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过量的危害对人体危害有多大?

假盐流入贺州,不含碘!亚铁氰化钾超标!赶紧检查一下你家的盐_贺州日报-爱微帮
&& &&& 假盐流入贺州,不含碘!亚铁氰化钾超标!赶…
为贪图便宜,八步区排洪河批发市场一食品批发部老板以低价买入假冒海藻碘盐再次进行销售。日前,市盐务局执法人员将假盐查扣。经自治区盐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该批产品不含碘,系假冒食用盐。假冒盐无碘、且亚铁氰化钾超标↓↓↓ 今年7月底,市盐务局执法人员在八步区排洪河批发市场例行盐政市场检查时,发现一家食品批发部销售假冒“桂山”牌海藻碘盐。市盐务局盐政科科长曾剑锋告诉记者,该批假盐的外包装虽然比较粗糙,但仿冒程度高,不仔细看不容易辨别。在打开内包装后,他们便利用碘盐检测剂现场进行检测,若是含碘,检测结果会变蓝色,但结果并没有变色。于是,他们初步认定,该批盐属于无碘盐。随后,稽查人员现场查扣还未销售出去的假冒盐,同时,追回已销售出去的假盐,并抽样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盐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结果显示,该批盐并不含碘,且亚铁氰化钾超标。随后,将案件移交到公安机关。亚铁氰化钾 具有抗结性能,可用于防止细粉、结晶性食品板结。例如,食盐长久堆放易发生板结,加入亚铁氰化钾后食盐的正六面体结晶转变为星状结晶,从而不易发生结块。 健康危害:该品属低毒类。吸入引起咳嗽、气短。大量口服引起胃肠不适。有资料报道,中毒时肾脏受损害,尿糖大量增加。接触该品多年的工人中,未见发生皮炎。 真假盐进货价相差42.5元,在利润面前他选择了昧良心↓↓↓ 记者从八步公安分局了解到,经审讯,涉案嫌疑人邓某对自己销售假冒盐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其交代,今年6月底,有三名男子开着面包车主动到其店面推销酱油和盐,盐的外包装跟他平时进货的盐相似,但价格却便宜差不多一半。为贪图便宜,他便于65元一大包(规格:215.公斤/件)的价格共买下6大包,共129千克。除了卖一大包给一保健食品经营部,另外两大包半则在店铺零散卖出去,剩下的则被查扣下来。嫌疑人还交代,其平时都是以107.5元/件的价格从盐业公司进货,这次以65元/件的低价进货后其还是按照盐的正规市场价格销售。目前,公安机关以涉嫌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将嫌疑人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市民怎样才能买到真盐?↓↓↓ 记者了解到,假碘盐不含碘,长期食用容易患上碘缺乏症,对人体危害很大。曾剑锋给消费者支招,真盐外包装图案颜色鲜明、清晰,封口整齐,盐的色泽洁白,用手抓捏比较松散,颗粒均匀,不会成团,且咸味纯正。正规商场和超市都是从盐业公司正规进货,因此消费者最好到正规商场和超市购买食盐。识别真假碘盐小贴士1 看包装,查防伪。 买盐的时候先看包装。通常食盐的包装袋比较厚,质地细腻,字迹清晰,每一袋都有编号。假食盐的包装则又脆又薄,很多时候,编号还都是相同的。另外,食盐都有防伪标记,且防伪标记的位置是固定的,买盐的时候可以多要几袋比较着看看。有的假食盐虽然也会给自己加防伪标记,却不能保证所有防伪标记都加在同一个地方。2 看质地,辨颜色。食盐很白很干净,没有杂质,好的食盐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假食盐杂质较多,颜色也就没有食盐白。如果发现手里的盐颜色发灰发暗,或者有黄褐色,最好就不要买了。3 尝味道。 食盐的咸味很纯正,假食盐要么咸中带苦,要么咸中带涩。因为含杂质较多,假食盐有时尝起来还会有牙碜的感觉。4 捏一捏。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区分工业盐和食用盐。工业盐含杂质较多,有些杂质有吸水性,捏一捏,很容易就凝结到一起。而优质的食盐含水量极少,像细沙一样,除非手是湿的,否则不会被捏成一团。5用土豆试一试。 假食盐贩子一般都不会往盐里加碘。要知道自己买的盐是不是含碘,做个小实验就行了。切一小块土豆,再在上面撒些盐,要是土豆变蓝了,就说明盐里含碘,土豆没变色,就说明盐里不含碘(因为土豆里有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色)。贴心提示为什么要买加碘盐: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如果身体内缺碘,人的甲状腺就容易肿大。我国是一个缺碘的国家,除高碘地区(多分布在沿海)的居民,大部分人都需要通过食用加碘盐以摄取足量的碘。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特定疾病的人群,如甲状腺疾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加碘盐或不加碘盐。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立足于贺州本地新闻,以及各类生活资讯。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安全性分析,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有毒吗,亚铁氰化钾厂家,亚铁氰化钾加热,亚铁氰化钾检验三价铁,亚铁氰化钾分子量,亚铁氰化钠,铁氰化钾检验亚铁离子,亚铁氰化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安全性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作为抗结剂,防止结块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社区主版&&拍客&&军事&&社会&&财经&&娱乐&&文化&&文学&&生活&&城市&&汽车&&大杂烩&&站务
阅读:1271 参与:0 回复:4到
&&&&大家这几天都在谈论食盐的问题,说是井盐多、海盐少,我于是去看食盐的包装袋上的说明。这一看不打紧:在食盐添加剂一栏里,赫然有亚铁氰化钾这种物质,我化学虽然不好,可知道氰化钾是剧毒物质!这个亚铁氰化钾怎么样?却不知道,于是到网上百度了一下&&
&&&&广东省疾控中心理化检验所所长梁春穗介绍,&亚铁氰化钾的致死量是50mg~100mg,这一数据表明亚铁氰化钾是毒性略小于氰化钾的剧毒物质!这一结论也可以从理论上得到解释。K4Fe(CN)6的毒性和危害性远远大于三聚氰胺,只是可能掩盖在营养不良、精神病、各种癌症或者食盐过多引起的诸如心血管疾病当中去了,另外,可能时候未到,还没有到达阀值,有没有可能到了一定值后,中国人大范围地得病乃至死亡?卫生部关于亚铁氰化钾安全性的答复答非所问,避重就轻,过于简练,似是而非,谎话连篇。在我国这样一个互相下毒的国家,文中提出了一项新的饮食原则,即毒性最小原则,饮食首先得满足毒性最小化原则。吃盐应当吃不加碘的大块只含NaCl的盐(即也不加抗结剂亚铁氰化钾),不要买细盐。
&& 明知有毒还要添加,不想让老百姓活了吗!?砸楼主
回复置顶区
...或者对本帖发表其他观点:
级别:少尉积分:3173
&&&&亚铁氰化钾无毒,氯化钠才是剧毒的!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说明:加减财富会减少操作者同等财富值,最多输入20个汉字食盐中亚铁氰化钾恐酿有史以来最大食品安全事故&——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安全性分析
食盐中亚铁氰化钾恐酿有史以来最大食品安全事故
作者:2012我是中国人
食盐中亚铁氰化钾恐酿有史以来最大食品安全事故
——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安全性分析
&2012我是中国人
&亚铁氰化钾,名字很难听,去掉前面两字,普通人联想到的就是死亡。
相信大部分公众是坚决反对添加这些化学药物的。我们宁愿盐的卖相差点,也不愿意添加这些有潜在危险的化学物质
“中国人在百年前被人称为“东亚病夫”,此时的中国人,是因为食物短缺、营养不良造成大部分人身体情况不良;而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得面对成为“东亚病夫”的现实了,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食物不够,而是吃了太多的三聚XX、瘦肉精、激素、亚铁氰化钾……”
三聚氰胺之所以被揪出来是由于以下三点原因而不是其他什么原因:(1)婴幼儿对三聚氰胺最为敏感;(2)三鹿太过火;(3)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新西兰还有一点点畜生护犊的本能。如果不是上述原因,恐怕至今人民还在享受着三聚氰胺!当初加碘也是好处一大堆,居然还有提高了12
个智商点,可结果呢?
K4Fe(CN)6毒性和危害性远远大于三聚氰胺,只是可能掩盖在营养不良、各种癌症或者食盐过多引起的各种诸如心血管疾病当中去了,另外,可能时候未到,还没有到达阀值,有没有可能到了一定值后,中国大范围地得病乃至死亡?
