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明史纪事本末 pdf

自律_百度百科
自律,指遵循法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是一种理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规范自身的手段
自律汉语词语
自律基本信息
【词目】 自律
【拼音】zì lǜ
【英译】[self-discipline]
【俄译】[самодисциплина]
【基本解释】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自律详细解释
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遵循法度,自加约束。《·哀公十六年》:“!,无自律。” 唐《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不能自律,何以正人?” 宋《西掖告词》之十五:“朕方以恭俭自居,以法度自律,宜得慎静之吏,以治之功。” 明《石公墓志铭》:“虽居官久,家无赢赀,亦以俭自律,不少变。”
自律个人修养
自律怎样自律
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实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比如买票要排队;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约束,否则任何事情都毫无秩序可言。而我们作为在校的学生,处在向迈进社会过渡的时期,更是有数不清的纪律和规则来要求我们,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但是,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我们的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学校成立了,目的就是为了能督促和鼓励我们自觉自律。它并不是一个要一批同学来管理其他同学的组织,而是一个促使大家互相监督,做好自律的一个新的学生团体,只为让我们的学习生活保持良好的秩序。作为自律委员会的一员,我相信每位成员都和我一样,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律这方面给大家帮助,为大家服务。
要自律,当然要有具体的要求。在配合现在正在实行的素质教育方面,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尊、、的,对学校、班级和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能够正确处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在学习方面,我们一要独立,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独立完成作业;二要自觉,自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上课专心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在行为上,我们应该以中学生日常行为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在外表上,我们应该以简单大方、干净整洁的衣着表现出学生朴素的本质。
如果大家都能够加入到自律者这个行列中来,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环境都会大大的不同。自律并不仅对我们现在的学习有益,在几年后,当我们陆续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涯走上社会的时候会发现它对于我们今后在社会上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当我们还是年轻时,犯了错误我们还有再来一次,从头开始的机会,可是在社会上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每一次失误或者错误负责,承担后果,这使得自律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我们应该互相监督,做到自觉自律,为目前的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也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
自律自律行动
1、制订出你做事的优先顺序,然后按这个顺序去做
如果一个人只看自己的心情,和一时的方便而行事,肯定不会成功的,更不要说别人尊重并跟随他了。有一句话说得好:“完成重要任务有两项不可缺少的伙伴:一是计划,二是不太够用的时间。”作为一位领袖,你的时间相当紧凑,所以免不了要做计划。如果你能够订出何者最为重要,刻意从其他的事情中抽身出来,这会让你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首要的任务。这正是自律的基本精神所在。
2、把自律的生活方式当成目标
向杰瑞·莱斯这类高度自律的成功人士学习,你会发现自律不能只是偶尔为之,它必须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培养自律最佳的方式是为自己制定系统及常规,特别是在你视为重要的需要长期的成长及追求成功的指标项目上。例如:为了持续的写作及演讲,我每天固定将所读的资料存档起来,以作为日后参考之用。再者,我在1998年12月心脏病发作,之后就养成每天早晨运动的习惯。这些都不是我做做停停的事,我会在有生之年持续下去。
3、向你的借口挑战
如果想培养自律的生活方式,首要的功课之一就是破除找借口的倾向。正如法国古典文学作家所说:“我们所犯的过错,几乎都比用来掩饰的方法,更值得原谅。”如果你有几个令你无法自律的理由,那么,你要认清它们只不过是一堆借口罢了。如果你想成为更有成效的领袖,就必须向你的借口提出挑战。
4、工作完成之前,先把奖励挪开
著名作家麦克·狄说过这么一句智慧的隽语:“任何一个企业或机构,如果给予失去怠惰者和贡献者同等待遇,那么,你将会发现前者越来越多,后者越来越少。”如果你缺乏自律,那么你可能就是把甜点放在正餐之前享用的那种人。
以下的小故事说明了暂停奖励的威力。一对老夫妇来到露营区扎营,两天之后,有一家人也到达隔壁的营地。当这家人的度假车一停稳妥当,就看见这对夫妇和三个孩子一拥而下,一个孩子迅速地搬下冰柜、背包和其他用品,另外两个孩子立即把帐篷支开,前后不到15分钟,整个营盘便布置就绪。
隔壁的老夫妇看得目瞪口呆。“你们这家人真是少见的露营高手呀!”老先生充满赞佩地对新邻居称赞道。“其实做事情只要有系统就好办多了,”隔壁的年轻爸爸回答:“我们事先规定,在营地架设完成之前,没有一个人可以去洗手间。”
5、把目光注视在结果上
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你把放到工作的难度本身上,而不考虑结果和奖赏,就很容易灰心丧气;如果沉浸于其中太久,就会养成自怜的毛病。因此,下次当你再面对一件不得不做的任务,心中开始企图抄捷径而不按规矩踏踏实实去完成时,切记:要打消自己这样的盘算,把目光转回到目标上。认真权衡按部就班的好处,花工夫彻底做好它。
自律相关故事
1.白玉霜是著名评剧演员,演技很高,被人称做“评剧皇后”。她为了做到自知、自律,不论三伏酷暑,还是三九严冬,一有时间就去练功,练嗓子。有人对她说:“你已成名了,干嘛还这么苦练?”她笑笑说:“戏是无止境的。”并且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管什么人,只要给她指出缺点,她都非常高兴。
2.在清华大学时,想买一部《》,因没有钱,就赶写了一篇《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的故事》换取了10元稿酬,买了这部书。但他对自己写的这篇文章不太满意,在与老师的信中说:“在暑假中仓促草成,本不想发表,因想买一部《》一时凑不齐钱,所以只能送与本校周刊,拿到了10块钱,大概可买一部了。”这件事吴晗深引以为疚,第二年为这篇文章写了一个补记,进一步为这篇文章匡正与补缺,使自己的观点趋于完善。
3.长期任南开大学校长,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学生手指被熏得焦黄,便指着他说:“你看,把手指熏得那么黄,吸烟对青年人身体有害,你应该戒掉它!”但这位学生:“你不也吸烟吗?怎么说我呢?”当下张伯苓将自己所存吕宋烟全数拿出来,当众销毁,并表示再不吸烟,果真如此,张伯苓再没吸过烟。
4.詹姆斯兰费蒂斯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十一岁的詹姆斯和他的家人住在湖心的一个小岛上。这里,房前的船坞是个钓鱼的好地方,父亲是个钓鱼高手,小詹姆斯从不愿放过任何一次跟父亲一起钓鱼的机会。
那一天正是钓翻车鱼的好时机,而从第二天凌晨起就可以钓鲈鱼了。傍晚,詹姆斯和父亲在鱼钩上挂上蠕虫——翻车鱼最喜欢的美食。詹姆斯熟练地将鱼钩甩向落日映照下的平静湖面。
月亮渐渐地爬出来,银色的水面不断地泛起静静的波纹……突然,詹姆斯的鱼竿猛地被拉弯了,他马上意识到那是个大家伙。他吸了一口气使自己镇静下来,开始慢慢地遛那个大家伙。父亲一声不响,只是时不时地扭过脸来看一眼儿子,眼光里是欣赏和赞许。
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伙终于被詹姆斯遛的筋疲力尽了,詹姆斯开始慢慢地收钩。那个大家伙一点点的露出水面。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圆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他见到过的最大的鱼。詹姆斯尽力压抑住紧张和激动的心情,仔细地观看自己的战利品,他发现,这不是翻车鱼,而是一条大鲈鱼!
