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以知名山脉中国河流山脉地图全图命名的街道有哪些啊

博天堂娱乐,博天堂网址 - 博天堂官网
& 2005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1 & 京公网为什么许多城市新建的街道都喜欢用其它省市来命名?
比如广州有南京路,上海也有南京路, 上海西藏路,南充西藏路,合肥西藏路,大家都用一样的街道名字,不会弄混吗?用植物、动物、甚至方位+数字的方法不也可以吗?
按投票排序
1、很多资料摘于网络,来源不可考。如果涉及到版权问题请留言,马上删除。2、本文画的街道图都只是相对的示意……很不精确,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我有时间会把拓扑关系优化一下。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不是做城市规划的,姑且抛砖引玉,说说上海、南京和台北三座城市。从我现在搜集的资料来看以省市名称等地名作为大城市主干道命名的风气最早应用于鸦片战争后(1860)的上海,然后民国黄金十年()在南京发扬,最完美体现在抗战胜利从日本手里接管()后的台北。命名风格几经变化,下面我一个个来讲——(一)
上海这方面资料最多,知乎上已经专门开了一个帖子(),在此推荐一下@chenqin的答案。主要是1862年,原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这样各个资本主义帝国为了道路命名吵得不可开交,因为大家都想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命名道路,妥协的结果就是——大家全都用中国地名。至于为何使用中国省市地名,我猜测呢,应该是有利于外国人熟悉中国地名。因为一般外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主要是上海的租借内暂住并了解中国。使用中国省市命名的道路系统,能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记住中国省市的名称(威妥玛拼音,现在测绘、地名条例中禁用)并知晓大概的空间分布,有利于他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1862年,英国领事麦华陀颁布的《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这样就在中国开了最早用中国省市名称作为道路命名的先河。但是最早的上海普通市民确实不买账的,仍然照旧称南京路为大马路。上海道路命名的统一要等到1949年以后,彼时使用中国省市命名道路已经蔚然成风了。【经
提醒,特别指明只有广东路是东西向的,普遍说法是威妥玛拼音分不清广东和广州】上海解放后,政府并未对道路名称做大规模的修改(对比北京真是几经周折啊……),仍沿用约定俗成的地名。直到1979年上海重新进行地名普查,才作了较大的修改,也命名了不少新路。由于浦东新区的建设,上海的城建规模急剧扩大,也出现了很多具有时代气息的道路命名系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上海市区边缘出现了地区路名集群这样一个有趣状况,同省的地名在地图上被集中在一起。西南角上出现“钦州路”、“柳州路”等(分别都是广西地名),东北角则出现“鞍山路”、“双阳路”(东北地名),正北方则有“呼玛路”、“呼兰路”(黑龙江地名)。据报道,九十年代以后的发展突然让人们发现路名原来可以是一种无形财富。有安徽的好事者以此为据向上海市图书馆提问:为什么在上海没有一条安徽路呢?振振有词的。
这个问题让上海图书馆的同志有些为难,我的主观臆测是,在有可能命名“安徽路”的地方,一直没有出现一条需要命名的马路。上海市地名办的负责人说,上海本没有宁夏路,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动申请命名的,宁夏的广夏集团、宁夏枸杞等著名品牌企业和特色产品也就顺理成章的进驻了宁夏路,为在上海市场大展手脚打开突破口。
在云南开远市的要求下,又有了开远路。这里推荐一下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的网址,里面有不少有趣的内容。(二)
南京我觉得上海虽然作为远东大都会,在洋人的运作下开了此风气。但若论对其他中国城市道路命名系统的影响力,实属是南京为最。高中时去过一次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里面讲到: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尤其是1927年北伐光复后,对于南京的建设规划在当时来说的确是理念先进,气势恢宏。其中道路的规划建设奠定了现今市区的交通格局,而其命名也有些许规则可寻。当时国民政府很重视首都建设,“全部计划皆为百年而设,非供一时之用。”、“全国城市之模范,并足比伦欧美名城的首善之区”、“此次设计、不仅关系首都一地且为国内各市进行设计之倡,影响所及至为远大……”“欲建为一壮丽都市”。请注意“且为国内各市进行设计之倡”这句,侧面证明南京道路系统的命名应该是将这个风气发扬到全国去了。【这里有一篇系统地总结,我的统计要比他少,以后要在看地图补充】请看丑图——以中山东路和汉中路(以新街口为中心放射分布的四条大道唯独没有中山西路,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讨论)作为南北界限,南部是清代的民居老城,也就是新街口以南中华门以北,(当时中华门是南京南大门,安德门雨花台都算是郊外了。12月13日以中华门失守作为南京沦陷和大屠杀开始的标志事件)。白下区秦淮区(今统一合并成为秦淮区)大部分,三山街,朝天宫一带,东西干道命名用了南京的古称旧称,共计八条:金陵路、江宁路、升州路、建邺路、集庆路、秣陵路、白下路,建康路。如下图:【经
