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读书笔记大全记

请点击右侧相关课题获取更多内容:
 初中物理教师读书笔记(一)
  《初中物理教学评价》读书笔记
  物理课程教育的核心是要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和实际能力,达到相应的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学习是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物理科学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能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描述事物、提出问题、阐明解释,验证这些解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这些观点,由此学生们构建起过硬的科学知识体系,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怎样清晰的交流并建立起批判的、逻辑的思维技能。
  要使学生的物理课程学习达到这一目标即实现课程教学的价值,物理课程评价的过程就显得极为重要。
  物理课程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㈠目的: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的思考者。
  ㈡功能:
  ⒈诊断性功能
  物理课程评价的诊断性功能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强烈的指导性作用。
  ⒉调节性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物理课程评价,其反馈信息不断的对施教者起到一个参考系的作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物理课程评价,施教者可以在物理课程中对已有的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不断作出调整,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评价的反馈信息对于学生充分利用课程学习以获取知识和能力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
  ⒊激励和反思功能
  ⒋鉴定和选拔功能
  选拔不同特长的学生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正体现了教育的平等。社会发展需要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公平合理的选拔的选拔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面对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成效是客观存在的。既然学生的学习存在如此多的差异,那么对每个学生的物理学习给予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判是完全必要的,这将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活动的成绩,找到差距,为继续发展确定努力的方向。
  因此,现代物理课程评价目标就是要突破重接受轻发展、重积累轻创造的评价倾向,使物理教学和学习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健康发展。
  初中物理教师读书笔记(二)
  读了雷洪、王伟庆主编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创新教学设计》一文后,我深受启发,知道了物理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学习感受到,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 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 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初中物理读书笔记
中学物理教学法》作为高师院校物理系必修专业基础课,其开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掌握物理教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同时通过技能训练使其具备分析处理中学物理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能力,亦即具备初步的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和中学物理实验技能,为顺利从事中学物理教育及其研究奠定基矗由此可见,《中学物理教学法》处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是一门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中学物理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不仅具有根源于教学实践的理论性,而且具有极强的教学实践性。因此,要完成《中学物理教学法》的教学任务,必须突出其实践性、加强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多年来《中学物理教学法》第一线教师进行了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但是,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依然未能彻底消除,有时还表现得十分严重。甚至连学完《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毕业班学生也认为物理教学理论与物理教学实践是两回事,很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更谈不上应用物理教学理论去指导物理教学实践。例如,尽管学习了中学物理教学的各种具体教学形式,但面临具体教学任务时都却仍会心中茫然,往往盲目实践而不得其要领。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呢?怎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呢?笔者认为,在《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教学模式和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出现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教学形式并针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采用“四阶段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四阶段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四阶段教学模式是针对《中学物理教学法》的教学而提出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教学能力。因此,要有效地实施四阶段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明确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
2.1 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
中学教育的性质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又决定了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以教学内容为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以物理实验为主要认知内容的教学形式。所谓物理实验是指在人为控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再现,从而进行观测研究的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又可分为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和课内小实验
(2)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是以物理概念为主要认知内容的教学形式。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叫物理学概念。物理概念是建构物理学大厦的砖瓦和基石,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必须首先从学习物理概念开始,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往往是由于物理概念没有真正掌握。因此,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一定要搞好物理概念教学(3)中学物理规律教学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是以物理规律为主要认知内容的教学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必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叫物理学规律,中学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和公式等,它们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学物理习题教学