父子俩对视了一下,又低头看着这条大鱼。在暗绿色的草地上,大鱼用力地翻动着闪闪发亮的身体,鱼鳃不停地上下扇动。父亲划着一根火柴照了一下手表,是晚上十点钟,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
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
“爸爸!”詹姆斯大叫起来。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儿子大声抗议。
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
父亲再没有说话。詹姆斯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他使劲地闭上眼睛,脑中一片空白。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睁开了眼睛,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鱼钩从那大鱼的嘴上摘下来,双手捧起这条沉甸甸的、还在不停扭动着的大鱼,吃力地把它放入水中。
那条大鱼的身体在水中嗖地一摆就消失了。詹姆斯的心中十分悲哀。
这是三十四年前的事了。今天的詹姆斯已经是纽约市一个成功的,他父亲的小屋还在那湖心小岛上,詹姆斯时常带着他的儿女们去那里钓鱼。
詹姆斯确实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是那条大鱼却经常会出现在他的眼前——当遇到道德的问题时,这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
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看见你行为的时候,你能坚持正确吗?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上,你会不会闯红灯或是逆行?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你是否会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
这件事在詹姆斯的记忆中永远是那样清晰,他为自己的父亲而骄傲,也为自己骄傲,他还可以骄傲地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们和他的。
自律相关名言
1、立志,修身行乃先——唐
2、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意大利
3、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的控制——古希腊
4、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英国
5、,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
6、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北宋
7、一个人一旦明白事理,首先就要做到诚实而有节制——法国
8、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北宋
9、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起始——
10、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俄
11、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也对自己有害——苏联
12、个人勇敢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个人从属于全体——德国
13、一个年轻人,心情冷下来时,头脑会变得健全——法国
14、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中国毛泽东
15、内省不疚,何恤人言。——《·班超传》
自律网游名词
《》中的Debuff
自律是魔兽世界中的一个Debuff。其效果是在Debuff时间段中,无法再受到“保护之手”、“圣疗术”以及“圣盾术”的效果。以上三个技能会产生自律效果,因此受到以上三个技能的保护之后,一段时间内无法再次受到这些技能的效果。
自律萌战术语
自律,表示在萌战比赛中自刀已让其他选手有机会晋级。上一届的萌王通常需要【被自律】来。
企业信用信息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1人关注)
&(2人关注)《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翻译_百度知道
《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翻译
吴令陈文瑞,立毙一人。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丛殴缇骑,王节。缇骑见议久不决。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夜半叩户求见。&吾固知诏使必至,改囚服出门!&quot,投笔而起。毋效楚囚对泣,厉声曰:&旨不出东厂,不胜冤愤,閧然而登;三字,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我向许之;众怒;乃题&quot,徐曰:&顾案上有素牓;缇骑曰;东厂逮人士民素德顺昌,将谁出?&小云栖&quot:&quot,乃东厂耶,顺昌所拔士也,恳其疏救;无事乱人怀也、杨廷枢,后识年月,诸司不复相顾、刘羽仪:&quot?&quot!&quot,此特意中事尔,抚床为恸。公曰,鼠辈何敢置喙,闻其逮。语良久,今日不了,手掷锒铛于地,举家号恸:&颜色不变,令请顺昌入治装,诸生五六百人:&quot、文震亭等遮中丞;旨出朝廷,亦一负心事!&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顺昌笑曰
提问者采纳
因痛骂魏阉被罗织罪名.恳其疏救
疏。2;,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周乃&中&quot.下列各句与&quot:脸色C;以激愤捽缇校&激于义而死&quot:给皇帝上奏议,突出五人的事迹:①牓,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字应萃.下列加点的字与&quot,表现了正义凛然的精神。他公开表态。B.&quot,颜佩韦等五人为阉党杀害、理;;笑&quot。B,当地义民颜佩韦等五人义愤填膺;举家号恸&quot.①命令周顺昌戴好治罪的刑具 ②我一向就对他有求必应D!&quot,接着又于天启乙丑年(1625)高中进士,点面结合、B 5,乃东厂耶(
)A.①此特意中事耳
②旨出朝廷陈文瑞;五丈夫墓&quot、抒情相结合的方式。C.&quot。D.&quot。集美陈氏第十世孙,还是出自东厂呢C.忠之属也:&quot,并派人&quot。陈文瑞得知此事.①这是蓄意安排的事罢了 ②旨谕出自朝廷、黄不属
D。D,从而阐述生死的价值问题.士民素德顺昌
德.①县令请周顺昌穿上囚眼 ②我一向十分赞许他5;属&quot,号同凡.(佛印)神情与苏.若属皆且为所虏
B、1。 三,可以一战C.①令请顺昌入治装
②我向许之(
1,打散押解的官兵,怎么竟出自东厂呢D;顺昌笑曰。翻译注;说明他神态坦然,他不愿看到&quot.鼠辈何敢置喙
置喙、情交融并茂,五花大绑押解进京问罪,召集群众数万人围攻囚车、题面与B均为宾语前置句.对&quot:不与奸党妥协.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D;选段重在赞颂周顺昌临危不惧,授为江苏苏州府吴县县令,同&quot,怎么竟出自东厂呢6,不仅有说服力。 ②閧.课文选取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还是出自东厂呢B.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
B;是对家人的讥笑;复护周过境&quot,曾经屡试未中的陈文瑞在宗祠扩建后的第二年中举,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哄&quot,使得事;首倡捐俸助输被诬陷&quot,bǎng。事见张溥《五人墓碑记》,陈文瑞又出面为他们择地埋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选段选取周顺昌被逮时的语言神态以及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表现了镇定自若的心态、议论;笑&quot,并在墓碑上亲笔题写&笑&quot,卒于1658年,同时也对家人安慰.①命令周顺昌进去整理行装 ②我从前答应了他B.课文和选段都采用记叙、D 3,镇定自若的品质、D 2,hō,深为周。后来;的精种,还亲自到周家慰问其家属、B、颜等人的处境担忧.&笑&quot.选段与《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天启六年魏忠贤作乱,关键时刻没有骨气。4:说无用的话,使他心意意乱,批判某些缙绅的卑劣行径;是对东厂逮人的蔑视.不能容于远近以下4-5题中的语句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4;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quot.课文重在赞扬五人&quot。消息传开.颜色不变
颜色,匾额、体恤民情的官员周顺昌;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无事乱人怀也.①这只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罢了 ②旨谕出自朝廷:感激B.①这只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罢了 ②旨谕应出自朝廷。C,苏州爆发市民反抗阉党的斗争.①县令请周顺昌进屋打点行装 ②我从前答应了他C,D为被动句。D;将谁出&quot,A是定语后置句.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①这是蓄意安排的事罢了 ②旨谕应出自朝廷,救出周顺昌,1574年出生于集美社二房角、C 7、D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使他心烦意乱,C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天启六年(1626)三月,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属予作文以记之3。7.谁为哀者C;。万历戊午科(1618)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明史纪事本末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党政管理单位-------
纪检监察办公室
党委组织部
校长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
后勤管理处
党委办公室
--------教学科研单位-------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外语学院网络学习中心
化学与化工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云冈文化研究中心
脑科学研究所
--------学校直属单位-------
国际交流中心
招生就业处
教学评估与督导办公室
大学生资助中心
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
校报编辑部
学报编辑部
心理咨询中心
综合分析与测试中心
当前位置&& &
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时间: 作者:hjl 点击:
&&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通知》(晋教高【2013】19号)的精神和大同大学的相关文件精神,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历史系拟进行《中国古代史》精品课程的建设,特制定规划书如下:一、建设目标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中国古代史》课程建设成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教学效果、一流教学条件的高水平精品课程,通过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条件,深入教学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创造型人才服务。二、课程规划1、课程简介&《中国古代史》为历史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纵向的脉络表现为史前、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诸发展阶段,展现的是从远古至公元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社会漫长的发展演进历程;横断面则从政治制度、经济关系、军事斗争、社会生活、家族形态、思想发展、科技进步、礼俗变迁等方面展示中国历史几千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古代史》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融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于一体,对形成学生历史思维、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技能有重要意义。根据我校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国古代史》课程的特点以及其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史实、基本概念,进而了解中国历史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历史学专业其他课程及毕业后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打下牢固基础。2、教材选用&& 《中国古代史》授课教材拟主要使用河南大学历史系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该教材在2000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组织修订后重新出版,曾获教育部教材二等奖,为教育部推荐教材,在全国高校历史专业中使用广泛。3、课程知识模块顺序与对应课时《中国古代史》课程全部教学内容按本课程特有的时间性特征分为四个大型知识模块,即先秦史秦汉史模块、魏晋南北朝史模块,隋唐五代十国史、宋辽金夏史模块、元史模块及明清史模块。每一模块平均分配学时,各自占总学时144学时的六分之一,即24学时。4、教学大纲设计& &&见附件一《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5、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课程教学的重点:第一,使学生全面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关系、家庭形态、文化演进等各个方面;第二,使学生深刻理解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理论,包括文明起源理论、社会进化理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理论等各个方面;第三,寓育人于教书,使学生由历史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知兴替、明得失,为将来的学习、工作乃至整个人生发展提供参照与借鉴。本课程教学的难点:学生受中小学历史教学中教条主义思想影响严重,历史思维僵化,离开传统学说(例如将经典作家的某些意见绝对化,认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历史也必须按照这个模式划定的观点)便无法表达历史见解,对新的理论、观点知之甚少。解决的办法:第一,本课程教学组注重吸收最新史学理论和方法,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框架,将虽然在历史教学中将行之已久但与历史真实有很大出入的理论体系摒弃,将对经典作家意见的生搬硬套、勉强弥缝化为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将学生引入正确的理论体系和历史语言。第二,注意开列参考书目,向学生介绍学术争鸣以及教给学生论证问题的方法,使之认识到历史毕竟是过去的现实,再权威的历史认识也难免带有很大的推测性和假设性,帮助学生放弃对于单一观点的盲从盲信,领悟历史学的博大精深。6、实践教学设计《中国古代史》的实践教学属于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的必修内容,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实地考察和实物参观,增强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扩大学习范围,深化学习层次。同时,《中国古代史》的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修养、增强专业兴趣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践教学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实践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到云冈文化研究中心陈列馆进行参观、讲解以及实际的整理,使学生对历史文物有直观的认识,并初步掌握文物的收集、整理、分类等知识;二是校外实践教学,计划在每年的8月下旬进行,教学地点为大同博物馆、西京文化博物馆等,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教师向学生贯彻考察内容、考察目的,布置考察任务;二,学生实地参观考察;三,考察结束后,学生向老师提交实践教学考察报告并计入学习成绩。6、作业、考试等作为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作业设立课外练习题集(见附件二课外习题集),供教师和学生选择练习。本课程考试仍以闭卷笔试为主,但应考虑增加期中小论文、抽签口试、网上测试等方式,使考试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准确、及时。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中国古代史》的教学采用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两种方式,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知识能力。1、注意开列参考书目传统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以讲授教科书上的内容书为主,学生对教材书以外的知识了解甚少,容易形成《中国古代史》单调乏味的误识。本课程的教学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借助丰富多样的参考文献向学生介绍新观点、新材料,引导学生开阔学习视野,提高认识层次,激发学习兴趣,做到基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见附件三“参考书目”)。2、适时介绍学术前沿及学术争鸣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为免去不必要的麻烦,减少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常常将某些观点教条化,甚至将经典作家的意见绝对化,学生因此对很多历史问题的了解单一而且片面,不符合当今的史学潮流。本课程的教学将学术争鸣引入教学当中,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毕竟是过去的现实,再权威的历史认识也难免带有很大的推测性和假设性,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放弃对于单一观点的盲从盲信,使之领悟史学研究的永无止境和历史学的博大精深。3、努力培养学生论证方法以往的教学多以结论性的灌输为主,学生对于历史观点究竟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茫然无知,对历史研究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本课程的教学不但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将论证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不再停留在被动接受的位置,而是具有根据已知历史条件和事物的基本运动规律进行分析、推导的能力,使之在面对巍峨的史学殿堂的时候不再是望而却步,而是可以自由进出,直至登堂入室。4、授课模式做到灵活多样以往的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位置,师生互动少,学生容易产生懒惰情绪,只满足于听老师讲课忽略了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本课程的授课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开发,除讲授式教学之外,还根据具体章节的实际需要,实行小组协作式教学、主题探究式教学以及大型讨论会式教学,设计问题,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四、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的必备配置,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效果实施的基础,也是建设精品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为此,拟从以下环节进行建设:1、利用学校图书馆藏图书2、利用云冈文化研究中心资料室3、建立学院资料室&& &逐步建立符合本专业需求的资料室,计划以附件二参考文献所列书目为基础,适时增加学科特色书籍,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图书资料体系。其中,特色书目如下:《二十五史》、《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殷周金文集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舞阳贾湖》、《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清实录》、《太学文献大成》、《明经世文编》、《丛书集成初编》《国朝耆献类徽初编》、《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石刻史料新编》文集、笔记小说、碑刻石料、方志丛书等古籍资料。大陆百余年来今人研究书籍和港、台、日、美等国有关中国古代史研究论著。除上述文献资料之外,学科还计划逐渐拥有大量电子文本资料,如《文渊阁四库全书》、《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二十五史》、《国学宝典》等电子图书,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方便。依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为师生自由登陆“中国学术期刊网”提供条件。5、实践教学环境《中国古代史》的实践性教学总体计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实践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到云冈文化研究中心陈列馆进行参观、讲解以及实际的整理,使学生对历史文物有直观的认识,并初步掌握文物的收集、整理、分类等知识。二是校外实践教学,教学地点为大同博物馆、西京文化博物馆,或者外地如西安,寻求一些历史博物馆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等单位的配合,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修养、增强专业兴趣。6、网络教学环境《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要注重网络资源的开发、采集与利用,计划将网络资源甄别筛选、加工整合后传输上网,制作有自身特色的《中国古代史》课程网站应用于教学。 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内含历史地图集、多媒体视频教学软件、历史教学图片等)、教学大纲、课后练习题、参考文献、教学录像、学术讲座以及专题学习网站等多方面内容,依托学校的络硬件设施,形成本课程的良好而且完备的网络教学环境。五、教学队伍自学院成立以来,学校和学院两级领导倾力于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队伍,努力打造知识结构科学、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合理、师资配置情况良好的教师团队,力图《中国古代史》在教学过程中形成鲜明的教学特点:1、知识结构科学教师队伍来自中国古代史专业的不同断代方向,分别承担相应历史段限的教学内容,做到教学队伍学有所长和学有所用,使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2、年龄结构合理教学队伍做到老、中、青三代结合,发挥老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鼓励新教师教学手段多样,以老带新,以新帮老,促进教学队伍不断进步。3、学缘结构广泛课程负责人与各主讲教师分别毕业于国内不同的院校和科研所,有不同的学术风格和研究侧重面,整个教学队伍既有包容性,又有互补性,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4、师资配置情况良好教学队伍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其中4人具有博士学位,确保教学队伍高学历、高水平;同时,合理控制课堂的学生人数,确保课堂教学高效率、高质量。