饮食的基本原则就是食物多样,我把它改为两条原则,即:(1)毒性最小化原则;(2)多样化原则。在我国这样一个互相下毒的国家,第一条毒性最小化原则应当是最重要的一条,饮食首先得满足毒性最小化原则。
1 &人民对亚铁氰化钾的安全性非常不放心
1.1 卫生部及御用砖家劣迹斑斑、前科累累
1.1.1 卫生部对人民极不负责
年 &在SARS事件中表现弱智以及对人民极不负责。
2003年 & 取消强制婚检,离婚率与出生胎儿畸形率大幅增加。
&3月15日前后,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全国由此开始围剿劣质奶粉。但是三鹿仍然在逃,此时就应该对三聚氰胺等毒物有所警觉和动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原司长曹文庄因犯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死缓。全国目前的17.2万个药品批准文号中,有15万个是曹文庄上任后办理的。(批注:工作大胆有魄力)。
三鹿奶粉掺入奶粉事件爆发。出口奶粉不含三聚氰胺,蛋白精发明的时候很多人已经知道对人体可能有害,据传蛋白精的发明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婴儿不光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畜类尚知护犊,遇到危险还知道把幼弱护在群内,奈何人类反不自知?把最好的饮食、教育、安全环境奉献给孩子,这是每一个人类的共识吧?为什么到了自诩为“经过1100多道关口、每天一杯奶健康中国人”的企业那儿,就不管不顾了呢?&
转基因安全证书列在了在一个不起眼的网站上。11.27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在通过一年多后悄悄地补挂在了该批转基因食品名单的末尾。继计划生育之后,让自己的人民吃亡国灭种的转基因粮食!中国开始在亡国灭种的路上狂奔!
中国食品安全关键性人物(大媒体称之“泰斗”和“领军人物”)暨ZF的头脑和技术支持人陈君石院士称转基因食品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对记者说:”如果说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带来安全问题,必须拿出数据才能证明。”他曾明确表示,不赞同禁用过氧化苯甲酰。此前陈军师支持苏丹红、三聚氰胺、假鸡蛋。还说食品中“比三聚氰胺更毒的东西比比皆是”….陈君石不讲人话尽喷粪便,他不是人是个畜生。陈君石无道德,没人性,他心地狠毒祸害中华。
&科技部门户网站世博科技专项行动“食品中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转基因成分等快速现场检测”明确将转基因成分与食品中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并列
http://www./ztzl/lhzt/lhzt2010/tpxwlhzt/W.jpg
世博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手段”分批亮相申城中的3项检测技术为“致病细菌无藏身之地、转基因食品休想蒙混过关、测饮用水毒性快又准”来源:http://www./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198515.html
山西疫苗致儿童聚集性异常反应事件,全国揭露疫苗问题。
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禁测乙肝。乙肝病人的权力获得保障是进步,正如取消禁止爱滋病入境的规定是为了体现人权。在近几年爱滋病传播和黑人引进加速的情况下这种进步必须结合采取足够有效的措施避免他人感染上乙肝和感染爱滋病才算完满。乙肝传播途径与爱滋病有很大相似性,乙肝放松也很可能为爱滋病传播大开方便之门。另外,贸然清除人民对乙肝和爱滋病的恐惧值得商榷,因为这种恐惧本身就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几年前以不准确和避免对同性恋的歧视为由将“爱滋病”改为“艾滋病”也可能对防治爱滋病有不利影响。(国家为乙肝维权大事记:2009年6月,网易出了一个普及乙肝知识的专题,题目为“乙肝,被夸大的恐惧”;2009年9月,中国颁发首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从事食品行业健康证;2009年12月,卫生部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查;,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禁测乙肝。) 
卫生部引进爱滋病
&恩道尔:比尔•盖茨谈论“以疫苗减少人口”
卫生部终止禁烟(禁烟需要几代人努力,推进转基因只需要3-5年)
卫生部说媒体误读了中央的意思。从2009年开始那么多省市、霉体都宣称禁烟并采取措施,他们疯了?霉体可是处于正腐的绝对控制下。
蒜、绿豆等蔬菜大幅度上涨,“神医”张悟本被迅速地动用国家力量打倒——人民为什么极度缺乏健康与营养学知识?为什么看不起病?
河南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资金多次被挤占挪用,已建成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多数也没有正常运转。有钱买车,无钱检测,有钱盖房,无钱开动设备——见怪不怪了,全国范围亦如此。
中国高调纪念霉国9.11。WHO赴中国河南督导中国卫生部推行的麻疹疫苗全国“强化注射”大运动。此事件引起全国范围的恐慌。医生与教师道德彻底沦丧。“比尔盖茨在9月11日开始给上亿中国儿童强注麻疹疫苗之前就已经来到中国,但有关比尔盖茨与强注麻疹疫苗行动的关系没有看到什么报道,相反比尔盖茨推出慈善盛宴的举动却为广大媒体争相炒作”。
有太多值得卫生部关心的事情,为何卫生部单单盯住疫苗。即使是疫苗,似乎乙肝、狂犬病都比麻疹重要,尤其是狂犬病打的人少,但每年死的人多。尽管还不能肯定这次麻疹疫苗就是霉国的基因武器,但是卫生部绝对没有把中国人的健康放在心上已经确认无疑,这一针是为霉国打的。
9月12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结束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稿中,被人们俗称为“面粉增白剂的”过氧化苯甲酰,依然被列入面粉处理剂
&大HJ方舟子自称被袭击,北京警方遂抓获华科大著名教授肖传国(中国改开后数得着的医学成就——肖氏反射弧的创始人)。媒体为之沸腾,雅虎论坛率先抛出《方舟子遇袭告破嫌犯肖传国被捕是正义的“中秋贺礼”!》。踢黑人的球.
汉族网『扬忠惩奸—英烈版』中华五千年最大刽子手——大汉奸陈君石.
http://www.hxwm.net/thread-.html。,三十河北.
陈君石掌管中国公共厨房,人民不放心!/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3386568&PostID=.
陈君石是中国推广各种毒食的急先锋。
&迎亚运广州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农场对蔬菜种植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包括选用非转基因种子…….cn/roll/.shtml
叫停减肥药:政令为何常慢半拍?澳曲轻、可秀、赛斯美、曲婷、浦秀、亭立、奥丽那、曲景、新芬美琳、希青、申之花、衡韵、苗乐、诺美亭、曲美等十几种减肥药停止销售。减肥药的危害与滥用,折射出有关部门对减肥药的日常监管形同虚设和一种不健康的社会审美观——越瘦越美。同时透露着我国国民的营养与健康知识极度匮乏。早在2010年年初,与“曲美”一样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药在欧盟地区和美国均被暂停销售使用。10月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更是发文责令“诺美婷”撤出美国市场。甚至当有关企业已经主动召回后,相关政令何以迟迟不见踪影?谁该为长期以来减肥药市场混乱的行业状况负责,谁又该为消费者的损失买单?另,为何太极集团董事会恰好在此前一天即10月29日发布公告主动停止减肥药“曲美”在中国的销售?  
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1998年到2006年中国学生的身高降低了3厘米,而体重增加了3公斤,也就是说中国人变得又矮又胖了。
&美国大规模调查华人血样DNA
对于“植物奶油危机事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主任陈君石(见附件汉族网
» 『扬忠惩奸—英烈版』 »
大HJ陈君石)表示,植物奶油危害远没有传说的那么严重(引起那么多病还不严重?),不会导致食品安全危机,国人不必过度担心。很多食品中含“氢化植物油”(大米、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是不是就要在食品中加入黄曲霉素?),但就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而言,其实每天并不会摄入过多的氢化油(针对卫生部的说法,李再贵认为,这个“平均摄入量”的意义不大,因为农民在我国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大,他们接触到焙烤食品的可能性很小,从而拉低了全国平均水平。但城市居民接触含有过量反式脂肪酸的食物的机会非常多,“摄入量是相当惊人的”)。
(专家:应出台强制标准规定反式脂肪酸含量。.cn/c//.shtml)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露了商家在蜂蜜中添加果糖以次充好的“秘密”,
假蜂蜜易致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当然有加化学药物,轻者得病,重者死亡。
&24岁成都超女王贝武汉整形(面部磨骨)意外致死——凸显了娱乐圈整容风和国人重外表及畸形的审美观点。
树胶充蜂胶造假整10年
造假者称仪器检测不出。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揭露了存在10年之久的大量国产蜂胶造假黑幕,指出企业使用价格低廉的树胶,添加、冒充高价蜂胶,制成蜂胶软胶囊销售的事件。其中树胶冒充蜂胶的比例高达90%。一时间,这一被广泛用于降血脂、血压,增强免疫力的“血管清道夫”,面临全民围剿的危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于上个月25日通过网站发布通知,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辖区内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全面监督检查。
&我国每年新增食道癌患者25万,占全世界食道癌病例数的一半——为何总是中国?专家称进食过快等成诱因。
&1.1.2 &卫生部御用砖家叫兽禽兽不如
尤其是中国食品安全第一人,食品强化办公室主任,973食品安全领域首席砖家和唯一院士,力推K4Fe(CN)6的陈君石已经被大量事实和分析讨论证明为中华五千年来最大刽子手,超级大汉奸。参见有关文献。
&1.1.3 & 侵犯了人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亚铁氰化钾为何暗藏多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呢?“食盐里神秘的成分亚铁氰化钾,在暗藏多年之后,最近终于被印刷在了商品包装上。这是第一步,尊重了人们的知情权。下一步该是取消这个成分。在日本等国,这个亚铁氰化钾是严禁用于食盐等食品之中的。”
人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该不是在告诉你要么从8楼跳下,要么从7楼跳下,而是能否不跳楼!
