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心疼 狼牙英文

~邁頂聯盟英國學術交流之行
  在國科會國際合作處、英國文化協會臺北辦公室(British Council Taipei)及英國大學聯盟(Universities UK,簡稱UUK)邀請下,7月12日至20日,嗣涔以邁向頂尖大學策略聯盟召集人之身分,與7所獲第一期五年五百億補助的大學研發長,聯袂赴英國參訪了巴斯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倫敦帝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格拉斯哥大學、愛丁堡大學、南安普敦大學等7所名校,除汲取各校強項領域發展的經驗外,同時尋求更多研發合作之機會。此行亦拜會英國研究委員會總會(Research Councils UK,簡稱RCUK)、 英國大學聯盟、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英格蘭高等教育經費核發委員會(HEFCE)等大學管理及經費贊助機構,7月20日並與英國大學聯盟主席、艾賽司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校長Prof. Steve Smith共同主持「臺英研究合作論壇」,吸引英國近30所大學的研發副校長參加,收穫頗多。
  代表團此行主要目的有三:(一)深入瞭解英國大學學術研究的設施和優勢,鞏固及開發臺英雙邊研究合作及深入交流的機會;(二)深入瞭解英國高等教育體系研究績效評估以及研究經費補助機制;(三)學習英國在申請及推展國際研究合作計畫的經驗,尤其汲取其成功參與歐盟科研架構計畫(Framework Programme,簡稱FP)的經驗。同行成員有臺灣科技大學彭雲宏副校長、中央大學朱延祥研發長、中興大學陳全木研發長、交通大學李鎮宜研發長、長庚大學趙崇義研發長、成功大學電資學院曾永華院長、國科會國合處張慶瑞處長、陶正統副研究員、英國文化協會臺北辦公室賴信元總監和陳佩宜副總監,以及本校研發處陳基旺研發長、研發處企劃組陳昭岑組長等人。
  英國出產最多的諾貝爾獎得主,在學術研究自有其優越傳統,從此行參訪的7所大學各有研究強項可窺知一二。而本校與部分大學也已建立雙邊合作,如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以藥理學及工程學見長,該校與本校生命科學院院長羅竹芳教授等人未來有意共同進行蜜蜂消失原因之探討。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在寄生蟲、肝炎病毒、心血管方面與臺大醫工所林啟萬教授合作,且納入FP7計畫。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Prof. Jeremy Bradshaw與本校動科所合作當中,並有意願進行學生交換,共同參與FP7計畫。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電子及電腦科學學院院長Prof. Harvey Rutt與臺大物理系蔡定平教授現有合作,該校新建的奈米機電無塵室,設備新穎,亦可供本校於新建卓越大樓設置之無塵室參考。
  英國是歐盟中FP7計畫通過率最高的國家,從其研究計畫觀察實有其理由。如愛丁堡大學的海洋能研究值得身處大洋的臺灣學習。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代謝體研究、生醫工程、生物晶片、氣候變遷等研究,或為當前頗具急迫性的環境問題、或與顯學生物科技密切相關,由於其與臺大重點研究領域頗為相符,嗣涔特別邀請相關領域學者來臺交流。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研發副校長 Prof. David Price 也從氣候變遷探討人類面對的四大挑戰,即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永續城市(sustainable cities)、跨文化交流(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s)及人類福祉(human wellbeing)。Prof. Mike Wilson為FP7(7th Framework Programme)細菌學領域計畫主持人,對來臺訪問表達高度興趣,嗣涔已邀請其前來指導FP7計畫的撰寫要訣。而在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社會科學院任教的陸懋祖教授則是FP7人文社會領域的計畫主持人,也有意願與臺大合作。
  此外,倫敦大學學院的國際化策略與實務,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產學合作模式等,也都極具參考性。
  此行另外參訪了幾處國家級研究機構,對研究績效評估與經費補助機制俱有創新作法,頗值得參考,如英國研究委員會總會主張由下而上的管理方式以確保學術自由,英格蘭高等教育經費核發委員會主張補助經費多寡與各校學生人數及研究表現密切相關,英國皇家學會出版部簡介其期刊論文出版種類及審查原則。
  此行為臺英學術交流跨出一大步,特別是在人文社會及生農醫工領域有深度交流,最珍貴的是發掘許多可合作的夥伴,開啟更多新的合作契機,可說是收穫豐碩。
7月20日英國大學聯盟(UUK)的臺英研究合作論壇會後合照前排左4為UUK主席Prof. Steve Smith;前排右3為臺大李嗣涔校長。
從臺大校總區環境意象談椰林大道景觀變遷
文o圖/凌德麟
  廣義的「校園」,是指在學校範圍內一切空間及空間內發生之活動;包括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的空間,設施、人物和其他生物之活動;各項設施為硬體,各項活動為軟體。狹義的「校園」,是指學校內的「庭園」,也就是建築物及活動以外之景觀空間而言;包括花草樹木、水景、石景、雕塑造型物、庭園建築物、休閒遊憩設施等。
校園應滿足使用人之需求
  滿足校園使用人之需求,是校園設計之首要,有哪些使用人?茲簡析如下:
(一)學生:為校園數量最多的使用人,故校園規劃設計時,應有學生參與以便滿足學生需求。最好也能由學生認養校園之施工或維護;激發愛校之情操。
(二)教職員:為使用校園空間機會最多的人,有管理校園之義務,故教職員應參與校園之規劃設計,促進校園之管理的效果。設計師應對管理人員進行訪問,獲得優良管理之校園。
(三)訪客與來賓:接洽公務之人士或學生家長、很少直接使用校園,卻往往對校園空間有敏感的反應;是評論校園景觀之重要發言人。從來賓的訪談上,可塑造校園之合適意象。
(四)當地居民:大多數學校校園都開放附近居民入內運動、休閒、交誼及參觀。故校園又可稱為「代用公園」,若使校園具有公園之功能,可獲得敦親睦鄰之美譽!
  美化學校庭園亦有助於提升學校形象,根據使用人需求,可歸納出校園功能如下:
(一)構成良好的生活及求學環境。
(二)陶冶性情養成高尚人格。
(三)提倡正當活動,寓教育於遊樂。
(四)配合戶外教學空間之設置,輔助教學功能。
(五)提升學校之整體意象,豐富校園文化。
(六)藉由使用人參與活動,使師生激發愛校、關心校務之情操。
(七)使校園具有公園之功能,成為「代用公園」之一種,造福市民。
因此,校園美化應以合乎如上功能為原則,包括:
(一)空間合乎功能之原則:能滿足使用人(即師生、來賓、居民)之需求。
(二)組織合乎美感之原則:能達到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及意境之美。
(三)材料合乎經濟之原則:合理運用經費,不浪費也不吝嗇。
(四)環境合乎生態之原則:使校園景觀達成植物園化及生態教育園的目標。
美化校園之元素及材料種類
  除了動植物及建物以外,還可透過如下材料施作對校園進行美化工作:
(一)植物材料:為主要材料。包括喬木類:灌木類:草花類:藤蔓類:草皮類:水生植物類:苔蘚植物類:其他如珍貴小巧之盆栽植物、耐陰之室內植物、不重視開花之觀葉植物等。
(二)動物材料:包括鳥類、蛙類、魚類、蝴蝶、蜻蜓、螢火蟲、松鼠等,配合水景與植群,為校園生態設計材料。
(三)水景:校園水景包括水池、溪流、噴泉、壁泉、瀑布、溝渠等、靜態水或動態水之美。並結合動植物形成生態水景。
(四)石景:包括疊石、假山、石組、石雕、石壁、踏石、立石、岩石園、山石盆景等,並結合水景形成生態水景。
(五)裝飾造型物:戶外人像雕塑、神像雕塑、抽象雕塑、鳥浴池、日時計、大瓶飾、銅鼎、街道傢俱、遊戲雕塑或實用造型物,。
(六)庭園建築物:包括亭、台、樓、閣、長廊、綠廊、園椅、石凳、石桌、欄杆、花柵、短牆、陽傘、多用途廣場及兒童遊戲設施。
  其中,校園植物材料是要角,其重要性不僅在於美化,對環境更具有調節功能:
(一)植物重要性:
1.植物在自然界進行的光合作用,碳化作用,呼吸作用,及蒸發作用可改善空氣品質,調節氣溫,完成物質循環;如碳素、氮素、氧及礦物元素之循環,構成身生態體系之平衡。
2.植物對環境淨化,可作為檢測指標,吸收污染物如氟、鎘、灰塵等,並吸收二氧化碳、補充氧氣、吸收水中毒質。
3.植物直接提供動物棲息空間,提供動物及人類食物,滋養水源,預防沙漠化,是地球永續之最有效憑藉。
(二)植物之功能:
1.美學的功能;景觀植物提供人們視覺美、聽覺美、嗅覺美、觸覺美、味覺美、含義美、情境美和)組合美等美感。
2.環境的功能:景觀植物對環境的改善有:淨化空氣、調節溫度、調節光線、調節風向風力、防止土壤沖刷、減少噪音之害,以及減少灰塵之害。