提醒,特别指明,只有江宁路是南北向的】穿过秦淮河通到河西(建邺区大部分)的横向干道基本用了通过的古城门,从北向南依次是:定淮门大街,草场门大街,清凉门大街,水西门大街,汉中门大街(不是城市!),集庆门大街等。如下图:前两种命名体现的是“南京特色”,而最能体现省份、城市命名规则的实在城西北(今大部分在鼓楼区及玄武区、下关区小部分),汉中路以北、中山北路以西;分布上来说一般城中主要是城市,城北主要是省份。经过不完全统计,我在现在南京(含河西、浦口、江宁)一共发现74条以地名命名的街道,主要可以分为三类:(1)
以省份命名17条:湖南路,山西路,云南路,江苏路,西康路,黑龙江路,福建路,察哈尔路,湖北路,广东路,宁夏路,热河路,江西路,吉林路,广西埂,四川路,山东路。(注:不含已经改名绥远路)(2)
以城市命名15条:广州路,拉萨路,北京西路,北京东路,汉口路,上海路,青岛路,扬州路,镇江路,天津路,瑞金路,钱塘路,苏州路,赤壁路,马鞍山路,南昌路。(注:1、马鞍山既是城市也是山名,此作城市。2、赤壁以古战场闻名,今在鄂南建制县级市,此作城市名。)(3)
以其他地名命名42条,其中名山18条:天山路,匡庐路,山阴路,剑阁路,武夷路,天目路,虎丘路,珞珈路,牯岭路,莫干路,琅琊路,灵隐路,普陀路,玉泉路,石钟路,峨嵋岭,仙霞路,天竺路,吉山路,秀山路,云龙山路,泰山路,嵩山路,黄山路,恒山路,庐山路,香山路,燕山路,华山路,乐山路,苍山路;(注:1、琅琊既可以是山东古城市名也是滁州山名,这里算作山名;2、匡庐是庐山的古称,牯岭是庐山北部主要山峰和聚居区。3、天竺本身是印度古称,此处作为“天柱山”谐音。4、乐山既可以作城市,也可以作名山,按照周围的命名系统,此处作山)。大川11条:长江路,珠江路,钱塘路,松花江路,牡丹江路,新安江路,富春江路,楠溪江路,白龙江路,嘉陵江路,金沙江路;(注:钱塘既可以做杭州旧称也可以是河流名。牡丹江也是河流名和城市名,这里去作河流名,谢谢
的提醒。)全部地名命名道路的相对分布如上图的描绘。(一些小路没有label到,下有详图)如上如所示,西康路以东中山路以东地区小路基本使用了“山”的命名系统,有趣的是杭州(钱塘)、扬州、苏州这三座“天堂城市”其实连成了一条路,通往了现在南京大学附近。右边的“天津路”、“汉口路”,“青岛路”则是属于城市命名系统,此三城均位列民国的8个特别市当中。类似的命名系统在青岛成了旅游景区,八大关街区全都是以中国古代名关命名的(现在远不止八个了)。省份道路命名系统一组,其中察哈尔省今属于河北和内蒙古。有人可能觉得“镇江”乱入,其实并不算,那时候镇江开始江苏省的省会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政治地位颇高的。在西康路,江苏路以南出现的一组“山”主题的道路命名系统,一般而言冠以“山水”系统的道路级别要比“省市”系统较低。而且所选择的山水,普遍集中在东南地区,可能对当时的北方人来讲,知名度并不算高。如果说鼓楼区的样本过于零乱的话,看看河西新城这一组规整的道路,“横江纵山”,是不是很气派?显然在江南知名度比较高的山水名胜更容易居于中间位置或是作为干道。比如从名气上面,云龙山和泰山、黄山不是一个量级的,但是可能考虑到因为作为江苏主要城市徐州的代表性名胜。而知名度较小的秀山、吉山、苍山都“靠边站”,同理地处江浙的“富春江”、“新安江”,“楠溪江”居中,尽管从流域、水量上来讲,嘉陵江、金沙江的规模更大。当然这是现代建设的成果,与民国的道路规划和命名关系不大。至于当时为何师法上海,在鼓楼区集中采用省市道路命名系统呢?一种说法认为在当时民国,鼓楼属于新区,处于快速开发的状态,急需大量资金。“民国做首都时期为了彰显首都的气度和威仪,”就采用了类似于当下流行的“有偿冠名法”(好吧,每次都好想吐槽北京的联想桥……):依据各个省份、特别市以及其他大城市上缴的赋税和一笔建设经费来在首都冠名主干道。当然,政治地位显赫、经济发展昌盛的省市能够优先选择当时繁华街道,比如湖南路、江苏路、上海路。而且也同时考虑到了省市道路分布的相对位置,比如黑龙江路位于东北,热河路位于西北,察哈尔路位于山西路的北方,湖南路和湖北路紧邻,江西路和南昌路紧邻,广东路位于福建路的西南,但是要与中国地图的区位相对应还是太困难,后来做到比较贴近的就是台北。已经消失的省份,但在南京以街道命名的形式保存下来的,有三条半:察哈尔路、热河路、西康路,绥远路(今建宁路西)。夹一点私货——这里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美国建筑师是亨利·墨菲(Henry Murphy )。墨菲毕业于耶鲁大学,其作品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风格,是中国建筑古典复兴思潮的代表性人物。他早年曾在孙中山创办的《建设》杂志撰文,1920年受孙科邀请参与广州设置新制来到中国。他还是国人熟知的清华大学、福建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今南师大随园校区)、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燕园)、雅礼大学(今湘雅医学院、雅礼中学)的建筑设计师,也是当时南京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的专家顾问,对南京、上海、广州、长沙城市的建筑建设、城市规划留下巨大的影响。他呕心力作的《首都计划》连同测绘详图于1929年颁布,这也是南京历史上第一部完整、正式的城市规划。吕彦直和郑定邦都曾经是他的门生和助手。吕彦直也是中国现在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其代表作品包括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堂等重要历史建筑,郑定邦我们会在台北道路命名系统中再提到。