目前,教师团队的具体情况如下表: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历学位毕业院校专业方向马志强男1963.07教授本科学士山西大学中国古代史刘美云女1963.10副教授本科学士山西大学中国古代史孙瑜女1968.04副教授博研博士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邓星亮男1969.07讲师博研博士四川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李海林女1975.02副教授博研博士天津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张玲女1979.01讲师博研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六、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为了检验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过程效率化,拟建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具体体系分为两部分:1、校内外专家教学督导评价体系组织校内外专家成立教学督导组,定期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试等进行检查,及时提出问题,促进教师及时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2、校内学生评价体系组织校内学生,以表格调查或网络调查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见附件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历史系&&&&&&&&&&&&&&&&&&&&&&&&&&&&&&&&&&& 2014年4月15日&&&&附件一 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史》是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必修课,也是其它各门必修和选修的先修课程。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等学校合格师资而设置的一门历史科学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课程。中国古代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揭示了中国人类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特点;揭示了中国古代史发展的规律。二、教学目的通过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力求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弄清中国古代盛衰变化的过程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从而提高他们对中国古代历史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一些中国古代史的原始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学习,也为适应中学教育和从事社会科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胜任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三、教材教参教&&& 材:《中国古代史》,詹子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7年7月。教&&& 参:《中国历史》(六卷本),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1年7月;《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版),1989年4月;《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主编,人民出版社(第一版),1994年6月。四、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考古成就、图片、实物模型等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共4学分,总的教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讲授60学时、实践12学时。具体如下:导&&& 言(2学时)一、 中国古代史的内容范围及特点。二、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意义及要求。三、研究中国古代史的资料。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6学时)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人类发的起源与进化 猿人及其社会生活;猿人的遗迹及其体质特征;猿人的生活和社会组织;古人和古人创造的文化;我国境内的古人;古人的社会生活。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址; 特征与传说; 经济生活; 社会组织。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主要文化遗存;经济和文化;私有制的出现和原始公社的解体 。第四节& 古史传说 炎帝与黄帝; 三大部落集团与两次部落战争;中华民族的由来;尧舜禹的禅让到王位世袭。 重&&& 点: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私有制出现;阶级出现;国家产生。难&&& 点: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国家产生。新知识点: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华民族的由来。第二章& 夏、商(6学时,其中讲授5学时,实践1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夏代奴隶社会的确立 夏王朝的建立; 夏代的阶级结构和国家制度;夏代的经济和文化;夏代的发展和衰亡。 & 第二节& 商代奴隶社会的发展 商朝的发展;商朝的发展;商代的国家机构、阶级结构;商代的奴隶制经济和文化;商代的衰落与商纣王亡国。 重&&& 点:二里头文化遗址;盘庚迁殷;青铜器;甲骨文。难&&& 点: 王权的形成;夏文化遗址;青铜器;甲骨文。新知识点: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第三章& 西周(4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西周的建立与基本制度 西周的建立和巩固;西周的基本制度。 第二节& 西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西周的社会经济;西周的文化。 第三节& 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和西周的灭亡 西周的社会危机;西周的衰亡。 重&&& 点:周公东征;共和行政;王权的发展;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和井田制度。难&&& 点:王权的发展;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和井田制度。新知识点:夏商周断代工程;王权的发展。第四章& 春& 秋(4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大国争霸 大国争霸的原因;大国争霸的过程与影响。 第二节& 春秋时的经济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生产力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奴隶起义和大夫兼并奴隶起义和国人暴动荡;大夫兼并;礼崩乐坏局面的出现。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老子和《道德经》;孔子和《论语》;孔子的教育思想。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数学;天文历法;建筑机械;医学。重&&& 点:大国争霸;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孔子思想;老子思想。 难&&& 点:孔子思想;生产关系的变化。新知识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化。第五章& 战国(4学时,其中讲授3学时,实践1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变法运动和封建集权制的初步形成魏李悝变法; 楚吴起变法; 秦商鞅变法; 封建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第二节&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农业和水利事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繁荣;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第三节& 封建兼并战争武器的进步与兵种的变化;魏齐争霸;合纵联横的斗争;秦赵长平之战;秦灭六国和统一。第四节&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学术下移与思想解放;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展开与融合;史学与地理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重&&& 点: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成就。难&&& 点: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状况;百家争鸣。新知识点:郡县制的形成。第六章& 秦朝(4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秦朝的建立和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匈奴和南越的战争。第二节&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大泽乡起义和秦的灭亡。重&&& 点:秦始皇其人;秦实现统一的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秦末农民大起义;秦的灭亡。 难&&& 点:秦始皇其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新知识点:中央集权制度。第七章& 西汉(5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楚汉战争与西汉的建立;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无为而治与文景之治;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节& 汉承秦制和中央对王国的斗争& 汉承秦制; 分封同姓王; 平定七国之乱第三节& 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的加强改定官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财权;独尊儒术;昭宣中兴。 第四节&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反击匈奴;张骞通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汉与其他各族的关系。& 第五节& 王莽改制与绿林赤眉大起义西汉末年统治危机;王莽的托古改制及其失败;绿林赤眉大起义。重&&& 点:楚汉战争;汉初的严峻形势及汉高祖的对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王莽改制。难&&& 点:楚汉战争;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王莽改制。新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西域都护的设置。第八章& 东汉(4学时,其中讲授3学时,实践1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东汉前期的政治和经济东汉的建立和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完善监察机构;改革军事制度;提倡儒学。恢复生产的措施:经济的发展;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第二节& 东汉同周边各族的关系对匈奴的战争岸;班超通西域与西域都护的重设;羌汉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其他各族的关系。第三节& 东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巾起义外戚宦官专政;反宦官斗争与党锢之祸此同时;黄巾大起义。第四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哲学和宗教;史学与文学艺术;社会生活与风俗;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重&&& 点:“光武中兴”;田庄经济;民族关系和中外文化交流;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难&&& 点:“光武中兴”;田庄经济;“党锢之祸”。新知识点:田庄经济。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5学时,其中讲授3学时,实践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魏的政治与经济;诸葛亮治蜀;孙吴开发江南。