3.空間的功能:設想大小不同的植物、構成建築物之天花板、地板、或牆面,可塑造各式各樣之空間,消極可遮醜,積極能作為主景、配置,能區分內外、私密空間,能控制動線與視覺、聯絡空間。
(三)影響植物生存和生長之因素:
1.影響植物生存之因素為空氣及水分。若空氣或土壤中缺乏氧氣及水分,植物便會因為不能呼吸而即時死亡。
2.影響植物生長之因素為日光及肥料。若環境中日光不足或缺乏肥料。植物便不能製造食物,因而漸漸消瘦終於餓死。
臺大校總區環境簡述
  臺大校總區位於辛亥路以南、新生南路以東、羅斯福路以北、基隆路及蟾蜍山以西。總面積約108公頃。學校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成立於1928年。1945年臺灣光復,我國政府於11月15日接收本校,經改組後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校園空間廣闊,環境幽美,估計超過500種植物分布,並棲息著各種動物,散置了許多種礦物;又有陰晴晝夜和四季變化,具有充分自然生態。成為不少的學系研究的對象。也是附近民眾和遠道遊客欣賞遊憩的校園。
臺大附近地勢平坦,早期多為農用稻田,因此土質良好,灌溉渠道縱橫交錯,如今僅剩醉月湖、瑠公圳支流生態池,及若干人工水池。
臺大校園代表景觀-椰林大道之變遷
◆椰林大道之興建
  本校代表景觀椰林大道,是1932年由臺北帝大園藝系日本教授中村三八夫及大沼三郎二人規劃完成,並在校園各處栽植了許多本地植物,當時椰林大道採用東西向,使路邊所有建築物也都呈東西向,相信主要考量在氣候因素,包括採光與通風。當年蓋好的建築物裡面、到今天仍然冬暖夏涼,可以為証。而大門轉向南方;據說也與風水有關。
◆椰林大道之區位
  由圖1可以了解:黃色建築物為日治時期所建之房子,而綠色部份則為年間所建。在1975年以後,本校校園建築大部分已完成,校園之重要架構也已確定。而景觀變遷之中,最受重視者就是椰林大道了。
圖1:1975年由保管組印行之校園平面圖。
◆椰林大道之重要特質
  部分專家基於泛政治化的觀念,認為本校椰林大道與東京帝大的空間特性一致。是日本人宣示殖民主義陰謀之象徵,而主張改建這條大道。本人不表茍同。我也考察過東京帝大校園,認為若無偏見:很難將兩個校園聯想到一起,有主軸之景觀是西方幾何式庭園之特徵,法國人甚至於用來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何況兩個校園之植物群落幾乎沒有相同之處!將巴洛克式建築之罪過轉嫁給大王椰子,實在說不過去。莊嚴、整齊、明朗、開闊的椰林大道是臺大畢業校友之記憶與懷念,何以忍心破壞畢業校友們引以為傲的景觀?以後畢業生到何處遊行?杜鵑花節在那裡擺攤子?臺大校園還可以為求職及求才攤位提供展示空間嗎?本人堅決反對改變椰林大道空間結構!
◆椰林大道之變遷
  由圖2至圖5可以看到自1932年興建椰林大道迄今,景觀之改變:
圖2:1932年之椰林大道與文學院。
圖3:1965年文學院東邊已建舊工學院大樓。
圖4:1975年,自大道向西方看不見台電大樓。
圖5:現在椰林大道西方台電大樓成為端景
◆椰林大道上的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與校園生態有關:原本綠島上種了杜鵑、龍柏、茶花、紫薇,有幾位並不了解植物的專家,建議總務處大量栽植樟樹,這些樟樹長大後,將陽光遮住,對4種植物生長及開花影響很大,目前茶花、紫薇不見蹤影,龍柏也不成「樹」形。以杜鵑花為例:圖6與圖7可以比較樟樹對杜鵑開花之影響。如果沒有看過從前杜鵑花的盛況、你就不能體會現在杜鵑花的委屈。我並不反對校園中大量栽植樟樹,但應評估整體植栽環境(如日照方位)後、再決定樟樹之位置,就不至於影響杜鵑花了。
圖6;1980年以前拍攝之校園杜鵑花。
圖7;2009年拍攝樟樹下之杜鵑花。
  第二個故事與校園機能有關:1945年,臺灣光復接收臺大時,教室不足,大一學生人數增加,學校在校門附近蓋了一組臨時教室(圖8),一層磚造平房,我的大學一年級生活幾乎在這裡渡過;大部分必修通識課程在此上課。後來校內蓋了幾棟教室大樓,臨時教室就被拆除,先後建造三棟洞洞館:依次為農業陳列館,農經農推館和考古系館(圖9),這三棟館可以說是臺大校園建築史里程碑之一;與研究圖書館或第一學生活動中心等,都是校園建築之異數。哲學館(前身為農經農推館)和考古系館已經判定將要拆除,校園的未來將繼續推動建築物形式統一的目標。
圖8:1952年我進臺大是從臨時教室開始我的學業。
圖9:這兩棟洞洞館已經判定即將要拆除。
  第三個故事與社會環境有關:年間中國大陸遭逢文化大革命創傷,而臺灣則是經濟起飛、空前繁榮。為了對照大陸對中國文化之破壞;教育部通令各級學校校園中應該設置孔子人像雕塑。總務長請我幫他找一個適當位置,與他研究後、我完成了椰林大道端景之設計(圖10)。後來被稱為振興草坪的前端;有塊圓形草地,就是孔子雕像預定地,不過這個雕像因民主化進程而不了了之。又因配合總圖書館之景觀設計、而將振興草坪的兩端圓弧修直了(圖11)。
圖10:椰林大道端景振興草坪及孔子像預定地
圖11:總圖書館前之振興草坪現況。
  第四個故事與歷史回憶有關:早期椰林大道常常用來表現師生情緒,椰子樹上貼標語更為普遍,圖12為1975年清明節先總統蔣介石過世後,椰子樹上貼的為追思標語。如今的校園中,已不可能再見這樣的景觀。
圖12:1975年清明節先總統蔣介石過世,椰子樹上貼的是追思標語。
  臺大成立82年來,校園有很多的改變,每一些改變,都有一些故事。由於椰林大道是校友們最重要的回憶,也是熟悉的活動空間;如今有些人鼓吹改建椰林大道,主要理由為日本侵略主義之象徵,我認為任何歷史回憶;不論是好是壞,我們都應該保留下來。因為秦始皇的殘暴、我們是否就該毀掉兵馬俑?拆除萬里長城?椰林大道和兩側的椰子樹都是無辜的,就像是兵馬俑一樣,都應該為了我們的歷史而保留下來。
凌德麟小檔案
1956年臺大園藝學系畢業,歷任母校園藝系技士,講師、副教授、教授,退休後獲聘為名譽教授。研究專長為造園設計、景觀規劃及景觀史等。曾先後在實踐、中原、文化、東海、輔仁及中華等大學相關學系兼課,受教學生超過3,000人。並曾擔任中華民國造園學會,中華民國戶外遊憩等學會理事長。已發表各類文章、書刊、研究報告計274件。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也是臺灣第一個立法通過的環境節日。臺大在這一天舉行98學年畢業典禮,李嗣涔校長勉畢業生,享受了臺大資源最豐富的黃金5年,要有為全體人類幸福做最大貢獻的大志。
  無獨有偶,前校長陳維昭教授在臺大醫學院113週年院慶演講,也以「楓城精神」統攝臺大人在研究、教育、創新與關懷社會所樹立之傳統。超越排名及SCI,以利他為終極,此乃臺大之所以為臺大。
  所以,本刊新闢「臺大發明家」專欄。不忘對社會有所貢獻的抱負及理想,林江珍教授發明了抗SARS「奈米矽片」和專攻H1N1的「銀彈900」。而張之威教授研究奈米碳管,期覓得更高效率之散熱材件,以降低對石化燃料之依賴,從而節能。都是臺大透過研究的利他精神發揚。
  本期「研究發展」聚焦在更多奈米材料的成果。林唯芳教授成功利用巨磁阻材料有效調控吸收光譜,可運用於生物探測器,以提高其解析力。上海世博臺灣館以一襲發光舞衣,吸引了全球目光,陳文章教授的發光奈米纖維研究告訴您如何織就這身智慧衣。蓮花何以能出污泥而不染?原來是上帝應用了奈米技術,葉安義教授指出奈米已無處不在。
  電波研究在臺大擁有60年歷史,吳瑞北教授詳述研究室之成立,從電離層到變分電磁學的過程,以及如何掌握微波與毫米波領域之先機。
  柔縉這次寫另一種百年老味道-虎標萬金油,熟悉的氣息想必勾起您我兒時印象。八八水災勾起吳誠文年少記憶,與您重溫每個人有過的年少強說愁滋味。
  年華老逝,性福不再?劉詩彬醫師教您保健之道,讓銀髮族也能幸福久久。
  別讓刻板印象或情緒局限您的想像與判斷,賴聰乾教授教您從經濟學當中萃取所需。
  本期「椰林風情」續由蔡淑婷帶您一遊夏日的蒲葵道,而凌德麟教授從椰林大道的變遷歷程觀察,強調其對臺大乃至臺灣具有之歷史意義。
▓捐款日期:2010年4月-2010年5月
▓指定用途:臺大校友雙月刊
▓按姓名筆劃序
▓如有疏漏請來電或來信告知
金額(新台幣:元)
◆臺大校友總會舉辦口琴之夜
文/呂村(1973法律系畢;臺大校友總會副秘書長兼臺灣省臺大校友會總幹事)
  臺大校友總會於5月22日舉辦口琴之夜,特別邀請「臺灣口琴樂團」及「臺北黃石口琴樂團」演出,當晚共有校友、寶眷及各界愛樂來賓70多人蒞臨欣賞。
  晚間7時30分在臺大校友會館4樓,首先由臺灣口琴樂團以悠揚樂聲揭開序幕,而在臺灣口琴樂團團長廖訓禎醫師幽默風趣的串場下,樂團先後演奏了後宮誘逃序曲、桂河大橋進行曲、西班牙鬥牛舞、西北雨直直落、農村曲、小茉莉、浮雲游子及羅馬尼亞舞曲等中外名曲,悅耳動聽的樂音,讓現場的學姐、學長及貴賓們聽得如癡如醉。
  中場休息過後,換臺北黃石口琴樂團登場,本身是魔術師的盧團長先是秀了兩段魔術,贏得全場如雷掌聲,接著樂團陸續演出柴達斯、來自伊帕內瑪的女孩、2010大黃蜂的飛行舞曲版等3首樂曲,流暢的音符、曼妙的旋律,再度獲得與會聽眾的擊掌共鳴。
  其後再由臺灣口琴樂團接力,演奏苿莉花變奏曲、鳳陽花鼓、媽媽好及輕騎兵序曲等,應全場聽眾「安可!」加演「快樂的流浪者」,晚會就在這首輕快的旋律中歡樂落幕。
  會後,臺大校友總會孫震理事長特別致贈『天籟之聲』及『琴音繚繞』獎牌各乙面向兩大樂團致謝,孫理事長表示,這是校友總會首次舉辦音樂會,能邀請如此專業口琴樂團演出實在難得。
  本次口琴樂團演奏會由臺大校友總會主辦,臺大校友會文化基金會、臺北市臺大校友會及臺灣省臺大校友會共同協辦,承蒙「臺灣口琴樂團」及「臺北黃石口琴樂團」演出,對音樂獻身與熱情,令人讚佩!