既然采用中国省市道路命名系统起源与英美租界,而美国人墨菲有长期生活在上海的经历(江湾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等设计出自他手,他的事务所亦在上海开办),那么墨菲有没有在南京规划的时候借鉴这种道路命名系统呢?我暂时找不到材料能够证明这一点,但是猜想应该会受到上海的影响。欢迎专业的知友提供证实或证伪。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似是而非的“地名”,比如西安门和现在陕西省会并没有关系,而是明故宫的皇城西门;同理汉中门、汉中路与陕西汉中市也是没有关系的,而是溯源到明皇城旱西门;浦口区河北街与河北省没关系,江宁西河南路与河南省也没有关系。同样地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子午路(今中央路),国府路(今长江路),中央党部路(今湖南路,逛街的游客都会注意到南京军区警备司令部怎么会在闹市区里呢?),可能变化最大的是北平路,不仅扩宽加长改名北京路,而且入驻了一大片党政机关,这算是两个城市的怨念吧。(三)
台北关于台北,说实话我没有去过也不太熟悉。在这里只能应用之前看过的文章中零星提到的相关片段。3.11947年,一个叫郑定邦的建筑师奉命为台北市的街道命名,他把一张中国地图贴在台北街道图上,中轴线对准中山南北路,然后把中国地图的地名,一条一条画在台北街道上。所以熟悉中国地图的人很难在台北迷路,因为一抬头就是“温州路”、“西藏路”、“武昌路”。  65年后,“反攻大陆”的说法仍时常被提起,却往往是被大陆人提起,半开玩笑地期待着台湾早日统一大陆。
  台湾,成了浮游在中国大陆上的一张地图,成了想象中的祖国。【想象的祖国,蒋方舟】陌生而又熟悉的街道,没有大起大落而像小河一般静静流淌的中国,一个平行世界里的另外一个中国,这可能是所有大陆游客对台北多少都有的情愫吧。 3.2
地图象征权力。建筑学者李干朗表示,一九四七年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第一件事就是将台北街道名从日本名改为中国名。决定改名大事的是一位上海工程师郑定邦……他曾向李干朗透露,他是将一张中国地图盖在台北地图上,中轴线对准中山南北路,再将地图上的中国地名填上台北街道。 新的街道名和其在中国的地理位置相对应。如伊通街在台北市的东北方,温州、潮州街在南方,西藏、成都路、桂林路就在西南方。熟悉中国地图的人,看到街道名,就能辨别方位。
郑定邦来自上海,上海街道也有以中国城市命名的传统(如福州路),他可能只是单纯依循家乡传统。 直到一九七三年当局制定“台北市道路名牌暨门牌编钉办法”,明定“街分别以各省之都市、史迹及本市重要地、河、川或地方惯用等名称定名”、“如以省份、大都市、城市、史迹、名山、大川命名,应参照我国版图相当位置取名。”【台北是个小中国】摘自2009年《联合报》,原文采访到当事人。不可否认,郑定邦本人这样大手笔的把中国地图花在了台北的街道上,的确有种酣畅淋漓“去殖民化”的感情考虑。因为当时台北已经被日本统治了50年,此番抗战胜利中国人扬眉吐气,一定要彻底地把中国特色深入到台北的骨髓里去!这里李干朗所说郑定邦来自上海,所以带来了上海道路命名的传统,殊不知此“传统”的作俑者正是外国人。3.3有人说,台湾的路名很中国,香港的路名很殖民,大陆的路名很革命,有点道理。 ……在日本统治时期,台北街道的名字日本化了,诸如“桦山町”、“太平町”、“荣町”、“西门町”等,如今“西门町”这个地名,还出现在台湾的旅游资料图上,留下了日本占据时期的文化遗迹。例如,东北角有吉林路,辽宁路,敦化路,长春路,松江路,龙江路,永吉路,延吉街,还有德惠街、锦州街、四平街等;东南角有宁波街,绍兴路,瑞安街,舟山路,济南路,临沂街,青岛路,金山路等;西北角有凉州街,哈密街,兰州路,迪化街,酒泉街,库伦街,太原街,承德路,长安路等;西南角则有重庆路,成都路,贵阳路,桂林路,广州街,柳州街,西藏路等。这不是巧合,而是一个精心的安排。国民党失去了大陆的万里江山,却把这个海岛的一隅画出个万里江山,是为了圆他们的光复大陆之梦吧?不是的。龙应台在她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中,谈到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故事,龙应台说: 原来国民政府在日本战败以后,日就颁布了《台湾省各县市街道名称改正办法》,要求各个地方政府在两个月内把纪念日本人物、宣扬日本国威的街道名称改正。……新的命名的最高原则,就是要“发扬民族精神”。1947年,是一个上海来的建筑师,叫郑定邦,奉命为台北市的街道命名。他拿出一张中国地图来,浮贴在台北街道图上,然后趴在上面把中国地图上的地名依照东西南北的方位一条一条画在台北街道上。……所以台北城变成一张中国大地图的时候,国民政府根本还不知道自己会失去中华民国的江山。3.4…… 而在台湾各城市,几乎都有“中山路”和“中正路”,这两条路绝对是台湾出现最多的路名。据统计,全台湾的中山路总共有191条,而中正路有190条,看来中正还是要谦让点给中山先生。关于台北用大陆地名做路名,一直有人以讹传讹,说那是老蒋当年退守台湾后,因“胸怀大陆”,想从他办公的总统府看天下,才这样取名。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事实上,这要说到1947年大陆“沦陷”前,国府从上海请了一位名叫郑定邦的规划师来给台北设计路名,而上海的路名,南北向大多是用省份来分,比如陕西路、江西路、浙江路;东西向则多照城市来分,比如北京路、南京路、福州路……于是郑定邦就照着当年上海路名设计的逻辑,废弃了日本殖民统治时代充满日式风格的路名,重新用大陆地名为台北的马路命名。  命名的程序是这样的:首先划出台北的主干道。