&1.1.4 卫生部的数据来源不可靠、理论基础错误
&“卫生部之所以反对,我原以为他们已经委托下属机构做了多年的观察试验,已得出结论是增白剂是无害的了。想不到的是他们主要依据的标准却是JECFA,一个典型的被欧美控制的委员会。卫生部门的专家该破一破“欧美标准”的神话了,应该换一换专家库了,那些专家依据的标准很可怜,过去我们已上了太多的当,吃了太多的亏。有一批专家,包括吓人头衔的院士,动辄以欧美为标准,认为这个东西欧美就这样规定的,就安全了,盲目迷信欧美标准是错误的。”
我国食品安全数据都是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等美国人控制的杀人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及御用砖家劣迹斑斑、前科累累,尤其是2009年以来,我国人民深深地体会了伟大导师毛主席的教导,“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世界卫生组织只要在1000件事情中有一件误导就足以杀人,例如10000万种化合物只要有一种常见化合物误导就足以灭绝一个国家。我们现在离开外国人就活不下去了,但是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比较高的就不引入到国内呢?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摄入量是由企业能做到的程度倒推出来的?还是其它什么途径得来的?理论与实验数据为何?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摄入量是按照大鼠的半数致死量的若干分之一来设定,照此逻辑全球800万种化合物,我们至少可以加入几十万种!Pb、Cd、As、KCN、二恶英等稀释到一定浓度也是可以加的了?大鼠和人是一样的吗?有没有猴子实验、人群实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我国一向喜欢拿13亿人直接做实验,这方面的数据应该很多,而国外则极度缺乏——今后还可以用这些数据创汇!)。至少人民知道,过敏那是一点点都受不了!
&1.1.4 & &
& 卫生部关于亚铁氰化钾安全性的答复不能令人民满意
卫生部关于亚铁氰化钾安全性的答复答非所问,避重就轻,过于简练,似是而非,漏洞颇多。如此简练会不会是避免言多必失?
&规范使用食盐抗结剂亚铁氰化钾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三日)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针对有关(又是有关!)媒体(人民呢?)对食盐抗结剂亚铁氰化钾安全性的质疑(仅仅是质疑?人民认为对人体有害,不该加),有关(再见有关!)食品安全(必须还要有医学专家、生物学家、环境专家、法律专家、普通民众!)方面专家(哪些砖家?多大范围与规模?卫生部的意见呢?至少我们看到陈军师的解释就是故意杀人!)认为规范使用(在“规范使用”情况下“砒霜”还是中药呀,“砒霜”添加在食盐中,只要“规范使用”也与“食盐抗结剂”一样不会出现大问题!!!三聚氰胺还超标几万倍了,还好,亚铁氰化钾最多只能超标9999倍!)食盐抗结剂亚铁氰化钾(如果企业或者销售商不加亚铁氰化钾而是氰化钾呢?)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亚铁氰化钾,俗称黄血盐,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食盐抗结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盟都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据目前了解到的信息,它们是不用的)。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中允许其在盐和代盐制品中作为抗结剂使用,用于防止食盐结块,最大使用量为10mg/kg,在产品包装上应当标识(那为何暗藏这么多年?),可以标识为“亚铁氰化钾”或“抗结剂”(为何不明示?还要二者则一?如果哪天使用另外一种剧毒抗结剂呢?)。
亚铁氰化钾中的铁和氰化物之间结构稳定,只有在高于400℃才可能分解产生氰化钾,但日常烹调温度通常低于340℃(原来还差60℃,我们就全部被毒死了,赶紧在炒菜锅里安个温度计吧!),因此在烹调温度下亚铁氰化钾分解的可能性极小。(和酸、硝酸盐反应?和酸加热?烧烤?光照?微波炉?当烹调以盐或沙作为传热介质呢?当大量使用食盐时呢?烤焦等意外情况呢?厨师、食品加工领域的工人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呢?)
&&我国推荐的食盐每日摄入量为6g,考虑我国居民实际食盐摄入量普遍偏高,按每人每天摄入15克食盐计算,如果按照标准(超标呢?)规定使用亚铁氰化钾,每天摄入量为0.15mg。按照成人体重按60kg计,摄入量为0.0025mg/kg
bw,远低于人类的每日容许摄入量(0.025mg/kg
bw)(每日容许摄入量从何而来?理论与实验数据为何?如果摄入食盐严重超标而体重又很轻呢(例如30-40kg,甚至是10-20kg的小孩呢?),例如30g(这在中国还是很多的),和其他化学品的反应呢?对于特殊或者过敏人群呢?例如鼻炎、咽喉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呢?中国的食盐品种很多,是对所有食盐都适用吗?),因此按照标准规定使用亚铁氰化钾本身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1)价值较大的文献
①李新. 在氯化钠产品中应用多种防固剂的必要性. 中国井矿盐,):16
近来年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亚铁氰化钾的使用已逐渐显现出它的不足,
在部分出口氯化钠产品和使用氯化钠加工出口的产品中严格限制使用; 含有亚铁氰化钾的氯化钠在加工肠衣时出现变色的质量问题;
亚铁氰化钾的存在对于人体吸收各种微量元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亚铁氰化钾的存在影响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亚铁氰化钾的大基团不适宜于部分离子膜。
2.1 亚铁氰化钾在食用盐中使用的安全性
亚铁氰化钾在强热后会分解, 产生氢氰酸; 它与卤素、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生成铁氰化钾,
其水溶液在空气中遇光则分解出氰化物并生成氢氧化铁; 它与稀盐酸共热产生氢氰酸; 在灼烧时生成碳化铁,
氰化物、氰及氮。虽然我国对亚铁氰化钾的添加量制定了严格的国家标准, 一般亚铁氰化钾在氯化钠中的含量不超过10mg/kg,
食用就是安全的。但是从亚铁氰化钾的性质也可以看出, 对于添加亚铁氰化钾的食用盐,只有我们保证正确的使用方法,
才不会对身体有害。
如果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接触高温或酸性物质或强氧化剂物质, 就有可能使亚铁氰化钾分解, 放出氰化物,
少量氰化物经消化道长期进入体内, 会对身体产生慢性毒害。
亚铁氰化钾在100℃时会脱水变成白色粉状无水物,
它的这一特性使得氯化钠在干燥床中干燥时,亚铁氰化钾脱水由晶体状变为白色粉状, 因为亚铁氰化钾的比重低于氯化钠的比重,
在干燥床回收粉盐时, 亚铁氰化钾会更多地进入粉盐中, 使粉盐含亚铁氰化钾的量超过正常值的6~7 倍, 当这些粉盐又回到成品盐中时,
如果在后续的包装过程中不充分混合, 将会使局部成品盐中的亚铁氰化钾含量超过20mg/kg, 远远大于国家允许的添加量。
2.2 亚铁氰化钾影响人们对部分微量元素的吸收
亚铁氰化钾能与多数金属元素反应生成沉淀。在没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与亚铁盐生成白色亚铁氰化铁沉淀, 此沉淀不溶于水和稀酸;
锌离子会和亚铁氰化钾发生反应, 生成白色胶状的亚铁氰化锌, 此沉淀不溶于水和稀酸;
铜盐和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难溶的铁氰化铜的沉淀。在这些反应中, 虽然没有络合物的分解,
不会释放出具有剧毒毒性的氰氢酸或氰化物,但它将与人体有益的元素结合成沉淀, 影响人们对这些元素的吸收。
2.3 亚铁氰化钾在食品加工用盐中的局限性
2002 年是出口盐渍行业对于亚铁氰化钾感受最深的一年, 6 月份以来, 四川省许多盐渍菜加工企业陆续接到日本客户的通知,
他们从某超市销售的中国青岛产食盐中查出含有日本仪器不得检出的添加剂- - 亚铁氰化物,
日本官方卫生保健所及一些客户要求中方盐渍菜加工企业提供所用食盐的成份化验证明,
四川对日盐渍菜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此后还有浙江出口的盐渍品黄瓜、食用菌, 涪陵出口的榨菜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盐渍菜加工企业由于一时找不到不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 生产处于停滞瘫痪状态。
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中明确规定, 亚铁氰化钾可以作为防固剂, 但在绿色食品中却不允许出现,
包括绿色食品中调味包所用的氯化钠不得检出亚铁氰化钾。
3 其它防固剂的应用情况