  英國的文學家卡萊兒曾說:「音樂是天使的演講。」當晚降臨臺大校友會館的“音樂天使”有:
  廖訓禎、鍾育喬、梁嫣純、盧鴻麟、蕭莉君、彭寶瑩、張筑婷、董孟昇、張嘉琪、李家慶、莊勇志、陳政敦、林久棋、蔡夢芳、李竑毅、江佩諭、王世忠、劉建成、張祖豪、林佳穎、趙偉甫、廖晏淳。
口琴之夜演奏情景(攝影/胡銘月)
臺大校友總會孫震理事長(右)致贈感謝獎牌予廖訓禎團長(攝影/胡銘月)。
臺大校友總會孫震理事長(右)致贈感謝獎牌予盧鴻麟團長(攝影/胡銘月)。
臺灣口琴樂團團員合影(攝影/胡銘月)。
◆月《提升生活品質系列講座》一覽表
臺大醫院牙科主任
林俊彬教授
健康,從「齒」開始
臺大經濟系/人文高等社會研究院
林建甫教授
認識ECFA二三事
社團法人臺灣銀髮族協會理事/
臺灣大學駐校作家-陳若曦女士
三見蔣經國的印象
臺灣大學外國文學系
廖咸浩教授
文學與創意人生
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
朱宗信教授
中央社兩岸新聞中心
張聲肇主任
新聞英語與國際競爭力
臺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
許嘉棟教授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朱子豪教授
地球災害之預測與關連
◎連絡單位:臺大校友會館黃羽婕秘書。
◎演講時間:每週六早上10:00至12:00。
◎演講地點: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1段2之1號臺大校友會館4樓演講廳。
◎洽詢電話:(02) /活動網站:
◎本活動免費入場,座位有限,敬請及早入座。
◎若有更動依網站及現場公告為準,若遇颱風或遊行集會請事先電話洽詢。
書名:夏鑄九的臺大校園時空漫步
作者:夏鑄九
頁數:184頁
印刷:彩色
ISBN:978-986-02-2715-4
定價:NT$350
出版日期:2010.05
撰文與責任編輯:徐衍珮
  臺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教授2010年夏推出新作《夏鑄九的臺大校園時空漫步》,以其豐厚的建築學術背景,跨越時空限制,帶您漫遊臺大校園。
  夏教授以犀利的眼光,從校園規劃的角度解構臺大校園,在建築美學之外,進一步看見殖民地大學所表現之歷史象徵意義。他說,臺大校園象徵性的空間所創造的特殊鏡象關係,讓我們回首看見在亞熱帶繁茂蒼鬱的植物生命力對照下,學院知識分子細弱的身軀。
  巴洛克式軸線,是建構臺北帝國大學校園最主要的空間模式。巴洛克式軸線係西歐城市在文藝復興之後,通過視覺上的透視術要求,規劃與設計者連接不同的消點,組織不同節點與端點地標之間的張力,是營造空間最重要的手法。這是西方文明裡理性對自然與都市地景的支配,也再現了教皇或帝王的權力。日本殖民者在明治維新之後,移植西歐古典模式統治臺灣的城市,是有意識的殖民統治術。
  作為最精緻的學院,文學院的氣勢與排場亦建立在多層次的空間序列上,豐富使用者的空間體驗。使用者由外而內,穿過高大的前門廊與跨上幾步梯階,進入正式的前廳空間,微暗的柱廳是室內外的過渡,可以接收到不同方向的視線,轉換身體移動的方向。身體進入迴圜空間,開展而寬敞,黯淡天光投射,是身體進入玄關後更上層樓前的序曲。
  臺大校園規劃對臺灣的建築界也產生了一些影響。伴隨著《模式語言》(A Pattern Language)一書對建築設計理論的衝擊,都市設計及其管制準則也在1980年代初引入臺灣,臺大校園規劃對保守的專業論述造成了一些衝擊,某種程度改變了規劃者的想像,層次多了些,手段也複雜了些,這是制度與社會轉變的一部分。
這本書讓讀者宛如進入時光隧道,深刻透視臺大校園建築之美及其象徵意義,讓您以另一種全新的眼光認識臺大。
◎國際交流
◆李校長率團赴澳交接2011 APAIE年會主辦權
  本校於2009年亞太教育協會(APAIE, Asia-Pacific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理事會獲得2011年亞太教育協會年會主辦權,李嗣涔校長於今年4月中旬赴澳參加2010年APAIE年會同時辦理交接,校方亦於4月成立專案辦公室。
  2011 APAIE年會訂於日至11日以?Asia Pacific Education:Impacting The World?為題在臺灣舉行,預計有來自全球50國、400所大學代表約800人與會,期待為高等教育交流及合作激盪出新的火花。
APAIE年會為世界三大高等教育年會之一,目的為促進高等教育之國際合作,與會者均為各大學之校長、副校長、國際事務主管等。活動包括校長圓桌論壇、大會、同步研討會及教育展覽。該組織會員雖為亞太地區大學,但近年有極多歐美大學代表與會,加強與亞洲的交流。
  本校主辦2011 APAIE年會,是行銷臺灣高品質的高等教育、城市與文化的良機,可望提升臺灣國際知名度。明年3月12日,本年會所延伸的海外留學展將對所有擬出國留學的人士免費開放,提供全球各大學第一手的留學資訊並接受現場諮詢。(取材自《臺大校訊》1006期1版/)
4月,李嗣涔校長赴參加亞太教育協會(APAIE)年會並交接2011年主辦權,圖為與主席Pr. Doo-Hee Lee (右2) 合影,左1為2010辦年會的澳洲Griffith大學校長Ian O’ connor,右1為我教育部林聰明次長。
本校於年會上之展覽攤位。圖為國際事務處副國務長謝尚賢教授向參觀者作說明。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Prof. Johann Deisenhofer來臺專講
  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Prof. Johann Deisenhofer於4月30日9:30~12:00假本校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專題演講,主題為“Sturctural Studies on Cholesterol Transport”。
Prof. Johann Deisenhofer與 Prof. Robert Huber(本校膜蛋白特聘研究講座教授)以解出史上第一個膜蛋白晶體結構而獲頒諾貝爾化學獎,在以膜蛋白為主之生物巨分子結構及基於此發展之疾病標的蛋白藥物設計上累積了豐富成果,貢獻卓著。
  Prof. Johann Deisenhofer於2008年本校80周年校慶「大師系列講座」後受邀擔任本校特聘研究講座教授,此次來臺,除直接參與授課、指導年輕教師及博士後、博士班研究生外,特別舉行全校性演講,講題內容著重在膽固醇受器之結構與功能研究。(取材自《臺大校訊》1005期1版/)
◆美國國家科學院前院長Bruce Alberts蒞校暢談生物學
  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前院長Bruce Alberts教授應邀來臺進行學術交流,並分享其數十年來於生物學的研究心得。演講主題為:「生物學的過去與未來」(Biology Past and Biology Future: Where Have We Been and Where Are We Going?),由李嗣涔校長主持,國際事務處及生命科學院合辦,超過250名師生出席聆聽。
  Alberts教授談及科學教育推廣的經驗,鼓勵年輕的研究人員發揮創造力及對知識的追求。演講會後討論時,Alberts教授與李校長及師生就跨領域學習進行意見交流,期能增進本校之教學研究卓越及加強學生之學術發展。