孙中山是国父很伟大,所以一条长长的南北主干道是中山南北路,另一条东西向主干道是忠孝东西路,两条路在台北车站处交叉,这样就将台北分为四大区块了。然后在台北车站北边这区块,从南到北,按三民主义分为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接下来是南京路。中山北路将这几条路切成两半,以东是“东路”,以西是“西路”。而台北车站以南的几条横向主干道,除了忠孝路,接下来分别是仁爱路、信义路、和平路。  大陆地名都用来命名次干道了,若把总统府当作“南京”,瞭望神州大地,一路向东北方由近而远,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路名:徐州、济南、北平、长春、吉林等路,甚至还有敦化、四平这样的小地方;向东南,有浙江省的地名,如永康、青田、温州等街道;往南,有福建省的地名,如厦门、同安等街道;往西,则有长沙、贵阳、武昌、汉口等街道;西北则有宁夏、大同、迪化(乌鲁木齐旧称)等街道。所以你只要看你所在的路名,大概就能猜出在台北的什么方位。这几年很多到台北旅游的大陆游客,都会故意去找以家乡为路名的路牌,到此一游拍照留念。《我们台湾这些年》前一段时间在大陆热卖,作者廖信忠也火了一把,这篇是他写给《看天下》杂志的专栏文章,对台北路名的解析比较全面。3.6以南北向的中山路、東西向的忠孝路畫出一個大的十字座標,分出上下左右四大塊,那麼左上那一區的街道,都以中地理上的西北城市為名,左下一塊,就是中國的西南;右上那一區,是中國的東北,右下,是中國的東南。所以如果你熟悉中國地理,找「成都路」、「貴陽路」、「柳州街」嗎?往西南去吧。找「吉林路」、「遼寧路」、「長春路」、「四平街」嗎?一定在東北角。要去寧波街、紹興路嗎?你絕對不會往「西藏路」那頭去找。「甘州街」、「涼州路」、「哈密街」、「蘭州路」、「迪化街」,猜猜看他們在哪裡?對國民黨的統治歷史有反感的人,說,你看,打仗打敗了,逃到這個島上,便淘空了本地人的記憶,把中國地名強加在台北城上,滿足自己「勿忘在莒」的虛幻想像,充分殖民主義的嘴臉,可恥可惡。我一直也以為統治者把台北變成一個中國地圖,是一九四九年的一個傷心烙印。失去了實體的萬里江山,就把這海角一隅畫出個夢裡江山,每天在這地圖上走來走去,聊以自慰,也用來臥薪嘗膽,自勉自勵。 所以台北城變成一張中國大地圖的時候,國民政府根本還不知道自己會失去中華民國的江山。一切竟然是歷史的秘密佈局: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政權崩潰而撤退到這個島,以這個島作為反攻大陸的基地,把「光復河山」變成此後最崇高的信條,而台北的街道以不破碎的完整「河山圖」大大地張開,接受這個新的歷史命運到來。國民政府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正式在台北辦公以後,就更詳細地把大陸的地名填了進來。 这一篇是台湾人自己写的,是不是可以说郑定邦当时有再造南京的考虑呢,这个我们不得而知,只是由于历史的巧合,49年以后就多少程度上把台北按照南京重构了。白先勇先生在《台北人》等多部文学作品中,都潜移默化地把台北作为南京的孪生兄弟。 3.7现在的南京路在北平路以北,不符地理方位,因为北平路是日治时期的老路,命名在先,南京路是后来开辟的道路,因此错了位。有一阵子政府积极倡导品德教育,几条东西向干道便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命名,还有四维路和八德路;中山路、中正路更是缺一不可。不过,老中正路是现在的忠孝西路和八德路,后来,中正路改到士林区,在官邸面前陪老蒋总统。随着台湾的民主化,台北市出现了“市民大道”这样的路名;本土化喊得震天时候,则出现了“艋胛大道”、“凯达格兰大道”。也有一些随地名而来的街道名,例如南港路,内湖路等,看路名就知道其位置。不过基隆路不在基隆,而是一条通向基隆方向的道路。信义计划区内的松字头路名(松仁、松高、松寿……),让很多人一头雾水,其实该地段在1990年前属于松山区。(四)
数字、动植物最后讲讲数字命名系统及其他。纽约的曼哈顿大家熟悉的例子,那里东西的叫街(Street),南北的叫道(Avenue),什么“第四大道”、“第五大道”,划成一个个街区(block),规划十分清晰。美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发展很快,也都是数字命名,很方便记忆和查找。其实我们首都北京也是个例子,“东单三条”、“西四胡同”不就是么。如今的开发区规划都像豆腐块儿似得整齐,数字命名也是最方便的。光是南京就有四条“经一路”啊!此外,广州的中山路数字系统,南昌、济南、连云港等都有“经纬+数字”的道路命名系统。【经知友提醒,初稿中的street和avenue写反了,现改正,谢谢~】当然,以动植物命名的街道也可以啊,“龙蟠路”【此处曾错写成“蟠龙路”,经知友提醒已修改】、“虎踞路”就是南京城北的两条纵向干道,再看看这个 什么叫做——“花重锦官城” ?(五)
地名文化最后的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下“地名文化”的小材料来读,地名文化应该和方志、與地、测绘、地理、历史等几个学科都有源流的,偶尔看看还是很有趣的。【路名PK战:遵从命名7原则 康王路胜世纪路】从广州一条道路命名的实例,体会地名命名的规范性,这里是。【长兴:地名--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即便是小城市,也有自己的文化掌故印记的老地名当中。【古老丰厚的神韵 新潮时尚的风情—从地名的演化看南京60年巨变】“朱雀桥边野草花”的物是人非,“无情最是台城柳”的沧海桑田,有时候就从需要地名的变迁当中体会。【戏说城市地名 地名被冠以企业姓氏后的尴尬!】【警惕居民区名称中的地名殖民化倾向──居民区名称中的民族意识亟待加强】这两条评论都是一种当代反思,你对于真维斯楼(教学楼)、威尼斯宫(小区)、索尼街(道路),GoGo社区(校区)这样的新地名有什么看法呢?=========================分割线=========================还有知友提醒其他系统的道路命名片区,比如上海的张江高科园是按照中外科学家的名字,南京的仙林大学城是按照“学*路”命名,因为现在的篇幅已经过多,所以这里只是着重讲了省市名称的道路系统,谢谢大家~以上是自己粗浅的一点总结和看法,欢迎讨论指正,谢谢~==================更新==================偶然在國立台灣大學的《地理學報》上發現一片相關的文獻,供參考。
