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树屋要学习哪些知识

【云中树屋】Grandma&Min&浅谈&phonics反向学习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llJ9sAyT0bIySMV8CC9yEaLanfaYnB1DqPhcEet3ThmvvVk2saVHn57qdoIriaXZlF6picgomV468l1xyibTwUcnA/640?wxfrom=5"
ALT="【云中树屋】Grandma&Min&浅谈&phonics反向学习"
TITLE="【云中树屋】Grandma&Min&浅谈&phonics反向学习" />
作为国内英语phonics反向学习理念的建立者、倡导者,本人正在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彻底改变传统的循序渐进式的phonics教学法,帮助以大班为主的幼儿园小朋友,以及低年级小学生早日进入自主阅读英语绘本的状态。与此同时,爸爸妈妈们可以腾出时间来加强自己的英语原版阅读。
Grandma Min
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梦想:希望能够通过实践这一理念,帮助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到小二或小三时,能够阅读诸如
Susan Boyle -- Dreams Can Come True
这类水准的励志原版传记。
<img STYLE="WiDTH: auto ! HeiGHT: auto ! VisiBiLiTY: visible !importan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llJ9sAyT0bIqsAGKPnonLTshdHqGUEpCqW07ZM8kY7KBicF7Hhw8t30SmDiaBH9X7U2JSkuStd3Y76yib13CmHlGw/0?wxfrom=5"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RATIO="1.4181" DATA-W="507" DATA-SRC="/mmbiz/llJ9sAyT0bIqsAGKPnonLTshdHqGUEpCqW07ZM8kY7KBicF7Hhw8t30SmDiaBH9X7U2JSkuStd3Y76yib13CmHlGw/0"
ALT="【云中树屋】Grandma&Min&浅谈&phonics反向学习"
TITLE="【云中树屋】Grandma&Min&浅谈&phonics反向学习" />
反向学习的终极目标:培养从小就有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成年后成为充满激情的原版书籍(尤其是世界名人传记)的终身阅读者。
传统的phonics教学在国内一般是小孩子认识了26个字母后,再从5个元音字母的letter
sounds 开始学习为此设计的相关单词、简单的句子,以及小故事。Grandma
Min手上也有几十套(以每套12-13本为主的)这类教材。
什么是Phonics反向学习
通过大量阅读来学习、体验phonics丰富内容,而不是学完了phonics后,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所需基础:
零基础的、或者已经学过26个letter names和letter sounds的小朋友
直接进入阅读阶段
Min选择的原版小故事一般在80字以下(应该比《新概念》第二册的故事更短),每段约1-4句句子。这种学习以正确地拼读出单词为首要目的,将阅读中的理解暂时放在第二位。
她会在要分发的迷你故事单词下面事先划好线,以表示新的需要学习记住的拼读发音。头几次下划线很多,后来会逐步减少,因为小朋友记性特别好。
然后开始过渡到小朋友自己找出字母不同、但发音相同的地方,也包括字母组合不同,但发音相同的地方。每个小朋友都会准备一把尺子划线用。
对于少数单词的发音,Grandma
Min会建议他们借用美式发音标注法作标记。
Grandma Min
特别强调通过口型正确达到发音完美。