& 第二节& 西晋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西晋的统治措施;统治集团的腐朽与“八王之乱”西晋的灭亡。第三节& 东晋、十六国 东晋的建立及其统治政策;东晋的北伐;淝水之战前各族政权的建立;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后的南北形势。第四节& 南朝、北朝南朝政权的更替;门阀势力的衰落和寒人地位的上升;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的发展;北魏的建立与统一;北方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改革;北魏中后期经济的恢复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北魏的分裂与北周、北齐的对峙;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中外交流科学技术成就;玄学的兴盛和反玄学思想的发展;佛教、道教的传播与反佛斗争;史学、文学和艺术;社会生活习俗;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重&&& 点:九品中正制度;门阀制度的兴衰;江南的开发;孝文帝改革;北周改革;民族融合;玄学思潮;佛教的泛滥;道教的发展;建安文学。难&&& 点:士族与皇权;门阀制度的兴衰;民族融合;玄学思潮;佛教的泛滥;道教的发展。新知识点:门阀制度;孝文帝改革。第十章& 隋朝(4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和短暂的繁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创立科举制;经济制度与社会经济的繁荣;民族关系。第二节&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的灭亡。重&&& 点:隋初的改革措施;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隋炀帝的功绩;大运河的修建。 难&&& 点:隋末农民战争与隋炀帝的关系;对隋炀帝进行公正的评价;正确认识隋王朝的历史地位。新知识点:对隋炀帝进行公正的评价。第十一章& 唐朝(4学时,其中讲授2学时,实践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唐朝前期的政治与经济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武则天到唐玄宗的统治;& 开元之治;唐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边疆各族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第三节& 唐中后期的政治和经济天宝年间的社会危机;安史之乱;唐后期的政治;唐后期的经济;唐末农民大起义。第四节& 隋唐文化 科学技术;哲学和宗教;史学;文学和艺术;社会生活与风俗。& 重&&& 点:“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古文运动;《唐律疏议》;唐代的重要制度;特别是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和科举制度;安史之乱的背景与影响;唐代文化发达的原因;唐代文化的特点和唐王朝的历史地位;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科学的评价。难&&& 点:“玄武门之变”;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唐律疏议》;唐代的重要制度;唐代文化的特点和唐王朝的历史地位;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科学的评价。新知识点:唐代文化的特点和唐王朝的历史地位。第十二章& 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4学时,其中讲授2学时,实践2学时)&& 基本内容:第一节& 五代十国与契丹兴起&&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十国割据;契丹兴起和建国;南方经济的发展;周世宗改革。 第二节& 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及其民族关系&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辽朝的社会发展和宋、辽关系;党项的兴起和宋、夏关系; 大理政权。第三节& 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 农业生产的发展;租佃关系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李顺、王小波起义。第四节& 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的腐朽北宋中叶的统治危机;王安石变法;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宋江、方腊起义。重&&& 点:周世宗的改革;北宋前期的集权措施;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 。难&&& 点:北宋前期的集权措施;王安石变法;租佃关系的发展。新知识点:租佃关系的发展;王安石变法。第十三章& 金、南宋(4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金朝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女真族兴起和金朝的建立;金宋联合灭辽和西辽的建立;金兵南下与北宋灭亡。第二节& 宋金战争南宋的建立极其初期的抗金斗争;钟相、杨幺起义;岳飞的抗金斗争与绍兴和议。第三节& 对峙局面下的南宋社会矛盾 南宋经济的发展和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中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农民起义。第四节& 对峙局面下的金朝社会矛盾 &&&金朝政治制度改革和女真族的封建化;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重&&& 点:金朝的汉化;岳飞抗金;绍兴和议;南宋经济。难&&& 点:金朝的汉化;南宋经济;唐宋社会转型。新知识点:唐宋社会转型。第十四章& 元朝(4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 蒙古兴起与蒙古汗国的建立;蒙古汗国西征与灭亡西夏;蒙古联宋灭金;元朝的建立和灭亡南宋。第二节& 元朝的政治 忽必烈推行“汉法”;加强统治的措施;对边疆各地的治理;民族歧视政策。第三节& 元朝的社会经济 重农措施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商业贸易的发展。& 第四节&& 元朝的社会矛盾和红中军起义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赋役繁重;元朝中后期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元末红巾军大起义和明朝的建立与元朝的灭亡。第五节& 五代辽宋金元文化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科学技术;社会思想;历史学;文学; 艺术; 社会生活与风俗。& 重&&& 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军的三次西征;旧俗与汉法之争;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的经济状况;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程朱理学;三大发明的完成。难&&& 点:元朝的汉化;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的历史地位;民族融合特点;程朱理学。新知识点:民族融合特点。第十五章& 明朝(4学时,其中讲授2学时,实践2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明朝前期的政治与经济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二节& 明朝中期的社会矛盾和张居正改革 宦官专权与内阁纷争;土地兼并与农民负担加重;流民问题与农民起义;张居正改革。 第三节& 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第四节& 边疆民族的发展与明代的对外关系 蒙古族的兴起;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斗争性; 明朝的援朝战争; 反对西方殖民者的斗争和西方传教士的来华;满族的崛起与明的战争。& 第五节&& 明后期社会危机的加深与明末农民大起义明朝后期的黑暗统治;东林党的斗争;矿税监的掠夺;城乡人民斗争;明末农民大起义和明朝的灭亡。 重&&& 点: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郑和下西洋;土木之变;张居正改革;资本主义萌芽;宦官专权;倭患与戚继光抗倭。难&&& 点:明初专制皇权的强化;郑和下西洋;张居正改革;资本主义萌芽;宦官专权;倭患与戚继光抗倭;明朝在世界历史走向。新知识点:明朝在世界历史走向。第十六章& 清朝(4学时,其中讲授3学时,实践1学时)基本内容:第一节& 清军入关和统一全国 清军入关后的社会矛盾确;南明政权的相继建立;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郑成功抗清与收复台湾。第二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进一步加强 中央和地方统治机构的强化:官僚制度的发展;军事制度;法律制度文化专制与思想禁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三节& 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贵族的叛乱;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粉碎大小和卓木的叛乱;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对西藏管理的加强;抗击沙俄侵略及中俄东北、北部边界的划定;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四节&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 清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康乾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 第五节& 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社会 乾隆后期及嘉庆、道光时期的腐败统治;土地兼并与农民的抗租斗争;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 第六节& 明清文化 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史学与考据学;丛书、类书;文学;& 艺术;社会生活与风俗。& 重&&& 点:八旗制度;清兵入关及其暴行;清初的统治政策;三藩之乱;台湾问题;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平定边疆;改土归流;军机处;文字狱;摊丁入亩;闭关政策。难&&& 点:八旗制度;军机处;文字狱;摊丁入亩;对“康乾盛世”的评价;闭关政策。新知识点:清初的统治政策调整。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附件二、课外习题集第一编 先秦部分一、名词解释:巫山人&&蓝田人&&元谋人&&北京人&&金牛山人&&许家窑人&&马坝人&&丁村人&&山顶洞人&&柳江人&&资阳人&&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彭头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兴隆洼文化&&层累的古史观&&二里头文化& 九州&&启败有扈&&太康失国&&少康中兴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盘庚迁殷&&甲骨文&&武王伐纣&&周公东征&&井田制&&二十八宿&&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宣王中兴&幽王之乱&&郑庄小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秦穆公&&鞍之战&鄢陵之战&&崤之战&&弭兵运动&&吴越争霸&&《孙子兵法》&&三家分晋&&徐州相王&&关东六国 齐伐燕&&燕破齐&&长平之战&&百家争鸣&阴阳家&&&& 名家&&纵横家&&稷下学宫二、列举题:1、列举中国境内所发现的直立人类型。2、列举中国境内所发现的早期智人类型。3、列举中国境内所发现的晚期智人类型4、列举中国远古人类在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成就。5、列举公元前10000-5000年前我国黄河流域的主要粟作农业文明。6、列举公元前10000-5000年前我国长江流域的主要稻作农业文明。7、列举公元前5000-3500年前我国的主要古文化区系。8、列举仰韶文化后期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发展的主要表现。9、列举西周王朝的主要社会政治制度。10、列举西周时代的主要人生礼仪。11、列举西周在科学技术上的主要成就。