国际上能够在氯化钠中作为防固剂的产品有二十多个,
根据防固结原理可用复盖剂、晶体改良剂、乳化剂和助剂。发达国家在食用盐领域使用的防固剂有碱式碳酸镁和硅铝酸盐等,
用亚铁氰化钾作为防固剂的比较少, 其它盐产品则根据需要添加各种防固剂。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中规定允许使用的防固剂产品有五种,
即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和微晶纤维素, 但盐行业只用选用了其中的亚铁氰化钾。
② 西木博士做客湖南卫视《百科全说》,解说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的潜在危害
.cn/s/blog_6afbf0fc0100lqpq.html
&西木博士指出亚铁氰化钾比较稳定,但是什么情况下,它会分解出氰化钾呢?一个是遇热、高温,在4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下才会分解出来,比如烧烤,烧烤的最高温度可以到500度,所以食物烧烤好之前,不要放盐进去,最好是等食物烤熟之后,吃之前放盐。还有一种情况是,亚铁氰化钾遇酸以后,可以分解出氢氰酸,氢氰酸的毒性其实也是非常高的,所以精制盐不要和醋一起放。
③ 海湖盐与化工 第34卷第4期􀀁:26
我国采取的是加入亚铁氰化钾, 而国外添加的主要是碱式碳酸镁[ 3] 。
我国精制盐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指标较低和容易结块。这也是影响我国精制盐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
我国使用的抗结块剂亚铁氰化钾的添加量旧的食用盐国家标准( GB5461 &92 ) 规定为
5mg /kg(以Fe ( CN )- 46 计), 新的食用盐国家标准( GB5461
&2000)规定为 10mg /kg (以亚铁氰化钾计)。这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
亚铁氰化钾的添加量过低, 起不到其抗结块的效果。提高了亚铁氰化钾的添加量后, 与过去相比有一定的好转, 但由于添加的方法不易使其均匀,
故抗结块的效果并不理想。通过长期生产实践的观察和测试后发现,采用添加剂法, 不管添加点选在何处, 还是采用何种添加方式,
都不易做到适量、均匀。
&④ 现代商贸工业 论食盐中营养强化剂选择应用意义
姜􀀁 滨 &2010 年第8
目前国内食盐种类多样, 大多数产地生产的食盐载体PH 值都是中性的, 可以与各种营养强化剂进行混合强化, 但四川自贡井矿盐,
载体PH 值显碱性, 添加一些营养强化剂时会产生化学反应。
&⑤ 维基百科和瑞尔丰化工
维基百科:亚铁氰化钾,俗称黄血盐,是化学式为K4[Fe(CN)6]·3H2O的配位化合物。室温下为柠檬黄色单斜晶体,于沸点分解。它不溶于乙醇,但在水中的溶解度高达300g/L。亚铁氰化钾水溶液与酸反应放出极毒的氰化氢(HCN)气体,但亚铁氰化钾自身毒性很低。
亚铁氰化钾加热分解得到氰化钾,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颜料普鲁士蓝。
瑞尔丰化工:本品属低毒类。有资料报道,中毒时肾脏受损害,尿糖大量增加。接触本品多年的工人中,未见发生皮炎。和硝酸铜、亚硝酸钠加热时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高毒的烟气。禁忌物:硝酸盐。
&⑥ 食盐中有种叫亚铁氰化钾的抗结剂。郑州晚报,
亚铁氰化钾……有游离酸或酸性盐存在时,加热至40℃~50℃,可释出对人体有害的氰氢酸(HCN);强烈灼烧时分解放出氮气,并生成剧毒氰化钾。据了解,亚铁氰化钾可经消化道吸收。经大、小鼠实验表明,由于氰基与铁结合得很牢固,因此一般情况下毒性低,可迅速经肾小球过滤而排出。但是,本品过量时可引起肾脏损害,尿中排出大量糖。
&⑦ &邓培红, 张军, 陈静波.
亚铁氰化钾修饰碳黑微电极测定抗坏血酸.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45
亚铁氰化钾对维生素C的氧化过程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
&(2)参考意义不大的文献
① 王兴华, 李宝华, 谢菲, 等. 水发食品中甲醛现场测定的样品快速前处理新方法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o. 11
2015 ~ 2018
pH = 6, 采用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沉淀样品中的蛋白质和脂肪, 弱碱性。
② 糕点中防腐剂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探讨.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80
弱碱性条件下,加入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铵主要是除去提取液中的蛋白质
③ 宋小明,乐美兆,徐俊杰,等.亚铁氰化钾对糖原的特殊固定作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在生化试验中, 铁氰化钾可以用来测定血中葡萄糖含量。在一定条件下, 血糖与铁氰化钾反应生成亚铁氰化钾和糖酸以及其他产物,
然后亚铁氰化钾再与三价铁生成亚铁氰化铁, 即普鲁士蓝, 为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它与血糖含量成正比。
骨髓小粒中的含铁血黄素称细胞外铁,其所含的三价铁经稀盐酸处理后而游离,并能与酸性亚铁氰化钾溶液发生普鲁士蓝反应,生成蓝色亚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含铁的部位。细胞内铁也可用此法显示,根据反应的强弱可了解骨髓中铁的含量。
1.2 &食盐行业令人担忧
陈君石表示,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督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关键还是要靠企业自律。“食品添加剂说到底是道德问题。”
食品行业肯定是令人担忧的,如果从我的本行我和所知道的与食品有关的化工行业和化工厂的情况就可以简单认为中国的食盐绝对不安全。从中国的潜规则和道德早已败坏也可不用大胆推测就可知。不过,我们还要要摆事实,讲道理嘛。下面看看业内人士的说法。
1.2.1 食盐行业行风
(1)冀维锋,陈桂茹,周爱文. 河北省碘盐生产企业产品检验能力调查分析. 河北医药,):734
2. 1 &检验人员与检验制度
两项的合格率均为100%。
2. 2 &检验项目
目前全省12家企业自检项目基本相同, 自检项目包括物理指标的白度、粒度, 化学指标的氯化钠、水分、水不溶物、水溶性杂质,
碘酸钾。卫生指标铅、砷、氟、钡, 以及抗结剂亚铁氰化钾不能进行检验,
而是被动依靠每年度的卫生监督、碘缺乏病防治、上级部门的产品抽检进行检验, 合格率为0。
2. 3 &检验设备
针对目前企业开展的检验项目, 检验设备配备齐全, 能够满足企业自检项目的检验需要, 能够做到定期进行计量检定[ 2]
。而依据 食用盐# ( GB5461)规定的检验项目来评价, 合格率为0。
3. 1 &加强企业负责人的法律知识培训
3. 2 &加强检验人员的资质培训
3. 3 &强化产品检验法定意识
&食用盐的产品检验是依据国家标准制定的, 企业自身无权自行修改,
必须无条件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项目执行[ 3] 。此次检查中发现企业并未对国家标准中的卫生指标进行检验,
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建议企业制定企业标准或对不能检测项目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3. 4 &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
在检查中发现企业添加的亚铁氰化钾均为分析纯亚铁氰化钾, 属于化学试剂,
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4] 。
3. 5 &建议企业开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等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最大程度的避免产品出现卫生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 &(2)贾文水:
发展食盐专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井矿盐,):11
二是生产和流通方式还比较落后。我国是世界上产盐大国之一, 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但生产工艺水平还比较落后,
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效率低。食盐销售还是实行三级或四级批发零售和二次分装, 环节多、成本高, 给私盐贩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 &(3)彭亦光.
