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波束形成成

查看: 4784|回复: 11|关注: 0
均匀圆阵MVDR波束形成matlab程序
<h1 style="color:# 麦片财富积分
新手,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开始做毕设,初学matlab,由于老师太忙,不能随时请教老师,所以向师兄师姐们请教:均匀圆阵MVDR波束形成matlab程序,非常感谢:)
帖子最佳答案
关注者: 164
这和普通的MVDR没什么区别,只要代入圆阵的导向矢量就可以了。
<h1 style="color:# 麦片财富积分
谢谢你的指导,我在网上找到的是均匀直线阵MVDR波束形成的程序(在附件中),基本上看懂了,但是平面阵和圆阵的导向矢量是一个矩阵,没法直接套用直线阵的程序,可不可以具体指导一下,如果有平面阵和圆阵MVDR波束形成的程序就更好了,这样我可以学的更快些,非常感谢你!
15:4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47 KB, 下载次数: 2837
<h1 style="color:# 麦片财富积分
我毕设也是做圆阵波束形成的,同求指导呀!
帖子最佳答案
关注者: 164
三维的阵列和入射方向之间是两个矢量的内积。在线阵中简化为两个标量相乘。我不知道你有哪些参考资料,但是一般的阵列信号处理的文献都会有最一般化的公式,比如
http://www.rt.isy.liu.se/~fredrik/spcourse/array.pdf
如果你有阵列信号系统工具箱,你可以直接用里面的波束形成工具
<h1 style="color:# 麦片财富积分
honglei.chen 发表于
没错。源码的例子相控阵系统工具箱里就有。还有就是如果你用平面阵测试的话,它应该给你现有的结果 ...
我看了下,您给我推荐的相控阵工具箱,好像是需要收费的,这个哪里可以下到免费的学习型
帖子最佳答案
关注者: 164
happy01234 发表于
我做的是最基本的延迟求和波束形成,平面完事了,现在想做三维的,问下,三维的跟平面在做指向性的时候, ...
没错。源码的例子相控阵系统工具箱里就有。还有就是如果你用平面阵测试的话,它应该给你现有的结果
<h1 style="color:# 麦片财富积分
honglei.chen 发表于
三维的阵列和入射方向之间是两个矢量的内积。在线阵中简化为两个标量相乘。我不知道你有哪些参考资料,但是 ...
我做的是最基本的延迟求和波束形成,平面完事了,现在想做三维的,问下,三维的跟平面在做指向性的时候,同样是按照按照expj(k-k0)rm来做可行吗,这个就是你指的向量内积吗,平面还有三维的,公式是一样的吧,只不过三维的rm也就是阵列的z不为零
<h1 style="color:# 麦片财富积分
happy01234 发表于
我做的是最基本的延迟求和波束形成,平面完事了,现在想做三维的,问下,三维的跟平面在做指向性的时候, ...
还有请问,简单的延迟求和,在哪可以找到些源码的例子可以参考
<h1 style="color:# 麦片财富积分
qiyu705605 发表于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你有直线阵的吗?