 《高效的课堂》,这个名字对教师来说一点都不陌生,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师的追求。在一个相当长时期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最近,学校为老师购买了一本名为《高效课堂》的书籍,虽然关于物理的内容较少,但看罢结合平时的一些教学实践,有一些感想。
  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学校的生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各校对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及实践等相继作出了更为科学的应答。
  比较前卫的教师的课堂上,主要问题大多是理念理解有偏差,教学组织、实施策略少,收放调控失度,合作探究效率低;对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规范了解少,试验探究的目标不明确(很多时候试验的目的仅仅是验证结论,而不是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科学创新的核心素养得不到充分培养;对后进生关注不够,不能面向全体。
  一般教师的课堂上,则更多的是在评估压力下为应付书面考试而教,偏离了课程核心目标,违背学科教学规律,死记硬背课本上为数不多的概念、结论和试验要点,课外观察、试验、科技活动很少有人组织。
  这样的教学应该说不是高效的课堂,什么才是高效的课堂呢,我查了一些资料,有说所谓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有说所谓高效的课堂,是指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有说所谓高效的课堂,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的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
  我觉得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在物理课上就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让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我觉得我们可以努力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课前准备,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首先,是教师加强备课质量。科学课现在正是第一轮新教材使用中,我们可以把备课分初备、集体备和细备三种备课方式。初备是指几位教师在学期初期钻研教材,定好目标。初备过程中,教师除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探究学生该探究的内容,写下观察日记,对相关的知识充分学习。集体备是指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课堂的教学方案。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的细节。
  其次,物理课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教师自己认真备课的情况下,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二)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教师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比方说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安排探究实验等。上课守时,不迟到,更不允许拖堂。教师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学贵得法,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平常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同时,它还基于教师观念的改变,基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放手让把学习、探索的权力返还给学生自己。总之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每一位教师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要注意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特点、学科方法及其作用,对本学科学习进行方法指导。
  特别是教师要树立学生可以学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订科学探究问题的有效探究计划。
  (四)优化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课堂上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同时必须有约束的机制。物理课堂,经常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在小组学习中,有时学生会因为意见分歧或探究时间过长而浪费时间。每位教师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初中物理教师读书笔记(二)
  读了雷洪、王伟庆主编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创新教学设计》一文后,我深受启发,知道了物理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学习感受到,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读书笔记大全《初中物理教师读书笔记》。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 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 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物理教师读书笔记 读《物理教育通论》有感
好久没读教育经典。偶然在书架上发现一本尘封已久的书籍,拿来或粗或细的阅读,却也能或多或少的明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书,名叫《物理教育通论》,分为十八个章节阐述了作者在物理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前面部分章节内容。
自古以来,人们在教学实践中都在探讨学习问题。早在纪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学者如孔子、荀子等就探讨过学与教的规律,形成了一定的学习理论。后来,西方心理学家纷纷以动物或人为对象,探讨学习过程,发现了一些学习的规律与特点,从而各树一帜,自成流派,创立了多种学习理论。书中对“学习”进行了最一般的定义——主体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个体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比较持久变化的过程。上述是一个广义的学习定义,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它不完全相同。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它是按照教育目标来改变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因此,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可以定义为: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其实,通俗来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培养正确世界观的过程。
书中还介绍了学习的分类:美国的布鲁姆、奥苏泊尔、苏联的彼得罗夫、我国的潘菽等都对学习进行了各种分类,结合中学物理的学习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可把中学物理的学习分为以下几种:1.物理知识的学习:指对物理学系统知识的学习,并了解其实际应用。2.物理技能的学习:主要是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3.能力发展的学习:主要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4.物理学方法的学习:主要指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物理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类比方法、数学方法、美学方法等。5.科学态度的学习:主要指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另外还有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学习。