Alberts教授首先分享個人的學習歷程,不因沒通過博士測驗而失志,而能從中記取教訓,獲致成功,他鼓勵研究者應嘗試不同策略,時時反思,才能有所突破。隨後提及細胞機制的重要地位,由於過去研究低估其複雜度,才讓生物學家有機會發掘新現象。他也論及創新力的提升,包括週遭合作氛圍的營造、小型實驗室的互動、個人的心態等關鍵要素。最後提到他的新工作-Science雜誌主編,堅信他所從事的國際工作在於提升創造、開放及包容等科學本質,全世界的科學家必須聯合起來幫助開創更理性、以科學為本的社會,並鼓勵年輕學者要培養創造力及智性上的企圖心。
  在會場交流時胡哲明副國際長提問如何營造跨領域學習的研究氛圍,Alberts教授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為例指出,可建造一棟大樓,內部為開放空間並由不同領域人員進駐,如此不僅促進學者之間的交流,也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學術發展。李校長問,若擴大範圍至大學校園該如何實行?Alberts教授建議除了硬體設備,也可納入跨領域學程,鼓勵各科學生廣泛吸收知識,但強調學習態度最重要,學生必須有企圖心與實踐力。
Bruce Alberts教授此行受中研院邀請訪臺,現為Science雜誌主編及美國科學大使,於改善科學及數學教育方面不遺餘力。Alberts博士曾任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院長一職12年,目前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化及生物物理系榮譽教授,Alberts博士亦為「細胞的分子生物學」(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的作者之一,在學術界譽享國際。(生命科學院提供)
美國國家科學院前院長Bruce Alberts蒞校演講,除分享生物學的過去與未來,更提示創新研究的關鍵。(生命科學院提供)
◎創新服務
◆臺大醫院通過JCI國際醫院評鑑
  為了提供更安全的就醫環境、追求更好的醫療品質、以及營造最佳的教學環境給後進學生,臺大醫院積極參加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國際醫院評鑑,終於2010年4月通過。臺大醫院將秉持JCI評鑑規範之精神,提供與世界各先進國家同等級的病人安全就醫環境,以及高品質與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JCI評鑑組織成立於1998年,是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美國國際醫院評鑑組織的國際分支,以改善國際病人安全與醫療照護品質為使命,故其評鑑標準均以病人為中心,包括:病人安全國際目標、病人評估、藥品管理與使用、病人與家屬權益、麻醉和外科治療、品質改善與病人安全、感染預防與控制、設施管理與環境安全等,合計329個標準條文、1,215項衡量指標,可謂繁複。臺大醫院全體同仁經由充分的準備、沈著穩健的應對,獲得5位委員的高度肯定與評價。臺大醫院是臺灣公立醫院中第一家通過JCI評鑑的醫院。(取材自《臺大校訊》1008期2版/)
◆日文系名譽教授何瑞藤獲頒旭日中綬章
  日本政府於4月29日公布2010年春季外國人敘勳受章者名單,本校日文系何瑞藤教授獲頒勳章「旭日中綬章」,獲獎理由為:對促進臺灣日語教育之發展及日臺之學術交流具有卓越貢獻。
何教授於1980年擔任臺大外語學院教授,1994年成立國立大學的第一個日本語文學系,並擔任系主任。2000年退休後,仍以名譽教授之身分致力於日語教育之推廣。
  日本交流協會成立於1972年,對臺灣人之敘勳始於2005年,何教授為第8位受勳者。(何瑞藤教授提供)
◎活動布告欄
◆雲門2011年「流浪者計畫」徵件
  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2011年「流浪者計畫」即日起受理申請,至日截止。
  「流浪者計畫」獎助金於2004年設立,鼓勵年輕藝術創作及社會工作人才前往海外自助旅行,以開拓個人視野,進而豐厚臺灣社會文化。獎助對象分為啟蒙組(30歲以下,從事創作及服務的年輕朋友)與專業組(45歲以下,文學、藝術或社會服務工作者)。申請項目含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學等領域之創作、設計、教學、演出或製作;以及社區工作、公共服務、弱勢關懷、技藝傳承、文史工作、農村重建、城鄉發展等社會服務工作。
補助項目包括旅行獎助金(最高新台幣15萬元)、來回機票、簽證費及旅遊保險費。今年入選者將單獨前往亞洲國家進行60天自助旅行。
  獎助辦法&申請表下載:「流浪者計畫」網站
  聯絡電話:(02)
◆醫學人文博物館徵求1960年以前之文物
  臺大醫學院「醫學人文博物館」公開徵求從日治時期至1960年代的文物,歡迎擁有如下文物之校友與工作委員會聯絡:
1.日治時期本院前身相關學校一覽、同窗會、校友會、畢業紀念冊,有校園背景之舊照片及與本院教學、研究及服務相關手稿。
2.1945年至1960年之歷屆畢業紀念冊、教職員錄與有校園背景之舊照片及與本院教學、研究、服務相關之手稿。
  本院自臺北病院醫學講習所開始迄今已112年,一百多年的歷史可說是臺灣近代醫學發展的見證。本院於日於二號館設置博物館,以保存本院所累積之教學、研究及服務成果。竭誠歡迎本院校友前輩或其子孫能慷捐相關文物以供典藏。聯絡電話:(02)許小姐。
◆徵文:消失的地景-永遠的洞洞館
  原為人類學系、哲學系和農業陳列館使用的洞洞館,因人文大樓的興建,即將拆除。
  洞洞館係1960年代美援補助所建,在1963-64先完成農陳館與農經系/農推系館(農經系/農推系移出後,哲學系遷入),1970年再完成人類學系館。建築融合了中國傳統三合院意象,因此在椰林大道上顯得獨樹一格。
  多少年來,多少人類學系、農推系、農經系和哲學系師生在洞洞館出入,猶記得曬陶片、彈吉他、玩飛盤、閒聊天的日子,怎能讓你我的青春歲月隨著洞洞館消失,且將洞洞館的故事寫下來吧!
  ◆文長:字
  ◆附相關舊照片2-5幀
  ◆個人簡介300字
  ◆個人照1張(非大頭照)
  ◆截稿期:日
◎本刊出版報報
◆臺大校園資產叢書
  為慶祝臺大創校80年暨《臺大校友雙月刊》創刊10週年,本刊特規劃出版「臺大校園資產叢書」,已於11月出版《臺大真好看~臺大校園動物導覽手冊》及《臺大自然美~臺大校園植物導覽手冊》2本新書。
Ⅰ:《臺大真好看~臺大校園動物導覽手冊》(2008初版)定價400元
  本書由臺大動物研究所陳俊宏所長及森林系袁孝維教授共同策畫,共收錄133種各類臺大校總區常見動物或不常見的珍稀動物-包括哺乳動物7種、鳥類65種、爬蟲動物15種、兩棲類14種、魚類9種及無脊椎動物23種-為您介紹牠們的長相型態、棲息環境、繁殖行為,還有牠們在臺大生活的故事與趣事。
Ⅱ:《臺大自然美~臺大校園植物導覽手冊》(2008初版)定價450元
  本書由臺大園藝學系張育森教授精心策畫並主筆,介紹臺大校總區內各式觀賞樹木、花木、藤蔓、草花、地被植物、野花及水生植物等近200種,有型態、分布、播種方式之介紹,更有民俗典故、醫藥效用、栽培撇步之傳授。
展售處:臺大出版中心
劃撥帳號:
戶名:國立臺灣大學
性不性有關係-銀髮族的性生活
文o圖/劉詩彬
  雖然性生活本身具有相當的隱私性及個別差異,而且生活樂趣也不盡然一定來自「性」,不過大多數人仍同意,性生活的滿足可以維持或增強伴侶間的情感,並帶給生命一定的動力。一般人總以為人年紀大了與性生活漸行漸遠,而老化又是不能避免的生命過程。由於經濟起飛及醫療衛生進步,臺灣早在1994年即邁入老化國家之林(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65歲以上稱為「老年人」,國家老年人口的比例超過總人口7%時就是「老化國家」。)然而對於銀髮族而言,追求魚水之歡真的會遭遇很大的困難嗎?