<img STYLE="HeiGHT: 100px ! VisiBiLiTY: visible !importan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llJ9sAyT0bIqsAGKPnonLTshdHqGUEpC0Z60PKM51VvYs0K5REnb0zqnJEc7KeF4jgvCxX58UG98wUOgbprcFA/0?wxfrom=5"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RATIO="1.4181" DATA-W="507" DATA-SRC="/mmbiz/llJ9sAyT0bIqsAGKPnonLTshdHqGUEpC0Z60PKM51VvYs0K5REnb0zqnJEc7KeF4jgvCxX58UG98wUOgbprcFA/0"
ALT="【云中树屋】Grandma&Min&浅谈&phonics反向学习"
TITLE="【云中树屋】Grandma&Min&浅谈&phonics反向学习" />
<img STYLE="WiDTH: auto ! HeiGHT: auto ! VisiBiLiTY: visible !importan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llJ9sAyT0bIqsAGKPnonLTshdHqGUEpCERK8AaFW0JZTwSichQjthDP4ibAXLOLlmNa3ciaZ5SibhblzOs5uqEVC0g/0?wxfrom=5"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RATIO="1.3944" DATA-W="507" DATA-SRC="/mmbiz/llJ9sAyT0bIqsAGKPnonLTshdHqGUEpCERK8AaFW0JZTwSichQjthDP4ibAXLOLlmNa3ciaZ5SibhblzOs5uqEVC0g/0"
ALT="【云中树屋】Grandma&Min&浅谈&phonics反向学习"
TITLE="【云中树屋】Grandma&Min&浅谈&phonics反向学习" />
现在Grandma
Min的项目试验重点是在由Zoe & Joe's
妈咪创建的云中福娃--Kids on Cloud 9
故事会里进行,每周一次、每次一篇迷你小故事。参加项目的小朋友以福山外国语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主。他们在发音方面已经进步不小,阅读词汇量也比学校里的课本增加了很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树屋营终结篇:树屋下的和解
树屋营结束整3天了,23号人很多,农场热闹极了,大人小孩齐上阵,终于把花卉楼的主体结构完工了。临末放了几盒花炮,眼前的十几个孩子奔来跑去,大呼小叫,恍惚间以为到了过年的时间。感谢这么多爸爸妈妈顶着大太阳来接孩子,谢谢胡栋宇同学临末带着爸爸来捧场,还要谢谢王中天同学的爸爸,今年3月,是他送了一大箱的花炮给基地,以前都是瞎放,竣工那天终于像模像样排上了用场。
和一个小孩长时间相处,建立的感情和亲情完全如出一辙。上次弓箭活动前一礼拜,赵博涵同学呆在农场。我们工作,他只能看书,我们出去玩,他跟着玩。有时从办公桌前瞄他一眼,看起来也无聊得很,对着几个开会的大人实在无趣,他只好从东院晃悠到西院,从活动室穿过餐厅晃悠到厨房。好不容易他盼的子航来了,我们还打发他们下厨做饭。这种状态和工作没有半点关系了,完全是带着一个自家的小孩子一块过生活。常常和一帮孩子相处,就大有不同了,得讲究秩序和规矩,得强迫大家在某些事情上保持统一的节奏,谁做了坏事得考虑惩罚,好事没奖励,做好事是应该的。观察半天,就能捕捉到孩子们身上非常夸张的一些区别了,比如,有的孩子会像大人一样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吹吹牛,有的神情则一直严肃得像个法官,如果没有必要的事,他从不多说一个字。有时他善良得俨然是德兰修女的门童,有时残忍起来,能把一串活蛐蛐用钉子串起来钉在木板上,观察它们小小的躯体痛苦的扭曲。这是不是也算人性的窗口洞然若揭呢?要看人性,往人群中。
家长们会私下聊几句太阳守望者的活动,各自说点真实想法,教练们也会偶尔聊到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从去年到今日,我们一致发现,远足营的爸爸妈妈清一色非常有涵养,谈吐举止纳人待物几乎都显得亲切又真诚,从未吝啬他们的包容,也从未间断他们的良言。很享受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和我们坦诚相待的方式,坦诚会让沟通真实有效,远离市场上的忽悠气。这篇文字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树屋营中令我自省的一件事情,一件很严重的冲突。
