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5只有符写字符串不同子串个数的数是

4、用5,0,8和6这几个数写出符合下面条件的数,每小题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⑴大于5而小于6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⑵大于7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⑶零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的两位的小数.是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数还是只需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
4、用5,0,8和6这几个数写出符合下面条件的数,每小题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⑴大于5而小于6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⑵大于7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⑶零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的两位的小数.请教:是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数还是只需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1)5.608(2)8.506(3)60.85只需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就行.事实上也只能写出一个,因为规定了“每小题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5.8602. 8.056
80.65应该都写出来
应该是一个即可
5.0868.60550.86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3o淮南一模)A,B,C,D,E为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相关的信息如下:
元素
相关信息
A
A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含有相等的电子数
B
是客气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
C
短周期元素中,C的金属性最强
D
基态原子第三能层上有7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E
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请用对应的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1)A与氢可形成一种分子式为A2H4的化合物,该分子中存在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2)H-A,H-B两种共价键中,键能较大的是;H-A,H-D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3)E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单质E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根据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1,请写出BO和A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5)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M,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将一定量的D2通入一定浓度M的水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物中有三种含D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t2时刻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分类:(2013o淮南一模)A,B,C,D,E为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相关的信息如下:
元素
相关信息
A
A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含有相等的电子数
B
是客气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
C
短周期元素中,C的金属性最强
D
基态原子第三能层上有7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E
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请用对应的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1)A与氢可形成一种分子式为A2H4的化合物,该分子中存在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2)H-A,H-B两种共价键中,键能较大的是;H-A,H-D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3)E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单质E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根据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1,请写出BO和A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5)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M,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将一定量的D2通入一定浓度M的水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物中有三种含D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t2时刻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13o淮南一模)A,B,C,D,E为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相关的信息如下:
元素
相关信息
A
A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含有相等的电子数
B
是客气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
C
短周期元素中,C的金属性最强
D
基态原子第三能层上有7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E
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请用对应的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1)A与氢可形成一种分子式为A2H4的化合物,该分子中存在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2)H-A,H-B两种共价键中,键能较大的是;H-A,H-D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3)E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单质E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根据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1,请写出BO和A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5)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M,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将一定量的D2通入一定浓度M的水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物中有三种含D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t2时刻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解:A、B、C、D、E为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含有相等的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故A为碳元素;B是空气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则B为氮元素;短周期元素中,C的金属性最强,则C为Na元素;D基态原子第三能层上有7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则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3s23p5,则D为Cl元素;E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则E的质子数为63-34=29,为Cu元素,(1)A与氢可形成一种分子式为C2H4,分子中存在1个C=C、4个C-H,单键为σ键,双键含有1σ键、π键数,故乙烯分子中含有5个σ键、1个π键,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5:1,故答案为:5:1;(2)碳和氢的电负性相差小,C-H键趋于非极性共价键.氮和氢的电负性相差很大,所以电子云强烈的偏向于氮原子,使得键的极性很大,容易断裂,H-C的键能高于H-N;非金属性Cl>C,故H-Cl键的极性比H-C强,故答案为:H-C;H-Cl;(3)E的质子数为63-34=29,为Cu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IB族,单质Cu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IB族;3Cu+8H++2NO3-=3Cu2++2NO↑+4H2O;(4)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1可知,1molNO和1molCO2反应生成1molNO2、1molCO吸收的热量为234kJ,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g)+CO2&(g)=NO2&(g)+CO&(g)△H=+234&kJ/mol,故答案为:NO(g)+CO2&(g)=NO2&(g)+CO&(g)△H=+234&kJ/mol;(5)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氢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NaOH中含有离子键、极性键;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NaOH的水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物中有三种含Cl元素的离子,由图可知t2时刻生成ClO-、ClO3-,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还生成Cl-,t2时刻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l2+10NaOH=7NaCl+2NaClO+NaClO3+5H2O,故答案为:离子键、极性键;5Cl2+10NaOH=7NaCl+2NaClO+NaClO3+5H2O.解析A、B、C、D、E为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含有相等的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故A为碳元素;B是空气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则B为氮元素;短周期元素中,C的金属性最强,则C为Na元素;D基态原子第三能层上有7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则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3s23p5,则D为Cl元素;E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则E的质子数为63-34=29,为Cu元素,据此解答.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有5个男生和3个女生,从中选取5人担任5门不同学科的科代表,求分别符合下列条件的选法数:(1)有女生但_百度知道
有5个男生和3个女生,从中选取5人担任5门不同学科的科代表,求分别符合下列条件的选法数:(1)有女生但
5个男生和3个女生,从中选取5人担任5门不同学科的科代表,但不担任数学科代表.(4)某女生一定要担任语文科代表:(1)有女生但人数必须少于男生.(2)某女生一定要担任语文科代表.(3)某男生必须包括在内,求分别符合下列条件的选法数,某男生必须担任科代表
提问者采纳
种,共种;wordSpacing: 90%">44=3360种.…; font- padding-wordW font-size: 1wordW font-size: 90%">13)=5400种.….(3分)(2)除去该女生后先取后排; padding-left: 1px:normal:normal: normal: 1px:normal">C35C47A14A44=840种.…;wordW font-size:normal: 1 padding-wordWwordSpacing: 1 padding- font-size:nowrap:nowrap: 90%">23+C13种; padding-wordSpacing: 90%">45C36种;wordS padding-left: font-size,有种:nowrap: normal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答案带解析】符号①2O②H2③2Cl2④H2⑤2Al3+⑥SO42-中数字“2”表示的含义不...
