便网购,部分学生几乎天天都好像都有快件可取;
7.个别学生甚至拿来充当考试的作弊工具或赌求投注的手段。&
& &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时间段:&
1.在课间休息时(个别学生上课也在玩);
2.在宿舍午睡或晚睡前;
3.晚睡熄灯后(躲在被窝里继续玩);
4.在自习课或晚自习时;&
5.午餐或晚餐后。&     中小学生玩手机的主要害处:&
1.大量浪费课余学习时间。只要随便统计以下,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令人吃惊的时间数字,那就是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大概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如果每周按五天计算的话,一星期下来,就白白浪费了差不多五个小时。如果把这五个小时花在学习上,能做多少作业或能看多少页课外书呢?长此以往,毫无疑问,学生的心思就必然依恋着那部“亲爱”的手机,而不是亲爱的“双亲”了。&
2.严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学习。由于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场所是在宿舍,所以就变得更加放纵自由,经常还有可能玩到三更半夜,结果第二天起来就得了一个“红眼病”,上早读课时连眼睛都睁不开,上正课时,活像一只“病鸡”。试问,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学习又哪来的精力和保障呢?&
3.直接影响身体。一是影响正常的身体休息时间,导致精神状态不佳;二是影响视力,导致视力越来越差。&
4.容易养成手机依赖症。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手机,甚至因为滥用手机而误入歧途。
5.淡化亲情。由于长期受手机的影响和控制,结果心目中唯有手机最亲,即使回到家里用餐或亲友相聚时,都是属于低头一族,完全把正常的亲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置之脑外。长此以往,就根本没有什么亲情可言了。&
& & 说到这里,亲爱的家长们,应该清醒或者有所觉悟了吧!依我看,中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真是百弊而无一利。本来,学校在很多地方都安装了磁卡电话,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电话也是公开的,所以从联系和沟通这个角度来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 & 有鉴于此,学校是明确规定学生是不允许带手机回校的,但很多家长都不配合,相反,还充当了幕后的“供应商”。给子女随便说上几句就心软了,到头来受害的不但是子女,而且连父母本身也将终身后悔。希望家长们在这个问题上三思而行,千万不要因小失大。给了孩子一部手机,却葬送了孩子的美好前途,哪又何苦呢?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越来越普遍,成为学校管理的难题 &          手机进校园,堵还是疏?  新闻回放:近日,广西平南一所高中开除20多名学生,原因是学生违反校规,带手机进课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同时,手机的使用者也趋于低龄化,中小学生上学该不该带手机,该怎样管理?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的观点并不相同。这也是目前日常管理中最令学校头疼的问题之一。       & 中小学生上学该不该带手机?& “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北京海淀区中关村某小学班主任王老师认为,学校应加强校园使用手机管理,应禁止或限制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 王老师介绍说,她在上课时就发现,不少学生年纪小、自制力差、好奇心强,玩手机着迷上瘾,甚至在上课时也掏出手机玩游戏、发信息,同时一些黄色信息也借助手机短信流入校园,造成学生的学习精力被分散,学习质量下降。“据我了解,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小学都反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此外,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内,还极易形成学生在手机消费问题上的攀比心理。因为手机型号不断更新,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态。 但对此“禁令”,学生和家长却很矛盾。“我带着手机,就为放学有事情可以与父母说一下。以前没有手机,有一次学校有事晚上快7点才回家,急得我妈我爸都快报警了。”北京海淀区某中学学生张玲说,带手机主要是为方便联系家长。当然,家长也为方便联系子女,心里踏实。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同时,手机的使用者也趋于低龄化。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该堵还是该疏?近日,一则某中学“高二学生私带手机,教师搜出摔烂”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这也是目前日常管理中最令学校头疼的问题之一。  对于摔碎学生的手机,这种简单、过激的行为,还会产生示范效应,给学生脑海中留下“粗暴解决问题”的处事态度,使师生关系降到冰点,进而在全班乃至全校学生面前失去人脉,后果很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疏堵结合才能化险为夷。其实,换一个角度思考:手机也是课程资源。