有位知友做了全国地名的大数据,排第一位的路名是中山路,接下来就是红旗、建国之类的,用其他省当路名的情况还排不上号啊。从这些名字就可以看出来,都是历史原因,弄混的情况也特别少,用不着那么高端的动植物命名法。
我家乡有个住宅区叫“台湾城”,还有日月潭路,搞得小时候我以为台湾就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呵呵……
不觉得这样显得特别团结么
不明白,但并非是喜欢,而是政策要求,我觉得这是偷懒。我国的官员,基本都是异地就任的,也就是一个地方的地方官对当地不熟,他想对地方熟起来怎么弄最容易?当然是统一地名了,在哪个城市都能见到熟悉的地名,思维就不那么乱了,但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文化的丧失,韵味的失去,到了将来,也许还会出现历史的混乱,可能挖出的古董上的xx路,无法确定到底是哪个城的xx路。尤其一些历史名城,本来颇有典故历史的路名都改了,丢弃旧名的同时,也等于抛弃了历史和文化。对于统一式取名,和代号式取名,我个人是非常抵制和表示遗憾的。但也许未来某一天,连人的名字都只能叫xx12345,。
【多图预警】首先友善地回题主,您的那种担忧应该不会存在,因为路名首先是为本市居民的识别而设计的,所以只要本市别出现两条名称雷同的道路即可。放眼全国的话道路名称前肯定要加城市名的。这就像大家有各自的爸爸和妈妈,但是这么多爸爸妈妈们一起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肯定会说“这位是小明的爸爸”、“这位是小刚的妈妈”一样,所以情况类似,各地的张自忠路和南京路们是不会弄混的。另外您举的几个例子,动植物还是算了,想象一下“菊花后街”、“大象前街”。方位+数字的命名方式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规模内使用,但对于三线以上的城市来讲这种方式无法在全城内使用,比如北京这样铺大饼的城市,“三千七百六十五经路”显然不合适;又如上海,大量非正南正北的道路是不能这么来的。最后,您的这些命名方式依然无法解决(您脑海中的)“可能弄混”这个问题。---------------------------------------------吐槽的分割线--------------------------------------------这个问题下面的一些答案,使我再一次感觉到了那种令人熟悉、让人陶醉的气息...用地名命名道路,你们觉得这是文化的丧失,说得好像上海、青岛和天津们都是传统文化下的蛋一样。然而假设情况反过来,你们又会抱怨为什么全国有三百多条北城垣街,七百多条鼓楼前街,两千多条城隍庙东路,这是不是说明了中国官员懒政跟风,因循守旧。另外你们听说过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没有?--------------------------------------------终于来到了正文-------------------------------------------一些地方的一些街道名虽然古朴优雅,奈何大都是现代城市出现之前的老地名。天津和平区南市一带,这些有着优雅名字的大街从前的街景其实一点都不优雅。天津和平区南市一带,这些有着优雅名字的大街从前的街景其实一点都不优雅。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置租界。如下图,花花绿绿的一片。上世纪初的天津市。蓝色方框内是最初的天津城池,城墙已被拆除,变为现在的天津市东马路、南马路、西马路和北马路(由于比例尺的关系显得大,其实是自行车10分钟那种档次)。第一幅图片中的区域在天津城池与蓝色的日本租界之间,即著名的“三不管”贫民窟。上世纪初的天津市。蓝色方框内是最初的天津城池,城墙已被拆除,变为现在的天津市东马路、南马路、西马路和北马路(由于比例尺的关系显得大,其实是自行车10分钟那种档次)。第一幅图片中的区域在天津城池与蓝色的日本租界之间,即著名的“三不管”贫民窟。现在这一带摇身一变,集市中心、学区和大型商圈于一身,房价各种贵。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这一带摇身一变,集市中心、学区和大型商圈于一身,房价各种贵。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各国在租界中拥有治外法权,租借内的道路也是西方列强建设并命名的。英租界中的耀华中学,所在道路叫宝士徒道,今天津市营口道。(谁知道英文咋说请告知一下)英租界中的耀华中学,所在道路叫宝士徒道,今天津市营口道。(谁知道英文咋说请告知一下)这座建筑物现在依然是耀华中学。这是百度街景。这座建筑物现在依然是耀华中学。这是百度街景。法租界渤海大楼,所在道路原名杜总领事路,今天津市和平路。法租界渤海大楼,所在道路原名杜总领事路,今天津市和平路。可见当时天津市的道路名称是五花八门的。可以想象一下你从伊曼纽尔三世路来到了威廉大街,去拉普切夫路和福岛大街各转片刻后,回到了南门外大街。我怀疑天津相声中大量的饶舌元素就是这么练出来的。从1917年的一战后期开始,中国逐渐收回了在天津的各国租界,尤其是二战胜利后收回了最成熟、最繁华的天津英租界和法租界。