符号①2O②H2③2Cl2④H2⑤2Al3+⑥SO42-中数字“2”表示的含义不同,请用序号填写:“2”用来表示原子的个数的是&&& ;“2”用来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2”用来表示分子的个数的是&&& ;“2”用来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解答.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用来表示原子的个数的是:①2O;故选①;
根据标在离子符...
考点分析:
考点1: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知识点的认识】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别是指元素符号、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等及其周围的四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具体内容如下:1.元素符号宏观上表示元素,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既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等等.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部分元素符号还能表示由它所组成的物质等;不过,这些物质必须是由原子构成的才行.实际上,此时元素符号所表示的物质意义,其实是该元素符号的兼职身份(即该物质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就是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因此,这类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只是那两个基本意义了;它还能表示物质及其组成或构成等.例如,Fe除了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以外,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等.2.化学式宏观上表示物质及其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3.离子符号整体上表示一个该离子,右上角表示一个该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4.四种数字的含义是这样的:(1)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例如,2H2表示2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等等.(2)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例如,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原子;SO4表示一个硫酸根中含有四个氧原子;等等.(3)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H+表示一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SO4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二个单位的负电荷;等等.(4)化学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在该化合物里该元素或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例如,H2O-2表示在水中氧元素显-2价;NaOH-1表示在氢氧化钠中氢氧根显-1价;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离子符号的意义、化合价、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分子的构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根据化学符号表述它及其周围四种数字的意义、根据相关的意义来书写其相应的化学符号”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一直是多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跟化学符号中所有元素符号和数字都有关系.并且,此时的化学符号只有微观含义,不能再表示其宏观含义了.但是,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跟其前面的数字是无关的.例如,在2H2中,前面的2表示2个氢分子(它与右下角的2是有关系的,当没有这个2时,它就表示2个氢原子了);右下角的2表示1个氢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它与前面的2是无关的).2.在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来书写相应的化学符号时,一定要规范、准确,不可丢三落四.
相关试题推荐
用化学符号表示:①铜原子&&& ;②2个亚铁离子&&& ;③碳酸根离子&&& ;④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⑤氩气&&& .
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A.4:19B.3:5C.1:3D.2:17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汞加热分【解析】HgO2Hg+O2↑B.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C.铝和氧气反应:Al+O2=AlO2D.碳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2009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得对着任何人B.白磷要贮存在水中,与空气隔绝C.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D.酒精灯的火焰不可用嘴吹灭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有5个男生和3个女生,从中选取5人担任5门不同学科的科代表,求分..
有5个男生和3个女生,从中选取5人担任5门不同学科的科代表,求分别符合下列条件的选法数:(1)有女生但人数必须少于男生.(2)某女生一定要担任语文科代表.(3)某男生必须包括在内,但不担任数学科代表.(4)某女生一定要担任语文科代表,某男生必须担任科代表,但不担任数学科代表.