老化對性功能的影響
  男性的睪丸會隨著老化變小、變軟,男性荷爾蒙(睪固酮)的分泌會減少,而精蟲數也會下降。由於血清中睪固酮濃度不足,會影響性慾及造成陰莖勃起困難,其他原因還有陰莖動脈充血能力下降、陰莖海綿體組織老化、感覺神經變遲鈍等。換言之,必須接受更長、更直接的刺激才能引發勃起,不但硬度不如前,較不易射精,高潮的時間較短也遲鈍。此外由於儲精囊液和前列腺液分泌減少,其射精量也會隨之減少,並影響射精的感覺。
  至於女性,由於卵巢分泌的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減少,陰道壁會變薄、陰道的伸展性變差,而且受到性刺激時陰道內的潤滑也會變少,因此有些婦女在進行性行為時會感覺疼痛。不過,雌激素減少並不至於影響性慾。
常見疾病及服用藥物對性生活的影響
  年紀大好發的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疾患等,都可能因有礙於局部的神經控制和血流而影響性生活。此外,使用某些藥物也會有影響,如使用高血壓藥物會影響男性勃起,使用苯重氮基鹽(Benzodiazepine)會降低女性性慾,服用L-Dopa及一些精神科用藥也常有影響,而男性的勃起功能尤其容易受到慢性病及藥物影響。不過許多銀髮族減少性生活,並不單純因為生理機能改變,往往出於心理因素或社交機會不足。
心理因素和社交機會不足對性生活的影響
  傳統的觀念尤其在保守的東方社會,認為活躍的性生活是年輕人的專利,年紀大的人如果過度耽於房事,不但不光彩,還有害身心。不過隨著社會風氣開放,銀髮族們的見識愈來愈豐富、觀念也愈來愈開放,許多人已不避諱談「性」,也勇於追求自己的「性」福。然而如果無法認識自己自然的生理變化,仍希望保有年輕時的性活力和性能力,則可能因為失望而放棄性生活。其次,由於開始失去一些原本擁有的東西,如工作、健康、朋友、親人等,常導致心情沮喪而無心經營親密關係或性生活。此外,社交機會不足以致缺少性伴侶,也是單身老年人放棄性生活的一個重要原因,此一問題對守寡女性而言更嚴重。一般說來,如果老年人放棄性生活已有一段時間,那麼想要重拾性生活將變得十分困難。
銀髮族性生活的頻率
  性慾和性能力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衰退,因此頻率自然會比年輕時來得低,不過個別差異大,實在沒有一定標準可言。一般來說,30~40歲時平均每週2~3次;40~50歲時平均每週1~2次;50~60歲時平均每月2~3次;60~70歲時平均每月1~2次;70歲以上則平均每2個月1~2次。另外,就缺乏性伴侶的老年人而言,自慰應也可視為性生活的一種。
因應老化對性生活影響的方法
  平日應做好身體保健,如均衡的飲食、固定的運動和正常的作息。只要仍有性慾,便可嘗試固定的性生活。從事性生活時,要把步調放慢,多用心調情,多花點時間在前戲上,並耐心等候男方達到最佳的勃起狀態時,再進行交合。縱使偶有力不從心,也應在彼此體諒下再接再厲。
  如果性生活屢次出現問題,則更應在彼此溝通後,勇於尋求專業協助。女性的性冷感和不易高潮,可藉由心理輔導、荷爾蒙補充和口服藥物加以治療。男性如果缺乏性慾,可能是因為血清中睪固酮濃度不足,需要補充;如果發生勃起功能障礙,也可藉由調整生活習慣、調整日常服藥、減壓、戒煙、戒酒加以治療,再不行則可求助於威而剛等口服藥物。
  目前國內針對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而使用的合法藥物如圖片所示,包括藍色小藥丸-威而鋼(Viagra)、桔色或橘色小藥丸-樂威壯(Levitra)及黃色小藥丸-犀利士(Cialis),市場占有率分別為60%、30%、10~20%。威而剛是其中最早上巿的藥物,原先是用來治療心絞痛,但在臨床試驗過程中發現,對受試者的心絞痛未有顯著效果,卻有不少男性受試者的陰莖勃起功能獲得改善,因此成為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的藥品。
  這三種藥物都屬於「磷酸二脂第五型的抑制劑」,可以因減少cGMP的代謝而提升cGMP的濃度,促進陰莖海綿體平滑肌的活動,而有利於陰莖勃起。威而鋼和樂威壯的性質較類似,都約在服藥後40~50分鐘後開始發揮作用,藥效可維持4~6小時。犀利士在服用後1~2小時內開始發揮作用,藥效則可維持24~36小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包括臉部潮紅、頭痛、胃部不適等。此外,威而鋼、樂威壯會抑制「第六型磷酸二脂」,所以可能引起眼睛的辨色障礙,而犀利士則抑制「第十一型磷酸二脂」,所以會引起背痛與肌肉疼痛。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肝腎功能不佳、有視網膜病變、冠狀動脈疾病(特別是正服用硝酸鹽類藥物者)、心衰竭或服用多種降血壓藥物的病患,應謹慎使用這類藥物。
  只要確實認識人體老化所帶來的生理變化,心理有所準備,並採取必要的因應,不必戀棧年輕時的性能力,一樣可以享受性生活的歡愉與滿足。(本專欄策畫/臺大醫院骨科部江清泉主任)
圖:由左至右分別是威而鋼(Viagra)100亳克、樂威壯(Levitra)20亳克及犀利士(Cialis)20亳克。
劉詩彬小檔案
1984年臺大醫學系畢業,現任臺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除一般泌尿學外,專長於男性性功能障礙、攝護腺疾病的治療。
從諾貝爾經濟獎漫談資源配置管理研究(五)︰行為面之三
文o圖/賴聰乾
  關於決策者在風險下的判斷與抉擇行為,上期介紹了5個單元,本期介紹另3單元︰屬性替代模型、情感捷思、判斷修正機制。
屬性替代模型(捷思判斷模型)
◆緣起與定義
  Tversky & Kahneman1974年刊於Science的文章提出3個判斷捷思(Heuristics)︰刻板印象(Representativeness)、可近度(Availability)、定錨調整(Anchoring and Adjustment);並列舉若干系統性偏差,如非回歸性預測、忽略基本比率訊息、對易回憶事件頻率的過分自信與超估,但並未明確定義捷思。2002年,Kahneman & Frederick用一般化後的新觀念-屬性替代(Attribute Substitution)來解釋捷思的認知過程。屬性替代是指︰當決策者評量一判斷物的標的屬性(Target Attribute)時,以較易出現心智的相關捷思屬性(Heuristic Attribute)來替代,即稱該判斷是由捷思居間促成。
  該定義有5個新意義︰
(1)以屬性替代做為共同認知過程,來解釋判斷如何形成。
(2)明白納入系統2的監視作業及其對於直覺判斷的修正、不理會條件。
(3)將捷思觀念推廣到不確定事件的判斷領域之外。新定義雖排除了定錨作用(Anchoring Effects),即判斷受暫時提高判斷屬性某個值的可及度之影響,卻大幅擴展捷思的應用範疇。
(4)「捷思」有兩個意思,作為名詞,是指認知過程;作為形容詞,是指在某判斷中所使用的替代屬性。以刻板印象為例,如作為名詞,捷思是指使用刻板印象的一種認知過程,如是形容詞,是指使用刻板印象作為判斷機率的捷思屬性。
(5)有助詳述Tversky & Kahneman早期研究「當決策者面臨困難的問題時,往往傾向較簡單的問題作答」。以可近度(Availability)捷思為例,當受測者被問到遠距戀情「有多少比例在一年內告吹」時,卻針對「迅速告吹例子出現心智的容易度」來回答。又以相對強勢(Relative Strength)捷思為例,當受測者在回答某籃球系列賽中「甲隊打敗乙隊的機率為何」時,根據兩隊相對強勢的印象來評估其機率。上兩例的標的屬性(一年內告吹比例、甲打敗乙的機率)皆為低可及度且被另一屬性所替代,而其捷思屬性(迅速告吹例子出現心智的容易度、兩隊相對強勢)不僅皆是高可及度且與標的屬性相關。
◆驗證捷思存在性
  耐人尋味的是,如何驗證捷思的存在?茲舉3例說明︰
(一)湯姆例子(Kahneman & Tversky 1973)︰
  受測者被給定一位虛構研究生湯姆的描述,及一份表列出9個研究所領域︰企業管理、資訊科學、工程、人文與教育、法學、圖書科學、醫學、物理與生命科學、社會科學與社工。對湯姆的描述如下︰
“湯姆智商高,雖然欠缺真正的創意。他講究次序、要求清晰度、(對一整齊系統)挑剔每一細節。他的寫作,相當單調、機械性,偶爾會運用老掉牙的雙關語讓文章有生氣,且閃現科幻類型的想像力。他對勝任有很強驅動力,對於他人,似乎極少有感覺與同情心、也不喜歡與他人互動。雖然以自我為中心,卻有很深的道德感。”
受測者被分成3組︰刻板印象組、基本比率(Base-Rate)組、機率組。刻板印象組的受測者,係依據各領域典型研究生與湯姆的相似程度,來對這9個領域進行排序;基本比率組的受測者,係依據這9個領域的相對人數,來進行排序,湯姆的描述,被刻意塑造更像是人數較少領域的刻板形象;機率組的受測者,係依據湯姆主修各領域的機率,來對這9個領域進行排序,該組受測者來自美國主要大學、主修心理的學生,他們被告知該描述係根據湯姆高中時效度可疑的個性測驗、由一位心理學家所寫,告知此一訊息的用意在降低受測者對該個性描述的倚賴。實驗結果如下︰刻板與基本比例兩組之平均排序值的相關係數為-0.65,而刻板與機率兩組之平均排序值的相關係數高達0.97,顯示受測者使用刻板印象捷思居多。
(二)琳達例子(Tversky & Kahneman 1983)︰
  受測者被給定一位虛構女士琳達的描述,及一個表列她目前可能從事的8種職業與活動︰琳達是小學老師、在書店工作且上瑜伽課、活躍於女權運動、是精神治療社工、是女性投票聯盟會員、是銀行櫃台員、是保險銷售員、是從事女權運動的銀行櫃台員。其中兩個關鍵項為第6項「琳達是銀行櫃台員」及第8項「琳達是從事女權運動的銀行櫃台員」,其他則是非相關的混雜項。琳達的描述如下︰
“琳達目前31歲、單身、直言不諱且相當聰明。她主修哲學,學生時代對歧視與社會正義議題相當關注,且參與反核示威。”
  受測者被分成兩組︰刻板印象組、機率組,前者依刻板印象來排序、後者依機率來排序。實驗結果如下︰(1)兩組之平均排序值的相關係數高達0.99,顯示受測者使用刻板印象捷思;(2)將第8項排在第6項之前的比例,刻板印象組為85%、機率組為89%,顯示對第8與第6項兩者之排序,是依相似度來排,因為琳達與「從事女權運動的銀行櫃台員」的刻板形象之相似度高於「銀行櫃台員」的刻板形象。
(三)籃球比賽例子(Tversky & Koehler 1994):
  對20場次的籃球系列賽,受測者先被要求評估主隊於各場次贏球的機率;隨後,在提供各場次主客兩隊相對實力的資訊下(其中該系列賽中實力最強者為100分),被要求重新評估。由於這兩種評估方式的相關係數高達0.99,顯示受測者使用相對強勢捷思。
◆屬性替代精髓
  Kahneman(2003)認為屬性替代的精髓在於︰對某個問題提供一個合理的回答,但「所回答問題」並非「所問問題」。如果所答非所問,那所答問題究竟是什麼?