有许多手机功能,大人未必会有小孩子却很熟练。学生使用手机是必然趋势,因此要引导学生将手机作为学习的工具,促进自身的发展。  诸暨市店口镇校的杨老师说:“工作量是肯定增加不少的,这个问题不可回避,时代在进步,我们读书时,知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语文书和常识书上的,手机、电脑更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就连我读大学时学电脑时也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天自己买台电脑啊!现在家庭有两三台电脑闲置着。我们教师也好,家长也好,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化险为夷。” 他介绍说,他在上课时就发现,不少学生年纪小、自制力差、好奇心强,玩手机着迷上瘾,甚至在上课时也掏出手机玩游戏、发信息,同时一些黄色信息也借助手机短信流入校园,造成学生的学习精力被分散,学习质量下降。据他了解,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小学都反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 杨老师说:“我作为一个老师,也是一个初三学生家长,我女儿也吵着要手机,说是班级里许多人都有!学生带手机进学校这是新潮流、新时代的产物。应该疏堵结合才能既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诉求,有能解决学生分心的尴尬现状。家长需要随时能联系上孩子,孩子要用手机上QQ联系同学,联络感情,老师其实也需要上网查找关联知识、拓展知识。同时,家长也怕孩子上网影响学习,学生怕没有手机就OUT了,教师怕学生上网抄作业。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啊。邻居家哪些读高中的学生都有手机啊,很难说服。学校是规定不能带手机,但是这又管什么用呢!大多数家长都买的,尤其是读高中的,几乎人人都有啊! 初三学生即使在学校里不玩手机,一回到家里就手机不离手,所以我们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 家长是出于怎样一种心理要给孩子买手机呢?第一,联系方便,接送时可以催促孩子快一点,孩子有事情随时可以打电话回家。第二,有些家长也有攀比之心,同时担心自己的孩子落伍,或者引出其他孩子的歧视来。第三,经不起孩子三番五次吵闹,经济好了,反正也不在乎这点钱就买了。第四,现在的孩子大多有些任性,万一有点什么事好随时追踪联系。有些家长只好买来手机,不让孩子带去学校,回到家里给他玩一会儿。有些家长想买个便宜的手机给孩子,孩子根本不要,只要苹果或小米等好手机。有些家长与孩子约法三章:如果学习提高了说明有助于学习,容许经常带着手机;如果学习成绩下降了就限制使用;如果发现一次在上课时上网聊天等影响学习的情况就不容许把手机带去学校一个星期,第二次发现就禁止带去学校一个月,底三次发现就禁止带去学校一个学期……如果出现更严重现象就收回手机。& 杨老师说,他为那些与孩子约法三章的家长点赞!他女儿下半年要读高中了,也想和他女儿这样约法三章,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有可以约束她,把手机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当然,这个要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形成默契,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这个就像玩电脑一样,他家里也有两三只电脑,但是他每个星期都规定了女儿玩电脑的时间,不论她怎么说,时间一定要规定,同时不定期去抽查,看看她在电脑上干什么,随时掌握信息。把电脑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学校也可以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但规定在教学楼等教学场所和学习时间不得使用,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和时间可以使用手机,这样也方便学生临时查找资料。学校把什么时间该用手机,并该用手机做些什么事情告诉学生,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了。这个问题其实家长一直都在纠结,学校老师也在纠结,各自都有一些想法,关键还是教师家长加强联系,共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疏导创新的方案来,要疏不要堵,因势利导,学校家庭一致行动,和学生约法三章,共同监督,学生能遵守的可表扬奖励,有违反的视情况加以限制,一定会皆大欢喜!(本文作者系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弘毅小学教师 杨守彬)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身着校服的学生从校园内潮水般涌出。三三两两的队伍中,不时有同学从口袋中掏出手机,打电话、发短信,也有独自一人边走边摆弄着手机的,还有一些同学说说笑笑走进了学校附近的饰品专卖店。这个场景,每天都在州内不少学校出现。手机,现在已成为很多中小学生不离身的物品了,小小“手机族”的队伍日渐强大起来。到底中小学生该不该在校内用手机呢?为此,记者走访了一些学生、家长和老师,各人的看法不一。&学生:手机是必需品。在西昌市一所小学旁的饰品专卖店,两个14、5岁,身穿校服的小女生正在琳琅满目的手机链前精心挑选。“我觉得这个粉色小猫咪的链子好漂亮哦,和我的新手机很配啊。”“你来看看这边,有个粉色的手机壳也好好看,可以一起买哈。”营业员告诉记者:“手机链、手机壳之类的相关产品都卖得很好,学生是我们的主要消费群体,平时放学的时候,很多附近的学生都会过来逛一下,周末时来就更多了。” 超强雷达通信员工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学生每年购机量日益攀升。