12、列举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13、列举秦灭六国的主要时间表。14、列举战国时期的主要工商业城市。15、列举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三、简答题:1、有关中国早期历史的神话与传说反映了哪些问题?2、为什么说中国是稻作和粟作农业的起源中心? 3、中国的早期国家是怎样产生的?4、“禹传子”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代有哪些物质文化? 6、简要说明商代的官僚机构和分封贵族情况。7、简要说明商代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 8、简要说明商代的军队和刑罚情况。 9、简要说明西周分封制的政权结构形式。10、简要说明西周宗法制的社会组织关系。11、简要说明西周世官世禄制的官僚体制。12、简要说明西周井田制的经济形态。13、简要说明西周的礼仪制度。14、简要说明西周在宗教与哲学的成就。15、简要说明西周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16、春秋时代是如何得名的?17、简要说明春秋时代的时代特征。18、简要说明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实质。 19、简要说明孔子的、政治、哲学、教育主张。 20、简要说明老子的思想主张。21、吴起变法主要内容。2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23、简要说明战国时期普遍兵役制为基础的新军事制度的推行情况。24、简要说明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情况。 25、简要说明战国时期城市的繁荣情况。26、简要说明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兴起情况。27、简要说明墨家和墨子的思想主张。28、简要说明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29、简要说明战国时期道家和庄子的思想主张。30、简要说明法家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31、简要说明春秋时代田制和税制的变革情况。32、简要说明春秋时代商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四、论述题:1、试论中国文明起源的过程。2、试论西周王朝的主要社会、政治制度。3、试论西周王朝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4、试论西周王朝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5、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主要过程。 6、试论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意义。7、春秋时代赋税与经济形态的变迁情况。8、试论春秋时期的文化。9、试论战国初年的变法运动。10、试论战国时期中央集权专制政体的初步形成情况。11、试论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12、试论战国时期的文化。第二编 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一、名词解释:三公九卿&&灵渠&&巨鹿之战&&鸿沟&&约法三章&&云梦秦简&&秦汉简犊&&察举征辟&中朝&&盐铁会议&&吕嘉之乱&&& 南越国&巫蛊之祸轮台诏&&丝绸之路&&昆阳之战&&谶纬&&五斗米道&&经今古文&&清议&&党锢&&袁绍&&八王之乱&&九品中正制&&户调制&&王与马共天下&&淝水之战&&玄学&&元嘉之治&&北府兵&&侯景之乱&十六国刘渊&& 后秦&&后赵&&宗主督护制&&三长制&&河阴之变&&宇文泰高欢二、列举题:1、列举秦汉考古的重要发现(不少于5个)。2、列举研究秦汉史中正史之外的其他重要材料。 3、列举5部秦汉时期的著作。 4、列举5位秦汉史专家(现代)以及他们的主要著作。5、列举秦统一中国的原因。6、列举西汉初年黄老之学盛行的原因。7、列举西汉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上的主要措施。8、列举东汉外戚专权的主要史实。 9、列举东汉宦官专权的主要史实。 10、列举汉朝的主要文化贡献。 11、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正史都有哪些?12、列举5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13、列举5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现代名著,并写出其作者。14、列举五胡十六国的名称。 15、列举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事迹。16、列举北朝的主要文化贡献。17、列举六朝及其创立者的名称。18、列举北魏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及其主要史迹。 19、列举六镇起义的主要影响。20、列举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关系史上的主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三、简答题:1、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果如何?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3、“汉承秦制”的内容是什么? 4、西汉边疆有哪些少数民族? 5、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张骞通西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各是什么? 7、刘秀掌握东汉政权以后进行了哪些社会改革? 8、东汉时期边疆分布有哪些少数民族?9、简要说明度田事件。10、曹操统一北方的主要原因?11、诸葛亮对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如何?你怎样评价?12、三国鼎立的原因是什么?13、说明西晋占田、课田制和户调制的内容以及你对这些制度的评价。14、东晋南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5、淝水之战东晋胜利,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6、东晋时期北伐战争有几次?各是谁发动的?历次北伐战争的结果如何?17、试述北周灭亡北齐的原因。18、王猛是辅佐苻坚治理前秦政权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19、简要说明北魏末年发生的几次大规模的人民起义。 20、简要说明府兵制度。四、论述题:1、试评价秦始皇。2、试论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3、试论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黄老之学因何成为汉初统治阶级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4、试评价汉武帝。 5、试评王莽改制。6、试论刘秀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7、试析东汉豪族地主田庄经济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8、试析东汉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及危害。9、试论党锢之祸。10、试评北魏孝文帝改革。11、试述秦汉时期的史学成就。12、秦汉时期自然科学领域中有哪些突出的成就?13、秦汉时期中央集权是怎样确立和逐步加强的? 14、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过程。 15、试评价曹操和诸葛亮。16、试述魏晋时期士族门阀制度的兴衰。17、试述魏晋玄学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内容。 18、试论北魏均田制、租调制和三长制。 19、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分期及对这一时期历史的评价。 20、试评价北周武帝的改革。第三编 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夏部分一、名词解释:三省六部制&&五花判事&&封驳&&涂归&&墨敕斜封&&补缺拾遗&&折冲府&&进士科&&常举制举&&翰林院&&枢密使&盐铁转运使&刘晏&&户税地税&&夏税秋税&&主客户&&积贫积弱&&三冗&&回纥&&铁勒&&甘露之变&&十恶八议&&均田制&&露田&&输籍定样&&大索貌阅&&新五铢钱&&关陇士族&&渤海国&&隋文帝&&隋炀帝&&开皇律&&《唐律疏议》&律令格式&&输籍代役&&租庸调&&两税法&&突厥&&吐谷浑&&粟特商人&&吐蕃&&《诸病源候论》&&《步天歌》&&安史之乱&&猛安谋克制度&&政事堂会议&&黄门侍郎&&古文运动&&南衙北司之争&&牛李党争&&《通典》&冯道&&韩熙载&&李继迁&&阿骨打&&牛头地&&勃极烈&&元昊&刺桐城&澶渊之盟&&靖康之难&&青苗法&&更戍法&&交子会子&通检推排&&投下军州&&开禧北伐&&南北面官制度&&驱口&&松赞干布&&泰州学派&&《诸蕃志》&&姓氏录&&三经新义&&猛安谋克&&枢密院&&龙泉窑&&安西四镇&&海上之盟&&隆兴和议&&绍兴和议&&嘉定和议&&同中书门下三品&&& 王安石&&理学&&中华文化圈&&河朔三镇二、列举题:1、隋代运河由哪几段组成?每一段的起讫地点在哪里?是利用哪些自然河道凿连而成的? 2、列举裴矩《西域图记》中所述西北从敦煌出发到地中海东岸的三条商贸大道。3、列举唐朝开元年间改革的主要内容。 4、列举刘晏的理财措施及作用。5、列举杨炎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6、唐朝佛教有哪些主要宗派,说明各宗派的主要主张和著名代表人物。7、列举唐诗发展各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不同特点。举例说明之。8、列举五代十国时期各主要政权的名称、都城、存在时间和创建者的名字。9、列举“澶渊之盟”的内容。10、列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与性质。11、列举朱熹理学思想的基本内容。12、列举隋末三支义军的名字、领导人和主要活动情况。13、列举隆兴和议、绍兴和议、嘉定和议的基本内容。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隋文帝对经济制度的调整与改革。2、隋时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加强表现在哪些地方?3、简要说明唐代前期的政事堂会议制度。4、简要说明鉴真东渡的贡献。5、简要说明“贞观之治”的主要成因。6、简要说明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后果。7、简要说明安史之乱的经过。8、简要说明牛李党争的经过。9、简要说明“永贞革新”的经过。10、简要说明唐宪宗的平定藩镇的斗争。11、简要说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12、简要说明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13、简要说明宋初统军机构的变化。14、简要说明庆历新政的经过。15、简要说明王安石变法中“理财整军”的措施。16、简要说明北宋理学产生的原因。17、简要说明南宋理学两大派的主要分歧。18、朱熹在哲学上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9、简要说明唐代两税法的主要内容。20、简要说明二程理学的特点。21、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方经济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之。 22、简要说明宋代租佃关系的新特点。23、评王安石变法的客观效果。 24、简要说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四、论述题:1、试析隋文帝政治、经济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概述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其中包含了哪些中国政治史发展的特征3、结合中国汉唐宋元明清时期行政区划史的历史实际,论述中国三级地方行政建制形成的历史合理性。4、有的研究者将李白、杜甫、王维作为盛唐诗中道、儒、佛三种人格精神的代表,对此,你是怎样看的?5、7-8世纪的长安在当时的世界历史上占据怎样的地位?请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国际都市、文化熔炉、唐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等方面展开论述。6、对比租庸调制和两税法,说明我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7、试评唐太宗。8、如何评价武则天的是非功过?你以为在一个男子为主导的社会里,她凭借什么达到权力的顶峰的?9、评李隆基。10、试评“贞观之治”。11、试析唐中叶均田制破坏所带来的历史影响。