  在某些情況下,「所回答問題」即是「所理解問題」,是一種合理解釋,如受測者(決策者)將所問問題「某籃球賽兩隊輸贏機率」,理解成「兩隊的相對強勢」。只是在許多情況下這種解釋並不合理,如在琳達例子中,將「機率」理解成「相似度」。比較合理的假設是︰捷思屬性評量即刻出現於心智,而由於捷思屬性與標的屬性的連結夠密切,讓捷思屬性通過了系統2的監視,當受測者做屬性替代時,並非迷惑於所要回答的問題,而是沒察覺到是在回答不同的問題,如果有察覺到,會修正或捨棄該直覺判斷。
◆恕道與知足捷思
  「恕道」與「知足」捷思分別由孔子、老子所提出,這兩個捷思不僅應用廣泛且對人類的影響相當深遠。
孔子在三個場合,提到恕道捷思︰
(1)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
(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3)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
  孔子的思想以「仁」為基礎,而恕是行仁的方法,根據宋儒朱熹的詮釋,恕是「推己及人」。所以,除消極面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外,恕也包含積極面的「己所欲乃施於人(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決策體(個人、組織)經常面對的一個抉擇是「施或勿施」於人,因「施或勿施」於人端視受者之所欲或所不欲,所以,所問問題即是受者之所欲或所不欲,而孔子的恕道捷思即是以「己」來替代「受者」之所欲或所不欲。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老子?48章》「無為」是老子為道的目標,該目標可經由不斷地降低欲望(想望水平)來逼近。雖然「知足」只是邁向「無為」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就決策體增進其幸福而言,「知足」是「無為」在實務上的一個便利替代目標。老子在其書中一再提醒世人要「知足」,如「為腹不為目」(12章)、「少私寡欲」(19章)、「少則得、多則惑」(22章)、「知足者富」(33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44章)、「知足之足常足矣」(46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80章)。
  「如何增進幸福」是重大決策問題,由於幸福含有主觀成分,幸福程度雖與其所擁有的一切有關,但也取決於其想望水平。雖然無法主宰其所擁有的一切、但卻能主宰其想望水平,所以「知足」是增進幸福的關鍵。老子所提「知足」捷思早已成為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
◆捷思屬性名單
  根據一項對大學生所做的問卷調查研究(Strack et al. 1988),受訪者回答下面兩問題︰「你的人生,一般說來快樂嗎?」(幸福問題)、「你上個月,約會幾次呢?」(約會問題)。如果先問幸福、次問約會,兩問題的相關係數幾乎可忽略;但如果將順序顛倒,其相關係數大幅提升至0.66。以屬性替代模型來看,該結果顯示︰先問約會問題,自動喚起一個人情感上對於約會方面的滿意度評量、並持續逗留,當幸福問題隨後被問到時,約會滿意度即成為幸福的捷思屬性。在另一個類似實驗中,約會問題被改成婚姻問題,婚姻滿意度即成為幸福的捷思屬性(Schwarz et al . 1991)。受到上述兩實驗結果的啟示,Kahneman認為︰無法列舉出所有的捷思屬性。
◆緣起與定義
  情感(Affect)是一種自然性評量,儘管用途廣泛,由於向來被視為當然,從1970年代以來一直受到漠視,而純認知上的偏差則因既新穎又特出而獲學界關注。直到30年後,學界才熱情地將情感整合於直覺判斷,「每一刺激物或有或無意識地喚起一情感值」(Zajonc ;Bargh 1997)。此一命題已廣為接受。
  Zajonc早期大力提倡所有知覺都帶有情感成分。他認為,「我們不只是看見一間房子,而是看見一間俊美、醜陋、或自命不凡的房子。…我們常自以為是依理性方式進行、去權衡各方案的優缺點,但真實情況很少是這樣(依理性進行),很多時候,“我決定偏好甲”不比“我喜歡甲”的意思多。…我們買了喜歡的車子、選了吸引人的工作與房子,之後才找理由來替這些選擇做辯護。」根據Slovic et al.(2002)的解釋,情感捷思的作用過程是︰存放於「情感池」中的意象(Images),有或無意識地標記正、負情感感覺(即情感值),在作判斷、決策時,決策者參考「情感池」中的關聯意象,這些關聯意象的情感值,即成為判斷、決策的線索。
◆情感捷思的普遍性
  情感捷思廣泛存在,例如︰
(1)僅僅曝示(Mere Exposure)即能對被出示物產生正向態度或偏好(Zajonc 1968;Zajonc & Markus 1982)。
(2)消費者對某產品的記憶情感會影響到其往後的選擇,這個現象被稱為參照情感捷思(Wright 1975)。
(3)在一項針對37個公益活動的排序研究(Kahneman & Ritov 1994),受測者分別就4個標的屬性︰議題的重要性、願捐款數額、政治介入支持度、(捐款所帶來的)道德滿意度,對這些公益活動進行排序,結果37個公益活動在各標的屬性的(受測者的)平均排序皆相類似,顯示受測者使用同一個捷思屬性(情感評量)來替代這4個標的屬性中的任一個。
(4)陪審團在傷害賠償的評價行為上,是根據某情感評量-暴行程度、而非實際傷害程度,來評量賠償額度(Kahneman et al. 1998)。
(5)恐懼強度主宰某些判斷事項,例如對災難機率的評比(Lowenstein et al. 2001)。
(6)情感屬性被用來替代某些標的屬性,例如,技術的成本/效益比值、化學品的安全濃度、產業的預期表現(Slovic et al. 2002)。
◆華文經典趣味實例
  華文經典有多則有趣的情感捷思實例,茲舉3例︰
(1)「燭鄒主鳥而亡」,故事出自《晏子春秋.外篇上》︰
  齊景公喜歡射鳥,派燭鄒看管禽鳥,但燭鄒不小心讓鳥飛走了,景公非常生氣,下令將燭鄒殺了。
  晏子說:「燭鄒有三條罪狀,請允許我當面對他數說後,再殺他。」
  景公說:「可以。」
  晏子於是召燭鄒進來,並在景公面前對他數說:「燭鄒!你為國君看管鳥卻讓它飛走了,這是你的第一個罪行;你讓國君因為鳥的緣故而殺人,這是第二個罪行;讓諸侯聽到這件事,認為我們國君看重鳥而輕視士人,這是第三個罪行。」晏子數說燭鄒的罪行後,請求殺了他。
  景公說:「不要殺了!我聽從先生的教誨。」
  齊景公使用一個情感捷思,即生氣的程度,而不是根據實際犯行,對燭鄒施以處罰。景公原先相當生氣,故要處死燭鄒,經晏子提醒後,才回歸理性。
(2)「秦宣太后私愛魏醜夫」,故事出自《戰國策.秦策二》︰
  秦國的宣太后(秦昭王的母親)愛上魏醜夫。宣太后重病將死,發出命令,「安葬我時,一定要魏醜夫殉葬。」魏醜夫為此擔憂。
  庸芮勸太后:「您認為死人有知覺嗎?」
  太后說:「無知覺。」
  庸芮說:「像太后這麼神靈,明知死人無知覺,爲何要白白地用所愛的活人去為無知的死人殉葬呢?如果死人有知覺,先王(秦惠王)積怒已久,太后補過都來不及,哪有時間去私愛魏醜夫?」
  太后說:「說的好。」於是取消用魏醜夫來殉葬。
  在是否讓情夫陪葬的抉擇上,宣太后使用一種情感捷思,即喜愛的程度來做決定。因太喜愛情夫,所以指名要情夫陪葬。
(3)「彌子瑕與衛君」,故事出自《說苑.雜言》、《韓非子.說難》及《史記.韓非傳》︰
  彌子瑕受寵於衛君。衛國法令規定,私駕國君的車要砍腳。彌子瑕的母親生病,有人連夜告之,彌子瑕遂私駕國君的車出去。
  衛君得知這事後,褒揚他賢德,說:「真是孝順啊!為了母親,甘犯被砍腳的罪!」
  衛君遊覽果園,彌子瑕吃甜桃,將沒吃完的桃子獻給衛君。
  衛君說:「愛我而忘了他曾口嘗過。」
  等到彌子暇姿色衰退、不再受寵時,有一次得罪衛君。
  衛君說:「這個人曾假借名義用我的車子,又把吃剩的桃子給我吃。」
  衛君顯然使用一個情感捷思,即喜愛或不喜愛彌子暇的程度,而不是根據行為本身,來看待彌子瑕私駕國君的車、給國君吃剩桃的事。
◆經驗系統的缺陷