一位手机导购介绍,学生在挑选手机时,都是倾向于功能比较齐全且外形时尚的手机,比如价位在1000元左右的步步高和OPPO音乐手机卖得就比较好。一些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手机并不受学生欢迎。 “在我看来,手机是我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学习上不懂的可以及时和老师、同学取得联系,而且现在的手机很多有电子词典的功能,遇到不会的单词还可以在手机上查找。在学习疲劳的时候也可以玩玩小游戏,听听音乐,放松自己。”西昌二中初二女生小敏告诉记者。 在遇到西昌一小五年级学生罗江秋时,她正在放学的路上边走边玩手机。她告诉记者:“我们班有四、五个同学都有手机,但我们上课时都不会开机,如果上课耍手机,老师会把手机没收了,然后喊家长来取。而且老师说手机对人体有辐射,尽量不要用。我平时都不怎么开机。一般都是放学后要出去耍才会用手机给家长请假。”家长:自我约束很重要。相较于学生们对手机的青睐,家长对于孩子用手机的又有什么看法呢?采访中,家长的观点各执一词。一些家长表示,只要孩子自觉,自我约束得当,学习未必会受影响。 孩子在西昌市五小上学的李先生说:“我同意小孩带手机到学校,这主要是为了他的安全着想。如果孩子有事要晚归,可以打电话告知家长。但是家长在给孩子选购手机时,应该选择功能简单的,不能用智能手机,最好只有通话功能。我给我家小孩买的就是两、三百元的手机,每个月除了月租费用,就只有几块钱的通话费。” “我认为没必要强制要求不准带手机,我儿子的手机是他用自己的压岁钱买的。我相信他的自制能力,应该不会在上课的时候耍手机。假如小孩有点急事,有个手机在身边还是方便一些。只要到了学校上课时将手机关掉,需要联系家人时才拿出来用,应该不会影响学习。”王女士说。 一些家长认为,手机带进校园,还是会出现不利因素。“我的孩子在州民中寄宿,学校禁止带手机到校内,我也支持学校这个观点。现在手机的功能太多了,几乎和电脑没啥子区别。孩子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理,如果孩子玩手机上瘾,这样肯定会分散精力,势必会影响到学业。”朱先生说。 一位王姓家长说:“现在小娃娃的攀比心理严重得很,手机越用越好,我看到好多娃娃都用的Iphone之类的高档手机,比大人用得还贵。我女儿看到她同学在用,也天天吵着喊我买。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哪里有这些先进的东西嘛,不还是一样过来了。所以我觉得娃娃就是不该用手机,不能养成他们相互攀比的心理。”老师:学生用手机弊大于利。采访中,多数老师表示反对学生带手机。认为一方面会干扰到正常的课堂秩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西昌一中许主任的反对态度是很坚决的,他说:“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因为很多学生拿着手机就会用来发短信、上网或是打游戏,上课的时候也在悄悄地耍,个别学生甚至用来作为考试作弊的工具。学校有公用电话亭提供给学生使用,如果学生有急事也可以向老师借手机,我们能够确保家校信息畅通无阻。当然,我们也很尊重学生的人权,如果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使用手机,通常情况我们都只是叫他们及时关机,一般不会没收。” 西昌二小的赵静老师说:“我们没有明文规定不准学生带手机来学校,学生带手机的还比较多,每个班有手机的人数多的有三十多人,少的都有十几个,老师也没办法制止。我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娃娃还小,很多家长也不放心,配备手机方便和娃娃随时取得联系。小学生的手机通常都是家长淘汰的,都比较陈旧,没得好多新功能,学生也只是在放学后联系家长。课堂上是不允许开机的,如果发现了,第一、二次我们会给予学生口头警告,如果有第三次,我们就会没收手机,叫家长来取。通常,学生还是很听话,在口头警告后,都不会再拿手机出来耍。” 同时,也有老师表示:对中小学生带手机上学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应客观地看待新事物,一味禁止他们使用是不现实的,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根本的是要整体提升学校德育水平和教育方法,正确引导,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的心态科学规范的使用手机。如果你是一位中小学生家长,是否会给孩子买手机?如果你不想给孩子买手机,但孩子非缠着要,你该怎么办?如果孩子有了手机之后,整天玩手机,你又该怎么办?如果你是一位教师,面对学生们带着各种功能的手机进入校园,是反对还是赞同?你认为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是超前消费还是与家长进行联系的必需品&&&&现状调查:半数学生有手机。“早上,我们政教处教师在门口检查时没收了2部手机。那两个孩子说是忘了放在家里才带来的,看来是平时用手机用习惯了。”记者面对第一个采访对象——庆元二中政教处主任吴志勇时,得知了这样一个事例。他坦言,现在校园手机的普及率比想象的还要高,由此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学校监管也越来越难。&&& 记者随机采访了该校的几名学生,他们纷纷表示很多同学都有手机,但学校管得严,没带进校而已。问到手机作何用时,多数受访学生都说用于联系、聊天、上网。&&& 令人堪忧的是,从走访几所学校的情况来看,记者发现学生用手机呈现用户群年龄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多的趋势。县实验小学三年级段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她所教的班有50多个学生,有手机的同学占了一大半。除了低年级少数学生用与家长绑定的学生机外,其他高年级学生普遍用成人手机。&&& 另外,记者从几家手机店了解到,近年来,学生购机量日益攀升。