很多小孩能把爸妈气哭,他做的事爸妈完全无法理解,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随口几句离奇的话,有把爸妈心脏穿透的能耐,比如你批评他,他反顶一句“我能成这样,还不是你们教的”。何况这7天里,站在面前的还是原本陌生的教练呢。
Z是树屋营中年龄最大的同学,临报名前,网聊中聊到了手机,他说想带,听说是中学生了,我默许了,而入营通知里写明是不能带的。喏,我带头犯规了。他是爸爸单独送来的,见面发现,这个男孩并不像网聊中那样开朗,他带着厚厚的黑框眼镜,高挑的个头。
前两天,一切正常,小兵们的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树屋的一二层嗖嗖地依树而起。越小的孩子越是激动,刚搭上二楼的木板,还没固定,大家就争着去上面作业——钉地板。Z只是偶尔懒洋洋的,休息时坐在菜园边的木头栅栏上,身体看上去软绵绵的,不像其他小同学那样活力四射,我开他的玩笑:嗨,你是面条吗?Noodles?孩子们哄堂大笑,是我的英文发音太搞笑了吗?Z抬头看我一眼,没有搭理的意思。
第3天,我正在树梢上作业,远远地看见Z的爸爸来了,他朝我挥手打了招呼,去里面找儿子了。恒彬说,送手机来了。我奇怪,咦,难道第一天没带吗?因为手中有活,也没多想。冲突起始于第4天下午,正当小伙子们吭哧吭哧挥汗如雨地备料时,Z同学端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恒彬制止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恒彬最终没夺走Z的手机,但Z依然被气得够呛,他索性不干了,自己跑到宿舍区东院,抹着泪给爸妈打了电话。挂掉电话,回到寝室躺倒床上依然不能消气,他瘦瘦的肩膀一抖一抖的,反复念叨着,你们就是跟找茬儿,我玩我的碍着谁了。他妈妈打电话过来了,和恒彬聊了聊,一切还好。其实,世上的妈妈自有妈妈的难处,不管孩子因为什么哭,总之那都是有委屈的,孩子委屈了,妈妈心里能好受么?恒彬是个憨憨的小伙,面对这样的事,多少有点难为情吧。
我坐在Z的床边东一句西一句地聊,几句玩笑,几句严厉,很快,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最后一天,所有人都希望圆满结束,孩子们太想念爸爸妈妈了,教练们亦有些疲倦,好在大家的热情都特别高涨,毕竟这么多天的辛苦,终于要大功告成了,眼前是多么威武的一座小木楼啊,4层高,有小巧的演出台,二三层都是视野开阔的花房,顶层是个瞭望台。红黄蓝队都领了各自的任务,叮叮当当地开工了。我正在3楼给下面的小伙伴们报木料的尺寸,看见Z同学无精打采地斜坐在栅栏上。于是,大声喊道:小伙子,准备10根两米七的木板,这是你今早的任务。他极不情愿地起身,小声嘀咕两句去抬木料了。
约半小时后,我下楼拿工具,转到1层,发现他坐在楼梯上,我说:小伙子,不干活可以,但不能挡道。他听出我语气中的强硬了,心中似乎更不爽,应道:那你让我坐哪儿去?
木头呢?那10根两米七的木料呢?
没呢。我就是不想做,就是不想做,怎么着吧!
必须做,没得商量。
类似的对话,其实无聊透顶,但我们就在这无聊的对话中对峙着。
他还是起身了,留了一句“我操”。我没有吭声,这样的脏话脏吗?够脏的。过分吗?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满大街的人都习惯了这个口头禅,他们喜欢一开口,就互相问候一下对方大爷。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不说这脏话才奇怪呢。
Z走到半道,又带了一句英文,大概是FUCK……。我喊住他,他有些意外,回过头,大概是没想到被我听到。我一步跳过去,伸手捏住了他的嘴巴:来,再说一遍。大概是真的捏疼了他,他眼泪掉下来,眼中满是意外和愤怒的光。正在工作的孩子们,不知道眼前发生了什么,我只好带着Z往屋里走。看出来了,平时他无论如何也没受过这样的奇耻大辱,他被激怒了,打算真的应战了。但也毕竟是孩子,心中还是恐惧,任我让他再重复一遍最后的那句英文,他再不说。
你是个13岁的男孩,应该讲道理吧?!嗯?
我不讲,怎么了!你管不着。
本来不许带手机,知道么?
是你允许我带的。
那是因为我认为你是个中学生,大男孩,有自控能力。
你以为你认为的都是对的?