  雙過程(Dual-Process)理論(Chaiken and Trope 1999; Sloman 1996)在思考、認識、訊息處理方面,將理性(Rational)與經驗(Experiential)系統區分開來。情感評量源自經驗系統,而經驗系統有兩個缺陷︰可受操弄性、先天性偏差。
(一)可受操弄性︰在娛樂界、消費性產品行銷活動上,經常出現這種現象,如︰
(1)藝人常改名,如豬哥亮(本名謝新達)、費玉清(張彥亭)、成龍(房仕龍)、美國歌手John Denver(Henry Deutschendorf)…,因為藝名比本名在情感上更具吸引力。
(2)電影提供背景音樂,因為音樂傳遞情感,即使是普通人的互動、事件,音樂也能增強其意義。
(3)郵購目錄中的模特兒都笑臉迎人,為的是連結正面情感與所欲銷售的產品。
(4)食品包裝都加上「有機」、「環保」、「新…」、「改良」、「天然」、「98%去脂肪」的推介詞,因為這些是「情感標籤」,用來強化產品的吸引力與被購買的可能性。
(二) 先天性偏差︰
(1)經驗系統先天上對小改變(例如,0與1人死亡的差異)靈敏,但對大改變(例如,570與670人死亡的差異)卻不靈敏,這種不靈敏性被稱為心理麻木(Fetherstonhaugh et al. 1999)。
(2)情感系統不善於評估緩慢改變、遙遠未來、內臟本質的後果,以抽菸為例,開始抽菸者很少會想到風險,他們多半被趣味、刺激所吸引,而上癮過程之快令人驚訝,研究顯示(DiFranza et al. 2000)︰從一開始偶爾使用煙草,成年人在幾天至幾周內,即顯現依賴尼古丁的跡象。對上癮過程,Loewenstein(1999)做了這樣的解釋︰當下經驗到的內臟需求因素對行為造成了不成比例的衝擊,而延後的因素卻被忽略或嚴重低估,因為今天的痛苦、饑餓、生氣等是可感覺得到的,而未來才預期有的,目前感受不到。有一問卷調查問「如果重來,你(妳)要抽煙嗎?」高於85%的成年人及高於80%的年青人(14至22歲)答「不」(Slovic 2001),顯示開始抽菸出於非理性決定。
判斷修正機制
  直覺判斷的誤差涉及系統1與系統2,其中,系統1產生誤差,而系統2未能偵測出誤差並予改正(Kahneman & Tversky 1982)。Tversky & Kahneman於1974年提出「知覺類比」解釋偏差的產生︰輪廓模糊程度是判斷山的距離的好線索,但在晴天或薄霧天,則導致估計誤差。此類比雖適切,但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觀測者知道天氣是晴或薄霧,只是沒使用該知識來修正偏差。
  Kahneman & Frederick於2002年做了修正︰薄霧對距離印象的影響是系統1的失誤,因知覺系統並非被設計用來矯正該變數,而薄霧對距離的判斷的影響,卻是系統2的一項單獨失誤。類似失誤也出現於其他直覺判斷,以湯姆與琳達兩例來說明︰
  「湯姆看起來的確像是主修圖書科學,不過,因有更多人主修人文與社會科學,因此我(受測者)應該調整我的排序。」
  「琳達是“從事女權運動的銀行櫃台員”(集合A)的可能性,不可能高於“銀行櫃台員”(集合B),因為集合A包含於集合B,因此我必須倒過來排才對。」
  在湯姆例子中,受測者察覺到,直覺判斷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必須調整;而在琳達例子中,受測者意識到,這是集合論的必然性,使得直覺判斷變得沒意義。
關於判斷修正機制,有6點補充︰
(1)統計訓練無法根除直覺捷思(例如刻板印象),但在有利情況下,能避免某些偏差;在缺乏有力線索來提醒統計知識情況下,受測者照樣做類別預測(如刻板印象)。
(2)統計捷思的可及度受問題類型、預示、角色類型、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響。扮演機率遊戲玩家時統計推理較易被喚起,偶爾被喚起者如進行運動的判斷事項時,很少被喚起者如扮演心理學家。
(3)有些因素、條件會傷害系統2的有效性,例如,時間壓力(Finucane et al. 2002)、一心同時數用(Gilbert , 2002)、讓「早起族」在晚上工作或「夜貓族」在早上工作(Bodenhausen 1990)、及好心情(Isen et al. 1988, Bless et al. 1996)。
(4)有些因素、條件與系統2的有效性成正相關,例如,智商(Stanovich & West 2002)、有認知需求(Shafir & LeBoeuf 2002)、統計思考習慣的程度(Nisbett et al. 1983, Agnoli & Krantz 1989, Agnoli 1991)。
(5)由於可以設計實驗讓認知迷思消失(Gigerenzer 1991),以致對捷思與偏差觀念的有用性產生質疑,Kahneman(2003)辯稱︰迷思的出現或消失並非秘密,若違反受測者的法則、且該法則若能即早出現受測者的心智,則直覺判斷會被推翻,而且關於促進、阻礙邏輯推理與統計法則的可及度,已有足夠科學證據與民間知識。
(6)湯姆與琳達兩例說明了系統2介入的兩種可能情況︰直覺判斷或被調整,或被推翻(含被拒絕、被其他結論取代)。其中,被調整情況較常發生,其一般性的場景是︰由於直覺印象先出現心智,該印象可能形成一錨並左右後續調整,以錨為中心的矯正通常調整不足。(待續)
賴聰乾小檔案
現任臺大工商管理系暨商學所教授。1960年次,18歲前住在嘉義,之後6年,在(早期)人煙稀少的清大校園,過著有些與世隔絕的生活,服完預官後,猶豫該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學科學系、UCLA電機系或史丹福大學工業工程系(現併入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攻讀博士,後來選了史丹福,轉眼結束5年如夢幻般的校園生活,旋即在本校工商管理系暨商學所任教迄今,期間()在麻省理工學院作業研究中心客座一年。目前的研究重點是,使用穩定度方法來處理不確定下最適資源配置。另一方面,隨著年齡增長,對管理與決策思維的研究漸感興趣。
Music Garage-陳秀男的人生清單
文/林秀美
照片提供/陳秀男
「當你沉默我不再詢問 當你的笑容變得陌生
你的哀愁我再也不介意 因為我不再看見你
今晚的約見你已體會 這是最後的一場電影
我們因不瞭解而相識 我們因瞭解而分離
在人潮中不必說些什麼 因為我們再也聽不見
我們在聲浪之中淹沒 在聲浪中淹沒
這是最後的一場電影 這是不見傷感的分手
因為我不再看見你 因為我不再看見你」
~~散場電影
圖1:陳秀男於2009年成立Music garage,期彌補臺灣流行音樂人才青黃不接。(攝影/彭玉婷)
  這是【木吉他】合唱團的經典名曲<散場電影>。成員當中有一位臺大人-陳秀男,1979年考進大氣科學系。有一天上課,系主任周根泉教授看到他,調侃說道「陳秀男,我在電視上看到你的機會比在課堂上多」。
臺大大氣瀟灑走一回
  出生在加拿大,5歲時隨父母回臺定居。父親陳幼石先生是臺大農化系校友(1951畢),東京大學農學博士,學成後至加拿大進行博士後研究,再回母校任教,曾被國民黨徵召參選中彰地區第一屆第一、二次增額立委。
  當年大考填的是「志願」,而非興趣,和楊峻榮一樣,陳秀男轉而寄情於音樂。升大二那年暑假參加金韻獎比賽,初試啼聲即受矚目,升大三時受邀加入【木吉他】,灌唱片,“課外活動”更多了,他也樂此不疲。對於課業,都選修“有把握的”,但求過關。考前就窩在圖書館裡臨時抱佛腳,書桌上泛光的綠燈罩是最美好的記憶,後來還去買了一座類似的燈具回家擺著。
  也難怪老師對這個學生沒什麼好印象。「我和一般大學生不一樣,正課上得少,社團倒參加不少,如吉他社、再興校友會,忙著辦演唱會、畫海報;這就是我的大學生活」。如果少了社團經驗,他的校園生活還真的乏善可陳。
  那一屆同學轉系的多,進來時20多人,1983年畢業時只剩十來個。同班同學互動不多,比較密切的都是再興的臺大幫,像是降轉外文系的宋國民,經常出入台一旁的小蜜蜂電動玩具店,又像是念電機的林永松,現任臺大資管系副教授。其中對他最具影響力的莫過於飛碟唱片老板-陳大力。1975年考進臺大商學系國貿組,不是榜首,可也名列前茅,「做事嚴謹,很難共事」,這是他的觀察。可是兩個男人卻麻吉得很。
圖2:大學時參加金韻獎比賽,獲重唱組冠軍,搭檔劉成章,後就讀東海。