“学生在挑选手机时,都是倾向于功能比较齐全且外形时尚的手机,一些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手机并不受学生欢迎。”据立方手机店销售人员介绍。&& 据了解,无论哪家通信公司,只需拨打客服热线或者发送短信即可开通上网服务,并没有为未成年群体开设特别的过滤手段。因此,很多学生开通了上网功能,用手机聊天、浏览网页和看电子书等。家长:矛盾中的思想拔河。给孩子配备手机,就是为了方便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动向。平时忙于工作的吴先生给六年级的儿子配了手机。如今手机成了父子俩不可或缺的联系工具。吴先生告诉记者,工作繁忙让他无法像其他家长一样接送孩子,因此他给孩子配了一部手机,每天上学、放学路上都会和孩子保持联系。采访中,几乎所有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家长都表达了和吴先生同样的看法:买手机主要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另外,还有家长认为一旦孩子遇到意外情况,也能及时报警。&& 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没手机怕找不着人,但有了手机又管不住。家住后田的黄小平给正读初二的儿子买了部手机。“手机是孩子要买的, 没想到孩子在课堂上也玩手机,这不,前几天我就被老师叫到学校。”黄小平无奈说。&&& 在单位上班的张先生也在为自己主动给儿子买手机的决定而后悔,他是因为曾遇到过雨天接孩子放学没接到人的紧张状况才给孩子买了手机,让自己随时能找到人,但结果总不让他满意。“有了手机后,打孩子电话,要么关机,要么不接,问孩子总说没电或是没听到,可一到月底,电话费倒是蛮多的。”张先生说,有了手机没发挥应有作用,还不如不用。采访中很多家长反映,自从孩子有了手机,总能发现孩子在做作业时不停摆弄手机,有时在玩手机游戏,有时边听音乐边学习,有时还和同学发短信聊天。教师:弊大于利,没必要用。比起家长的犹豫不决,在中小学生是否应该使用手机的问题上,学校的态度很明确:弊大于利,不提倡中小学生用手机。县二中黄梅香老师告诉记者,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用手机怎么说都是弊大于利。学生老说用于联系家长,但实际没有几个电话是给家里打的,多用于上网,同学间的交流,更甚者用于作弊;再说,学校提供的公共电话很多,学生不见得会打。所以从实际情况来说,学生没必要用手机,但现实中往往杜绝不了这种现象。&& 记者在走访多所中小学校时了解到,所有学校在开学典礼和班级家长会时,都会三令五申强调学生不要将手机带入校园,一旦发现立即没收。但这条禁令在学生眼中形同虚设。在校内时,学生都将手机开机后调成震动或静音,致使老师无法发现。&&“学校明确规定,学生不得带手机进校,带的主动上交给班主任老师保管,周末回家前再向老师领取;平时发现违规使用手机将其没收,并向家长说明情况。就算是这样,偷偷使用手机的学生还是屡见不鲜。每学期下来总能发现20多部。”二中政教处主任吴志勇说,中小学生的自制力普遍较差,使用手机的弊远大于利,而上网玩游戏、利用手机作弊、触发早恋等则成了手机“三宗罪”。采访中,很多老师还认为,由于手机发短信等功能具有隐蔽性,使用不当还容易引发早恋。再加上现在一些不法分子胡乱向手机用户发送垃圾信息,使一些有手机的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上不健康的东西,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此外,一些学生爱将自己的手机和同学的进行比较,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学生:不能“一刀切”。“为什么大人都说我们不能用手机,谁说我们只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县某中学初三学生小吴认为,老师与学校的观点有些片面,不了解学生使用手机的用途。“现在的手机有计算器、字典、词典功能,有助于我们查找资料。手机上网,还可以随时随地看新闻,了解时事,丰富知识。”小吴说。&& 对于禁用手机的问题,多数受访学生表示见怪不怪。“每到新学期就开始提这问题,我们也理解大人是为了我们的学业好,但学习全靠自觉,想学习的学生,即使有手机他上课也不会玩;而不想学习的学生,课堂里即使不玩手机,也能玩其它的。”某中学初二学生张某表示了对此问题的看法。“手机早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必需品了,让中小学生完全远离手机是不现实的,而且也容易造成我们与社会脱轨。”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的最多为此类回答。建议:“疏”重于“堵” 寓引导于沟通。“手机问题完全靠堵是没用的,要重于疏导,各方合作,加强沟通与引导。” 县人民医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雨华认为,对中小学生带手机上学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味禁止他们使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老师要提升德育水平和教育方法,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的心态使用手机;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多组织集体活动,让孩子尽量远离手机电脑;未成年人自身要学会心理暗示,尝试与同龄人分析交流,有想法问题时要主动倾诉,遇到情绪不好时尽量寻找积极方式消除,切不可过度寄托手机游戏、网聊等方法。&& 针对中小学生用手机问题,庆元论坛网友发表了各自不同的意见,基本分为两派:挺机派和倒机派。   挺机派&优悠:表示支持,就像电脑能玩游戏,更是学习的工具,就看怎么引导;再说现在有学生手机,挺好的。&“沉水匾”:只要手机功能有所限制就可以用。&赛云云:手机是生活用品,利于联系,能保障孩子路上安全,应该允许学生用。          && 倒机派&春风一家:明显副作用太大,正当用途小,反对中小学学生使用手机(特别是小学初中学生)!&Zjqy001:影响学习是小事,影响健康是大事,为了孩子健康让孩子远离手机辐射。&智慧@人生:用手机好不好,利与弊,要因人而异讨论,关键要看学生如何用手机。