站长推荐 /2
Powered by雷达技术/图像处理(7)
波束形成算法是智能天线研究中最核心的内容。自适应阵列天线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作包括Adams提出的基于SNR输出的自适应处理器以及Widrow提出的宽带和窄带自适应阵列结构。
波束形成原理:
阵列输出选取一个适当的加权向量以补偿各个阵元的传播时沿,从而使得在某一个期望方向上阵列输出可以同向叠加,进而使得阵列在该方向上产生一个主瓣波束;并在可以某个方向上对干扰进行一定程度的抑制。
自适应波束形成是在某种最优准则下通过自适应算法来实现权集寻优,自适应波束形成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实时的将权集调整到最佳位置附近。
波束形成算法:
&&&&&&&&1&根据基于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基于方向估计的自适应算法
===基于训练信号或者参考信号的方法
===基于信号结构的波束形成方法
&2&根据是否需要发射参考信号分为:
===非盲算法
自适应波束形成:
&&&自适应波束形成通过不同的准则来确定自适应权,并利用不同的自适应算法来实现。
&1&主要的准则有:
===最小均方误差( MSE)准则;
===最大信噪比( SNR)准则;
===最大&#20284;然比( LH )准则;
===最小噪声方差( NV )准则等。
&2&自适应算法按照算法的实现分有:
===闭环算法-----》》》》》》》》》》》》》》》》》》》》》》》》》》》》》》
====开环算法-----》》》》》》》》》》》》》》》》》》》》》》》》》》》》》》
&&&&&&-----------------------------------------------
主要的闭环算法:
》》》最小均方( LMS )算法
》》》差分最陡下降( DSD)算法
》》》加速梯度( AG)算法以
》》》以上算法的变形算法。
闭环算法优点:
》》》简单、性能可靠,不需数据存储。
闭环算法缺点:
》》》收敛于最佳权的响应时间取决于数据特征&#20540;分布,在
某些干扰分布情况下,算法收敛速度较慢,从而大大限制
了它的应用场合。
------------------------------------------------------
-----------------------------------------------------
主要的开环算法:
》》》直接求逆( DMI或SMI)法
闭环算法优点:
》》》DMI法通过直接干扰方差矩阵的逆来求解Winner-Hopf方程以获得最优权&#20540;,然后作加权相消,它的收敛速度和相消性能都比闭环算法好得多。
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速度芯片的产生为开环算法提供了更好的前提条件。
衡量自适应算法性能的好坏标准:
算法的收敛速度
算法的稳健性
算法的计算复杂度
明天继续更新部分仿真及源码讲解,趁着周末有空努把力,多写点!
转载请注明来源,么么哒!原创声明:本文为-Sure-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转自-Sure-”及原文链接。
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作者会努力提高博客水准,欢迎读者对错误或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意见 ——》》PS《《——话说现在写博客花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好费时间!小硕,努力积累一点一滴。&#65279;&#65279;
&#65279;&#65279;
&#65279;&#65279;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9175次
排名:千里之外
原创:55篇
转载:14篇
评论:20条
文章:10篇
阅读:3707
(21)(12)(11)(18)(5)(2)(4)(1)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工程实现--《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工程实现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新研制的雷达大多为有源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体制雷达之所以优于其他体制的雷达,主要是靠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本课题来自某研究所某型号雷达。设计出能完成波束形成及其他所要求的附属功能的实物并应用于雷达整机。
波束形成采用多个接收通道,各通道之间的相位一致性和通道本身的平稳性是DBF实现的关键。为了确保雷达的性能,需要对接收通道进行校正。我们采用内外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利用内部测试信号校准各个接收机,利用外部测试信号校准天线单元,后一步骤只需在雷达出厂前做一次,这样就实现了利用测试信号而不借助于远场信号来完成接收通道的校正,从而降低了雷达在使用和操作上的复杂程度,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对于相控阵雷达,各发射组件的初相一致性对雷达的发射波瓣进而对整机性能有着很大影响。本文阐述了一种发射通道校正的算法,并给出发射通道校正的一种工程实现方法。还分析了自适应旁瓣对消的基本原理和算法,这种基于DSP的自适应旁瓣对消技术将在雷达抗有源干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还提出了采用LVDS(低摆幅差分信号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高速串行数据总线技术的有源相控阵雷达DBF处理器方案。
最后,着重介绍了本波束形成器的硬件电路、工作过程和软件设计。先对FPGA和ADSP器件进行简单介绍,讲述了如何根据产品性能需求选择适合的FPGA器件。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基于FPGA和ADSP器件的数字波束形成器的实现方案。通过硬件组成和工作过程两个方面详细说明了如何利用FPGA和ADSP器件来完成课题要求的数字波束形成器。
本文结合当今最先进的可编程芯片,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实现了数字波束形成,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的技术指标。本波束形成模块经实际电路测试表明完全满足系统要求,其研制成果已应用在多部相控阵雷达中,效果较好性能稳定,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缩小了我国在这个领域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军事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TN958.92【目录】:
摘要4-5Abstract5-9第一章 绪论9-15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9-11 1.2 国内外概况11-13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13-15第二章 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简介15-20 2.1 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组成15-17 2.2 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实现17-18 2.3 DBF技术的优越性18-19 2.4 小结19-20第三章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工程设计与实现20-37 3.1 LVDS在数字波束形成器中的应用20-22 3.2 通道均衡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现22-30