12、对比租庸调制、两税法,说明我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评述“两税法”出 现的原因和进步意义。13、试论唐代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对整个中国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14、传统史学通常都把安史之乱作为唐代历史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试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发展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15、试论唐代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对整个中国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16、唐代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分裂割据时期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特征发生与哪些变化?17、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方不同的经济政治形势造就了南北方知识分子不同的群体特征,对此你如何评价?18、五代十国南方文化的发展为词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历史基础?19、简述宋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对于其中的成败得失你怎样认识?20、试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性质及意义。21、结合历史实际和各项历史指征,论述宋元时期经济文化重心南迁的主要表现。22、概述宋代理学的形成过程与主要思想,你是如何评价两宋理学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的? 23、宋词是怎样完成由民间俗词到文人雅词(阳春白雪)的雅化过程的?请举例说明。24、宋代市民通俗文化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历史动因何在?25、试论隋唐五代两宋时期中枢政治变革的基本趋势与特征,说明中国君主专制发展的历史轨迹。&第四编 元明清部分一、名词解释:成吉思汗&&领户分封制&&阿合马事件&&行省制&&斡脱钱&&马可-波罗&&站赤&&靖难之役&&鱼鳞图册&&布政使司内阁&&卫所制&&土木之变&&班匠银&&一条鞭法&&东林党&&荥阳大会&&奴儿干都司&&三饷加派&&《徐霞客游记》&&& 泰州学派&&牛录&&八旗制度&&萨尔浒战役&&S发令&&柳条边&&军机处&&满汉复职制&&理藩院&&尼布楚条约&&改土归流&&十三行&&多伦会盟&&雅克萨战役二、列举题:1、列举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三次西征。2、列举元代的四等人制。 3、列举元代的行省。 4、列举明代的特务机构。5、列举明清时期的地域商人。6、列举明末三饷加派。7、按时间顺序列举南明政权。8、列举明清易代之际重要的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9、列举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元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简要说明忽必烈的“汉化”政策。3、简要说明元朝对西藏实行有效统治的措施。 4、简要说明元代的民族压迫政策。5、略要说明元代中国与欧洲文化的交流。6、简要说明黄道婆在元代丝织业发展上的贡献。 7、简要说明元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8、简要说明元代大运河由哪几段组成。 9、简要说明明代政治制度。10、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意义。11、简要说明明代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12、简要说明张居正改革的原因。13、简要说明徐光启在明代科技上的主要贡献。14、简要说明八旗制的内容。15、简要说明清代对官员的考核有哪些制度性规定。16、简要说明清代平定三藩之乱的经过。 17、简要说明清代海禁政策的形成。18、简要说明清代地丁合一制度的内容和意义。19、简要说明明清时期佃农“永佃权”的增强及其意义。20、简要说明清前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21、简要说明明清实行改土归流的经过。22、简要说明元、明、清时期西藏与中央政府隶属关系的确立与加强的经过。23、根据隋、元、明、清各朝史实,简要说明台湾、澎湖自古与中国大陆关系密切,并从元朝开始成为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四、论述题:1、评价成吉思汗。 2、评价忽必烈。3、元代国家制度与宋、明两代有何异同? 4、元朝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是怎样阻碍社会发展的?5、简论元朝统一的意义及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6、试述元代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7、评价朱元璋。8、明清时期采取了哪些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如何评价这些措施?9、明初在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10、明中叶土地高度集中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社会影响?11、评张居正改革。12、明朝在防御蒙古贵族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其代价和影响如何?13、试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14、试论明末农民战争。15、比较王守仁的心学与二程、朱熹的理学。 16、谈谈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意义。17、清前期君主集权是怎样进一步加强的?其特点是什么?18、谈谈清代实行“地丁制”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并分析它与“一条鞭法”的关系。19、分析明清易代的原因及影响。20、试论元、清两个王朝入主中原后统治手段的异同。2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给明清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22、试评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得与失。23、评价与比较康熙、雍正、乾隆三帝。24、试述清代考据学的发展及其成就。25、试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清初三先生)的思想学术成。 26、分析明清时期的人口压力与流民问题。27、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空前增加,当时民食问题如何解决?试就生产与流通择要概述。 28、分析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社会条件。29、试评康熙。30、试评述“康乾盛世”。31、试述两税法与一条鞭法的异同。32、简评16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来华传教士的作用。33、对比租庸调制、两税法和一条鞭法,说明我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34、试述明代前期维护祖国统一、加强边疆地区统治和管理的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35、试论清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的情况及其对古代文献整理的影响。&&&&附件三《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第一编先秦部分一、古籍类:《诗经》、《尚书》、《周易》、《左传》、《国语》、《礼记》、《周礼》、《仪礼》、《史记》、《战国策》二、今人著作:1、《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白寿彝总主编,苏秉琦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文化人类学》,童恩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3、《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4、《新中国考古五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5、《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贾兰坡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6、《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7、《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徐旭生著,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8、《原始思维》,列维?布留尔著,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9、《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张之恒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0、《中国新石器时代论集》,安志敏著,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11、《仰韶文化研究》,严文明著,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12、《原始社会史》,林耀华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13、《半坡氏族公社――考古资料反映的我国母系氏族社会制度》,石兴邦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14、《夏商史稿》,孙淼著,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15、《商周考古》,北大历史系编,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16、《商周家族形态研究》,朱凤瀚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17、《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著,三联出版社1983年版。18、《西周史》,许倬云著,三联书店1994年版。19、《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0、《西周史》,杨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1、《走出疑古时代》,李学勤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2、《两周土地制度新论》,袁林著,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23、《春秋史》,顾德融、朱顺龙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4、《春秋史》,童书业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重版。25、《春秋左传研究》,童书业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6、《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27、《中国圣火》,孙机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28、《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王力等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29、《战国史》,杨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0、《东周与秦代文明》,李学勤著,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31、《春秋战国文化志》,吕文郁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2、《宽容》,房龙著,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二编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一、古籍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北史》、《魏书》、《周书》、《北齐书》二、今人著作:&1、《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著,中华书局1995年版。