圖3:與金韻獎得主合照,前排持獎盃為陳秀男。那年獨唱組冠軍也是臺大人,歷史系的鄭人文。前排左3是陳秀男的妹妹陳麗莉,圖左4位女生組團參賽。
  受到【木吉他】夥伴李宗盛慫恿,他在當兵時開始創作。李宗盛寄給他個人製作的第一張專輯-鄭怡的《小雨來的正是時候》,「他很興奮地告訴我,這行太好玩了!要我趕快加入。」不過那時陳秀男一心想出國念書,只是在攝影或繪畫間舉棋不定,於是退伍後去了一趟美國,探訪同學,繞了一圈又回到臺灣,剛好喜瑪拉雅唱片來找,這才進入流行音樂界。
圖4:大學時即出唱片,圖為木吉他首張專輯封面。
圖5:木吉他成軍後公開表演,左起:陳永裕、鄭文魁、李宗盛、陳秀男、張炳輝。
遇見伯樂-陳大力
  國外代理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將西洋音樂翻製成中文版發行,由於非興趣所在,一年後即離職,然後進入飛碟,面試他的就是陳大力-和他前半生音樂生涯唇齒相依的學長、夥伴兼老闆。有一回聊天得知,陳大力在面試前打聽過他這個人,得到的訊息是「很混」,居然還是用了。為什麼?陳秀男到今天仍沒敢問。
  人生職場最幸運的事無非是遇見伯樂,而他就是幸運。既非科班,又談不上才華,居然能作曲?他說要歸功於陳大力對他的賞識與信賴。「他是很特別的一個人,想法、作風都很低調。當時他是副總,我是他的特助兼國內處協理,除了作曲也參與管理。躬逢其盛,我們合作的那段日子可以說是國語流行音樂全盛期。」
  由於需要量大,陳秀男平均一年要創作數十首,有時等不到靈感,被陳大力嫌慢,緊迫盯人,於是下班後陪他哼哼唱唱,超有效率的在兩小時內把歌寫好,這就是兩人合作的開始。在合作的過程中,沒學過樂理、也不懂樂器的陳大力,無俚頭的曲法經常讓陳秀男哭笑不得,卻也佩服有加。雙陳合體加上獨立作品,陳秀男總共產出300多首歌,倆人合寫的<瀟灑走一回>、<選擇>、<大海>至今傳唱不輟,獨立作品<你是我胸口永遠的痛>、<新年快樂>也十分膾炙人口。
  現在是單曲年代,不在意專輯整體性,往往一張專輯有多個製作人,只要一首歌爆紅就算成功。但對陳秀男而言則否,他堅持自己寫的歌要自己操刀製作,為的是完整呈現想要傳達的主題或概念,林慧萍、金瑞瑤、郭富城的專輯都有他的斧鑿,特別是為郭富城製作了11張專輯,口碑甚佳。他很感謝合作的藝人,透過他們的美聲與歌迷們有很好的心靈交流。
  不過和創作比起來,製作過程更不浪漫,甚至是與現實妥協的結果。如<瀟灑走一回>,這首為配合電視劇《京城四少》創作的片頭曲,找來當紅的葉倩文主唱,卻因不討喜,他在香港錄音間煞費周章才讓大明星開口,而且只唱一遍。而由王傑和葉歡合唱的<你是我胸口永遠的痛>則由兩人分別錄音,再透過剪輯合成。「那時葉歡剛出道,為了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在王傑錄音完之後,靈機一動,讓新人葉歡來合聲,結果反應很好,很神奇吧!」這還不算什麼,他說藝人喜好強烈,製作人與歌手在錄音室吵架的所在多有。
圖6:全家合影於大哥婚禮上,左起:陳秀男、父–陳幼石、大嫂–呂翔(臺大法律系)、大哥–陳俊男(臺大農化系)、母–陳京子、妹–陳麗莉(東吳音樂系)。
開音樂工廠募新血
  在飛碟被轉手後,陳大力因身體微恙,赴加拿大休養,他則自行成立製作公司「藍海」,與日本波麗佳音合作。待陳大力回國創立擎天唱片,他又追隨了他6年。現任當然娛樂顧問。看盡流行音樂起落,深感人才斷層嚴重,2009年,陳秀男決定「走幾步回頭路」,開設創作工廠,募新血,教詞曲,全力培養幕後人才。
  人,才是根本,臺灣的流行音樂大起自民歌,就是有很多優秀的創作人,他說年青人有心聲要抒發,經過時間累積能量,在某個時間點上爆發流行,說民歌是革命不為過。但也就因為環境好、賺錢容易,量變造成質變,他批評,「新歌很多,但有哪幾張是我願意掏錢出來買的?很少!為什麼?因為不夠用心。」加上唱片業產值下滑,讓許多人抽腿,如此惡性循環,前景堪憂。
  但是,對同業將唱片業式微歸咎於下載氾濫,陳秀男不表認同,「以前錄音帶時代也可以對拷,這些人是不會買唱片的,我們從來沒賺過他們的錢,現在也一樣,我們應該要自問:到底花多少精神在製作產品?」而政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態度更讓陳秀男不以為然。他說拍電影、做唱片和其他文化事業都是燒錢的行業,近年韓國得以在影視音樂上大放異彩,係因國家大量栽培人才出國留學,反觀臺灣,撥給國片輔導金100萬元,杯水車薪。現在臺灣還要面對來自對岸人才與資金的強力競爭,「黃舒駿也曾說臺灣目前只在歌詞領先,再不自立自強,流行音樂主導權很快會易主」。他以美國Walmart為例指出,Walmart超越老牌的K mart,營收蟬連全球企業第一名多年,仍兢兢業業,不因是世界第一而自滿,向來引領華人流行音樂風騷的臺灣,要警惕。
  他並未期待政府,他只想提供對流行音樂有興趣的年青人一個磨練的環境。是什麼力量讓曾經在別人眼中“很混”的陳秀男產生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他說也許是電影“The Bucket List”(中文片名《一路玩到掛》),觸動了他稍嫌遲鈍的感性神經。電影故事大意是:一個蓋了醫院的富翁和一個大學畢業的汽修黑手,兩人在生命末期相遇,以一個月時間共同去達成想做的事,不論輕重、瘋狂也罷,就是不要徒留遺憾。這部電影讓自覺不夠感性的他“稍稍有些體驗”,「通常做音樂的人沒辦法擔任管理階層,可是我可以,我不愛看小說,吃東西也不覺得特別有感動,這在創作時蠻困擾的,因為我想要起伏很大、熱情澎湃…」。
  去年,他終於所有行動,成立Music garage即是他的「人生清單」之一。他預期快則半年即可驗收,「能有一群志同道合共同圓夢,做完這一段就可以退休了」。
非音樂科班,但憑興趣、認真與熱情,陳秀男成為流行音樂界成功的作曲家與製作人。
陳秀男小檔案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
經歷︰擎天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藍海音樂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飛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特助兼國內處協理
得獎紀錄:1992∕金鼎獎唱片類∕最佳作曲人獎∕瀟灑走一回
1992∕第四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瀟灑走一回
1994∕唱片評鑑大獎∕年度十大專輯製作人獎(劉德華∕一生一次)
1994∕唱片評鑑大獎∕年度十大專輯製作人獎(郭富城∕夢難留)創作作品:
葉蒨文:瀟灑走一回∕曾經心疼/真心真意過一生/選擇∕明月心…
劉德華:一生一次∕真情難收∕一輩子的錯/情歌∕不用人陪…
郭富城∕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夢難留/渴望∕愛你…
王傑∕你是我胸口永遠的痛…
小虎隊∕放心去飛∕最愛你哭泣時候的眼睛/驪歌/男孩不哭/新年快樂(&憂歡派對)…
吳奇隆∕追夢…
林憶蓮∕哈囉寂寞
張雨生∕大海
林子祥/決定
林志穎∕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戲夢
劉德華/一生一次
製作之專輯:
劉德華∕一生一次∕真情難收
郭富城∕對你愛不完∕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渴望…
小虎隊∕青蘋果樂園∕逍遙遊∕再見
林志穎∕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今年夏天∕戲夢
姜育恆∕跟往事乾杯
葉蒨文∕瀟灑走一回∕明月心∕永遠…
林憶蓮∕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都市心
葉歡∕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
王傑∕伊能靜∕溫兆倫∕呂方∕林子祥∕葉蘊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曾经心疼 狼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