我……对,他说得对,带着手机还不玩,那也许不是真实的Z&,这不过是我认为的。
……你来我往的斗嘴皮,很快令我冷静下来,我已经没有了气头上的念头——他若再骂一句,他的嘴巴必须挂点彩了。生气会令人忘记界限,或者权限,即使他该挨揍,那也不会是我的,他有养育他的爸爸妈妈,他有自己的监护人。我看见了自己的缺陷,讨厌脏话,也容不得别人口中讲脏话。远足营中,有个没成文的规矩,男孩之间起了冲突,绝对不允许爆粗口,但允许你们用拳头解决。你可以像两头狮子一样决斗,但不能像两个村妇一样撒泼。拳头更多是身体上的较量,多数情况下仅仅算发泄,而粗口令人讨厌无比,每一句都是奔着你的人格去。互爆粗口,不过是互相糟蹋。
Z自然免不了又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告状了,说我打了他。我心坦然,甚至期待着能和Z的爸爸妈妈有一个长长的对话。我内心暗暗地把自己的小时候和Z比较,在外面发生了不愉快,尤其是挨批打架的事,我从不敢到爸妈那里告状,因为很清楚,爸妈只要确定我真的犯了混,他们只会把我揍得更惨,不会有丝毫袒护。爸妈该是孩子的后盾,从情感上讲,应该永远是后盾,毫无条件的后盾。于人理讲,这种后盾感最好适可而止,如果想毁掉一个人,那就不必了,这是最高明的一种毁法。
很抱歉,隔了两天接着写,秋天来了,农场的院子在一场夜雨之后,多了满地的黄叶,我这个故事还没有写完。
我要走,我退营还不行么?Z使用了每个小孩都擅长的一招。
可以走,但不是现在,第一,你工作还没完成,第二,我必须把你交到爸爸手上。
这是个简单的较量,我们俩却没完没了地扯皮,都在磨嘴皮子,都在重复着之前已经说过的话。
大门开了,进来几个黑影,是几个早早报到的家长。简单打了招呼,我和Z继续我们的对峙。Z气得说大人都是骗子,爸妈骗他来体验,哪想到要受这么多罪,骂我也是骗子,不但使用童工,还搞违章建筑。他的话突然间让我心里乐了一下,好犀利的台词呀,好像还真是的,带着小孩干活,而且树屋也没有报批,城管来了,也许我真惨了。心里一笑,我便出去了,眼前真是个好聪明的小伙呀。
我回到岗位上工作着,来的几位爸爸妈妈也加入了战斗的行列,这个场面像极了封建社会的手工作坊。有人示意我看门口,果然,Z同学背着包一边电话一边抹着眼泪往外走,喊了一声,他回了头但走得更快了。我只好跟了出去。保持着五六米的距离,我真想看看他要去哪里。在第一个路口,他左右环顾了下,吃不准到底该走哪条道。这迟疑令他打电话的声音陡然大增,这道路也让他生气。看他快说完了,我说,让我跟你爸爸聊几句吧。他快速挂掉电话:你不配。你只会在这里干些苦力活,而我会考上好大学。
我笑,这是哪里来的观点?你要干粗活,就肯定没文化,有文化的人肯定不必干体力活。Z没错,几乎全社会的人,都是这样理解学业和职业的。我有了和他接着较量下去的兴趣,他也不走了,坐在路边的石台上等着爸爸来接。
显然我已经让他讨厌的不行了,说话时头转过来,说完了,快速扭到另一边去。
大学?我读过,恒彬读过,没有一个教练没读过。
Z以一个孩子特有的惊诧回头瞥了一眼。
我也喜欢读大学,它能让你全心全意地积累学识,不读一次确实遗憾。
似乎和树屋无关的话题让他轻松了许多,他埋头不语。
但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寄托在大学上,有些好东西,我们得在其他地方去积累。这是没办法的事。Z依然不吭声,但明显气消了不少。
人家不搭理我,我只能接着自娱自乐往下说:既然你都要走了,我也如实相告吧,自从你第二天打电话让家人送可乐来,我对你就有点不爽了。我从没见过一个13岁的男孩,对着电话跟爸妈耍无赖,我就是要喝,我不管。我难以想象,你这样不讲道理,平时是怎么跟爸妈相处的,在学校,难道没有同学想揍你?
没人揍我,只有我揍他们的份。平时我都讲道理,唯独在你这儿就是不讲,不想讲。
沟通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家互相泄洪,不管用什么语气,都得努力让对方把压在心底的不爽讲出来。大人之间如此,小孩亦是,大人小孩之间更需要。大人和小孩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尤其是面对十多岁以上有独立意识的小孩,你迁就,他能感受到,并且会进一步。你敷衍,他同样能感受到。明明你已经被他折磨得精疲力竭,却还要努力保持一个温情妈妈的形象,你以为他看不到你内心的疲倦和怒气么?父母是凡人,不是神。拼命地修炼自己,扮演一个完美妈妈的角色,结果更多可能是糟糕的,孩子感知到了母亲的虚伪。在所有人的所有关系中,角色是第二位的,第一位要面对的,首先沟通双方是两个独立的人,这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碰撞,无论是源自年龄、学识、背景,还是具体的琐事,都不能因为各自携带的角色而做出质的让步。比如买衣服,妈妈可以建议,但最好别粗鲁地决断“就红的了,我是你妈,听我的”;在汽车上选座位,儿子要坐这里,爸爸要坐那里,结果爸爸很暴躁地喊“你给我过来,再不过来,下车”,当老子就了不起了,老子又不是部队首长。所以,我努力让自己别把Z只看做一个小孩。
那玩游戏呢?也是只在我们这儿玩吗?还是说在哪儿都玩?