编后语 :对于一件新生事物,是禁止还是放开,不能“顺其自然“也不能”想当然“,关键是要实事求是,“禁”要禁得有礼有节,让学生心服口服,“放”要放得有纪可束有限使用,才能化弊为利。& 在孩子最渴望爱、渴望被关注的年纪,很多家长却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而是把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玩手机。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对孩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一个小故事告诉你。
  回到家:女儿变了。忙碌了一天,下班刚回到家,就接到了女儿的班主任文老师打来的投诉电话:“思思很不像话,上课让她起来回答问题,她就当没听见。问她原因,她也爱理不理的。”
  女儿向来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这一点也不像她能做出来的事。我疑惑地望向她,从她脸上看不出任何端倪。我只好向老师道歉:“文老师,我这一时也搞不清楚状况。我先和她好好谈谈,好吗?” &接完电话之后,我忍不住问女儿:“老师说的是怎么回事?”我试图理解女儿的行为,“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妈妈知道你不是不懂礼貌的孩子。”女儿抬起小脑袋,瞅了我一眼,没有吱声。“妈妈只要一个解释,又不是要怪你。”女儿依然沉默。我叹口气道:“那你先想想。”
  我和女儿起了冲突。直到吃完晚饭,女儿仍然没有想和我说的意思,跑到电视机前看动画片了。我在她旁边坐下来,陪她看了一会儿,等动画片放完我耐着性子问:“可以和妈妈聊聊吗?”女儿嗯了一声,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的广告。“今天为什么不理睬老师呢?”我尽可能让声音听起来温和些,“是心情不好吗?”“嗯。”女儿漫不经心地回答,眼睛依然盯着电视。
  被人忽视的感觉让我非常难受。一直以来,我尽量平等地和女儿对话。女儿曾开心地告诉我,小伙伴们都羡慕她有个通情达理的好妈妈。而这次,我只需要一个理由,她却视若无睹,当我的话是空气,难道我平时太过于和蔼,反而丧失了家长的威严?一股火从心中腾地烧起来,我轰地站起身,一把夺过她手里的遥控器,啪地关上了电视,居高临下地对着女儿吼道:“你是怎么回事!”
  女儿吓了一跳,目瞪口呆地看着我,眼里闪过一丝惊恐和受伤。我心一疼,但依然保持着大人的威严,下命令:“马上回你的房间里去,想清楚你到底要干嘛!”她从沙发上弹起来,身影消失在门后,马尾辫一甩一甩的,全是伤心。我沮丧地坐在沙发上,一直没说话的老公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冷静点,你最了解女儿,应该相信她!”
是啊,我最了解女儿,她并不是冷漠的孩子,一定事出有因。我站起来,深呼吸,冷静下来后写了一张纸条:“宝贝,你不理妈妈,妈妈很伤心!之前冲你发火了,对不起,希望你原谅我。”我敲了敲门,然后把纸条从门缝塞了进去。
& 事情的真正原因:两分钟以后,门开了,女儿站在门口,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看到我,她立刻扑过来,抱着我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抽抽噎噎地告诉我事情的原因。原来,今天一起床,女儿就决定做一个实验—一谁的话也不理。
  我一边轻拍她的背,一边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实验?”女儿从我怀里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妈妈,我不理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很不开心?”我点点头,女儿又问:“我看电视的时候,不认真和你说话,你是不是也很不开心?” “是的,妈妈感觉非常难受。”女儿小声地埋怨说:“我也经常不开心!妈妈,你总加班,没时间陪我玩。”我叹口气道:“妈妈最近太忙了,但妈妈周末带你去公园玩了啊!”
  女儿跟里噙着泪花,扬起的小脸上满是委屈:“你没有陪我玩,玩滑梯的时候,荡秋千的时候,你都在一边玩手机!” &女儿的话如霹雳划过我的心田。现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也爱机成瘾,机不离手。很多次带女儿出去玩的时候,等得无聊,就拿出手机刷微信,发信息。不知怎的,想起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我带她去公园玩耍。她和别的小朋友玩得正开心,一次次大声笑着向我奔过来,阳光下汗水晶莹剔透,满眼都是兴奋,上扬的嘴角全是快乐,跑到我面前对我傻乐。直到我微笑着对她点点头,她才又像快乐的兔子一样蹦开了。
 我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紧紧地把女儿搂在怀里。孩子是那么爱妈妈,渴望妈妈的随时回应,快乐玩耍时也期待和妈妈分享。后来,女儿大了,我以为她不需要了。也许,女儿已经很多次向我投来期待的眼光,但都被我忽略掉了。
  我忽然明白了:“你做这个不理睬人的实验,是想让我也尝尝被忽视的滋味,对吗?”女儿点点头,怯怯地看着我。我忍不住笑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方法的确让我感受深刻。我拉着女儿的手,弯下腰,平视她的眼睛,真诚地道歉:“妈妈玩手机是不对。你能想出这个方法说明你很会思考.也很有自己的主见。你让妈妈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但是,下一次,你可以直接和妈妈沟通,别采取这样极端的办法,好吗?”