题型:解答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5400(2)(3)(4)360试题分析:解:(1)先取后排,有种,后排有种,共有=5400种.&& 3(2)除去该女生后先取后排:种.&&&& 6(3)先取后排,但先安排该男生:种.&&&& 9(4)先从除去该男生该女生的6人中选3人有种,再安排该男生有种,其余3人全排有种,共=360种.&&&& 12点评:解决的关键是根据排列组合结合计数原理来的分情况得到结论,属于中档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有5个男生和3个女生,从中选取5人担任5门不同学科的科代表,求分..”主要考查你对&&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与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与性质
1、排列的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2、全排列:把n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叫做这n个元素的一个全排列。 3、排列数的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 4、阶乘:自然数1到n的连乘积,用n!=1×2×3×…×n表示。 规定:0!=1 5、排列数公式:=n(n-1)(n-2)(n-3)…(n-m+1)=。
1、组合的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组合数的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表示。 3、组合数公式:; 4、组合数性质:(1);(2)。 5、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 &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
从排列与组合的定义可以知道,两者都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m≤n,n,m∈N)元素,这是排列与组合的共同点。它们的不同点是:排列是把取出的元素再按顺序排列成一列,它与元素的顺序有关系,而组合只要把元素取出来就可以,取出的元素与顺序无关.只有元素相同且顺序也相同的两个排列才是相同的排列,否则就不相同;而对于组合,只要两个组合的元素相同,不论元素的顺序如何,都是相同的组合,如a,b与b,a是两个不同的排列,但却是同一个组合。排列应用题的最基本的解法有:
(1)直接法:以元素为考察对象,先满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虑一般元素,称为元素分析法,或以位置为考察对象,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一般位置,称为位置分析法;(2)间接法:先不考虑附加条件,计算出总排列数,再减去不符合要求的排列数。
排列的定义的理解:
①排列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②只有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时,两个排列才是同一个排列,元素完全相同,但排列顺序不一样或元素不完全相同,排列顺序相同的排列,都不是同一个排列;③定义中规定了m≤n,如果m&n,称为选排列;如果m=n,称为全排列;④定义中“一定的顺序”,就是说排列与位置有关,在实际问题中,要由具体问题的性质和条件进行判断,这一点要特别注意;⑤可以根据排列的定义来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排列问题,只有符合排列定义的说法,才是排列问题。
排列的判断:
判断一个问题是否为排列问题的依据是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且是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个(m≤n)不同元素的问题就是排列问题,否则就不是排列的问题,而检验一个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的依据就是变换不同元素的位置,看其结果是否有变化,若有变化就与顺序有关,就是排列问题;若没有变化,就与顺序无关,就不是排列问题.
写出一个问题中的所有排列的基本方法:
写出一个问题中的所有排列的基本方法是字典排序法或树形图法或框图法。
组合规律总结:
①组合要求n个元素是不同的,被取出的m个元素也是不同的,即从n个不同元素中进行m次不放回的抽取;②组合取出的m个元素不讲究顺序,也就是说元素没有位置的要求,无序性是组合的本质属性;③根据组合的定义,只要两个组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不论元素的顺序如何,都是相同的组合,而只有两个组合中的元素不完全相同,才是不同的组合.
排列组合应用问题的解题策略:
1.捆绑法:把相邻的若干特殊元素“捆绑”成一个“大元素”,然后再与其余“普通元素”全排列,而后“松绑”,将特殊元素在这些位置上全排列,这就是所谓相邻问题“捆绑法”.2.插空法:对于不相邻问题用插空法,先排其他没有要求的元素,让不相邻的元素插产生的空.3.优先排列法:某些元素(或位置)的排法受到限制,列式求解时,应优先考虑这些元素,叫元素分析法,也可优先考虑被优待的位置,叫位置分析法.4.排除法:这种方法经常用来解决某些元素不在某些位置的问题,先总体考虑,后排除不符合条件的。5.特殊元素优先考虑,特殊位置优先安排的策略;6.合理分类和准确分步的策略;7.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的策略;8.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策略;9相邻问题捆绑处理的策略;10.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的策略;11.定序问题除法处理的策略;12.分排问题直接处理的策略;13.构造模型的策略,
&排列的应用:
(1)-般问题的应用:求解排列问题时,正确地理解题意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善于把题目中的文字语言翻译成排列的相关术语;正确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也是十分重要的;还要注意分类时不重不漏,分步时只有依次做完各个步骤,事情才算完成,解决排列应用题的基本思想是:&解简单的排列应用问题,首先必须认真分析题意,看能否把问题归结为排列问题,即是否有顺序,如果是,再进一步分析n个不同的元素是指什么以及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每一种排列对应着什么事情,最后再运用排列数公式求解.(2)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在解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时,要从分析人手,先分析限制条件有哪些,哪些是特殊元素,哪些是特殊位置,识别是哪种基本类型,在限制条件较多时,要抓住关键条件(主要矛盾),通过正确地分类、分步,把复杂问题转化为基本问题,解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常见类型有:①在与不在:在的先排、不在的可以排在别的位置,也可以采用间接相减法;②邻与不邻:邻的用”,不邻的用”;③间隔排列:有要求的后排(插空).
组合应用题:
解决组合应用题的基本思想是“化归”,即由实际问题建立组合模型,再由组合数公式来计算其结果,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1)建立组合模型的第一步是分析该实际问题有无顺序,有顺序便不是组合问题.(2)解组合应用题的基本方法仍然是“直接法”和“间接法”.(3)在具体计算组合数时,要注意灵活选择组合数的两个公式以及性质的运用.