关于食盐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苏盐科技,2005年9 月,第三期:21
&& 诚信缺失已成为当前食盐安全的瓶颈。
1.2.2 食盐含量测定方法不完善
(1)俞旭峰􀀁盐渍黄瓜中亚铁氰化钾的测定 2002 #
&食品与机械 &31
亚铁氰化钾…… 可它对身体有一定危害, 我国食用盐标准允许含量为5mg / kg[ 1]
。最近日本政府对从我国进口的食用盐及盐渍制品要求进行亚铁氰化钾的测定。对亚铁氰化钾的测定, 国标GB13025
&10 91 采用硫酸亚铁与亚铁氰化钾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 反应物经空气氧化生成蓝色络合物,
比色法测定[ 2] 。该法采用样品与规定标准进行比色, 只能定性测定且适用范围为食用盐,
对盐渍制品中亚铁氰化钾的测定目前未见报道。
&(2)贾薇,于晓英,高嵘,等. 肉制品中食盐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43
在现行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中,食盐的测定采用炭化浸出法或灰化浸出法将氯化钠溶出后进行滴定分析[ 1] 。而我们在实验中发现,
由于肉制品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及蛋白质, 在炭化过程中往往出现很激烈的崩溅, 使被测组分损失严重, 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而,
我们对肉制品中食盐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
&& &(3)严继东,
曹丽军, 侯逸众. 酸性硫酸亚铁铵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 (5):1256
亚铁氰化钾……。与强酸和强氧化剂反应, 放出氰化氢( HCN), 具有低毒性。
我国GB中规定其最大使用量为0.005 g /kg[ 1]。测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普遍采用硫酸亚铁法,
其使用的试剂不稳定, 极易失效。
(4)王秋菊毕玉友孙继春 硫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方法改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612
&2 &亚铁氰化钾的毒性分析
在中国期刊网上采用多种关键词联合查阅了大量文献,没有发现一篇研究或探讨亚铁氰化钾(K4Fe(CN)6)毒性的文章,可见业内人士从未将K4Fe(CN)6的添加看成食品安全问题,它们仅仅将其作为化工生产和科学研究问题处理。在一些文章中透露出食盐行业业内都知道的K4Fe(CN)6毒性的信息。所有相关内容见相关参考文献。
除了人体毒性外,生物谷数据中心指出: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严禁该物质进入环境。
2.1 K4Fe(CN)6本身毒性
K4Fe(CN)6本身毒性又包括原料毒性和K4Fe(CN)6纯品毒性。工业生产亚铁氰化钾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氰熔体法、氰化钠法、黄血盐钠转化法、氢氰酸法、含氰废水回收法和废气净化剂及氰泥制取法。目前,
国内黄血盐钾绝大多数企业采用氰化钠( 或氢氰酸) 和硫酸亚铁及氯化钾为原料, 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两渣一废水”污染物产生, 污染严重,
操作环境恶劣——存在人体毒性(氰化物残留)和环境毒性。含氰废水回收法、废气净化剂及氰泥制取法两种方法是利用“三废”制亚铁氰化钾的方法,
不适宜于大量生产亚铁氰化钾,但是废物中成分何其复杂,毒物何其多!
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可以认为K4Fe(CN)6的毒性不低于三聚氰胺。理由有3点:(1)K4Fe(CN)6纯品被认为毒性很小或者低毒,而三聚氰胺在(我国政府怎么这么喜欢9.11?)之前被认为是微毒或者没有毒性(否则奶粉厂家也不至于大胆地加)。同是食盐添加剂的KIO3更是曾经被认为是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的。(2)生物谷数据中心和瑞尔丰化工都指出:LD50:
mg/kg(大鼠经口),维基百科则是LD50:
6400毫克/千克。百度百科指出:目前三聚氰胺被认为毒性轻微,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大于3克/公斤体重。(3)广东省疾控中心理化检验所所长梁春穗介绍,“亚铁氰化钾的致死量是50mg~100mg,氰氢根的致死量为20mg。这表明,日常食盐中的抗结剂即使全部分解,离致死量也差几百倍。而且氰氢根是剧毒,一般中毒立即见效,毒素不会像三聚氰胺一样慢慢沉积”。如果梁砖家所言属实,那么K4Fe(CN)6纯品绝对不是什么低毒,而至少是中等毒或者高毒!!!看来,梁砖家也认为只要吃了不立即死就是无毒。梁砖家眼中只有急性毒性,难道没听说过毒物的毒性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吗?翻翻毒物类书籍,很多毒物的慢性毒性剂量都小于急性剂量的几万到几百万分之一。
根据表1液态奶检出三聚氰胺的批次表得出该次检验的平均(去掉一个最小值和最大值,求算术平均)含量为3.6
mg/kg。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除了三鹿外,其它奶粉和液态奶也都表现出了毒性,很多不经常喝牛奶的成年人亦有明显反应。很多人吃了一段时间不舒服,甚至是查出有病就停止了。据我所知,不少成年人喝个半年或者1年而且是不经常喝就发现不对劲了,因此,可以认为成年人每天喝50g牛奶(时间持续为半年-2年)就会有可察觉的毒害。另外,当时和现在都认为只要牛奶中三聚氰胺超标即有毒。K4Fe(CN)6的毒性并不是被察觉到,也许是K4Fe(CN)6的主要毒性没有不同既往毒物的毒性反应。K4Fe(CN)6的毒性被掩盖掉了,归到食盐中或者过量摄入食盐中,油烟中(K4Fe(CN)6和HCN都有刺激性),甚至是KIO3中(瞎猜,没依据),而且人民即使发现过量摄入食盐有害,但是却无法抵挡住咸味的诱惑,犹如飞蛾扑火一般。
如果成年人每天摄入三聚氰胺牛奶50g,意味着每天摄入0.18mg三聚氰胺。我国平均摄入食盐为12.4g(我国北方地区每人每日平均摄盐量为15~18
g,南方地区每人每日平均摄盐量为10 g左右),
K4Fe(CN)6的含量按10mg/kg计算,则我国居民每天摄入0.124gK4Fe(CN)6。二者已经非常接近,但是食盐是每一个人每天都要吃的,是要从婴幼儿开始一直吃到死的!
液态奶检出三聚氰胺的批次表
.cn &日07:45
生产日期/批次
三聚氰胺(mg/kg)
蒙牛高钙低脂牛奶
全脂灭菌纯牛乳
高钙低脂牛奶
早餐奶(麦香味)
蒙牛早餐奶
木糖醇酸牛奶
高钙低脂牛奶
243ml(250g)/袋
蒙牛大粒果实酸牛奶
蒙牛大粒果实酸牛奶
伊利芒果+黄桃酸牛奶
酸牛奶(木瓜+甜橙)
高钙低脂奶
光明酸牛奶(原味)
原味酸牛奶
原味酸牛奶
大颗果粒草莓酸奶
益生菌·优乳酪(原味)
优酪乳·酸牛奶(原味)
&2.2 氰化物的毒性
2.2.1 炒菜时
(1)与酸反应生成HCN
亚铁氰化钾水溶液与酸反应放出极毒的氰化氢(HCN)气体。也就是说,炒菜、加醋或西红柿等酸性食物,加了盐,就会分解成剧毒的氰化钾。
(2)受热生成KCN
K4[Fe(CN)6]=4KCN+FeC2+N2
KCN的烧焦后释放出剧毒的KCN。一次几克-十几克的食盐烧焦K4Fe(CN)6释放出约0.7倍的KCN,也就是略低于0.1mg(假定为0.06mg),这意味着一次即有轻微中毒现象。
本人居然在Google上没有查找到人体每天的CN-安全摄入量,无奈何只好从水的含量推算。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氰化物的检出限推算0.05mg/L。若每天人均饮水1.2L,那么每天饮水中摄入氰化物不得超过0.06mg。
氰化物的中毒原理为:其毒性跟CN离子对重金属离子的超强络合能力有关。CN
主要跟细胞色素P450中的金属离子结合,从而使其失去在呼吸链中起到的传递电子能力,进而使中毒者死亡。氰化物中毒一般都很迅速。饮水时,氰化物是均匀溶解的,且水能很快被吸收而扩散到全身。食盐中水分少,且食盐中的KCN和HCN在吸入到人体中是先通过一条通道(例如,吃饭时是口腔-食道-胃-肠)再扩散到整体中的,与相关器官组织接触时间长,相关器官组织单位面积上毒物浓度还是很大的,因此,食盐中的KCN和HCN的毒性不应只考虑整体毒性。因此,只要在传输途中局部量足够就可以引起局部中毒,所需剂量只需要致死量的几千-几万分之一。长期小剂量摄入必然导致这些器官病变。假定引起局部中毒的摄入量为整体的100-10000倍,那么从每天饮水中摄入氰化物不得超过0.06mg可得出局部中毒不得超过0..0006g。
一般化学反应,温度每增加
10℃,反应速率常数增加2~4倍。340℃离400℃仅有60℃,也就是说在相同时间内,340℃生成的KCN的量是400℃的1/64~1/4096。即使400℃不是全部分解,340℃生成的KCN的量也有可能引起局部中毒。
我国人民的厨房和人体就是巨大的化学工厂,每天进行着大量的氧化-还原、沉淀-溶解、凝固-析出、电催化、析出气体、生物化学反应,如果其中恰好有K4Fe(CN)6生成KCN和HCN的催化剂呢?