  女儿重重地点头:“明天我就去向老师道歉!”
  那个懂礼貌的女儿又回来了,我决定,陪女儿玩的时候关掉手机,享受高质量的亲子时光。1.现在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通讯设备了,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习俗要说是最顽固的了,然而在手机面前则变得不堪一击。& 春节6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新春佳节,向亲友派发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让派发红包从线下走到线上,一些远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上一份心意。今年网络商家推出了抢红包活动,给人们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欢乐。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当红包变成电子的,送红包变成了抢红包,表达亲情变成了全民疯狂抢夺,由大人给小孩的压岁钱变成了男女老少齐上阵,见面“新年好”变成了“抢了多少红包”,从前的走亲访友变成了一天到晚埋头在手机世界里。 &据统计,除夕至初五(共六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其中除夕当日收发总数达到10.1亿次,创下了历史新高。红包收发最高峰出现在年初一(2月19日)00:00-00:02,峰值达到每分钟有55万个红包被发出、165万个红包被拆开。这就是2015年中国春节的一景。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5.57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交流方式不断更新。而在今年,借助微信红包这个新“交流工具”,手机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人的过年方式。& 有评论说,回头一看,今年过年的意义就是抢了几块钱的红包。结果,亲情没时间叙,佳肴没心思品,文艺节目没时间欣赏,说好的游玩计划也都挪用在投入轰轰烈烈的全民抢红包浪潮之中。& 美国科幻电影中,硕大的机器人拥有智能,操纵奴役人类,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然而巴掌大的智能手机则正在控制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主宰了人们的生活,使得人们不知不觉变成了躲在手机背后那些人的玩偶,这一天已经悄悄来临。2.从文艺作品看,手机带给我们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可以交心的朋友,但是却很难有一个可以交换手机的人,因为每个人的手机里边都隐藏着一个“任性的你”。手机生活给新时期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最近这些年,从电影大片到小品相声,有很多精品是以手机生活为题材的。人们由此可以管窥手机给我们到底带来了什么。 &2004年的贺岁片就是冯小刚的电影《手机》,它从多侧面刻画了这小小的玩意儿是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手机让人们交际方便了,可是猜疑也多了,说谎多了,感情出轨多了,家庭破裂多了。最后,男主角严守一终于认识到都是手机惹的祸,就无怨无悔地把手机扔进了火炉,因为他还愿意做个好人。其后,冯小刚在《非诚勿扰》中继续演绎手机的故事。在豪华游轮上,美女笑笑决定接纳秦奋的求爱时,她第一个动作就是把秦奋的手机扔进大海,那意思就是,你既然爱我,就不再需要这玩意儿了,免得在外边拈花惹草,顺便也把秦奋的花心史一并扔掉,两个人开始新的生活。&  2013年,易中天在中国科技大学讲《历史的底牌》,也不忘记拿社会流传的手机段子来增加趣味。他说,以前的人结婚是交换戒指,现在的人结婚则是交换自己所用的手机。在庄严的教堂里,牧师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宣布“现在男女双方可以交换手机”。一个新郎官是否有这样的勇气说:“亲爱的,给,这是我的手机。”估计这么乖的小伙子不会很多。& 手机弄得人一天到晚神经都绷得很紧。冯巩的小品《爱的代驾》里,美女何达达一见面就对冯巩拳打脚踢,嘴里责怪道:“你死哪了?电话也不接,短信也不回,网络也不上。”处于恋爱关系的男女,一方不要说几天不回话,就是几个小时没反应,问题就很严重,就会成为可疑对象,就得把问题交代清楚。现在人们已经失去了“清静的权利”,得始终紧张地关注着手机。一个人关了手机就等于“失联”,这期间恋人会疑心,亲人会牵挂,朋友会好奇。安静几个小时的代价就是事后说也说不清的麻烦。& 郭冬临的小品《一句话的事儿》讲出了手机的另一个重要特性,你独处时手机是“私器”,可是有别人在场时它就成了“公器”,手机的一切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郭冬临跟太太丽丽正在亲热,突然郭冬临的手机响起,他一下子惊跳起来:接吧,担心是女士打来的,怕引起误会;不接吧,问题就更大了。两害相权选其轻,郭冬临只好硬着头皮打开手机,一听是哥们儿打来的,情不自禁地叫道“是男的”,这才逃过一劫。当今,不少男士都有类似郭冬临这样的历险记。郭冬临的小品也讲了这么一个道理,手机常逼着人说谎。一个人打开手机,对方的第一句话往往是“现在你在哪儿”或者“现在你在干什么”。如果你不想告诉对方真情怎么办?总不能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我在哪儿”吧。一个从来不说假话的人,可能在手机的逼迫下开始说谎给自己编故事。& 跟酒瘾、烟瘾、赌瘾、毒瘾这些形形色色的病症相比,“手机瘾”是传染速度最快、感染面最大、最难控制的一种现代病。互联网让很多人出现了网瘾,然而网瘾毕竟受空间和设备限制,人一天到晚总不能背着电脑到处走吧。