2、《秦史稿》,林剑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3、《秦汉史》,翦伯赞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4、《云梦秦简初探》,高敏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5、《汉代婚丧礼俗考》,杨树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6、《秦汉官制史稿》,安作璋等著,齐鲁书社1984年版。7、《秦汉军事制度史》,熊铁基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8、《秦汉史》,林剑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9、《汉代思想史》,金春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10、《秦汉方士与儒生》,顾颉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11、《秦汉社会文明》,林剑鸣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12、《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朱绍侯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13、《汉魏制度丛考》,杨鸿年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14、《秦汉历史文化论稿》,黄留珠著,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15、《秦汉史论集》,张荣芳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6、《汉代丧葬制度》,李如森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7、《谶纬论略》,钟肇鹏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8、《两汉经济史论丛》,陈直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9、《三国史》,马植杰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0、《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陈长琦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1、《两晋南朝政治史稿》, 陈长琦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2、《魏晋南北朝史》,韩国罄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23、《魏晋南北朝史纲》,王仲荦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4、《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25、《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26、《魏晋南北朝民族史》,白翠琴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27、《秦汉仕进制度》,黄留珠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28、《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9、《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0、《汉书新证》,陈直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31、《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32、《秦汉史探讨》,高敏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33、《剑桥中国秦汉史》,崔瑞德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34、《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7年版。35、《秦汉史》,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36、《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三编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夏部分一、古籍类:《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唐六典》、《唐会要》、《贞观政要》、《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宋史》、《辽史》、《金史》、《宋会要辑稿》&&二、今人著作:1、《隋唐史》,岑仲勉著,中华书局1982年版。2、《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著,三联书店1954年版。3、《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著,三联书店1956年版。4、《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影印本。5、《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磬著,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6、《隋史新探》,金宝祥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7、《唐末农民战争》,胡如雷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8、《唐代藩镇研究》,张国刚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9、《武则天正传》,林语堂著,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10、《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向达著,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 1933年版。11、《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著,三联书店,2001年版。12、《唐代的突厥与九姓胡》,蔡纯生著,中华书局,1998年版。13、《唐代佛教》,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14、《唐代文学与佛教》,孙昌武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5、《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李浩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16、《五代史略》,陶炳懋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7、《五代十国史研究》,郑学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8、《简明宋史》,周宝珠等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9、《宋代经济史》,漆侠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0、《宋明理学史》上册,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21、《宋代地域经济》,程民生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2、《宋代地域文化》,程民生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3、《宋辽夏金经济研析》,葛金芳著,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24、《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李晓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25、《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关履权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四编元明清部分一、古籍类:《元史》、《明史》、《清史稿》、《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考》、《史集》、《元典章》、《通制条格》、《经世大典》、《元朝名臣事略》、《元明史料丛刊》、《清代史料丛刊》、《明会要》、《明史纪事本末》、《明实录类篡》、《清会典》、《明经世文编》、《清经世文编》、《续文献通考》&&二、今人著作:&1、《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费正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2、《剑桥中国明代史》,牟复礼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3、《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费正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4、《中国通史?第八卷 元时期(上下册)》,陈得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中国通史?第九卷 明时期(上下册)》,王毓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6、《中国通史?第十卷 清时期(上下册)》,周远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7、《元代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8、《新元史》,柯绍,中华书局1988年版。9、《元史研究论稿》,陈高华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10、《元史三论》,杨志玖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1、《行省制度研究》,李治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2、《元代社会经济史稿》,李,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3、《明清史辨析》,韦庆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14、《明清史论稿》,朱亚非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版。15、《明清人物史事论析》,(香港)马楚坚著,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年版。16、《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7、《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傅衣凌,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8、《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王国平,唐力行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9、《中国社会经济史论著目录》,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经济史组编,齐鲁书社1988年版。附件三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姓名课程年级人数态度组织清晰性内容知识面作业效果考试教学方法其他合计分&&&&&&&&&&&&&&&&&&&&&&&&&&&&&&&&&&&&&&&&&&&&&&&&&&&&&&&&&&&&&&&&&&&&&&&&&&&&&&&&&&&&&&&&&&&&&&&&&&&&&&&&&&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技术支持:计算机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史纪事本末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