哪儿都玩。
游戏中毒?
你们别一看人碰电脑,就觉得都是在玩游戏。
嗯,确实。我想到了自己曾经的职业,天天抱着电脑敲啊敲,可我分明从来不玩游戏的。
那你还会做些什么呢?
做点微电影,给我们战队做宣传片。
视频?你会做视频?用什么做的?
绘声绘影,flash。
哎呀,很厉害啊,没看出来。我也有些惊诧。他抬头看我一眼,嘴角微颤,有些不好意思。
那种一行字在屏幕上,像有人写一样,一点一点地出来了,你能做么?
嗯,可以。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的?
9岁吧,那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兴趣小组。
哇哦,也有4年了。做一个4分钟的片子,你需要多久呢?
想想,大概得两天吧。
做片子的滋味可不好受,得持续不断地盯着,一帧一帧往过做,特别废人,我做过。我确实小瞧你了,我以为只会玩游戏。这也是本领啊,好好修炼。
但我爸妈说,这是不务正业……Z声音低低地说了一句。
什么?嗨,所有爸妈都是这样的,怕占用学习时间和精力。挺麻烦的,不好解决,解释了他们也未必听进去。
其实,我玩游戏也就暑假玩得多,平时很少玩,爸妈也管我。
玩游戏挨过揍么?
揍过,我爸揍过。
没事,男孩挨揍是荣誉。你早说呀,要是知道你会做视频,可能真会少干点体力活,给咱们这次树屋做个纪念的小片子。
嗯。眼前的Z又是那个腼腆的男孩了。
还记得刚来时大家做自我介绍么?你看,这个很重要啊,你要是当时多说一句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战争了。
噢。还是声音小小的。
对不起,今早我气昏了头,不该冲你动手。
对不起……他有些意外,害羞地小声回了一句。
我当咱们已经和好了啊,你要还想炸掉我们这儿,你就炸吧。没事了,哪个小孩不是一边跟人打仗一边长大的呢!有空帮我做个视频吧,我要看看你的手艺。
咱们回去等你爸好不好,这个位置是村里的老太太们每天唠嗑的地方。不远处果然有几个骑着三轮的老人家在树下纳凉。
好。Z起身背起背包,走在我的右边,那一瞬间,觉得他是一个刚刚跟我闹完别扭的小弟弟。这是个很有性格的男孩子,回去我跟恒彬说,我开始喜欢这个懒洋洋的男孩了。我爬到3楼钉背板,喊了一声:小伙子,木板伺候。
下面回道:好来,我去拿头盔。
他带着蓝色的安全盔从楼梯口钻了上来,帮我扶着3米长的木板,我们一直叮叮当当配合到中午快吃饭。Z的爸爸来了,他一定急坏了,儿子不知道在这儿怎么过的。可是,他进门时,一切正常,Z和所有人一样,认真地给树屋做着最后的善后。我看见Z给爸爸指着高高的树屋介绍:还要做顶楼的护栏,护栏做完就算完工了。
这个冲突和解了,我略微有些遗憾,也许这冲突该来得更早些,比如第二天,这样,我们就会很早地握手言和,剩下的几天愉快地度过。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算相识,甚至每天面对,也说不上好,谈不上坏,不会有冲突,客客气气的,相安无事。即便不再见到,也不会留下任何的影子,像树木不记得哪些风没有吹落自己的叶子,但秋天的第一场风树木会记得,是它,是它遣散了我所有的小兵。冲突是深度了解的一种方式,对每个人意义非凡。
Z同学,那天你走后,我想过,其实我小时候也骂人,什么样的脏话都骂过,可是长着长着,就不骂了,可能你也一样,小孩到大人,中间的变化,谁能说得准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和小伙伴一起建造梦想中的树屋(附视频) —— 建筑学院
和小伙伴一起建造梦想中的树屋(附视频)
和小伙伴一起建造梦想中的树屋(附视频)
翻译:建筑学院-刘益
校对:建筑学院-王峰
关东至关西一线是日本最为经典的游学路线。
这一路途经东京、横滨、京都、奈良、大阪,其中东京、大阪、横滨是日本最大的三个城市,京都则是著名的日本古都,在旅程中我们将日本的古今建筑文化一次性巡游!
社交账号登录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Apache/1.4.7}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