可是自打智能手机普及以来,你走哪儿手机就跟哪儿,连睡觉都还陪伴在你枕边,所以别的瘾都是离散性的,唯独手机瘾是连续性的。今年北京春晚有个小品叫《开会请关机》,老板开会讲今年的效益显著下滑的问题,可是四个男职员却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没有一个人理老板的茬儿。老板无奈散会,自己却情不自禁地拿起一个平板电脑来排忧解闷。这恐怕也是当今不少单位部门的真实写照,如果一个公司里人人都活在手机世界里,后果可想而知。 &手机使人们的交往方便了,朋友似乎多了,但是同时也冲淡了友情亲情。& 2014年春晚有一首歌叫《群发的我不回》,唱的是你收到的漂亮动情的手机祝福背后可能就是没心没肺,有的是去年的陈词,有的是别人转发的。这样靠手机维系的友情就变得没有任何人情味,成了弹指一挥间的例行公事了。&任何现代发明都有利有弊,那么,手机的利弊到底应该是三七开还是五五开,关键看你怎么对待它了。&3.美国课堂禁止手机拍教学内容& 现在的手机也是相机,很多人就用手机代替手写,把它作为一种记录信息的工具。看起来手机的“记录功能”准确无误,而实际上则严重威胁学习成效。下面就以学生课堂用手机代替记笔记来谈谈这个问题。&手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学习方法,可是这种方法正受到严重的威胁。自从有了电脑以后,人们用手写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现在不少学生课堂上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不想用笔记。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学有明确规定,课堂上禁止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 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系雄冠全球,学校位于世界IT行业的心脏——硅谷,苹果公司的总部就设立在这里。学校教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也是应有尽有。然而大学很多学科的教学完全不用电脑,仍然坚持传统的教授方式,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学生记笔记。在一些课上,老师明确规定,只能以手写方式记笔记,不能用笔记本电脑记录,更不允许手机拍照。我于2011年在斯坦福访学期间,旁听了数学系的、统计系的、心理学系的、计算机系的和物理学系的十几门课程,除了心理学系的课程用PPT外,其他课程全部都是采用100%传统的教学方式。& 斯坦福的老师为什么要坚守传统?这是由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像数学这种课程,要使用大量的抽象符号,而且内容大都是定理公式证明推导,如果老师只展示事先准备好的PPT,学生就没有机会领悟推导过程,再加上自己不动手抄写,上课内容成了过眼云烟,脑子里留下的印象会很浅,结果根本无法掌握好这些学科。& 老师过度依赖PPT也会影响教学效果。黑板板书也强迫老师不能偷懒,每次上课都要认真备课,如此才能温故而知新。我非常佩服斯坦福的教授,他们大都能把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一堂课50分钟,要写十几个黑板的板书,很多老师常常是不看一眼教案。斯坦福教室的黑板也设计独特,通常是多层的,还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便于这种传统式的教学。试想一下,假如老师用PPT,只用准备一次,然后年复一年地用,老师自己是轻松省事了,结果可能不是熟能生巧,而是与教学内容越来越隔膜、越来越陌生。& 手写是美国当今仍然非常流行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沃尔特·莱文是麻省理工学院知名的物理学教授,他的课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在网络上,我系统看了他三门课的教学实况录像,包括物理学入门、电磁学、振动原理等,全部都是手写。学生要体验“学而时习之”的快乐,必须放弃手机拍照而手写。老师要做到“温故而知新”,也要少用PPT而多板书。&4.国外如何预防孩子沦为“屏奴”& 大量事实证明,孩子一旦沉迷于手机,就将大量分散学习的兴奋点和注意力,对学习的兴趣、热情降低,势必影响其成绩;此外,还会影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导致视力下降。目前,国内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生用手机作出规范,但国外不少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法规。& 英国政府曾给全国所有中小学寄出一封警示信,指出“儿童大脑16岁前一直处于发育阶段,任何来自辐射的危险都很容易对其造成伤害”。英国教育大臣督促所有中小学校校长,严格限制16岁以下的学生使用移动电话,除非遇到紧急情况。& 芬兰法院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违反这一禁令者,将被处以最高10万欧元的罚款。&意大利颁布命令,禁止学生在教室里使用手机,目的是为了避免手机铃声扰乱课堂秩序,并防止学生使用摄像头胡乱拍照。规定还要求学校惩罚那些不听劝阻、坚持在课堂使用手机的学生,具体措施包括没收手机和期末考试不予通过等。& 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致函全国各中小学,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高中制定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的规定。