3.2.1 通道均衡的原理及其算法23-25
3.2.2 通道均衡的工程实现方法讨论25-26
3.2.3 接收通道均衡的工程实现实例26-30 3.3 发射通道的校正算法30-32 3.4 自适应旁瓣对消原理及实现32-35
3.4.1 自适应旁瓣对消基本原理32-34
3.4.2 自适应旁瓣对消工程实现34-35 3.5 小结35-37第四章 基于FPGA和ADSP器件的数字波束形成器的实现37-59 4.1 FPGA器件简介37-45
4.1.1 FPGA器件的选择37-38
4.1.2 FPGA的基本结构38-40
4.1.3 FPGA和CPLD的比较40-42
4.1.4 FPGA的设计流程42-44
4.1.5 Quartus Ⅱ软件综述44-45 4.2 ADSP器件简介45-49 4.3 硬件组成49-50 4.4 工作过程50-55
4.4.1 FPGA的工作过程50-53
4.4.2 ADSP的工作过程53-55 4.5 测试结果55-58 4.6 小结58-59第五章 结论59-61致谢61-62参考文献62-64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6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亮;左云跃;朱亮;韩方景;;[J];电光与控制;2006年02期
梁甸农,孔铁生,吴曼青;[J];电子学报;1994年03期
谢良贵;[J];电子学报;1995年10期
蒋庆全;[J];国防技术基础;2005年04期
,赵树杰;[J];火控雷达技术;1997年02期
张睿;赵永波;向骥;张守宏;;[J];火控雷达技术;2006年01期
胡可欣;胡爱明;;[J];火控雷达技术;2006年02期
朱庆明;[J];现代电子;1997年02期
张新胜;[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4年05期
王昆,王宇,蒋蜀革,邢涛,王砚方;[J];数据采集与处理;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国清;张思敏;王培美;;[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杨勇涛,赵雅兴;[J];半导体技术;2003年10期
蔡敏,王谧;[J];半导体技术;2005年04期
黄继强,陈树君,殷树言,王冬平,曾华;[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孙厚军;徐强;杨怀志;陈亚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武荣伟;苏涛;翁春蕾;;[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党剑华;[J];测井技术;2005年01期
秦伟;王炜;陈鹏;;[J];测井技术;2006年05期
上官晋太,彭平冀,贾江涛,卫华;[J];测试技术学报;2003年03期
陈曦;高俊峰;张群英;张平;;[J];电讯技术;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小民;孙长瑜;郑宗贵;;[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陈志勇;付耀文;黎湘;;[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从思;平丽浩;保宏;;[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张小莉;;[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张小莉;;[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王从思;平丽浩;宋东升;王猛;;[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王从思;平丽浩;朱敏波;;[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厉剑;王华力;邓德鑫;;[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周华;田书林;戴志坚;;[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刘维;;[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12年水下复杂战场环境目标识别与对抗及仿真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覃岭;[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龙伟军;[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王大朋;[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赵永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高昆;[D];浙江大学;2002年
刘嘉;[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刘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2年
卢再奇;[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韩泽耀;[D];浙江大学;2002年
杨益新;[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明玉;[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涂钦;[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谢涛;[D];浙江大学;2011年
赵洪涛;[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罗彭敏;[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刘少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王青;[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刘影;[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刁晓静;[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聂晓鸿;[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云,杨玉峰,梅顺良;[J];电讯技术;2004年04期
苏卫民,倪晋麟,刘国岁,张先义;[J];电子学报;1998年09期
朱荣新;耿富录;;[J];火控雷达技术;1992年01期
,赵树杰;[J];火控雷达技术;1997年02期
许兵;穆贺强;耿富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罗景青;保铮;;[J];现代雷达;1993年03期
王滨;[J];现代雷达;2000年02期
吴曼青,靳学明,谭剑美;[J];现代雷达;2001年02期
朱荣新,方姚生,王晓锋;[J];现代雷达;2003年02期
谢良贵,姜新发;[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2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雨阳;;[J];雷达与对抗;2011年01期