以下人等是非常危险的:(1)经常烧焦;(2)经常吃烧烤;(3)经常油煎、油炸;(4)厨师。
&2.2.2体内毒性
不少人认为K4Fe(CN)6·3H2O
分子式中,CN-离子已被螯合,不能电离,故毒性较低。从下面的计算看来也确实如此。
K稳[Fe(CN)6 4-]=1035,1mol/L
&[Fe(CN)64-](人体中的[Fe(CN)6 4-]离1mol/L很远)中
1/1035 & x = 2&10-6
然而,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如果CN-消耗掉(例如与人体内某些物质反应(也即产生毒性)),那么K4Fe(CN)6将大量产生氰化物。
尤其是在胃中,有K4Fe(CN)6+H+→6CN-
参考文献:
(1) 四川积极应对日本技术壁垒,谋求突破盐渍菜出口受阻局面 &
&     发布时间: &
http://www./html/gjjl/tradeNewsView/1.html
&今年6月份以来,四川省许多盐渍菜加工企业接到日本客户的通知:日方最近从某超市销售的中国青岛产食盐中查出含有日本食品卫生法禁止使用的添加剂———亚铁氰化物。因此,日本官方卫生保健所及一些客户要求中方盐渍菜加工企业提供所用食盐的成份化验证明,四川对日盐渍菜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亚铁氰化物是我国食盐中常使用的抗结剂,一般食盐如不添加抗结剂,在10天左右就会结成无法使用的硬块。在我国的《食用盐(GB)标准》中允许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含量<10PPM。四川两大盐厂出具的分析报告也证实在其产品中使用了亚铁氰化钾作抗结剂。最近,四川省检验检疫局对盐渍姬菇的原料、成品和经8小时脱盐的产品进行了检验,所使用的食盐中均含有亚铁氰化钾,含量小于1PPM。尽管检测结果符合我国有关规定,但不符合日本有关标准。
&盐渍菜是四川重要的出口商品,2001年出口超过1531万美元,90%以上出口到日本市场。盐渍菜出口对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也有重要的作用,日本此举对四川省盐渍菜出口造成严重障碍。据四川外经贸厅和四川检验检疫局的摸底调查,四川出口盐渍菜加工企业目前的存货有吨,主要是盐渍松茸(400吨)、盐渍高菜(吨)、盐渍山露(1000吨)、盐渍姬菇(2000吨),现已全部停止对日出口,还有大量鲜茄子、山露等待加工。盐渍菜加工企业由于一时找不到不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生产处于停滞瘫痪状态。&
四川省政府对输日盐渍菜中出现的问题十分重视,召开了紧急会议,李达昌副省长和黄小祥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作了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和企业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
&  1.对生产盐渍菜所需食盐实行定向生产和定点供应。盐业部门对(出口日本)生产盐渍菜所需食盐,按照不添加亚铁氰化物等抗结剂的标准实行定点生产。各生产企业凭外经贸部门出具的证明与当地盐业公司联系,签订协议,盐业公司按协议组织货源,保证质量,及时供应。企业要做好生产计划和安排,减少食盐的库存。
&  2.对盐渍菜专用盐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盐渍菜专用盐由定点企业专门生产,由盐业公司专供企业生产盐渍菜使用,盐政、质监、工商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  3.各类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要积极应对。一是对日出口的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对输日食盐和含盐产品中亚铁氰化钾检测的通知》执行,并积极配合检验检疫等部门,研究从技术上加以解决。二是积极开拓韩国、美国和欧盟等市场。三是在今后的生产加工中,严禁使用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加工对日出口的盐渍菜。
  目前,四川省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正在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紧急会议精神,力争尽快打破日方的技术壁垒,保住并不断扩大对日盐渍菜出口市场份额。
&(2)盐加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加亚铁氰化钾
文/icestone
&专家说:全民食盐加碘使儿童智商总体提高近12%。数据是如何统计的我不得而知,如果此说法属实的话,那我能肯定的判断出:中国专家没有食用加碘盐!!
&“补碘过量”导致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甲状腺疾病增加,这几年,民众对全民补碘颇多质疑,一直没有相关部门来释疑解惑,终于在多家媒体报道多个地区疑似食碘过量造成的病症的时候,卫生部终于有人出来说话了。解释的总结有两条,一条是“甲状腺癌与食盐加碘有关”的说法缺乏证据,根据中国国情,补碘的益处远远大于碘过量引起的相对较小的风险。
第二条则是补碘提高智商的说法。最后卫生部给自己找个台阶下,2010年开始下调食盐中的加碘量。 &
&我个人认为碘缺乏是一种病症,确实在某些地区发生着,但是有病你就去看医生,而不是一人生病,全国人民吃药。而卫生部却轻描淡写的说,不用补碘的人群可以购买无碘盐,拜托下来到市场看看,哪个超市哪个市场能买到无碘盐??江苏做的更过分,盐的袋子上写着“加碘盐,加钙盐,加锌盐”,根本找不到不添加其他成份的盐?我看将来一定会出现“花一样钱补五样的食用盐”!
&碘加在盐中,是利是弊,没人能说的清楚。更糟糕的是盐中的抗结剂又被曝光了,小时候家中买的盐都是粗盐,农民看盐罐回潮,就会知道天气要下雨了。但现在通过盐的变化是无法预测天气了。因为盐中有抗结剂。
四川一榨菜厂出口到日本的榨菜被退回,原因就是查到了亚铁氰化钾,而亚铁氰化钾是低毒品,受热或遇酸反应,会产生剧毒物。而国内食盐包装袋上成份只写抗结剂字样,却不写抗结剂的化学名称,更不标明含量多少!这是何等的不负责任!
&国家内部规定了出口榨菜使用食盐的标准: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对输日食盐和含盐产品中亚铁氰化钾检测的通知》执行,并积极配合检验检疫等部门,研究从技术上加以解决。积极开拓韩国、美国和欧盟等市场。在今后的生产加工中,严禁使用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加工对日本出口的盐渍菜。
&但是他们对中国普通老百姓一直不告知盐中抗结剂是怎么回事,只是在内部做了通知,规定添加亚铁氰化钾的百分比,但是外包装上都不敢写明具体含量,只是在成份一栏笼统标明抗结剂字样。
&2002年出口国外市场的盐制品不再添加亚铁氰化钾,而在国内至今仍然在盐中使用抗结剂。
&也许专家在抗结剂被捅出来后,又会辟谣,说是为了老百姓考虑,添加亚铁氰化钾
,盐不会粘成块,也不会受潮。
但是民众需要的是健康啊!!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他们的做法,添加抗结剂会减少盐的损耗,添加碘可以将盐的价格推上去。自于是否对民众的身体造成摧残,他们从来没考虑过。
&以下是回复:
听说食盐加碘为了健康是幌子,此种做法纯粹是为了打击私盐,垄断经营!因为私盐加碘难度很大,而官盐加碘后在市场上鉴别官盐与私盐就非常简单,中学学过化学的就都会做。请知情网友讨论讨论。
② 【索马里富豪】 20:09&
1990年前用的还是易挥发的碘化钾,但因为碘化钾比较贵,1990年就全面使用很便宜的碘酸钾了。碘酸钾是一种化学试剂,也是一种工业原料。碘酸钾要加热到摄氏560度才能部分分解,一般的烹炒煎炸等都到不了摄氏560度,所以碘不会挥发。但因为碘酸钾本身就是剧毒品,碘盐结块后吃了就会立即死人,所以只能加入抗结剂。另外加入抗结剂还可以防止食盐在存放中结块,易包装、卖相好。但抗结剂实际是亚铁氰化钾,也是剧毒品。亚铁氰化钾不能与食品混放。亚铁氰化钾受热分解出剧毒物,与酸反应有剧毒物生成。也就是说,炒菜、加醋或西红柿等酸性食物,加了盐,就会分解成剧毒的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水溶液与酸反应放出极毒的氰化氢(HCN)气体。亚铁氰化钾加热分解得到氰化钾(KCN),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颜料普鲁士蓝。亚铁氰化钾[K4Fe(CN)6&#O]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处理时须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须始终在化学通风橱中格外小心地使用。须远离强酸。亚铁氰化钾…….强烈灼烧时分解而放出氮,并生成氰化钾(剧毒)和碳化铁Fe3C。与铁盐溶液生成普鲁氏蓝沉淀。用于制氰化钾(杀虫剂、烟熏蒸剂等)、铁氰化钾和颜料等。利用由煤气厂所得的废氧化物与石灰共热而得亚铁氰化钙溶液,再与碳酸钾溶液共热,浓缩结晶而制得。亚铁氰化钾(黄血盐)是狗肉贩子盗杀狗时常用的毒药,一小点就可以毒死一条狗。另外酱油、醋里均含盐。亚铁氰化钾在人体内具有积累作用。中国老百姓就这样每天被迫自己花钱卖毒盐吃。中国老百姓就这样被慢性毒杀。这必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比三聚氰胺还要惨千万倍!
③ 俺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盐买来洗水几遍再吃,这样管用吗?