而一些私立学校则由学校统一购置学生定制手机,上课期间统一关机。& 早在2000年,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订规则,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2007年1月29日,美国200多所公立学校联合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 鉴于韩国青少年日益高涨的手机费用已成为众多家长头痛的问题,韩国政府不得不颁布法律,限制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法律规定,韩国青少年手机用户要签订一份单独合约,要求他们和父母一起参加手机费用封顶计划。该计划控制青少年手机用户每月使用的手机费用不能超过40美元。5.谁躲在手机背后操纵着我们?&  手机是种昂贵的时尚消费品,人们在手机上的投资远超任何珠宝,而且手机又跟金银首饰不一样,更新换代特别快,每一两年都要换一代,所以大家都被手机商牵着鼻子跑。报纸上有报道说,有些年轻人卖肾买iPhone,这也只能保鲜一两年,总不能把两颗肾都卖了吧?& 手机是个巨大的市场,使得全世界的经济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把国家划分为两个阵营:知识产权收费国和消费使用国。美国是最大的知识产权收费国,因为它拥有最大最多的设计手机软件和制造手机芯片的公司,其他国家都得向美国年年交手机使用费用。现在手机运行的软件不外乎苹果、谷歌的安卓和微软,它们都是美国公司设计的;手机所用的芯片也几乎被美国公司垄断。很多人不大明白这个事实:不论是三星、苹果还是国内生产的手机,所使用的核心知识产权都属于美国的,每销售一台手机,不论什么品牌,美国公司都要提一部分利润。就是说,手机使用者都得为美国做贡献。& 在国内的手机市场上,三星和苹果占统治地位,其次才是国内生产的各种品牌。每次手机换代,那些手机研发公司自然要吃大头,赚取大部分的利润。研发商和产品生产之间还有一个生产代理商,就是中国台湾的郭台铭这类商人,他们也要赚取中间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压低生产成本来获利。第三层才是生产手机的工厂,车间里的组装工人是体力劳动者,他们赚的是自己的血汗钱,所得到的是这个利润链的蝇头小利。据说,中国有上百万的工人从事这种国际品牌的手机生产。& 现在各种商家看准了世界大趋势,什么样的经济活动都想方设法与手机挂钩,不仅利用手机来宣传产品,很多交易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大众拥有了手机,也为许多商家创造了很多新的商机。诸如电子货币、虚拟商店应运而生,网上购物成了生活。一个人在手机上花费一块两块没有感觉,很多商人就是利用这种集体无意识而敛财暴富的。很多商人躲在背后,用手机把大众的钱袋子捅出一个一个的小窟窿,大众的钱在不知不觉中流走了。6.到底是我们在玩手机,还是手机在玩我们?& 虽然手机的发明权不属于中国人,然而它似乎是专门为中国人而发明的。根据谷歌的一项调查,用手机购物的比例,中国台湾以高达54%居全球第一。根据谷歌的另一项调查,世界上最爱用手机上网的国家或地区的前五名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这还没有统计用手机的频度和时间,中国人一定在这些方面遥遥领先世界。&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中国人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远远超过美国人。前两年我到斯坦福大学访学一年,经常到医学院的可容纳三百人的大餐厅吃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都没有见过有人在吃饭时接听手机,更没见过有人在玩手机游戏。在美国一年中,我见到美国人用手机的次数也非常有限,不管走到哪里,很难听到有人用手机与人大声聊天。要知道,斯坦福大学与苹果公司紧邻,那里是研发各种新款手机的基地。& 可在中国,不论什么场合,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外边,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见到用手机的情况。就拿坐地铁这种公众场合为例吧,我最近几年常去北京、上海、广州等这些大城市,坐地铁的时候,抬眼望去,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在低头看手机是常事。也见到不少年轻的情侣,似乎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话要讲,大部分时间都在忙自己的手机。手机可以让情侣之间都无话可说,它对人情感交流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然而欧美人在这种场合是见不到这种“集体操作手机”现象的,大多人还是选择读书、看报或者静静坐着沉思。& 今天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到底是我们在玩手机,还是手机在玩我们?如果是手机玩我们,它玩走了我们的什么?它又给了我们什么?&它玩走了我们的真实世界,让人们沉湎于一个虚拟的网络。&它玩走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一天到晚跟着东南西北风乱转。&它玩走了我们的平静心情,让我们一天到晚神经都高度紧绷。&它玩走了我们的亲情,让我们无暇给予和接受关爱。&它玩走了我们的自由,让每个人都成了手机瘾君子。&它玩走了我们的健康,让很多人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学习。&它玩走了我们的金钱,让人们的钱袋子漏洞百出。&它玩走了我们孩子的童年,让他们过早地成熟了。
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