这时候各类奇奇怪怪的洋文道路需要改名,便也可以理解了。在抗战胜利、民族自信心高涨的彼时,以地名来称呼道路是顺理成章的。由于是解放前的大作,现在天津市和平区、河西区的许多道路名都以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命名,一些地名对于现代人来说比较陌生,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一窥那时候人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心情。横穿整个租界区,经过数个国家的租界的道路。1945年被以当时的国都命名为南京路。横穿整个租界区,经过数个国家的租界的道路。1945年被以当时的国都命名为南京路。光头校长的家乡也上镜了。光头校长的家乡也上镜了。有些称呼已经消失,有些地方已经不知名,甚至有些地方已经是外国。有些称呼已经消失,有些地方已经不知名,甚至有些地方已经是外国。以为国捐躯的将领命名,很多城市也有。以为国捐躯的将领命名,很多城市也有。某些租界的新道路名又是另一种形式。某些租界的新道路名又是另一种形式。后来随着城市的扩张,道路命名的方式就逐渐不拘一格了。这是你们要的数字命名法。后来随着城市的扩张,道路命名的方式就逐渐不拘一格了。这是你们要的数字命名法。就这样吧。最后不知说点什么好,干脆给我的帖子总结个标题:【从道路命名,窥见国家曾经的艰辛】谢谢收看。
我来说说武汉的地名 在汉口的老租界里从江汉路开始也有一些城市命名的路 最靠近江汉路的就是上海路 南京路 青岛路 北京路天津路 一直往北到租界边界还有沈阳路大连路等(这些也都是民国时期的重镇 这些城市其实也都有汉口路武昌路确没有武汉路)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当然汉口租界里除了这些城市命名的路以外还有在其他城市比较少的以人物命名的路 在这些租界区域还穿插着蔡锷路 张自忠路 郝梦龄路等等这些民国风味浓郁的路名 除了这些外还有武汉经典的一元路 二曜路 三阳路 四维路 五福路 六合路在汉口 离开租界区域往西或北(东是长江跨过去是武昌 南是汉江跨过去是汉阳)随着城市发展又出现了香港路 澳门路 台北路 其中以台北路为中心周围还有高雄路苗栗路台东路马祖路云林街等等名字 都体现出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然后在跑题说说武汉本地道路的名字(个人理解和感悟没具体查过资料有错误请指出)除了全中国都有的中山路 解放路(武汉除了中山路 解放路以外还有中山大道 解放大道)由于武汉是百湖之市 所以路名中也大量以湖泊名字命名的道路 如汉口地区的西北湖路 杨汊湖路 汉阳地区的墨水湖x路 武昌地区的东湖x路 南湖x路等等非常多也是极具地方特色 当然随着城市的发展在新建成的一些区域也开始采用一些比较好记的以数字命名的道路 如光谷地区的 光谷1~N路等 在汉阳地区还有一些古地名(三里坡 五里墩 七里庙 十里铺)相传三里坡因野味香小吃店而吸引三镇食客 五里墩因其临近汉阳城西古驿道而具有战略价值 七里庙因有关圣殿古刹香火繁盛 十里铺则为古驿道上汉阳城西第一个驿站和交通枢纽 这几个地名里程计算的起点是汉阳城 在今显正街一带的汉阳城最早建于唐初 从汉阳城出西门(今显正街与西大街连接处)有一条古驿道 城外最近的一段驿道后来形成西大街 西大街西抵翠微峰 向南有一条便道通往三里坡 而向北转到顿甲岭转西则为古驿道 五里墩 七里庙 十里铺均是这条驿道上的地名 距离汉阳城分别在五里 七里 十里左右(摘自百度)这些名字也都述说着她悠久的历史 流传至今最后说说就是在老汉口有关路和街的区别 由于租界等历史原因对路和街的区分是非常明确的 长江在武汉段呈西南至东北的流向 造成道路方向混乱且路网复杂 东南西北方向不明确 于是大致平行于长江及汉江的被称为街(汉正街 胜利街 洞庭街 鄱阳街等)垂直于江的就被称为路(江汉路 民生路 民权路 民族路还有上面提到的那些民国风的路等等)但是近几十年城市向外扩张的新路就不再那么讲究 这些规范也逐渐丢弃 路和街的滥用也随处可见 当然现在道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马路越修越宽都能开飞机了 现在也都习惯取名什么什么大道(欢乐大道 发展大道等)总之城市道路的名字也是反应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还有这段时期的城市建设和政治格局等各个方面
我想补充的是,在美国也有很多城市的街道以美国的州来命名。以我所在的美国中西部一个小城为例。如图,可以看到这一片区域的东西街道全都是美国各州的名称:伊利诺伊街,加利福尼亚大道,俄勒冈街,内华达街,华盛顿街,艾奥瓦街,俄亥俄街,印第安纳大道,密歇根大道,宾夕法尼亚大道,佛蒙特大道,特拉华大道,佛罗里达大道。这跟国内城市把街道叫成青海路,辽宁路,安徽路,湖南路等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必须给大家show下南昌的街道及命名由来。各个城市我也去了不少,象南昌这样拗口的路名,也就民国时候的文化人才爱这样“折腾”。现在都求简单好记了,没有当地特色了。===========================民国十五年(1926年),南昌开始设市。翌年,始拆城墙,修筑道路,辟环城马路,分段以“乡贤”之名命名,以体现历史古城兼有“人杰地灵”之美誉。又另将市区几条主次干道,也以乡贤之名命名,共计十大“乡贤路”。渊明路(陶渊明)、孺子路(徐稚字)、永叔路(欧阳修字)、子固路(曾巩字)、象山路(陆九渊别称)、叠山路(谢枋得号)、阳明路(王守仁)、船山路(王夫之)、榕门路(陈宏谋号,原黄黎洲路)、安石路(王安石,易名八一大道)、长庚路(新命名,纪念江西籍的古代科学家宋应星)。孺子路以东汉隐士,时称“南州高士”的南昌人徐稚(公元97—168),字孺子而命名的。