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
(1)应遵循的原则:先分类后分步;先选后排;先组合后排列,有限制条件的优先;限制条件多的优先;避免重复和遗漏.(2)具体途径: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常常遇到排列、组合的综合性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审题,只有认真审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分清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还是综合问题,分清分类与分步的标准和方式,并且要遵循两个原则:①按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②按事情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3)解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分清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主要看是,还是分步完成;②分清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主要看是否与序;③分清是否有限制条件:被限制的元素称为特殊元素,被限制的位置称为特殊位置。解这类问题通常从以下三种途径考虑:a.以元素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b.以位置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c.先不考虑限制条件,计算出排列或组合数,再减去不合要求的排列或组合数.前两种叫直接解法,后一种叫间接解法,不论哪种,都应“特殊元素(位置)优先考虑”.④要特别注意既不要重复,也不要遗漏.
(4)排列、组合应用问题的解题策略:①特殊元素优先考虑,特殊位置优先安排的策略;②合理分类和准确分步的策略;③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的策略;④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策略;⑤相邻问题捆绑处理的策略;⑥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的策略;⑦定序问题除法处理的策略;⑧分排问题直接处理的策略;⑨;⑩构造模型的策略,&二项式定理:
, 它共有n+1项,其中(r=0,1,2…n)叫做二项式系数,叫做二项式的通项,用Tr+1表示,即通项为展开式的第r+1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即; (2)增减性与最大值:当r≤时,二项式系数的值逐渐增大;当r≥时,的值逐渐减小,且在中间取得最大值。 当n为偶数时,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取得最大值;当n为奇数时,中间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并同时取最大值。 二项式定理的特别提醒:
①的二项展开式中有(n+1)项,比二项式的次数大1.②二项式系数都是组合数,它与二项展开式的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区别“二项式系数”与“二项展开式的系数”。③二项式定理形式上的特点:在排列方式上,按照字母a的降幂排列,从第一项起,a的次数由n逐项减小1,直到0,同时字母6按升幂排列,次数由0逐项增加1,直到n,并且形式不能乱.④二项式定理中的字母a,b是不能交换的,即与的展开式是有区别的,二者的展开式中的项的排列次序是不同的,注意不要混淆.⑤二项式定理表示一个恒等式,对于任意的实数a,b,该等式都成立,因而,对a,b取不同的特殊值,可以对某些问题的求解提供方便,二项式定理通常有如下两种情形:⑥对二项式定理还可以逆用,即可用于式子的化简。&
二项式定理常见的利用:
方法1:利用二项式证明有关不等式证明有关不等式的方法:(1)用二项式定理证明组合数不等式时,通常表现为二项式定理的正用或逆用,再结合不等式证明的方法进行论证.(2)运用时应注意巧妙地构造二项式.证明不等式时,应注意运用放缩法,即对结论不构成影响的若干项可以去掉.方法2:利用二项式定理证明整除问题或求余数:(1)利用二项式定理解决整除问题时,关键是要巧妙地构造二项式,其基本做法是:要证明一个式子能被另一个式子整除,只要证明这个式子按二项式定理展开后的各项均能被另一个式子整除即可.(2)用二项式定理处理整除问题时,通常把底数写成除数(或与除数密切相关的数)与某数的和或差的形式,再用二项式定理展开,只考虑后面(或者是前面)一、二项就可以了.(3)要注意余数的范围,为余数,b∈[0,r),r是除数,利用二项式定理展开变形后,若剩余部分是负数要注意转换.方法3:利用二项式进行近似解:当a的绝对值与1相比很少且n不大时,常用近似公式,因为这时展开式的后面部分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类似地,有&但使用这两个公式时应注意a的条件以及对计算精确度的要求.要根据要求选取展开式中保留的项,以最后一项小数位超要求即可,少了不合要求,多了无用且增加麻烦.&方法4:求展开式特定项:(1)求展开式中特定项主要是利用通项公式来求,以确定公式中r的取值或范围.(2)要正确区分二项式系数与展开式系数,对于(a-b)n数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问题可以转化为二项式系数的最大问题,要注意系数的正负.方法5:复制法利用复制法可以求二项式系数的和及特殊项系数等问题。一般地,对于多项式
方法6:多项式的展开式问题:对于多项式(a+b+c)n,我们可以转化为[a+(b+c)]n的形式,再利用二项式定理,求解有关问题。
发现相似题
与“有5个男生和3个女生,从中选取5人担任5门不同学科的科代表,求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641264623364016277722718006358223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不同写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