学习理论是物理学的基础。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起点,从而发现一般的教学原理。故此,书中接着介绍了古今中西的代表性的学习理论。中国可以说是学习心理学思想的发源地。远在纪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形成了较系统和完整的理论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在长期的教学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学习的心理条件有:“志”和“信”的学习信念、动机;“好”与“乐”的学习兴趣、爱好;“学贵有恒”的学习毅力,“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总结的学习方法有:以学为主,学、思、习、行相结合;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多闻、多问、多见、多识;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从博返约,一以贯之;告知往来,叩其两端;先做好学习准备。每天检查学习结果等。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所谓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学习理论结合中学生物理的学习,其学习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过程:掌握学习课题,提出假说,推敲假说,验证假说,发现与归纳。
从学习理论来讲,学生的一切学习心理活动都是以感知觉为先导。可以说,感知是一切物理知识的来源,是认识物理世界的开始,是一切学习心理活动的基础。所谓感知,在心理学上是指感觉和知觉而言。感觉是人们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学生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中产生的光声、机械运动、温度变化、气体性质等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对这一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感觉活动。知觉是指人对当前客观事物整体及其相互联系的反映,如雷雨天、观察者通过眼看到闪光、耳朵听到雷声就可形成这是大气中放电现象的概念。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感知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教学中遵循这些规律,有利于提高感知的效果,培养感知能力。首先从被感知的物理现象来说,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强度律)。如演示实验中采用大型演示电流计,某些演示实验采用投影仪投影,讲解重点语句时提高声音等。第二,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差异,差异越大,越易感知(差异律)。如采用试管盛水做有关的实验时,试管内的水一般染成红色,以区别试管的玻璃。第三,在静止的背景上恰当地使观察对象呈现着运动的状态,可以增强感知效果(活动律)。第四,两种不同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可以增强感知效果(对比律)。如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声音对比等。第五,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或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而为学生清晰感知(组合律)。第六,在学生感知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变换物理现象呈现的形式(变化律)。第七,多种感官同时参加的感知活动的效果好(协同律)。那么根据感知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形象与言语结合起来。在学生感知物理现象过程中,引导学生言语参加活动,让学生说出所感知的现象,变化以及作必要的文字记录,都可以达到提高感知的效果。
《走进名师课堂(高中物理)》读书笔记之一
本学期蔡卫东名师工作室为每个成员配备了一本《走进名师课堂(高中物理)》。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名师们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落实在课堂实践中,展示了他们如何理解、把握和处理高中物理学科新课程教学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一个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引领和示范。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名师视点”、“精彩课堂”、和“深度对话”三大板块。其中“名师视点”主要阐述了编者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精彩课堂”选择的是名师们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个案展示;“深度对话”分别是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宋书杰、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张宪魁、山东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其超、山东省特级教师姜进辉等就名师的课堂设计、概念新授课的课堂教学,高中物理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高中物理绪论课的教学等方面,站在专业理论的高度,与这些教师所进行的推心置腹的专业对话,是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
近阶段读完专题一“物理概念教学”,专题一通过研读名师视点与精彩课堂中的10个课例,更加加深了我对概念教学常用的方法的感悟,如:比值定义掌握方法(《电场强度》教学设计),控制变量领悟探究(《磁场强度》教学设计),实验探究增强感知(《摩擦力》教学设计),实例论证把握因果(《功》教学设计),应用类比化繁为简(《电动势》教学设计),抓住联系把握实质(《位移、速度、加速度》教学设计),系统总结提高升华(《重力、弹力、摩擦力》单元教学设计),自主构建能力提升(《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单元教学设计,抓住主线系统突破(《磁场》单元教学设计),逻辑推理剖析本质(《折射、全反射》教学设计)。这些课例和名师视点以及深度对话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开展很有启发。
李健全老师老师在“物理概念教学”的名师视点部分对如何进一步认识并搞好物理概念教学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1、教师如何把握好“物理概念教学”在不同阶段教学的度。
通过“力”的教学实例告诉我们概念的教学是有一个过程,初中只讲力是物体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高中才进一步将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联系起来,指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强调了力的矢量性。由重力到弹力、摩擦力,进而到万有引力。由力学的三种力到热力学的分子力,由宏观的引力到微观的核力。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违背就是欲速则不达。只有将概念不断深化,对概念的了解才会更加全面和更加完善。
2、李老师介绍了相邻和相近的概念教学常用的方法:对比教学如速度与加速度、电压和电动势等;类比教学、比较教学等方法。对于不同物理概念的教学进行分类:直接定义法,如力、质量等;比值定义法,如加速度、速度、电阻等;乘积定义法,如功率等;极限思维定义法,如瞬时速度等
在名师深度对话中,宋书杰老师就学生如何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着力点,一、明白为什么要引进这个概念;二、说出这个概念如何定义的;三、物理量的单位如何定义的;四、概念的适用范围;五、与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我对于概念的教学大有收获,我要感谢《走进名师课堂》,它指导了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变革了我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我的物理教学水平。感谢蔡卫东名师工作室提供了这些平台,我相信在蔡卫东名师工作室的指导一定会成长得更快!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关注: 1 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笔记要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