该路始建于1955年,是十大“乡贤路”最迟拓建的。它从八一大道开始,自东向西经顺内正街、羊子巷、华佗庙、封荆山、南海行宫、江南会馆、狮子口,越象山南路,经陈家桥、水关桥等街道拆通建成,至沿江路止。全长1,786米,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文革”时曾先后改名为反帝路和赣州路,后恢复现名。现为南昌饮食一条街。渊明路此路北起中山路,南与象山南路衔接,全长496米,原是一条通达高桥的热闹小街商店栉比,昔日的江西大舞台、四达旅社均在这条路上。渊明路路以东晋著名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公元365—372)而命名。他是江西柴桑(今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倡言“不为五斗米折腰”,辞职归隐,过着田园自耕生活。他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颇多悲愤慷慨之声。散文《桃花源记》为他传世之作。该路曾一度改名为“国货路”,抗战胜利后恢复“渊明路”。八十年代为服装市场,俗称“小香港”。永叔路在环城路的南段,东起于八一大道(省保险公司),西至象山南路,全长861米。旧时,马车起点站设在路东端(今交通银行所在地)。本世纪初南昌教案亦发生在附近的罗家塘天主教内。该路初建于1928年,以纪念北宋史学家、江西吉水人欧阳修(公元)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而命名。他曾任枢密副使、参政事,政治上主张改良,对宋初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散文近似,承袭南唐余风,有《欧阳文忠集》传世。该路从八一大道东经罗家塘、水南巷、骆家坡,穿过系马桩街、东岳庙、进贤门正街至(象山南路福思路),与船山路相接。“文革”期间曾先后更名为向阳路、会昌路。1984年复名为永叔路,现在此路大楼矗立,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子固路
该路位于市区之西,现今南起中山路,北至叠山路,全长820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首建民德路至厚强路段,全长195米,为纪念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曾巩(公元),字子固而定名为“子固路”。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传世。抗战胜利后,市政府将自厚强路起经吉祥庙段拆建成马路,延接叠山路。1968年间,新巷(民德路至中山路段)全毁于火,后改建成沥青路面,全线贯通成今貌。“文革”期间曾改名为“星火路”,1984年复名为“子固路”。该路现有贺龙指挥部、省京剧团和话剧团、省按摩医院等单位。安石路今“八一大道”的前身,为“安石路”,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在拆除城墙的基础上,修筑的环城路东段,长约1900米,北起永和门(今叠山路口),南至永叔路(今长途汽车站),为纪念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公元年)而命名。王安石,江西临川人。宋嘉佑三年王上书万言,主张改革政治。拜相后,他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诸法,后被封为荆国公。他的散文雄健峭峻,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存有《临川集》等。旧时南昌的老飞机场、汽车总站、火车南站均在安石路附近,1936年间,当时政府拟将此段拓宽24.4米,至年底仅完成计划的三分之一,后因抗战工程停止。抗战胜利后没有继续拓宽。坡陡曲折,路面坎坷,晴天灰尘满天,下雨泥泞路滑。1950年起,省人民政府将安石路拓宽至40米,开辟一条纵贯市区南北的主干道。1956年又作了大规模的改造扩建,自老福山起至青山路止,全长2,964米,两端均有街心花园,改称为“八一大道”。象山路象山路分象山南路和象山北路两段。自福思路(今第三医院)至中山路(瓦子角处)为象山南路;中山路(戊子牌街)起至阳明路(东大街止)为象山北路。为纪念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江西临川人陆九渊(公元)而命名。陆曾结茅讲学于象山(今贵溪西南),学者称他为象山先生。他长期与朱熹辩论,他的学说后由明代王守仁继承发展,成为陆王学说,著作经后人编为《象山先生全集》。象山路全线纵贯旧城区南北,也是南昌城区的一条重要干道。南路始建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自高桥市场西侧街道经瓦子角与北段接通,称象山路。民国三十五年续修自筷子巷至永叔路段。永叔路至市第三医院,原称福思路,于1956年改建。两路合并为象山南路,改建水泥路面,全长1525米。北路历史悠久,全线有原戌子牌、磨正街、东大街组成。民国二十五年,先建戌子牌段(中山路至民德路),长457米。1950年续建自民德路起经磨整街、建德观、东大街至阳明路段,全线长1366米。“文革”期间更名为瑞金南路和瑞金北路,1984年恢复今名。叠山路