④深海尘灰 &回复日期:&
楼主你有点问题哈!既然你说亚铁氰化钾稳定,难道你不知道它是有条件的吗?只能在
pH≥7以上吗?在酸性条件下,特别是在≤胃酸的pH条件下即:pH≤3.5时的酸性条件下,亚铁氰化钾就会轻而易举的离解出氢氰酸根吗?请各位读者可以直接用食盐溶于水中(为使其观看明显,溶解的食盐液体尽量达到过饱和状态后)滴酸,等会就能够看见有蓝色物质显现在液体中,这就是游离出的二价铁离子的特性。
(3) 蜂胶造假缘何能横行十年
& 东方网-文汇报
继曝光蜂蜜造假之后,最近央视又揭开了蜂胶造假的“黑幕”。不法企业用树胶冒充蜂胶,国内蜂胶九成是树胶。调查结果可谓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如此造假在业内竟已横行10年。
  所谓的树胶,其实就是一种使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而《蜂胶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非蜜蜂采集,人工加工而成的任何树脂胶状物不能称之为蜂胶,更不允许添加到真正的蜂胶里面。
  不法厂家用树胶冒充提纯蜂胶,背后当然是利益驱动。一家蜂胶产品生产厂家负责人介绍,真正的天然蜂胶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而所谓“提纯蜂胶”最低售价140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使用蜂胶造假有些厂家竟然还有一套所谓的“原则”。河南一家公司总经理声称,“最起码不能伤害人”、“不能干那坏良心的事,这是最起码一个底线”。听了这话,实在让人心寒,如今做食品的,已把吃不死人作为最后底线了,这也难怪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了。
  蜂胶造假事件曝光后,有关部门已采取紧急行动。然而,公众仍然有疑问,蜂胶造假已经横行10年,为何要等到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能发现问题?记者暗访都能揭露造假,专业监管部门为何就发现不了?何连弟
&(4)汉族网 » 『扬忠惩奸—英烈版』
» 大HJ陈君石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结束征求意见/news/sifa/lfjj/45.html9月12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结束征求意见,截至8月底,秘书处已收到约100条公众建议。
&&粮食部门及不少生产企业建议在面粉中停用过氧化苯甲酰(即俗称的面粉增白剂)。
“这完全是误解。”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前日对记者说:“如果说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带来安全问题,必须拿出数据才能证明。”  陈君石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他曾明确表示,不赞同禁用过氧化苯甲酰。
『经济论坛』 [热点资讯]陈君石:转基因食品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转载)
/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84427.shtml
/group/creationga/topic/407883
| 陈君石院士应辞职道歉 & &
三鹿毒奶事发后,一位院士级别的专家出来宽慰我们,他在论证液态奶安全时说:“液态奶里面假如是同样的原料含有了三聚氰胺,做成奶粉以后水分就没有了,它变成一种干粉,所以三聚氰胺就浓缩了。那么在奶粉里面三聚氰胺的含量就高了,假如你喝的是液态奶,它90%以上都是水,所以它的三聚氰胺并没有被浓缩,所以你喝一杯奶实际上变成奶粉只有很少一点点”。我们的质检与卫生部门,所有媒体和所有官员,都没看出这位专家的智力低于常人---孩子们没有吃干奶粉的,都把奶粉加水稀释过了。连这点事都闹不清楚的专家,万不能让他们指挥、指导食品监管和检验,需要先“检出”这类昏庸专家和技术官僚,否则就会出现“找不到北”的症状,永远陷在被动局面之中。
上面这段话,是我在《检出有毒食品应予重奖》一文中说的。有些读者看到后说“不敢相信专家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们纷纷表示震惊和愤怒,有几位怀疑我引文真实度的网友,经搜索查证后对那位专家更是大失所望。其实,专家的那段话是被媒体广泛传播过的,各大网站也都在显着位置重点推荐了,早就看过那段高论的人数不胜数,有些人被忽悠了,也有些喜欢动脑子的人认为专家是“侮辱国人智力”,只是,他们的质疑和抗议之声不曾被媒体公开发布过。
我在前文中没点名的那位“院士级别的专家”,名字叫陈君石。他在毒奶事发后频频出镜,一直在教育消费者和媒体“食品安全总体上讲是好的”,“这毕竟不是灭顶之灾”…上文引用的他那段傻话,我希望是他是由于思维有问题才说出来的,不然问题就更严重---排除陈院士智力和思维方面的原因后,那就真得考虑“蓄意侮辱”或“恶意误导”的可能了。
日的《中国食品报》,有一篇“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人才小高地首席科学家的名义”推荐“铁酱油”的《告壮乡人民书》。作者自荐说:“我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全国政协委员、国际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现年71岁,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年,3次开展中国总膳食研究,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典范”;1998年至今,系统研究和推广铁酱油预防贫血工作,获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300万美元的基金资助。2001年以来,当选为“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技术》专家组组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查证权威媒体的多次报道,和陈院士自介大体一致,从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可见:“从2002年开始,由科技部牵头,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合作进行‘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从检测、监测、控制和示范四个方面入手,为ZF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为减少和控制食品污染提供关键技术手段。陈君石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就是说,陈院士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领域是个关键性人物,ZF的头脑和技术支持人,正如大媒体所言,他是“泰斗”和“领军人物”。据陈院士介绍,他负责下研究出的成果那是相当地了不起,让“执法人员底气倍增”;
“这些技术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连外国人都自叹不如”…..而今,食品安全方面出现痛彻国人、震惊世界、史无前例的恶性事件,铁的事实证明,“从检测、监测、控制和示范”四个方面的状况都是漏洞百出、形同虚设。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和对官员有巨大影响力的“技术最高权威”,陈院士果真是毫无干系?真的会“出污泥而不染”吗?
如果ZF官员根本没有采纳、落实首席科学家的技术和管理意见,那就可以推论陈院士或许是清白的;如果陈院士批评ZF管理不力、不纳忠言,那么还可以说他有良心和先见之明。然而,用陈院士自己的言说说明,ZF方面对他是言听计从并积极落实着他那一套。既然如此,我们不能不质疑技术问题,不能不追问技术责任。
2007年4月的一期《杨澜访谈录》有这样一段对话:杨澜问:您是政协委员,好像这几年没有就食品安全的问题再写过提案,为什么?陈君石答:提案的作用,一个就是提醒ZF,我相信我今天所讲的和老百姓所感受到的食品安全种种问题,不管是法律法规上的问题,监管力度的问题,以及专家评估不到位的问题,ZF无疑都了解。陈院士是有责任提醒ZF的,但是据他的观察,ZF却是根本无需提醒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严重,直到发展成一场民族灾难的地步,政协委员里唯一的食品安全专业的权威专家,却连一纸相关提案都懒得写,连敲一声警钟的心思都没有---这类现象和眼下的恶性事件究竟有没有关系,谁都会做出正确判断。
在新华社9月16日刊发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有关情况答记者问》中,专门介绍了陈君石对三聚氰胺的风险评估结果,划定了一条“婴幼儿配方粉中的安全值应为15毫克/公斤”的标准线。陈院士并没有做过实验,就这样把美国FDA根据啮齿类动物试验所得最小无作用水平,用于人体进行数学推理得出婴幼儿配方粉中的安全阈值,这根本无法成立。因为老鼠不是成人,更不是肾脏发育不全的人类婴幼儿。在世界范围内,在三聚氰胺对人体影响的“科研课题”上,只有中国大陆由于失控而发生了一场悲惨的大规模的“人体试验”,中国专家无视至少五万的人体“实验样本”而依然根据美国老鼠提供的数据,实在让人齿冷心惊。有网友找出农业部系统的文本,其中有条规定是饲料中搀加的三聚氰胺要低于2mg/kg---这比婴儿奶粉的标准低了7倍多。划定婴儿奶粉安全标准连猪食都不如,陈院士知否?
从另一个场合我们得知,陈院士懂得“老鼠实验结论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另外他在说苏丹红食品安全事件时,承认苏丹红是动物致癌物,同时更强调没有证据证明苏丹红对人会致癌。”像这样的苏丹红造成的红心鸭蛋….每人每天吃1000个才有可能致癌。注意这里用的是有可能,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它是对人致癌物,除非人与动物对苏丹红一样敏感。这里,陈院士也区别了人与兽,只是,他的意思是“人坚强”,比“猪坚强”更坚强。
陈院士作为“宣传食品安全员”是很称职的,但其在大量言论中表现出的“社会思想”和“技术思想”,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有“以观后效”想法的人,不会等来他的积极作为,因为在他“科学的眼光”里,我们这几代人是注定要倒霉的,他说:“过一段时间会冒出一个什么问题来,这个是我们现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所决定的”;
“中国有七八亿农民在生产食品,能管得了那么多人按规范使用农药和兽药吗?ZF有这个能力吗?即便有这个能力,我们需要多少监督员?那需要多高的成本?中国三分之二的食品加工企业是中小型企业,ZF能管得到所有这些中小企业的生产过程吗?”