王雨阳;;[J];现代电子技术;2008年07期
;[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冼友伦;苏涛;卢护林;杨剑峰;;[J];雷达与对抗;2008年04期
程伟,左继章,许悦雷;[J];现代雷达;2003年05期
吕继荣;朱子平;胡爱明;;[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2期
徐文卿;;[J];现代雷达;1988年06期
高亚军;张冠杰;陈矛;;[J];火控雷达技术;2006年04期
胡爱明;胡可欣;;[J];航天电子对抗;2008年06期
胡可欣;胡爱明;;[J];现代防御技术;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金华;;[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健;孙辉先;陈晓敏;安军社;;[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肖松;李跃华;张金林;;[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王玮;钱伟康;应怀樵;;[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董雪;费建军;白娇杨;;[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鲁艳;雷维嘉;谢显中;;[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钱伟康;梁利娟;王丽丽;;[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许超;肖铁;施柏鑫;;[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杨学友;叶振忠;刘常杰;李博文;;[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艳秋 冯晓伟
冯健;[N];中国电子报;2009年
冯晓伟;[N];中国电子报;2009年
;[N];中国电子报;2009年
;[N];中国电子报;2009年
;[N];中国电子报;2009年
海英;[N];人民邮电;2009年
梁红兵;[N];中国电子报;2010年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刘刚;[N];中国电子报;2010年
赵艳秋 冯晓伟;[N];中国电子报;2010年
冯晓伟;[N];中国电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承畅;[D];重庆大学;2011年
李鹏;[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余慧;[D];复旦大学;2011年
谢丁;[D];复旦大学;2011年
王忠明;[D];清华大学;2011年
廖永波;[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唐玉兰;[D];江南大学;2010年
邬贵明;[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王建庄;[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薛晓勇;[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雨阳;[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周志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许冲;[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叶忠彬;[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彭涵阳;[D];天津大学;2010年
杜国女;[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隆志远;[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李海峰;[D];天津大学;2010年
刘淼;[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杨斌;[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波束形成-学术百科-知网空间
beam formingbeam shaping vanes
与"波束形成"相关的文献前10条
本文针对MISO干扰信道的瞬时波束形成的设计问题开展研究。现有的研究都是基于最大速率和准则,没有考虑通信质量。本文以通信质量优先为出发点,基于最小成对误码率准则设计MISO干扰信
有源相控阵的衰减器和移相器会随着波束形成要求的不同幅度和角度值进行调幅和调相,在实际应用中衰减器和移相器的调节会造成原始通道幅相误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波束形成性能的恶化。文中提出
在阵列天线直接序列扩频遥测系统中,联合波束形成与伪码捕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阵列增益提高低信噪比下的捕获性能。考虑强干扰环境下的大系统扩展比多目标测控,分析了基于NLMS权值搜索与
为了有效地降低阵列天线在数字波束形成过程中旁瓣水平,提出了一种通过二次组阵实现的低旁瓣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在阵列相互重叠的子阵划分基础上,通过子阵对期望信号及干扰信号进行自适应波
针对实际MIMO系统无线信道存在的空域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信道统计的改进算法。基于此算法,并采用随机码本量化信道信息形成一种新波束形成方案,它只需要有限速率反馈部分信道信息
波束形成技术是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够使系统有效性与可靠性都得到显著地提高,但它需要系统所有在线用户反馈其全部瞬时变化的信道状态信息,这将使拥挤的无线频谱资源更
论文介绍了最陡下降和最小二乘两种恒模波束形成算法,在DS-CDMA系统中,就两种算法的收敛性能和稳态性能,进行了MATLAB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在恒模波束形成中的性能差别
介绍了自适应宽带波束形成和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分析了固定波束形成的理论局限性及自适应宽带波束形成的优越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波束形成和独立分量分析的消噪系统,算法
在智能天线的实际应用中,波束形成所需的时间及其复杂度是决定其能否实施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CDMA通信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CDMA系统的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带来的好处是
分别对几种波束形成方法进行了讨论,其中重点讨论了采用数字内插与混合波束形成结合的多波束形成方法,并通过对几种波束形成的研究对比,以及各种参数的变化对波束形成质量的影响比较,来找到
"波束形成"的相关词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font color="#0-819-9993
<font color="#0-
<font color="#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束成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