东起八一大道,西至沿江北路,是一条东西向的干道,仅次于中山路,现全长2174米,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谢枋得(公元年),号叠山而得名。谢是江西戈阳人,官为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率兵抗元,城陷,流亡建阳,以教书为生。元朝迫其出仕,强制送往大都(北京),绝食死。其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编有《文章轨范》,后人辑有《叠山集》。叠山路原由几条小街组成。自东向西是澹台门正街、毛家桥、墩子塘、经堂巷、祝家巷、戴家巷、汤家园、越东大街再经天后宫、道台衙门,穿过胜利路,再经新建县衙门、重光里、龙须巷、半步街、五台庵、文孝庙到沿江路义渡局止。街道原貌弯曲宽窄不一,高低起伏悬殊。旧时省立第一中学(现南昌师范)、毛家桥小学(今二十八中)、经堂巷小学(今十九中)、天后宫小学(今十一中)、南昌模范监狱(今南昌商场)、豫章道台衙门(今省政协),新建县衙门(新洪客隆叠山店),都在这条路上。全路分段陆续兴建,首建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7 月,第一段自胜利路至象山北路,长189米。第二段建于1946年,利用善后救济物资工赈施工,自胜利路至沿江路段,长810米。第三段自象山路至八一大道,于1951年初完成,长1175米。现在全线贯通,已成为南昌市的一条主干道。阳明路位于市区北部,东起八一大道与青山路交汇处,西接沿江路八一桥头南端,全长1822米,兼有城区主干道和城北交通出口双重功能的重要道路。旧时,这里是一片沙丘,俗称“沙窝”、“沙坝”。又是民国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杀人的屠场。革命先驱赵醒侬、方志敏和不少先烈均在这里被杀害。日军占领南昌时,日酋和日侨蜗居在这一带的“城北新住宅区”,因而这里亦成为公馆禁区。阳明路始建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属环城路的北段。民国二十五年拓宽,以明朝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公元年),别名阳明为路名。王守仁早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后以镇压平定“宸濠之乱”有功,封新建伯。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反对“程朱学派”。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朝中期,影响很大。阳明路上有旧时南昌唯一的女校——葆灵女中,南昌首家新型豪华的“洪都招待所”和城北新住宅区。解放后经过多次的改建、拓宽,全线形成高级路面。现在阳明公园、新华社江西分社、江西日报社、省儿童医院、省公安厅、洪都宾馆、城北小学、江西中医学院等机关、事业单位散布在这条路上,更使阳明路增添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船山路
起自象山南路,向西北弯曲延伸至中山路止,原属环城路之一段,始建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以纪念明清时代的思想家王夫之(公元1619— 1692年),因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故以船山为路名。王夫之的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很有造诣,其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他的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船山路经禾草街、陈家桥,穿过孺子路经塘塍上、万寿宫、直冲巷、广内正街,翘步街至中山路,原广益昌商场(今八一商场)止。目前沿线已成为小百货市场。“文革”时曾易名为“兴国路”。全长1761米,为沥青水泥路面。榕门路始建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起自中山路,经三圣庙、爆竹街、瓷器街,越章江路口向西北经高家巷、猪市街、文孝庙、硝皮厂、新建县前街、五台庵、偰家塘,直到江边娄妃墓至大巷口,与阳明路衔接。它是以清乾隆年间东阁大学士陈宏谋(公元年)的别名榕门而命名的。陈宏谋任职期间为民兴利除弊,推广植树造林,有一代贤相之称,甚得人民的拥戴。榕门路初建时,多为作坊式的小工厂散布。南昌第一家玻璃厂——耀明厂原设在榕门路和章江路附近地段。重建后的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正门位于榕门路中段,2004年十月人民政府将榕门路打造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楹联一条街。=================================侵权删除
好多说青岛,我也来说下吧。青岛市内四区确实几乎全部的道路都是城市命名的。而且有一个特点:一个省内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城市,在青岛道路也相邻,比如青大附近的三明路,古田路,福清路,南平路,莆田路,金门路,漳州路等等全部是福建省的城市,再往南到麦岛:高雄路,台北路,基隆路,台南路等等全部是台湾的城市。在城市里到处是这种情况。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八大关,各个关口命名;八大湖,各大湖命名;八大峡,各峡谷命名。另外还有黄岛区东西道路以江为名,南北道路以山为名。青岛是地名运用的比较极致的一个城市,欢迎小伙伴补充指正。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脉与河流风水图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