消费者要求的食品安全本是底线状态,却被他批评为“理想状态”;他告诫消费者“不能要求零风险”;他对食品质量特别地宽容大度,比如他承认假鸡蛋的成分不是鸡蛋,“但它所用的材料都是安全的,没有有毒有害物质”。
质检局长引咎辞职了,之前他曾经底气十足。局长大人那些用来痛击“反华势力”的数据和“正面信息”,并不是他自己捏造出来的。给他底气,支持他造下大孽的还有一批专家---其中一批骨干专家由“专家组组长”陈院士挑头带队,其它专家团伙也仰望“泰斗”,受其指导与影响。天下苦此等“专家”久矣,而这次我们应“大痛有声”。
陈院士还是掌握较多食品安全信息的。他说自己不买菜,要是他买就没菜了;还说食品中“比三聚氰胺更毒的东西比比皆是”….但不知为什么他总是要求我们不要在乎,总是告诉我们吃少量毒物根本没事。无论从心态、思想、实效等各方面反复考虑,陈院士实在无法让人信赖。陈院士不会像温总理那样“感到内疚”,更不会道歉辞职,而作为被他引导、教育的受众,我们有权表达自己的恶心和抗议。要求不高---如果我们注定摆脱不了被专家敷衍和忽悠的宿命,那么就请换一个对我们伤害较小的专家来继续恶心我们吧!
陈君石掌管中国公共厨房,人民不放心!
    三十河北  原帖地址:/blogger/po ...
PostID=  
他是一位不断为各种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无罪辩护的院士,又是一位不断挑战中国人民身心承受极限的“勇士”。作为“中国食品安全第一人”,他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身兼“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与“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要职。他有自己独特的评估原则:凡是大家说有毒的他就说没毒,凡是大家说危险的他偏说安全。不管你吃了什么“毒”,只要当时没倒下,就不算中毒。
为了回应社会上对铁强化醤油的质疑,日和20日,被誉为“中国食品安全第一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以中国疾控中心的名义在网站上先后发布了《铁强化酱油——安全与营养知识问答》和《铁强化酱油信息共享会(实录)》。  为强调中国人必须吃铁强化酱油,他们硬是风马牛,把不相干的“强化”与“发达”扯在一起:“1900年瑞典开始食盐加碘,1918年丹麦人造黄油强化……”,“现今都成为发达国家”。人们很难理解,在当前全国上下都对加碘盐和植物黄油(反式脂肪酸)异常反感与愤慨的情势下,陈君石们哪壶不开提哪壶,究竟是自己的智商太低,还是存心侮辱中国人民!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们有意回避了一个最根本性问题——铁强化酱油中的强化剂NaFeEDTA,是一种化学合成品,其中EDTA更是强络合剂,人食用后缺乏安全保障。
尽管陈君石们宣称有多少直接与间接的实验数据,还胡说“铁强化酱油人人都可以吃”,“不贫血的人群也可以长期食用”,“一辈子吃下去也不会有问题”,且不影响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等等。但是,人类一百年化学食品的历史告诉我们,他们的说法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首先,陈君石们所推崇的人工化学食品,不符合人类基因对饮食的要求。这些人类历史上几百万年从未遇到过的无法或很难降解的新物质,进入人体后往往严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代谢障碍,产生各种疾病。人类即使能够与之相适应,也将是经过多少代残酷淘汰之后的事,就像那些“核老鼠”。其间将有多少人会成为牺牲品,都是未知数。陈君石们用几个月,一两年,最多几年时间,几百几千人受试,就能得出如何“可靠”的结论,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不信。  其次,陈君石们的所谓数据,是来自单一化学物质的试验。而我国食品添加剂就有两千多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化学合成或溶剂萃取得到的。我们每天吃进的化学品决不是一两种,而是数十种甚至上百种,它们相当部分会蓄积与残留在我们体内。它们都能“正常排出”?又会产生怎样的“拮抗”与“协同”作用?请问陈院士,你们有实验数据吗?不光你们没有,就是科技更发达的欧美也没有。因为即使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人类目前的科研水平也达不到。人类对于生命,尤其是人类自身的研究,尚处于探索初期。盲目地用化学品代替天然食物,无异于谋害生命。  一百年前,受认识水平局限,美国人曾坚信:“实验室里制造出的合成物与自然界存在的食物和药物相比,不仅同样无毒无害,而且更加有效。”然而,“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我们的癌症死亡率从总死亡数的3%增加到20%;我们糖尿病的发病率从总人口的0.1%增加到近20%;心脏病在一百年之前几乎闻所未闻,但如今每年会夺走70多万人的生命。”这一切,都与化学食品与药品的泛滥密切相关。(《百年谎言:食物和药品如何损害你的健康》)  遗憾的是,陈君石院士并没有从中外化学食品安全事件中,吸取哪怕一点点教训,也不顾国际上食品工业正在转向生态自然之路的趋势,反而是不遗余力地倒行逆施。翻开陈院士近年的有关言论,我们就会发现,这位中国食品安全第一人,除了不断地重复着已被戳穿的谎言,就是不断地为各种化学食品安全事件鸣寃叫屈,不断地挑战中国人民身体心理承受极限——  广大消费者对苏丹红谈虎色变,陈君石却认为:“苏丹红是动物致癌物,没有证据证明苏丹红对人会致癌”。“人吃了含有苏丹红的鸭蛋,会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是要经过科学评估的。所谓被致癌物污染的食品就是致癌食品,这纯属媒体炒作”。“假设人和动物一样,吃了苏丹红会产生癌症,那么这种很微量的苏丹红的鸭蛋,据科学估计,至少每天要吃一千个”。  对于全国妈妈都异常恐惧的毒奶粉(三聚氰胺),陈君石却认为:“三鹿奶粉事件,尽管病人很多,上万人,死掉了三到四个小孩。从公共卫生来讲,不是什么大事,远远够不上一级什么什么预案。我们每天由于肿瘤高血压而死亡的人,比这个多得太多”。  堪比高毒杀虫剂滴滴涕的氢化油(反式脂肪酸),由于引发多种严重疾病,已在国外受到严格限制甚至禁用,而陈君石却认为:“无论是反式脂肪酸还是氢化油,它们都不是毒药。市面上有太多比反式脂肪酸更不好的东西,也没有引起恐慌,像木炭烤羊肉串、香烟等,都是对人体有害的,但国家也没有禁止香烟,而其危害比氢化油大多了”。  陈君石院士还告诉我们,瘦肉精不算什么,农药、添加剂也没什么了不起。他甚至像阿Q忌讳“光亮”那样,忌讳说“有毒”:“瓜子外面涂上了矿物油,而被称为‘有毒瓜子’;四川用毛发做酱油,被称为‘有毒酱油’,阜阳奶粉又被称为‘有毒奶粉’。我们说的有毒是指人吃了以后,对人体有明显的伤害,有充分的证据。而刚才我说的这些,都不属于这样一个范畴”。这些食品“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但不等于是有毒食品”。“实际上,矿物油也称‘液体石蜡’,在医学上具有通便等作用。如果国家把它列入添加剂名单,就不存在‘有毒瓜子’的问题”。  对于目前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种种疑问,陈君石认为,“按转基因食品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更不要说量的问题,所以说,转基因食品并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西方的老百姓在我们之前做了15年或者是更长时间的人体实验。所以请消费者可以放心”。  针对相关部门与多家面粉企业要求禁止使用面粉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陈君石大为光火:“我们有那么多医源性的疾病,痢疾,伤寒,沙门氏菌的污染。不去讨论这些事情,而去搞这个过氧化苯甲酰和面粉漂白剂,对消费者的健康有什么影响?”“这个是小事一桩!”“我们允许使用不允许使用,和我们的食品安全根本是扯不上任何关系的事情”。  他认为消费者必须“走出食品安全的误区”。因为“食品安全的问题不会因科技发展和食品工业的进步而‘自然’减少”;“要求食品‘零’风险”,是消费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一个更重要的误区,是过于重视了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或者是非法的使用”。“假如没有(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也就没有灵魂了”。“在天然成分里头,也有有毒有害的,甚至于致癌的”,“而化学的(比如铁酱油),只要是经过专家(当然是陈君石们)评估,政府批准,有严格程序的,它和天然的是同样安全的”。  人们实在是搞不明白,作为食品专业的院士,又号称中国食品安全第一人,不可能不知道化学添加剂的严重危害。为什么要极力混淆它们与天然食品的本质区别,以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来掩盖其毒副作用?您是真的不懂,还是有其他原因?陈院士应当给大家一个说法!  我们注意到,陈君石院士担任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与“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要职,既做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难怪他总是要为化学食品做无罪辩护。但是,由这样的人掌管中国的公共厨房,决定大家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人民能放心吗!
关键字: &食品 &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盐过量的危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